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手册参考模板范本.doc
-
资源ID:69241454
资源大小:634.53KB
全文页数:6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手册参考模板范本.doc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手册目录Linux上机预备知识3Linux系统常用命令3编辑器的使用5GNU C编译器的使用6实验中常用到的系统调用7实验要求:9实验单元1 进程管理11实验单元2 存储管理12实验单元3 文件系统13操作系统实验报告要求及样本551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内容要求552操作系统实验报告样本55一、Linux上机预备知识内容nLinux实验环境n系统调用n其他问题1Linux实验环境:n系统常用命令n编辑器n编译器n调试器Linux系统常用命令n显示目录文件 lsn执行格式: ls -atFlgR name (name可为文件或目录名称)例: ls 显示出当前目录下的文件ls -a 显示出包含隐藏文件的所有文件ls -t 按照文件最后修改时间显示文件 ls -F 显示出当前目录下的文件及其类型ls -l 显示目录下所有文件的许可权、拥有者、文件大 小、修改时间及名称ls -lg 同上ls -R 显示出该目录及其子目录下的文件 n建新目录 mkdirn执行格式: mkdir directory-name例: mkdir dir1新建一个名字为dir1的目录 n删除目录rmdirn执行格式: rmdir directory-name 或 rm directory-name例:rmdir dir1 删除目录dir1,但它必须是空目录, 否则无法删除rm -r dir1 删除目录dir1及其下所有文件及子目 录rm -rf dir1 不管是否空目录,统统删除,而且不 给出提示,使用时要小心 n改变工作目录位置 cdn执行格式: cd name 例: cd 改变目录位置至用户login时的working directorycd dir1 改变目录位置,至dir1目录cd user 改变目录位置,至用户的working directorycd . 改变目录位置,至当前目录的上层目录cd ./user 改变目录位置,至上一级目录下的user目录cd /dir-name1/dir-name2 改变目录位置,至绝对路径cd - 回到进入当前目录前的上一个目录 n显示当前所在目录 pwdn执行格式: pwdLinux常用命令删除文件 rm执行格式: rm filename 例: rm file 删除名字为file的文件 n复制文件 cpn执行格式: cp -r source destination 例: cp file1 file2 将file1复制成file2cp file1 dir1 将file1复制到目录dir1cp /tmp/file1 将file1复制到当前目录cp /tmp/file1 file2 将file1 复制到当前目录名为 file2cp r dir1 dir2 (recursive copy)复制整个目录。 n移动或更改文件、目录名称 mvn执行格式: mv source destination例: mv file1 file2 将文件file1,更名为file2mv file1 dir1 将文件file1,移到目录dir1下mv dir1 dir2 将目录dir1,更名为dir2 n查看系统目前的进程 ps n执行格式: ps -aux例: ps 或ps -x 查看系统中属于自己的processps -au 查看系统中所有使用者的processps -aux 查看系统中包含系统内部及所有使用者的processps -aux|grep apache 找出系统中运行的所有名称中带有“apache”串的process n结束或终止进程 killn执行格式: kill -9 PID (PID为利用ps命令所查出的process ID)例: kill 456kill -9 456 终止process ID 为456的process n命令在线帮助 mann执行格式: man command例: man ls 查询ls这个指令的用法编辑器的使用vi编辑器的使用nvi的全称是visual editor,它是在Unix/Linux 上被广泛使用的中英文编辑器。n启动vivi 进入vi编辑器界面,没有为所编辑的文件命名vi filename 进入vi编辑器界面,并将所编辑的文件命名为filename vi提供三种工作模式: n输入编辑模式支持:输入文本信息n命令编辑模式支持:进行删除、修改等操作信息n命令模式支持:进行存盘、退出等操作注意:使用者进入vi后,即处在命令模式下,要输入信息,则要切换至输入模式。 gedit编辑器的使用ngedit是Unix/Linux系统下的另一种中英文文本编辑器,支持窗口模式,更加方便快捷。n启动gedit:gedit 进入gedit编辑器界面,没有为所编辑的文件命名gedit filename 进入gedit编辑器界面,并将所编辑的文件命名为filenameGNU C编译器的使用nLINUX上可用的C编译器是GNU C编译器(GCC),一般的Unix下使用的是CC编译器n通常后跟一些选项和文件名来使用GCC编译器。基本用法如下: gcc options filenamesn通过命令行选项指定编译过程中的具体操作GNU C编译器的使用GCC常用选项nGCC有超过100个的编译选项可用,这些选项中的许多可能永远都不会用到,但一些主要的选项将会频繁使用。很多的GCC选项包括一个以上的字符,因此必须为每个选项指定各自的连字符,并且就像大多数LINUX 命令一样不能在一个单独的连字符后跟一组选项。例如,下面的命令是不同的: gcc -p -g test.c gcc -p test.c 第一条命令告诉GCC编译test.c时为prof命令建立剖析(profile)信息并且把调试信息加入到可执行文件里。第二条命令告诉GCC只为gprof命令建立剖析信息。GNU C编译器的使用GCC常用选项n当不用任何选项编译一个程序时,GCC将建立(假定编译成功)一个名为a.out的可执行文件。例如, gcc test.c 编译成功后,当前目录下就产生了一个a.out文件。n也可用-o选项来为即将产生的可执行文件指定一个文件名来代替a.out。例如: gcc o count count.c 此时得到的可执行文件就不再是a.out,而是count。GNU C编译器的使用执行文件 n格式: ./可执行文件名例:./a.out ./countgdb调试工具的使用nLINUX包含了一个叫gdb的GNU调试程序。gdb是一个用来调试C和C+程序的强有力调试器。它使你能在程序运行时观察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内存的使用情况。它具有以下一些功能:监视程序中变量的值;设置断点以使程序在指定的代码行上停止执行;一行行的执行代码。gdb调试工具的使用n为了使gdb正常工作,必须使你的程序在编译时包含调试信息。调试信息里包含你程序里的每个变量的类型和在可执行文件里的地址映射以及源代码的行号。gdb利用这些信息使源代码和机器码相关联。n在编译时用 g 选项打开调试选项。gdb调试工具的使用n调试命令gdb调试工具的使用应用举例(1)设有一源程序 test.c(2)编译,gcc -ggdb o greet greet.c(3)gdb greet ,出现提示符(gdb),此时可在提示符下输入gdb的命令了,如:(gdb)run(gdb)list(4)退出调试状态,返回系统提示符下, (gdb)quit实验中常用到的系统调用n字面上讲,系统调用(也称为“syscall”)就是一条类似于“add”或者“jump”的指令。从更高的层面上讲,系统调用是用户级程序要求操作系统为它做某些事情的途径。n首先,用户程序为系统调用设置参数。其中一个参数是系统调用编号(稍后对此进行详述)。注意,所有这些都是由库函数自动完成的,除非您是使用汇编编程。参数设置完成后,程序执行“系统调用”指令。这个指令会导致一个异常:产生一个事件,这个事件会致使处理器跳转到一个新的地址,并开始执行那里的代码。 举例说明:nfork( ) 创建进程 stdio.h nwait( )等待子进程运行结束 stdio.hnexit( )终止进程的执行 stdio.hnlockf(files,function,size) 锁定文件 unistd.h nkill( ) 发送信号 signal.h nsignal( ) 预置对信号的处理方式 signal.h 注意:程序中用到系统调用的时候,要包含相关的头文件如: #include <signal.h>fork( ) n创建一个新进程。 n系统调用格式: pid=fork( )n参数定义:int fork( )nfork( )返回值意义如下:0:在子进程中,pid变量保存的fork( )返回值为0,表示当前进程是子进程。>0:在父进程中,pid变量保存的fork( )返回值为子进程的id值(进程唯一标识符)。-1:创建失败。n如果fork( )调用成功,它向父进程返回子进程的PID,并向子进程返回0,即fork( )被调用了一次,但返回了两次。此时OS在内存中建立一个新进程,所建的新进程是调用fork( )父进程(parent process)的副本,称为子进程(child process)。子进程继承了父进程的许多特性,并具有与父进程完全相同的用户级上下文。父进程与子进程并发执行。核心为fork( )完成以下操作:n为新进程分配一进程表项和进程标识符 进入fork( )后,核心检查系统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来建立一个新进程。若资源不足,则fork( )系统调用失败;否则,核心为新进程分配一进程表项和唯一的进程标识符。n检查同时运行的进程数目 超过预先规定的最大数目时,fork( )系统调用失败。n拷贝进程表项中的数据 将父进程的当前目录和所有已打开的数据拷贝到子进程表项中,并置进程的状态为“创建”状态。n子进程继承父进程的所有文件 对父进程当前目录和所有已打开的文件表项中的引用计数加1。n为子进程创建进程上、下文 进程创建结束,设子进程状态为“内存中就绪”并返回子进程的标识符。n子进程执行 虽然父进程与子进程程序完全相同,但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的程序计数器PC(注意子进程的PC开始位置),然后根据pid变量保存的fork( )返回值的不同,执行了不同的分支语句。wait( )n等待子进程运行结束。如果子进程没有完成,父进程一直等待。wait( )将调用进程挂起,直至其子进程因暂停或终止而发来软中断信号为止。如果在wait( )前已有子进程暂停或终止,则调用进程做适当处理后便返回。n系统调用格式:int wait(status)int *status;n其中,status是用户空间的地址。它的低8位反应子进程状态,为0表示子进程正常结束,非0则表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高8位则带回了exit( )的返回值。exit( )返回值由系统给出。实验中用到的系统调用核心对wait( )作以下处理:n首先查找调用进程是否有子进程,若无,则返回出错码;n若找到一处于“僵死状态”的子进程,则将子进程的执行时间加到父进程的执行时间上,并释放子进程的进程表项;n若未找到处于“僵死状态”的子进程,则调用进程便在可被中断的优先级上睡眠,等待其子进程发来软中断信号时被唤醒。exit( )n终止进程的执行。n系统调用格式:void exit(status)int status;n其中,status是返回给父进程的一个整数,以备查考。n为了及时回收进程所占用的资源并减少父进程的干预,UNIX/LINUX利用exit( )来实现进程的自我终止,通常父进程在创建子进程时,应在进程的末尾安排一条exit( ),使子进程自我终止。exit(0)表示进程正常终止,exit(1)表示进程运行有错,异常终止。n如果调用进程在执行exit( )时,其父进程正在等待它的终止,则父进程可立即得到其返回的整数。 核心须为exit( )完成以下操作:n关闭软中断n回收资源n写记帐信息n置进程为“僵死状态”lockf(files,function,size)n用作锁定文件的某些段或者整个文件。n本函数的头文件为 #include "unistd.h"n系统调用格式:int lockf(files,function,size)int files,function;long size;n其中:files是文件描述符;function是锁定和解锁:1表示锁定,0表示解锁。size是锁定或解锁的字节数,为0表示从文件的当前位置到文件尾。kill( )n系统调用格式int kill(pid,sig)int pid,sig;n其中,pid是一个或一组进程的标识符,参数sig是要发送的软中断信号。(1)pid>0时,核心将信号发送给进程pid。(2)pid=0时,核心将信号发送给与发送进程同组的所有进程。(3)pid=-1时,核心将信号发送给所有用户标识符真正等于发送进程的有效用户标识号的进程。signal( )n预置对信号的处理方式,允许调用进程控制软中断信号。n系统调用格式signal(sig,function)int sig;void (*func) ( )n其中sig用于指定信号的类型,sig为0则表示没有收到任何信号 实验要求:应独立完成如下工作n理解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n思考、编写实验程序n调试、运行实验程序n分析实验结果n撰写实验报告n在预习阶段,可以充分利用网上的资源,但是一定要自己独立完成实验程序的编写、调试、运行、分析。实验单元1 进程管理实验1.1 进程创建- 内容:编写一段程序,使用系统调用fork( )创建两个子进程,再用系统调用signal( )让父进程捕捉键盘上来的中断信号(即按ctrl+c键),当捕捉到中断信号后,父进程用系统调用kill( )向两个子进程发出信号,子进程捕捉到信号后,分别输出下列信息后终止: Child process 1 is killed by parent! Child process 2 is killed by parent!父进程等待两个子进程终止后,输出以下信息后终止: Parent process is killed!- 实验要求:(1) 运行程序并分析结果。(2) 在程序中哪些地方分别用了系统调用fork(),wait(), kill()和exit(), 有什么作用? 实验1.2 模拟进程调度算法内容:实现教材中所描述的先来先服务算法,短进程优先调度算法和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要求:编写一模拟程序,实现几种常见的进程调度算法,通过对几组进程分别使用不同的调度 算法,计算进程的平均周转时间,比较算法的优劣。 实验内容: 编程实现本实验的程序,要求: 【a】编程实现进程的进程控制块,定义一个进程控制块的数据结构(PCB)应包括: l 进程名称(ID)l 进程需要执行时间 l 进入就绪队列时间 l 进程执行开始时间,进程执行结束时间 l 进程的优先级 【b】进程调度实现 先来先服务算法、短进程优先调度算法、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c】进程及相关信息从文件中读入。(读入信息包括:进入就绪时间,需要执行时间,优先级) ;模拟5个进程序列,每个序列包括10个进程【d】时间片与时间流逝的模拟。(运行一个时间片,表示为已占用CPU时间加1,需要执行时间减1。) 【e】一组进程序列执行完毕,打印出结果信息: 按照进程的ID输出其执行序列,计算出每个进程的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周转时间,并为整个进程序列计算平均周转时间。程序的计算结果按一定的格式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或输出到文件中。实验1.3 多进程(线程)实现快速排序- 内容:编多进程及多线程程序实现对10000个随机数的快速排序算法。- 要求:产生10000个随机数,编写一个多进程(线程)实现快速排序算法; 要求说明你的程序运行的系统资源配置,给出测试结果并对测试程序和结果做出说明. 回答用多进程实现和多线程实现体现了什么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n 实现提示: 每次数据分割后产生两个新的进程(线程)处理分割后的数据;每个进程(线程)处理的数据小于500以后不再分割实验单元2 存储管理内容:编程序模拟请求页面调度中的页面置换算法,基于同样的页面序列对比它们的命中率,观察当物理内存容量变化时算法的结果有什么不同。要求:设页面大小为1K,用户虚存容量32K,物理内存大小从4K到32K分别进行算法测试,每次测试请给出FIFO, LRU, OPT的命中率。分析实验结果,对比三种算法性能,以及当物理内存大小变化时命中率的变化。方法:1. 页面序列生成:a) 生成320条指令组成的序列,其地址顺序假定为:1)当前指令的下一条指令是顺序执行的,概率0.5;2)下一条指令均匀分布在前地址部分,概率0.25; 3)下一条指令均匀分布在后地址部分,概率0.25;执行下面算法直到序列长度达到320:随机选取p【0,319】;iaddress0=ß p;for (i=1;i<320;i+)p ß iaddressi-1;生成随机数r,0<r<1.0;if (r<0.5) iaddressi ßp; else if (r<0.75) iaddress i ß随机选取p【0,p-1】;else iaddress i ß随机选取p【p+1,319】;b) 将指令序列转换成页面序列:每个页面包含10个指令。for (i=0;i<320;i+) pagei= iaddressi / 10;随机数生成函数rand(); 初始化srand(int seed);2. 测试不同物理内存帧数(4-32)情况下FIFO, LRU, OPT的命中率 ( 1 缺页次数/页面序列长度)。for(frame=4; rame<=32;frame+) FIFO(frame);/计算并输出FIFO算法命中率LRU(frame);/计算并输出LRU算法命中率OPT(frame); /计算并输出OPT算法命中率实验单元3 文件系统实验目的通过一个简化的多用户文件系统模型的设计,进一步理解unix文件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的实现。实验内容在LINUX环境下设计一个简单的二级文件系统,给出程序运行过程和结果。要求做到以下几点:1、可以实现下列几条命令(至少4条)(不必写命令行解释程序,直接在main函数中调用命令的实现函数。参考后面的源码。)Login用户登录Dir列文件目录Create创建文件Delete删除文件Open打开文件Close关闭文件Read读文件Write写文件2、列目录时要列出文件名、物理地址、保护码和文件长度3、源文件可以进行读写保护实验准备 1、首先应确定文件系统的数据结构:主目录、子目录及活动文件等。主目录和子目录都以文件的形式存放于磁盘,这样便于查找和修改; 2、用户创建的文件,可以编号存储于磁盘上。如file0,file1,file2并以编号作为物理地址,在目录中进行登记。实验指导一、文件管理要将文件存储在磁盘(带)上,必须为之分配相应的存储空间,这就涉及到对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采取何种方式存储,又涉及到文件的物理结构;为了简化对文件的访问和共享,还应设置相应的用户文件描述表及文件表。1、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1)文件卷的组织UNIX中,把每个磁盘(带)看作是一个文件卷,每个文件卷上可存放一个具有独立目录结构的文件系统。一个文件卷包含许多物理块,并按块号排列如下图:0# 1# 2# 3# K# K+1# N# 其中,0#块用于系统引导或空闲,1#为超级块(superblock),存放文件卷的资源管理信息,如整个文件卷的盘块数、磁盘索引结点的盘块数、空闲盘块号栈及指针等。2#K#存放磁盘索引结点。每个索引结点64B,第K+1#N#存放文件数据。 (2)空闲盘块的组织 UNIX采用成组链接法组织空闲盘块。它将若干个空闲盘块划归一个组,将每组中所有盘块号存放在其前一组的第一个空闲盘块中,而第一组中所有空闲盘块号放入超级块的空闲盘块号栈中。 例: 超级块表 10910610310095211208205202 310307304301(3)空闲盘块的分配与回收内核要从文件系统中分配一盘块时,先检查超级块空闲盘块号栈是否已上锁。是则调用sleep睡眠,否则将超级块中空闲盘块栈栈顶盘块号分配出去。回收时,若空闲盘块号栈未满,直接将回收盘块编号记入空闲盘块号栈中。若回收时栈已满,须先将栈中的所有空闲盘块号复制到新回收的盘块中,再将新回收盘块的编号作为新栈的栈底块号进栈。2、文件的物理结构UNIX未采用传统的三种文件结构形式,而是将文件所占用盘块的盘块号,直接或间接地存放在该文件索引结点的地址项中。查找文件时,只需找到该文件的索引结点,便可直接或间接的寻址方式获得指定文件的盘块。过程bmap可将逻辑文件的字节偏移量转换为文件的物理块号。先将字节偏移量转换为文件逻辑块号及块内偏移量,再把逻辑块号转换为文件的物理块号。3、用户文件描述符表和文件表的管理每个进程的U区中设置一张用户文件描述符表。只在首次打开文件时才需给出路径名。内核在该进程的用户文件描述符表中,分配一空项,取其在该表中的位移量作为文件描述符fd(file discriptor)返还给用户。当用户再次访问该文件时,只需提供fd,系统根据fd便可找到相应文件的内存索引结点。fd表项的分配由ufalloc完成。为了方便用户对文件进行读/写及共享,系统中设置了一张文件表。每个用户在打开文件时,都要在文件表中获得一表项,其中包含下述内容:f.flag:文件标志,指示该文件打开是为了读或写;f.inode:指向打开文件的内存索引结点指针;f.offset:文件读写指针偏移值;f.count:文件引用计数。二、目录管理 UNIX中,为了加速对文件目录的查找,将文件名和文件说明分开,由文件说明形成一个称为索引结点的数据结构,而相应的文件目录项则只由文件符号名和指向索引结点的指针构成。 对目录的管理应包括的功能有: 1、对索引结点的管理 每个文件都有一唯一的磁盘索引结点(di_node)。文件被打开后,还有一个内存索引结点(i_node)。创建一新文件时,就为之建立一个磁盘索引结点,以将文件的有关信息记入其中,并将用户提供的文件名和磁盘索引结点号一并组成一个新目录项,记入其父目录文件中。文件被撤消时,系统要回收该文件的磁盘索引结点,从其父目录中删除该目录项。随着文件的打开与关闭,系统还要为之分配和回收内存索引结点。 (1)磁盘索引结点 磁盘索引结点中,包含有关文件的下述一系列信息: 文件模式di_mode。可以是正规文件、目录文件、字符特别文件、块特别文件和管道文件等几种; 文件所有者用户标识符di_uid。指拥有该文件的用户标识符; 同组用户标识符di_gid。与拥有该文件的用户在同一小组的用户标识符; 文件长度di_size。以字节计数的文件大小; 文件的联接计数di_nlink。表明在本文件系统中所有指向该文件的文件名计数; 文件的物理地址di_addr。di_addr地址项共有13项,即di_addr(0) 到di_addr(12),每个地址项占3字节; 文件的访问时间di_atime。指文件最近被进程访问的时间; 文件的修改时间di_mtime。指文件和索引结点最近被进程修改的时间; 文件的建立时间di_citime。 (2)内存索引结点 文件被打开后,系统为它在内存索引结点表区中建一内存索引结点,以方便用户和系统对文件的访问。其中,一部分信息是直接从磁盘索引结点拷贝过来的,如i_mode、i_uid、i_gid、i_size、i_addr、i_nlink等,并又增加了如下各信息: 索引结点编号i_number。作为内存索引结点的标识符; 状态i_flag。指示内存索引结点是否已上锁、是否有进程等待此i结点解锁、i结点是否被修改、是否有最近被访问等标志; 引用计数i_count。记录当前有几个进程正在访问此i结点,每当有进程访问此i结点时,对i_count+1,退出-1; 设备号i_dev。文件所属文S件系统的逻辑设备号; 前向指针i_forw。Hash队列的前向指针; 后向指针i_back。Hash队列的后向指针; (3)磁盘索引结点的分配与回收 分配过程ialloc:当内核创建一新文件时,要为之分配一空闲磁盘i结点。如分配成功,便再分配一内存i结点。其过程如下: 检查超级块上锁否。由于超级块是临界资源,诸进程必须互斥地访问它,故在进入ialloc后,要先检查它是否已上锁,若是则睡眠等待; 检查i结点栈空否。若i结点栈中已无空闲结点编号,则应从盘中再调入一批i结点号进栈。若盘中已无空闲i结点,则出错处理,返回; 从空闲i结点编号栈中分配一i结点,并对它初始化、填写有关文件的属性; 分配内存i结点; 将磁盘i结点总数-1,置超级块修改标志,返回。 回收过程ifree: 当删除文件时,应回收其所占用的盘块及相应的磁盘i结点。具体有: 检查超级块上锁否。若是,直接返回,即不把本次回收的i结点号记入空闲i结点编号栈中; 检查i结点编号栈满否。若已满,无法再装入新回收的i结点号,立即返回,若未满,便将回收的i结点编号进栈,并使当前空闲结点数+1; 置超级块修改标志,返回。 (4)内存索引结点的分配与回收 分配过程iget: 虽然iget用在打开文件时为之分配i结点,但由于允许文件被共享,因此,如果一文件已被其他用户打开并有了内存i结点,则此时只需将i结点中的引用计数+1。如果文件尚未被任何用户(进程)打开,则由iget过程为该文件分配一内存i结点,并调用bread过程将其磁盘i结点的内容拷贝到内存i结点中并进行初始化。 回收过程iput: 进程要关闭某文件时,须调用iput过程,先对该文件内存i结点中的引用计数-1。若结果为0,便回收该内存i结点,再对该文件的磁盘i结点中的连接计数减1,若其结果也为0,便删除此文件,并回收分配给该文件的盘块和磁盘i结点。 2、构造目录make_node 文件系统的一个基本功能是实现按名存取,它通过文件目录来实现。为此须使每一个文件都在文件目录中有一个目录项,通过查找文件目录可找到该文件的目录项和它的索引结点,进而找到文件的物理位置。对于可供多个用户共享的文件,则可能有多个目录项。如果要将文件删除,其目录项也应删除。 构造目录先调用ialloc为新建文件分配一磁盘i结点及内存i结点。若分配失败则返回,分配成功时须先设置内存i结点的初值(含拷贝),调用写目录过程wdir,将用户提供的文件名与分配给该文件的磁盘i结点号一起,构成一新目录项,再将它记入其父目录文件中。 3、检索目录namei 用户在第一次访问某文件时,需要使用文件的路径名,系统按路径名去检索文件目录,得到该文件的磁盘索引结点,且返回给用户一个fd。以后用户便可利用该fd来访问文件,这时系统不需再去检索文件目录。 namei根据用户给出的路径名,从高层到低层顺序地查找各级目录,寻找指定文件的索引结点号。检索时,对以'/'开头的路径名,须从根目录开始检索,否则,从当前目录开始,并把与之对应的i结点作为工作索引结点,然后用文件路径名中的第一分量名与根或与当前目录文件中的各目录项的文件名,逐一进行比较。由于一个目录文件可能占用多个盘块,在检索完一个盘块中所有目录项而未找到匹配的文件分量名时,须调用bmap和bread过程,将下一个盘块中的所有目录项读出后,再逐一检索。若检索完该目录文件的所有盘块而仍未找到,才认为无此文件分量名。检索方式采用Hash方法。 三、主要文件操作的处理过程 1、打开文件open 检索目录。内核调用namei从根目录或从当前目录,沿目录树查找指定的索引结点。若未找到或该文件不允许存取,则出错处理返回NULL,否则转入下一步; 分配内存索引结点。如果该文件已被其它用户打开,只需对上一步中所找到的i结点引用计数+1,否则应为被打开文件分配一内存i结点,并调用磁盘读过程将磁盘i结点的内容拷贝到内存i结点中,并设置i.count=1; 分配文件表项。为已打开的文件分配一文件表项,使表项中的f.inode 指向内存索引结点; 分配用户文件描述表项。 2、创建文件creat 核心调用namei,从根目录或当前目录开始,逐级向下查找指定的索引结点。此时有以下二种情况: 重写文件。namei找到了指定i结点,调用free释放原有文件的磁盘块。此时内核忽略用户指定的许可权方式和所有者,而保持原有文件的存取权限方式和文件主。最后打开。 新建。namei未找到。调用ialloc,为新创建的文件分配一磁盘索引结点,并将新文件名及所分配到的i结点编号,写入其父目录中,建立一新目录项。利用与open相同的方式,把新文件打开。 3、关闭文件close根据用户文件描述符fd,从相应的用户文件描述符表项中,获得指向文件表项的指针fp,再对该文件表项中的f.count-1。四、主要数据结构1、i节点 struct inode struct inode *i_forw; struct inode *i_back; char i_flag; unsigned int i_ino; /*磁盘i节点标号*/ unsigned int i_count; /*引用计数*/ unsigned short di_number; /*关联文件数,当为0时,则删除该文件*/ unsigned short di_mode; /*存取权限*/ unsigned short di_uid; /*磁盘i节点用户id*/ unsigned short di_gid; /*磁盘i节点组id*/ unsigned int di_addrNADDR; /*物理块号*/ 2、磁盘i节点 struct dinode unsigned short di_number; /*关联文件数*/unsigned short di_mode; /*存取权限*/unsigned short di_uidunsigned short di_gid;unsig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