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有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doc

    • 资源ID:69113038       资源大小:27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有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doc

    有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在我国城乡之间,每天流动着上亿农民,农民工已经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于大中城市的角角落落。而在这些农民工的身后,有着数千万未成年的子女。这些孩子是一批游走于城乡之间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也是这些流动农民的心头之痛。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上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也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并且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开展,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业转到非农业,从农村转到城镇,流动农民及农民工子女的数量将不断增加。农民工子女是一个数量庞大且不断增加的群体,其权益保护不容无视。我们对长沙市马王堆等中学局部农民工子女及其家长展开了问卷调查,学生年龄段为1316岁。 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农民工子女在受教育权利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对农民工子女发出的100份调查问卷中发现,70.41%的孩子是在家长先行安排好后再到城市的,56.12%的孩子是与父母一起住,并有稳定住房。这其中可以看到近几年在农民工子女的生活环境的上已有所改善。但在针对家长的问卷调查中同时显示,受访农民工夫妻双方都在外务工的占58.33,经常更换地点租房的占37.5%。有4.17%的家长表示其子女曾有过停学或休学的情况。在农民工子女择校时,16.67%的家长表示“做了多方面努力学校才承受”,4.17%农民工表示孩子在选择学校时曾“遭受到学校回绝”且情况很严重。并且在有的学校甚至存在“择优录取”的现象,这也是农民工子女入学面临的一个障碍。农民工是流动人口群体的重要组成局部,他们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经济收入微薄,社会地位较低,主要来自经济相对落后、文化相闭塞的偏僻农村,是一个社会弱势群体。农民工进城务工具有就业不稳定、住所不固定的特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与父母一起无稳定住房的比例也占到了40.82%。这些都提醒了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求学中存在的种种非常困难的问题。城市外来人口的增长速度超出了许多城市公办学校的承受才能,民办学校仍是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的一个主要渠道。而因为涌入学校的农民工子女迅速增多,教育资缺乏导致很多公办学校难以敞开承受全部前来报名的农民工子女。民办学校的教育条件又令人堪忧。此外,在入学问题上,费用是首当其冲的。在针对家长的问卷调查中显示,24名家长表示,最大的愿望是自己的孩子能“和城里孩子享有同样的待遇”。25的家长认为学杂费用收费较高,4.17%的人提出有学校收取借读费或赞助费且费用偏高。按照现行标准,农民工子女不管上什么学校,都是要交费的。在公办学校借读,要交借读费。至于私立学校,收费标准不一,也不透明,很难统计。在费用问题上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面临三大难问题:就读私立学校费用太高,一般家庭根本无法负担;就读公办学校却因为户口的问题,使得孩子根本不能和同龄人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权利;第三是一些为农民工子女专门办的学校却因为工商部门对于学校的定性和自身办学经费的问题而常常出现运转困难,这一类学校的本教育质量也难以保证。而在是否愿意将孩子送入政府开设专门的农民工子女学校或者学校建立专门的班级问题上,37.5%的家长愿意,41.67%家长表现为无所谓的态度,20.83%的家长明确表示不愿意。而33.67%的孩子表示愿意入读此类学校或班级,52.04%表示无所谓,有14.29%明确表示不愿意。尽管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度都充分考虑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尽管许多城市的主管部门都在承诺着手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但实际上都收效甚微。农民工子女教育困难的原因终究在深层次的体制矛盾上表达在哪些方面,我们的看法是:首先,许多地方在计算经济开展总量或列举政绩的时候,根本上是以本地常住人口作为基数。假如增加了农民工的子女教育,既要增加财政投入的支出,还要拉低已经被人为高估的教育水准,影响到部门的政绩和形象。因此,当地主管部门只得采取排斥和关闭的方法,以防止上述问题的发生。 其次,出于对农民工进城数量增加的担忧。近年来,人们已经逐步习惯于单身农民工在城里就业。因为他们只提供廉价劳动,来去自由,由于没有子女和家庭的负担。可是一旦要把解决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作为城市政府必需要解决的日常工作,直接导致的现象就是,农民工家庭的整体进入。那么城市政府要解决的就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还要涉及到他们的住房问题、社会保障问题以及就业问题,甚至对于城镇公共设施供应的压力。 第三,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也关系到我们国家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体制问题。尽管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体制在对农民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公平现象,而且也需要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和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逐步加以解决。但现实中,农民工子女分开了农村后,由于交纳的教育统筹费用没有根据民工的就业流向在地区间划转,而农民工就业所在地的城市财政体制在义务教育支出中并没有包含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经费,等于在我国目前的义务教育体制中出现了一个真空地带,实际上的受害者就是这些在城市打工就业的农民的下一代。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曾说,农民工子女教育属于九年义务教育,享受义务教育的一系列扶持政策,这完全符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那么,就上述体制矛盾上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问题,也是全社会的问题。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各级政府站在什么样的角度去认识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是否可以从心理上把他们与城里人公平对待,并逐步从体制环节上来解决这些现实的矛盾。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有以下建议: 首先,平衡配置教育资。要正确认识农民工也是城市财富的创造者,他们在无法享受城里人各项公共福利的状况下,以极低的本钱为城市的企业提供了大量利润,并创造了城市的税收,同时还在很多方面承当各种不公平的费用。因此城市政府有责任有义务来解决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这是政府对于作为纳税人之一的农民工的正常的效劳。政府应着力解决导致教育领域受教育权利事实上不平等的体制性问题,取消二元户籍制度所强加的受教育界限,取消教育赞助费等其他不合理的收费制度,保证流动劳动力子女的受教育权利,并为其提供公平的教育环境。注重义务教育公共投资的内部效益,必须建立严格的老师人力资配置制度和合理的学校设置制度。其次,是要正确认识我国的根本国情,我们是在以一局部农民不能享受正常的城镇化进程的代价换取了近些年城市的快速开展。当我们看到农民工的子女大量失学,而在一局部城市却盲目地提出教育已经现代化的口号,把大量投资用于进步城市教育的硬件设施,使城里人的后代和农民的后代文化素质的差距日益扩大。这不仅不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而且会拉大我国的城乡差距,引发长期的社会矛盾。因此,应允许在城市里专门解决农民工子女根本教育的民办学校存在,不能以降低城市教育水准为借口关闭这些学校,使大量农民工子女失学。对农民工子女应放宽就学准入,减少甚至取消局部入学就读程序,畅通人员流通,尤其是加强民工子女教育引进的绿色通道,在民工子女的就学、就业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消除体制障碍,改善地区、城乡关系,进一步放宽农民工子女来杭就读的准入条件,实在做好教育、社会保障等等方面的配套措施,为民工在城务工减少后顾之忧。再次,消除偏见,进步农民工子女学校老师的福利程度,加强义务教育师资队伍管理和建立,进步义务教育程度。不必担忧农民工大量的涌入城市,会带来城市的不安定。因为根据近些年对农民工的调查跟踪,农民工的流动就业行为是完全理性的,并非盲目的。因为农民工也需要就业的稳定,特别是携带子女的农民工家庭。假如没有稳定的收入和就业条件,农民工很难选择带着妻子儿女饱受颠沛流离。他们在家乡还有一块土地作为他们永久的社会保障和满足温饱的收入条件。作为中国农民还有一个非常眷恋家园的传统。从将来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上看,农民也应该享有这个国家文明和城市文明的正常权利,这是宪法赋予的权利。当然这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逐步要解决的城乡分割体制的根本矛盾,要有一个历史过程。最后,应加快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体制的改革,实行城乡公平、地区公平的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首先具有“义务”性质,各级政府有责任和义务来普及和落实这工程标。推进义务教育是关乎国家和民族进步的根底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工作,各级政府应真正落实研究教育平衡开展问题,促进义务教育平衡开展,确保弱势群体承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国家公布的义务教育法的监视和施行,应是中央政府的事权职责,也就是应由中央政府来解决城乡根本的义务教育经费支出,而不能实行两种国民待遇。因此,应确定中央对于各级地方政府义务教育经费的支出,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根本教育问题。在过渡期间,政府应对在城市内私立的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办学条件予以补贴,提供根本的场地,并严格监视不得乱收费,防止增加农民工的负担。 流入地政府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农民工子女上学的补助政策。这种补助,一方面表达在对学生的补助,另一方面表达在对接纳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学校的资助。对农民工子女来说,可以以政府财政资助、补贴等形式加以资助,表达“以流入地政府为主”的精神,防止把农民工子女往民办学校一推了之。而在我们的调查发现,45.83%的学校没有设立关于农民工子女的助学金或补助,这是教育部门应当实在做好的一个重要局部。教育部政策与法制建立司副司长孙霄兵认为,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不仅仅是民办教育问题。农民工子女受教育,要由流入地政府负责首要责任。政府要把这些子女安排到公办学校当中,与本地学生一视同仁地承受教育。在政策运用上,当地政府要采取措施积极扶持农民工子女学校,使他们的办学条件到达规定标准,而不能采取达不到标准便取消的方式。事实上,农民工子女面临着更现实的问题。他们从农村到了一个繁华的都市,因为经济,因为地位,因为父母的困难处境,农民工孩子承受着宏大的压力。他们本身就在经济条件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好不容易能与城里的孩子坐在同一个教室里承受质量较高的教育,却又要承受来自城市孩子的种种不理解。生活上的困难没有让他们退缩,可心灵的创伤却难以抚平。“亲情失落、心理失衡、行为失控、学习失教、平安失保、监护失助”已成为他们中的普遍现象。 引起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有三个方面:一是环境的“软歧视”。民工子女在城市就读,常常被另眼相看。二是民工家庭的负面影响。民工家庭中,有相当一局部家庭条件不利于学生心理安康成长。三是流动频繁的惯性效应。一些家长工作不稳定,造成子女频繁转学。由于生活环境比拟复杂,他们很难保持心理平衡,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在我们对收回的问卷进展统计的过程中发现,农民工子女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诸多烦恼,其中学习根底不好,难以承受老师教的知识,有个别老师有偏心现象,有受同学排斥的情况,没人辅导作业等情况都有呈现见图一。调查同时显示,有10位受访者表示在学校曾因为自己是农民工子女而遭受过老师或者城市的同学的不公平待遇。“我的普通话不标准,一开口说话城里的孩子就笑话我,而方言又听不懂,很难和他们沟通。所以我在学校很少开口讲话。”这是一名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无奈地表示。 另外,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4.9%的父母偶然辅导他们的学习,而5.1%的家长从不对孩子的学习进展辅导。对于孩子在学习中无助的表现,家长调查中也同时说明,有12.5%家长表示“从来没有” 时间辅导孩子学习,而70.83%家长表示“有,但时间不是很多”,这些都会对孩子的情感与心理方面产生影响。 调查说明,有39名农民工子女,曾经因父母务工地点或学校接收等方面的原因转过学。其中转学1次的有26人,转学2次的有8人,转学3次或3次以上的有5 人见图二。而在针对家长的问卷调查中也同时显示,受访农民工夫妻双方都在外务工的占58.33,经常更换地点租房的占37.5%。这些无疑都对孩子的学校教育造成不可无视的影响。 486.jpg" border=0>而在我们对在学习和生活中寻求帮助的对象情况分析p 中发现,农民工子女在学习上或生活中遇到了问题,选择同学为第一倾诉对象的比例为59.18%,第二为父母,比例为37.76%,而第三那么是老师,比例为 3.06%。农民工子女在学习生活中有了烦恼向家人倾诉的比例并不高,而老师就更低。孩子与家长老师缺乏沟通,而这种情绪的长期积累,对于他们心理的安康成长非常不利。而上述问题并未引起家长重视,甚至在学校方面对这些问题也理解甚少。城市里的大局部农民工,自身的文化素质较低,也不懂得教育孩子的艺术,家里也没有营造合适孩子读书的根本环境。这样,就导致了孩子由于学习遇到困难而不知向谁请教的现象。我们的访谈结果说明,农民工跟孩子间沟通的话题主要是学习方面。其他各个方面的沟通都相对欠缺见图三。 这一问题的产生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看:一方面,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很忙,有的家长须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多;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孩子还小,不会有诸如情感、经济方面的问题。很多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也未能重视他们的心理教育。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表达,25%的农民工家长认为家庭教育较为重要,而有62.5%的农民工家长认为学校教育更为重要,12.5 %的农民工家长那么认为社会教育更重要。在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1名学生表示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装备专门的心理老师或组织对学生进展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平安教育和法制教育,占调查人数的31.63%,这无疑也是学校在对待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上的所存在的缺失。种种问题,给这些到城市就学的农民工孩子产生了不可无视的影响。首先,被爱成了一种负担。农民进城后,主要从事小商品买卖,有的工作较稳定,如农贸市场的业主、小吃店店主等,但还有很多的工作和收入不稳定,如各种建筑工地的民工等,他们的收入普遍比拟低。辛苦务工的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付出的“巨额”投资和急于回报的殷切期待,像铅一般沉重的压在孩子们的心头,使他们感到不安、烦躁和自责。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显示,83.67%的农民工子女对父母在外务工抱理解的态度,认为父母为了家庭,工作很辛苦。这种理解的态度无形中对孩子们的学习也产生了不小的压力。 第二,成绩的压力让人窒息。由于原来的教学质量较差,新入学后教材的变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大多数农民工的孩子学习成绩较差,跟不上教学进度成了一块压在他们心中的石头。第三,尽管他们当中的大局部人学习非常努力,但由于智力、根底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成绩常常远低于自己的心理预期,不理想的成绩是他们心头的一座大山。 第四,自信自尊受到一定的打击,心理变得比拟敏感脆弱,长期处在紧张焦虑的状态下,他们的身心安康和个体社会化开展受到影响。性格上也容易产生变化。多表现为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攻击性行为多、不喜欢与同伴交流,适应过程比拟长。在我们的调查中也表达了这一情况。有52.04%的农民工子女认为在从农村转到城市学习后,曾因为心理落差或其它情绪反差造成其性格上的变化。这不仅给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造成了压力,也给学校的教育带来了困难,带来了困扰。第五,心理发生变化。通过对农民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交际、身体病症、自我倾向等方面的调查结果说明:他们的心理安康状况低于城市孩子的心理安康状况;他们比城市孩子表现出更高的学习焦虑、孤独倾向和自责倾向。他们渴望能得到与本地学生同等的待遇,他们在学校里常常感觉自己是一个异类,这使他们缺乏自信,产生自卑。而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41.82%的农民工孩子曾担忧从农村转到 城市后,在学校会受到城市同学的排斥。 图四是我们在这次问卷调查中发现的另一个问题。在农民工孩子觉得父母在外务工对其成长、开展方面存在的负面影响因素中,认为家长对其学习介入过少导致的学习问题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占到了很大的成分,其次认为是缺乏完好的家庭教育导致的心理问题与缺乏亲情抚慰导致的生活问题,另外父母不会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以及突然面对生疏的社会有时感到孤独等也被孩子们写上了问卷。农民工学生已经成为城市学校中一个不可无视的学生群体,因此,针对他们的心理行为特征,采取相应的教育管理措施,已成为学校、老师、家庭的当务之急,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我们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在以下几方面实在加强对这局部学生的管理。 首先,学校应给与农民工子女更多的关心与保护。由于农民工孩子来自农村,使他们与集体中的城市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表现为交往中具有退缩、提心吊胆、没有魄力等特点。有的孩子还是半路转学,就更加缺少和同学们认识熟悉的过程,在活动中容易受到冷落,胆小一些的学生越是受到冷落就越不愿和同学们交流,于是恶性循环形成孤僻的性格,导致了自卑心理的形成,他们想融入到集体之中,却又害怕来自城市同学的冷漠。共同的处境使他们同病相怜,常常在农民工孩子内部自成“ 一帮”,形成一些小团伙。这些小团伙具有极强的小团体性,并和班集体存在一定的间隔 ,成为一个游离的群体。还有一些学生放弃学校环境到社会上寻找温暖,与社会中的无业青少年相结识,这些处于青少年期的孩子,自我控制才能差,社会阅历浅,认知程度低,从而导致相应的问题行为频频出现,也对社会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因此,学校在对待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上,应该注意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多发现他们身上的其它长处,并给予足够的表扬,帮他们进步在集体中的地位,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且要努力防止形成小团体,注意它们于社会上的交流,防止给社会和正常的学校教育带来隐患。 其次,学校应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来对待农民工子女。农民工孩子的父母千辛万苦来到城市,把子女送到城市读书,渴望的就是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能有一个安康的开展,能像城里孩子一样生活、学习。因此,无论是成绩的差异,还是性格的不合,抑或是心理的缺陷,学校老师都要一视同仁,从内心去关心他们,并努力做好他们的心理转化工作,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和保护,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和支持。 第三,学校多开展集体活动,增强与同学间的亲和力,使农民工孩子尽快“外乡化”。由于农民工学生的自卑心理,不能很快的融入到集体中去。那么学校就应该组织班级学生多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并有意地安排这局部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并让他们承当相应的管理工作。老师还要积极地协助他们,为他们出谋划策,让他们能在各种活动中表现自己,为他们树立信心。并有意安排他们与其他学生一道共进退,增强与同学间的友谊和凝聚力,也能使他们尽快与班级融为一体,适应当地的学习和生活。第四,注重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安康教育。学校假如开设有专门的心理课程或装备有专门的心理老师或组织对学生进展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平安教育和法制教育,就可以掌握这局部学生的心理安康根本状况,把握影响他们心理安康的因素。这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安康有着极大的帮助。第五,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安康教育。加强与农民工孩子父母的联络,是促进农民工子女尽快融入学校的一个关键。学校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因此,多组织农民工家长学习孩子的心理,理解教育,更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心理上的种种问题。 综合我们从问卷调查中发现的一些现象与提出的一些浅陋的观点看,农民工为城市的开展作出了宏大的奉献,城市人不应歧视农民工和他们的孩子。我们要认识到农民工子女面对的不单单是读书的问题,更有如何融入城市的问题。农民工的后代,将不再是“农民工第二代”,而是城市新公民。他们可以成为农村走出来的最有希望的一代。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突显在我们面前,更让我们深思如今中国教育存在的一些非常严峻的问题。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转型期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非常棘手的社会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本钱,这个本钱需要政府、全社会和农民共同来承当。政府要把农民工问题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合二为一,实在解决好农民工这个特殊的城市群体的问题。而教育部门应该和社会共同协起手来,办好教育,办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学校应把农民工孩子的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尤其是心理教育,帮助他们尽快且和谐融入城市。这样不仅仅对于农民工及其子女,对于整个社会的开展都有深远的意义。【参考文献】:p 】:1雄假设愚,董结琴中国农民工问题调查报告J中国国情国力,20_2,122郑杭生中国社会开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_33项中新均等化:根底、理念和制度安排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_04周佳私校公助农民工子女简易学校的扶持方案J教育科学,20_3,65百度网、中国期刊网作者简介:湖南商学院法学0501班学生,组长:范芳指导老师:刘梦兰 向延仲 聂玲 第 16 页 共 16 页

    注意事项

    本文(有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doc)为本站会员(Wo****W)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