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年冀教版科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docx

    • 资源ID:69159522       资源大小:36.87KB        全文页数:4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年冀教版科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docx

    2023年冀教版科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冀教版科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共1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实验: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验证种子萌发是否需要适量的水实验材料:菜豆或黄豆1012粒,玻璃小瓶或培养皿两个 实验过程:1、在两个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并在每个瓶中放入56粒菜豆的种子。2、保持1号内的种子干燥,经常向2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花始终保持潮湿状态,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水里。3、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并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 4、记录种子在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的萌发的情况。 实验现象:1号瓶中的种子没有萌发,2号瓶中的种子萌发了。实验结论:种子在干燥的环境中不会萌发,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实验:渗水比赛(分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发现不同土壤渗水能力的大小实验材料:三个相同的塑料瓶,纱布,橡皮筋,沙质土壤土黏质土,水,三只烧杯,支架 实验过程:1、取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去掉瓶底,用纱布蒙住瓶口,扎好,倒立在支架上,在瓶口下面各放一只同样大小的烧杯。2、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3、过一段时间,对渗出的水进行比较。实验现象:沙质土渗出的水最多,黏质土渗出的水最少实验结论: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实验:研究根的作用(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根的作用实验材料:透明的玻璃瓶,水,一株完整的植物, 植物油。实验过程:1、把一株完整植物的根浸在盛水的小瓶里,并在水面上滴一层植物油。 2、用彩笔在水面处做一个标记。 3、把实验装置放到向阳处。4、过一段时间,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瓶中的水面下降了。 实验结论: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实验:茎的作用(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植物茎的作用实验材料:烧杯,一段新鲜芹菜,水,红墨水实验过程:1、将芹菜等植物的茎插入到滴有几滴红墨水的的瓶中。 2、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茎的变化。3、然后将茎纵切和横切,观察茎的颜色变化实验现象:茎的横切面上出现一圈小红点,在茎的纵切面上出现一条条红线 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实验:测量水温的变化(分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发现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材料:400毫升烧杯, 100毫升锥形瓶,2支温度计,热水,冷水,铁架台,纸板 实验过程:1、向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热水,(80左右)向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冷水。 2、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个小孔。 3、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4、观测两个容器中的水的初始温度和每间隔1分钟的温度变化。实验现象:冷水的温度逐渐上升,热水的温度逐渐下降,直到它们的温度达到相同为止。 实验结论: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的。实验:物体传热(分组) (一)物体传热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发现物体能否传递热实验材料:金属物品,酒精灯(或蜡烛、热水等),凡士林,小木棍(或小豆子、小球等) 可选的实验方法:1、把一粒豆子粘在杯壁上,用蜡烛给金属杯底加热,观察实验现象。2、在金属片的一端粘上小木棍,用酒精灯给金属片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3、在锅的金属把上粘上豆子,用炉火加热铁锅,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金属物品上的豆粒或小木棍会脱落实验结论:热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在同一物体中,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二)实验:传热比赛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不同材料的物体传热的快慢是否一样实验材料:形状、大小相同材料不同的各种物品(金属棒、塑料棒、橡胶棒、木头棒等),酒精灯(或蜡烛、热水等),凡士林,小木棍(或小豆子,小球等) 实验过程:1、把三粒豆子分别粘在铝勺、塑料勺、木勺的尾端。 2、把三支粘有豆子的勺子同时放到温度较高的水中。 3、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铝勺上的豆子先脱落下来 实验结论: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不一样。实验:颜色与吸热(分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发现不同颜色的材料吸热能力的大小实验材料:三个形状、材料相同的小瓶,大小相同的黑、红、白色的纸(或布)各一块,三支温度计,台灯实验过程:1、分别用黑、红、白颜色的纸(或布)将小瓶包起来,尽量包严。2、分别向三个小瓶中各插入一支初始温度相同的温度计,并同时将小瓶放在灯光(或阳光)下照射。 3、过一段时间,观察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下来。实验现象:用黑色纸包起来的瓶内温度高, 用红色纸包起来的瓶内温度较高,用白色纸包起来的瓶内温度最低。实验结论:不同颜色的材料吸热本领不一样,颜色越深,吸热越快,颜色越浅,吸热越慢实验:热水变凉(分组) 实验目的:探究哪些方法能使热水变凉,哪些方法使杯中的水凉的更快。 实验材料:一杯热水,冷水,冰块,形状,大小,材料不同的容器,金属管,漏斗,温度计等。 实验过程:(略) 方案:1、先讨论哪些方法可以使一杯热水变凉。 2、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3、按自己的设计,选择多种方法做一做,测定3分钟水 下降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4、将自己使用的方法、所用的原理及达到的效果和同学交流,比一比谁的办法效果更好实验现象:用热的良导体,与冷水、冰等物体接触,增大容器表面积,加快水的流动或者风吹等方法可以使热水变凉实验结论:加快热的传导、对流和辐射能使物体散热快。实验:风的形成(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风是怎样形成的实验材料:试验箱,蜡烛,蚊香,火柴,毛巾 实验过程:把一支蜡烛放进试验箱内。把毛巾用冷水浸湿,放在试验箱左侧。 点燃蚊香放到实验左侧小口处。 观察蚊香烟流动的方向。点燃试验箱内的蜡烛,再把蚊香放在小口处。 观察蚊香烟流动的方向。 熄灭蜡烛。实验现象:不点燃蜡烛时,蚊香烟是向上的,点燃蜡烛时,蚊香烟顺着试验箱的小口流向试验箱内。 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实验:模拟火山喷发(演示)实验目的:模拟融化的岩石是怎样从地球的内部来到地球表面的实验材料:报纸,铝盘子,带窄颈的干净瓶,勺,纸漏斗,干苏打,洗涤灵,醋,红墨水,杯子,铝箔 实验过程:1、在地面或桌面上铺一层厚报纸,把铝盘放在报纸上,将瓶子放在铝盘子中间。 2、往瓶中倒入50克干苏打,加入1-2滴洗涤灵。 3、在瓶子周围放一个像火山锥一样的铝箔。4、将50毫升醋倒入杯子中,加入2-3滴红墨水。5、慢慢地向瓶中倒入醋的混合物,观察发生的变化。实验现象:当慢慢地向瓶中倒入醋的混合物时,可以看到红色的泡沫从瓶口喷出,喷射出来的混合物沿着铝箔流下,好像喷发的岩浆一样。实验结论: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裂缝上升侵入岩层,有的会在上升过程中冷却下来,形成岩石,有的则冲出地面,形成火山。实验:制作岩石标本盒实验目的:制作岩石标本盒,把自己收集到的岩石分类展示出来 实验材料:鞋盒,硬纸板,棉花,胶水,剪刀,空白记录卡,笔 制作过程; 1、用硬纸板将鞋盒分隔成大小相等的小格。2、在格子的底部衬上纸张或棉花,把自己收集的岩石分类放在格子里。3、给每块岩石制作一张资料卡片,记录岩石的名称、特点、采集人、采集时间、采集地点等。 4、把填写完的岩石资料卡贴在每块岩石所在的小格子里。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实验报告1、实验名称:杠杆平衡实验实验器材:杠杆尺、铁架台、钩码我的猜想: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 我这样做:1.组装杠杆尺,调成平衡状态 2.确定阻力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3.在另一侧确定动力点,看挂多少钩码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并记录结果 4.改变阻力点的位置,重复第二步,做三次实验 5.收拾桌面,整理实验器材,把实验器材放回原处 观察到得现象或测量结果: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 本次实验的得与失:注意不要把钩码乱丢乱放,不要砸伤。2、实验名称:轮轴实验器材:螺丝刀每组一把。 我的猜想:杠杆和轮轴都能省力我这样做:1.选几名力气小的同学握螺丝刀的刀柄旋转,力气大得同学握住螺丝刀的刀杆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看谁能取得胜利。观察到的现象或者测量结果:使用轮轴和杠杆可以省力,在轴相同的情况下,轮越粗,越省力。 本次实验的得与失:使用螺丝刀小心,在相互比赛时注意安全3、实验:研究吊车上的“轮子”实验器材:铁架台、滑轮、线绳、钩码、测力计 我的猜想:滑轮可以省力 我这样做: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2.用测力计测量提升钩码的重力1N 3.组装定滑轮,在线绳一端挂两个钩码重1N,在线绳另一端拉动线绳,用测力计向下匀速拉动,测得拉力为1N 4.组装动滑轮,向上拉动线绳,滑轮随重物一起上升,用测力计向上拉动,提起重物加滑轮的力 5.收拾桌面,整理实验器材,把实验器材放回原处 观察到的现象或结果1.定滑轮可以改变运动方向,不省力 2.动滑轮省力,不可以改变运动方向3.我的得与失:测力计在使用前指针要归零4、实验名称:斜面作用实验。 实验器材:测力计一个、木块一块(高15厘米)、斜面三块(长15、20、30厘米各一块)、钩码一个。 我的猜想:斜面可以省力 我这样做:1、检查器材是否齐全 2、组装器材。3、通过测力计将钩码提起,用多少力,记录。 4、在桌面立一木块,从桌面到木块依次斜搭准备好的三块光滑木板,通过测力计沿斜面上拉动钩码,分别记录钩码被抬高的高度,移动的距离及用力多少 5、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观察到的现象或结果:斜面可以省力,并且在斜面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坡度越小越省力 本次实验的得与失:实验前测力计记得归零5、实验名称:模拟化石形成的实验实验器材: 沙子、熟石膏、纸盒、生物材料、一个碗、肥皂水。 我的猜想:化石可能是动物的遗体等,形成要经过很长时间 我这样做:1 将沙子、熟石膏和水,在碗里混合,搅拌成糊状。2 向纸盒中倒入一半石膏混合物,将涂抹过肥皂水的生物材料部分压入纸盒内的石膏混合物中。 3 晾至微干时,再涂上一层肥皂水,将剩余的石膏混合物全部倒入盒中,将生物材料全部掩埋 4 待石膏混合物全部干燥后,去掉外面的纸盒,敲开石膏混合物,看看自己的“化石”做的怎么做?5 整理桌面观察到的想象或测量结果:化石是由于某种原因,经过长时间而形成的。 本次实验的得与失:将剩余的石膏混合物封好,防止变硬。6、实验名称:自然力量对山脉影响模拟实验。实验器材:玻璃(或页岩)、酒精灯、试管夹、护目镜、冷水,气球、纸盒、熟石膏、水、小木棒,条件许可时准备一些有关不同山脉形态的图片或有关山脉形成的视频资料。 我的猜想:温度变化可能会对山脉造成影响。 我这样做:1 取一块玻璃,仔细观察玻璃的表面,并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2 用试管夹夹住玻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3 加热一段时间后,把玻璃迅速放在冷水中, 4 重复以上过程3次,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5 整理实验台。观察到的现象或测量结果:温度变化、流水、生物是造成岩石破碎、山脉变化的原因。 本次实验的得与失:将玻璃放入冷水中时要小心,不要被破碎的玻璃伤着。7、实验名称:沙洲形成实验。实验材料:喷壶、沙土、大小不同的石子、2个托盘、报纸、有关沙洲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我的猜想:沙洲是由泥沙构成的。 我这样做:1 在实验桌上铺上2张报纸,在报纸上放上两个托盘。2 在被垫起一定角度的托盘中用沙土和小石子的混合物制作一个带有丘陵的自然景观。 3 用喷壶模拟下雨,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4 改变“降雨量”的大小,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5 改变托盘的倾斜角度再次进行试验,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6 整理实验台。观察到的现象或测量结果:沙洲是由上游被水带来的泥沙、石子等堆积而成的 本次实验的得与失:托盘中的堆积物的数量及抬起的高度应该注意。 8、实验名称: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有盖的大口玻璃瓶、水、砖块、锤子我的猜想:砖块的棱角可能磨圆1、用锤子把砖敲成碎砖块,挑出棱角分明的砖块。2、把挑出的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口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大约过五分钟后进行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4.整理实验台在水的冲刷和碎砖块的相互碰撞、摩擦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本次实验的得与失:用锤子敲砖块时注意安全。9、实验名称:钟乳石形成实验。实验材料:曲别针、玻璃罐、面纱、一个碟子、苏打、蒸馏水等 我的猜想:钟乳石可能是碳酸钙结晶形成.我这样做:1 分别向两个玻璃罐中倒入半罐蒸馏水,然后向其中的放入尽可能多得苏打晶体,直至苏打晶体不能再溶解为止。2 在粗面纱中间打一个结,然后将面纱的两端分别放入两个玻璃罐的溶液中,并用曲别针固定在适当的位置。3 在面纱打结的部位下端放一个碟子,坚持观察4至7天,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4 整理实验台观察到的现象或测量结果:一周后会出现自上而下的悬挂物,就像冬天房檐下所结成的冰凌。 本次实验得与失:线绳一定要选取比较粗而且吸水能力强的,这样效果会好。10、实验名称:探究金属的性质铁、铜、铝、小刀、导线、电池、小闸刀、酒精灯、放大镜、砂纸玻璃杯子、锤子、木条、陶瓷。我的猜想:金属应该能传热我这样做:1、把铁、铜、铝分别放在火上烧,观察是否易燃 2、用锤子砸、用小刀刻,研究铁、铜、铝的硬度。3、把铁、铜、铝放入盛有热水的水槽中,过一会儿用手触摸,感觉热不热。 4、用放大镜观察金属的花纹,用砂纸打磨金属观察其光泽。 5、把金属联入电路,观察小灯泡是否亮。 6、让金属从高处落下,观察是否容易碎。观察到的现象或测量结果:金属不易燃,多数硬度较大,容易传热、导电,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冀教版科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共2六年级科学实验上册1、实验名称:模拟细菌的繁殖? 实验目的:使学生感悟到细菌繁殖的速度和数量都非常惊人,会计算细菌繁殖的数量。 ? 实验材料:8个透明杯子,无数颗豆子。 ? 实验步骤:? 1、将8个同样的透明杯子按18编号。? 2、在1号杯中放入一颗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 3、在2号杯中放入两颗豆子,代表第一代分裂后的第二代细菌 ? 4、以此类推,在其他各个杯中应放入多少颗豆子?? 实验现象:3号杯子放4个、4号杯子放8个、5号杯子放16个、6号杯子放32个、7号杯子放64个、8号杯子放128个? 实验结论:细菌成倍地增长,繁殖相当迅速。2、实验名称:探究植物能量的来源 实验目的:懂得植物能量来源于何处材料:燃烧匙、酒精灯、淀粉、沙子或湿毛巾 实验步骤: 1、点燃酒精灯2、把燃烧匙里放入淀粉 3、用酒精灯给淀粉加热实验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淀粉会燃烧起来 结论:淀粉里含有能量3、实验名称:探究食物发霉实验目的:了解食物发霉的条件和过程 实验原理:细菌发酵与霉变 实验器材:馒头、饭粒、塑料杯 实验步骤:(分对照组分别进行)、将馒头、饭粒放置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将馒头、饭粒放置通风、干燥的环境中。实验现象:、环境中食物发生霉变,而且速度快; 、环境中食物稍有霉变,而且速度慢。 实验结论:食物在阴暗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4、实验名称: 制作电磁铁 ? 实验目的:了解电磁铁的性质? 实验材料:粗铁钉、漆包线(80-100厘米)、电池、电池盒、导线、开关、小铁钉或曲别针 步 骤:1.将漆包线顺着一个方向绕在钉子上2用砂纸除去漆包线两头的漆皮,接通电源,用铁钉的一端接近大头针或曲别针,观察有什么现象。 3、切断电源又有什么现象?实验现象: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 实验结论: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化成磁能的装置。5、实验名称: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材料:粗铁钉、漆包线、电池、电池盒、导线、开关、大头针? 步骤:1、先假设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有关,把有固定匝数的电磁铁的导线两端与一节电池的两级连接起来,去吸引大头针,记下大头针的数目,按此方法,分别记下使用两节电池、三节电池时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 ? 2、再假设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用三节电池的两极与缠绕一定匝数的电磁铁两端连接起来,用通上电的电磁铁吸引大头针,记下此时大头针的数目,按此方法还是用三节电池依次增加线圈的匝数,用此时通上电的电磁铁吸引大头针,分别记下此时吸引大头针的数目 ? 3、比较实验中所记录下的数字? 实验现象:随着电池节数的逐渐增多,磁性也逐渐加强;随着线圈匝数的逐渐增多,磁性也逐渐加强 ? 实验结论:磁性大小与电池节数和线圈匝数有关,电池节数越多,磁性越强;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6.实验名称:常见能量控制装置实验目的:让学生感悟到能量控制装置可以节省能源实验材料:一段铅笔芯、一节电池、几节导线、一个小灯泡 实验步骤:1、把线路连接起来 2、改变铅笔芯的长度3、通过改变铅笔芯的长度从而改变灯泡的明暗实验现象:当铅笔芯的长度较长时,灯泡较暗;当铅笔芯的长度较短时,灯泡较亮 实验结论:改变铅笔芯的长度可以改变灯泡的亮度? 7、实验名称:太阳炉的制作? 实验目的:按要求会制作太阳炉,分析出太阳炉转化能量的过程? 实验材料:铝箔、厚纸板、直尺、塑料布、一杯水、温度计、胶带、剪刀等 ? 实验步骤:1、在纸板上划线,并用刀背或剪刀背沿线再划一次 2、将铝箔亮面朝外,平铺在纸板上并抹平3、将纸板的三边折起来,用胶带粘好,做成纸盒 4、选用不同的材料从外面将纸盒包起来 实验现象:水在阳光的照射下会慢慢热起来实验结论:太阳炉是一种由光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太阳炉可以获取很高的热能,可用来烧水、做饭等 问题:(1)在太阳炉工作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答:由光能转化为热能 (2)使用太阳炉有什么优点和缺点?答:优点 环保清洁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缺点 加热速度慢并且受天气的影响。 (3)这种装置可以为我们做哪些事情? 答: 做饭 冬天取暖8、实验名称:太阳系模型制作目的:让同学们了解组成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 材料:白纸、铅笔、绳子、尺子、橡皮泥等 步骤:1、把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5亿千米作为一个天文单位,用这个天文单位表示各大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并记录下来。 2、用2厘米(或其他长度,如5厘米)代表一个天文单位,按比例换算出模型中各大行星到太阳的距离。3、以“太阳”为圆心,分别以换算后各“行星”到“太阳”之间的“距离”为半径,画出各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图,形成太阳系的模型图。4、选择适当的材料做“行星”,将它们放置在模型图中各自的运行轨道上,做成一个太阳系模型。9、实验名称:地球公转的模拟实验实验目的:能用模拟实验研究地球的公转,解释四季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实验材料:绳子、台灯或手电筒、地球仪、分别写有春夏秋冬字样的卡片、笔、橡皮泥 我的假设:地球上的季节变化与地球的公转和地轴的倾斜角度有关。 实验步骤:1、在桌上用绳子做一个圆圈,模拟地球公转的轨道;把台灯放在圆圈的中央,模拟太阳。 2、把地球仪放在绳圈上,用橡皮泥在地球上做个记号代表自己的位置。3、把地球仪放在“夏至”的位置上,并让地轴指向正确的方向。观察“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 4、按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的方向,移动地球仪,观察在不同季节里,“太阳”直射“地球”位置的变化。在移动地球仪的过程中,应保持地轴始终指向同一方向。5、重复第四步,再模拟地球公转3次,试用观察到的现象解释地球公转与四季形成的关系。 实验现象:在春、夏、秋、冬四个位置时,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不同。 实验结论:地球上的季节变化与地球的公转和地轴的倾斜角度有关。? 10、实验名称:星空模拟实验目的:培养学生观察星空、研究星空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坚持长期观察星空的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材料:圆柱形的空纸筒、黑色纸、胶水或橡皮筋、手电筒、剪刀 实验步骤:1、将一只空纸筒的底部剪去。2、用黑纸另做一个圆筒盖,用胶水或橡皮筋将它固定在圆筒上。3、到野外观察星空,把观察到的星星或星座用针“记录”在黑纸盖上,用针来回旋转使洞扩大。 4、回到房间,将一支手电筒放在纸筒中,朝向天花板,关掉室内电灯,打开手电,于是野外观察到的星座就呈现在天花板上了。5.多做几个盖子,“记录”更多的星星和星座。实验现象:野外看到的星星呈现在天花板上,非常美丽。11、模拟月相的变化实验材料:一个直径5厘米-10厘米的白色塑料球,黑墨水。 实验过程:1.用塑料球代表月球,用黑墨水将它的一半涂黑。2.在地面上画直径1米和5米的两个同心圆。小圆代表地球,大圆代表月球的公转轨道。 3.小组同学集中在场地中央的小圆中,观察绕地球旋转的“月球”。4.一名同学手举塑料球,分别站在图中标出的四个位置上(在不同的位置上,应使白半球始终朝向 一个固定的方向),站在中央的同学观察白半球的外形。5.从图中一点开始,让“月球”沿逆时针轨道绕“地球”公转一周,站在中央的同学观察月相。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一、实验题目:研究哪种形状的纸桥承重能力强 实验材料:一张 32 开的白纸、两个桥墩、棋子若干 实验过程1.将两个桥墩摆好,相距适当的距离。2.将纸直接放在桥墩上,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3.将纸做成弓形,放在桥墩间,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4.将纸折成瓦楞型,放在桥墩上,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5.实验结论:折成瓦楞型的纸桥承重能力强。二、实验题目:研究哪种纸棍不易折材料:直径相同的实心和空心纸棍各 1 根、两摞书、钩码若干、线 实验过程:1.摆好两摞书,高度相同,相距适当的距离。2.将实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 3.将空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 4.比较两次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实验结论:空心棍承重能力强,不易断;实心辊承重能力弱,易折断。三、实验题目:研究使四边形稳固的方法 材料:木棒、橡皮筋、实验过程:1.用橡皮筋捆扎一个四边形。拉拽四边形的对角,发现容易变形。 2.在对角的地方捆扎一根木棍,形成两个三角形。拉拽后发现不易变 形。3.在四边形的另一个对角再捆扎一根木棍,形成四个三角形。拉拽后 发现不易变形。 4.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说明三角形可以使四边形变稳固,第 2 步中使用一根木棒最 简便。四、实验名称:观察细胞实验材料:显微镜一架,各种动植物的细胞装片实验目的:让学生认识各种动植物细胞的形状,同时学会使用显微镜。 实验步骤:1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2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大约放在距离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3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4 把一个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5 把所要观察的细胞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装片标本为止。7 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五、实验名称:测量肺活量实验材料:水槽、较大的玻璃瓶或塑料瓶、胶皮管或带弯头的吸管、带刻度的标记纸条。 实验目的:能用简单的方法自己测量肺活量。 实验步骤:1、选一个尽可能大的透明瓶子作为测量瓶,将胶条垂直贴在纸上。 2、用200毫升的 烧杯向测量瓶中加水。每200毫升在胶条上做一个刻度标记。 3、找一个大水槽,向水槽中加入3/4容量的水。4、将装满水的测量瓶倒扣在水槽中,不让瓶中的水流出来。5、深吸一口气,然后通过胶皮管或塑料管用力向倒置的测量瓶中呼出,呼气过程中不要停顿。呼气完成时,迅速封住管口,记录瓶中气体的容量,这就是自己的肺活量。六、实验名称:制作肺的模型实验材料:细线、气球2支、橡皮筋、剪刀、圆珠笔管、橡皮泥、塑料瓶。 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人体是怎样呼吸的。 实验步骤:1、先把塑料瓶的瓶盖拧开,底部再剪空。2、把气球套在圆珠笔管的一头上,防止漏气,再用橡皮筋牢牢固定。 3、把它们塞进瓶中,有气球的那一头放在瓶中。 4、在瓶口沾上橡皮泥,把圆珠笔管固定住。5、再拿一只气球,减去一半,剩下有嘴儿的那一半气球。 6、把此气球套在瓶子底部,用细线固定住。7、在气球的吹嘴儿那里绑上一段细线,做好了有两种方法: a吹圆珠笔管,让气球鼓起来。b往下拉瓶子底部的带吹嘴儿的气球的吹嘴儿上的线,让气球震动。七、实验名称:测量心率实验材料:胶管、漏斗、秒表、网球(较硬的皮球)实验目的:能用自己制作的简易听诊器测出自己和同学的心率,让学生体会到脉搏的频率与心率是完全一致的,能体验出心脏工作的“辛苦”。实验步骤:1、把胶管的两端分别装上漏斗,简易的听诊器就做成了。 2、把漏斗的一端放在自己或同学心脏的部位,漏斗的另一端放在耳边。3、用秒表计算出自己或同学在一分钟内心跳的次数,连续三次,取平均值,便是自己或同学的心率了。 4、用秒表再计算一下自己脉搏在一分钟内跳动的次数,看看是否与自己心跳的次数相一致。 5、用力握住小皮球,在一分钟内用力挤压它,挤压的次数与一分钟内自己心跳的次数相同,体 会手的感觉,同时让学生想象一下心脏每时每刻都在这样“辛苦”地工作八、实验名称:探究影响心跳快慢的因素 实验材料:秒表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运动是影响心跳快慢的因素之一。实验步骤:1、先在室内用秒表测出自己平静状态下心跳的次数。2、在室外测出慢走1分钟后的心跳的次数。 3、在室外再测出慢跑1 分钟后心跳的次数。 4、最后再测出跳绳1分钟后心跳的次数。 5、比较一下这几次心跳的次数。 实验现象:数字一次比一次大。实验结果:运动的越剧烈,心跳的次数越大。九、实验名称:自制望远镜实验材料:2片透镜、2张硬纸片、剪刀、胶带。实验目的:能按要求自己独立制作一个望远镜,并能听取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望远镜。 实验步骤:1、用硬纸片制作两个纸筒,使其中一个纸筒刚好套在另一个纸筒内,并能在其中自由滑动。 2、将两片透镜分别固定在两个纸筒上。 3、将安装好透镜的两个纸筒插合在一起,就制成了自己的望远镜。4、用眼睛靠近纸筒的一端,观察远处的物体,滑动纸筒,直到物体清晰为止。 注意:千万不要用望远镜观察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十、实验名称:制作小火箭。实验材料:剪刀、条形的气球、硬纸板、不干胶、彩色笔。 实验目的:按要求独立制作一个火箭模型。能说出影响火箭飞行的因素及其道理,总结出使火箭飞行更直,更高的办法。 实验步骤:1、在硬纸板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剪下来,粘贴成圆筒。2、在硬纸板上画出一个扇形,剪下后把它卷成圆锥形,固定在圆筒顶端。3、在硬纸板上画出火箭尾翼,并用剪刀剪下来,用不干胶把它们粘在圆筒下端。这样,火箭就做好了。4、装饰自己的火箭,并给自己的火箭命名。5、把自己的火箭带到室外,将长条形气球装到火箭里,向气球内吹气,捏住气球的开口,把火箭顶端朝上放稳后,迅速松手,火箭会被射出。估计自己火箭发射的高度。6、重复上面的过程,改变向气球内吹气量的大小,看看火箭飞行的高度是否有变化。 7、调整火箭的尾翼,看看飞行的效果有什么不同。注意:发射时要举过自己的头顶。不要向有同学的方向发射。十一、实验名称:模拟人造卫星的飞行实验材料:一根米长的棉线和一个乒乓球,小石子或沙子。实验目的:能用模拟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人造地球卫星的飞行原理。 实验步骤:1、在乒乓球上扎一个小孔。2、将棉线的一端系上一个小木棍,将小木棍送入乒乓球内,拉紧棉线。3、把棉线的另一端捏在手中,并举过头顶,让乒乓球做圆周运动,体会此时握棉线手的感觉。 4、按上述做法,在乒乓球内装入细沙,再做圆周运动,体会握棉线的手有什么感觉。5、把乒乓球内装入细沙后,改变棉线的长度,比较握棉线的手与棉线的长短有什么感觉上的不同。 6、把乒乓球内装入细沙后,让它做圆周运动,然后再改变乒乓球的旋转速度,体会握棉线的手与旋转 速度的大小有什么感觉上的不同。实验结论:棉线越长,乒乓球受力越小;乒乓球质量越大,受力越大;转动速度越大,乒乓球受力也越大。 注意:做乒乓球的旋转时要远离同学,同时也不要让细绳脱手,否则击伤同学或自己。冀教版科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共3冀教版科学教学计划冀教版科学>教学计划(一)一、指导思想: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三、教材分析:1、知识方面,划分为四个教学单元:生物与环境单元,通过对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的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光单元引领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只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结实合运用相关知识。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学内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地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光焕发分为四部分,让我们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太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拭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2、能力方面实验能力:实验操作方法,对比实验,模拟实验。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制作能力,创造能力。3、德育方面(1)通过讲述我国的珍稀生物,我国古代在天文科学方面的成就,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通过自然知识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变化是有规律的,人可以了解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教学重点: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难点:各单元都要求学生亲身经历过程,这一过程也将延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难点。四、相关措施1、根据自然学科的特点和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自然课仍然要加强直观,重视课本上的图画和实践操作。2、重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和原因。3、不同的课型用不同的教学思路。如探究各种自然变化规律,原因的采用“问题观察实验思考结论应用”或”“问题假设观察实验结论应用”的结构;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课多采用“认识构造,原理,方法分步操作反复练习”的结构。4、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与生活生产社会的联系。5、注意发展儿童智力,培养能力。6、注意与其它年级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五 基本活动: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六、教学进度:周次 起讫月日 教学内容 教时 执行情况冀教版科学教学计划(二)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特制定本学期科学教学计划如下:一、学生情况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三年级学生整体学习科学兴趣很高,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普遍习惯于常规课堂学习模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2、已有知识、经验:从课外书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比较丰富,但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弱。家长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二、教材分析:本册主要围绕“性质与功能”这一组统一概念,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和课题设计,全册共有6个单元,19个课题。“常见材料”是全册书的引入单元,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人们对材料的使用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材料、关心新材料。“声”“光”“电”“磁”四个单元分别以儿童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研究材料的特殊性质。“声”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寻找声音、观察发声体、自制乐器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验制作等探究能力。“光”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有些物体能发光、有些物体能让光线通过、光沿着直线传播、光的传播线路可以改变等性质,培养学生探究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兴趣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年冀教版科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