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年)-60正式版.pdf
-
资源ID:69155212
资源大小:2.47MB
全文页数:5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年)-60正式版.pdf
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 年)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2022 年 11 月编写说明当前,全球工业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恰逢百年变局与新冠疫情叠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作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中坚产能,工业互联网有机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领域,充分释放其在各个行业领域的开拓性和创造力,极大增强了我国工业体系的韧性与抗打击性,成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党的二十大深刻提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一批新增长引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基于过去五年来的发展基础,工业互联网发展步入提档升级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步入新征程,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广泛调研相关业内企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梳理编写了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 年),旨在为政府精准治理、行业融通发展、企业运营管理提供支撑,促进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白皮书主要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整体介绍了工业互联网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以及工业互联网直接(核心)产业的发展现状。第二部分按照地区细分,横向对比全国各省市和重点区域的发展水平,总结地区发展差异和经验做法。第三部分按照行业细分,详细阐述了工业互联网对具体行业的带动影响作用。第四部分总结研判了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新风向、新趋势,并提出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国工业互联网的相关举措。由于时间所限,本白皮书对工业互联网产业分类、数据统计等方面的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期待各方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我们将在此基础上不断修订与完善,为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共创美好未来。编写成员:王宝友、顾维玺、朱国伟、齐冰昕、李艳霞、罗盈盈、马戈、何思佳、邱文瀛、黄自成、段思祺、李直儒、周河晓前言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五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标志性、引领性成果,展现出蓬勃生机和澎湃动力。2021 年以来,尽管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全球经济复苏步履维艰,我国工业经济企稳回升,以工业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型工业模式稳链强链效能显著,成为增强产业韧性、保障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在政策加持下,工业互联网自身发展迎来提档升级,全面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走深向实,成为做优做强做大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经济提质增效深度发力。2021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主要态势: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持续攀升,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从总体发展态势来看,2021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态势总体稳定向好,产业增加值规模突破 4 万亿元,达到 4.10 万亿元,占 GDP 比重达到 3.58%,名义增速达到 14.53%,高于 GDP 增速。预计 2022 年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将达到 4.45 万亿元,占 GDP 比重将上升至 3.64%,有效支撑疫情下的经济社会发展。从产业发展态势来看,我国工业互联网直接产业增加值规模稳健增长,2021 年达到 1.17 万亿,名义增速为 16.07%。其中,直接产业相关平台、网络、数据、安全四大产业增加值规模分别达到 4534.38 亿元、3829.35 亿元、2146.12 亿元、1165.36 亿元,名义增速均超 10%,增势稳健。从区域发展态势来看,工业互联网区域发展迈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2021 年,长三角地区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首次破万亿元,高达 10687.51 亿元,珠三角和长江中游地区次之。31 个省市自治区中,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四川、北京、河南、湖北、福建、上海等13 省市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破千亿元。工业互联网加速推动三大产业融通发展。2021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规模分别为 0.057 万亿元、2.05万亿元、1.99 万亿元,名义增速分别为 6.48%、16.29%、13.02%,工业互联网带动各行业的增加值规模稳中有升,增势强劲。其中,工业互联网对第二产业的赋能作用持续显现,渗透速度较快;工业互联网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带动作用不断增强。预计 2022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规模将分别达到 0.062 万亿元、2.19 万亿元、2.20 万亿元。工业互联网稳定就业增长、优化就业结构效果显著。2021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新增就业 218.60 万人,其中直接产业新增就业为 54.85 万人,渗透产业新增就业 163.75 万人。一方面,工业互联网架构师、工业互联网系统工程师等工业互联网新生岗位需求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正在促进渗透产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和劳动分工优化,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新的就业增长点不断涌现。预计 2022 年,工业互联网将带动新增就业 105.02 万人,其中,直接产业新增就业 36.01 万人,渗透产业新增就业 69.01 万人。目录一、总体态势篇一、总体态势篇.2(一)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提档升级.2(二)工业互联网促进经济平稳增长.5(三)工业互联网直接产业日渐成熟.8二、区域发展篇二、区域发展篇.13(一)工业互联网区域发展迈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13(二)工业互联网地区发展的经验与做法.22三、融通发展篇三、融通发展篇.25(一)工业互联网带动第一产业发展情况.27(二)工业互联网带动第二产业发展情况.28(三)工业互联网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情况.31四、未来趋势篇四、未来趋势篇.35(一)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趋势洞察.35(二)做大做强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关键举措.38附录一:参考文献附录一:参考文献.41附录二:测算方案附录二:测算方案.42后记后记.50图表目录图表目录图 1工业互联网产业结构图.2图 2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占 GDP 比重.5图 3工业互联网直接产业、渗透产业增加值规模与名义增速.6图 4工业互联网拉动就业情况.7图 5工业互联网直接产业增加值与占比情况.8图 6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网络、数据各产业增速情况.9图 72021 年我国重点经济圈工业互联网带动 GDP 示意图.13图 82021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我国重点经济圈就业人数、增速.14图 92021 年我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工业互联网增加值规模及占GDP 比重示意图.17图10 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工业互联网发展情况示意图.18图11 我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名义增速示意图.19图12 2021 年我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工业互联网带动就业人数及同比增速示意图.20图13 2018-2021 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的名义增速.20图14 2021 年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工业互联网直接产业增加值规模及名义增速.21图15 2021 年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工业互联网渗透产业增加值规模及名义增速.21图16 工业互联网带动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规模.25图17 工业互联网带动 9 大行业增加值规模超千亿元.26图18 工业互联网带动农、林、牧、渔业发展情况.27图19 工业互联网带动制造业、采矿业发展情况.28图20 工业互联网带动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发展情况.30图21 工业互联网带动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情况.32图22 工业互联网带动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发展情况.33图23 工业互联网带动教育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行业发展情况.34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 年)工业互联网是数字浪潮下,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基础设施、新型应用模式、全新工业生态。工业互联网通过人、机、物的全面互联,构建起覆盖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制造与服务体系,形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兴生态和应用模式,是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是产业发展与优化升级的内驱动力,是互联网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从数字经济向实体经济拓展的核心载体。从功能体系看,工业互联网包含四大功能体系。其中,网络是基础,应用场景可分为企业内网与企业外网,实现方式包括工业总线、工业以太网、时间敏感网络、确定性网络和 5G 等技术;平台是中枢,基于云计算基础架构,提供数据汇聚、建模分析、知识复用、应用推广等四方面服务;数据为要素,贯穿工业企业端、边、云各层级和人、机、物、系统各环节,促进模型迭代、微服务优化在“研、产、供、销、服”各环节的深度应用与标准化推广;安全是保障,渗透于网络、平台、数据三大方面,通过建设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体系有效识别和抵御各类风险,化解多种安全风险,是实现工业智能化、工业互联网规模化推广的必要条件。总的来看,网络为信息传输提供载体;数据作为信息的重要表现形式,以网络为桥梁,实现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双向动态映射;平台将客观信息与主观的生产目标进行汇总分析实现高级产控功能,而安全为上述系统的平稳运行提供支撑。从产业体系看,如图1所示,工业互联网所覆盖的产业包括直接产业和渗透产业。工业互联网直接产业涵盖构建功能体系的“网络、平台、数据、安全”四大领域,包括智能装备、工业传感1、工业网络与标识、工业软件与大数据分析,工业自动化与边缘计算、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业互联网相关服务等细分领域。工业互联网渗透产业为工业互联网直接产业的相关产品与服务在其他产业领域融合渗透而实现生产效1特指与工业互联网相关的智能装备和工业传感,例如,工业物联设备和工业传感网络。1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 年)直接产业渗透产业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部分)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教育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部分)应用网络平台数据安全智能设备工业传感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网络标识解析工业软件大数据分析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业自动化与边缘计算工业互联网其他相关服务*测算与工业互联网相关部分图 1工业互联网产业结构图率提升的产业。本白皮书测算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对 GDP 的产出贡献包括直接产业的增加值(直接产业增加值)和因工业互联网产业的融合渗透而带动的其他产业的增加值部分(渗透产业增加值),具体测算方案详见附录二。一、总体态势篇(一)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提档升级(一)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提档升级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蓬勃兴起,工业互联网技术持续突破,为各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成为全球各国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战略制高点的主要阵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发展,政府报告中连续五年提到发展工业互联网,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正扎实推进,已成为稳经济、促增长的核心路径之一。后疫情时代,在数字经济全面提速、全球经济亟待复苏的大背景下,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与应用生态,对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与此同时,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正扎实推进,溢出赋能成效显著,逐渐步入创新发展新阶段。2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 年)工业互联网全面开启数字经济新时代。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内涵。数字产业化推动产品和服务逐步向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兴数字产业;产业数字化则对我国产业现代化水平提升起到关键作用。工业互联网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提供重要支持。一方面,工业互联网是数字产业化的新增长极。工业互联网不仅能够带动 5G、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区块链等核心数字技术的创新融合发展,提升了关键技术的创新力和核心数字产业竞争力,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各种技术、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催生了更为丰富的新业态和新产业;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是产业数字化的新型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依托其网络、平台、安全、数据四大功能体系,打造泛智能基础设施,筑牢产业转型升级的数字底座;同时,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应用推动了一批新模式、新业态孕育兴起,形成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典型六大应用模式,正在赋能千行百业,成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支撑。工业互联网支撑构建“双循环”新格局。数字经济作为新型经济形态,旨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赋能实体经济,驱动国内循环大市场释放潜力,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经济充分发挥创新作用的重要抓手,是构建“双循环”格局的内生动力。一方面,工业互联网助力畅通国内大循环。工业互联网通过支撑人、机、物的全面互联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有效连接,畅通数据要素流动,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供需间信息渠道,精准助力供需对接,消化现有产能存量,挖掘潜在增量,实现资源利用高效化、规模经济泛在化,加速实现经济循环流转,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建。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汇聚海量产业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资源配置优化和创新生态构建,加强国内外、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密3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 年)切联系,助力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迈进。同时,通过平台助力国内企业积极拓展海内外市场需求,促进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联通,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工业互联网建设与溢出赋能已取得显著成效。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以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在功能体系建设、融合应用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在功能体系建设方面,网络体系建设不断推进,截至 2022 年 9 月,高质量外网建设基本覆盖全国 300 余地市,5G 等新型网络技术推动企业内网改造提速,5G 基站总数已达约 220 万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国家顶级节点日均解析量突破 1.7 亿次,二级节点超过200 个,覆盖 29 个省(区、市)和 34 个重点行业。平台体系建设实现新跨越,从 28 个双跨平台示范引领,到百余平台广泛覆盖,服务企业超 160万家。具备一定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平台数量超过 150 个,连接工业设备数达 7900 万台/套,工业 APP 已超 59 万余款。工业数据汇聚能力持续增强,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基本完成,已统筹推进 9 个区域和行业分中心落地,逐步实现数据资源整合利用和开放共享。安全体系逐渐强化,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加快突破,涵盖国家、省、企业三级协同的监测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监测范围已覆盖 14 个重要领域、140 个重点平台,11 万余家联网企业。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在融合应用方面,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已从行业龙头拓展到产业链上下游,正在推动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格局。应用范围已从个别行业向钢铁、机械、电力、交通、能源等 45 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加速渗透,有力支撑一二三产业融通发展;工业互联网从研产供销服各环节单点应用,向全环节全流程综合集成应用和多领域系统创新延伸,探索形成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4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 年)(*3图 2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占 GDP 比重数字化管理等六大典型应用模式,有效支撑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终极目标。当前,我国已从工业互联网的探索起步阶段步入到产业深耕、赋能发展的新阶段,随着产业政策的持续完善,我国工业互联网在基础设施、融合应用等方面的发展迈上新台阶,并持续赋能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向纵深推进,未来,工业互联网将实现在产业园区、区域经济、县域经济扎根落地,为经济提质增效深度发力。(二)工业互联网促进经济平稳增长(二)工业互联网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工业互联网成为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支撑。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持续攀升,如图2所示,据测算,2021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突破 4 万亿元,达到 4.10 万亿元,名义增速达到 14.53%,2017 年至 2021 年期间,增加值规模增长了 74.10%,年复合增速达 11.73%。与此同时,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占 GDP 的比重逐年增长,2021 年该比重达到 3.58%,预计 2022 年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将达到 4.45 万亿元,占 GDP 比重将上升至 3.64%,2工业互联网已成为 GDP 稳定增长的重22022 年按照名义增速 7%(实际增速约 3.5%)测算。5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 年)(图 3工业互联网直接产业、渗透产业增加值规模与名义增速要贡献力量。由于 2022 年多地区受到疫情影响,地区与行业增速均放缓,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增速预计小幅回落,名义增速约为 8.67%。在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下,工业互联网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效能逐渐凸显,是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工业互联网一方面能够基于新技术融合应用,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全面连接、全局配置资源,快速反馈下游需求,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弹性供给,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应变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打通消费与生产、供应与制造、产品与服务间等各环节数据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管理能力,因此稳链效果较为显著,成为增强产业韧性、支撑我国经济实现企稳回升的重要力量。工业互联网直接产业稳健发展,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大驱动力。在市场和政策的积极推动下,工业互联网相关产业投资规模理性扩大,应用潜力在逐步释放,市场潜力巨大,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工业互联网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据测算,如图3所示,2021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直接产业增加值规模为 1.17 万亿元,名义增速为 16.07%,预计 2022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直接产业增加值规模将达到 1.30 万亿元,名义增速达到 10.95%。根据Gartner 技术成熟度曲线,技术的创新发展需要经历创新萌发期、过热期、6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 年)(图 4工业互联网拉动就业情况低谷期、复苏期到达最终成熟,工业互联网相关信息技术目前正逐渐抵达生产力成熟期,产业发展已拨开过热的迷雾,目前处于稳健增长阶段。工业互联网加速渗透传统行业,赋能作用深入显现。工业互联网加速向实体经济渗透,已覆盖国民经济 45 个大类,在能源、医疗、石化、冶金等多个行业发挥赋能效应,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融通发展格局。据测算,如图3所示,2021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渗透产业增加值规模为 2.93 万亿元,名义增速为 13.94%。预计 2022 年工业互联网渗透产业增加值规模将达到3.16 万亿。从增加值规模来看,工业互联网渗透产业增加值规模是直接产业增加值规模的 2.5 倍,显著高于直接产业增加值规模,工业互联网赋能、赋值、赋智作用深入显现,工业互联网渗透产业也为数字技术与传统行业加速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工业互联网推动优化就业结构,带动就业升级。一方面,随着工业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大量的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的高技能就业岗位,倒逼专业技术人才转型升级,促进了就业结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整体数字化转型,有效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成长,不断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同时,工业互联网正在促进7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 年)平 台网 络数 据安 全工业互联网直接产业增加值规模、占比情况3829.35网络33%平台39%数据18%安全10%4534.382146.121165.36单位(亿元)单位(%)图 5工业互联网直接产业增加值与占比情况渗透产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和劳动分工优化,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新的就业增长点不断涌现。如图4所示,据测算,2021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就业 2803.68 万人,新增就业 218.60 万人。其中直接产业新增就业54.85 万人,渗透产业新增就业 163.75 万人。预计 2022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就业将达到 2908.71 万人,新增 105.02 万人,其中,直接产业将带动新增就业 36.01 万人,渗透产业新增就业 69.01 万人。由于工业互联网渗透产业各行业增速放缓,带动新增就业人数呈现小幅回落态势。(三)工业互联网直接产业日渐成熟(三)工业互联网直接产业日渐成熟工业互联网直接产业涵盖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数据相关产业,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量。据测算,2021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直接产业总体增加值规模为 1.17 万亿,名义增速达到 16.07%。从产业增加值规模来看,如图5所示,2021 年,工业互联网平台、网络、数据、安全产业增加值规模分别达到 4534.38 亿元、3829.35 亿元、2146.12 亿元、1165.36 亿元。平台产业贡献占比最大,达到 39%;网络产业次之,占比达到 33%,产业结构初具雏形,已形成平台、网络产业领跑,数据、安全产业日渐繁荣的产业发展格局。从增速来看,如图6所示,2021 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网络、数据产业名义增速分别达到 23.49%、17.28%、16.23%、10.79%。总体上看,工业互联网四大产业增速稳健,均超 10%,8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 年)图 6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网络、数据各产业增速情况产业发展日趋成熟。较之 2020 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产业增势强劲,远超 2020 年增速。2021 年以来,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融合创新更加活跃,产业生态逐渐形成,平台产业迅速扩张;工业互联网安全日益受到重视,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相关安全技术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标准体系稳步推进,产业发展基础坚实,内需增长不断扩大,安全产品类市场和服务类市场持续壮大,逐渐形成产业发展集聚效应,加速产业化推进。1.工业互联网网络产业平稳增长工业互联网网络是构建人、机、物全面互联的纽带,是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制造与服务体系的基础。其函括了在生产与加工过程的信息传输中所涉及到的硬件设备与网络服务,包括物联网通信模组、工业通信网关、工业专网专线、标识解析、云网络等。近年来,随着网络强基行动深化推进,企业高质量内网改造、外网建设、5G 网络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各级节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初见规模。据估算,2021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网络产业增加值规模达到 3829.35 亿元,占工业互联网直接产业增加值总规模的 33%,名义增速达到 16.23%,9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 年)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工业互联网网络产业正阔步向前稳健增长,向高质量发展挺进。2021 年以来,政策的推动下,工业互联网外网建设加快,并且更加注重高质量外网的工业互联网特色应用,以标杆示范应用为引领,助推企业改造建设工业互联网内网,加快高质量内外网体系的构建。2.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发展迅猛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实现人、机、物的协同统一的中枢,提供数据分析、汇建模型、知识复用、应用推广等四方面服务。它在一体化、自动化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包括前期对生产信息和生产要求的监听采集,中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后期形成优化的生产控制指令并执行。这其中既包括了工业传感器这类主要用于采集生产信息的设备,工业软件这类专门用于工业生产分析的服务,也包括了 DCS、IPC 这样集信息采集、分析、控制于一体的设备。在相关政策支持下,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参与主体呈现多元化特点。制造业龙头企业、信息通信领军企业、互联网主导企业分别基于各自比较优势,从不同层面与角度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台数量快速增加,多层次系统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在核心技术、运营管理、商业模式等方面取得快速进展。2022 年我国双跨平台数量已达到 28 家,平台服务快速向产业园区、中小企业延伸,拓展出平台化设计、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六大应用模式,融合应用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扩大。据估算,2021 年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增加值规模达到 4534.88 亿元,占工业互联网直接产业增加值总规模的 39%,是工业互联网直接产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名义增速达到23.49%,远超过 2020 年增速 6.01%,充分表明 2021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突飞猛进,正处在快速扩张期。10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 年)3.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前景广阔工业互联网安全是工业数字化转型的保障,渗透在工业互联网的各个环节,着重强调了网络中的信息传输安全,数据中的存储与加工安全,和平台中的从生产信息采集到指令执行的生产监控与生产过程安全。构建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体系能够有效识别和抵御、化解各类风险,是实现工业智能化、工业互联网规模化推广的重要前提。我国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结构依据市场应用分为安全设备与安全服务两大类。随着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深入全面实施,政府侧与企业侧均加强对工业互联网安全的重视。在政府侧,自 2019 年起,我国陆续发布关于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 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防护要求等指导性文件,加大对安全产业的扶持力度,推进相关安全技术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开展相关标准研制,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在企业侧,随着工业互联网持续推进上云上平台,我国工业企业用户对安全防护、安全管理类产品需求日益增加,对工业互联网安全评估和安全培训的需求也日趋旺盛,我国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迎来快速增长期。据估算,2021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增加值规模达到 1165.36 亿元,名义增速为 17.28%,相较于 2020 年 8.37%的增速,提高了一倍。伴随新一代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数据安全、联网智能设备安全等问题越发突出,建设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在政策利好与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下,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将会是日后工作的一大重心,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发展潜力巨大。4.工业互联网数据产业如日东升工业互联网数据是工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贯穿工业企业端、边、云和人、机、物、系统各环节,能够促进模型迭代、微服务优化在“研、产、供、销、服”各环节的深度应用与标准化推广,是数字化转11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 年)型进程中数字通信、数字控制、数字分析与数字决策得以实现的基石。工业互联网数据产业涉及在工业生产的数据存储和高精度数字控制生产中的硬件设备,和数据整理、分析等,具体包括数字孪生模拟器、数控机床等硬件设备及数据加工、内容处理等服务。党的十九大五中全会为我国数据业的发展提出了总体要求,明确了发展方向。我国工业互联网数据产业在政策引导下,发展持续向好,体系建设进展突出,基本形成了“1+N”全国一盘棋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其中,“1”为建设一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N”为建设一批统一规范的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中心,目前该体系下的大数据中心已覆盖全国企业超 700 万家。据估算,2021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数据产业增加值规模达到 2146.12 亿元,名义增速为 10.79%。随着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陆续规划落地,聚数能力不断提升,工业互联网数据产业已经是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进一步发挥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创造和分配的能力,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数据,加快推动数据确权,畅通数据交易,实现对工业各类资源的统筹和调配,充分释放数据价值,将会是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12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 年)*3*3*3图 72021 年我国重点经济圈工业互联网带动 GDP 示意图二、区域发展篇(一)工业互联网区域发展迈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一)工业互联网区域发展迈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1.重要经济圈工业互联网发展迈上新台阶工业互联网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支撑,长三角经济圈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首次破万亿。近年来我国重要经济圈根据自身区域优势及产业分布,陆续出台引导政策,经济圈协同发展效应日渐突出,工业互联网正在成为区域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逐渐成为各地“六稳六保”的坚实力量。据测算,如图7所示,2021 年,重要区域工业互联网发展协同推进,增势稳健。从经济贡献看,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京津冀、成渝、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带动 GDP 增长的区域贡献值分别为 10687.51亿元、5177.36 亿元、4231.45 亿元、4032.23 亿元、3067.09 亿元、1765.13亿元、1582.50 亿元,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为拉动重要经济圈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从发展速度看,西北地区、长江中游、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增速相对较快,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西北地区工业互联网带动 GDP 名义增速达到 16.06%,位居经济圈首位,这与西北地区抢抓国家“东数西算”重大工程发展机遇密不可分。2022 甘肃移动“数据中心甘肃兰州新区丝绸之路西北大数据产业园”成功入选工信部第十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13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 年)图 82021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我国重点经济圈就业人数、增速业示范基地名单,是西北地区首个数据中心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正在构建新型就业体系,不断创造高质量就业。工业互联网正在通过千姿百态的融合应用,在各大经济圈中逐年新增百万量级就业岗位。据测算,如图8所示,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京津冀、成渝、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分别带动就业增长人数分别为 578 万人(名义增速 6.31%)、337 万人(名义增速 7.14%)、323 万人(名义增速 13.46%)、258 万人(名义增速 10.59%)、232 万人(名义增速 6.47%)、167 万人(名义增速 16.85%)和 150 万人(名义增速 5.38%)。工业互联网正在构建新型就业体系,一方面工业互联网激发专业人才需求,倒逼传统制造业就业转型升级,利于改善制造业就业结构。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推动智力资源共享,催生新型就业模式,有助于降低中小企业专业人员的就业门槛。重要经济圈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上亮点纷呈、各有侧重。例如京津冀地区围绕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目标,全面推进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从政策上看,三地联合创建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示范区,推动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步入快车道。从产业上看,北京不断夯实全国工业互联网发展高地优势,培育了大批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产品与服务供给商,是全国范围内工业互联网企业的主要聚集地。天津通过重点打造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标杆示范项目和“工业互联14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 年)网平台+园区”标杆示范项目,着力培育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河北省则大力打造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围绕钢铁、装备、石化、建材、食品、医药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走深向实。目前,三地已培育综合型平台 5 家、特色型平台 21 家、专业型平台 5 家,涌现了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典型解决方案。从生态上看,三地联合举办了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论坛暨对接会,成立了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工作组,共同发布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白皮书,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未来三地将围绕培育京津冀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目标,加快建设高质量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化创新领域融合应用,优化产业生态发展环境,全面推进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长三角地区基于较强的数字化基础和资源优势打造了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行业领军企业,同时,发挥区位优势,推动区域间优势要素流动,强化其“头雁”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推进人才与产业基金政策实施,支持构建新型制造模式和服务体系。2020 年 1 月,沪苏浙皖“一市三省”签署了共同推进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协同打造“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结合区域发展特色与优势,制订了相关配套的人才政策与产业基金相关合作协议,全面推进长三角区域创新要素资源聚集与共享,打通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生态链,形成产融结合、协同创新的融通发展生态。2021 年,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创新联合中心落户苏州,依托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江苏分中心,集聚 3个区域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经验、智慧,通过汇聚工业企业外部数据,应用人工智能、5G 技术等,合力开展工业机理模型搭建、产业链图谱梳理与产业大脑建设,为长三角上下游重点企业赋能。珠三角地区数字化程度较高,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丰富,发展培育了一批无线模组、通信设备企业以及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和工业信15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 年)息安全企业。依托较强的数字化服务能力,珠三角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重大国家战略,正在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和赋能中小企业转型上走深向实,打造区域协同发展新高地。广州是全国首批通过产业集群的形式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城市,创新性推动“传统”的存量经济转化为新经济、新业态,聚焦纺织服装、美妆日化、箱包皮具、珠宝首饰、食品饮料等五大传统产业集群,通过政府引导和政策引领,传统特色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工作效果显著。2021 年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广东分院(分中心)落户广州,作为第三方专业智库全力打造产业大数据集成创新中心、智能工厂集成创新中心、新型工业网络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全力支撑地方政府及企业数字化转型创新,不断开拓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东北地区已将工业互联网作为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引擎,奋力行驶在新赛道上。东北地区具备海量工业场景资源,拥有鞍钢集团、一汽集团、东北制药、冰山集团等一批国际一流的企业,近年来,随着工业互联网带来的模式新业态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东北地区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东北振兴”迎来新的增长点。辽宁省是东北地区的创新引领者和重要增长极。近年来,辽宁省充分发挥场景和数据资源优势,打造省级工业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依托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深度结合辽宁分中心特色平台,逐步深化工业数据与工业场景的深度融合应用;围绕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补链强链延链,依托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东北大学等科研院校创新资源,加快发展工业软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重点产业,取得积极成效。大连市是东北地区工业互联网领军城市之一。紧抓工业互联网带来的数字化转型机遇,大连市发挥“软件名城”优势,大力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例如,大连市已培育了 15 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金普新区率先建设工业互联网通用平台,冰山集团正建16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 年)*3图 92021 年我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工业互联网增加值规模及占 GDP 比重示意图设首个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冷热装备行业分中心,有效赋能企业、服务社会、支撑政府。同时,基于较好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平台服务能力,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持续拓展,深度赋能企业智能化改造,形成工业互联网进企业、进园区、进集群的协同发展态势,大连逐渐成为东北地区的“智能制造名城”和“数字经济明珠”。2.全国各省市工业互联网发展取得新跃升全国 13 个省市自治区工业互联网增加值规模破千亿。从产业增加值规模来看,如图9所示,作为制造业强省和数字化转型的“排头兵”,2021年广东和江苏两省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成绩亮眼、产业增加值规模位居翘楚,优势显著,分别达到 5177.36 亿元和 4587.80 亿元。而浙江、山东和四川,依靠“传统工业强省”或“新兴互联网基地”的产业优势,全方位建设数字强省,加速融合应用发展,工业互联网增加值规模分别达到2960.06 亿元、2785.89 亿元、2077.20 亿元。除上述五省外,北京、河南、湖北、福建、上海、湖南、安徽、河北 13 个省市(约占总省市自治区数量的 42%)的产业增加值规模破千亿元大关。从经济成效看,全国大部分省市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经济增加值中的比重保持在 3%以上。其中,天津市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占当地经济增加值规模比重较为突出,达到 5.39%。一方面,根据统计数据,2021 年,天津市在通信设17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 年)新疆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