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设计--【教学参考】.docx
高一物理课堂教学设计课题§ 5.7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课型 新授课教学 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如果一个力或几个力的合力的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它就是圆周运动的 物体所受的向心力.会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2 .能理解运用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分析和处理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实例.3 .知道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也适用于变速圆周运动,会求变速圆周运动中物体在 特殊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2 .通过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也可以在变速圆周运动中使用,渗透特殊性和一般性之间的 辩证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3 .通过对离心现象的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几个实例的分析,使学生明确具体问题必须具体分析,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学会用合理、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2 .通过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的实例分析,使学生明白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要学会用 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问题.3 .养成良好的思维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向心力是一种效果力.2 .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到是谁提供向心力的,并结合牛顿运动定律求解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3 .具体问题中向心力的来源.4 .关于对临界问题的讨论和分析.5 .对变速圆周运动的理解和处理.教 学 方 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学 手 段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个位的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0”,用0来占位。)强调:点上小数点后接着算.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2. 4/37. 2/9学生做完后,教师问: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2、教学例3: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当学生计算到12除6时, 教师提问:接下来怎么除?请同学们想一想。引导学生说出:12除6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0以后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在6 的右面添上0看成60个十分之一再除。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试。在计算中遇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时该怎么办?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的依据是什么?3、做教科书第17页的做一做。4、教学例4:想一想,前面几例小数除以整数是怎样计算的?在计算过程中应 注意什么?整数部分不够商1怎么办?如果有余数怎么办?引导学生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1)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 去除,(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3)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 小数点再除;(4)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师:怎样验算上面的小数除法呢?(用乘法验算)自己试一试。5、P18 做一做。三、课堂小结:1、说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2、被除数比除数小时,计算要注意什么?四、课堂作业:P19第4题,P20第8、11题。五、作业:P19第3、5、6题,P20第7、9、10题。课后小记:本课新增知识点多,难度较大,特别是例3应引导学生去思考其计算依据。 课堂中张子钊同学问到“为什么以往除法有余数时都是写商几余几,可今天却要 在小数点后面添0继续除呢? ”这反映出新知与学生原有知识产生了认知冲突, 在此应帮助学生了解到知识的学习是分阶段的,逐步深入的。以往无法解决的问 题在经过若干年后就可以通过新的方法、手段、途径来解决,从而引导其构建正 确的知识体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的培养在高年段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教材中并没有规范 的计算法则,但作为教师有必要让学生经历将计算方法归纳概括并通过语言表述 出来的过程,所以引导学生小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然后再由教师总结出规范 简洁的法则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作业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错误:1、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计算题,学生容易遗忘商的小数点。2、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掌握情况不太好,需要及时弥补。对于极个别计算 确有困难的同学建议用低段带方格的作业本打草稿,这样便于他们检查是否除到 哪一位就将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学生活动教学活动新课导入复习提问1师:请同学们回顾并叙述出对于圆周运动你已经理解和掌握了哪些基本知识 生: 我已经理解和掌握了可以用线速度、角速度、转速和周期等来描述做圆周运动物体的 运动快慢;知道了圆周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一定具有加速度;掌握了对于圆周运动的 有关问题还必须通过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去认真分析和处理.生:从匀速圆周运动中总结出来的基本规律,通过运用等效的物理思想也可以去处 理变速圆周运动的有关问题.师:刚才几位同学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回顾和交流了对圆周运动有关基本知识和基本 规律的认识.而我们知道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本节课将通过几个具体实例的探 讨来深入理解相关知识点并学会应用.新课教学一、铁路的弯道师:(多媒体课件)模拟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然后投影出课本第26页的 图5. 71并提出问题:1 .火车受几个力作用?2 .这几个力的关系如何?生:火车受到4个力的作用,各为两对平衡力,即合外力为零.师:对,火车受重力、支持力、牵引力及摩擦力.且四个力合力为零,其中重力和 支持力的合力为零,牵引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为零.师:过渡;那火车转弯时情况会有何不同呢?多媒体课件:模拟平直轨道火车转弯情形.提出问题:3 .转弯与直进有何不同?4 .画出受力示意图,并结合运动情况分析各力的关系.生:转弯时火车的速度方向在不断变化,故其一定有加速度,其合外力一定不为零.师:对,转弯时合外力不为零,即需要提供向心力,而平直路前行不需要.那么火 车转弯时是如何获得向心力的?进一步受力分析得:需增加的一个向心力(效果力),由 铁轨外轨的轮缘和铁轨之间互相挤压而产生的弹力提供.师:提出问题:挤压的后果会怎样?生:由于火车质量、速度比较大,故所需向心力也很大.这样的话,轮缘和铁轨之 间的挤压作用力将很大,导致的后果是铁轨容易损坏,轨缘也容易损坏.师:(设疑引申)那么应该如何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结合学过的知识加以讨论,提出 可行的解决方案,并画出受力图,加以定性说明.交流与讨论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结合知识点设计方案.结合受力图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和讨论得非常热烈、充分,方案设计得也很好,下面我们择其 一的示意图来共同分析、说明.投影学生的受力图,进行定性分析;如图6.8I所示.火车受的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对内外轨都无挤压,这样就达到了保护 铁轨的目的.强调说明:向心力是水平的.师:请同学们运用刚才的分析进一步讨论:实际的铁路上为什么转弯处的半径和火 车运行速度有条件限制?二、拱形桥师生互动播放录像,交通工具(自行车、汽车等)过拱形桥.投影问题情境:质量为m的汽车在拱形桥上以速度t /行驶,若桥面的圆弧半径为只, 试画出受力分析图,分析汽车通过桥的最高点时对桥的压力.师:通过分析,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画出汽车的受力图,推导出汽车对桥面的压力.学生代表发言.投影学生推导过程,听取学生见解.,点评、总结.生:在最高点,对汽车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向心力的来源;由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 程求出汽车受到的支持力:由牛顿第三定律求出桥面受到的压力.八二Gmv2/r 可 见,汽车对桥的压力时小于汽车的重力G,并且压力随汽车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师:请同学们进一步考虑当汽车对桥的压力刚好减为零时,汽车的速度有多大.当 汽车的速度大于这个速度时,会发生什么现象?生:把Fl=O代人上式可得,此时汽车的速度为V = J函,当汽车的速度大于这个速度时,就会发生汽车飞出去的现象.这种现象我们在电影里看到过.师:好,下面再一起共同分析汽车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时: 汽车对桥的压力比汽车的 重力大些还是小些.生:通过对汽车进行受力分析.汽车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时,汽车对桥的压力比汽车的重力大.师:刚才同学们分析了汽车在拱形桥最高点的情形,如果汽车不在拱形桥的最高点或最低点,前面的结论还是否能用?如果不能直接运用,又如何来研究这一问题呢? 生:前面的结论能直接运用,不过此时物体的向心加速度不等于物体的实际加速度, 即要用上一节研究变速圆周运动的方法来处理.师:好.这说明我们很多同学分析和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希望同 学们继续努力,争取有更大进步.点评: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提高学生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训练师: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道例题,看完题后,自己先独立分析、处理,然后我们再 一道交流、讨论.例:一辆质量m=2.0t的小轿车,驶过半径R=90m的一段圆弧形桥面,重力加速度g=10m / s2.求:(1)若桥面为凹形,汽车以20m/s的速度通过桥面最低点时,对桥面压力是多大? (2)若桥面为凸形,汽车以10m/s的速度通过桥面最高点时,对桥面压力是多大? (3)汽车以多大速度通过凸形桥面顶点时,对桥面刚好没有压力解:(1)汽车通过凹形桥面最低点时,在水平方向受到牵引力F和阻力f.在竖直方向受 到桥面向上的支持力Ni和向下的重力G = mg,如图6.82所示.圆强形轨道的圆心 在汽车上方,支持力Ni与重力G二mg的合力为Nimg,这个合力就是汽车通过桥面最 低点时的向心力,即F向二Nimg.由向心力公式有:Nimg= mv2/R解得桥面的支持力大小为2Ni=m 先+ mg = (2 000 X20290卜2 000X10) N=2. 89X 104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汽车对桥面最低点的压力大小是2.98X104 N.(2)汽车通过凸形桥面最高点时,在水平方向受到牵引力F和阻力人在竖直方向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桥面向上的支持力Nz,如图6.8-3所示.圆弧形轨道的圆心在汽车 的下方,重力G=mg与支持力N2的合力为mg-Nz ,这个合力就是汽车通过桥面顶点时的向图 6. 8 - 3解得桥面的支持力大小为7,21Nz = mg-m% = (2 000X10-2 000X-) N=l. 78X104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汽车在桥的顶点时对桥面压力的大小为1.78X104 N.(3)设汽车速度为一时,通过凸形桥面顶点时对桥面压力为零.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时 桥面对汽车的支持力也为零,汽车在竖直方向只受到重力G作用,重力G=mg就是汽车驶过桥顶点时的向心力,即/a=mg,由向心力公式有mg = m解得: =,gR= VIQX 90 m/s= 30 m/s汽车以30 m/s的速度通过桥面顶点时对桥面刚好没有压力.三、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师:从刚才研究的一道例题可以看出,当汽车通过拱形桥凸形桥面顶点时,如果车 速达到一定大小,则可使汽车对桥面的压力为零.如果我们把地球想象为特大的“拱形 桥”,则情形如何呢?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地面对车的支持力 是零?这时驾驶员与座椅之间的压力是多少?驾驶员躯体各部分之间的压力是多少?他这 时可能有什么感觉?学生独立分析以上提出的问题,并在练习本上画出受力分析图,尝试解答.投影学生推导过程,引导学生间交流、讨论.师:刚才同学们交流、讨论的问题即为课本第28页上面的“思考与讨论”,该“思 考与讨论”中描述的情景其实已经实现,不过不是在汽车上,而是在航天飞机中.投影;假设宇宙飞船质量为M,它在地球表面附近绕地球傲匀逮圆周运动,其轨 道半径近似等于地球半径R,航天员质量为m,宇宙飞船和航天员受到的地球引力近似 等于他们在地面上的重力.试求座舱对宇航员的支持力.此时飞船的速度多大?通过求 解.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通过整体法对宇宙飞船受力分析,并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可解得:宇宙飞船的速度为屉,再对宇航员进行分析可得此时座椅对宇航员的支持力为零即航天员处 于失重状态.教师投影部分学生的推导过程,听取学生见解,并点评、总结.指出上面的分析仅 仅是针对圆轨道而言的.其实在任何关闭了发动机又不受阻力的飞行器中,都是一个完 全失重的环境.点评: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到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学习知识的同时激发学 习物理学的兴趣.四、离心运动师: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一旦失去向心力的作用,它会怎样运动呢?如果物体受的合 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它会怎样运动呢?发表你的见解并说明原因.生:我认为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一旦失去向心力的作用,它会沿切线飞出去,如体育 中的“链球”运动,运动员手一放后,“链球”马上飞了出去.生:如果物体受的合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它会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如:在电 影中经常看到,速度极快的汽车在急速转弯时,会有向外侧滑寓的现象.师:(听取学生代表的发育,点评、总结)如果向心力突然消失,物体由于惯性,会 沿切线方向飞出去.如果物体受的合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物体虽不能沿切线方向飞出 去.但会逐渐远离圆心.这两种运动都叫做离心运动.讨论与思考师: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举出物体做离心运动的例子.在这些例子中,离心运 动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你能说出这些例子中离心运动是怎样发生的吗?学生认真思考并讨论问题,学生代表发表见解,相互间交流、讨论.教师听取学生见解,点评、总结.并投影出“洗衣机脱水时”和“高速运动的汽车 转弯时”的多媒体课件.点评: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良好晶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求知的 意识.课堂训练1.杂技演员在做水流星表演时,用绳系着装有水的水桶,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 动,若水的质量m = 0.5 kg,绳长l=60cm,求:(1)最高点水不流出的最小速率,(2)水在最高点速率v=3m/s时,水对桶底的压力.小结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在笔记本上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 结.学生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对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生:我认为本节课中需要我们掌握的关键是:一个要从力的方面认真分析,搞清谁 来提供物体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能提供多大的向心力,是否可以变化,另一个方 面从运动的物 理量本身去认真分析,看看物体做这样的圆周运动究竟需耍多大的向心 力.如果供需双方正好 相等,则物体将做稳定的圆周运动;如果供大于需,则物体将 偏离圆轨道,逐渐靠近圆心,如果 供小丁需,则物体将偏离圆轨道,逐渐远离圆心: 如果外力突然变为零,则物体将沿切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投影部分学生的小结,所有同学比较投影出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 在什么地方.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 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作lp布置作业全省班:1、(必做)第7节优化方案基础梳理;2、(选做)优化方案1-4个例题业宏志班:1、(必做)第7节优化方案五个例题;2、(选做)优化方案巩固提升§ 5 7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板书设计一、铁路的弯道L讨论向心力的2 .外轨高于内轨时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是使火车转弯的向心力3 .讨论:为什么转弯处的半径和火车运行速度有条件限锄? 二、拱形桥.思考:汽车过拱形桥时,对桥面的压力与重力谁大?1 .圆周运动中的超重。失重情况.三、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四、离心运动1 .离心现象的分析与讨论.2 .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教学反思小数除法教材简介: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值、循环 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 的近似数,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3、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小数乘除法的 计算。4、使学生体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教学建议:1 .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2 .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课时安排:本单元可安排11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小数除以整数(一)商大于1教学内容:P16例1、做一做,P19练习三第1、2题。教学目的: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 的小数除法。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从中获得价值体验。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24 + 4=4164-32=13804-15 =一-导入新课:情景图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看王 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请你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 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 (22.4 + 4)观察这道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三.教学新课: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1)生:22. 4 千米=22400 米22400 + 4=5600 米5600 米=5. 6 千米(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教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教师: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 的?追问:24表示什么?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 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 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问:和前面准备题中的224除以4相比,224除以4和它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 些不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 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教师:同学们赞同这种说法吗?(赞同)老师也赞同他的分析.教师:大家会用这种方法计算吗?(会)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算一算.四、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25.2 + 634.54-15五、课堂作业:练习三的第1、2题课后反思:学生们在前一天的预习后共提出四个问题:1,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熊佳豪)2,为什么在计算时先要扩大,最后又要将结果缩小?(郑扬)3,小数除以整数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梅家顺)4,为什么小数点要打在被除数小数点的上面?特别是第4个问题很有深度,有研究的价值.在这四个问题的带动下,学生们一直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教学效果相当好.第二课时小数除以整数(二)商小于1教学内容:P17例2、例3、做一做,P18例4、做一做,P1920练习三第3一11 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 数除法的意义。2、使学生知道被除数比除数小时,不够商1,要先在商的个位上写0占位;理 解被除数末位有余数时,可以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3、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跟整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促进学习的 迁移。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难点: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商小于1时,计算中比较特殊的两种情况。教学过程:一、复习:教师出示复习题:(1) 22.44-4(2) 21.454-15教师先提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然后让学生独立 完成。二、新课1、教学例2:上节课我们知道王鹏平均每周跑5.6千米,那他每天跑多少千米呢?这道题该如何列式?问:你为什么要除以7,题目里并没有出现7?原来这个条件隐藏在题目中,我们要仔细读题才能发现.尝试用例1的方法进行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问:“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不够商1,那商几呢?为什么要商0?(在被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