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河东实验小学五环节和谐教学模式.doc
成果河东实验小学五环节和谐教学模式五环节和谐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验 天津市河东区实验小学 杨军红 一、模式的思考(一)教学模式的提出 教学模式又称教学结构,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框架。在深化课改的进程中,我校教学管理人员在深入一线课堂教学中发现日常的教学存在一些共性问题:重教不重学,重知不重思,重讲不重练,重量不重质,这样的课堂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从谈起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课业负担的减轻。以上现象存在的原因为:1.教师对建构的理论学习不足,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建构的意识不明晰,还固守着“我讲你听”的教育思想。2.教师虽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所实践,但缺乏系统的思考与梳理,没能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为此,我校组织老师们开展实践研究,总结出“五环节和谐课堂教学模式”,以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二)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和谐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形式来实现的。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六年奠基一生”,即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了深入贯彻我校的办学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使其轻负担高质量地学习,养成终生学习的好习惯,多年来不断实践,反复研究,逐渐探索总结出“五环节和谐课堂教学模式”,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每一名学生得到应有的、可持续的发展。教师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标准的质量观引导学生,激发和弘扬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还课堂于学生,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形成独立学习能力的过程。营造和谐教学气氛,发掘学生创造潜能,激活和谐课堂动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独立学习,组织合作探究,实施多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多元交流互动,学生自然地、愉悦地学习知识,习得能力,形成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学生高效率地课堂学习,重点知识当堂掌握,这样不仅课堂上学得轻松,课后的负担也会相应减轻许多,由此形成的师生关系也会更加融洽和谐,这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二、五环节和谐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一)概念的界定 “和谐”教学是一个古已有之,东西横贯,常论常新的重要理念。“和谐”来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认为“美在和谐”,亚里士多德认为,和谐是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和谐”指配合得适当而匀称。我校的“五环节和谐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建构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合作探究为策略,以提高学习能力为目的,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的发展。教师运用科学的、艺术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以良好的心情更高效地进行学习,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策略等影响教学的各因素间配合得适当平衡,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恰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合作探究,自我建构,提高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和谐课堂能够提高效率,和谐课堂能够产生动力,和谐课堂能够带给学生美好的享受,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喜爱学习,学生感兴趣了、有方法了,他们的课业负担就会减轻,学习质量就会提高,他们就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实践证明,“五环节和谐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探究的品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二)教学模式提出的理论依据 1.建构理论 建构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根据建构理论,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促动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理解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始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态度和兴趣,学习是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态度和兴趣与新的经验相互作用而发生的,这是一个学生从自身内部建构自己的理解的过程。因而,教师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态度和兴趣出发,精密设计能够给学生提供经验的教学情境,这些经验应能与学生已有知识有效地发生相互作用,使他们能够建构自己的理解,然后在教师的促进下,由学生自己去建构自己的知识。教学过程就是保证学生亲身体验的独立建构的过程。建构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2.合作学习理论 虽然合作学习理论产生的历史仅有 30 余年,但是却以惊人的速度得到推广和普及。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彼此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合作学习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这里最关键的是能够调动“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这是其它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凝聚力和责任感以及一定的竞争意识,进而有利于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合作学习因为每个人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时,他们都唯恐自己(或本组)落后而争先恐后的发言,这样一方面增强了他们的凝聚力、责任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和谐。在合作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是多边进行的,几乎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学习的气氛更为和谐。合作学习中,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通常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指导,这样的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彼此了解,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而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良好的小组学习会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3.系统论 系统论认为,任何一个元素功能上的变化都会带来整个系统共的变化,系统与外界有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从而影响系统的性质和功能。系统者的各个元素是密不可分的,整个系统的功能大于所有子系统之和,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系统功能;教学就是一个系统,因而就要追求系统的协调运作,根据系统论观点,组成教学的各个元素之间要相互协调,也就是组成教学过程的各个元素之间,教学过程与环境之间要保持和谐的关系,使他们形成一个系统,并使这个系统最优化,产生最佳教学效果,使整体供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三)教学模式的内容 “五环节和谐课堂教学模式”包括五个教学环节:温故知新 明确任务;指导学习 合作探究;互动交流 主动建构;变式练习 拓展提高;学习小结 完善结构。第一环节:温故知新 明确任务。课始,教师引领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知识或与本节课所学知识有密切相关的旧知进行复习,在复习的基础上教师向学生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进行思考、与文本对话、认真聆听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学习活动。学习任务明确具体,使学生清楚该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效果。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巴浦洛夫说:“任何一个新问题的解决都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旧工具实现的。”因为学生学习旧知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学生对新知识联系最紧密的旧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将影响新知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温故”是在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教师要掌握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摸准学生的知识起点,把握预习基础,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使其既具挑战性又能完成,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通过信息的搜集、加工后可以得到解决,这样的学习任务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认知冲突,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又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知识新又不新,难又不难。第二环节:指导学习 合作探究。学生依据学习任务,先是个人与文本对话,深入思考,独立探究,然后在个人学习、理解的基础上,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自我建构。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因材施教,或诱导或启发或点拨或赞美或告诫或反诘,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控、反馈、帮助、辅导,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要给予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学习内容的适度讲解,帮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历假设、思考、交流、修正的学习过程,建构新的知识结构。课堂教学就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帮助者、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面发挥指导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学生自己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第三环节:互动交流 主动建构。学生在组内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各小组间派代表互动交流:探究的过程与结果、阐明观点、讲解思路、谈论感受、质疑问难,在教师的点拨下、同伴的互助下,对发现的规律、知识间的联系、应注意的问题等学习的内容与学习方法进行梳理,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这一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获得新知的学习能力。学生间的交流,有助于对独立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新知进行初步地修正,建构知识。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 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p 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 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合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即交流、讨论的过程)结合起来,则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协商有“自我协商”与“相互协商”(也叫“内部协商”与“社会协商”)两种,自我协商是指自己和自己争辩什么是正确的;相互协商则指学习小组内部、小组间相互讨论与辩论。交流、协商贯穿于学习的始终,它包括小组内会话,小组间交流,师生间互动。在会话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被不断地证实、修正、完善,这正是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第四环节:变式练习 拓展提高。在建构了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习得方法,形成能力,获得正迁移。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练习,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获得提升。每堂课所学的基本概念、核心知识,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掌握,这是课程标准的底线。对于那些没有掌握的学生,老师一定要采取具体措施进行补救,可以小组内同学互助,也可以是组间同学相援,还可以是老师个别辅导。这一环节力求使本课的学习做到堂堂清、人人清。在保底的情况下上不封顶,进行拓展提高。拓展的内容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拓展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具有层次性、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各取所需,得到应有的发展、和谐的发展。第五环节:学习小结 完善结构。由学生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回顾、梳理、总结,完善知识的建构,总结学习的方法及规律。作为课堂教学的最后一环节,理应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要撬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精彩的“谢幕艺术”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动,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梳理、归纳、建构、完善原有认知结构,形成新的牢固的知识系统,小结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提高学习能力。(三)五环节和谐课堂教学模式特点 1.“以学定教”是基础 以学定教就是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这里的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的年段认知水准,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学生对新知的情绪状态等学习主体的基本情况。而“定教”,就是确定教学的起点不过低或过高,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无论是学习任务的布置还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