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台山赋与台州文化的文献综述.doc
游天台山赋与台州文化的文献综述摘要:目前学术界对孙绰的研究较为全面,对孙绰的生平、思想以及玄言诗作都有广泛的探讨。孙绰的游天台山赋是其赋的代表作,是让世人第一篇认识天台山的作品,目前对该篇作品的解读主要是文体方面,如该篇赋的艺术特色等等,将其与天台山所代表的台州文化之间的联系研究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孙绰 天台山 台州 文化东晋玄言诗人孙绰的游天台山赋是东晋骈体山水赋的代表作品,赋中描绘了天台山神秀的自然美景,孙绰也以此篇赋作为他的得意之作,曾自许“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对该篇赋的解读呈现出一种多样化的趋势,但是解读的角度往往局限于从山水赋、玄言文、游仙赋或者“声贬金石”的佳话、骈偶工巧的艺术等。如许芳红发表在船山学刊上的空灵剔透之心,幽虚澄澈之境论游天台山赋的意境美特质,作者结合东晋的玄学之风,对同时代的文学背景进行考察,论述了游天台山赋的意境之美以及该意境的由来。这些角度还是局限于“骈文”的文体层面。对于文章的思想,学者往往认为作品表现了东晋社会动荡背景下士大夫以放情山水来解脱苦闷心情之虚幻求仙思想。赋作既描写山水景色,亦渗透出道佛玄理。对天台山所具有的佛学和道学思想以及玄学思想的研究较少。现有的研究成果将游天台山赋与天台山文化甚至台州文化相联系的研究成果却少之又少。基于这样的认识,对游天台山赋以及台州文化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启发后续的研究者。一、 对孙绰和游天台山赋的研究综述目前学术界对孙绰的研究较为全面,如孙绰的生平考、孙绰的文学思想、孙绰的玄言诗、孙绰的心态等等,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孙绰该作者的研究,二是对孙绰的作品,包括他的玄言诗和文章的研究。(一) 对孙绰的研究孙绰的生平和思想研究:曹道衡先生认为孙绰生于晋愍帝建兴二年(公元314年) , 卒于简文帝咸安元年(公元371年), 现在学界多从其说。1、陈慧娟孙绰生平考,作者对曹道衡先生的观点“孙绰生于晋愍帝建兴二年(公元314年),卒于简文帝咸安元年(公元371年)”提出质疑,认为其生年为惠帝永宁元年(公元301年) , 卒年为简文帝咸安元年(公元371年), 并对其仕宦经历和作品作了简单的系年。见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9(3)。2、赵莉的从孙绰生平看东晋文人“亦官亦隐”的心态。孙绰的文学研究:1、孙绰的文学上的贡献,如王建国的论孙绰的文学贡献.2、孙绰的文的研究,赵莉孙绰文管窥。曹瑞峰和孙国华的从孙绰难八贤论析东晋出处回归现象。许芳红的空灵剔透之心, 幽虚澄澈之境论游天台山赋的意境美特质。二、 天台山文化研究综述二十世纪对天台山文化的研究主要从儒释道三个方面来研究,尤其是对天台山佛学思想的研究更为深入。1、 天台山的佛学思想研究任继愈天台宗哲学思想略论,对天台宗创立的背景、天台教祖的生平与著作、天台教义的哲学内容及其特点等做了详尽的分析,勾勒了天台思想的发展脉络。关于20世纪天台山佛教的研究,详见2000年第10期的社会科学动态中的20世纪天台佛教研究一文。2、 天台山的道学思想研究孙亦平的杜光庭与天台山道教,作者研究了杜光庭是否为天台山人以及他在天台山的活动,天台山道教的特点对他产生的影响等。陈再阳的从唐诗看天台山道教的宗教实践,作者对唐诗进行研究,对唐诗当中的天台山道教宗教行为进行了探讨。3、 天台山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研究丁锡贤的略论儒释道与天台山文化,作者认为天台山文化史我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的典型代表,既是台州儒家文化的主要交融点,又是以天台宗为代表的佛教文化和以南宗为代表的道教文化的发祥地。叶哲明的天台山文化和学派特色之研究,作者认为天台山以很早崛起的海上名山文化著称于世。其幽秀神奇的自然景色和附丽于其中的人文景观、名胜遗迹、人物传奇, 称誉中华古文明。天台山学者们的治学精神和方法, 有着鲜明的学派特色, 并在儒学、佛学、道学、山水文学、生化药物学、茶道学、武术学等方面展示出辉煌成就, 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独特的创造和重要的地位, 并对东亚各国文化演变产生重大的影响。目前对天台山文化研究较为全面,本综述只是选择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浅析,对天台山佛教和道教文化研究较多,而关于天台山儒学文化的研究相对欠缺,尚待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探讨。三、 台州文化研究综述台州古代文化以天台山文化为主体,即以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以天台宗为代表的佛教文化和以道教南宗为代表的道教文化。此外,在天文、医学、植物学等自然科学领域也有所发明创造,在中国科技史中有着影响。台州文化在近现代西方科学文化的冲击下曾进行过重新交融与整合,现正处于转型之中。台州文化以天台山文化为代表,对台州文化的研究,佛教方面投入的力量较多,研究成果较多,道教思想和儒家思想的研究相对薄弱,三教合一的研究也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目前台州文化的集大成之作是由李一和周琦主编的台州文化概论一书。作者研究了台州文化形成的自然地理和社会因素,同时对台州的文化精神和特点进行了探讨,对台州文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进行了论述。该书对台州的史脉进行了勾勒,对台州的佛教、道教以及儒家文化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除此之外对台州的文学、艺术、史学、武术等均有所论述,是研究台州文化较为全面的著作,是一部研究台州文化极有价值的著作。研究台州文化的选集有胡正武、胡平法的台州人文研究选集,2006年有北京华艺出版社出版。台州文化的研究正处于继往开来的时期,一方面是对台州古文化的整理和研究,另一方面探讨如何在新形势下让台州的文化特色作用于台州的经济文化建设是当前学者研究的热点。如高飞和倪侃的文章“草根文化”与台州社会经济发展;又如杨供法的论台州合作经济的文化动因等。学术界对台州文化尤其是天台山文化的研究较为充分,对台州的文化精神和特质都有着深刻的概括了论述,台州文化精神以“硬气”和“灵气”为主要特点。在这样的精神特点支撑下,台州不断的发掘古代文化特征,同时将这些文化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尤其是旅游业和商业的发展动因。台州文化研究的这种继往开来的特点为台州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1 陈慧娟孙绰生平考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9(3) 2 赵莉从孙绰生平看东晋文人“亦官亦隐”的心态J作家杂志,2009 (6)3 王建国论孙绰的文学贡献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5)4 曹瑞峰,孙国华从孙绰难八贤论析东晋出处回归现象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2)5 许芳红空灵剔透之心, 幽虚澄澈之境论游天台山赋的意境美特质J船山学刊,2007(3)6 丁锡贤略论儒释道与天台山文化J台州学院学报,2002(8)7 孙亦平杜光庭与天台山道教J浙江社会科学,2003(6)8 陈再阳从唐诗看天台山道教的宗教实践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9李一,周琦台州文化概论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10叶哲明天台山文化和学派特色之研究(上)J台州学院学报,2003(2)11叶哲明天台山文化和学派特色之研究(下)J台州学院学报,2003(4)12佚名天台山志M 济南:齐鲁书社,199613张谷清乡缘文缘M 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14刘长春天台山笔记与远年灵魂的对话M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15佘德余浙江文化简史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6胡正武,胡平法台州人文研究选集M 北京:华艺出版社,200617徐达会台州天台山徐霞客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集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199918 高飞,倪侃“草根文化”与台州社会经济发展J 浙江社会科学,2005(3)19杨供法论台州合作经济的文化动因J台州学院学报,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