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篇 失分警示100练 专题二十一 有关“遗传物质的发现实验”.doc
1警示二十一警示二十一 有关有关“遗传物质的发现实验遗传物质的发现实验”失分要记(1)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和影响因素在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不要认为 DNA 也变性失活,DNA 在加热过程中,双螺旋解开,氢键被打开,但缓慢冷却时,其结构可恢复。转化的实质并不是基因发生突变,而是 S 型细菌的 DNA 片段整合到了 R 型细菌的 DNA 中,即实现了基因重组。在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 R 型细菌均转化成 S 型细菌,而是只有少部分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原因是转化受 DNA 的纯度、两种细菌的亲缘关系、受体菌的状态等因素影响。(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标记误区35S(标记蛋白质)和32P(标记 DNA)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噬菌体上,因为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存在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方法不同前者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即分别标记 DNA 和蛋白质的特征元素(32P 和35S);后者则采用直接分离法,即分离 S 型细菌的 DNA、多糖、蛋白质等,分别与 R 型细菌混合培养。3·2 微练41.1952 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 DNA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的功能,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外的32P 含量有 30%,原因是有部分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细菌或由于侵染时间过长,部分子代噬菌体从细菌中释放出来B.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以后,上清液中的35S 和32P 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 80%和 30%C.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始终保持在 100%,说明细菌没有裂解D.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时间要适宜,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会使细胞外32P 含量增高42.下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基本步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2A.要加热处理,要将各提取物分别与 R 菌混合培养,转入固体培养基B.不加热处理,要将所有提取物与 R 菌共同培养,转入液体培养基C.转入固体培养基培养,结果只有 S 或 R 一种菌落D.转入固体培养基培养,结果可能有 S、R 两种菌落3答案精解精析答案精解精析警示二十一警示二十一 有关有关“遗传物质的发现实验遗传物质的发现实验”41.A 由图可知,细菌的感染率为 100%;上清液35S 先增大后保持在 80%,说明有 20%的噬菌体没有与细菌脱离,仍然附着在细菌外面,离心后随细菌一起沉淀了;上清液中32P 先增大后保持在 30%左右,说明有 30%的噬菌体没有侵染细菌,离心后位于上清液中。若细菌发生裂解,上清液中32P 的百分比会上升,不会保持不变,且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始终保持在 100%,所以被侵染的细菌基本上未发生裂解,A 错误;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当搅拌时间足够长以后,上清液中的35S 和32P 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 80%和 30%,B 正确;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始终保持在 100%,说明细菌没有裂解,C 正确;如果培养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会使细胞外32P 含量增高,所以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时间要适宜,D 正确。42.D 图中是分离提纯 S 菌各组成成分,是将提取物分别与 R 型菌混合培养,是转入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可 产生 R、S 两种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