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 资源ID:69110096       资源大小:61.66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1. (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着落(zhdo)抖擞(sbu)窠巢(ke) 贮蓄(chti) B.绽开(dian)搓捻(jie)疲倦(pi )小心翼翼(yi ) C.锥形(zhui)棱镜(ling)唱和(he)粗犷(kudng) D.高邈(mido)酝酿(niGng)徘徊(pdi)水藻(zdo) 2 .(3分)下列词语中,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决别瘫痪憔悴翻来复去B.分歧感概企盼波光鳞鳞C.倜傥鉴赏确凿人迹罕至D.抚弄僚亮应和浑为一谈3 . (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人教版语文教材要大幅缩减鲁迅作品的消息一传出,舆论是人声鼎沸,仿佛这民族脊 梁就此折断。B.在这片劫后重生的土地上,人人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满怀信心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 C.学校艺术节,我们精心准备了一个月的舞蹈表演,赢得台下阵阵掌声,这让我们喜出 望外。 D.在“语文主题阅读”活动中,同学们煞费心机地汲取着知识的营养。 4 .(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防止溺水事件不再发生,学校规定夏季午休时间学生必须进教室午睡。B.屠呦呦科研团队研究出了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C.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D.通过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体味到了童年鲁迅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5 .(8分)七年级1班举行了 “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各题。 文段二: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 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哎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啊!”乙说。“父亲!父亲!”我就叫了起来。“父亲!父亲!”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叫呀, 快叫呀!”她催促说。“父亲!”“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 原状,平静下去了。“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我现在还听到那时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 错处。(节选自朝花夕拾)(1)文段一的甲和文段二的乙指的是谁 A.甲是衍太太,乙是阿长。B.甲是阿长,乙是衍太太。C.甲是阿长,乙是沈四太太。D.甲是阿长,乙范爱农。(2)请结合朝花夕拾中人物甲或者人物乙的相关事迹,概括并分析其形象特征。(3)朝花夕拾这一部散文文集被人评价为“充满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除了选 文外,你还从书中哪些内容感受到这一特点?请结合书中具体内容,来谈谈你对此的理 解。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着落(zhao)抖擞(sbu)窠巢(ke) 贮蓄(ch。) 小心翼翼(yi)粗犷(kuang)*B.绽开(dian)搓捻(jie) 疲倦(pi) D.高邈(mido)C.锥形(zhui)棱镜(ling) 唱和(he)酝酿(niang)徘徊(pai)水藻(zdo) 【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读音。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逐一阅读,根据平时的积累进行判 断。遇到不确定的可以先用笔进行圈画标记,整体浏览之后采用排除法进行作答。【解答】A.有误,“着落”的“着”应读作“zhub”,“贮蓄”的“贮”应读作“zhti”。B.有误,“绽开”的“绽”应读作“zhdm”,“搓捻”的“搓”应读作“cuU”。C有误,“棱镜”的“棱”应读作“伯ng”,“粗犷”的“犷”应读作“gu百ng”。D.正确。故选:Do【点评】本题考查易错的读音,较简单。解答时需要静下心来逐项分析,结合排除法作 答即可。在平时要养成爱积累的好习惯,将常见字的读音、字形、字义进行准确记忆, 同时对易错字、易错音、多音字等进行分析整理,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字词库,在答题 时能够得心应手。2.(3分)下列词语中,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决别瘫痪憔悴翻来复去B.分歧感概企盼波光鳞鳞C.倜傥鉴赏确凿人迹罕至D.抚弄僚亮应和浑为一谈【分析】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 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 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解答】a.有误,“决别”中的“决”应为“诀& “翻来复去”的“复”应为“覆二B.有误,“感概”的“概”应为“慨二“波光鳞鳞”的“鳞鳞”应为“粼粼二C.全部正确。D.有误,“僚亮”的“僚”应为“嗓”;“浑为一谈”的“浑”应为“混:故选:Co【点评】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 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人教版语文教材要大幅缩减鲁迅作品的消息一传出,舆论是人声鼎沸,仿佛这民族脊 梁就此折断。B.在这片劫后重生的土地上,人人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满怀信心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 C.学校艺术节,我们精心准备了一个月的舞蹈表演,赢得台下阵阵掌声,这让我们喜出 望外。 D.在“语文主题阅读”活动中,同学们煞费心机地汲取着知识的营养。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运用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 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 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 语境不符等。【解答】A.使用有误,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用来 形容“舆论”不恰当。B.使用正确,各得其所:表示各如其所愿,后表示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排。C.使用有误,喜出望外:是指遇到的事情超过了期望,因而感到特别高兴。不符合语境。D.使用有误,煞费苦心:形容费尽心思、费尽心机。该成语属于褒贬误用。故选:Bo【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 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4. (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防止溺水事件不再发生,学校规定夏季午休时间学生必须进教室午睡。B.屠呦呦科研团队研究出了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C.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D.通过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体味到了童年鲁迅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 追求。【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 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 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答】A.有误,否定不当,删去“不”;B.正确;C.有误,搭配不当,把“和”改为培养”;D.有误,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让二故选:Bo【点评】病句的辨析,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 的发生。5.(8分)七年级1班举行了 “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各题。 (1)接人待客,礼貌至上。李明要到郑瑞爷爷家去做客,请阅读以下句子,下面的情境 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C郑瑞爷爷对中华文化极其热爱,他邀请你一起写书法,你推让不过,说:“好吧, 那我只好献丑了。”作品完成后,你谦虚地对爷爷说:“写得不好,见笑了!"爷爷赠送给 你一件礼物,你对爷爷说:“谢谢爷爷,这礼物我就笑纳了 J你的书法老师应你之邀参 加了这次活动,你对他说:“感谢您百忙之中莅临指导!” A.献丑B.见笑C.笑纳D.莅临(2)郑瑞爷爷除了喜爱书法,还酷爱对联。正值春天,万物复苏,爷爷提出上联“春风 吹绿千枝柳”,请你帮李明选择最合适的下联 A上联:春风吹绿千枝柳下联:A.时雨润红万树花B.时雨润浸万花红C.夏雨点醒万朵荷D.红花渲染万物春(3)李明感叹郑瑞爷爷的博学多才,现打算邀请郑瑞爷爷作为指导嘉宾出席周一上午9 点班级举办的“中华文化分享会”活动。请你以七年级1班语文科代表的身份向郑瑞爷 爷发出邀请,注意用词要得当。【分析】(1)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ABD.得体;C.不得体,“笑纳”是请对方收受赠礼的客套话,不能用于自己。故选:Co(2)本题考查对联常识。根据对联常识,对联的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上联“春风吹 绿千枝柳”中“绿”是形容词,“时雨润红万树花”中相同位置的“红”是形容词,“时 雨润浸万花红”“夏雨点醒万朵荷”“红花渲染万物春”中相同位置的“浸” “醒” “染” 都是动词。故选:Ao(3)解答时,开头应有称呼,然后介绍自己,再向郑瑞爷爷发出邀请,要交代清楚时间、 地点和事由,还要注意语句连贯,语言得体。【解答】答案:(1) C(2) A(3)示例:郑爷爷,您好!我是义义学校七年级1班语文科代表,我们班将于周一上午 9点在班级举办“中华文化分享会”活动,诚邀您做指导嘉宾。请问,您有时间吗?【点评】对联常识:1.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2,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 仄声,下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3,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4. 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 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5,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 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6 .(8分)古诗文默写。(1)根据课本,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文名句。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文明史册上优秀的思乡诗歌灿若繁星。古代交通闭塞,战乱不断, 多少游子漂泊在外,更有战士誓言不到燕山誓不还,羁旅之思让人动容。王湾羁居他乡,离家之久,在次北固山下中想要向家人传递一封珍贵的家书来传达 思念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J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描写 了在边塞的月夜,登楼远望,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笛声,陡然唤醒思乡情绪:“不 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分析】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理解识记。【解答】答案:(1)枯藤老树昏鸦(注意“藤”的写法)其不善者而改之思君不见下渝州山岛竦峙(注意“竦峙”写法)岐王宅里寻常见海日生残夜(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点评】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 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二、阅读与鉴赏(共46分).(4分)阅读世说新语二则,回答以下各题。(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 何所似? ”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日:“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 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日:“待君久不至,己去。”友人便怒日:“非 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 骂父,则是无礼是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1)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A.下车引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日中不至/吾日三省吾身 C.陈太丘与友期行/君与家君期日中 D.相委而去/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与儿女讲论文义。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DA.元方认为友人的行为是无信无礼的,于是他对客人也表现出无信无礼予以回击。B.元方在小小年纪能从容地面对客人的指责,是因为他具有淡定自若的个性。C.咏雪讲的是谢太傅一家在大雪天里特意讨论雪景的情形,由此突出兄子兄女的聪 慧。D.从主题上看,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行都表达了对儿童聪慧机敏的赞赏。【分析】参考译文:(-)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不久,雪 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 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太傅大笑 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镉,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 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 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 先离开了1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 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 门。【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 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 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代词,代人(指元方)/人名中的一个字;B.太阳/每天;C.约定/约定;D.表示承接/表示转折。故选:Co(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 和意译相结合。中重点词语有:儿女,子侄辈们;讲论文义,讲解诗文。句意为:给子侄辈们讲解文 章的义理。中重点词语有:惭,感到惭愧;弓I,拉,要和元方握手;顾,回头看。句意为:朋友 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3)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本内容。A.有误,元方对客人的回击不能说是无信无礼;B.有误,元方能从容地面对客人的指责,是因为他聪慧机敏;C.有误,咏雪中谢太傅一家讨论雪景的情形是在“俄而雪骤”时引出来的,并不是 “特意”讨论雪景;D.正确。故选:D。答案:(1) C(2)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3) D【点评】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翻译基本方法是“增、册h调、换、 补、移二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 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8. (4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食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航拜而后 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日:“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 会日:“偷本非礼,所以不拜。”(选自世说新语酒以成礼)(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因共偷食药酒于是,因此既而,问毓何以拜 不久,一会儿 (2)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一方说得更有道理?请说说理由。【分析】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 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 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 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解答】(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 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句意:于是一块去偷药酒喝。因:于是,因此。句意: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既而:不久,一会儿。(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 相关的语句,就可以看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由会日:“偷本非礼,所以不 拜。”得知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符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答案:(1)于是,因此;不久,一会儿(2)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符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点评】词义积累:因因屏人日(于是,就)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就)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凭借,依靠)罔不因势象形(根据,依照)因以为号焉(因此)9.(4分)阅读古诗,回答下列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代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杨花落尽子规啼”所展现的画面。(2)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分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是李白 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 之意。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 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 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 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 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解答】(1)本题考查描绘诗歌中某句诗的画面,一定要在正确翻译的基础上,加上自 己合理的想象与适当的描写。结合给出的注释即可正确翻译。“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意思 是:杨花落完,子规鸟发出声声凄婉的啼鸣。据此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诗句展现的画 面即可。(2)本题考查理解诗人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为:我把 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它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想借明 月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关心、思念之情。答案:(1)庭院的柳絮纷飞,杨花落尽,“不如归B去,不如归去”,枝上的杜鹃,声声泣血, 哀转久绝。(2)抒发了诗人对远方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的感情。参考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 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点评】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分析诗眼, 透视诗词的情感;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1)接人待客,礼貌至上。李明要到郑瑞爷爷家去做客,请阅读以下句子,下面的情境 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郑瑞爷爷对中华文化极其热爱,他邀请你一起写书法,你推让不过,说:“好吧, 那我只好献丑了。”作品完成后,你谦虚地对爷爷说:“写得不好,见笑了!"爷爷赠送给 你一件礼物,你对爷爷说:“谢谢爷爷,这礼物我就笑纳了。"你的书法老师应你之邀参 加了这次活动,你对他说:“感谢您百忙之中莅临指导!” A.献丑B.见笑C.笑纳D.莅临(2)郑瑞爷爷除了喜爱书法,还酷爱对联。正值春天,万物复苏,爷爷提出上联“春风 吹绿千枝柳”,请你帮李明选择最合适的下联 上联:春风吹绿千枝柳下联:A.时雨润红万树花B.时雨润浸万花红C ,夏雨点醒万朵荷D.红花渲染万物春(3)李明感叹郑瑞爷爷的博学多才,现打算邀请郑瑞爷爷作为指导嘉宾出席周一上午9 点班级举办的“中华文化分享会”活动。请你以七年级1班语文科代表的身份向郑瑞爷 爷发出邀请,注意用词要得当。6.(8分)古诗文默写。(1)根据课本,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择其善者而从之,。(述而)夜发清溪向三峡,o (李白峨眉山月歌)水何澹澹,o (曹操观沧海),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文名句。10.(13分)阅读以下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人口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能为生育、养老、教育、就业等政策制定提供 基础数据支持,成为国家决策的重要依据,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20年11月1日零时,普查对象是标准 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 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在境内居住的港澳台居民和外国人 也属于普查对象。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七次人口普查特点对比时间特点1953年新中国第一次采用全面科学的方法开展人口普查;采用登记常住人口的办法,由户主 到登记站登记。1964年首次将“文化程度”“职业”等加入普查项目,为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和长远规划提供 了可靠依据。1982年首次对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是中国现代人口普查工作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1990年调查项目增多,拓展到21项,汇总资料丰富,为制定人口政策和人口规划提供了可靠 的依据,为确定人口社会问题提供了翔实数 据。2010年国务院于2010年5月12日颁布全国人口普查条例;首次将居住在中国境内的港澳 台和外籍人员纳入普查范围。2020年首次采用电子化采集数据方式开展人口普查登记;普查项目增加居民身份证号码;增加普查对象通过互联网自主填报方式。材料三: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正式公布,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一览表如图。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一览年份大陆总人口 (亿)出生率(%)老龄化率平均家庭户 人口性别比汉族占比城镇化率七昔(2020)14.1113.5%2.62105.5791.11%63.89%A#(2010)13.3911.98.9%3.1105.291.51%49.68%五普(2000)12.6514.037.0%3.44106.7491.59%36.09%四普(1990)11.3322.065.6%3.96106.691.96%26.23%三普(1982)10.0822.284.9%4.41106.393.30%20.60%二昔(1964)6.9439.343.6%4.43105.4694.22%18.4()%一普(1953)5.82374.4%4.33107.593.94%13.26%材料四:2021年5月18日,广州市发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普查结果显示广州 市常住人口为1867.66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270.08万人相比,增加 597.58万人,增长47.05%。数据显示,白云区、番禺区和天河区人口增加较多。其中白 云区的人口超过300万人;番禺区和天河区的人口在200万人至300万人之间。广州市常住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几点:首先是市外流入的常住人口规 模不断扩大。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多元,就业机会众多,是我国最吸引人 才目光、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全市1867.66万常住人口中,非户籍常住人口 937.88 万人,比2010年增长97%,年均增长7%,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达50%,比2010年提高 12个百分点以上,这也意味着每两个广州常住人口中,就有一个“过江龙”,其中又有近 半数来自于广东省外。跨市流入人口不断涌入并落地安居乐业,显示了广州作为国家中 心城市的强大吸引力。其次,落户政策进一步优化吸引了大量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 技能人才、留学生等不同层次人才入户广州。根据公安部门数据,十年来,广州市户籍 机械变动人口中,净迁入人数保持较高水平,净迁入户籍人口达98万人。再次是国家“单 独二孩”“全面两孩”生育政策的陆续实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使得广州生育水平有所回升, 自然增长人口数量较为稳定。广州人口的变化不仅在于“量”的增加,“质”的提升同样 令人惊喜。广州高校云集,普通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广州还积极搭建创业者创造价值、 技术人才转化科研成果的环境与平台。越来越多的创业创新人才正带动广州城里100多 万在校大学生一起进入人才红利时代,释放更加强劲的发展潜力,为广州加快构建现代 产业体系提供人才支撑和最强大脑。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之一,广州的城市功能正在不断强化,城镇人口进一步聚集。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促使广州市常住人口保持较快增长。(1)阅读材料二,对比历次普查工作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D A.1953年首次采用登记常住人口的办法是由家庭成员到登记站登记。B.1982年普查方式更先进、多样,是普查工作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C.1990年普查数据的信息处理方式更加先进,调查项目增加了 21项。D.2010年人口普查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并且通过立法来规范普查工作。(2)阅读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从1953年至今,我国总人口比率呈上升趋势。B.从1953年至今,我国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C.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率与出生率趋势呈相反态势。D.我国人口的性别比和汉族的占比率都没有变化。(3)对上述材料进行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小文表姐是中国公民,她在英国留学还有一年才学成归国,因疫情影响未能及时回国, 可以不参加第七次的人口普查登记。B.据材料一,一个地区有多少孩子要上学,上学难不难,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解决 相关问题,有赖于详尽的人口信息。C.分析材料三的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图,我们可以从中得知,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率 和城镇化率在持续攀升,再创新高。D.根据材料四可以得知:广州市常住人口在10年间增长了 47.05%,白云、番禺、天河三区的人口增长数量位列全市前三。(4)根据材料四思考:一个地区要吸引和招揽更多的人才,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分析】本题是关于“人口普查”的主题阅读材料分析。第一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第二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第三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第四题考查概括内容。【解答】(1)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各选项,找出与原文不一致之处,再作出判断。A.有误,原文为“采用登记常住人口的办法,由户主到登记站登记”;B.有误,1982年普查”首次对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而不是“方式更先进、多样”;C.有误,“调查项目增加了 21项”应为“拓展到21项”;D.正确;故选:Do(2)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各选项,找出与原文不一致之处,再作出判断。ABC.正确;D.有误,我国人口的性别比和汉族的占比率变化都比较小,而不是“没有变化、 故选:Do(3)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各选项,找出与原文不一致之处,再作出判断。A.有误,“普查对象是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 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小文表姐在英国留学一年后学成归国,属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应参加第七次的人口普查登记;BCD.正确。故选:Ao(4)解答此题,先读懂文意,再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由“落户政策进一步优化吸引 了大量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技能人才、留学生等不同层次人才入户广州”可概括出: 制定相关的政策福利,引进人才;由“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多元,就业机 会众多,是我国最吸引人才目光、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可概括出:大力发展经济, 增加就业机会,利用经济效益吸弓I人才;由“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 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之一,广州的城市功能正在不 断强化,城镇人口进一步聚集”可概括出:完善交通,缩短城区空间距离,让人才流动 更便捷。答案:(1) D(2) D(3) A(4)制定相关的政策福利,引进人才;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利用经济效益吸 引人才;完善交通,缩短城区空间距离,让人才流动更便捷。【点评】概括内容,要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概括。11.(17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父亲的轮廓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每当母亲用“牙膏没有从最尾端开始挤”“冰箱门没关紧”“看电视超过半个小时”等 小事向我兴师问罪,并且将矛头转向我的成绩时,我便知道,夜里父亲又会来到我的房 间。父亲个性之中有一种腼腆的特质,他总是等我和母亲都睡着以后,才蹑手蹑脚地扭开 门,走进我的房间,在小书桌的台灯底下压一张纸条。有时,纸条里面还会包一张50元 面值的钞票。偶尔,在情况较糟的时候,父亲会在纸条上留下一行歪斜的字迹一一“忍 一时风平浪静”,与我共勉。这句话成了我们之间的默契,那表示父亲知道我和他一样敏 感而容易受伤的心灵,又遭受了一次无情的打击。父亲识字不多,我记得他总是把“风 平浪静”写成“风平浪近”,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之间的特殊情谊。在父亲要来的那些晚上, 临唾前,我总要检查一下房门,千万不能反锁了一一我从来没有失误过。曾经有几回,父亲来的时候我并未睡着,我听到父亲用力握住门把手,再缓缓转开的 声音,便立刻翻过身去面向墙壁眯着眼睛。尽管父亲极力不发出声响,我还是听到一双 塑胶拖鞋在黑暗中静静地走向书桌的声响,然后是纸张摩擦桌面的窸窣声,以及父亲沉 重的呼吸声。有时,父亲会拉开椅子,把台灯扭开一点亮光,然后坐在我的书桌前沉默 不动。离去前,父亲会替我把桌上的书本摆放整齐。我从来不知道父亲坐在我的椅子上时,心里在想些什么;我也从来不敢抬起头,用一 声呼唤,或者一种清醒的目光来打破沉默。也许我没有勇气,怕自己会在父亲面前哭起 来;更让我恐惧的是,若是走下床来,不幸看见父亲的眼角也含着泪光,默默地坐在我 的书桌前,我该如何面对那种时刻?初三那年,我生命中的第一个难关到来。在那压力巨大的一年,只有父亲察觉到了我 低落的情绪。接近联考前一个月的某个夜晚,我正在学校提供的晚自习教室里做考前冲刺,日光灯 把教室照得明亮而冷清,同学们都埋首书本,互不交谈。我选了一个靠窗的座位,设法 让自己专心在学习上。突然,我听到一阵用手指关节轻轻敲打玻璃的声音,抬起头来, 父亲的脸出现在窗格里。父亲必定是不愿吵到其他正在看书的同学,我体会到他的心意, 便悄悄地从座位上站起来,绕到教室的后面,走出去和他会合。我永远记得那个场景:和父亲并肩坐在空荡、黑暗的体育馆里,我内心渴望着让时光 永远停止。父亲先是取出温热的蒸饺和我一起吃,他细心地把白色保温盒的盖子揭开, 然后为我撕开卫生竹筷的封套,取出口袋里的卫生纸放在我面前备用。我知道那是父亲 在夜市入口的小摊上买的,摊子后面是宏光钟表行,隔壁是间杂货铺,杂货铺的天花板 吊着一包包的干蜕鱼和紫菜,老板娘是个扎着一条蓝围裙的胖女人他像面对一位长 辈似的对待我,令我终生感激。吃蒸饺的时候,我想起那些蒸饺原先排列在小蒸笼里冒着蒸汽的模样;我想起那个卖 蒸饺的老人坐在圆凳上,被一团团白色水汽模糊了脸孔的形象;我仿佛看见父亲走上前 去,卖蒸饺的老人从圆凳上站起来,剥下一只饭盒,再给它穿上一层透明的塑胶袋,然 后掀开其中的一个蒸笼盖我想到那些蒸饺原先蹲在竹笼子里高兴地窃窃私语的样 我想到这个世界上必定还有类似蒸笼那样温热且快乐的角落。那是个清冷的夏夜,父亲和我相对无语,临走前,他对我说了一句话:“坚持努力下 去,不一定要在意别人的话,人生有时候要走自己的路那句话同时把我和父亲变成了不同以往的人。我永远忘不了,那天晚上他爬墙离开的 一幕。在淡蓝色的月光映照下,他奋力攀上围墙,骑在墙头向我挥手,并且很诚恳地将 手掌划向眉梢,向我行了一个军礼,然后纵身跳到校外的小路上。我站在墙内,听到父亲落地的一声轻响,顿时热泪盈眶。我紧握双拳,叮嘱自己永远 不可再沉湎于悲郁。(本文有删改)(1)以下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对父亲形象不惜笔墨作细致刻画,语言质朴却意蕴丰厚,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B.第段写母亲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向“我”兴师问罪,目的是突出母亲不近情理的形象。 C.第段段末的加点词“千万”“从来”,突出强调了 “我”渴望得到父亲的理解和勉励。 D.第段描述了父亲到学校轻敲窗户来找“我”的情景,体现父亲是一个体贴细心的人。(2)父亲的哪些行为让“我”觉得他“是我最好的朋友”?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3)第段中说:“有时,父亲会拉开椅子,把台灯扭开一点亮光,然后坐在我的书桌 前沉默不动。”请联系上下文,以第一人称描写父亲此时的心理活动,50字左右。(4)请你细细品读第段的划线句子“我想到那些蒸饺原先蹲在竹笼子里高兴地窃窃私 语的样子”,说说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有人认为,文章标题为“父亲的轮廓”,可是文中无一处“轮廓”出现,不如换成 “最好的朋友”。你是否认同这个观点?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分析】本文塑造了一个与儿子心灵相通,默默给予儿子精神支持的父亲形象。文章选 取两方面内容,小时候,当“我”遭到母亲的训斥之后,父亲理解“我”,总会进“我” 的房间,写纸条安慰“我。我们之间形成了一种心灵的默契;长大上高三的时候,父亲 懂得“我”轻生的思想,在接近高考的某个夜晚,来学校看“我。离开时嘱咐“好好活 下去”。文章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ACD.正确。B.有误,“第段写母亲经常因一些小事向'我'兴师问罪”,旨在突出父亲鼓励我、安 慰“我”的平易近人形象。故选:Bo(2)本题考查把握动作描写方法的能力。本句中,“取出” “揭开”“撕开” “取出”“放 在”,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结合上下文可知,此细节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父亲为“我”准 备蒸饺过程中的细心、耐心、郑重,结合下文“他像面对一位长辈似的对待我,令我终 生感激”可知,凸显了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突出了文章的主题。(3)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结合“向我兴师问罪,并且将矛头转向我的成 绩” “父亲知道我和他一样敏感而容易受伤的心灵,又遭受了一次无情的打击”可知,父 亲此时的心理应该是劝儿子不要伤心;结合“他总是等我和母亲都睡着以后,才蹑手蹑 脚地扭开门,走进我的房间,在小书桌的台灯底下压

    注意事项

    本文(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