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专题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专题训练.docx
-
资源ID:69211989
资源大小:706.41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三化学一轮专题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专题训练.docx
高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专题训练1在短周期元素中,A元素M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C元素与A元素同主族,B元素与A元素位于同一周期,B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电子。(1)画出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2)C、B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过程用电子式表示为_。(3)写出B在氧气中燃烧所得产物的电子式:_。(4)写出B的单质在水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写出A的单质常温下通入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溶液的离子方程式:_。(5)比较A元素的氢化物与C元素的氢化物稳定性:_(填化学式及“、>或=”)原因为:_。2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NaCl、Na2SO4、Na2CO3、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做如下实验:(a)取少量粉末,加水溶解得无色溶液;(b)另取少量粉末,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1)由实验(a)可确定原粉末中一定没有_;由实验(b)可确定原粉末中一定没有_。(2)为进一步确定原粉末的组成,另取少量粉末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每步所加试剂均不同)原粉末的成分是_,写出无色溶液与X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称取的白色粉末A为 2.59 g,白色沉淀B的质量为 2.33 g,则白色沉淀C的物质的量为_。3一澄清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如表所示,为测定其含有的离子的种类,取该溶液进行实验:阳离子K+ 、Mg2+ 、Ba2+ 、Al3+ 、H+阴离子I- 、Br- 、CO、SO 、OH-实验:用pH试纸检验,测得溶液呈强酸性。实验:取2 mL原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制氯水,经振荡,CCl4层呈紫红色。实验:取2 mL原溶液,逐渐向其中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变为碱性,滴加过程中和滴加完毕后,均无沉淀产生。实验:另取部分上述实验中的碱性溶液,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已知:Br2、I2易溶于CCl4,且Br2的CCl4溶液呈橙红色,I2的CCl4溶液呈紫红色。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实验,可排除_的存在。(填离子符号,下同)(2)根据实验,可证明含有的离子为_,写出氯水中的氯气与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物质为_ (填离子符号或化学式)。(3)根据实验,可确定肯定不含的离子为_。(4)根据实验,可证明_的存在,又排除_的存在。(5)综上所述,该溶液中上述离子尚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是_。4A、B、C、D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纯净物且都含有一种相同元素,A是单质,B是A的氧化物。它们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1)若A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反应用到A,反应均用到同一种非金属单质。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2)若B是淡黄色固体,的反应物中均有同一种液态氢化物,D俗称纯碱。则C的化学式为_,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3)若D物质具有两性。反应在盐酸中完成,则C的化学式为_;反应在溶液中完成,则C的化学式为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序号分别代表短周期中的一种元素:(1)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的碱性最强的是(用电子式表示)_。(4)的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好的是(用电子式表示)_。(5)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顺序(用化学式表示)_。(6)化合物X由三种元素组成,化合物Y是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将标准状况下11.2LY通入到200mL3mol/L的X溶液中完全被吸收。通过计算判断所得溶液组成的化学式及质量(不用写出计算过程):_。6常温下,A是可用来对自来水进行消毒的黄绿色单质气体,A、B、C、D、E都含X元素,其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1)请分别写出A、B、C、D的化学式(如为溶液请填溶质的化学式):A_、B_、C_、D_;(2)在通常情况下,A的物理性质是_;(就你所知,尽可能多写)(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请注明条件):(离子方程式)_;(离子方程式)_;(化学方程式)_。7现有A、B、C、D、E、F、G、H、M九种物质,其中A为淡黄色粉末,B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E为无色气体单质,F的水溶液与石灰水混合可得D的溶液,G为黄绿色气体单质,H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他与题无关的生成物均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H的化学式:_,C的化学式:_。(2)化合物A中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是_,物质M的名称是_。(3)F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混合得D溶液的离子方程式:_。(4)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A+C:_;ME:_。8A、B、C、D、E均为短周期的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原子电子层数等于其核外电子数,B与C可形成离子化合物CB2,D原子的M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1)A的元素符号是_。(2)B的氢化物与E的氢化物相比,较稳定的是_(填化学式)。(3)C、E组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其中所含化学键的类型是_。(4)B、D、E按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_(填元素符号)。(5)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_,它与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稀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6)欲证明E2的氧化性强于I2,可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观察到的现象是_,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9已知A、B、C、D、E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36号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基态时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2倍,B原子基态时s电子数与p电子数相等,C在元素周期表的各元素中电负性最大,D的基态原子核外有6个能级且全部充满电子,E原子基态时未成对电子数是同周期元素中最多的。(1)基态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E在_区。(2)A、B、C的电负性大小顺序(填元素符号,下同)_,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为_。(3)D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价电子排布图为_。10已知A、B、C、D、E、F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元素,A与B,C、D与E分别位于同一周期。A原子L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B、C、D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简单离子可形成一种C3DB6型离子晶体X,CE、FA为电子数相同的离子晶体。(1)A元素的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_。(2)X的化学名称为_。(3)试解释工业冶炼D不以DE3而是以D2A3为原料的原因:_。(4)CE、FA的晶格能分别为786 kJ·mol-1、3401 kJ·mol-1,试分析导致两者晶格能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5)F与B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其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F与B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该离子化合物晶体的密度为a g·cm-3,则晶胞的体积是_(只要求列出算式)。11现有五种元素,其中A、B、C为短周期主族元素,D、E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请根据下列相关信息,回答问题。A元素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B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C元素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如下:I1 = 738 kJ·mol-1 I2= 1451 kJ·mol-1 I3 = 7733 kJ·mol-1 I4 = 10540 kJ·mol-1D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E在周期表的第七列(1)B元素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的电子云在空间有_个伸展方向,原子轨道呈_形。(2)E位于第_族、_区,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3)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推断C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图为 , 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违背了_。(4)已知BA5为离子化合物,写出其电子式:_。(5)检验D元素的方法是_,请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12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2)原子序数比小2的元素是_(填元素符号),它的单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3)原子序数比大4的元素是_(填元素符号),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溶液与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13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以下实验:取上述溶液少量,加入过量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气体。由以上实验判断:(1)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_。(2)肯定不存在的离子为_。(3)白色沉淀加入硝酸后,部分溶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14化合物A、B是中学常见的物质,其阴阳离子可从表中选择.阳离子K+、Na+、NH4+、Fe2+、Ba2+、Cu2+阴离子OH、I、NO3、AlO2、HCO3、HSO4(1)若A的水溶液为无色,B的水溶液呈碱性,A、B的水溶液混合后,只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及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A中的化学键类型为_(填“离子键”、“共价键”)A、B溶液混合后加热呈中性,该反应的离子方程_ (2)若A的水溶液为浅绿色,B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向A的水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后溶液变黄,但A、B的水溶液混合后无明显变化则:A的化学式为_ 经分析上述过程中溶液变黄的原因可能有两种(请用文字叙述)._._请用一简易方法证明上述溶液变黄的原因_利用上述过程中溶液变黄原理,将其设计成原电池,若电子由a流向b,则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15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种元素,填写下列空白:族周期AAAAAAA0族234(1)同位素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用途。例如,考古时利用_(填核素符号)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2)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3)写出和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4)元素与形成的化合物属于_(填“共价”或“离子”)化合物。(5)若要比较比的金属性强弱,下列实验方法可行的是_。A将单质置于的盐溶液中,如果不能置换出单质,说明的金属性弱B比较和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水溶性,前者比后者溶解度大,故前者金属性强C将和的单质分别投入到水中,观察到与水反应更剧烈,说明的金属性强D将和的单质分别在O2中燃烧,前者得到氧化物的颜色比后者得到氧化物的颜色深,则前者金属性强试卷第5页,共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 2Na+2H2O=2NaOH+H2 Cl2+2OH-=Cl-+ClO-+H2O 氟的非金属性强于氯元素【分析】在短周期元素中,A元素M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则A的K、L和M层电子数为2、8、7,其电子总数为17,A为Cl,C元素与A元素同主族,则C元素为F,B元素与A元素位于同一周期,即第三周期,B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电子,则B电子总数为17,B为钠元素,据此分析。【详解】(1) B为钠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2)C、B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过程为:钠原子失去电子变为钠离子、氟原子得到电子变为氟离子,钠离子和氟离子之间通过离子键形成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为:。(3) B在氧气中燃烧所得产物为过氧化钠,电子式为:。(4)B的单质在水中反应,即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A的单质常温下通入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溶液,即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Cl2+2OH-=Cl-+ClO-+H2O。(5) 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越稳定,A元素的氢化物与C元素的氢化物分别为HCl和HF,稳定性 :因为F非金属性比Cl强。2(1) CuSO4 Na2CO3(2) Na2SO4和NaCl Na2SO4+Ba(NO3)2 = BaSO4+2NaNO3 0.02 mol【解析】(1)实验(a),取少量粉末,加水溶解得无色溶液,说明原粉末中一定没有CuSO4;实验(b),另取少量粉末,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原粉末中一定没有Na2CO3。(2)为进一步确定原粉末的组成,另取少量粉末溶于水后得到无色溶液,向无色溶液中加入过量X和稀硝酸得到白色沉淀B和滤液,白色沉淀B为BaSO4,说明原粉末中含有Na2SO4,又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白色沉淀C为AgCl,说明原粉末中含有NaCl;综上所述,原粉末的成分是Na2SO4和NaCl;为了不影响NaCl的检验,X应为Ba(NO3)2, 无色溶液与Ba(NO3)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4+Ba(NO3)2 = BaSO4+2NaNO3;白色粉末A为 2.59g,白色沉淀B(BaSO4)的质量为 2.33g,n(Na2SO4)=n(BaSO4)=0.01mol,m(Na2SO4)=0.01mol´142g/mol=1.42g,则m(NaCl)=2.59g-1.42g=1.17g,n(AgCl)= n(NaCl)=0.02mol。3(1)CO、OH-(2) I- Cl2+2I- =2Cl- +I2 Cl2(3)Mg2+、A13+(4) Ba2+ SO(5)K+、Br-【解析】(1)根据实验,用pH试纸检验溶液呈强酸性,说明含有大量氢离子,碳酸根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氢氧根离子可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两者均不能在溶液中存在,则可排除CO和OH-;(2)取出部分溶液,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制氯水,振荡静置后CCl4层呈紫红色,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I-;氯气具有氧化性,可氧化碘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I- =2Cl- +I2,该反应中,该反应中氯气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所以被还原的物质为氯气,其化学式为:Cl2;(3)取2 mL原溶液,逐渐向其中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变为碱性,滴加过程中和滴加完毕后,均无沉淀产生,则溶液中一定不含Mg2、Al3,因为Mg2、Al3会与少量的氢氧根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沉淀,故答案为:Mg2+、A13+;(4)另取部分上述实验中的碱性溶液,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含有钡离子,若含有Ba2+,则溶液中一定不含有SO,因为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故答案为:Ba2+;SO;(5)综上所述,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离子是H+、I-、Ba2+,一定不存在的是:Mg2、Al3、SO、CO和OH-,则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K+、Br-。4(1)(2) 2Na+2H2O=2NaOH+H2(3) 【解析】(1)最广泛应用的金属为铁,因此A为铁,B为氧化铁,C为氯化铁,D为氯化亚铁,则反应为氯化亚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其离子方程式为:。(2)B是淡黄色固体且为氧化物,则B为Na2O2,A为Na,D为Na2CO3,而的反应物中均有同一种液态氢化物,则液态氢化物为H2O,C为NaOH,反应为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3)D物质具有两性,则D为Al(OH)3,若反应在盐酸中完成,则C为AlCl3,反应在NaOH溶液中完成,则C为NaAlO2,反应为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5(1)(2)第二周期第VIA族(3)(4)(5)HClO4>H2SiO3(6)m(NaHCO3)=33.6g、m(Na2CO3)=10.6g【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为H、为Li、为C、为N、为O、为Na、为Al、为Si、为S、为Cl。(1)元素为N元素,其原子序数为7,位于第二周期,核外有2个电子层,位于第VA族,最外层电子数为5,则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2)元素为O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第VIA族,故答案为:第二周期第VIA族;(3)分别为Li、Na、Al,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三种元素中Na的金属性最强,故NaOH的碱性最强,NaOH由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构成,其电子式为,故答案为:;(4)分别为O、Si、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性,非金属性:O>S>Si,氢化物中H2O最稳定,H2O的电子式为;(5)分别为Si、Cl,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Cl>Si,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ClO4>H2SiO3,故答案为:HClO4>H2SiO3;(6)化合物X由三种元素组成,则化合物X为NaOH,化合物Y是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则Y为CO2,二者可能发生反应、,标准状况下11.2L CO2的物质的量为,200mL3mol/L的X溶液的物质的量为,由于,因此上述2个反应都发生,最终溶液中溶质为NaHCO3、Na2CO3,设二者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y mol,则,解得x=0.4,y=0.1,故m(NaHCO3)=0.4mol×84g/mol=33.6g,m(Na2CO3)=0.1mol×106g/mol=10.6g,故答案为:m(NaHCO3)=33.6g、m(Na2CO3)=10.6g。6 为黄绿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能溶于水,易液化,密度比空气大 【分析】常温下,A是可用来对自来水进行消毒的黄绿色单质气体,判断为Cl2,A、B、C、D、E都含X元素,氯气与水反应生成B和D,B光照分解生成D,则B为HClO,D为HCl,C为NaCl,E为NaClO,据此解答。【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为Cl2、B为HClO,C为NaCl,D为HCl,E为NaClO,故答案为:Cl2;HClO;NaCl;HCl;(2)A为氯气,在通常情况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能溶于水,易液化,密度比空气大,故答案为:为黄绿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能溶于水,易液化,密度比空气大;(3)氯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氯气和NaOH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制备氯气,反应的方程式为,故答案为:Cl2+H2OH+Cl+HClO;Cl2+2OHCl+ClO+H2O;。7(1) NaClO CO2(2) -1 次氯酸(3)Ca2+=CaCO3(4) 2Na2O2+2CO2=2Na2CO3+O2 2HClO2HCl+O2【分析】A为淡黄色粉末,A是过氧化钠。B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无色无味液体,B是水,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E为无色气体单质,E是氧气,D是氢氧化钠。G为黄绿色气体单质,H是漂白液的有效成分,G是氯气,H是次氯酸钠。次氯酸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生成M是次氯酸,次氯酸见光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氢。F的水溶液与石灰水混合可得D的溶液,F是碳酸钠,因此C是二氧化碳。(1)根据分析可知,H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C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2)化合物A是Na2O2其中Na是+1价,O为-1价;M的名称为次氯酸;(3)F是碳酸钠,其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混合得D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Ca2+=CaCO3;(4)两个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Na2O2+2CO2=2Na2CO3+O2、2HClO2HCl+O2;8 H HF 离子键 SClF Mg(OH)2 Mg(OH)2+2H+Mg2+2H2O 将Cl2通入KI溶液中 溶液由无色变为棕色 Cl2+2I-2Cl-+I2【分析】A、B、C、D、E均为短周期的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原子电子层数等于其核外电子数,则A为H元素;D的原子M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则其M层电子数为6,故D为S元素;E的原子序数最大,故E为Cl元素;B与C可形成离子化合物CB2,则C表现+2价、B表现-1价,二者原子序数小于硫,故B为F元素、C为Mg元素,据此分析解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A为H元素,B为F元素,C为Mg元素,D为S元素,E为Cl元素。(1)A的元素符号是H,故答案为H;(2)非金属性FCl,故氢化物稳定性HFHCl,故答案为HF;(3)C、E组成的化合物为MgCl2,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是,只含有离子键,故答案为;离子键;(4)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SClF,故答案为SClF;(5)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Mg(OH)2,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H2SO4,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g(OH)2+2H+Mg2+2H2O,故答案为Mg(OH)2;Mg(OH)2+2H+Mg2+2H2O;(6)欲证明Cl2的氧化性强于I2,可以通过卤素间是置换反应设计实验验证,实验操作是:将Cl2通入KI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棕色,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2+2I-2Cl-+I2,故答案为将Cl2通入KI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棕色;Cl2+2I-2Cl-+I2。【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和难点为(6),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如,实验操作和现象也可以是: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集满氯气的试剂瓶口,试纸变蓝色。9 3d54s1 d FOC FOC 1s22s22p63s23p64s2或Ar4s2 【分析】A、B、C、D、E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36号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基态时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2倍,则A原子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A为C元素;C在元素周期表的各元素中电负性最大,则C为F元素;B原子基态时s电子数与P电子数相等,原子序数小于F元素,处于第二周期,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4,则B为O元素;D的基态原子核外有6个能级且全部充满电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4s2,则D为Ca元素;E原子基态时未成对电子数是同周期元素中最多的,其原子外围电子排布为3d54s1,则E为Cr元素。【详解】(1)铬为24号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1,位于元素周期表d区,故答案为3d54s1;d;(2)A、B、C分别为C元素、O元素、F元素,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第一电离能越大,则电负性大小顺序为FOC,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为FOC,故答案为FOC;FOC;(3)D为Ca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A族,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4s2或Ar4s2,价电子排布图为,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4s2或Ar4s2;。【点睛】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表示方法如下:注意核外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是表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两种不同方式,两个都可以表示各个轨道的电子数,并反映各轨道的能力高低,轨道表示式还可以表示电子在轨道内的自旋方向。10 2s22p4 六氟合铝酸钠 Al2O3为离子晶体(或者离子化合物),而AlCl3为分子晶体(或者共价化合物) CaO晶体中Ca2+、O2-带的电荷大于NaCl晶体中Na+、Cl-带的电荷 CaF2 【分析】已知A、B、C、D、E、F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元素,A原子L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所以A为O元素,其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由于B与A同周期且原子序数比A大,则B为F元素;B、C、D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简单离子可形成一种C3DB6型离子晶体X,且C、D分别位于同一周期,所以X为Na3AlF6,即C是Na元素、D是Al元素;CE、FA为电子数相同的离子晶体,则E为Cl元素、F为Ca元素。【详解】(1)根据分析,A为O元素,其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2s22p4;(2)根据分析,X的化学式为Na3AlF6,名称为六氟合铝酸钠;(3)因为Al2O3为离子晶体,熔融状态可导电,而AlCl3为分子晶体,熔融状态不导电,故工业上工业冶炼Al不以AlCl3而是以Al2O3为原料;(4)根据分析,CE、FA分别为NaCl、CaO,其晶格能分别为786 kJ·mol-1、3401 kJ·mol-1,导致两者晶格能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因为Ca2和Cl电子层结构相同,O2和Na电子层结构相同,且Ca2、O2带的电荷数大于NaCl晶体中Na、Cl,故NaCl晶格能低于CaO晶格能;(5)根据晶胞结构,用均摊法进行计算,每个晶胞中钙原子的个数×8+×64(个),F原子位于晶胞内部,未被其他晶胞共用,故F原子的个数为8,所以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aF2。假设现有1 mol CaF2,其中含有NA个钙离子,则含有个晶胞,再假设一个晶胞的体积为V cm3,则1 mol CaF2的体积为×V cm3,根据质量关系列关系式得×V×a78,解得该晶胞的体积V。11(1) 3 哑铃(2) B d 1s2 2s2 2p63s2 3p63d54s2 (或Ar3d54s2)(3)泡利不相容原理(4)(5) 焰色反应 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或基态时,将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分析】A、B、C为短周期主族元素,D、E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元素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则A为H元素;B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则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故B为N元素;C元素第三电离能剧增,则C元素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原子序数大于氮,故C为Mg;D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则D为K元素;E在周期表的第七列,则E为Mn。【详解】(1)B元素为N元素,基态N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能量最高的电子为2p能级电子,其电子云在空间有3个伸展方向,原子轨道呈哑铃形,故答案为:3;哑铃;(2)E为Mn元素,Mn位于第四周期第七列,即处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VII B族,属于d区元素,基态Mn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2 (或Ar3d54s2),故答案为:B;d;1s22s22p63s23p63d54s2 (或Ar3d54s2);(3)由图可知,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3s轨道2个电子自旋方向相同,因此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违背了泡利不相容原理,故答案为:泡利不相容原理;(4)NH5为离子化合物,由与H-构成,其电子式为,故答案为:;(5)D元素为K元素,检验钾元素的方法是焰色反应,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为激发态原子,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级或基态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故答案为:焰色反应;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或基态时,将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12 第二周期A族 【分析】短周期元素Q、R、T、W,根据元素所处的位置,可确定T、W为第三周期的元素,Q、R为第二周期元素,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则T为Al元素,故Q为C元素,R为N元素,W为S元素。【详解】(1)T为Al,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Q为C,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A族;(2)原子序数比Al小2的元素是Na,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反应方程式为;(3)原子序数比S大4的元素是Ca,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钙,S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硫酸,氢氧化钙溶液与硫酸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13(1)、(2)(3)【分析】取题述溶液少量,加入过量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能含有碳酸根离子、氯离子,过滤,向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气体,说明含有碳酸根离子,则溶液中不能含有钙离子,沉淀不能完全溶解,说明含有氯离子,依据溶液呈电中性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钠离子。【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碳酸根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钙离子。(3)白色沉淀为碳酸银,碳酸银和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2CO3+2H+=CO2+H2O+2Ag+。14 离子键、共价键 H+SO42+NH4+Ba2+2OHBaSO4+NH3+2H2O FeI2 仅有I被氧化成I2使溶液呈黄色 I、Fe2+均被氧化使溶液呈黄色 取少量变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变红则合理(其他合理亦可) NO3+4H+3e-NO+2H2O【详解】(1)从所给离子的种类判断,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是硫酸钡沉淀,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氨气,则A、B中含有磷酸氢根离子、铵根离子,且B溶液呈碱性,所以A是硫酸氢铵,B是氢氧化钡,A的化学式为NH4HSO4,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共价键;A、B溶液混合后加热呈中性,说明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氨根离子恰好完全反应,且生成硫酸钡沉淀,离子方程式为H+SO42+NH4+Ba2+2OHBaSO4+NH3+2H2O;(2)A的水溶液呈浅绿色,说明A中存在Fe2+;B的水溶液呈无色且其焰色反应为黄色,说明B中存在Na+;向A的水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A不与盐酸反应;再加入B后溶液变黄,溶液呈黄色可能有Fe3+生成或有I2生成。则加入B后混合溶液中应含有强氧化性物质,根据所给离子判断,氢离子与硝酸根离子结合成为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所以B是NaNO3,A是FeI2;碘离子的还原性比亚铁离子的还原性强,所以与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时碘离子先被氧化,所以溶液变黄的原因可能是有两种:.I-被氧化为I2而使溶液变黄,离子方程式为6I-+2H+2 NO3-=2NO+ I2+4H2O;.I、Fe2+均被氧化使溶液呈黄色,离子方程式为2I-+4H+ Fe2+NO3-=NO+ I2+2H2O+Fe3+;取少量变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变红则合理;利用上述过程中溶液变黄原理,将其设计成原电池,若电子由a流向b,则b极为正极,正极上硝酸根离子得电子产生NO,电极反应式为NO3+4H+3e-NO+2H2O。15 HClO4 KOH Al(OH)3+OH-=+2H2O 共价 C【分析】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推测出C、N、O、F、Na、Mg、Al、Cl、K、Ca。【详解】(1) 考古时利用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2)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除F无含氧酸外,表中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HClO4;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KOH;(3)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2H2O;(4)四氯化碳为共价化合物;(5) A、将单质置于的盐溶液中,因为Na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很容易与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置换出氢气,所以不能置换出单质,这不能说明的金属性弱,A项错误;B、通过比较和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来比较元素的金属性的强弱,而不能看其水溶性的大小,B项错误;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越容易把水或酸中的氢置换出来。因此将、的单质分别投入到水中,观察到与水反应更剧烈,说明的金属性强,C项正确;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