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管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现实的应用.docx
-
资源ID:69046599
资源大小:15.05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论中国管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现实的应用.docx
论中国管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现实的应用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的和谐管理思想的四个层面。抓住自身、家庭、君臣民及国家之间几个最基本的关系形态,通过相互感应,对等施报,使这些关系达到平衡,即各阶层、阶级之间交集最大化,从而使社会呈现和谐状态。其中,自身关系的平衡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君臣民关系的平衡是社会和谐途径,家庭关系的平衡是和谐社会的根本,国家之间关系的平衡是社会和谐的外部条件。1、修身:自我关系的平衡 人的修身过程也就是摆脱精神被物欲制约的过程,当精神不再受物欲役使而达到绝对自由的时候,就是人修养的最高境界一“止于至善”。儒家倡导济世情怀,儒家思想中都具有积极的入世精神。儒家认为修身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和谐社会,最终为实现其和谐的理想社会服务的。在孟子看来,“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认为人只有加强自我修养,才能够发展善良的本能。荀子虽然提出“性恶论”,但认为通过后天的教化可以使人弃恶从善。自身修养高的人还能够为全社会做一个表率,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而使社会走向和谐。因为修身者通过自己高尚的人格修养对社会产生辐射作用,从而对别人产生一个正面的影响,如果处于最高层管理者不遵守道德准则的话,那就成为天下大乱的源头。所以,孟子说:“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存A位,导播贫恶焚众也,士无送缨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荀子说“请问为国?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2、齐家:家庭关系的平衡家庭及家族内部的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血缘关系。社会是一个有机体,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是一个社会的最基本单元细胞。家庭的和谐则是社会和谐的根本,家和万事兴。要使家庭和谐,就必须平衡好家庭的关系,因此,处理好家庭关系不仅仅是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和睦和幸福,而且也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在儒家看来,家庭的孝锑是社会一切道德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家庭骨肉之间的亲情也是人类的共性情感,以孝梯的道德端正家庭关系,进而延伸到国家、天下,则整个社会就和谐了。所以,家庭关系最为儒家所推崇。儒家认为“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3、治国:君、臣、民关系的平衡君臣关系是统治者集团内部重要的一种关系,也是一个国家的核心关系,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只有君臣关系处理得宜,国家就会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就能安居乐业。君臣之间关系是一种上下级关系,在儒家看来,这种关系的平衡器就是“忠”和“礼”。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忠”和“礼”是处理君臣关系的基本原则,两者互为因果,相互作用,共同维持君臣关系的良性互动。儒家所谓的忠,其实并不主张对君主本人绝对的服从;37,而是对对他所代表的国家的忠诚,对他人尽心尽责。为此,作为下级的臣,首先要端正心态,做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在中国文化中,人们都非常反感尚未付出就先索要酬劳。只要下级悟尽职守地工作,上级是会铭记于心,下级不用做声上级是会给予一定的报酬激励的。所以,儒家所主张的奉献与酬劳的先后次序是优化上下级关系的润滑剂。4、平天下:儒家国际关系的平衡 国家之间的争端的主体是国家,要消除国家之间的争端,就必须对国家这个对象进行研究与中国一儒家观点相同,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就是原始家庭的扩展。 以格老秀斯、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为代表的契约说认为,一切社会家庭的各个一家庭成员,在成年脱离对家庭依附关系后,理智地在社会生活中产生自我约束行为和心理。当社会发展需要人们共同协作,并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保障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时,每个结合者自身的一切权利将全部转让给整个集体。儒家认为国家的产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伴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形成的。儒家认为“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这就是在私有制产生而国家尚未出现时,由于没有一种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权力来调节社会关系,当出现“欲恶同物,欲多而物寡”的矛盾时,则必然会发生争夺,即“天下害生纵欲”,的现象。先秦诸子都经历了中国的那段动荡不安、秩序混乱的时期,他们的思想都是表达了一种渴求社会安定、和谐有序的心理状态。5、结论 通过对儒家和谐思想的论述可以看出,与西方管理思想把“理性经济人”假设作为其逻辑起点不同,儒家管理思想的文化渊源是易经,其所揭示的“宇宙和谐论”宇宙观和“阴阳平衡观”的方法论是儒家的和谐管理思想的哲学前提。所以,道德就是把遵循宇宙和谐之道,具体落实的人类社会中。崇尚“道德”,是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儒家的管理思想就崇尚道德,即“修己安人”。“修己”就是对“道”的认识和体悟的过程,具体方法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其中,格物、致知是指对形而下知识的探索,而诚意、正心则是形而上的道德升华。只有达到“致虚极,守静笃”的境界。“安人”的层次递进就是修身安自己,齐家安家庭,治国安社会,平天下安天下苍生。怎样“安人”呢?就是平衡关系。平衡关系就是与他人进行感应互动,为他人奉献“利”感,而他人就自觉产生“利”回应,从而实现“交相利”。儒家的和谐管理思想的精髓就是“利他”,“利他”思想是儒家管理思想人文性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