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结题报告(绝对好)(共28页).doc
-
资源ID:6906389
资源大小:51.50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结题报告(绝对好)(共28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结题报告科教兴国,兴国必先兴教育;科研兴教,兴教必先兴科研。教育科研开展得如何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向教育科研要质量便成为瓦房店市实验小学的探索目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课题,历时三年就要结题了,现结合我校的课题研究情况,作如下总结,以便于今后更好地开展实验,确保实验的顺利完成。一、研究背景1、信息化是当今世界文化、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未来的人才要想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资源日益丰富的社会环境,必须具备很强的处理信息能力。2、信息素养是现代人必需具备的基本素养。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人的素质与之相适应,要求人必须具备获取、存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信息素养成为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标准,成为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将信息素养作为渗透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并力求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融入到有机联系的教材、认知工具、网络以及各种学习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之中,以形成人对信息的有效把握,培养人查找、有效利用、传达和创造具有各种表征形式的信息的能力,并由此扩展对信息本质的认识。3、信息教育专家普遍认为: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力,学习者才能主动获得学习的内容,并对所进行的学习或研究进一步扩展,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控制,从而使学习更具有自我导向和控制的过程。这样的人,能够有效地寻找、评估和利用信息,解决特定的问题或做出某些决定,才不会在信息时代被过分充裕的信息所淹没。4、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校倡导的“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教改实验,这一课改实验使得我校的课程改革早已摒弃了“唯课堂论”、“唯课本论”的教育思想,课堂教学全面走向开放。学生在这一教改实验中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引导他们将所获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加工、创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将已有的教改实验向发展与完善逐步迈进的必由之路二、研究结论亚利桑纳大学教育技术教授道尔通过研究,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从各种资源检索、评估和使用信息的能力,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的能力,知道如何学习的能力。”即: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将本课题中的“信息素养”归结为两方面,即“获取信息能力”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主要包括:具有敏感而主动的信息意识,能根据自己的目的去确定信息范围的能力;决定选择哪些有用资源的能力;使用相应的信息渠道查找信息的能力;查获并理解有用信息的能力;整理、归类和储存有用信息的能力。 “应用信息能力”主要包括:根据问题重新组合已有信息的能力;正确评价质疑已有各种信息的能力;应用已有信息表达、交流或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处理已有信息,围绕问题的解决,创造新的信息的能力。通过课题的研究,使我们明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有机的、恰到好处,不是人为的拉郎配,不是每学科、每堂课都必须整合,不是有整合就是创新,无整合就是传统。注重整合的服务性,就是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在教学中的主要应用为:媒体教学、模拟仿真、虚拟现实等,所以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如何将学科知识进行数字化,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手段实现模拟仿真,创设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学习环境。把握整合的规律性,就是看到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不适应性,硬件和软件的不支持性。认真研究和把握整合的规律。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应强调“过程性原则”,即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在教学中,有了信息技术,教学过程的侧重点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对材料的收集、筛选、整理。教师教会学生的是收集信息的价值判断,以任务为驱动,以目标作为寻找资源的目的和策略,当学生发现自己的技术不足以收集资源时,教师再教给他新技术。从系统论的角度讲,整合就是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诸元素的作用、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使整个教学系统保持协调一致,维持整体的过程或结果产生聚集效应。因此,我们看整合,重点不在课件和技术,而在观念和方法。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力求凸现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显著特点,在互动化、网络化、情境化方面下功夫,取得明显成效。要真正把计算机网络技术融合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去,从目前情况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改革任务。我们首先狠抓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立足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其次是培养骨干,建设队伍;再则就是选择带头学科,力争以点带面。在实验中,我们力求突出信息技术的特点,围绕教学内容的难点,寻找整合实验的关键点。 从宏观上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改革。从微观上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为我们教与学构建新的平台。因为网络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的超文本性可实现课堂的高效能管理,多媒体的外部刺激多样性容易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化学习氛围。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人才的有效方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但课堂是动态的,学生是千变万化的,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制胜法宝,同样信息技术也不可能是万能钥匙。因此,我们在“整合”的过程中,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首先从思想认识上形成自己独特的理念。三、研究方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课题的研究方法我们学校课题组研究组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课题负责人在课题组长的领导下,带领本子课题组成员立足课堂教学实践,加强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会反思、学会批判,在实践中边学习边总结,一方面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把学习的主动全交给学生,做好教师角色的转换,把自己培养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研究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把全新的课堂带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1、经验总结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要依靠实践,及时总结经验是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必然。经验总结法,在本课题活动中十分必要。2、文献法: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学习相关文献,领会文献精神,用于指导实践,对于提高课题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献法就是要求教师学习文献,对照文献思考、实践。3、调查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包括了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包括了新课程标准的一切理念的渗透。让学生以主体的姿态参与乃至主宰整个课堂教学是任务驱动模式常用的方法,通过调查研究,自主地得出结论是整合的目标之一,故调查法必不可少。4、案例研究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对传统教学方式与学习方法的挑战,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方法,对各学科不同课型的案例研究成为必要与必需。在实践的过程中,只有经过深刻反思,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我们的研究才能深入,目标才能明确。故案例研究法原则在整个课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四、研究目标 本课题总的研究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将具体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教材方面:大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使学生扩大学习的视野,从而在课内外的学习与运用中拓展课程的内涵,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和课程资源,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方面:本研究要求教师进行角色转换,也就是从教科书的讲授转变成学习指导者、帮促者。教师必须具备充实的知识量,能熟练地利用图书馆、网络、大自然等学习资源,合理地采用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创建丰富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学生方面:过去,学生总是从课堂和教科书上获得简化的信息。学生往往缺乏积极的思考或解决问题的经验。在真实世界里,真正解决一个问题,需要利用多方面的知识,面临多种信息。本研究将提供新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学习方式基于真实世界的积极、综合的信息资源,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产生积极的有质量的学习经验。课堂方面:实验中的课堂将更具交互性。学生想寻求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和资源的时候,将会与同学、教师以及广泛的信息资源进行交互。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是发自内心的,更可能产生深入的思考和学习。教师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作用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以自己作为寻求学习的榜样、引起学生寻求知识的渴望、在合适的时候提出合适的问题引发争论和讨论、指导学生寻求满意的答案。学习方面:建立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终身学习的学习过程将包括五个部分:(1)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信息。(2)确定针对特定问题需要的信息。(3)寻找所需信息并且评价信息。(4)组织信息。(5)有效利用这些信息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将赋予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五、课题实验的内涵与突破(一)立足现代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现代信息技能是信息素养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最易评价量化的部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逐步普及,学生接触它们的机会越来越多。但是大部分学生学会的只是对计算机本身的操作,而不会把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应用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因此,我们立足现代技术课,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它主要包括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的能力:获取信息工具、编辑生成信息工具、信息管理工具等。如计算机的使用、各种信息处理软件、网络浏览器、网络通信工具的灵活使用等;其次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敏感的、主动的信息意识,能根据自己学习的目的去发现信息,收集、整理必要的信息;然后是培养学生善于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检索、筛选、鉴别、使用、表达和输入信息的能力,能言简意赅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将信息传递给他人;能充分利用信息工具进行各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为其他学科实施信息教育打好基础。事实上,信息技术课的开设,不仅培养了信息技能,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信息的获取绝不是仅仅局限于网络。我们用大量的事实使学生明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途径有多种:到图书馆查阅;在家庭藏书中寻找;到书店查阅;从报刊杂志上了解;从广播电视节目中收听收看;向他人咨询;参观展览;参加各种活动等等。只要时时留心,身边处处皆信息。方法的习得,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实验的全面展开。(二)、从“信息”的视角看待学科教学,让课堂教学成为培养信息素养的渠道。“处处皆信息,件件可收集”,从信息的角度看,课堂教学就是学生搜集信息、消化信息,加工信息的工程。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信息的搜集没有明确的概念,不明白为什么要搜集,如何来搜集,以及搜集后要怎样处理。空洞的说教根本无济于事,教师的潜移默化往往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功效。所以,教学实践中,我们树立了大教育观,把语文、数学等教学置于大教育的氛围中,注重教材内容的开发,对教材的应用已经由原来的“教”教材,转变为现在的“用”教材,课堂信息容量大幅增多。教学中各科教学均注重把永远鲜活的信息引入课堂学习中,特别是引进当代科学家、文学家、文化艺术活动家的研究新成果、新思想、新问题,以及对世界前途、人类命运和人类能力的关心和忧虑,并引导学生对引进的事实感受、体验,进行丰富活跃的猜想、假设、直觉,进行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启迪、认同,激发学生的热情、冲动、敏感、好奇。如语文二年级教材中有画风一课,教材浅显易懂,我们的老师在课程设计上注重了拓展,在课文学完后,引发学生用不同方式表达对风的感受,并适时地将事先搜集到的前人对风的描述及各种类型的风引入课堂,引导他们诵读、交流。学生由此受到启发,提出了台风是一种令人讨厌的风。老师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回家向父母、书籍、网络请教台风的有关问题。学习了落花生一文,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激光照排技术的创始人王选等事迹进行补充,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进行不同观点的碰撞、启迪。学习了世纪宝鼎引发学生主动探究鼎文化的魅力。数学课堂上老师则注意将贴近学生生活的信息引入课堂,把鲜活的现代社会题材引入课堂,把开放题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如学习利息前,安排学生到银行了解储蓄的意义、方式和利率、利息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搜集到了第一手资料,说起来口若悬河,学起来兴致盎然;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后,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搜集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相关资料,感受科学家的人格魅力。绘画是孩子们的一种内部语言,儿童借助这一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美好的愿望,渲泄愤怒,流露忧伤。他们可以放飞自己的思维,大胆地去想象、去创造。例如,学习我心目中的卡通形象一课时,老师不仅将大量中国动画发展历史介绍给学生们,而且将国外的一些卡通片特点与我国的相对比,孩子们从老师丰满的介绍中既充分了解了中外的卡通知识,更懂得了动画片来之不易。余兴未尽的孩子们课下又展开了对动画片及卡通知识的进一步探究。他们将查找的相关信息加以整理、加工、创作出一个个富有灵气的可爱的卡通形象。如音乐在欣赏二泉映月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内外获得的信息谈谈对阿炳的认识:有的说,我仿佛听到了阿炳在轻声地向我们诉说着他小时候和师傅来二泉听泉声,师傅告诉他,人生要经历许多的坎坷,许多的磨难,你必须要勇敢地面对。;有的说,我在资料中曾看到他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靠为人修二胡为生,所获的的钱连饭都吃不饱,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阿炳仍然没有放弃创作的年头。也有的说,阿炳有倔强的性格。甚至将“威武不能屈”都搬上了课堂。作文教学亦如此。几年来,我们把看图作文、观察作文、想象作文、新思维作文中的每一篇作文都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一条渠道。改单一的写作训练为一次专题性研究与创新的学习机会,引导学生独立地围绕作文题目进行观察、想象、搜集资料,对搜集的资料中进行选择、判断,经独立思考形成新的独到见解,初步建立了创新性作文教学模式。如,在未来的新型居住小区作文指导中,我们首先引导学生对现居住小区进行调查,记录信息,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列举出我们居住的小区的缺点:绿化差、远离商业区对交通造成压力、与工厂相连有废气、废水与噪声污染,垃圾污染,文化、艺术、体育、娱乐功能差,人们交往的空间缺乏,取暖不统一造成能源浪费与污染,远离学校和幼儿园,小孩上学困难,卫生保健设施缺乏,排列太规则,影响空气的流通,楼与楼之间距离太窄,安排角度影响太阳光的照射等等;而后指导学生查阅建筑资料、房屋建设信息,探究该如何克服这些缺点,从而设计理想的新型居住小区。富有创意的新型小区如雨后春笋涌现出来:生态园林式小区;以学校为主,学校启动,带动住宅小区;充分开发太阳能的环保小区;增添文化艺术氛围的学术小区;文明安全高度自动化的智能小区;商业与居住融为一体的便民小区等再如,人们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悔悟,出现了崇尚自然,返朴归真的思想观念。学生们在对周边的生活环境调查后陷入沉思。他们结合查询到的发达国家的环保举措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开发生态房地产业,使美丽的绿树红花与现代建筑融为一体,使远离大自然的人们得到了绿色的滋润;创设旅游观光农业,将艺术与瓜果、蔬菜生产相融合,与现代科技相融合,满足使城市里的人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要求;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维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农田果园采用生物治虫的方法,减少农药的使用,生产无污染的绿色食(果)品;提取玉米、大豆中的纤维,生产环保舒适的纯棉制品。这种作文教学方式是一种开放的生态的学习方式,整合各种资源的学习方式。学生在习作中获得的不仅仅是信息素养的全面提高,而且科学思维的品质也潜移默化地培养起来。听记教学,亦是我们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一条有效的直接的途径。它以一种信息加工和储存的机制内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不仅避免了机械的死记硬背,而且以极快的速度传递,给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营养,使学生的生命价值不断地丰富和提升。它从内容到形式,从情思到意象,从技法到语言,都要力求契合小学生的心理、情感、思想、行为的特点,但又高出小学的特点,积极引导他们研究探索向真、向善、向美发展的责任。学生听记完后,要围绕老师提供的信息进行研讨、辩论,通过写文章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运用信息。例如向学生传授大哲学家罗素的“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这一思想,先向学生听记有关幸福的几种观点,之后,引导学生从生活、学习、大自然、社会等诸方面进行讨论,谈对幸福的认识。交流中学生认识到生活情趣广泛健康的人,生活不单调机械的人,会是一个幸福的人;学习中积极参与办小报、演讲、编书、辩论、体育、绘画、音乐等活动,而不是枯燥地啃书本追求分数,这种学习生活是幸福的;在大自然中树木花草多姿多态,乔木与灌木并生,草与花并存,山与水共荣,湿地与湖泊共存,各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生态作用。所有这方方面面,整体或局部,都是对“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的最好诠释。同样,对于数字化地球、数学思维的魅力等涉及科学技术和科学思维法则方面的知识,也用同样的有意义的学习方法获取。(三)、在活动类课程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的创造开辟一片新天地。信息素养的高低很重要的标志,就是他能否应用所获信息解决生活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而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为主要目的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搜集信息、加工信息、集成信息、表达信息解决问题,以至转变行为的全部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校课改实验的一大特色。我们在减少了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的课时,增设了相关学科的活动课程,这一课程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目的是通过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进行探究,对活动中所获的信息按自己的思想进行重新的组织排列、加工,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其基本模式为“活动体验表现”。活动即根据专题收集信息,体验即进行广泛地联想、想象、提炼、选择、判断,表现即将信息或加工成一件物品,或写成一篇文章,或编撰成一本书,或办一张手抄报,或一首歌、一幅画等等。如今,已形成常规的活动类课程有大阅读课、手抄小报课、演讲课、考察课、辩论课、编撰书稿等、数学集锦、数学月活动、武术体操、节奏旋律创编、美术、科技创新等。实践证明,这种综合学习活动能有效地汇聚各方面信息,提高学生敏锐感受信息的能力,创造性地运用信息的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现摘取下面几项作表述:1、集大成、得智慧的大阅读课,丰富学生的信息储备大阅读课上,学生以专题为中心进行幅射阅读学习;与课本内容为中心进行延伸阅读学习;根据学习兴趣自主选择阅读学习;依据个人需要即时网络查询。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合,使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比较性、评判性充分和合。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实践为途径,把学习变成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2、丰富多彩的手抄小报及演讲,培养学生的主题探究能力。每学期我们都根据课程特色及时令、节日等内容制订出办报及演讲的主题。学生根据主题,独立查阅、筛选资料,融进个人感受,进行学习、创造。我们定期安排小报展评,每日安排68名学生登台演讲。培养了学生信息素养的能力,张扬了学生的个性。3、扎实有效的数学集锦,培养学生的主动发展精神。所谓“数学集锦”活动,就是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对课外阅读中搜集的名题、趣题、难题,经过自己的钻研,做出解答,然后把这些题目以及自己找到的解法记录在专门的集锦本上,是一种以自愿为主的主动学习活动。有的学生在写集锦的过程中,又把自己在课外阅读中获得的数学知识、名人名言以及数学思想、方法写进集锦,这是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丰富和反思。学生在加工、处理信息的同时,萌生了对数学的热爱,养成了科学的思维方法。4、寒暑假编撰书稿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编撰书稿活动是我们引导学生学会分辨、选择和有效地利用信息为自身的发展服务的活动,这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需要。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教师提供参考主题,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自定主题,自选资料、整理加工编撰成册,然后设计描绘封面、插图、写上前言和目录,成为一本近万字的“书”。指导中,教师尽可能把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生活。鼓励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自身的兴趣、生活实际出发确定编主题,避免从书本到书本,从资料到资料。有大部分的中高年级学生已经不再满足摘抄、整理,而是通过自主的实践活动,对所获取的信息按自己的思想进行重新组合、排列、加工、整理,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全书所有内容都是自己撰写。如:跳动68写出了班级2名教师,66名同学之间发生的故事;回眸向我们讲述了一个花季少年的成长历程;爱无国界则向我们展现了04年东南亚海啸牵动世人情的动人故事;海啸探秘则从另一个角度探究了海啸的由来、功过及防治办法内容涉及文化(饮食、茶、武术、民俗、服饰)、科技、军事、名山大川、人生追求、太空探秘、读书偶得等各个方面。这一作业的设置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阅读时间和空间,也极大地培养了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自课题开设以来,优秀的编撰作业与其它书籍一起摆上了阅览室的书桌,从插图到书写,从内容到形式,无不吸引着孩子们,他们有的津津有味地读着,有的忙着摘抄,有的描摹插图不知不觉中,孩子们为自己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明确了该如何围绕一定主题搜集处理信息。5、多姿多彩的数学月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每年的十一月份定为我校的“数学月”。在这个月里我们积极探索“生活材料数字化,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与途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主动探究、动手实践的能力,于是,课堂上,师生情趣盎然,教材上的内容被师生换得面目全非,妈妈的化妆品、自来水流失、白色垃圾现状、商店打折等信息被“写”进了教材;每日发现报告会成了展示自己个性与创造力的舞台。课堂外,孩子们走进银行、商店、社区建筑土地,有模有样地进行调查,收集数据、绘制图表,提出建议,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孩子们在“活动体验创造”中寻到了真谛:数学源于生活,于是孩子们探究的热望更浓了,在探究中他们认识了祖冲之、华罗庚、陈景润,认识到数学在工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孩子们把自己探究的结果及探究中的喜与忧,通过演讲、办报、编题、写集锦、智力冲浪等方式表现了出来。“数学月”活动的开展,不单单是学生学会了灵活的收集、处理信息,更重要的是促使同学们重新认识数学、学习数学、数学学习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他们不但能主动地联系实际观察和应用数学,主动地将数学知识、方法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而且学会了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考虑问题,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世界。(四)、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敏锐捕捉信息的能力。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五育并举,德为先。这是几年来,我校在教育教学中始终秉承的理念。以学科渗透为主渠道,以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为学生的成长开辟一片蓝天,是我们一直奉行的方法。抓住各种教育契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敏锐地捕捉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综合的信息素养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既能品尝到信息的甘泉,又能很好地吮吸德育的甘露,是我们在实验与研究中孜孜以求的方向。1、“千古绝唱”诵千古活动。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博大精深,意蕴高远的无穷魅力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人。每年春季,我校均要举行“古诗词暨毛泽乐诗词配乐朗诵会”。它以吸收民族文化精华,提升儿童人文素养为本,以高品位、典范性的古典诗词为载体,通过鉴赏音乐、情景表现等手段,在激发学生澎湃的诵读激情吟咏的基础上展开科学的朗诵。孩子们在这些千古绝唱中吸取精髓,滋养心灵。活动后,总能激发喜爱诗词的孩子们探究诗词的神韵,并尝试着背诵、创作。2、“写方方正正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活动。信息技术的革命冲击着许多人的观念,许多家长、学生、老师认为字写得漂亮与否无关紧要,因为电脑早已走进千家万户,它完全可以弥补写字之不足,于是我们的“写方方正正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活动郑重开启。活动中,我们启发引导学生追溯汉字文化,认识颜真卿、王羲之、柳公权等大书法家,从他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精神中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汉字文化,认认真真地写好每一个方块字,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3、“体验生活,展示自我”活动。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及渠道。”于是,孩子的眼光被我们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在这个海洋中,孩子们可沐浴着柔和的春风,享受着阳光与泥土的亲吻,吟咏着春的诗篇与春姑娘捉迷藏;可胸挎照相机、手持记录本,煞有介事地对周围的成功人士进行采访、考察;可肩背图书、手执自做的工艺品挨家挨户地进行推销;可做起演员、模特、体育明星、诗人,将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给他人;也可走进果园、社区,为果农分担忧愁,为小区环保出谋划策活动中孩子们在真切地感受到狭小生活的一切时间、空间都是自己获取信息的课堂,生活的课堂有多大,学习的课堂就有多广。对自然的热爱,对美的认识,生存的艰辛,责任意识与忧患意识油然而生。4、不适时机的主题教育活动。学生的思想认识也总是处在变化中,教育者需随时观察,不失时机地进行疏导教育,而这一次次教育良机便成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源头活水。如发现部分学生对学习没有热情,我们开展了“珍惜时间,珍爱生命,扬起生命的风帆”活动。我们不是单纯地说教,而是将发生在身边的残疾人付乃刚、吕军民等珍惜时间、自强不息的事例通过播放录相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并请学生谈谈自己的同学是如何惜时的,自己所了解的名人伟人是如何惜时,所了解的惜时的名言警句有哪些?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我们观看发射录像,并引导学生查找太空的过去与未来等资料,以给杨利伟叔叔的信为题进行跨时空的对话,从而理解人类征服太空的决心和雄心,从小树立科技意识。雅典奥运的前后,我们以新闻发布、师生同台演讲、办手抄小报、写作等形式开展活动,感受体育带给人的那份亢奋与快乐,感受体育所迸发出的那份公正、公开与公平。学生们在吟诵顾拜旦的体育颂时,心底所萌发的对体育的爱、民族的爱是没有经历过的人所体会不到的。喜欢探究的孩子们主动地开始探究海啸的成因及它的功过是非。六、课题成果分析(一)课题常规成果经过三年的认真学习研究,特别是最近一年的努力实践与反思,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具体地说:1、师生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有效的发展提高,全体教师均会熟练地应用计算机工具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全体教师均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并将计算机和网络作为自己教和学生学的工具,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三年来,全校教师养成了积累教学素材的好习惯,资源积累丰富,各教研组均有自己的网站,已经初步制作了积件库,并将部分优秀素材刻录成光盘,在体现了资源共享理念的过程中,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大大提高。每位教师均能自如地在网络上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有些教师还在网上有多个个人主页,发表自己的课件、案例等,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奠定了基础。2、教师通过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有了新的变化,学生的主体特征凸现,动手欲望加大,创新意识增强,达到较之以往更高的学习水平。 3、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初步构建了符合我校学情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4、通过课题活动,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加强,新的课程观、质量观、教学观逐步形成。广大教师认真总结自己在实验中的心得体会。三年来我们的课题组成员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养成了及时总结写出论文、案例的习惯,取得了一系列成绩。5、“整合”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改变长期习惯的教学行为,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让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有效保证了学校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为今年高考打响了开门红,会考取得好成绩打下了基础。 6、促进了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中青年教师利用自身优势先行一步,在提高信息素养并把信息技术整合到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探索全面的课程改革,努力构建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使信息技术渐渐成为实现“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目标的有力支撑。在众多的市级以上奖可发表的文章中,绝大多数是青年教师的作品,特别是市一等奖以上的论文、课件、案例均以青年教师为主。7、扩大了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为学校顺利通过市重点学校,省A类达标学校的评估作出了应有的努力,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三年来我们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积极探讨本课题的意义和思路,多次到兄弟学校取经、交流,召开市级观摩课1次,4位教师开出了观摩课,得到了专家支持的同时,也受到同行的好评。校级整合活动周两次,每组保证12位教师开出示范课。在观摩课后和交流会上,兄弟学校和有关专家领导反馈过来的信息表明,他们对我校的整合课题是肯定的。本课题的跨越发展,为学校顺利通过市重点评估,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实现了招生一路大攀升作出了应有的努力。(二)课题特色成果成果一:通过建章立制,使本课题研究有序地进行为了使教师们能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践与研究课题的重要性,学校不仅确定了课题研究的步骤与方法,更是及时地制定了大连瓦房店市实验小学教科研管理制度。该制度不仅有相关管理制度,同时有相关奖励制度,保证了全体教师以积极的姿态,认真的态度投入教科研工作。具体包括:A、规划制度为了使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方向一致,目标明确,协调配合,在每学年初,学校教科室根据建立的“多层面科研网络”,制定教师分级承担课题研究的计划。教育科研规划的内容,一是依据本校本地教育教学与管理的现状与实际需要,二是各层面老师的自报项目,三是根据各层面老师自身特点与适合项目,从而制定出本校某一时段的教师分担课题研究计划。规划中要按轻重缓急、难易程度、规模大小、投入分配区分出不同层次。让老师们明确主攻方向和各自的任务,做到统一部署,相互协调,使学校的多层面科研网络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B、目标考核制度为了克服有始无终的通病,检查规划落实情况,督促规划目标的成功实现,学校教科室建立相应的目标考核制度。目标考核的内容,就是把学校各层面科研工作的目标到达程度列入教科室、教研组和教师个人业绩的考核指标之一。目标考核,可由教科室拟订一个逐渐完善的通则,评出基础分;再由各教研组拟出细则,评出附加分;再由个人给自己评出自评分;最后再按30:40:30的权重计入教师业绩档案。C、立项制度立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说,确定课题,论证课题,最后将课题研究列入学校总体工作计划之中。在学校教育科研的活动中,要经过正式的申报、论证、立项手续,富于创新、意义较大或规格较高的课题,都应该鼓励其积极向科研主管部门申报,争取得到立项和指导。D、监督检查制度为了避免“两端管理”即年初定计划,年终写总结,中间留空白的现象,学校将加强科研过程的监督管理。监督管理的内容:对已立项的项目的科研过程、实施作用定期不定期的检查、督促;规定项目承担者作定期汇报,以利于科研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对方案或原计划中的不妥之处及时调整,对遇到的困难及时帮助解决。E、经费投放制度科研经费,是一种为了满足开展教育科研的基本需求而设置的费用。学校对教育科研所需要的资料、书刊、设备以及必要的会议、差旅费等等,应根据学校的需要与可能的原则予以资助。F、表彰奖励制度为了肯定老师们的教育科研成果,鼓励大家积极从事创造性劳动,学校奖对取得科研成果的老师予以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制度:一是根据本校的财力,按国家、省、市科研奖励比例,抽出与之相当的资金,以相应的规格给予奖励;二是把老师们的教育科研成果与职务评聘、评比、晋升、获取科研资助等,以制度化的形式联系起来,完善起来。G、成果推广制度为了实现科研成果的价值,促进教育科研的健康发展,必须制定科学化的程序,对已取得的教育科研成果按“成果评估标准”进行验收、鉴定、评价,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如通过相应级别的会议、出版物、新闻媒体、上网等加以传播。尤其对经过鉴定,证明有推广价值的科研成果,要建立一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措施,予以大面积的交流推广和应用。H、论文、案例的评选、交流与奖励制度 科研论文、教学案例是老师们在教育教学与管理的改革探索中的新发现、新见解、新经验的展示,学校教科室要十分珍视。为了让大家的劳动成功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学校将建立健全定期论文、案例评选、交流与分等奖励以及把论文、案例等级与晋级晋升挂钩、载入个人业务档案的制度。其中优秀的论文向上级相关级别报刊推荐。最后,将每学年的论文分等结集,作为学校办学质量考评指标之一存档。 成果二:构建了各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模式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验的开展,使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行为,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形成了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者。在实验研究中,实验教师多次的课题研讨会上进行整合教学模式的尝试,在建构整合教学模式上起到示范作用,产生一定的辐射作用。1语文阅读“自主合作”教学模式:激趣导入(课件)提出问题查阅资料汇报交流(或交流已查阅的资料)拓展指导(利用)激励创新指导运用。课件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情境,学生提出问题,根据课型的不同可上网查阅资料,汇报交流,也可以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搜集信息,到课上进行交流,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重点处教师点拨指导,通过拓展开阔学生视野,在实际运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数学“发现探究”教学模式:(课件)创设情境引导思考提出问题学习交流(课件)训练运用总结评价 教师用课件来导入新课,创设一定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在学习新知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难点,便于学生理解。3英语学科“构建情境”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课件)(课件、录音)整体感知(师生)实践活动(再现课文情境),巩固训练,拓展提升。在英语课上教师改变以往的“读写单词、读写句子4科学学科“探究”教学模式。(教师网上搜集资料)创设情境(课件),提出问题-“我”的假设,设计实验-设计方案,合作探究-得出结论,拓展运用科学教材中的许多隐形知识、原理、规律,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凭借传统教学模式是难以讲清的内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有效补充这一教学环节。例如:风的形成过程、果实的形成、煤油和石油的形成等,可运用课件或通过互联网,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刺激对象,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其规律,获得深刻的印象;2,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许多自然现象是学生无法考察或经历的,但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较好地克服这一不足,更好的体现新课标倡导的让学生亲身经历的新理念。但是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要注意: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的整合,不能以信息技术的演示功能代替所有功能,更不能认为整合就是教师个人运用信息技术,要激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亲历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既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获得相应的信息技术,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创设情境(课件)提出问题自主探究(上网学习)互相交流总结评价记录收获(形成文稿)这种模式主要用于语文独立阅读,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但教师在放手网上学习时要及进指导学生网上学习的方法,要求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