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工作调研报告.doc
信息化工作调研报告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实现了新农合管理、妇幼卫生监测、社区 卫生服务等功能,提高了卫生系统行政管理效率及公共服务 与应急处置能力,实现了重大疫情的络直报。文化信息共享 工程形成了专业艺术、群众文化、文物博物、民间艺术等大 文化信息框架体系,每年可提供万册以上电子图书、20_小时视频,信息总虽达 27TB,位居全国前列;建设了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服务范围覆盖全省5万个行政村。实施了城市和社区信息化试点示范,11个设区市建设了数字TOC o “1-5” h z 化城市管理平台,_、_、_、_、_等市探索了社区综合 管理服务模式,提高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社区服务水平。_城乡一体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城乡服务等值化。_光彩集团“全国联家庭服务信息支撑平台”被国家民政部命名 为全国独家国家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范围已覆盖56个城市。_、_先后启动建设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并 成为“全国数字城市建设试点城市”。_、_、_被评为“城市信息化50强”。4 .信息基础设施H趋完善信息络实现跨越式发展。通信方面,_年底全省光缆总长度达万公里,是 20_年末的倍;局用和移动电话交换机 总容虽分别为万门和 8080万户;电话用户数为万户,其中 移动电话用户数达万户,是 _年末的倍;电话普及率达 较_年上升广电方面,全面推进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 和双向改造,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370万户,双向覆盖用户接近300万户;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覆盖11个设 区市城区,用户达 50万户;完成了全省 20户以上自然村的 “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覆盖 25万户农村家庭。互 联方面,_年底全省互联出省带宽达到1335G,民数达到2197万人,民普及率达到 互联宽带用户达 667万户,居全国第5位;全省行政村通宽带比率达 广电、通信、互联融 合加快,_电视台实现了 7套节目的低码流上直播和部分栏 目的上点播,站日访问虽超过100万次。_电台站实现了 9个频道的在线直播,阳光热线实现了上视频直播和点播。信 息络已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建立了省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电子政务数字认证中心、 信息安全通报中心和应急支援中心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制 定了_省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CA证书在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得到广泛推广。对811个党政群机关门户站实施定期监测,完成了55个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测评。开展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试点。省市两级建 立了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协调体系,省市县三级 1074个 重要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安全事件上直报,对965个单位开展了信息安全专项检查,保障了全国重大活动期间我省络信 息安全。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介绍我省络信息安全工作经验 和做法。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增长“_”期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产业。_年底,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实现 利税亿元,平均增速分别为 分别是“ _”末的、 和 倍。产业链逐步完善,形成了太阳能光伏、通信与卫星 导航、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应用电子五大产业链,产业 聚集效应凸显,形成了 “四基地”、“八园区”和环京津发 展的格局。信息化环境日益优化信息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在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正确领导下,建立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形成 了重大事项协商沟通机制。开展了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基 础调研,建立了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项目绩效和设区市信息 化水平测评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评估和发布,初步形成了信 息化建设的评价机制。调整充实了省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充 分发挥我省信息化领域各类协会作用,形成信息化宏观研究 和辅助决策机制。倡导建立了京津冀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制 度,促进了与京津地区的沟通交流和区域合作。信息化立法、政策和标准制订工作取得新进展。_省信息化条例已进入立法调研阶段。制定了_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 _”规划、关于加强全省“_”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我省信息开发利 用的指导意见、_省电子商务“ _”规划、_省信 息安全发展战略、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络与信息安 全的意见、关于加强信息化工程招投标工作的意见等 十多项政策性文件,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认真贯 彻落实国家有关标准,组织开展了信息基础编码、电子文件 存档等方面的标准制定工作,完善了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 了 _省信息共享标准管理系统,对省级信息化标准工作进行 了探索。信息化宣传和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一年一度的_国际信息产业周已成为环渤海地区独具特色、规模较大的信息产 业行业盛会;充分利用新闻发布会、 省内外新闻媒体、_“” 经贸洽谈会,对我省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成果集中进行发 布和展览宣传;多次举办信息化发展形势、络与信息安全等 方面的报告会或高峰论坛,全省信息化意识得到普遍提高。在20所高校开设或增设了 26个计算机相关专业,举办了两 届_省高校络技能大赛,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 性;在省委党校建立了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培训基地,开设了 信息化知识培训课程;与中欧信息社会项目办公室联合举办 了 “中欧信息社会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培训会;组织开展了 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培训;成功举办了信息化与电子 政务高级研修班、厅局级干部信息规划培训、络与信息安全 知识高级研修班等多次专题培训,信息化人才队伍的专业水 平得到有效提升。(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省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实际问题:一是两化融合深度不够。信息化的高投入与应用系统建设低效益的矛盾突出,业务技术两张皮、信息开发利用不足、 标准建设滞后,信息化的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二是信息化工作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中各自 为政、多头管理、自成体系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机构改革 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推进力度有所削弱,市县机构改革的时 间梯度差,制约了全省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推进。三是信息化建设缺乏法律和政策支持。_省信息化条例受立法限制,立法进程相对缓慢。企业信息化缺乏政策支持, 投融资机制不健全。电子政务建设缺乏必要的政策约束,信 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困难。四是全社会信息化投入不足,不少政府部门和企业领导 对信息化作用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没有将其放在 战略层面去认识和推动,信息化建设资金持续投入力度不 够。市县两级政府尚未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省级信息化专 项资金额度占财政可支配收入比例逐年减少。五是人才队伍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撑能力不足。软件企业 水平偏低,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既懂业务、乂懂技术 的复合型人才奇缺;党政机关和企业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尚未建立,国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能力较低。二、面临形势(一)信息化成为后危机时代的共同选择“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将进入中长期结构调整阶段, 各国都把信息化作为助推经济发展、建立国家竞争优势的战 略举措。20_年,欧盟出台了欧盟物联行动计划,英国 推出了数字不列颠计划,日本发布了智能日本 (iJapan20_ )计划,韩国发布“IT韩国未来战略”,新加 坡全面实施智慧国 20_计划,美国政府提出了 5个方 面复苏经济计划(绿色能中的智能电和智能建筑、以电子 健康档案为中心的现代医疗保健体系、21世纪教室试验室、下一代宽带等),世界各国力求通过推动更高层次的信息化 应用,带动和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催生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新兴业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拉动消费,促进就业,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虽和水平,增强 国际兑争力。(二)全球信息化正在向高端化发展近年来,宽带和移动宽带、云计算、物联、智慧地球、 泛在计算等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层出不穷,信息通信技 术及其应用正在酝酿更新的、更大的突破,信息化正在向以 泛在化、可视化、智能化为特征的高端化迈进。信息络已成 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最关键的基础设施,世界各国都把发展 信息络基础设施作为战略性投资的重要领域,不断加快宽带 化、移动化进程,大力发展物联技术和应用。研究表明,络 平均带宽每增长10加以拉动GDP曾长世界各国都将宽带目标定为100Mbps。物联与电信、互联交融发展,正在使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随时随地沟通和对物理世界的实时便捷管理成为现实, 极大地改变着生产方式、 社会管理、 公共服务和人类生活。为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命脉,保 障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从电到运输,战略基础设施智能化转 型已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显著特征。云计算、云存储、云服务、先进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正在推动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通过融合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 发展,延伸产业价值链,催生一批新兴业态,加速了现代产 业体系结构调整和重构。(三)经济社会发展对信息化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 求“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和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面临着 环境约束、科技创新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平 衡、社会矛盾凸显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信息化具有极强的渗透、倍增和创新作用,是实现科学发展、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选择。_届_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 议对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全面论述和部署,明确要求“推动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为支撑“十二五”期间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技进步和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 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大任务,信息化面临着前所未 有的巨大挑战和发展机遇, 必将进入“深化应用、全面推进” 的重要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趋 势已不可逆转。“十二五”期间,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京 津冀经济一体化、加快 _沿海地区发展三大国家战略的实 施,为我省乂好乂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竞争优势,处于 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圈、一带、 一区、一批”战略任务,迫切需要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改造 提升传统产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 力、促进节能减排、完善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促 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支撑。我们必 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 识,抓住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 度融合,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