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红楼梦》(87版)插曲《葬花吟》的情感表达.doc
摘 要葬花吟是曹雪芹小说里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之中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古体诗歌。在电视剧红楼梦(87版)中,葬花吟由作曲家王立平谱曲而成为本剧的一首经典的插曲。本文从歌曲葬花吟的创作背景、以及作品的分析其曲式结构、音乐特点、歌词中的情感表达等多方面进行分析,重点探讨了歌曲的艺术处理中情感表达的方式、方法、技术要求、科学借鉴、个性化的理解与处理等重要问题。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是艺术创作的核心内容,希望通过本论题的研究能对自己今后的声乐演唱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关键词:红楼梦;葬花吟;音乐分析;艺术特点;情感表达AbstractThe song of burying flowers is an ancient poem sung by Lin Daiyu in the 27th chapter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by Cao Xueqin. In the TV play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87 version), the song of funeral flowers was composed by composer Wang Liping and became a classic interlude of the pla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reation background, musical structure, mu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in the lyrics of the song, focusing on the ways, methods, technical requirements, scientific reference, personalized understanding and processing of emotional expression in the art processing of songs. The emotional expression of musical works is the core content of artistic creation. I hope that the research of this thesis can provide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my vocal singing practice in the future.Key words: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singing of flowers buried; music analysis; artistic features; emotional expression目 录引言1一、歌曲葬花吟的创作背景1(一)作者王立平简介1(二)创作概述2二、葬花吟的作品分析2(一)歌词的艺术特征2(二)曲式结构分析3(三)旋律的艺术特色7三、葬花吟的情感表达8(一)情感表达分析8(二)演唱实践中情感表达的个性化处理9结语10致谢11参考文献12III引 言87版红楼梦的音乐作品以其忧伤哀怨而充满抗争精神的旋律,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感动了无数的观众、听众。葬花吟的演唱旋律优美动听,情感表达贴切感人,艺术风格独特,演唱技术要求高,本人对于歌曲葬花吟深入研究有助于个人学习能力水平的提升,目前研究参考资料比较丰富,自己有创作的兴趣和冲动,也从葬花吟的情感表达分析的理论总结和演唱实践过程中获得特殊的艺术体验和个人演唱技能技巧的丰富和提升。作为一名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熟练的研究作品、准确的表达作品的情感是艺术学习和演唱实践的基本要求,也对更好的学习、传承了解我国的古典文学艺术和民族音乐有所帮助。选择本论题的写作是本人的兴趣,也认识到了本论题研究的实际价值和意义,本人有信心和能力将此研究顺利完成,以下即为个人的具体论述,本文的开头介绍歌曲葬花吟的创作背景,及创作地位所体现的故事情节。第二部分主要写葬花吟的作品分析。从曲式结构分析、歌词与旋律的特点来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对歌曲葬花吟的艺术特征分析,由此可以了解到故事中人物内心情感,通过歌曲的旋律表现营造出了一种压抑、悲感的氛围,震撼了听众的内心灵魂,让听众的情绪跟其歌曲的旋律有着起伏波动的情怀。第三部分写葬花吟的演唱情感,将从以下两点进行分析:歌词中的情感表达;演唱实践中情感表达的个性化技术处理。本文在进行分析葬花吟创作历史背景的基础上,主要是论述此歌曲的艺术性以及演唱的情感表达来进行分析,本文以葬花吟的情感表达提供理论依据。一、歌曲葬花吟的创作背景(一)作者王立平简介作曲家王立平,男,他是一名少数民族、满族人,在1941年8月出生,吉林省人。国家一级作曲家,国家电影乐团的艺术指导,1965年毕业于本科院校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是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终身荣誉主席。1973年开始从事专业影视音乐创作,三十多年来创作了许多的影视音乐作品,每一个作品都具有浓浓的民族风格特色。他曾经为电视剧红楼梦(87版)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在进行创作编曲,因此,电视剧红楼梦里的音乐也深受到了海内外各个广大听众的喜爱。(二)创作概述由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古典小说,也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代表之一。87版电视剧红楼梦就是根据此部小说来拍摄的一部古装电视剧,电视播出后深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在这部电视剧里的各种动听音乐也深受大家的喜欢,其中,插曲葬花吟成为电视剧红楼梦的一首经典歌曲作品。作曲家王立平先生在创造红楼梦的所有音乐时,消耗许多的时间,王立平先生为葬花吟作曲时,要让这首歌曲符合拥有现代感以及增加艺术的特征。作曲家王先生在给葬花吟这首古诗词进行编曲作曲时,他把原来的诗歌进行了一些舍取,在原有的诗词上进行修改使用一部分的诗歌作为了歌词。王立平先生在为葬花吟这首歌曲消耗将近两年的时间,花费了自己不少的心血和感情在里面,还有演唱者的深情演唱更是把这首作品完美的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成为听众最喜欢的作品之一。歌词中运用了层层递进的手法,表现出了林黛玉的内心灵魂深处情感,其实也是预言了贾府以及自己的命运。葬花吟不仅是林黛玉感叹自己身世遭遇的代表作品,也是曹雪芹以此借用来塑造林黛玉的艺术形象、表现其特性的重要作品。二、葬花吟的作品分析(一)歌词的艺术特征葬花吟是一首古体诗,它的的诗词特别长,模仿了初唐体的歌行长诗,这是古诗歌的一种艺术特征。每段文字都朗朗上口,词语使用得特别流畅,欲有柔和的抒情之感,又有淋漓尽致的抒发之情。本诗歌一共有五十二句诗词,每句诗词都是如泣如诉,这首歌曲在电视剧红楼梦里最为悲惨的,歌词的思想情感上让人哀怨,葬花吟这首诗歌运用了大量比拟的手法,在艺术表现的手法上体现出一种奇妙的现象,采用了暗示的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形式。诗词内容都是预言写了故事中人物的未来命运。以此来塑造了林黛玉的一种艺术形象,烘托出主人公林黛玉的思想感情。本诗歌中主要以落花为中心,把“燕子”、“落絮”、“风刀霜剑”、“泪”、这几个的词汇营造出了悲凉的气氛,百转千回间却颇有荡气回肠的气势。在歌词“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把风刀霜剑”作比喻给人一种环境恶劣的感觉,表面在写花儿遭到风霜的摧毁,其实寓意着主人公对长期压迫着她的无情无义现实的声声控诉。歌词中“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这是主人公林黛玉对向往生活的理想,一个精神归宿的呼喊。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这句却让林黛玉感觉到自己那飘忽不定的归宿,应何去何处。然而这两句歌词指出了林黛玉不愿受到耻辱,更不愿意低头的性格。本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更显得凸出主人公的特性以及悲惨的人生。(二)曲式结构分析歌曲葬花吟是一个变奏的手法发展多部性结构乐曲。全曲一共有100个小节,4/4拍的节奏。前三个部分为并列结构的A+B+C,而后面的部分为再现结构。根据上段文字所述,本首歌曲可分为三段,其曲式分析结构为三段曲式,如图一所示:表2-1 曲式分析图引子ABC1-78-2627-4243-58链接部(59-60)A(完全再现)C(变化再现)补充(93-100)(61-76)(77-92)由上图表中看出,该歌曲是由五个部分即前奏呈示段衔接部再现段尾声组成,再现的三段曲式结构的乐曲,以下将对歌曲进行分段分析。谱例1前七小节为该歌曲的前奏,这一段乐句以高潮部分的旋律作为前奏,使用八度音来弹奏,让其音乐性更加的饱满以此来突出乐曲的主题性,也体现了悲怆亢奋的情感。图2-1 谱例1谱例2乐曲中的首句“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段有谁怜?”奠定了整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描述了主人公内心的凄凉和孤独。乐曲中采用了许多的附点节奏形式,以附点节奏作为音头,所以重音放在第一个字上,剩下的几个音一带而出,让旋律有一种抛物线的感觉。以此来强调歌曲的主体“花”,讲诉了花儿的凋落,却没有人来可怜。这是本歌曲的第一个主题,在两个小节间奏后面的旋律与前一段相同,而歌词却有所改变,以此借用花来比喻人,前段是写花的遭遇,后段则是林黛玉联想到自己悲惨的命运。图2-2 谱例2谱例3这是一个对比的乐段,而前两句的乐句比较平稳连贯,后两句的乐句却有些断断续续,不停地重复此旋律,因此,也为高潮部分的出现做出一个的铺垫。图2-3 谱例3根据图下的谱例4来看,歌词“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这两个乐句是整首歌曲的高潮乐句,属于本歌曲的第二个主题,情绪上特别激动,与上一段乐句有了对比,更是突出主人公内心的无奈之情。最后在第五小节的尾声中的主音落在了羽音上,以此结束了全曲,给人留下了无限感慨的情感。图2-4 谱例4图2-5 谱例5谱例5是歌曲的尾声部分,尾声运用了高八度音区“花落人亡两不知”重复三次,速度渐渐放慢,把握其倚音的准确性,让这种悲愤的情怀飞到了天尽头。这部作品是一个再现的三段曲式,前奏运用了高潮的旋律片段作为前奏的旋律,以此来引出主题,在乐曲中间部分来慢慢诉说故事内容,把人引入到意境中去,由此层层递进,在情绪上每段的乐段形成一个对比的手法,体现出了情感的变化转换,以此来突出主题,首尾呼应。(三)旋律的艺术特色葬花吟是一首有着我国浓厚的民族味道的歌曲,节拍为4/4拍,速度稍慢、为羽调式。这首歌曲的节奏在该曲中添加了清角和变宫,作曲家王立平采用中国民族五声宫、商、角、徵、羽的调式组成,在音乐的简谱中用1、2、3、5、6着几个数字来表示。每一首歌曲都要去分析和了解乐曲中旋律的特点,去把握一首音乐所体现出的情绪、体味乐曲中蕴含的情感,了解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在这首歌曲中歌词“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和“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掉陷渠沟”这两段的歌词运用了一样的旋律,虽然采用的旋律上是相同的,但歌词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着层层寓意。在整首曲子起到了过渡的作用。葬花吟这首歌曲中运用了大量的附点节奏,在附点节奏上还拖着长音,在乐曲上所表达的情绪更是起伏连绵。好比是主人公林黛玉如泣如诉的吟唱,以此来符合了主人公故事的悲惨结局。每一首歌曲的灵魂都在于旋律的重要性,旋律是最直接能表达出歌曲的思想情感。其中,葬花吟整首歌曲的主干音的旋律是由do-si-la-sol-la这五个音构成的,整首曲子的旋律由上往下走的过程,塑造一种悲痛难受的感情基调。王立平先生在这首乐曲中大量使用传统古典音乐里少用的si这个半音,使得整首乐曲更加含蓄、悲凉。三、葬花吟的情感表达(一)情感表达分析葬花吟这首诗歌是林黛玉在非常痛苦的状态下写成的。展现了林黛玉是一个多愁善感的性格、女人天性就是多愁善感的。所以也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旁白无人诉说,无人倾听。这首诗歌把花来比拟人,也是写了她的个人处境和现实生活的写照。每一个字字泪痕,这一首诗歌里没有哪一字不是发自肺腑的感情表达,这些都把林黛玉对身世的遭遇和感叹表现得淋漓尽致。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代表,也是一个表现特性的重要作品。这首诗歌并不是只写悲哀凄惨,却也寄有对人情冷暖的不满;“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句歌词体现长期逼迫主人公的无情无义现实的诉说?以及主人公对自己所寄托的向往美好生活而没有了自由产生不满。“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这几句歌词体现了在得不到的幸福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到耻辱、也不愿向恶势力屈服的坚强性格。(二)演唱实践中情感表达的个性化处理本人在演唱歌曲葬花吟之前,有仔细聆听了原唱者陈力的演唱,领会到原唱者的思想情感,根据结合歌词,旋律等方面。演唱作品的时候,在每一句歌词咬字方面的处理、尾音方面的处理、以及节奏和气息的处理上。所以咬字在每一首歌曲中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咬准字头,咬字一定要有力而清晰,不过用力不是咬死的意思,咬死会导致歌曲缺乏流动性而让歌曲变得僵硬。歌唱的语言是来打动听众的,所以在演唱有民族风格特色的歌曲作品时,做到“声情并茂”。我们知道良好的呼吸支持是作为唱歌的基础,找到高位置的共鸣和正确的换气呼吸方法,咬字要清晰,注意掌握汉字的声母、韵母、声调这三个要素,发声要圆润通畅,位置靠前找到鼻腔共鸣,演唱表情自然,展示出民族特色的音乐风格。在学习演唱过葬花吟这首作品后,本人更进一步了解到87版的电视剧中林黛玉葬花的“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是何等的悲愤情怀。这不只是简单地讲葬花故事,而是在说明一个女子在悲愤的问天、问世界、问整个人生。将全曲的悲愤达到一个极点。每一首歌曲都有难点,一般难解决的就是在高潮的部分。因此,歌曲葬花吟这首乐曲最难唱的也就是高潮的部分,“天尽头”的这个天字,字头要有力地甩出去,后面的歌词注意增加气息的流动,节奏速度的掌握上,慢慢去改正演唱的要求。而且要学会运用中国戏曲的唱法把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在此让我也了解到主人公在生与死、爱与恨这种复杂的斗争中,产生的一种对自身存在的焦虑和对生命迷茫的情感。在演唱歌曲的时候,演唱者先要了解作品中人物的性格,故事的情节以及深入剧情,把自己带入到情境中,演唱的时候要表现出淋漓尽致,所以要学会情感的寄托和借鉴,使得在演唱的过程中把情感表达到位。结 语作为声乐演唱者,对古典诗词作品的诠释都应该在演唱歌词方面去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对诗词的深入了解为演唱的表达情感作基础,在音乐中了解曲目运用的各种技巧。所以,在演唱任何的歌曲作品时,咬字和发音、力度的准确把握、气息的控制、情感表达都是非常的重要。在声乐表演方面,在对歌词和旋律的理解基础上,要能更好的把握整个音乐的意境,为表演赋予灵魂。通过以上分析与陈述看出,87版红楼梦的音乐作品以其婉转动听的旋律,独具特色的风格,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本文以红楼梦(87版)插曲葬花吟的情感表达为题,在分析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特点的基础上从演唱的形式、歌曲情感的处理等三个方面分别论述来葬花吟的演唱情感表达,为歌曲葬花吟的情感表达提供来理论依据。致 谢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付小波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付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付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是他广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我终生受益,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也得到了同学的宝贵建议,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参 考 文 献1 周楠. 葬花吟维译本修辞风格传递管窥D.喀什师范学院,2012.2 李智永. 歌曲葬花吟的演唱分析及艺术表现J. 北方音乐,2017,37(14):62+64.3 郑亚琳. 红楼梦音乐葬花吟赏析J.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4(1):1-1.4 步雅茹, 论电视剧红楼梦歌曲葬花吟的创作与演唱D.云南艺术学院:2016.5 李莹. 葬花吟音乐艺术探析J. 榆林学院学报,2009,19(03):63-65.6 蔡志妮, 浅谈红楼梦音乐的风格特征J(21): 99-1017 李晓航. 浅析电视剧红楼梦中的歌曲葬花吟J. 北方音乐,2018,38(14):91.8 刘茜. 解析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插曲葬花吟J. 电影文学,2013(16):146-147.9 张楠. 红楼梦插曲葬花吟词曲浅析J. 戏剧之家,2016(19):113.10 黄茜, 87版电视剧红搂梦影视歌曲演唱之探究D.厦门:厦门大学, 2014.11 马小琬. 红楼梦中歌曲葬花吟的艺术特色分析J. 大舞台,2014(06):165-166.12 张瑞雪. 浅析歌曲葬花吟D.山西大学,2013.13 姜娜, 论各版本葬花吟演唱风格异同对声乐教学之启示D. 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