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专题 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案 苏教版.doc
-
资源ID:691836
资源大小:250.17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9年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专题 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案 苏教版.doc
1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本讲教育信息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二. 教学目标: 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了解铵盐的性质;掌握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掌握 NO、NO2的重要性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了解氮的固定,掌握氮气的性质。 认识硝酸的重要性质;理解浓、稀硝酸与金属反应的特点。三. 教学重点、难点: 氨及铵盐、氮的氧化物和硝酸的性质四. 教学过程: (一)氨及铵盐的性质: 1、氨是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氨极易溶于水且能快速溶解, 在常温、常压下 1 体积水能溶解 700 体积氨,氨很容易液化,液氨气化时要吸收热量,故 液氨常用作致冷剂。 2、氨分子中氮的化合价为3 价,分子中含有极性键,键角为 105.5,分子构型为三 角锥形,属于极性分子。 3、氨溶于水时,大部分 NH3与 H2O 结合,形成 NH3H2O。NH3H2O 可以部分电离生成 NH4 和 OH,NH3H2ONH3H2ONH4OH所以氨水显碱性,它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4、氨具有还原性:能被 Cl2、O2等物质氧化: 2NH33Cl26HClN2(当 NH3过量时,也可生成 NH4Cl) ;4NH35O24NO6H2O 5、铵盐:常见的铵盐有:NH4HCO3、 (NH4)2CO3、NH4NO3、NH4Cl 等。铵盐均为易溶于水的 白色晶体,都能与碱反应,NH4OHNH3H2O,受热时产生 NH3;铵盐受热均易分解。 6、NH3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一般用生石灰或 Ca(OH)2与 NH4Cl 混合加热来制取氨气, Ca(OH)22NH4ClCaCl22NH32H2O;反应属于“固固”反应,故装置与实验室制 取氧气的装置相同,但氨气必须用向下排气法收集,并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所是 否收集满。 7、化学氮肥:化学氮肥主要包括铵态氮肥(主要成分为 NH4) 、硝态氮肥(主要成分为 NO3)和有机态氮肥尿素(CO(NH2)2) 。说明 1、喷泉形成的原理:容器内外存在较大的压强差。在这种压强差的作用下,液体迅速流 动,通过带有尖嘴的导管喷出来,形成喷泉。 形成压强差的两类情况: 容器内气体极易溶于水或容器内气体易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如: NH3、HCl 等溶于水;CO2、SO2、Cl2等与碱溶液的反应等; 容器内的液体由于受热挥发(如浓盐酸、浓氨水、酒精等)或由于发生化学反应, 容器内产生大量的气体,从而使容器内压强迅速增大,促使容器内液体迅速向外流动,也 能形成喷泉。如:喷雾器、人造喷泉、火山喷发等。 2、氨的实验室制法: 加热固态铵盐(一般为 NH4Cl)和碱(一般为熟石灰)的混合物反应;2制取少量的氨气,可用浓氨水加热挥发的方法获取; 也可以向浓氨水中加入固态碱性物质(如:生石灰、NaOH、碱石灰等) ,促使平衡: NH3H2ONH3H2ONH4OH逆向移动,同时加热,促进 NH3的挥发。 3、铵盐分解规律 铵盐热稳定性差,受热均能分解。但请注意:未必有 NH3产生,这由盐中对应酸的稳 定性、挥发性、氧化性等因素来决定。稳定易挥发酸成的铵盐NH3酸的挥发性物质稳定难挥发酸成的铵盐NH3酸如 424SO)NH(2NH3H2SO4不稳定且无强氧化性酸成的铵盐NH3酸的分解产物如 324CO)NH(2NH3H2OCO2 34HCONHNH3H2OCO2由不稳定且有强氧化性酸(HNO3)成的盐一般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温度不同,产物不同 低温,可得 NH3HNO3 如 5NH4NO3 2HNO34N29H2O 2NH4NO3 2N2O24H2OCl 易爆物 注意妥善保存,勿研磨、勿撞击。 190 500 或撞击 (爆炸性分解反应) NH4N例例 1.1. 某同学学习了氨的催化氧化反应后,想自己设计并做一个探究实验,探究氨在催 化剂的作用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的情况。经过仔细考虑,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认真 分析他设计的实验,然后回答问题:实验方法:在锥形瓶中加入浓氨水,然后将铂丝加热到红热状态,将红热的铂丝插入 锥形瓶中,观察现象。 (1)该同学想探究氨的催化氧化,他为什么选择浓氨水?若想快速看到实验现象,应 向浓氨水中加入什么物质或进行什么操作? (2)你推测他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解析:解析: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氨气,氨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被氧化生成一氧3化氮和水,一氧化氮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 硝酸(具有挥发性) ,硝酸遇到氨气产生大量的白烟。 氨水除具有碱性外,还具有易挥发性,且浓度越大越易挥发,温度越高越易挥发。所 以,氨水保存时要注意密封,且放到低温处保存。 由于氨水具有易挥发性,因此,向浓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或加热是实验室中制备氨气 的一种简便快捷的方法。 答案:答案:(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可以挥发出氨气,进行氨的催化氧化实验;该同学可 向浓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或加热来加快浓氨水的挥发。 (2)该同学会看到有红棕色气体出现,随后又消失,然后出现白烟;原因是氨在催化 剂的加热的共同作用下被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一氧化氮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 色的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具有挥发性) ,硝酸遇到氨气产生大量的白烟。例例 2.2. 能鉴别 Na2SO4、NH4NO3、KCl、 (NH4)2SO4四种溶液(可以加热)的一种试剂是: A. BaCl2 B. Ba(NO3)2 C. Ba(OH)2 D. AgNO3 解析:解析:NH4的检验方法是:将待检物取出少量置于试管中,加入 NaOH 溶液后,加热,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管口检验,若试纸变蓝色,则证明待检物中含铵盐(NH4): NH4OHNH3H2O 上述四种物质中,有两种含 NH4,另有两种含 SO42,SO42的检验用 Ba2,所以选择 Ba(OH)2来鉴别。将 Ba(OH)2溶液分别加入到上述四种溶液中的现象分别为:A 只有白 色沉淀;B 为只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 无现象;D 为既有白色沉淀又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答案:答案:C例例 3.3. 在标准状况下,用以下气体做喷泉实验,请根据情况,填写烧瓶中溶液的物质的 量浓度(假设烧瓶中溶质不能扩散出来) 。 (1)用氯化氢气体做喷泉实验,喷泉结束后,水充满烧瓶,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_; (2)用 NH3做喷泉实验,喷泉结束后,水充满烧瓶,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_; 解析:解析:(1)由于 HCl 气体极易溶于水,最终所得溶液的体积和原 HCl 气体的体积相等, 即相当于 VL 溶液中溶解了 HCl 气体:molV4 .22(设烧瓶体积为 VL)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4 .22 14 .22VLmolV molL10.045molL1。(2)由于 NH3也极易溶于水,最终所得溶液的体积和原 NH3的体积是相等的。故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也为4 .22 1molL1,约为 0.045molL1。答案:答案: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045molL1(二)氮及其氧化物的性质、硝酸的性质: 1、氮气是一种双原子单质分子,性质很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可用 作保护气。但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与氧气、氢气、镁等物质发生反应。4N23H2 2NH3; 3MgN2 Mg3N2N2O2 2NO 2、氮的氧化物种类较多,主要有 N2O(笑气) 、NO、NO2、N2O4等。其中 NO 是一种无色不 溶于水的有毒气体,不溶于水,而 NO2则是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能溶于 水,溶于水生成 HNO3和 NO,NO2还易发生二聚反应。氮的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因素 之一,对环境的危害极大。 NO 和 NO2的相互转化关系为:2NOO22NO2;3NO2H2O2HNO3NO NO2具有强氧化性,能与许多还原性物质反应,如:SO2、I等,NO2还能与碱溶液反应, 生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如: NO2SO2NOSO3;2NO22NaOHNaNO3NaNO2H2O 故可用碱液来吸收硝酸工业中产生的尾气。 NO、NO2的制取 实验室 NO 可用 Cu 与稀 HNO3反应制取: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由于 NO 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故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实验室 NO2可用 Cu 与浓 HNO3反应制取: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由于 NO2可与水反应,故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3、硝酸的性质: 纯净的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能以任意比溶于水,常用浓硝酸的 质量分数约为 63%,质量分数 98%的硝酸叫做发烟硝酸,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硝酸具有酸的通性,但硝酸与金属反应时一般无氢气产生。 (1)不稳定性:硝酸在受热或光照条件下即可分解:4HNO34NO2O22H2O,常 见浓硝酸显黄色,是由于硝酸分解产生的 NO2气体溶解在其中,故浓硝酸应保存在棕色试 剂瓶中,置于阴暗处。 (2)强氧化性: 与金属反应:硝酸和金属反应时,硝酸作为氧化剂,硝酸的浓度越高,其氧化性越 强,还原产物的价态越低。 A:常温下,浓硝酸可使 Fe、Al 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而发生钝化,阻止反应的继续 进行。 B:一定条件下硝酸能与除铂以外的多数金属反应,通常浓硝酸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主要 是 NO2,稀硝酸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主要是 NO,如: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变价金属与硝酸反应时,产物的价态则要看硝酸与金属的物质的量的相对大小,若金 属过量,则生成低价的金属硝酸盐,若硝酸过量,则生成高价的金属硝酸盐。如:铁与稀 硝酸的反应:3Fe(过量)8HNO3(稀)3Fe(NO3)22NO4H2O Fe(不足)4HNO3(浓)Fe(NO3)3NO2H2O 硝酸不仅可与金属反应,还可与非金属单质反应:如:浓硝酸与单质碳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C4HNO3(浓)CO24NO22H2O 非金属单质与浓硝酸反应时,一般生成高价的非金属氧化物或高价的含氧酸 硝酸与低价态化合物的反应 硝酸能氧化很多低价态的化合物,如 S2、SO32、I、Fe2等还原性物质,故在酸性 条件下 NO3与 S2、SO32、I、Fe2等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但在中性或碱性介质中, 可以共存。5(3)与有机物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硝酸可与某些有机物发生取代反应和颜色反应: 如:浓硝酸与苯、苯酚等物质的硝化反应、与醇的酯化反应、与某些蛋白质的颜色反 应等。说明 1、氮的固定是指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过程。可以通过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 两种方法。 2、Mg 在空气中燃烧,除与 O2反应外,还可与 N2、CO2气体反应生成 Mg3N2、MgO 和 C。可 将产物溶于水,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则证明生成了 Mg3N2;若将产物溶于酸,若 有黑色不溶物生成,则证明有 C 产生。 3、浓硝酸和浓盐酸均为无色,但常用的浓盐酸和浓硝酸均呈黄色。浓盐酸是由于其中溶 解了 FeCl3而显黄色;而浓硝酸则是由于硝酸分解产生的 NO2溶解在其中显黄色,此时,可 向硝酸溶液中通入空气(氧气) ,除去溶解在其中的 NO2:4NO2O22H2O4HNO3。 4、NO 不与水反应,NO2遇水反应产生 NO 气体,不能完全被水吸收。但在有氧气存在的 情况下,两者都可以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 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 5、铁和铝遇浓的浓硝酸钝化,并不是指两者不反应,而是反应生成一薄层致密的氧化膜, 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但在加热条件下,铁和铝也能与浓硝酸反应。硝酸与金属反应时既 起氧化剂的作用,同时还起酸的作用。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的浓度逐渐降低,氧化性逐 渐减弱,还原产物的价态逐渐降低。 6、NO3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不具有强氧化性,但在酸性介质中,NO3具有强氧化性,能 氧化许多还原性物质。故还原性离子与 NO3在中性和碱性介质中可以共存,而在酸性介质 中不能共存。 7、硝酸与有机物所发生的反应大部分都是取代反应,此时硝酸(HONO2)提供 OH,NO2(硝基)取代有机物中的 H,形成硝基化合物或硝酸酯。 8、NO3的检验,是将溶液蒸馏浓缩,再向溶液中加入铜片和浓硫酸,若产生红棕色气体, 则证明有 NO3,反之没有 NO3。 9、金属和硝酸反应时,随反应情况不同产物不同,有时甚至出现多种产物混合现象(如 NO、NO2混合,NO、NO2、N2O4混合,Fe2、Fe3混合等) 。如果采用一般的解题方法,依据 化学方程式分步计算,计算步骤十分繁琐,甚至造成简单问题复杂化。但若采用守恒法来 解,常常可以使问题得到简化。此类题目的守恒通常依据两个方面: 原子守恒:硝酸的总物质的量和金属阳离子结合的 NO3的物质的量还原产物中 N 原子的物质的量剩余 HNO3的物质的量; 电子守恒:金属失去电子的总物质的量氧化剂(HNO3)转化为还原产物(氮的氧 化物)时所得到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例例 1.1. 将 1.92gCu 粉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当 Cu 粉完全作用时,收集到气体 1.12L(标况) ,则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A. 0.12mol B. 0.11mol C. 0.09mol D. 0.08mol 解析:解析:消耗的硝酸分两部分,一部分起酸的作用,一部分做氧化剂,由守恒法可知, 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应为这两部分的和,即为: 1.92g/64g/mol×21.12L/22.4L/mol0.11mol;故选 B 答案:答案:B6例例 2.2. 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相等质量的硝酸铜:(1)铜跟浓硝酸反应;(2)铜跟稀 硝酸反应;(3)铜先跟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跟硝酸反应。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相等 B. 三种途径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相等 C. 所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是:途径(3)途径(1)途径(2) D. 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途径(1)途径(2)途径(3) 解析:解析:本题是评价制备方案的优劣。从绿色化学角度看(1)要节约原料;(2)是副 产品,对环境污染小。 (1)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2)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3)2CuO22CuO,CuO2HNO3Cu(NO3)2H2O。 若生成 3molCu(NO3)2,可得消耗原料量及生成污染物 NOx的量(见下表):Cu(NO3)2CuHNO3NOx (1)3mol3mol12mol6mol (2)3mol3mol8mol2mol (3)3mol3mol6mol0mol 由上表知:(1)耗 HNO3最多,生成污染物最多;(3)耗 HNO3最少,没有污染物。 答案:答案:AD例例 3.3. 某试剂厂有银(含杂质铜)和硝酸(含杂质 Fe3)反应制取硝酸银。步骤如下 过量银循原料混合 A 加热保温 B 冲稀静置 C 过滤 D AgNO3晶体 蒸发 E 冷却结晶 F 吸收装置 银(过量) HNO3 NOx NOx 通入过量热的水蒸气 依据上述步骤,完成下列填空: (1)溶解银的硝酸应该用 硝酸(填浓或稀) 。原因是 (填序号,下同)(a)减少过程中产生 NOX的量_(b)减少原料银的消耗量 _(c)节省硝酸物质的量 (2)步骤 B 加热保温的作用是_。 (a)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 (b)有利于未反应的硝酸挥发 (c)有利于硝酸充分反应,降低溶液中 c(H) (3)步骤中是为了除去 F3、Cu2等杂质,冲稀静置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是_ (a)置换反应 (b)水解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 产生的沉淀物化学式 . 解析:解析:(1)根据反应方程式:Ag2HNO3(浓) AgNO3NO2H2O、3Ag4HNO3(稀)3AgNO3NO2H2O 可知:每生成 1molAgNO3, 如用浓 HNO3,消耗 HNO32mol,产生 1molNO2;如用稀 HNO3,只需 HNO34/3mol,放出7NO1/3mol。故用稀硝酸比用浓硝酸好,原因为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从而节省硝酸的使 用量,即理由为(a) 、 (c) 。 (2)根据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加热保温是使反应加快,促使 HNO3与 Ag 反应,而 不希望 HNO3损失,因此其目的是(a) 、 (c) 。 (3)由水解原理,溶液浓度小,促进水解,使 F3、Cu2生成难溶的 Fe(OH)3、Cu(OH)2而除去。 答案:答案:(1)稀, (a) 、 (c) (2) (a) 、 (c) (3) (b) ,Fe(OH)3、Cu(OH)2例例 4.4. 1898 年,曾有人发明了固氮的一种方法,该法以石灰石、焦炭、空气为原料。第 一步反应是石灰石分解;第二步是使第一步反应产物和焦炭反应,在电炉中的高温下制得 第三步反应起始物;第三步反应中另一反应物是空气,该反应也是在电炉中完成的,生成 一种固体;第四步是使该固体和水蒸气反应制得氨气。又知该固体中有与 N3互为等电子 体的离子。 (1)试写出四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试简评该固氮方法。 解析:解析:前二步反应分别是石灰石的分解和制造电石的反应: CaCO3CaOCO2;CaO3CCaC2CO第三步反应是 CaC2在高温下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以取得固氮的效果。由于生成物与 N3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氮元素在此生成物中应为3 价,后者与水反应才更有可能生成 NH3。N3的等电子体有 CN22、C2N3。如果 N 为3 价,在 CN22中 C 为4 价, 在 C2N3中 C 为 0 价,不合理,因此生成物中的该离子只能为 CN22。其化学方程式为:CaC2N2CaCN2C;CaCN23H2OCaCO32NH3。这种方法较之现在的合成氨工业,需要消耗大量电能,原料众多,生产成本高,因此, 很快被合成氨的催化法代替。 答案:答案:(1) CaCO3CaOCO2;CaO3CCaC2CO;CaC2N2CaCN2C;CaCN23H2O(g)CaCO32NH3。 (2)这种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电能,原料众多,设备重,生产成本高。例例 5.5. 为了测定某铜银合金的成分。将 30.0g 合金完全溶于 80mL13.5mol/L 的浓 HNO3中, 待合金完全溶解后,收集到气体 6.72L(标准状况) ,并测得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 1mol/L。 假设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仍为 80mL。试计算: (1)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 (2)合金中银的质量分数。 解析: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硝酸的综合计算。Cu、Ag 合金溶于过量的硝酸后,分 别生成 Cu(NO3)2和 AgNO3,而硝酸的还原产物则为:NOx。则根据元素守恒:被还原的硝 酸的物质的量等于 NOx的物质的量6.72L/22.4L/mol0.3mol; (2)再根据元素守恒,我们假设原合金中含铜的物质的量为 x,银的物质的量为 y, 则有: 2xy80mL×103L/mL×13.5mol/L0.3mol80mL×103L/mL×1mol/L0.7mol 64g/mol×x108g/mol×y30.0g8解得:x0.3mol,y0.1mol 则混合物中银的质量分数为:(108g/mol×0.1mol)/30.0g36% 答案:答案: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0.3mol,合金中银的质量分数为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