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信息技术.pdf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察右中旗第二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 教师 李霞 科目 信息技术 教学时间 课题 认识信息技术 课型 理论课 授课班级 初一双班 课时安排 2 3 课时 指导思想“认识信息技术”是初中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学背景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它的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它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式。在信息社会中,人们不仅要掌握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交流信息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能够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为人类服务,成为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1)知道信息与信息社会。(2)正确列举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信息。(3)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4)熟悉常见的个人信息终端。技能领域(1)学会从信息的传播过程了解信息的构成要素;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2)学会分析信息事例及其特征的方法。(3)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情感领域 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教学重点 和难点 重点: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难点: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教学方法 和策略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设疑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班现在是某海军陆战队野象分队,接总部命令,野象分队将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 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 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最合适?(笔记本电脑,钢枪,水,饼干,指南针,打火机,刀,火石)请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每组三至五人),在 2 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你要选择的物品是:(刀)、(水)和(火 学生可能回答:校园里铃声、书本上的信息、广播电视节目信息、网络带给人们各类信息等等 设疑导入 很轻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课堂的内容上。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石)。你这样选择的理由是什么?结论:(能源)、(物质)和(信息)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三大要素。从中看到信息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导入信息概念与课题。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集体探究 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 音乐依附于光盘,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 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提出讨论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1、载体依附性(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2.信息的价值性。(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2)信息可以增值;(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产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 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生 1:(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生 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3.信息的时效性(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4.信息可以共享 萧伯纳名言(1)信息资源共享。(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自主实践 思考: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集体 探究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 讨论:信息技术应用在哪些领域?(教育、科研、农业、工业、商业、医学、军事)引导学生从学习、生活、以及各行各业中体现出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例如:老师讲课用的幻灯片,视频教学,动画教学,以及学校开会用的远程会议。电子显微镜,天文永远镜农业方面的航空航天遥感技术以勘察自然灾害等,生产流水线,自动控制技术,网上银行,网上购物,移动通信,医学器械等。二、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 三、常见的个人信息终端 四、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交流评价 总结 板书设计 认识信息技术 一、信息与信息特征 1、信息与物质和能量一样,是我们生存的保障。2、对信息认识的三种典型观点 3、什么是信息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1)、从信息的本质来看,信息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种资源。(2)、从信息的作用来看,信息是用来消除人们对信息所描述事物的不确定性(3)、从信息的内容来看,信息描述了事物的运动状态与方式。二、信息的主要特征 1、普遍性 2、依附性 3、共享性 4、价值性 5、时效性 三、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1、技术与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的定义(1)、信息技术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2)、信息技术的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3、信息技术的应用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4、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 5、常见的个人信息终端 6、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因为这是初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学习效果评价 设计 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人类就生活信息的海洋之中,无时无刻地在接受信息,但有些信息对我们来讲是有用的,有些是无用的,要学会怎样去获取有用的信息。进行讨论活动 完成下面的题目:(2 选 1)1 如果你要买一台电脑,你需要了解哪些信息,你准备通过哪些途径去获取这些信息。学生在论坛里相应话题下面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电脑市场、电脑书籍、电脑专家、教师、朋友、互联网等等。2 假如现在是 2008年,你准备去北京观看奥运会,你需要了解哪些信息,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获取这些信息。回答有报纸、旅游社、地图产、互联网、朋友、电视台、打电话了解等等。教学设计创新说明 初一第一节课讲信息与信息技术概念,如果直接从概念讲解入手,学生往往觉得比较枯燥,很难接受。这是我以往讲这节课碰到的问题,现在采用引导式、探究式和 合作式的氛围,让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从身边的例子谈起,让学生从自己的感性认识中去了解信息这个概念,效果比较好。在讨论活动中,学生反应热 烈,在论坛中发表了很多意见。课后大部分同学在完成作业时都比较认真,虽然讲得不全面,但培养了学生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初步建立了信息意识。但由于信息 和信息技术涉及到的内容太广泛了,对于初一学生来讲,不能讲得太深,否则会使学生一头雾水,例如信息的定义方面,信息有很多种定义,不能要求初一学生在这 方面有太深的认识,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再去加深理解。我觉得,必须根据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去上课,把握好信息的概念和信息技术的作用这两个知识点,这样才 能讲好这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