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城建市政规范大全】CJJ96-2003 地铁限界标准.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地 铁 限 界 标 准Standard of metro gaugesCJJ 96 2003 J 274 20032 0 0 3 北 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地 铁 限 界 标 准Standard of metro g aug es CJJ 962003批 准 部 门: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建 设 部 实 施 日 期:2 0 0 3年1 1月1日钃i t f l L工 社 n l-爪 b-PP,RR,5车 体 受 风 面 积 形 心 距 轨 面 高 度(mm);-轨 顶 面 至 隧 道 顶 板 建 筑 限 界 高 度(mm);-曲 线 建 筑 限 界 高 度(距轨面)(mm);车 体 侧 墙 高 度(mm);-抗 侧 滚 扭 杆 的 抗 侧 滚 刚 度(每 根)(N.mm/md);-整 车 一 系 弹 簧 侧 滚 刚 度(NTnm/rad);整 车 二 系 弹 簧 侧 滚 刚 度(N*mm/md);最 大 轨 距(含钢轨内侧面磨损)(mm);转 向 架 计 算 断 面 至 相 邻 轴 距 离(mm);含 载 客 车 体 重 量(AW3)(kg);-载 荷 不 对 称 的 计 算 载 客 重 量(kg);-车 体 计 算 断面 至 相 邻 中 心 销 距 离(mm);-车辆一侧一系弹簧并列数;-车辆一侧二系弹簧并列数;-转 向 架 固 定 轴 距(mm);-风 压(N/m2);-线 路 水 平 曲 线 半 径(m);-线 路 竖 曲 线 半 径(m);_重力倾角附加系数;T&一-车 体 在 水 平 曲 线 外 侧 最 大 偏 移 量(mm);r a车 体 在 凸 形 竖 曲线 外侧 最 大偏 移 量(mm)转 向架 在水 平 曲 线 外 侧 最 大 偏 移 量(mm)Thi转 向架 在 水 平 曲 线 内 侧 最 大 偏 移 量(mm)T,车 体 在 水 平 曲 线 内 侧 最 大 偏 移 量(mm);T、车 体 在凹 形 竖 曲 线 内 侧 最 大 偏 移 量(mm);v车 辆 运 行 速 度(km/h);Z曲线地段圆形或马蹄形隧道建筑限界圆心的横向移动 量(mm);y,曲线地段圆形或马蹄形隧道建筑限界圆心的竖向移动 量(mm);X计 算 点 的 横 坐 标 值(mm);A超高倾斜前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最大高度点的横坐标值(mm);2超高倾斜前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曲线内侧最大宽度计算 点 的 横 坐 标 值(mm);A:3 超高倾斜前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曲线外侧最大宽度计算 点 的 横 坐 标 值(mm);夂直 线 地 段 设 备 限 界 最 大 宽 度 点 的 横 坐 标值(mm);V计 算 点 的 纵 坐 标 值(mm);Y,超高倾斜前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最大高度计算点的纵坐 标 值(mm);Y2 超高倾斜前曲线地段设备限界内侧最大宽度计算点的 纵 坐 标 值(mm);Y3 超高倾斜前曲线地段设备限界外侧最大宽度计算点的 纵 坐 标 值(mm);a轨 道 超 高 角();8C线 路 中 心 线 竖 向 位 差 值(mm);de轨 道 竖 向 弹 性 变 形 量(mm);两 次 旋 轮 间 踏 面 磨 耗 量(不 可 补 偿 的 踏 面 磨 耗 量)(mm);w l车 轮 最 大 旋 削 量(mm);8必-轨 道 竖 向 磨 耗 量(mm);线 路 中 心 线 横 向 位 差 值(mm);站 台 区 域 中 心 线 横 向 位 差 值(mm);AC y t接 触 轨 距 相 邻 走 行 轨 轨 面 高 度 公 差 值(mm);轮 对 横 向 制 造 误 差 值(mm);6Zd e 钢 轨 横 向 弹 性 变 形 直线 与曲 线 差 值(rnm);轨 道 横 向 弹 性 变 形 量(mm);4/p转 向 架 一 系 弹 簧 竖 向 动 挠 度(mm);Afa转 向 架 二 系 弹 簧 竖 向 动 挠 度(mm);Ahcl两 条 钢 轨 的 相 对 高 度 误 差 值(mm);Ah。两 条 钢 轨 的相 对 高 度 的 弹 性 变 化 量(mm);AHy X受 流 器 非工 作 状 态 下 竖 向 向上 位移 量(mm);AJy d架 空 线 抬 升 量(mm);-架 空 线 磨 耗 量(mm);AMtl转 向 架 中 心 销 安 装 定 位 误 差 值(mm);AMa转 向 架 一 系 弹 簧 横 向 定 位 误 差 值(mm);-车 体 半 宽 横 向 制 造 误 差 值(mm);AMt4车 体 表 面 设 备 安 装 误 差 值(mm);受 电 弓 横 向 安 装 误 差 值(mm);AM车 辆 地板 面 未 能 补 偿 的 高 度误 差 值(mm);AMa车体下 部及吊挂物高度尺 寸制造 安装误差值(mm);AMt S 车体上部或上部安装设备的高度尺寸制造安装误差值(mm);-车体销外上翅/下 垂 量(mm);AMll0转 向 架 构 架 横 向 制 造 误 差 值(mm);AMm转 向 架 构 架 向 上 竖 向 制 造 误 差 值(mm);AMtn转 向 架 构 架 向 下 竖 向 制 造 误 差 值(mm);AMtl3转 向 架 簧 下 部 分 横 向 制 造 误 差 值(mm);AMX U转 向 架 簧 下 部 分竖 向 制 造 误 差 值(mm);AMt l 5 受 流 器 横 向 安 装 误 差 值 及 受 流 器 横 向 尺 寸 公 差 值 (mm);AMl l 6 受 流 器 竖 向 安 装 误 差 值 及 受 流 器 竖 向 尺 寸 公 差 值7Aqx转 向 架 轴 箱 轴 承 横 向 游 间(mm);Aq2车 轮 横 向 弹 性 变 形 量(mm);Aq,转 向 架 一 系 弹 簧 横 向 弹 性 变 形 量(或轴箱与导柱最大 间隙)(mm);5 a曲 线 轨 距 加宽 外 轨 分 量 及 外 轨 磨 耗 量(mm);知曲 线 轨 距 加 宽 内 轨 分 量 及 内 轨 磨 耗 量(mm);AShd受 电 弓 相 对 车 体 横 向 晃 动 量(mm);ASVW受 电 弓 炭 精 板 磨 耗 量(mm);转 向 架 中 心 销 径 向 间 隙 及 磨 耗 量(mm);u,2转 向 架 二 系 弹 簧 横 向 弹 性 变 形 量(静 态)(mm);3转 向 架 二 系 弹 簧 横 向 弹 性 变 形 量(动 态)(mm);车 辆一 系 弹 簧 横 向 位 移 在 曲 线 及 直线 上 差 值(mm);车 辆 二 系弹 簧 横 向 位 移 在 曲 线 及 直线 上 差 值(mm);AX&设 备 限 界 在 曲 线 地 段 外 侧 加 宽 量 的 总 和(mm);Bp车 体 横 向 偏 移 量(mm);Bq-车 体 倾 斜 量(mm);ea车体及转向架由于轨道及车辆参数在曲线地段的变化 引 起 的 设 备 限 界 外 侧 加 宽 量(mm);AXci车体及转向架由于轨道及车辆参数在曲线地段的变化 引 起 的 设 备 限 界 内 侧 加 宽 量(mm);AX,设 备 限 界 在 曲 线 地 段 内 侧 加 宽 量 的 总 和(mm);AXy-构 架 横 向 偏 移 量(mm);AZQa欠 超高 引 起 的 设 备 限 界 曲 线 外 侧 加 宽 量(mm);超 高 引 起 的 设 备 限 界 曲 线 内 侧 加 宽 量(mm);AZBd-受 流 器 横 向 偏 移 量(mm);簧 下 部 分 横 向 偏 移 量(mm);AY&设 备 限 界 在 曲 线 地 段 外 侧 加 高(或降低)总 量(mm);AYB Pu车 体 竖 向 向 上 偏 移 量(mm);8AYB d车 体 竖 向 向 下 偏 移 量(mm);AFf车 轮 轮 缘 部 分 竖 向 向 下 偏 移 量(mm);-受 电 弓 竖 向 向 上 偏 移 量(mm);AY,设 备 限 界 在 曲 线 地 段 总 的 内 侧 加 高(或 降 低)量(mm);AYm车 轮 踏 面 部 分 竖 向 向 下 偏 移 量(mm);-受 流 器 向 下 偏 移 量(mm);Ys u 受 流 器 向 上 偏 移 量(mm);AYQ a欠 超高 引 起 的 设 备 限 界 加 高 或降 低 量(mm);AYQi-超 高 引 起 的 设 备 限 界 加 高 或降 低 量(mm);AYld转 向 架 构 架 竖 向 向 下 偏 移 量(mm);AYiu转 向 架 构 架 竖 向 向 上 偏 移 量(mm);AY-簧 下 部 分 竖 向 向 下 偏 移 量(mm)。93地铁限界计算的基本规定3.1车辆限界的计算3.1.1车辆限界的计算应符合下列原则:1车 辆限界的 计 算 应 以 列 车 在平 直线 上,并用额定速度在 整体道床的轨道上运行为基本条件。根据线路环境不同分为隧道 内 车 辆 限 界 和 高 架 线(或地面线)车辆限界两种基本类型。2曲 线地段增加的附加 因素,不 应 在 车 辆 限 界 内 考 虑,应 在设备限界内考虑并加宽、加 高。3车辆限 界的 计 算 参 数,按 其 概 率 性 质 应 分 成 两 大 类,即 随机因素和非随机因素。对非随机因素应按线性相加合成;对按 高斯概率分布的随机因素应采取均方根值合成,将两大类相加形 成车辆的偏移量。4对 隧 道 内、高 架 线(或 地 面 线)两 类车辆限界均应采用 统一的计算公式。计算时应根据不同外部条件合理选用不同的计 算 参 数。5车 辆 限 界 的偏 移 量计 算 应按 车 体、转 向 架(构 架、簧下 部 分、踏 面、轮缘)、受 电 弓(受 流 器)三部分分别计算。3.1.2车辆限界应包括下列计算要素:1车辆的制造误差值;2车辆的维修限度;3转向架轮对处于轨道上的最不利运行位置;4转向架构架相对于轮对的横向及竖向位移量;5车体相对于转向架构架的横向及竖向位移量;6车体相对于轨道线路的最不利倾斜位置;7车辆的空重车挠度差及竖向位移量;8因车辆制造、载荷不对称等引起的偏斜;109车辆一系悬挂及二系悬挂侧滚位移量;1 0轨道线路的垂向及横向几何偏差、磨 耗、维修限度及弹性变形量。3.1.3区间平直线车辆限界应由计算车辆轮廓线各点坐标加横 向及竖向车辆偏移量得到。偏移量的计算宜符合下列规定:1车体部分1)车 体 横 向 平 移 和 车 体倾 角 产 生的 横 向 偏 移 方 向 相 同时:车体横向偏移量计算公式:A I I-d 2n+a/A A A .2n+a zMbp =(j+92+93)+(Awi+Aw2)2:a+Ae+Y(l+S)+1 0 0(1 +5)(+)(f +(3 +U W)2+(A M a)2+(A M a)2+(A M J 2+(A M )2+(A S hd)2+Uc(或 W c)2+f (F-hS J)cq+fk o Y(l+s)2 +Pw(1+s)Ch 2+1 +S)C、2(3.1.3-1)c I sc 一 知 C P 知 8 C 一 css=h P+-n r-)k 令卩 0.5 UpC p bpfH8=0.5nacab2 s+2k n注:1 当 yAc p、Y/P2)2碼P u =+j1.J.Ah1500言(1+s u +1 0 0(1 +s)(忐+忐 卜AxB qX X+(1 +S)x+(Aw .Pw)(l+S)hrn B W +(mB aB)(l+S)(3.1.3-6)车体竖向向下偏移量计算公式:B Pd=/oi+f 01+f+/02+/2+占e +谷 w O +谷w l(或 D ki,s )b)(3.1.3-9)车体竖向向下偏移量计算公式/o i+汐,wl(或占 wl)+/oi+fl+/02+/2 +沒e+*0+i(AMtny2)簧 下 部 件:簧下部分横向偏移量计算公式Pw(l+S)XS)X h.(3.1.3-136)AX,+AeAhc21500(1+S)YW()+(c)2 +(tl3)2+(i +s)r(3.1.3-14)簧下部分竖向偏移量计算公式:氣2A d1500(1+S)X+/01+wl+占e +谷w O+J (AMa4)2 +(Sc)2 +(l +S)X3)轮缘部分竖向偏移量计算公式 Ahcl(3.1.3-15)AY,+汐,w l+y(汐c)2 +(2)(3.1.3-16)174)踏面部分竖向偏移量计算公式:AYm =+de+7 Uc)2+(3.1.3-17)3受电弓及受流器部分1)受电弓偏移量计算:(a)横 向 偏 移 量:应 采 用 公 式(3.1.3-1)进 行计算。(b)竖向向上偏移量:AYg u =AJv d +AJy y f+AS(3.1.3-18)2)受流器偏移量计算:(a)横 向 偏 移 量:AXa d =AX,+AMll5(3.1.3-19)(b)竖 向 向 上 偏 移 量(上部受流工作状态):受 流 器 根 部 转 轴(图5.3.1中 第15,点):Ya u=AYtu+AMtl6(3.1.3-20)受 流 器 与 接 触 轨 接 触 点(图5.3.1中 第14c点):AYS U =正 公差)(3.1.3-21)受 流 器 端 部:按 以 上 两 定 位 点 用 作 图 法 求 得 转 轴 用 (3.1.3-23)式 。(a)竖 向 向 上 偏 移 量(上部受流非工作状态):+H y l+AMtl6(3.1.3-22)(b)竖 向 向 下 偏 移 量(上部受流工作状态):受 流 器 根 部 转 轴(图5.3.1中 第15点):厶y8 d =AYld+AMtl6(AYld 公式中 5w l 用 8、代 替)(3.1.3-23)受 流 器 与 接 触 轨 接 触 点(图5.3.1中 第14c点):负 公差)(3.1.3-24)受 流 器 端 部:按 以 上 两 定 位 点 用 作 图 法 求 得 转 轴 用 (3.1.3-20)式 。18(a)竖 向 向 下 偏 移 量(上部受流非工作状态):AYsd=AYld+AMil6(A Yld 公式中 L 用w l 代 替)(3.1.3-25)(b)垂 向 向 上 偏 移 量(下部受流工作状态):AYa u=厶(厶(:竹取正公差)(3.1.3-26)(c)垂 向 向 上 偏 移 量(下部受流非工作状态):AYau=AY U+AHn+AMtl6(3.1.3-27)(d)垂 向 向 下 偏 移 量(下部受流工作状态):AYad =负公差)(3.1.3-28)(e)垂 向 向 下 偏 移 量(下部受流非工作状态):AYad=AYld+厶Mtl6U F td 公式中 8w l 用 w l 代 替)(3.1.3-29)3.1.4车站区域车辆限界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车站有效站台区的车辆限界的计算方法应符合本标准第 3.1.3条的规定。2当车站有 效站台区域的计算参数不同于区间时,可使用 新的参数进行站台区域车辆限界的计算,并制定站台区域的车辆 限界。3当车站有效站台区域的计算参数同于区间的计算参数时,站台区域的车辆限界可使用本标准的区间车辆限界。3.1.5高 架 线(或地面线)车辆限界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 架 线(或地面线)的车辆限界,当采用本标准第3.1.3 条的公式进行计算时,其 中 风 压(Pw)值 一般 情 况取600N/m2。2高 架 线(或 地 面 线)车辆限界可取当地气象资料核定值(Pw600N/m2)进 行 计 算 并 制 定 符 合 当 地 气 象 资 料 的 高 架 线 (或地面线)车辆限界。3.1.6碎 石 道 床 车 辆 限 界 的 计 算 宜 采 用 本 标 准 第3.1.3条的方 法,取碎石道床参数进行车辆限界的计算。193.2设备限界的计算3.2.1直 线 地 段 设 备 限 界 与 车 辆 限 界 之 间,应 留 安 全 间 距。车 体 肩 部 横 向 间 距 应 为100mm;车 体 下 边 梁 横 向 间 距 应 为30mm;车 体下边梁向下间距应为50m m;车 下悬挂物向下应为50m m;车 体 顶 部 向 上 应 为60mm(含竖曲线偏移量);车顶与车体肩部的过 渡 线 应 相 距60 100mm构 成 设 备 限 界,转向架 部 分横 向及竖 向 间 距 应 为1530mm。转 向 架 设 备 限 界(轮 对 除 外)最低点离轨 面 净 距:A型 车,25mm;B型 车,15mm。3.2.2设备限界应采用基准坐标系确定其计算点的坐标。3.2.3水平曲线地段 的设备限界应 在 直 线 设 备 限 界的 基 础 上 加 宽 和 加 高,本标准直线设备限界巳包括竖曲线偏移量故竖曲线设 备限界不必加高。计算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曲线几何偏移引起设备限界加宽和加高量的计算公式:1)车体横向加宽 量:曲线外侧:r a=4n(n+a)-p2/SR(3.2.3-1)曲线内侧:Ti=4n(a-n)+p2/SR(3.2.3-2)2)车 体 竖 向 加 高 量(当已包括在直线设备限界内,可不另计算凸形竖曲线:T=4n(n+a)-p2/SRy(3.2.3-3)凹 型竖曲线:T =4n(a-n)+p2/SRy(3.2.3-4)3)转向架横向加宽量:曲线外侧:Tha=m(m+p)/2R(3.2.3-5)曲 线内侧:20Tbi 二 m(p-m)/2R(3.2.3-6)2超高与欠超高引起的设备限界加宽和加高量的计算公式:1)车体横向加宽量:曲线内侧:h,AXQ i1500曲线外侧K1500 1500+S)hdc=(v/3.6):Rh,1500(3.2.3-7)(3.2.3-8)(3.2.3-9)2)车体竖向加高量、降低量:由 超 高 引 起(曲 线 内 侧X为 正值,曲 线外侧 尤 为 负值):Y 0iht1500mBgX h厶c p ha c -h,k(1+S)+h(3.2.3-10)由 欠 超 高 引 起(曲 线 内 侧X为正值,曲 线 外 侧X为负值):知dcAYr1500mBgX 知 c cp ha c h(-+k(1+S)(3.2.3-11)当超髙由单独注:当超高由提髙外轨和降低内轨各半实现时fac:提髙外轨实现时h:hK/203曲线轨道参数及车辆参数变化引起的设备限界加宽和加 高量的计算公式:1)车体及转向架横向曲线外侧加宽量:整体 道床:z c a =Z S a +d e +厶w +(3.2.3-12)碎 石道 床:21AXC&=1000/?+ASa+d e +厶q.(3.2.3-13)2)车体及转向架横向曲线内侧加宽量:整 体 道 床:AXci=ASi+AAc+(3.2.3-14)碎 石 道 床:AXci=1000/?+ASi+Ad e +Aq(3.2.3-15)当计算转向架 时以上公式 中d w=0。4设备限界在曲线地段总的加宽、加高量的计算公式:1)车体横 向加 宽量:曲 线 外侧:AX&=Ta +AXQ a+AXca(3.2.3-16)曲线内侧:AXi=Ti+AXQi+AXci(3.2.3-17)2)车体竖向加高量:由欠超高引起:AYa=FQa+7(或 7%)(3.2.3-18)由超高引起:AYt=AYQi+(或 7)(3.2.3-19)当竖曲线偏移量巳在 直线设备限界中考 虑时,应 取r a (或i)=0o3)当设备限界左右对称时:曲线超高区段:AX&=AXt=(Ta +AXq&+A X J 或+AXQi+AXc i)中取较大值(3.2.3-20)=ay,=rQa+ra(或 r,)或+r,(或ra)中取较大值(3.2.3-21)曲线无超高区段:AX&=AXi=Ta +AXQ a+AXc a(3.2.3-22)AYa=AYi=AYq&+ra(或 r f)(3.2.3-23)223.3建筑限界的计算3.3.1区 间隧 道 建 筑 限界 与 设 备 限 界之 间的 空 间,应考虑设备 和管线安装所需的尺寸,并应预留安装误差值、测量误差值和变 形 量,所需 的 安 全 间 隙 宜 为2050mm。建筑限界和设备限界之 间的最小间距不宜小于200mm,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100mm。3.3.2建筑限界的坐标系在曲线超高地段应采用原来直线地段 的基准坐标系,不得随超高角而旋转。3.3,3矩形单线隧道建筑限界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直线地段矩形隧道建筑限界,应在直线地段设备限界基 础 上,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1)建筑限界宽度:线路中心线至隧道右侧建筑限界的距离:衫 R =s(m ax)+C线路中心线至隧道左侧建筑限界的距离:Bh=9(m a x)+b2 +C2)建 筑 限 界 高 度(距轨面):A型、B 2型限界轨顶面至隧道顶板建筑限界高度:H=+h2(3.3.3-4)B 1型限界轨顶面至隧道顶板建筑限界:H=h+hf2(3.3.3-5)2曲线地段矩形隧道建筑限界,应在曲线地段设备限界的 基 础 上,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1)曲线地段建筑限界内侧宽度:Bt=2cosa+厶i(或 b2)+c(3.3.3-6)2)曲线地段建筑限界外侧宽度:Ba=X3cosa-y3sina+h(或 62)+c(3.3.3-7)3)曲 线 地 段 建 筑 限 界 高 度(仅 适 用 于B 1型限界):23Hu=Kjcosa+Xjsina+hr 2(3.3.3-8)a=sin1 (/iac/1500)(3.3.3-9)3.3.4圆 形单 线 隧 道 的 建 筑 限 界,应按盾 构施工地段的水平曲 线最小半径计算确定。3.3.5马 蹄 形 单 线 隧 道 的 建 筑 限 界,宜按全 线采用矿 山法施工 地段的水平曲线最小半径计算确定。J.3.6圆 形 或 马 蹄 形 隧 道 在 曲 线 超 高 地 段,应采用隧道建筑限 界中心点相对于直线建筑限界中心点移动的方法补偿轨道超高产 生的 附加 偏 移 量。隧 道 建 筑 限 界 中 心 点 移 动 量 应 按 下 列 公 式 计 算:xr =h0 x sina(3.3.6-1)超高由提高外轨和降低内轨各半时:y-h0(l-cosa)(3.3.6-2)超髙由单独提髙外轨时:y=hac/2-h0(l-cosa)(3.3.6-3)3.3.7道 岔 区 的 建 筑 限 界,应 根 据 实际 选 定 的 道岔和 车 辆 技 术 参 数,以及车辆过岔速度,在直线地段建筑限界的基础上进行加 宽。3.3.8当 道 岔 区 的 电 缆 需 从 隧 道 顶 部 过 轨 时,建筑限界高度应 考虑电缆桥架结构 高度的需要进行加高。当 采 用 接 触 网 受 电 时,隧道建筑限界可不加高。3-3.9在 安 装 风 机、风 管、接 触 网 隔 离 开 关、道岔转辙机等 设 备 地 段,应在设备限界要求的基础上确定建筑限界,必要时应采 取局 部加宽、加 高措 施。3.3.1 0直线地段车站建筑限界应符合下列规定:1站台面至轨顶面高度:A 型车 1030 1080mm;B 型车 1000 1050mm;2有 效站台范围内,站台 边 缘 与车 厢 地板面高度处的车辆24限 界之 间的 水平间隙不 宜小于10mm,站台边缘与车厢地板面高 度处的车辆轮廓线之间的水平间隙不应大于100mm。3有效站台范围外的站台边缘距设备限界的安全间隙不宜 小 于50mm,有效站台范围外 可设 过渡 段,过渡段长度不应大于 20m。4车站范围内有墙、柱 处 的 建 筑 限 界:当墙、柱上悬挂设 备 时,应 按 设 备 限 界 加400500mm空 隙 确 定;当 墙、柱上不安 装设备或管线时,线路中心线至墙柱的建筑限界可按设备限界加 200mm空 隙确 定;困难条 件下不应小于100mm。5车站有效站台范围内的屏蔽门或栏杆与车辆限界之间的 安 全间 隙不 应小 于25mm。3.3.11曲 线 站 台 应 按 直 线 站 台 车 辆 限 界 加 曲 线 偏 移 量(公式 3.2.3-16、3.2.3-17)及 安 全 留 量 确 定,曲 线 站 台 边 缘 至 车 辆 轮 廓线之间的间 隙不 得大 于180mm。3.3.12辅 助线 的水 平 曲线 半 径 小于 正 线 水 平 曲线 最 小 半 径 时,其建筑限界应另行计算确定。3.3.13直线地段防淹门和人防隔断门建筑限界与设备限界之间 的横向间隙不应小 于lOOmrn;高度应与区间矩形隧道相同。3.3.14车辆段建筑限界应符合下列规定:1车辆段库外连续建筑物至设备限界间距不得小于200mm;当 设人行便道时宜为1000mm;2车 辆 段 库 外 非 连 续 建 筑 物(其 长 度 不 大 于2 m)至设备限 界的净距不得小于200mm;当设人行便道时宜为600mm;3车辆段车库大门与设备限界的横向间隙不应小于100mm;4车 辆段 车 库 大 门 最小 高 度 应按 车 辆 高 度 加 不小于200mm 安全间 隙;当列车升弓进库时,应按受电弓设备限界确定;5库内检修平台不得侵入车辆限界。3.3.1 5当两线路间无墙、柱及其他设备时,两线路中心线水平 间距应按两设备限界之间的安全间隙不小于100mm计 算。3.3.16道岔警冲标至相邻两线中心线的垂直距离,应按两单线25设备限界确定。3.3.1 7高 架 线(或地面线)建筑限界与设备限界之间的最小间 隙 应 为500mm。26地 铁 A 型限界标准A型限界主要计算参数4.1.1 A型车采用受电弓受电。4.1.2 A型车计算车辆主要参数宜符合下列要求:1车辆长度:1)车体长度 22100mm2)车辆定距 15700mm 2车辆宽 度:1)车体外侧最大宽度 3000mm2)车顶外侧宽度 2823mm3)底架外侧宽度 3000mm3车 辆高度:1)车 顶 高 度(距轨面)3800mm2)落 弓 高 度(距轨面)3810mm3)地 板 面 高 度(距轨面)1130mm 4转 向 架:转向架固定轴距 2500mm5车 轮 直 径(新 轮)840mm6 受电弓宽度 1550 1700mm7车体重 量:1)空车 22000kg (铝车)2)重车 47920kg (铝车)8最高运行速度 80km/h4.1.3制定限界的主要设计参数宜符合下列要求:1接触导线距轨顶面安装高度:1)隧道内 4040mm272)高架线和地面线最 小 高 度4400mm3)车辆段车场线5000mm2水平曲线 最小 半 径:1)正线R300m2)辅助线/?150m3)车场线RUOm3竖曲线最小半径Ry 2000m4钢 轨 类 型:1)正线及辅助线60kg/m2)车场线50kg/m5轨 道 超 高:1)最大超高值120mm2)超 高 设置 方 法:第一种内轨降低半超高 外轨抬高半超高第二种外轨抬高一个超高6各 种 断 面 隧 道 内 整 体 道 床 的 轨 道 结 构 高 度(轨道中心线处):1)矩形560mm2)马蹄形按结构仰拱矢跨比确定3)圆 形:一般道床740mm减振道床 840mm7风 荷 载:1)高架线或地面线600N/m22)隧道内04.1.4 A型计算车辆轮廓线坐标值见表4.1.4和 图4.3.1。28表4.1.4 A型(隧 道 内、高 架 或 地 面 线)车 辆 轮 廓 线 坐 标 值(mm)点号0123456789X0250500850103113001365141215001500Y3800379037593677362335043416331318001130点号10111213141516171819X15001400125011201 12 0811.5811.5708.5708.5676.5Y52052023423417017000-28-28点号2 0212 2232425OkIk2kX676.562662645045000466772Y1601609595160160384238423780点号26272829OsIs2s3s4sX14251481150714520325615687850Y307830642621260540404040402239923856点号0 a1 a2 a3a4aOb162b364bX03256156878500325615687850Y5000500049824952481644004400438243524216注:表 中 第 0 13点 是 车 体 上 的 控 制 点;第 1315点 是 转 向 架 上 的 控 制 点;第 16-19点 是 车 轮 上 的 控 制 点;22,23两 点 为 连 接 在 车 轴 上 的 齿 轮 箱 点;20,21,24,25点 为 连 接 在 转 向 架 构 架 上 的 车 载 信 号 设 备 的 最 低 点;26 29为 信 号 灯 预 留 位 置;第 0 a,la,2a,3a,4 a 点 为 高 架 或 地 面 线 受 电 弓(高 度 5000mm)控 制 点;第 06,16,2b,3b,4 6 点 为 高 架 或 地 面 线 受 电 弓 (高 度 4400mm)控 制 点;第 0S,Is,2s,3s,4 s点 为 隧 道 内 受 电 弓 控 制 点;第 0 A、Ik,点 是 车 顶 空 调 器 控 制 点。4.2 A型车辆限界4.2.1 A型隧道内车辆限界坐标值应符合表4.2.1和 图4.3.1的规 定。29表4.2.1 A型 隧 道 内 车 辆 限 界 坐 标 值(mm)点号0,V2y4,5,6,7,SX052591698411711437149915441642Y387838853794370036303503341433091677点号9,Iff11,12,13,1415,16,IT157815651465130311551155846841738Y10073994011 2212580821818点号18,1少2Qf23,24,2526,2728,X7386476434214150155016061620Y-54-5442427375307430582498点号05,Is,2s3s4sX0464753824984Y40844084406640363900注:第 Os,,Is,2s,3s,4 Z 点 为 隧 道 内 受 电 弓 车 辆 限 界 坐 标 值。4.2.2 A型 高 架 线(或 地 面线)车 辆 限 界 坐 标 值 应 符 合 表4.2.2 和 图4.3.2的规定。表4.2.2 A型 高 架 线或 地 面 线车 辆 限 界 坐 标 值(mm)点号0,r2,3,4,5,6,7,S9,X052610121067126215241583162416711584Y387838993769368635963461336932631634964点号 o rIT12,13,14,15,16IT18,197X15651465130311671167858841738738647Y35536084927477-18-18-54-54点号2 0,2324,25262T28X6344214030162316781677Y42427173302730102454点号0ala.2a3 a4aOb16,2b3 b4bX0624913983113805888779471102Y504450445026499648604 4 4 44 4 4 4442643964260注:第 0 a,l a,2a,3af,点 为 受 电 弓 高 度 5000mm时 坐 标 值:06、16,2b,3b,,46 点 为 受 电 弓 高 度 4400mm时 坐 标 值。304.3 A型设备限界4.3.1 A型隧道内直线地段设备限界坐标值应符合表4.3.1和图4.3.1的规定。表4.3.1 A型 隧 道 内 直 线 地 段 设 备 限 界 坐 标 值(mm)点号(T1ry456r8X0531952101611931477157016441703Y393839453848375836863551345233091677点号1(T11r1314IS116”irX162215931482130811701170859856753Y100736837171745052-18-18点号18W20232425262T2X7536336294084050164517001700Y-69-6930304345307430582498点号0/Is2s3sw4snX04657658511016Y41344134411540793938注:第 0 S ,s 2 s,3 Z,4S 点 为 隧 道 内 受 电 弓 设 备 限 界 坐 标 值。4.3.2 A型 高 架 线(或 地 面)直线地段 设备限界 坐标值应符合 表4.3.2和 图4.3.2的规定。表4.3.2 A型 高 架 线(或 地 面)直 线 地 段 设 备 限 界 坐 标 值(mm)点号O r3456r9X053310501102128615651655172417321629Y393839593821374336513507340632631634964点号ior.ir121516IT18192(T2rX1593148113088 6 8856753753634620411Y3233293447-18-18-69-693030点号2425262T2X4040171717721758Y4143302730102454点号0 ala”2 a3 a4 aOblb26”364 b”X06269251010117105908899741135Y5094509450755039489744944494447544394297注:第 0 a,la,2 a,3a,点 为 受 电 弓 高 度 5000mm时 的 坐 标 值;第 06,lb,2b 3b,46点 为 受 电 弓 高 度 4400mm 时 的 坐 标 值。31图 4.3.1 A 型隧道内车辆轮廓线、车辆限界、直线地段设备限界4.3.3 A型 隧 道 内 曲 线 地 段(/?=300m)设 备 限 界 坐 标 值 应 符 合 表4.3.3和 图4.3.3的规定。表4.3.3 A型 隧 道 内 曲 线 地 段(lf=300m)设 备 限 界 坐 标 值(_)点号lw.3,4%r t8.X06101113115112751619175818281842Y393839603857382137193565340932641631点号1CT,11、12%13%14、1516T,i r tX1743170815971423118211828728 6 8765Y9633243303574505218-1832I33563544车辆轮廓线 i车辆限界设备限界2421 2015IT1919,n节 点1局部放大图is节 点1图4.3.2 A型高架线(或地面线)车辆轮廓线、车辆限界、直线地段设备限界33续表4.3.3点号18%19%20i23%24%25%X7656216173953930Y-69-6930304345点号26%2TX28,05,1 A2s3 A4sw,X18231877186303827819511113Y30293011245141344147413340553910注:第 0/,,1 A,2st,3s,4 A 点坐标为隧道内曲线段受电弓设备限界坐标。4.3.4 A型 高 架(或 地 面)曲 线 地 段(/?=300m)设备限界坐 标 值 应 符 合 表4.3.4和 图4.3.4的规定。表4.3.4 A型 高 架(或 地 面)曲 线 地 段(/?=300m)设 备 限 界 坐 标 值(mm)点号(T,1.2*.3,4,5,6%r,8,X06321203124813681707184219071871Y393839753833379236873522336032161586点号力1,11、12,15%1.ir,18,19,X1749170815%14238808 6 8765765622Y91927928925471818-69-69点号2(T,23%24w,25直26w,2T,28T,X6083983920189419481919Y30304143298029612406点号0ala,2 aw,3a,4a%X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