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112).doc
中外知识产权贸易摩擦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IPR)是社会决定给予财产权利的一种特定形式的知识。1989年中美第一次知识产权贸易摩擦开始了中国学者对知识产权的关注和研究。国内学者主要从法律、外交和贸易等方面展开。法律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入世以后中国知识产权法和制度的健全完善方面;外交涉及到谈判的具体问题,中美关系以及对外政策,并对具体案例做了大量的分析;对知识产权贸易方面的研究,包括中美贸易摩擦的知识产权纠纷原因、方式,对企业和出口的影响,其中,对特别301条款和337条款的研究比较深刻。具体的论点如下:一、关于国际贸易领域内中外知识产权贸易摩擦的理论研究李明德(2000)在特别301条款与中美知识产权争端中从特别301条款的立法背景、内容、程序各方面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包括美国特别301条款在各地区的具体使用情况。冯宗宪和柯大钢(2001)开放经济下的国际贸易壁垒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关税及非关税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作用机理、动态均衡等问题,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种特殊形式。李正华(2003)在中美知识产权制度比较研究一文中,通过中美专利、商标、版权等方面的具体比较分析,得出对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启示和建议,认为我国应加强同美国的交流合作,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水平。袁永友(2006-2007)分别在制度安排权中外知识产权争端的焦点和中美知识产权争端及对策以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存在的缺陷为基础,从技术引进的角度分析中国在中美知识产权贸易摩擦中处于劣势的原因,并且通过经济文化和政治法律的各方面方式进行相互之间的博弈,为我国的战略方向提供指导。二、关于中外知识产权贸易摩擦的原因研究鞠真(2005)入世以来的贸易摩擦:现状、原因与对策一文指出,存在摩擦的原因有外因和内因两方面:(1) 外因:贸易保护主义根深蒂固是根本原因。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推动和WTO组织的协调和约束下,世界各国贸易政策均在向自由化的方向发展,但必须看到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还时有抬头,有时甚至呈加剧态势。(2) 内因:中国内部因素也客观存在。一是国际标准与我国现行标准有距离。为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在产品的技术、环保等方面均有较为严格的标准,这些标准和规定多以维护生产者、消费者安全和人民健康的理由而制定,具有较强的不可抗拒性。二是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亟待调整。在粗放式增长方式下,我国出口商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层次不高,结构单一。劳动密集型产品门槛较低,易导致众多企业一哄而上,造成出口秩序混乱、同行压价竞争和低价倾销的现象,从而引起外国的反倾销调查。徐冬青(2006)贸易摩擦:中国高发的原因及化解途径一文指出引发摩擦的原因:(1) 出口产品本地品牌少,缺乏自主知识产权。(2) 企业出口结构不平衡。(3) 出口领域经营秩序混乱。我国出口领域经营秩序混乱的表现主要是低价竞销。我国行业协会不健全,企业缺乏自律,为抢占市场份额,盲目压价竞争,被进口国利用反倾销调查。(4) 贸易不平衡不断扩大,促使贸易摩擦频发。(5) 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引发贸易摩擦。储敏(2007)中外知识产权贸易摩擦问题探讨知识产权贸易摩擦原因探讨:(1) 中外知识产权贸易摩擦发生的理论动因:霸权理论。生产能力冲突理论。一国生产能力的提高往往以牺牲他国的总体福利为代价,允许贸易伙伴与本国产业进行有效竞争,可能会使本国受损,从而引发国家利益冲突。在国家利益冲突的过程中,贸易摩擦的发生就再所难免。(2) 中外知识产权贸易摩擦发生的法律成因:以WTO为主的国际贸易规则存在模糊性,且尚不完善。发达国家知识产权立法难摆脱贸易保护主义影响。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还不成熟,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还没有形成有效机制以积极规制企业对他人知识产权的尊重与使用;二是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存在缺陷。(3) 中外知识产权贸易摩擦发生的其他诱因: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对知识产权国际规则了解不够,应对知识产权贸易摩擦能力较弱。企业对知识产权在国际化经营与市场开拓中的应用关注不够。三、关于中外知识产权贸易摩擦的特点研究李冀君(2010)中欧知识产权贸易摩擦及中国对策分析了中欧间贸摩擦呈现如下特征:(1) 摩擦属非对抗性。中欧出口产品虽存在竞争,但有着各自的比较优势,且中国企业需要引进欧盟相关企业的核心技术,欧盟企业也需要靠转让核心技术获取高昂的利润,双方都有着共同的利益基础,因此对抗的知识产权贸易摩擦是不可能有存在的土壤的。(2) 涉案产品主要为高新技术产品。(3) 知识产权贸易摩擦的主角转化。现阶段因为知识产权摩擦爆发的频率加快,知识产权贸易摩擦的主体不仅包括政府还涉及到行业协会及单个企业。刘薇(2007)中美贸易摩擦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一文指出中美间知识产权贸易摩擦存在的特点:(1) 调查趋势从“特别 301 条款”转向“337 条款”。(2) 知识产权摩擦的数量迅速增加。(3) 知识产权摩擦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四、关于知识产权贸易摩擦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王寒娜(2009)从中美知识产权争端看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一文分析,国际贸易中,假货泛滥不仅严重损害了中国国家和企业的形象,而且也损害了中国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与合法权益。同时,由于中国的企业开发能力弱,产品以仿制和技术引进为主,电子产品没有自己的核心专利,加上引进时没有解决专利权保护问题,使得必须向国外专利企业支付巨额专利费,增加了生产成本。导致相关行业陷入停产、转产或倒闭的困境。储敏(2007)中外知识产权摩擦问题探讨一文通过中外知识产权贸易摩擦的重要事件回顾,阐述贸易摩擦对我国贸易产生如下影响:(1) 我国电子产品生产成本大幅增加,中国企业几乎已经赚不到利润,以致企业数量锐减。(2) 中国企业为了不失去北美市场不得不付出昂贵的“入门费”。(3) 专利纠纷会大大消耗中国企业的时间与精力。此文中提到摩擦带来的积极影响:基于知识产权贸易摩擦带来的严重后果,我国政府、理论界和产业界分别从不同角度,关注知识产权贸易纠纷,研究具体的应对措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制定与实施,企业自主核心技术的研发与保护、自主品牌建设与推广等一系列知识产权贸易摩擦解决措施正被日益重视。李冀君(2010)中欧知识产权贸易摩擦及中国对策指出中欧知识产权贸易摩擦对中国的影响:(1) 不利于我国高新产业的发展和对外贸易。(2) 国内市场受到波及、就业问题凸显。(3) 客观促使我国加速产业调整、产品结构化升级。(4) 间接有利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5) 客观上有利于我国产品出口市场多元化。五、关于我国应对中外知识产权贸易摩擦的对策研究李平(2003)在日本知识产权保护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中认为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和强劲有效的执法才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关键,日美两国在这方面有很多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我国应该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力度,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储敏(2007)在中外知识产权贸易摩擦问题探讨一文中指出知识产权贸易摩擦的应对,可通过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促进知识产权相关的国际贸易规则的完善等事前预防措施与提高应对能力、探索应对策略等事后救济措施的共同作用予以实现。王敏(2007)中美337调查贸易摩擦及企业应对策略研究一文中面对美国337调查提出几点应对策略:(1) 应对337调查的防守策略:深入研究美国337调查;加强知识产权的市场调研;签订合同时加强对知识产权侵权警惕;做好企业知识产权原始资料积累。(2) 进攻策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关键;企业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以创造交叉许可可能性;企业应在美国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穆建民(2008)在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摩擦与对策研究一文中指出随着发达国家在一些传统制造领域的优势渐失,知识产权争端已成为他们收复市场的一种主要非贸易手段。作者提出了企业应对知识产权摩擦的对策,具体有:(1) 增强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能力;(2) 当遭遇知识产权纠纷时,要敢于应诉和善于应诉,依法合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转变观念,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参考文献:1李平,陈志恒.日本知识产权保护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03,(06).2李平.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3,(02).3李正华.中美知识产权制度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3,(02).4袁永友.制度安排权中外知识产权争端的焦点J.国际贸易.2006,(10).5刘建明,袁永友.中美知识产权争端及对策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08).6吴卓.中美贸易摩擦中知识产权纠纷问题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0,(09).7崔日明.中美贸易摩擦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J.国际贸易.2007,(09).8杨倩,教明玮.中欧知识产权贸易摩擦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340).9彭冰."中美知识产权争端WTO第一案"及相关证据规则解析J.黑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6).10穆建民.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摩擦与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08,(07).11储敏.中外知识产权贸易摩擦问题探讨J.南京社会科学,2007,(11).12鞠真.入世以来的贸易摩擦:现状、原因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5,(06).13王寒娜.从中美知识产权争端看知识产权刑事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2009.14李冀君.中欧知识产权贸易摩擦及中国对策D.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2010.15李明德.特别301条款与中美知识产权争端D.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6李槐,郭栋.WTO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0).(1) 研究问题通过对中外知识产权贸易摩擦的现状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尤其是涉及特别301条款、337条款的贸易争端方面的研究,分析了中外知识产权摩擦的原因和特点;通过回顾和总结中美、中欧知识产权贸易摩擦的案例,分析了知识产权贸易摩擦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从而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2)解决手段采用文献综述法。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通过查阅“中国期刊网”、“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阶”等电子资源和有关中外文刊物,搜集了中外知识产权贸易、及知识产权贸易摩擦相关的经典文献和著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著名经济学家的观点和论述等。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知识产权贸易理论进行概念规范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知识产权贸易现状和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或缓解我国知识产权贸易摩擦的可能途径。案例分析法:本文已搜集了关于中美、中欧知识产权贸易摩擦的相关资料。总结出知识产权贸易摩擦主要围绕:1.滥用本国特有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如,欧盟TRIPS 中的有关措施,美国337条款。2.恶意申请跨国专利、抢注我国企业商标。3.通过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遏制我国产品出口等问题。主要原因是:1.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2.双边贸易不平衡的加剧;3.中美、中欧双方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差距;4.中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不严、体制不健全;5.中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知识产权人才稀缺。 面对上述问题及原因分析,我国政府要采取必要措施来保护我过企业,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制度。 政府应采取的对策。1.建立有效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体系;2.提高对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认识;3.研究发达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质。在实际对外贸易活动中,企业自身也要提高应对知识产权诉讼的信心和技巧;转变观念,增强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此同时,相应行业协会也应采取保护措施:1.制定和运用技术壁垒保护自己;2.加强对外协调,减少反倾销诉讼案件;3.开展贸易信息、贸易事务的服务,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