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城建市政规范大全】CECS360-2013 村镇传统住宅设计规范.pdf
-
资源ID:69163491
资源大小:1.35MB
全文页数:6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2.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城建市政规范大全】CECS360-2013 村镇传统住宅设计规范.pdf
CECS 360:2013中 国 工 程 建 设 协 会 标 准村镇传统住宅设计规范Design code for traditional residence in towns and villages中国计划出版社村镇传统住宅设计规范Design code for traditional residence in towns and villagesCECS 360:2013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中 国 建 筑 设 计 研 究 院 清 华大学 批准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施行日期:2 0 1 4年4月1日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中 国 计 划 出 版 社2013 北 京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村镇传统住宅设计规范CECS 360:2013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网址:www.j h p r e s s.c o 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C座3层 邮政编码:100038 电话:(010)63906433(发行部)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廊坊市海涛印刷有限公司印刷850mmX 1168mm 1/32 2 印张 47 千字 2014年3月 第1版2014年3月 第1次印刷 印 数1 3080册统一书号:1580242 278 定 价:20.0 0元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侵权举报电话:(010)63906404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寄本社出版部调换第 155号关于发布 村镇传统住宅设计规范 的公告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关于印发 2010年第二批工 程建设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 的通知(建标协字2010 9 1 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清华 大学等单位制订的 村镇传统住宅设计规范,经本协会组织审查,现批准发布,编 号 为 CECS 360:2013,自 2014年 4 月 1 日起施 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告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二O 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关于印发 2010年第二批工 程建设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 的通知(建标协字2010 9 1 号)的要求,制定本规范。本规范是在编制组广泛调查研究,将各地传统建筑,特别是将 民居的布局、形式、比例、尺度、色彩及构造做法总结提炼的基础 上,与现代的材料和技术相结合,并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 上,制定本规范。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规划选址、建 筑设计、构件设计、节能技术。根据国家计委1986 1649号文 关于请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 委员会负责组织推荐性工程建设标准试点工作的通知 的要求,推 荐给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等使用单位及工程技术人员采用。本规范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归口管理,由中国建筑设 计研究院负责解释。在使用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 意见和资料寄往解释单位(地址:北 京 车 公 庄 大 街 19号,邮政编 码:100044)。主 编 单 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清华大学参 编 单 位: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金土木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 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主要起草人:梁 咏 华 宋 晔 皓 郭 景 潘 晓 棠 韩 高 峰鞠晓晶朱显泽汪洪涛朱 宁郝石盟解 丹史 维李楚舒主要审查人:童悦仲林建平蔡昭昀叶茂煦程述成殷 波许 晔张 戈于小菲次1 总 贝!I.(12 术 语.(23 基 本 规 定.(54规 划 选 址.(75 建 筑 设 计.(85.1 一般规定.(85.2 生活空间.(85.3 辅助空间.(95.4 层高和室内净高.(125.5 建筑外观.(126 构件设计.(136.1 宅 门.(136.2 墙.(136.3 柱 梁.(136.4 屋 顶.(146.5 门 窗.(146.6 装 饰.(146.7 建筑小品.(157 节能技术.(167.1 一般规定.(167.2 遮 阳.(167.3 保温与采暖.(177.4 通风降温.(18本规范用词说明.(20引 用 标 准 名 录.(21附:条 文 说 明.(23Contents1 G eneral provisions.(12 Terms.(23 Basic requirements.(54 Planning and site selection.(75 Building design.(85.1 Ge n e r a l r e q u i r e me n t s .(85.2 Li v i n g s p a c e .(85.3 Au x i l i a r y s p a c e .(95.4 S t o r e y a n d i n t e r i o r n e t s t o r e y h e i g h t .(1 25.5 Ar c h i t e c t u r a l a p p e a r a n c e.(126 Component design.(136.1 Ho u s e s t e a d g a t e.(136.2 Wa l l .(1 36.3 Co l u mn a n d b e a m.(136.4 Ro o f .(1 46.5 Do o r s a n d wi n d o ws .(146.6 De c o r a t i o n .(146.7 Ar c h i t e c t u r a l s k e t c h e s .(157 Energy-saving technologies.(167.1 Ge n e r a l r e q u i r e me n t s .(167.2 S u n s h a d i n g .(167.3 Th e r ma l i n s u l a t i o n a n d h e a t i n g .(177.4 Ve n t i l a t i o n a n d p a s s i v e c o o l i n g .(18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20List of quoted standards.(21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2 31.0.1 为传承村镇传统建筑风貌,保证新建村镇传统住宅的功能 和环境质量,提高村镇传统住宅设计水平,使村镇新建住宅能更好 地体现地域传统建筑特色以及传统建造技术、工艺和村镇居民传 统生活习惯,并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等要求,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在全国县级人民政府驻地以外的镇、乡和行 政村(中心村或基层村)的集体土地或宅基地上,以统规统建或统 规自建方式进行的村镇传统住宅的规划和设计。1.0.3村镇传统住宅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 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 语2.0.1 村镇传统住宅 traditional residence in towns and villages在建筑空间组织、立面造型及建筑构成要素上具有本地的人 文、地域或民族特征的村镇住宅建筑。2.0.2 统规统建 unified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项目建设由地方政府规划建设管理部门提供统一服务和指 导,项目所属单位具体负责实施,以节省资金、简化程序、提高效 率、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为目标的项目管理模式。即对规划确定 的农村新型社区和集中居住点实行统一规划、集中建设。2.0.3 统规自建 unified planning and self-construction项目建设由地方政府规划建设管理部门提供统一服务和指 导,项目施工由其所有人自行实施的项目管理模式。即对规划确 定的农村新型社区和集中居住点实行统一规划和设计,由农户按 照规划设计委托或自行建设住房。2.0.4 套型 dwelling供一户人家居住使用,按不同使用面积,由生活空间、辅助空 间等组成的基本住宅单位。2.0.5 生活空间 living space供居住者起居、睡卧及相关活动的空间。2.0.6 辅助空间 auxiliary space供居住者炊事、卫浴、交通、储藏及从事牲畜、家禽饲养,生产 经营活动的空间。2.0.7 传统礼仪活动空间 traditional ritual space依照不同地区生活习俗,供居住者进行祭祀、礼拜等传统习俗活动的空间。2.0.8 起居空间 living space供居住者会客、文娱、团聚等活动的空间。2.0.9 卧室 bedroom 供居住者睡眠、休息的空间。2.0.10 厨房 kitchen供居住者准备食物并进行烹饪的空间。2.0.11 卫浴空间 bathroom供居住者进行便溺、洗浴、盥洗等活动的空间,包括室外设置 的旱厕空间。2.0.12 交通空间 traffic space住宅内使用的水平及垂直交通空间。2.0.1 3 储藏空间 storage space 用于储藏户内生产、生活用品的空间。2.0.14 牲畜、家禽饲养空间 livestock keeping space 用于畜养家畜、家禽的空间。2.0.15 生产及经营空间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of space 用于进行简单加工活动、经营生产或储放农业生产用具等的 空间。2.0.16 地锅灶 ground range采用蓄热性好、不燃的材料砌筑,以煤、柴、秸秆等固体材料作 为燃料,主要用于炊事加热的设施(当炕连灶时,灶兼作火炕热源)。2.0.1 7直接受益式采暖方式 direct gain太阳辐射直接通过玻璃或其他透光材料进人需采暖房间的采 暖方式。2.0.1 8 集热蓄热墙式采暖方式 thermal storage walls 利用南向垂直的集热蓄热墙体或其他太阳能集热部件吸收穿过玻璃或其他透光材料的太阳辐射热,通过传导、辐射及对流的方式将热量送到室内的采暖方式。2.0.19 附加阳光间 attached sunspaces在建筑的南侧采用玻璃等透光材料建造的封闭空间,空间内 的温度会因温室效应而升高。该空间既可以为房间供暖,又可以 作为一个缓冲区,减少房间的热损失。2-0.20 蓄热屋顶 thermal storage roofs利用在屋顶上设置的集热蓄热材料蓄热,并通过天花板向室 内传热。在被动太阳能建筑南墙设置太阳能空气集热墙或空气集热器,利 用在墙体上设置的上下通风口进行对流循环的采暖方式。2.0.21 宅门 housestead gate户门,指人户大门,进人宅基地的大门。3基 本 规 定3.0.1 村镇传统住宅规划应符合村镇用地布局的要求,经济、合 理、有效地利用土地,保护生态环境,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 应遵守安全、卫生、节地、节能、节材、节水等国家相关方针政策和 法规的规定。3.0.2 村镇传统住宅的规划和建筑设计,应根据当地气候和地形 地貌特征,并借鉴当地村镇传统住宅功能布局和建造技术、工艺,在新建村镇传统住宅设计中加以合理改善,创造方便、适用、安全、美观的生活空间。3.0.3 村镇传统住宅设计应以当地村镇居民生活需求为本,满足 村镇居民一般居住要求及户内的生产、储存等使用要求,符合当地 村镇居民的居住习惯及生产生活习惯。3.0.4村镇传统住宅设计应满足所在地区对住宅日照、通风的要 求,选择建筑适宜朝向。在建筑设计上应吸取当地村镇传统住宅 在通风采光方面的优势及特点,并合理利用。3.0.5 村镇传统住宅设计应考虑传统人文习俗,尊重民族习惯,积极继承、发展传统建筑的特征要素,推行能体现地方性、民族性 和当地村镇特色的多元化设计。3.0.6 村镇传统住宅设计宜符合当前村镇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 的趋势,推行标准化、模数化设计。3.0.7村镇传统住宅设计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传统的地方 材料,在保证传统建筑特征前提下积极采用新结构、新技术、新产 品、新材料。3.0.8 村镇传统住宅的结构设计应在满足安全、适用和耐久要求 的前提下,采取经济合理的技术措施,实现具有传统特色的建筑形式。3.0.9 村镇传统住宅设计应符合国家及本地区建筑节能标准的 相关规定和设计要求,内部供能宜结合地方能源条件,采用多种能 源相结合的供能方式。3.0.1 0 村镇传统住宅设计应满足设备系统功能有效、运行安全、维修方便等基本要求,并应为相关设备预留合理的安装位置。3.0.1 1 村镇传统住宅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农村防火规范 G B 50039的规定,并应充分考虑防洪、抗震、防地质灾害需要,建 筑间距和通道设置应符合村镇防灾安全疏散的要求。3.0.1 2 村镇传统住宅设计应适度考虑无障碍设计。3.0.1 3 村镇传统住宅设计应在满足近期使用要求的同时,兼顾 今后扩改建的可能。4规 划 选 址4.0.1村镇传统住宅建设应选择对建筑防灾有利的地段,建筑用 地应具有适合建设的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应避免建在自然灾害 影响严重的地段或有污染源的地段。4.0.2村镇传统住宅建设用地宜靠近村镇公共设施,并与居民生 产劳动地点联系紧密或交通方便,但不得相互干扰,不得占用除居 住用地外的其他用地。4.0.3村镇传统住宅建设应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合理保留原有植 被和水面,进行土方平衡和有利于地面水排除的竖向设计。4.0.4 村镇传统住宅建设应对用地内具有传统特色的人文景观 和生态环境加以保护和利用。4.0.5 村镇传统住宅建设用地宜避免被铁路、重要公路和高压输 电线路所穿越,不得在各级道路、桥梁控制线范围内进行建设。4.0.6村镇传统住宅建设应合理规划住宅公用卫生设施,宜利用 生态技术进行改圈、改厕,改善村镇居住卫生环境。4.0.7 村镇传统住宅院落设计应兼顾当地传统布局方式和居民 生活、生产需要,合理布置庭院,做到布局紧凑、功能区分合理、空 间利用充分并经济实用。在庭院布置上充分尊重当地民族特色和 风俗习惯。5建 筑 设 计5.1 一 般 规 定5.1.1 村镇传统住宅应按套型设计,每套应设生活空间和辅助空生活空间宜包括传统礼仪活动空间、起居空间和就寝空间。辅助空间宜包括厨房、卫浴空间、储藏空间、室外悬挑空间与露台、交通空间、牲畜及家禽饲养空间、生产及经营空间。5.1.2 村镇传统住宅应布局合理,使用安全,环境卫生,功能分区 明确,交通组织顺畅。5.1.3 村镇传统住宅建筑设计,应体现地区性、民族性的特色,并 应满足日常生活的各项实际需求。5.2 生 活 空 间5.2.1 传统礼仪活动空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传统礼仪活动空间的方位、朝向、布局、面积应遵循地方或 民族习俗的要求。2传统礼仪活动空间宜靠近起居空间设置,或与起居空间合3传统礼仪活动空间宜有天然采光、自然通风。5.2.2 起居、就寝空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起居、就寝空间应有天然采光、自然通风。2独立设置的起居空间,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0m2。3独 立 设 置 的 就 寝 空 间,双人卧室 的使用 面积不应小 于 9m2;单人卧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5m2。4就寝空间兼起居空间时,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2m2。5.3 辅 助 空 间I 厨 房5.3.1 燃气型厨房的使用面积不宜小于7m2;燃气与燃煤(柴)混 合型厨房的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2m2 ;燃煤或燃柴型厨房的使用面 积不宜小于10m2。5.3.2 厨房应有天然采光、自然通风。5.3.3 厨房宜设专用出人口。当厨房布置在套内时,宜布置在套 内近人口处,地锅灶宜布置在厨房出人口处。5.3.4 厨房应设置洗涤池、案台、炉灶(含燃气灶、地锅灶)、排油 烟机等设施或预留位置。5.3.5 厨房应设置竖向或水平排烟道,有组织地排油烟。5.3.6 户外独立式厨房应与卧室等用砖墙或石墙等隔开。烟道 应伸出屋面,伸出高度应根据屋面形式、排出口周围遮挡物的高 度、距离及积雪深度等因素确定。I 卫 浴 空 间5.3.7 每套住宅应设卫浴空间。卫浴空间的功能包括洗漱、洗 浴、便溺三个基本功能。洗漱、洗浴功能应设置于套型内的卫生间 中。在上、下水设施完备的地区,便溺功能应设置于套型内的卫生 间中;不具备条件的地区,便溺功能设置于套型外旱厕,并应在旱 厕内预留便器位置。5.3.8 卫生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卫生间宜预留洗衣机位置及洗涤衣物、存放清洁用具及卫 生用品等功能的空间。2卫生间应配置供洗漱和洗浴的卫生洁具。3不设置旱厕时,卫生间使用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便器、洗浴器(浴缸或喷淋)、洗面器、洗衣机四件的不 应 小 于3.80m2;2)设便器、洗浴器(浴缸或喷淋)、洗面器三件卫生洁具的不应小于2.50m2;3)设便器、洗浴器二件卫生洁具的不应小于2.00m2;4)设便器、洗面器二件卫生洁具的不应小于1.80m2。4卫生间宜直接天然采光、自然通风。5卫生间应预留安装热水器或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管道的位6卫生间应做防水、隔声处理,应预留管道检修口,应加地漏 并找坡排水。地面面层应采用防水、防滑及易清洁建筑材料,卫生 间地面应略低于楼地面。7卫生间不应布置在厨房的上层。有条件的地区宜与厨房 邻近,便于管线的集中。8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卫生间应设换气竖井或通风道。竖 井或通风道应伸出屋面,伸出高度应有利烟气扩散,并应根据屋面 形式、排出口周围遮挡物的高度、距离及积雪深度等因素来确定。9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卫生间应有冬季采暖设施。1 0 卫生间宜优先选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或预留安装位置。5.3.9 旱厕应符合下列规定:1旱厕宜独立设置,应有遮风、避雨雪以及防滑措施、防视线 的遮蔽围护措施。2旱厕应采取必要的卫生隔离措施,宜布置于常年最小风向 的上风侧,不应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3粪池宜采取与土壤隔离的构造措施,防止污染地下水。4干旱地区的村庄宜建粪尿分集式厕所或双瓮漏斗式厕所。I 储 藏 空 间5.3.1 0 生活资料用房宜自然通风、采光,并采取防水、防潮措施。5.3.1 1 生产资料用房宜独立设置,宜自然通风、采光,并设置独 立出人口,方便生产资料的运输与使用。空间高度和面积应符合 当地农机、农具的存放要求。5.3.1 2 套内储藏空间如设于底层、靠外墙或厕所,其内部宜采取 10 防潮措施;储藏空间内部应平整、不粗糙。F 室外悬挑空间与露台 5.3.1 3 当村镇传统住宅设置室外悬挑空间或露台时,需满足下 列要求:1室外悬挑空间与露台栏杆设计应防儿童攀爬与钻出,并应 结合当地习惯,体现栏杆形式的多样性以及放置花盆的可行性,栏 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m,放置花盆处必须采取防坠 落措施。2室外悬挑空间与露台的围护矮墙或栏杆净高不应低于 1.05m,部分地区干栏式的低矮露台可不设栏杆或只设0.5m0.6m高的简易栏杆。3室外悬挑空间与露台应做有组织排水,并采取防水措施。Y 交 通 空 间5.3.1 4 入口过道净宽不应小于1.20m;其他过道净宽不应小于1.00m;过道拐弯处的尺寸大小应满足搬运普通家具的需要。5.3.1 5 楼梯的梯段净宽,当一边临空时,不应小 于0.7 5m;当两 侧有墙时,不应小于0.90m。5.3.1 6 楼梯的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2m,高度不应大于0.20m,扇形踏步转角距扶手边0.25m处,宽度不应小于0.22m。H 牲畜及家禽饲养空间5.3.1 7牲畜及家禽饲养空间应独立设置,当与生活空间毗邻时,应采取必要的卫生隔离措施,宜布置在最小风向的上风侧及下水 处,不应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M 生产及经营空间 5.3.1 8 村镇传统住宅建筑内严禁布置存放和使用火灾危险性为 甲、乙类物品的商店、车间和仓库,并不应布置产生噪声、振动和污 染环境卫生的商店、车间和娱乐设施。5.3.1 9 村镇传统住宅建筑中不宜布置餐饮店,当受条件限制需 要布置时,其厨房的烟囱及排气道应高出住宅屋面,其空调、冷藏 11 设备及加工机械应作减振、消声处理,并应达到环境保护规定的有 关要求。高出屋面的烟囱及排气道高度,应结合风环境等详细设 计,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不宜过高。5.3.2 0 村镇传统住宅与附建公共用房的出人口宜分开布置。5.4 层高和室内净高5.4.1 村镇传统住宅层高应遵循地方传统生活空间模式设置。室内净高应满足下列要求:1生活空间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40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10m,且其平面面积不应大于该空间室内使用面积的1/3。2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生活空间时,其 平 面 1/2 面积的室内 净高不应小于2.10m。5.4.2 辅助空间的室内净高不应小于2.40m。如有排水横管,其 下表面与楼面、地面净距不应小于1.90m,且不得影响门、窗扇开 启。交通空间的室内净高不应小于2.10m。5.5 建 筑 外 观5.5.1村镇传统住宅的体量、形体构成及建筑构件设计和建造应 尽量符合地方村镇传统住宅的类型特征。、5.5.2村镇传统住宅建筑的外观设计应提取、继承地方村镇传统 住宅原有构筑方式所反映出的屋顶形式、山墙特征、立面构成肌 理、色彩运用等要素,使之体现传统特色。5.5.3村镇传统住宅建筑的外立面装修宜做到传统材料的科学 利用,传统符号的抽象表达,装饰构件宜与结构功能结合,不宜过 分外贴虚假的装饰构件。126构 件 设 计6.1宅 门6.1.1宅门宜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生活习俗并参考当地村镇传统 住宅的建筑形制灵活设置,在宅基地允许的情况下宜设置独立宅门。6.1.2 宅门造型应参考当地村镇传统民居造型,宜根据使用需求 适当简化。6.1.3 宅门材料应采用体现地域特点的材料,优先考虑取材方 便、经济实用、生态环保的地方材料。6.1.4 宅门色彩应与建筑主体色彩以及整体环境相协调。6.2 墙6.2.1 承重墙材料应满足结构承载力要求,宜采用地方传统形式 的石墙、砖墙等,非承重墙材料宜采用地方传统形式的木板、石板、编竹、土坯等,应与主体结构进行可靠连接。6.2.2墙体色彩应遵从当地传统建筑的基本色彩规律,不满足色 彩要求的新型材料宜通过饰面处理后满足色彩要求。6.2.3 墙体构造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对防火、抗震、防水、防 潮、保温、隔热等的规定。6.2.4墙体装修宜反映材料的自然属性,采用涂料饰面或其他饰 面时应满足构造要求。6.3 柱 梁6.3.1 柱梁截面尺寸、间距、数量等结构参数应根据国家现行有 关结构标准的要求进行设置。6.3.2 柱梁材料应满足结构承载力要求,可选用传统砖柱、木柱、13 木梁等,也可选用钢筋混凝土柱、梁、钢柱、钢梁等。6.3.3柱梁露出建筑外表面时,其外饰面色彩应与墙体色彩相协 调,并与建筑整体相协调。6.3.4 柱梁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对防火、抗震、防腐防锈等 的规定。6.4屋 顶6.4.1屋顶形式应根据当地传统建筑特征,以及实际的生产生活 需要选用适宜的屋顶形式,可选用平屋顶、坡屋顶或平坡结合的屋 顶形式。6.4.2 屋顶坡度应遵从当地传统建筑的坡度,满足排水、遮阳、防 积雪等要求。6.4.3 屋顶结构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在结构允许的条件 下结合当地传统建筑做法,可采用木结构和轻钢结构。6.4.4 屋面色彩和材料宜参考当地传统建筑的基本规律,与整体 环境和传统风貌协调一致。6.4.5 屋面构造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对防火、抗震、防水、保 温隔热等方面的规定。_6.5 门 窗6.5.1 门窗材料应满足相关节能设计要求,框料宜选择断桥铝合 金、塑钢、实木等材料。应选择透明玻璃,并满足现行行业标准 建 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 JG J 113的要求。6.5.2 门窗色彩应遵从当地传统住宅的基本规律。门窗框宜进 行色彩喷涂处理,门窗玻璃外侧、内侧或双层玻璃之间宜根据需求 适当设置窗套、窗花等传统装饰。6.6 装 饰6.6.1村镇传统住宅宜根据当地村镇传统住宅和文化习俗进行 14 装饰设计,以体现传统特色,与整体建筑风格相协调。6.6.2 建筑装饰部位宜设置在建筑主体和宅门的屋脊、山花、檐 口、层间、门窗洞口、门头、勒脚等部位。6.6.3 建筑装饰类型宜选择彩绘、雕刻等,在不影响整体风貌情 况下可适当选用现代装饰材料。6.6.4 建筑装饰材料宜选择木、石、砖、金属等,材料之间应有可 靠的构造措施,并与整体建筑风格相协调。6.7建 筑 小 品6.7.1 村镇传统住宅宜根据当地村镇传统住宅和文化习俗在适 当位置设置建筑小品,建筑小品设置宜与日常使用功能相结合。6.7.2 建筑小品宜就地取材,选用砖、木、石等地方材料。6.7.3 地面铺装宜采用当地材料以及透水、透气的环保材料。157节 能 技 术7.1 _般 规 定7.1.1 村镇传统住宅设计应满足居民基本的采光、通 风、降温需 求。7.1.2 _ 村镇传统住宅外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与节能设计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 B 5017 6建筑热工设计 分区中所在气候区国家和地方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实施细则的规7.1.3 村镇传统住宅应结合建筑形式综合采取冬季采暖和夏季 降温的技术措施,控制设施在冬季的热量损失、冷风渗透及夏季向 室内的传热。7.1.4 村镇传统住宅宜采用被动式太阳能措施,包括直接受益 式、集热蓄热墙式、附加阳光间式、对流环路式和蓄热屋顶式等方 式或组合采暖方式,应根据村镇传统住宅所处的气候分区、室内热 舒适度要求、房间使用性质和技术经济水平等因素选择适宜的被 动太阳能采暖方式。7.1.5村镇传统住宅应组织好自然通风气流路线,合理确定进风 口和排风口位置。宜采用可开启的外窗作为自然通风的进风口和 排风口,否则应设专用进风口和排风卩。7.2 遮 阳7.2.1 村镇传统住宅中的直接受益窗、附加阳光间应设置夏季遮 阳和避免眩光的装置,同时不应影响住宅的天然采光,遮挡外窗视 线。7.2.2 南向宜采用水平外遮阳,西向、东向宜采用垂直遮阳与挡16板遮阳相结合的方式。7.2.3 固定水平遮阳应满足室内冬季日照要求。7.2.4 村镇传统住宅宜优先选择活动外遮阳。7.2.5 村镇传统住宅的遮阳应根据地区太阳人射角度、经济技术 条件、房间使用要求等因素,以及夏季遮阳、冬季阳光入射、自然通 风、采光和视野等要求,确定遮阳形式和控制措施。南向外窗宜设 置固定遮阳或活动外遮阳,活动外遮阳装置应便于操作和维护。外遮阳措施应避免对窗口通风产生不利影响。7.3 保温与采暖7.3.1 以采暖为主的地区村镇传统住宅建筑围护结构宜采取下 列保温措施:1外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宜符合所在气候区域的国家节能设 计标准。2宜选用性能良好的蓄热材料,调节室内热环境。3在满足采光通风的前提下,宜加大南向开窗面积,控制北 向开窗面积。4住宅的主要出人口,应设置防风门斗。7.3.2 村镇传统住宅中主要在白天使用的房间宜选用直接受益 式采暖方式或附加阳光间采暖方式;以夜间使用为主的房间宜选 用具有较大蓄热能力的集热蓄热墙式采暖方式和蓄热屋顶式采暖 方式为房间供暖。7.3.3 直接受益窗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以采暖为主地区村镇传统住宅采用直接受益窗,所在墙面 的窗墙面积比宜为50%。2直接受益窗宜设置夜间移动保温装置。3直接受益窗的保温性能应满足各气候区居住建筑节能设 计标准的要求。7.3.4 集热蓄热墙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171集热蓄热墙宜选择比热大、性能稳定、无毒无害、经久耐 用、吸热放热能力强的材料。可将具有较大热容量和导热性能好 的结构墙体设计为集热蓄热墙。2集热蓄热墙透明盖的层数、保温层的性能和壁厚宜根据气 候条件和热工计算确定。透明盖边框构造应牢固,便于清洁和维 修。3集热蓄热墙应设置通风口,风口的位置应保证气流通畅并 便于日常维修与管理,风口应能方便开启和关闭严密。7.3.5 附加阳光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附加阳光间与采暖房间之间公共墙上的开孔位置应有利 于空气热循环,并能方便开启和关闭严密,开孔率宜大于15%。2建筑设计应尽量增大附加阳光间的集热面积,并应设置通 风换气窗和夜间保温设施。7.3.6 太阳能采暖的房间室内宜设置一定数量的蓄热体,蓄热体 应满足下列要求:1在进行村镇传统住宅设计时应优先选择室内墙体和楼地 面作为蓄热体,也可在建筑室内利于吸热放热的部位设置专用蓄 热体。2专用蓄热体应采用比热大、性能稳定、无毒无害,吸热放热 能力强的蓄热材料,蓄热能力应与建筑得热量基本匹配。3墙体、地面应采用比热大的材料,如砖、石、密实混凝土。7.3.7单层直接受益窗夜间宜设保温窗帘或活动保温板等设施,双层直接受益窗、集热蓄热墙或附加阳光间可设保温装置。7.4通 风 降 温7.4.1村镇传统住宅专用自然通风口应设置可方便开启、严密关 闭的装置,应按空调和采暖季节卫生通风的要求设置卫生通风口 或进行机械通风,卫生通风口应有防雨、隔声、防虫的功能。7.4.2村镇传统住宅应优先采用自然通风降温方式,宜通过建筑 18 设计或建筑构造的方法利用穿堂风和烟囱效应实现通风降温。7.4.3 以降温为主地区村镇传统住宅围护结构宜采取以下隔热 措施:1应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2建筑在主导风向迎风面的开窗面积不应小于在背风面上 的开窗面积,以增加室内的空气流动。3屋面宜采用架空隔热、植被绿化、被动蒸发冷却等降温技术。4村镇传统住宅围护结构表面宜采用浅色处理(太阳吸收率 小 于 0.4 的饰面材料),以及垂直绿化等隔热措施。7.4.4 室内热源散热应控制。室内热源散热量大的房间应设置 隔热性能良好的门窗,房间产生的废热应能直接排放到室外。7.4.5 需降温的房间与可能产生较大热源的空间之间应设置隔 热性能良好的门窗或隔墙,房间产生的废热应能直接排放到室外。19本规范用词说明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域#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20引用标准名录 农村防火规范 G B 50039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 B 5017 6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 JG J 113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 村镇传统住宅设计规范CECS 360:2013条 文 说 明次总 则.(27)基本规定.(2 9)规戈!J选址.(32)建筑设计.(35)5.1 般规定.(35)5.2 生活空间.(3 5)5.3 辅助空间.(3 6)5.4 层高和室内净高.(40)5.5 建 筑 外 观.(40)构件设计.(41)6.1 宅 门.(41)6.2 墙.(41)6.3 柱 梁.(42)6.4 屋 顶.(4 3)6.5 门 窗.(4 3)6.6 装 饰.(43)6.7 建筑小品.(4 4)节能技术.(45)7.1 般规定.(45)7.2 遮 阳.(4 7)7.3 保温与采暖.(47)7.4 通风降温.(5 1)251.0.1 随着国家对新农村建设各项政策的出台,村镇住宅建设量 日益加大,村镇新建传统居民住宅量也日益加大。我国村镇传统 住宅以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和满足村民生产和生活需要为主要原 则,在其形态构成的后面蕴含着丰富的选址思想、规划原理和布局 手法,同时,村镇传统住宅也是一个地区传统文化同地域环境特色 相结合的产物,是当地历史文脉及风俗传统的重要载体。总结村 镇传统住宅的规划设计原则和手法,为传承村镇传统建筑风貌,保 证新建村镇传统住宅的功能和环境质量,提高村镇传统住宅设计 水平,让村镇新建住宅能更好地体现地域传统建筑特色,在继承文 脉、延续地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活需求促进村镇传统住宅 的多元化发展,使村镇传统住宅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健康、经 济等基本要求,是制定本规范的目的。1.0.2我国村镇住宅地域分布很广,形式非常多样,但基本功能 及安全、卫生健康等方面要求是一致的,本规范对这些设计的基本 要求做了明确的规定。由于正在编制中的国家标准 村镇住宅设计规范 的适用范围 是全国村镇的住宅设计。因此,本规范的适用范围从行政区域划 分上与其对接,以避免规范彼此之间内容重复、矛盾等现象的出 现,圈定在“全国县级人民政府驻地以外的镇、乡和行政村(中心村 或基层村)”范围内的村镇住宅。由于我国村镇住宅与城市住宅最大的区别是土地政策的不 同,因此本规范强调“集体土地”是指在按国家相关规定分给村民 的宅基地。1.0.3 住宅建设关系到民生以及社会和谐,国家对住宅建设非常 27 重视,制订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法规,住宅设计时必须严格贯彻执 行,村镇住宅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一样要执行这些政策和法规。村镇住宅设计涉及建筑、结构、防火、热工、节能、隔声、采光、照明、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等各种专业,各专业已有规范规定的内容,除必要的重申外,本规范不再重复,因此设计时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8 3基 本 规 定3.0.1 村镇规划、村镇住区规划是指导村镇建设的依据,是村镇 住宅设计有序进行的保障,因此村镇传统住宅设计应符合村镇规 划、村镇住区规划的相关要求。村镇传统住宅普遍注重与自然协 调以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因此村镇传统住宅设计前期要考虑如 何与环境共融,同时体现土地的节约和集约利用,在保证村镇传统 住宅规划布局特色的同时,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并应遵守 安全卫生、节约能源、节约用材、节约用水等相关规定。3.0.2 村镇传统住宅的形成与社会、文化、习俗有关,又受到气 候、地理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使住宅的平面布局、结构方式、外观与 内外空间的处理各不相同,这种差异性决定了村镇传统住宅的地 方特色。我国幅员辽阔,各地传统建筑风格鲜明,在结合地形、地 貌,适应自然条件,形成住宅空间布局形制等方面各具特色。因此 在新建村镇传统住宅设计中应该借鉴当地固有村镇传统住宅的风 格特征及功能布局,加以继承和发扬,并结合现代居住需要合理改 善,为居民创造方便、适用、安全、美观的生活空间。3.0.3 村镇传统住宅设计在功能布局上要考虑当地居民具有历 史文化传统的生产生活习惯,满足居住要求,对内与外、动与静、干 与湿、洁与污的生活空间做合理划分。同时还应满足村镇居民户 内的生产、储存等使用需要,如厨房、卫生间、猪圈、鸡舍、沼气池、农机具储物间等的有机结合布置,实现人畜分区、生产生活分区。3.0.4与现代住宅相比,我国村镇传统住宅在建筑通风采光方面 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和优势,因此在新建村镇传统住宅设计上应 采纳当地固有村镇传统住宅的特色,积极合理地加以利用。村镇 传统住宅建筑设计中,卧室、起居室应满足日照、遮阳、天然采光、29自然通风要求,厨房、卫生间应满足通风,其他辅助用房的设计尽 可能满足日照、天然采光、通风要求。同时,户内应保证安静的室 内环境,并满足住宅隔声要求。3.0.5 村镇传统住宅的产生和发展是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因 素影响的综合反映,具有浓厚的地域传统文化特色,反映了当地居 民的传统文化习俗。村镇传统住宅建筑承载着不同自然、人文地 理和民族背景下的历史人文特征,体现在建筑的平面布局、造型、构件、小品及外观色彩等多方面。在新建村镇传统住宅设计中应 对当地固有传统建筑特征要素进行提取、继承、改造和应用,以起 到继承文脉、延续地域建筑文化的作用,使之能体现地方性、民族 性和当地村镇特色。3.0.6 在具有住宅工业化与产业化发展可能的村镇地区,提倡在 村镇传统住宅设计中推行建筑主体、建筑设备与建筑构配件的标 准化、多样化、模数化,以便于住宅工业化生产,这符合国家住宅产 业现代化的政策,有利于提高村镇传统住宅产品质量。3.0.7 我国村镇传统住宅的营建都是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居住 者的经济水平和建筑材料特点,因地制宜、就近取材来建造房子,充分考虑经济性和现实性,也最能反映当地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 征。新建村镇传统住宅设计应合理利用地方材料,同时提倡在能 够保证传统建筑特征的前提下,选择采用当地村镇住宅适宜的新 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和新结构,促进村镇传统住宅产业现代化。3.0.8 村镇传统住宅建筑结构设计应优先考虑当地建筑构造形 式,可用砌体结构。在保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