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pdf

    • 资源ID:69174518       资源大小:1.36M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pdf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1 新教科版五下科学知识点 2022 年最新整理 全册 精品知识点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2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 1 课 种子发芽实验 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2.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在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我们要研究的条件),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3.实验: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1)准备两个玻璃皿。(2)在其中一个玻璃皿里铺上土壤,另一个不铺。(3)在两个玻璃皿里各放 3 粒绿豆。(4)定期给两个玻璃皿里浇同样多的水。4.在实验中,设置两组进行对比,是为了通过对比实验效果来分析改变的因素对实验的影响。5.在实验中,每一个玻璃皿中至少放 3 粒种子是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准确。一粒种子可能会因自身原因不能发芽,影响实验结果。第 2 课 比较种子发芽实验 1.在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的实验中,两组种子都发芽了,说明土壤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2.绿豆种子发芽和温度的关系 项目 种子总数 已发芽数 未发芽数 常温组 18 16 2 低温组 18 1 17(1)常温组有两粒种子未发芽,低温组有 1 粒种子发芽了,这属于实验中的偶然现象。(2)常温组多数种子发芽了,而低温组多数种子未发芽,这说明温度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 件。无土壤 有土壤 如果两组种子都发芽 如果有土壤组的种子发芽了,而无土壤组的种子未发芽 说明土壤不是绿豆发芽必需的条件 说明土壤是绿豆发芽必需的条件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3 3.绿豆种子发芽和光照的关系 项目 种子总数 已发芽数 未发芽数 有光组 24 24 0 无光组 24 24 0 有光组和无光组的种子都发芽了,这说明光照(阳光)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4.比较种子发芽实验说明:(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2)阳光和土壤不是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第 3 课 绿豆苗的生长 1.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1)改变的条件:光照。(2)不变的条件:水、温度、土壤、空气等。(3)实验记录 项目 高度 茎、叶的颜色 茎的粗细 阳光下的绿豆苗 短而直 茎是暗红色、叶是翠绿色 粗壮 黑暗处的绿豆苗 长而弯 茎是白色,叶是黄色 很细(4)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2.光合作用: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3.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植物能适应环境,降水量大的地区生长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大(如芭蕉),降水量小的地区生长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小(如松树),有的甚至会退化成刺(如仙人掌)。4.植物具有向阳性、向水性等特性。第 4 课 蚯蚓的选择 1.蚯蚓生活在地下,可以推测它喜欢黑暗的环境。场所:绿叶 养料+氧气 条件:光照 二氧化碳+水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4 2.干土里很难发现蚯蚓,推测它不喜欢干燥的环境。3.蚯蚓适宜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4.在“了解蚯蚓对环境的选择”的实验中,反复进行多次实验,可以避免偶然因素干扰实验结果,使实验结论更准确。5.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动物在长期生活繁行的过程中也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动物 生活环境 适应环境的特征(身体结构)天鹅 湖泊、沼泽 喙坚硬,利于捕食 青蛙 池塘、稻田 保护色,不易被发现 企鹅 南极 翅膀特化为鳍,善于游泳;有大量脂肪,能御寒 狼 草原、森林等 换毛,适应季节的温度变化 蜥蜴 草原、森林等 保护色,不易被发现 第 5 课 当环境改变了 1.当环境改变的时候,动物会努力适应新环境;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动物会有一些特殊的行为。2.青蛙在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行为 春:孵化 夏:捕食 秋:挖洞 冬:冬眠 3.四季的田野 季节 气候 草木 蝴蝶 青蛙 春 温暖 发芽 由卵孵化成幼虫 由卵孵化成蝌蚪 夏 炎热 茂盛 幼虫蛹成虫 蝌蚪青蛙 秋 凉爽 枯落 产卵、死亡 挖洞 冬 寒冷 凋零 以卵的形式越冬 冬眠 4.青蛙具有冬眠行为,青蛙冬眠主要是为了适应冬季寒冷、缺少食物等恶劣环境。蛇、熊等也会冬眠。5.丹顶鹤具有迁徙行为,丹顶鹤迁徙主要是为了适应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大雁、燕子等也会迁徙。第 6 课 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是动物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2.食物链:绿豆苗蚜虫瓢虫蜘蛛(1)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5 提供氧气、食物 提供养料 提供生长环境 提供生长环境(2)一般用箭头表示食物链中“谁被谁吃”的关系。箭头方向也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3)食物链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4)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相互联系在一起呈现出的网状结构,叫食物网。第 7 课 设计和制作生态瓶 1.绿豆苗和它周围的各种生物形成了一个群落。2.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整体,我们把这个整体叫生态系统。3.群落是一定范围内(如池塘)的所有生物,而生态系统是一定范围内(如池塘)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4.制作生态瓶 剪开瓶子放入沙和水放入植物放入动物(1)放人顺序:沙子水植物动物。(2)生态瓶中的生物:植物(水草、浮萍等)、动物(小鱼、小虾、田螺等)。(3)生态瓶中的非生物:水、沙、阳光、空气。5.改变生态瓶里的生物数量和非生物条件,生态瓶会发生变化。如果拿掉部分水草或加入两条小鱼都会导致小鱼缺氧而浮到水面。第二单元 船的研究 第 1 课 船的历史 1.船的发展历史 独木舟(人力)摇橹木船(人力)帆船(风力)蒸汽船(蒸汽机)轮船(柴油机)潜艇(柴油机或核动力)植物 动物 非生物 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作用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6 2.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船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3.独木舟存在装载量小,不稳定等不足。我们可以采用增宽船体等方法使其保持稳定。4.船在水中行驶时,会受到水的阻力。船首采用流线型(尖形),可以减小船在行驶中的阻力。第 2 课 用浮的材料造船 1.制作并研究竹筏或木排(1)用几根竹竿或木条,做竹筏或木排模型。要求:画出设计图,模型能稳定地浮在水面,模型牢固、不散架。(2)用螺母测试它们的载重量,注意不能让水浸湿螺母。为了防止侧翻,应将螺母均匀地摆放。2.比较独木舟和竹筏 3.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4.竹筏的不足之处:容易浸水、不牢固。5.摇橹木船和宝船解决了容易浸水的问题,而且出现了“摇橹”“风帆”等动力系统。6.生产生活的需求推动了造船技术的进步。第 3 课 用沉的材料造船 1.有的材料在水中是浮的,有的材料在水中是沉的。浮的材料可以造船,沉的材料也可以造船。2.物体在水中会受到竖直向上托起的力,像这样的力是浮力。3.橡皮泥和铝箔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把它们做成船型后,它们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因而能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4.为了让船型橡皮泥和铝箔稳定地漂浮在水面上,我们可以增加船的宽度、使船体均匀不偏沉。5.船在行驶中,稳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会侧翻,造成事故。6.渡船的底部特别宽阔,可以提高船的稳定性。7.双体船是一种带有两个平行船体的船,这样做的优点是提高船的稳定性。第 4 课 增加船的载重量 1.技术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推动船的发展。2.漂浮在水面上的船受到的浮力等于船的重力。项目 独木舟 竹筏 体积 小 较大 载重量 小 较大 稳定性 差 较好 竹筏通过加大船体,增加底面积,比独木舟更稳定、载重量更大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7 3.实验:比较不同底面积的船的载重量(1)实验方法:设计:用边长 12 厘米的正方形铝箔,设计不同底面积的铝箔船。制作:根据设计,制作 3 艘铝箔船,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测试:用垫圈模拟货物,比较哪-艘船的载重量大。(2)实验现象:体积大的船装载的垫圈多。(3)实验结论:船的载重量与船只体积大小有关,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4.比较船的载重量时用弹珠模拟货物的缺点:弹珠滚动易沉船,测量的载重量不一定准确。而用垫圈模拟货物测量的载重量更准确。5.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浸人水中的体积)叫排开的水量,船排开的水量越大,载重量就越大。6.弹珠会滚动,导致船容易侧翻,解决问题的方法:把船分隔成几个船舱。7.船舱中合理放置重物(不偏沉、不滚动)有利于增加船的载重量。第 5 课 给船装上动力 1.最早的船靠人力行驶,随着船的体积越来越大,人力已经无法满足大船航行所需要的动力了。科学技术在改变着船的动力系统,推动着船的发展。2.给小船装上动力:给小船装上风帆、给小船装上风帆力推进装置、给小船装上蒸汽推进装置(1)用卡纸制作风帆,用风扇吹风帆模拟自然界的风。(2)用电池带动扇叶转动,风力推进装置向后吹风时,小船向前运动。(3)点燃蜡烛加热金属管内的水,水沸腾后向后喷出蒸汽,小船向前运动。(4)给小船装动力时,要合理放置,防止小船侧翻。3.船可以通过船舵来控制行进的方向。4.认识潜艇 项目 特点 减小阻力 控制沉浮 动力 潜艇的特征 水下航行 设计成鱼类的身体形状 调节自身重力的大小 柴油动力和核动力 5.船在行驶过程中会受到重力、浮力、水的阻力等。6.要想使船保持动力必须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8 第 6 课 设计我们的小船 1.设计我们的小船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船的大小、船的形状船体材料、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2.工程设计一般会经历“问题一设计一制作一测试一完善”等过程。3.设计并制作一艘小船的要求(明确任务):控制小船的制作成本,载重量达到 200 克,有自己的动力,能把货物运送到目的地。4.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我们要先做好设计。(1)画出船的设计图,标注材料和结构。(2)讨论设计图的合理性和可靠性。(3)列出所需的材料,计算所需的费用。5.交流我们的设计,相互提出改进建议。要敢于对小船的设计方案质疑,要虚心听取别人的合理建议。6.在设计小船的活动中,要建立质量和成本的意识,要力争用最少的经费制造出理想的小船。第 7 课 制作与测试我们的小船 1.制作(1)制作时要分工合作,先分工,再制作。(2)制作时要按照设计图进行。如果在制作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需要改进设计,可以及时在设计图和经费预算上做出调整。(3)具体制作时,应先分装,再组装。(4)调试。如果船身不稳,可以检查船身是否平衡。2.测试标准:(1)载重量达到 200 克。(2)有自己的动力系统。(3)能行驶一段距离。3.评估与改进(1)从多个角度评价小船的制作过程。(2)根据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调整和优化小船。4.科学阅读(1)现代轮船有骨架、船舱等结构设计,可以增加船的牢固程度.能更好地利用空间。船舱还可以预防沉船。(2)船底的龙骨结构,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发明。(3)“蛟龙”号是一艘由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4)我国船舶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三个区域,分别位于长三角(以上海为中心)、珠三角(以广州为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9 中心)和环渤海地区(以大连为中心)。(5)我国已经建造了自己的航空母舰:辽宁号航空母舰、山东号航空母舰 第三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 1 课 地球宇宙的奇迹 1.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要珍惜我们的地球家园。2.我们的地球(1)平均半径约为 6400 千米。(2)大气层平均厚度约为1000 千米。(3)海洋平均深度约为 4 千米。(4)大陆地壳厚约 15-80 千米,大洋地壳厚约 2-11 千米。3.地球为生命存在提供了必要条件:水、合适的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气候。4.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5.如果我们来设计一个宇宙空间站,需要为宇航员保证的生存条件:水、空气、食物适宜的温度等。6.丰富的海洋资源(1)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2)海洋生物有 21 万多种,其中海洋植物约 1 万种。(3)海洋生物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吸收者之一。第 2 课 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 1 有些环境问题是由人类的活动引发的。2.地球面临着多种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全球变暖、核污染、光污染、噪声污染、石油泄漏等。3.人类的一些不合理的活动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4.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影响(1)大气污染:雾霾:引发呼吸道疾病;酸雨:毁坏建筑;氟利昂:破坏臭氧层;有毒气体 烟尘。(2)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含有毒物质:危害健康;富营养化:水中生物死亡;赤潮:海洋中大量生物死亡;含有细菌、病毒;散发恶臭气体。(3)固体废弃物污染:污染河流:河湖内的生物死亡;污染土壤:植物无法生长;污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1 0 染水源:无法饮用,造成水源危机;白色污染;滋生细菌、病毒。(4)全球变暖:冰山融化:北极熊失去家园;海平面上升:侵蚀沿海陆地;加剧森林火灾:森林内动植物死亡。第 3 课 珍惜水资源 1.人们生产生活中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淡水湖与河流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2.地球上的水很多,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紧缺。3.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多,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我们担忧水资源问题的原因(1)水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2)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少且短缺。(3)自来水来之不易,要珍惜。(4)水被污染。5.水资源问题的主要解决措施(1)水污染防治。(2)在全社会大力推进节水措施。(3)采用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6.我们能为水资源问题做些什么(1)用淋浴代替盆浴,并控制洗浴时间。(2)避免水龙头的跑、冒、滴、漏。(3)用盆接水洗菜代替直接冲洗。(4)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防止造成水污染。7.滴灌是目前农业灌溉技术中最为节水的灌溉技术之一。第 4 课 解决垃圾问题 1.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1)减量化:尽可能避免产生额外的垃圾,从源头上减少垃圾。(2)资源化:将回收的垃圾再利用,变废为宝。(3)无害化:在垃圾管理的全过程,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2.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或后续处理处置。垃圾分类 分类标准 举例 可回收物 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化利用的废弃物 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布料 有害垃圾 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可能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生活垃圾 过期药品、充电电池、杀虫喷雾剂罐等 厨余垃圾 易腐烂的、含有机质的生活垃圾可用来做堆肥箱 剩菜剩饭、过期食品、枯枝落叶、瓜果皮壳、鱼刺鱼骨等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1 1 其他垃圾 不能归类于以上三类的生活垃圾 陶瓷碎片、食品袋、普通干电池、大棒骨、卫生纸等 3.生活中减少垃圾的方法:减少食物浪费、少买不必要的衣服、用布袋取代塑料袋、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第 5 课 合理利用能源 1.电能是家庭生活中最常用和最为广泛的能源。2.我国的电能组成主要有水电、太阳能发电、风电、核电和火电(煤燃烧发出的电)。3.温室效应:人类过度消耗化石能源增加的二氧化碳,使地表附近的大气温度上升,被称作温室效应。4.模拟温室效应实验(1)实验方法:把装入密封袋的温度计和另一支相同的温度计并排同时放置在阳光下。(2)实验现象:塑料袋内的空气温度比塑料袋外的高。(3)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像塑料袋那样,既能让阳光的热量进入温室中,又能阻止一部分热量的散发,导致气温升高。5.功率为 1 千瓦的电器使用 1 小时所消耗的电能就是 1 度电。6.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法: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7.不可再生能源如最常见的化石燃料(石油、煤、天然),终有用尽的一天。8.可再生能源是指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形式。第 6 课 让资源再生 1.地球上的有些资源被消耗就不可再生,如煤、石油、天然气等。有些资源是可以再生的,如 塑料、玻璃和纸。2.我国古代的造纸技术(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蒸煮舂捣制浆抄纸晾纸揭纸 3.做一张再生纸:撕碎搅拌平铺挤压吸水通风晾干 4.生活中常见的再生纸产品有纸板和纸箱、包装纸袋、卫生纸等。5.使用 1 张再生纸可以节约 1.8 克标准煤,相应减少二氧化碳 4.7 克。6.纸的再生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减少污染。7.除了废纸再生外,生活中还有一些固体废弃物也能回收再利用,例如塑料、金属和玻璃等。8.节约用纸的行为:(1)爱护并重复使用教科书。(2)纸张双面打印、复印和使用。(3)使用再生纸。(4)用手帕代替纸巾。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1 2 第 7 课 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是复杂的,各种因素是相互关联的。2.人们的行为可能破坏环境,也能够通过努力改善环地。3 环境问题是很复杂的,依据人们居住的地域和所从事工.作的不同,在看待某个污染问题时,人们会持有不同的态度。为了达成可行的解决办法,需要学会协调和放弃。4.不同角色对城中湖造成污染的行为 角色 污染行为 普通市民 生活污水,倾倒垃圾等 湖区渔业养殖户 生活污水,倾倒垃圾,投放饲料,放置网箱,水产品死亡等 湖景区游船船主 生活污水,倾倒垃圾,燃油游船产生废气、废液,游客乱扔垃圾等 环湖地区房地产开发商 生活污水,倾倒垃圾,围湖造田,小区排污口架设到湖里 5.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城中湖的环境问题,然后试着提出一些解决方案。6.模拟角色治理湖区环境时,既要从“自身角色”角度提出方案,也要换位思考,牺牲一些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第四单元 热 第 1 课 温度与水的变化 1.物质通常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态存在,物态变化取决于温度等。2.热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热量变化导致了物体温度变化。3.观察水加热时的变化现象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1 3 (1)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水会停止沸腾,水的温度会降低。(2)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会持续沸腾,水的温度不变。(3)水沸腾时的温度,叫水的沸点,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水从液态变成气态,称为汽化。4.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且持续吸热。5.水结冰时的温度,叫水的凝固点,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 0。水从液态变成固态,称为凝固。第 2 课 水的蒸发和凝结 1.水在吸收或放出一定热量后,会发生形态变化。2.水的蒸发过程吸收热量,水蒸气凝结成水的过程放出热量。3.水的蒸发:湿衣服变干、水洼变干。4.水蒸气凝结成水:浴室镜面上形成的水滴、水烧开时冒的白气(小水滴)、清晨草叶上的露 珠。5.水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1)水的温度:水的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2)水的表面积:水的表面积越大,水蒸发得越快。(3)水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水面空气流动得越快,水蒸发得越快。6.观察水蒸气的凝结现象(1)在玻璃杯内加入冰块,用干布将玻璃杯外壁擦拭干净,静置一会儿,观察玻璃杯外壁,发现出现了小水珠。这是因为玻璃杯内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2)若再加入食盐,玻璃杯内温度更低,外壁上出现的小水珠更多。7.自然界中水的形态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云、雾、雨、露、霜、雪等,这是水的物态变化。他们的形成都与水蒸气的凝结有关。第 3 课 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 1.刚从冰箱里取出的牛奶,要使它变成热的,我们会把它浸在热水中。热会从热水转移到牛奶。实验注意事项 戴护目镜。正确使用酒精灯等仪器,防止烫伤。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1 4 2.将温度不同的水相互接触(1)实验现象:凉水的温度逐渐升高,热水的温度逐渐降低,最终凉水和热水的温度相同。凉水的温度不会一直上升,热水的温度不会一直下降。(2)实验结论: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3)实验中用试管控制凉水的水量,使用大烧杯让热水尽量多一些的目的是让凉水的温度尽快上升,使实验现象更明显。3.在实验中,我们测量物体的温度通常使用温度计,生活中还有更多可以感知温度的方法,比如使用感温纸带、感温粉末.4.在实验中,我们不能用手指来感知物体的温度,因为手指容易被烫伤,而且手指的感觉不准确,误差较大。第 4 课 热在金属中的传递 1.喝汤时,将金属勺浸在热汤中,过一会儿,勺柄也热起来了。热从热汤传到了勺口,然后又传到了勺柄。2.在一根金属条表面均匀涂上蜡,然后将金属条固定在支架上。用火加热金属条的中部,金属条上的蜡从中部受热部分开始熔化,然后向两端依次熔化。3.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从加热点(热源中心)向四周各个方向逐渐传递。4.热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或从一个高温物体 传递给一个低温物体。热传递的方向与物体的体积、质量等无关。5.热传递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传递方式。在固体中热的传递方式主要是热传导。第 5 课 热在水中的传递 1.加热试管中的水(1)水不能太多,控制在试管容量的三分之一左右。(2)加热时,试管口不可朝着人。(3)在清水中加入一些感温粉末,搅拌均匀,有利于观察水的流动及水温的变化。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1 5 (4)加热时,水变热后体积膨胀,热水比同体积的冷水轻,所以热水向上运动。这与我们曾经学过的“热空气上升的原因”相似。2.从一侧加热烧杯中的水(1)用滴管吸取红墨水,伸入到水下待加热的地方,挤出 2 滴红墨水。滴加红墨水的目的是方便观察水的流动。(2)加热后的热水向上流动,冷水向下流动,形成对流。使整杯水的温度趋于相同。(3)热对流是热由高温流体转移到低温流体的现象。3.热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主要传递方式热对流。4.热可以在物体间和物体内传递,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递热。第 6 课 哪个传热快 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2.冬天时,我们触摸金属感觉很凉,而触摸木板感觉不是很凉,这是因为,木板是热的不良导体,它不会很快把你手上的热量带走。3.比较勺、塑料勺、金属勺哪个传热快(1)在相同大小的木勺、塑料勺和金属勺的勺中段涂上蜡,然后将它们的勺部同时浸入热水中。(2)金属勺上的蜡最先熔化,然后是塑料勺上的蜡熔化,木勺上的蜡最后熔化。(3)三种勺子中,金属勺传热最快,塑料勺传热慢一些,木勺传热最慢。4.比较铜、铝、铁三种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时,三种材料的粗细、长度要相同。5.铜、铝、铁三种材料的导热性能排序:铜铝铁。导热 性能 热的良导性 热的不良导性 导热性能好的物质 铜、铝、铁等金属材料 导热性能差的物质 塑料、木头、陶瓷、空气等材料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1 6 第 7 课 做个保温杯 1.比较哪杯水凉得慢(1)在容量大小差不多的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中,分别倒入同样多、相同温度的热水。(2)过几分钟后测量三杯水的温度,发现不锈钢杯保温效果最差,塑料杯的保温效果不佳,陶瓷杯的保温效果最好。(3)热的良导体散热快,热的不良导体散热慢。制作保温杯时,应选择热的不良导体。2.使杯中热水凉得更慢的方法 3.保温瓶内胆原理 (1)给杯子加一个密封的盖。(2)用热的不良导体将杯子包起来。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1 7 3.7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这一课,通过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某城市城中湖的水环境问题,让学生理解环境问题的复杂性。让学生从不同职业、不同群体的视角来分析环境问题,理解要处理好环境问题需要有平衡协调的措施。本课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聚焦,背景是武汉东湖图,提出两个问题“自然水域中的大多数生物靠什么维持生命?”“生活在自然水域周边的人们如何对自然水域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让学生明确水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并知道人类的活动对相关自然水域生态环境产生的重要影响。然后提出本课的任务以某市成功恢复城中湖的生态环境为例,思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第二部分探索,安排了3 个活动。活动1,阅读城中湖环境问题的资料。阅读交流之后,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从湖周边生活的普通市民、湖区渔业养殖户、湖景区游船船主、环湖地区房地产开发商的角度来分析环境问题。活动 2,小组讨论,让学生从他们所扮演角色的角度提出解决城中湖环境问题的三种方法,教科书提供了小组记录单。活动 3,小组讨论每一种解决办法对城中湖环境改善的有利影响,这种办法对自己小组扮演的角色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商讨平衡、协调的办法,记录下来。第三部分研讨,有 4 个问题。一是不同小组在破坏湖区环境方面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让学生知道在湖区周边生活的人们或多或少地给水环境带来压力,而有一些问题是大家共有的,也是影响更严重的。二是不同小组提出的解决办法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让学生了解大家都会为保护环境提出一些建议方法,但不同身份的人更多会从自己的利益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三是哪些方法被不止一次地提到?哪些解决办法是相互冲突的?被不止一次地提到的方法,说明大家都认可,容易达成共识;相互冲突的办法就需要讨论、分析、平衡、协调。四是“列举作为我们个人,能够用来帮助解决当地环境问题的一些方法”,让学生把环保知识与行动联系起来。第四部分拓展,要求学生收集资料,了解我们所在地区的环境问题、治理举措以及取得的成果,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环境问题,也期望学生能综合地分析、判断、评价当地的环境问题。【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种类、成因有了比较丰富的认知。但是,真实的环境问题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复杂的、综合的,处理环境问题也不会是简单的。学生缺少全面、整体分析一个真实环境问题的机会和能力,本课提供了一次有意义的经历。科学概念目标 1.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1 8 2.地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3.海洋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多种资源。科学探究目标 交流、讨论地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必要的条件。探讨宇宙空间站要为宇航员提供哪些生存条件。科学态度目标 感受地球的神奇以及生存环境的珍贵。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人类对环境的依存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分别以不同的身份来研讨、分析环境问题,提出改善环境的措施。难点:分别以不同的身份来研讨、分析环境问题,提出平衡、协调的措施。【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活动手册、相关资料、班级辩论会使用的小组身份桌牌。教师准备:城中湖治理前后的典型图片或者反映当地典型环境治理情况的某一区域图片、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聚焦 谈话引入:前几课,我们都是探索、研讨环境问题的一个方面,而现实中的环境问题往往是综合的、复杂的,不同身份的人对同一环境问题的看法和立场可能也不一样。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教师提问:自然水域中的大多数生物靠什么维持生命?预设回答:干净的水,充足的食物,安全的栖息地。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补充,明确水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教师介绍:武汉东湖的基本情况(也可以是当地的河流、湖泊等),出示东湖水体污染严重的图片和水质恢复后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生活在自然水域周边的人们如何对自然水域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了解人类的活动对相关自然水域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提出任务:以某市成功恢复城中湖的生态环境为例,思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设计意图:本课是原来所学知识的应用,充分应用前几课学习的内容。武汉东湖水体情况的前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1 9 后变化,让学生感受污染的触目惊心,激发他们深入研讨实际环境问题的兴趣。二、探索 1.阅读资料:学习城中湖环境问题的资料,了解城中湖对于城市的重要意义,城中湖原先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水体污染后的严重状况。了解 20 世纪 90 年代起对城中湖水环境的治理以及治理后的恢复情况。(1)教师提问:早先,未被污染的城中湖是什么样的?清澈见底,水草茂盛,鱼类繁多。(2)教师提问:污染后的城中湖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污染加剧,富营养化,水生生物减少。(3)教师提问:治理后的城中湖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生态环境全面恢复,生态旅游新名片。2.小组提出环境治理解决方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别从湖周边生活的普通市民、湖区渔业养殖户、湖景区游船船主、环湖地区房地产开发商的角度来分析环境问题,列举本组扮演的角色在加剧城中湖环境问题严重性方面的行为,并做好相关记录。(1)普通市民可能涉及向城中湖排放生活污水、倾倒垃圾等;(2)湖区渔业养殖户可能涉及向城中湖投放饲料、放置网箱,一些水产品可能死亡,因而污染湖水,养殖户也会排放生活污水;(3)湖景区游船会排放燃油引起的废气、废液,也会排放生活污水,一些游客可能会把垃圾扔到湖里;(4)房地产开发商可能会围湖造田,改变湖周边的生态环境,开发商还可能会把小区的排污口架设到湖里。组织班级辩论会,各组学生从他们所扮演角色的角度提出解决城中湖环境问题的三种方法。解决方法可以先从不触及自身利益的前提下来考虑,但其他小组如果利益受损,可以提出来。每个小组提出 3 种对解决城中湖环境问题有利但对本组利益有影响的方法,组内商讨平衡协调的办法,记录下来。如,湖景区游船船主放弃燃油发动机,改为电动游船,意味着要重新投入资金购买设备,景区管理部门适当给予经济补贴;渔业养殖户减少养殖规模、搬迁养殖场地,甚至转业另谋生计,意味着政府要给予就业指导和帮助。各小组汇报交流组内商讨好的 3 种处理环境问题的平衡协调办法,其他小组可以质疑或补充。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扮演不同角色,对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讨论、质疑、辩解、协调,体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2 0 会真实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性。三、研讨 1.班级讨论比较:不同小组在破坏湖区环境方面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不同身份的人,都会向城中湖排放废水或倾倒垃圾,但排放的量相差很大。2.不同小组提出的解决办法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不同小组提出的解决办法都涉及减少向城中湖排放污水、污物,但都会从自身利益考虑,给自己多一些便利。可以利用韦恩图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知道在湖区周边生活的人们对环境的影响各不相同,而有些问题是大家共有的,比如向湖里排放生活污水。3.统计哪些解决方法被不止一次提到?哪些解决办法是相互冲突的?被不止一次提到的方法,说明大家都认可,容易达成共识。比如,把生活污水排放口改道,建造污水处理厂,但可能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相互冲突的办法就需要讨论、分析、平衡、协调。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既要从“自身角色”角度提出方案,也要换位思考别人的利益。牺牲一些局部利益,服从整体的利益。4.列举作为我们个人,能够用来帮助解决当地环境问题的一些方法,如不向城中湖里倾倒垃圾,让学生把环保知识与行动联系起来。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研讨过程中,理解全面思考问题,相互协调的重要性,并让学生把环保知识与行动联系起来。四、拓展 收集资料,了解我们所在地区的环境问题、治理举措以及取得的成果。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真实的环境问题,也期望学生能综合地分析、判断、评价当地的环境问题。【板书设计】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复杂 相互关联 不同身份的人们 不同的立场 解决办法 平衡协调

    注意事项

    本文(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pdf)为本站会员(赵**)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