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77——0405全域旅游(摘要、绪论和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docx
全域旅游视角下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发展研究摘 要:全域旅游的概念近来在社会上逐渐引起注意,越来越多的地方对此表示很高的积极性,并就此进行了各具特色的实践。在不久的将来,全域旅游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流模式。与此同时,森林旅游业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已经成为森林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森林公园是森林旅游业中最具代表的形式,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景观特点,更使其具有独特性,吸引着忙碌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本文从“全域旅游”这一新理念与视角出发,通过梳理全域旅游现有的研究成果,结合森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以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旅游发展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发展面临的问题,对其发展展开规划设计研究,对规划理念和设计原则进行阐述,对规划设计内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为森林公园的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全域旅游 森林公园 发展研究1.1研究的背景中国民众旅游方式正在像以追求深度体验为主的复合旅游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游客越来越深地与旅游目的地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发生交集。同时,旅游市场和各种自然、人文、社会资源相结合,越来越多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得以形成。发展全域旅游,是适应旅游业发展新形势、遵循旅游业发展内在规律的客观需要,是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实现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的内在要求,是优化旅游空间配置、开辟旅游业发展新空间的有效途径。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资源也变得有限,人们更希望回归自然、享受自然。森林公园是森林旅游中的重要部分,国家对森林公园的关注与投资也逐渐加大。国内城市居民对郊野游憩空间需求量的提升,以及城市郊区地理区位、郊野自然环境和生态条件的优势使得国内森林公园的建设成为必然的选择。我国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已经走过了 20多个年头,积累了丰富的规划建设经验,为生态文化的保护、旅游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我国的森林公园规划也存在巨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发展过于迅速,只追求数量的发展,缺乏具有地域代表性的森林公园,各个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服务设施跟不上需求。目前相关规范中主要为文字性叙述较多,操作性不是非常好。森林公园发展在很多方面受城市森林公园规划的影响,偏重于人文景观的规划,对森林公园原始的自然美过于忽视。本文通过对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的发展研究,在全域旅游发展的视角下,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以达到既要尽可能满足旅游发展又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的。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研究目的本文对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的园区的风景资源进行详细阐述,并以森林公园规划的理论基础为指导,从全域旅游发展的角度对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园区进行规划设计研究。在满足供人休闲游憩功能的基础上,更注重旅游发展,从而为森林公园的旅游发展提供借鉴模式和建设思路。1.2.2研究意义(1)生态意义首先,森林公园的开发和建设,可以对园区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旅游发展促进森林公园的保护。原始林区由于没有得到开发,往往林区的管护比较不规范,通过全域旅游发展创造经济利益,反过来通过获得的经济利益来保护森林公园,雇佣专门的技术人员保护林区动植物等。全域旅游发展为森林公园保护提供认知基础。通过旅游的发展,使旅游者、旅游服务人员以及当地的居民,深刻认识到森林公园所具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深入理解对森林公园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其资源保护意识,从而使森林公园的保护与修缮工作更为容易和自觉的进行。其次,可以有效地减轻环境污染,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同时,是可以起到改善气候的作用,一座大型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提高了建设区的氧气、水气的含量,营造了一个和谐的气候环境。(2)经济意义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旅游业并带来了经济的利用。随着游客的增多,对服务业的带动巨大,解决了一大批当地居民就业问题,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等。旅游发展让人民关注森林公园的发展,并监督森林公园的规划和建设,这也是保护森林公园的一部分。森林公园对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森林公园的规划与建设,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扩大了客源市场,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1.3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3.1研究内容(1)首先对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的相关理论进行有效整合,提取出适合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分析得到促进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的相关因素,并指出其当前全域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指出全域旅游发展和森林公园的关系,并探讨在理论的指导下森林公园发展的可行方法。(2)以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对园区现状概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包括园区的地理概况,从气候、地形地貌和水系几方面进行现状调查;将森林公园的自然资源包括林木资源、动物资源、人文资源、天象资源等方面对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公园所处地理位置、气象条件等因素所形成的本地域森林公园的基本状况,总结本地域森林公园园区现状及风景资源的特点。(3)对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园区原有规划进行详细规划分析,从功能分区、景点布置、交通组织、游览线路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并进行规划设计,使海湾公园能更好的满足生态效益和园区的使用功能。(4)总结全文并进行综合考虑,对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园区可持续发展提出规划建议,结合全域旅游理论、森林美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对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的优缺点进行研究分析,对未来公园的发展提出规划指导,为本地区以后的森林公园资源利用提出适当参考。1.3.2研究方法(1)文献检索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论文,结合网络,总结前人的基本理论研究成果。一是依托互联网获取文献资料和信息,利用中国知网、读秀学术搜索等获取论文前期文献资料利用伊春市及各辖县政府门户网获取相关权威数据与资料。二是各相关部门提供资料和数据,搜集研究所需的统计数据、规划文本和其他资料。(2)实地调研法亲自到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进行实地调査,并从观察上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通过对其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基本情况。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各种记录工具进行实景拍照与模拟写生,直接观察和记录被调研者收集实际资料,为课题的研究提供参照和实践基础。2概念界定及相关基础研究2.1概念界定2.1.1全域旅游全域旅游总的来说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综合来说,全域旅游被认为是集合所有资源为旅游行业所用,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的一种全新的旅游服务方式。实际上,全域旅游是把一个行政区当作一个旅游区,是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的系统旅游。所追求的,不再停留在旅游人次的增长上,而是游客旅游质量的提升。全域旅游需要旅游相关要素配置完备,能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2.1.2森林公园1999年发布的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国家标准,对森林公园作了科学的定义,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指出森林公园是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森林风景资源和环境条件,可以开展森林旅游,并按法定程序申报批准的森林地域。它明确了森林公园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是具有一定面积和界线的区域范围;第二,以森林景观为背景或依托,是这一区域的特点;第三,该区域必须具有旅游开发价值,要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区域内可为人们提供游憩、健身、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等活动;第四,必须经由法定程序申报和批准。我国森林公园按照景观特色、地貌形态、旅游功能、旅游半径、经营规模、管理级别这七类进行划分。2.1.3国家级森林公园林公园按管理级别分类可以划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和市、县级森林公园。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是指森林景观特别优美,人文景物比较集中,观赏、科学、文化价值高,地理位置特殊,具有一定的区域代表性,旅游服务设施齐全,有较高的知名度,并经国家林业局批准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截至2013年全国共有有国家级森林公园780处,本文的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属于国家级森林公园。2.2相关基础理论2.2.1旅游美学理论旅游、旅游审美的实践有着古老而漫长的发展历史,但是,旅游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却是在旅游现代化、大众化、普及化以后,在旅游主体审美水平不断提高深化,旅游服务规范化、人性化、艺术化,学校旅游教育学科整合构建、完善发展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2.2.2森林美学理论森林美学起源于18世纪初的德国,V. Salisch在1885年创立了森林美学,对森林美论及其应用进行研究。森林美学是研究如何创造森林美的一门理论,主要通过研究人们对森林审美的特点,从而得出森林美的审美规律。森林美学的概念具有指导性强的特点,直接指导规划设计者利用森林美学理论来开发森林资源的森林美,使规划设计中尽量避免过度明显体现人工痕迹的出现,使其与森林完美融合。2.2.3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满足人类的基本生存需求和更高层次而不能破坏生态系统。为了避免森林资源的枯竭,在保护开发的同时开展森林旅游,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引导下,对森林公园进行规划建设。2.3相关理论研究自全域旅游的概念被提出后引起了热议,目前对全域旅游这个提法的争议很多集中在字面的意思上,即“域”一般而言主要是指空间概念,但从国家旅游局推进全域旅游工作的具体举措以及旅游业界将全域旅游解读为全空间旅游、全时旅游、全产业链旅游等不同的“全”旅游来看,全域旅游又绝不仅仅局限在空间范围上。全域旅游是从封闭的旅游向开放的全域旅游转变,从景区“墙内”管理向全域综合管理转变,打破“九龙治水”管理围墙,拆掉景区“门票经济”围墙,已经成为中国旅游大势所趋。全域旅游表现出“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治理全域覆盖、旅游产业全域联动、旅游成果全民共享”五大特征。全域旅游特别强调居民与游客的融合,目标是让旅游目的地真正成为居民的家园、游客的“家园”,而不是成为游客的“主题公园”,居民更不是“主题公园”中的演员。在全域旅游战略中,居民是“家园”的主人,游客也是这个“家园”的一分子。全域旅游更多体现为从不同角度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思路。我国学者对全域旅游的进行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策研究。毛溪浩提出通过优化全域旅游空间布局、丰富特色旅游产品体系、推进立体旅游产业融合、创新旅游品牌营销模式、提升全域旅游服务体系、夯实全域旅游工作保障等促进桐庐县全域旅游的发展。张凌云等提出了从全要素、全行业、全社会、全部门、全游客等角度推进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并以北京为例提出了发展建议。众多的学者以全域旅游为出发点,对不同地区的旅游建设和发展进行研究 。三、海湾森林公园全域旅游发展条件分析3.1风景资源3.2区域位置3.3客源市场3.4经济发展水平3.5旅游产品开发四、 海湾森林公园全域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4.1功能分区较分散4.2开发建设不全面4.3服务设施和管理不完善4.4宣传力度不够强4.5管理人才素质低4.6旅游市场营销水平不高五、海湾森林公园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设计研究5.1旅游定位5.2规划理念与设计原则5.3全域旅游发展策略 5.3.1规划设计个性化 5.3.2开发建设有序化 5.3.2服务设施人性化 5.3.3宣传方式多样化 5.3.4旅游产品规模化结论参考文献1熊定伟. 四川苍溪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评及发展对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2张丽娜,潘柳英. 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营销探析以尤溪县为例J. 祖国,2017,01:264-265.3盛俐,刘媛. 我国森林公园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 林业资源管理,2009,04:20-25.4王晓亮. 陕西省宁东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对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5张逸. 关于森林公园在发展中所面临问题及对策的探讨J. 林业经济问题,2003,04:242-245+248.6吴潇,陈绍志,赵荣. 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现状与提升对策J. 林业经济,2016,09:38-42.7张莉,祁颖. 全域旅游视角下河北县域旅游发展研究以张家口蔚县为例J. 科技展望,2017,03:268.8黄书涛. 永定发展全域旅游的对策与思考J. 中国集体经济,2017,03:123-125.9周晓梅. 全域旅游视角下博州旅游发展研究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5:103-106.10陈璐. 全域旅游视角下湘潭农业旅游的融合发展J. 中国商论,2016,30:55-56.11余建辉,李国平. 莆田市森林公园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2011,01:119-122.12曾祥辉,郑耀星. 全域旅游视角下永定县旅游发展探讨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86-91.13陈燕. 全域旅游视角下金湖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J. 明日风尚,2016,16:338-339.14吴美娟,柳光露,吴静静. 全域旅游视角下朝阳市旅游发展探索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4:280.15樊文斌. “全域旅游”视角下大连旅游专项规划探析J. 规划师,2015,02:107-113.16刘焕庆,吴健.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延边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 东疆学刊,2017,01:101-105.17廖碧芯,张河清. 全域旅游视角下博罗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 经济论坛,2017,01:48-53.18杨惠.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J.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7,01:60-63.19吴恒,马华泉. 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思考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05:66-68.20王羽,周永振. 赤峰市全域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2:152-153.21胡承康. 城郊型森林公园景观资源评价及其发展对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22付彤. 汉中市森林公园竞争力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23曹文,李德荃,秦婷婷. 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利益协调机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08:100-108.24郑永贤,张智光. 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要素及其景观感知传递性分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5,02:123-129+134.25黄秀娟,林秀治. 我国森林公园旅游效率及其影响因素J. 林业科学,2015,02:137-146.26郑永贤,薛菲,张智光. 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IRDS模型实证研究J. 资源科学,2015,12:2350-2361.27李丽娟. 构建我国森林旅游生态补偿机制初探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02:238-241.28王小明. 中国森林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7修新田. 参与式森林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增权机制和路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