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县关刀镇茶铺萤石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docx
通城县关刀镇茶铺萤石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通城中萤福盛矿业有限公司2018年8月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一、矿山简介2010年通城县关刀镇茶铺萤石矿矿权人变更为:通城县关刀镇福盛萤石矿, 矿山名称为通城县关刀镇茶铺萤石矿。矿区内采矿权人有一家:通城县关刀镇福 盛萤石矿o采矿许可证有效日期为2010年5月6 日至2013年5月6日,开采规模为0.75万吨/年,矿区面积0. 532kmz,开采标 高+196m +5m。2013年再次经历变,矿权人变更为:通城中荧福盛矿业有限公司,由通城 县国土资源局核发采矿许可证,其证号为:矿山名称 为通城县关刀镇茶铺萤石矿。采矿许可证有效日期为2013年8月16日至2018 年8月16日,开采规模为3万吨/年。通城县关刀镇茶铺萤石矿矿区位于通城县南东约15公里,关刀镇南约8公 里处的黄丰村,隶属于通城县关刀镇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13。53, 02一113。 53,16,北纬29° 13, 07 29° 13' 25。矿区东侧有水泥道路与村村通 公路相连,往北可达S320公路,交通较为便利(附交通位置图1-1)。图1-1交通位置二、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根据咸宁市国土资源局下发的咸宁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对通城县关刀镇茶铺萤石矿矿产源储量核实报告(截至2017年12月底)评审备案的函备案函 号(咸土资函2018 15号),和评审意见中划定的矿权范围,其划定的采矿权面 积为0. 532km2,开采标高+196+5m。矿区拐点坐标详见表IT。表IT 矿区范围坐标表(西安80坐标系)点号XY点号XYJ13229387.4438490132. 52J33227867.4238490132. 52J23229307. 4438490462. 52J43227917.4238489762. 52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一)矿山建设规模及开拓布局1、开采规模根据湖北省地质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于2012年09月编制的通城县关刀 镇茶铺萤石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该矿山设计开采规模为3万吨/年。2、开拓运输方案矿体最大厚度2. 8m,最小2. 0m。倾向290° 310° ,倾角70。85°。根 据巷道内观察:矿体出露最大厚度L4m, 一般0.81. 0m。矿体稳定性较好,产状很陡,上、下盘均为黑云母花岗岩,围岩稳定。露天 开采矿体剥离量较大,围岩坚硬,开采成本高,所以采用地下开采方式。根据矿体埋深和地形情况,开拓方案只采用平胴-盲竖井开拓方式,经现场 勘察,矿区内现有探矿工程(PD3平砸I,盲竖井SJ1、SJ2及各中段沿脉巷道) 可满足矿山开拓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要求。在矿体I延长现有+140m、+100m中段平巷;在矿体H开拓通风井FJK+170m 回风巷道,延长现有+140m、+100m> +60m中段平巷。矿区内的巷道通过石门与盲竖井相连,供矿石、废石、材料、设备的运送及 人员行走,同时作为进风口。矿区内的盲竖井、探矿巷道、联络巷道、天井(上山)、通风井组成行人、 通风通道,通风井兼作安全通道。矿区内的矿岩流向为:采区一放矿溜井一0. 7!?小型矿车一石门一盲竖井一 平胴(PD3),井口进行矿石、夹石分区卸载。矿区内每个采区的由竖井进新鲜风,经石门、沿脉巷道、放矿溜井、采区由 通风天井将污风排出地表。(二)矿山开采层位及资源储量本矿共圈定二个矿体:矿体I、II。1、I号矿体I号矿体分布于矿区东侧F6断裂的次级构造破碎带内,地表出露长度约 440m,出露标高+ 185220m。地表有民采坑CKK CK2控制,地下施工有平砸1 PD1> PD3工程。其中PD1平胴的沿脉巷道PD1-1控制+170m中段长度161m, PD3 平胴的沿脉巷道YM1控制+140m中段长度149. 5m、沿脉巷道YM3控制+100m中段 长度 278. 8mo矿体从地表往下矿体整体厚度变小,产状变化不大。含矿率50%左右,CaF2 含量变化较大,一般为22.88%-41.7设,平均含量30.83虬2、II号矿体II号号矿体分布于矿区西侧F6断裂破碎带内,地表出露长度约1500m,核 实范围内长800nb出露标高+ 170250m。地表有民采坑CK3、CK4、CK5、CK6、 CK7、CK8控制,地下施工有平胴PDKPD3工程。其中PD1平碉的沿脉巷道PD1-2 控制+170ni中段长度66m,PD3平胴的沿脉巷道YM2控制+140m中段长度175. 6m、 YM4控制+100m中段长度223. 6m、YM5控制+60口中段长度331. 0mo矿体向南东延伸、从地表往下、往北矿体整体厚度变小。含矿率为50%左 右,CaF2含量变化较大,一般为20. 05%-56. 79%,平均含量35. 15%。根据通城县关刀镇茶铺萤石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截至2017年12 月底),矿权内保有有资源储量 月底b+122b+333)总量328千吨、CaF2107. 8 千吨,其中(lllb+122b)基础储量量226千吨、CaFz77.9千吨,333资源量102 千吨、CaFz299千吨。(三)矿山年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根据开发利用方案,矿山设计年开采萤石矿原矿石3万吨,其服务年限约为 10.9 年。(四)矿山开采方法该矿山矿体属急倾斜、薄矿体,稳定性好,顶底板为黑云母花岗岩,围岩稳 定。根据这些条件,可选的采矿方法为浅孔留矿法。浅孔留矿法采矿的矿块也沿走向布置,矿块长3050米,矿块宽为矿体厚 度,顶柱4米,底部采用出矿进路结构,出矿进路间距68米,每个矿房在两 端设有人行通风天井,天井用联络道与矿房相连,天井中垂直方向每隔5米向矿 房掘联络道,作为人员和设备进出采场的通道,也是采场通风通道。天井中安装 铁梯与上下中段相通,即每个矿块有2个安全通道。可采用7655型凿岩机打上 向炮眼爆破。每采完一分层就从底部各进路均匀出矿,出至采场空间2米左右停 止出矿,人工平整矿石平面后再进行下一分层回采,即下一分层回采利用留下的 矿石为操作平台,踩在矿石上进行凿岩放炮作业。如此循环进行,直到采至采场 顶柱位置。之后可在底部进路中大量出矿,直至采场出空为止,采空区可用废石 从顶柱小井进行充填处理。采准工作首先在矿块两端的间柱中沿矿体倾斜方向布置采场天井,天井两侧布置采场 联络道,同时在沿脉运输巷中垂矿体掘进出矿进路,间距8米,然后在矿体中部 沿矿体走向拉底形成工作面。采场天井采用对角式布置,天井布置于间柱中,采场联络道上下间距5米。 回采工作浅孔留矿采矿法的回采工作包括:凿岩、爆破、通风、局部放矿、撬顶及平 场,大量放矿等。矿房由下往上逐层进行,回采分层高度22. 2米,用气腿式 凿岩机7655型钻孔,分两个梯段回采,梯段工作面长度2024米,每次爆破后 放出约1/3的矿石,以保证回采工作面有必要的回采空间。矿房回采结束后,视采场情况尽可能地回收矿柱部分的矿石。矿块回采率:80%o(五)厂址方案矿山为延续矿山,矿山加工厂址依旧布置在矿权东侧的外运公路旁。(六)防治水方案井下施工中加强探水工作,如发现有出水征兆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在岩溶 发育的灰岩掘进施工中要先打探水孔。雨季前应检修水泵及管路、清理水仓保证有足够防排水能力。如遇大暴雨 停止采矿作业,加强排水。四、矿山开采历史与现状(一)历史开采情况该矿区早在1958年,由20多名部队转业军人在I号萤石矿脉进行地表开采, 并运至武汉钢铁厂出售,详情不清楚。70年代,当地村民对I、II号含萤石破 碎带地表露头及浅部进行掏矿,并有民采坑洞多处。据1990年通城县矿产公司 统计,共收购民采萤石精矿3. 4万吨。19961998年,除地表及浅部仍在群采外,夏家皂矿点分别在+170m和+220m 标高掘进了二个穿脉平洞(PDl、PD2),见II号含萤石矿带后沿走向采矿。据通 城县矿产公司资料,共收购荧石精矿1. 5万吨,手选萤石精矿CaF2含量97. 5%, 矿堆混合取样CaF2含量84%。沿脉富矿地段含矿率7085%, 一般地段含矿率 为 4558%。2004年,在PD1以南约200m处,标高140m开掘了 PD3穿脉平洞。至2008 年6月,穿脉平洞掘进208. 1m,沿I号含萤石矿破碎带的沿脉平洞YM1掘进 157. 5m,沿H号含萤石矿破碎带的沿脉平洞YM2掘进175. 6m。根据两个沿脉素描 情况,估算采出萤石矿石量约1000吨。本矿在2008-2012年间开展了深部探矿工作,施工了 I号含萤石矿破碎带 +100m中段YM3沿脉巷道278. 8m、II号含萤石矿破碎带+100m中段YM4沿脉巷道 183. 7m> +60m中段沿脉巷道(YM5) 30. 9m,在140m中段施工了二个80m盲竖井 (MSJK MSJ2),探矿最低标高已达+60m。并委托湖北省第四地质大队编制了湖 北省通城县关刀镇茶铺矿区萤石矿矿产资源储量重算地质报告(截至2012年7 月),重算标(Wj为+250m-h35h1o(二)矿山现状矿区在重算工作完成后,矿山生产断断续续,尤其是2015年开展非煤矿山整 治工作以来,基本处于停产状态。目前矿山主要在II号含萤石矿体开展回采和开拓工作,+100m中段YM4沿脉 巷道北巷继续掘进了 39.9m、+60m中段沿脉巷道(YM5)共掘进了 331. 0m,并分 别在60T00m、100T40m中段进行了部分矿体回采,开采矿石量约3万吨。第二章矿区基础信息一、矿区自然地理(一)气象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由于季风环流影响,夏季雨水多。据通城县内气象资料反映,该区历年年平均降雨量为1363.6毫m左右,最 大年降雨量可达2182. 1mm,最大日降雨量为290mm, 一般属突发性暴雨,但不多 见。一般3、4、5月以小雨居多,6、7、8、9月以中到大暴雨频繁,特别是7 月-8月间暴雨最多。年平均气温15. 5 (山区)至16.7C (城区)。7月最热, 1月最冷,最高气温为39. 7,最低气温为T5.2C。本区主要灾害有低温、旱涝、连阴雨、大风、冰雹、高温。(二)水文水文地质单元边界,以地表自然分水岭为界,构成了一个充水条件简单的稳 定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水文单元内北西、南东高中间低,地形切割,呈V型沟 谷发育,最高标高+486. 1 m,最低点标高+130m。大气降水和地下水由两侧向中 部径流,汇聚到中部河流排泄出矿区。本矿开采范围内没有大的湖泊、河流,仅矿权东部有一小溪,水量不大,属 长年流水的溪流。(三)地形地貌矿区地形地貌单元属于剥蚀低山丘陵区,位于幕埠山花岗岩体北东端,山体 走向为北东向,地势呈北西高,南东低,北西最高海拔高程486. 1m,南东最低 130m。山坡上生长南竹和灌木林。(四)植被本区属亚热带地区,山间生长植被以乔木、灌木、杂木及草本植物为主,局 部生长有小片的竹林,主要农作物有稻谷、红薯、玉米及豆类。10照片2-1林地、运矿铁轨(五)土壤项目区处于低山丘陵地带,土壤主要为水稻土、潮土、黄红壤土和红壤。区 内的山顶和山坡土壤较薄,缓坡面和坡脚地带土壤较为厚实。第四系由亚粘土、 亚砂土、细砂、砾石组成,透水性较好,富含孔隙潜水。照片2-2 土壤11二、矿区地质环境背景(一)地层岩性矿区内出露地层为第四系(Q,)主要出露在矿区东南部及地表低洼处,为黄褐色、红褐色含砾亚粘土,亚砂 土,厚度一般13m。(二)岩浆岩矿区出露燕山期花岗岩岩体,主要岩性为细-中粒黑云母花岗岩。风化后呈 土黄色、土状,新鲜岩石呈灰白色,细-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中可见 斜长石斑晶,含量一般不足5%,斑晶大小不等,多为5X6mm左右。主要矿物成 份石英、斜长石、黑云母等。沿岩石裂隙面有白云母化、硅化、重晶石化、绿泥 石化、绿帘石化等蚀变。矿区内脉岩很少,仅在矿区东部可见,主要为二长花岗岩、伟晶岩,矿石主 要成份为钾长石、钠长石、石英,少量黑云母等。地表出露规模很小长十几米, 宽仅几米。(三)地质构造矿区位于幕阜山(通城)花岗杂岩体北东端,北东向断裂构造发育。矿区内 主要有两条断裂F5、F6;张性断裂(F5),走向北东一南西,倾向北西,倾角75° 85°。区域内延伸长几公里,断裂破碎带带宽0.525m,沿走向和倾向均呈 膨胀狭缩的不规则变化。破碎带由角砾状碎裂花岗岩充填,内有萤石化、重晶石 化等。是本区萤石矿主要控矿构造。张性断裂(F6),走向北东一南西,倾向北西,倾角65° -85° ,区域内延 伸长几十公里,断裂破碎带带宽0.525m,破碎带由角砾状碎裂花岗岩组成, 见有绿帘石化、绿泥石化、重晶石化等。(四)水文地质1、含水层与隔水层含水层分为三个类型:花岗岩裂隙含水层:主要为岩体地表风化裂隙所形成的含水层,该含水 层富水性弱,一般只形成滴水,水量不大。粘土夹砂砾石孔隙含水层:由第四系砂砾粘土组成,一般厚度小,富水 程度不高,对矿床开采无大的影响。12构造裂隙含水层:该含水层顺破碎带从地表延伸至地下,是矿区主要含 水层,富水程度中等,预计涌水量在0.050.2升/秒,对矿床开采有一定的影 响。隔水层分为二个类型: 第四系松散粘土亚粘土隔水层:主要为残坡积含砾亚粘土,多呈中一低 压缩性,其粘土成分高,隔水性能好。隔水岩组为新鲜花岗岩岩体:新鲜花岗岩岩体由于裂隙很少,不利于溶 蚀作用进行和地下水运移,具相对隔水的特性。2、老窿及矿井水情况矿区内地表民采坑、洞较多,但因年代较长,均已垮塌积水,这些坑胴积水 较多。地表水顺含矿破碎带、井下巷道渗漏至坑道作业面,滴水现象普遍,是矿 坑充水的主要来源。3、矿坑充水因素矿坑主要充水因素为地表水、采坑及老隆积水渗漏,且难以堵塞,另外地表 裂隙含水层、构造破碎带含水层对矿坑充水有一定影响。由于主平巷可对矿坑突 水进行部分拦截,故矿井涌水量一般;根据矿山井下排水情况统计,矿井内总涌 水量一般为60nr7天,涌水量晴天较小,雨天较大。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属于简单类型。(四)工程地质矿区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较简单,根据区内岩性特征、岩石组合关系及岩石 力学性质共划分为二个工程地质岩组。即松软土体工程地质岩组和坚硬块状侵入 岩工程地质岩组。1、松软土体工程地质岩组主要为强全风化岩层及第四系残坡积层。第四系残坡积层分布于地表,厚度一般。5m,岩性为砂土、亚砂土、亚粘 土夹岩石碎块。强全风化岩层为花岗岩强风化带,厚约35m,风化后,矿物 颗粒之间失去胶结能力,岩石呈松散状。矿山采用地下开采,该岩组对矿山影响 很小。2、坚硬块状侵入岩工程地质岩组主要岩性为微风化黑云母花岗岩,是井巷边帮岩体,即荧石矿体的顶底板。13 岩石致密坚硬,力学强度高,岩石稳固性好,一般抗压强度大于lOOMpa,其工 程地质性质能满足一般工程建筑需要。3、矿床工程地质矿区内构造破碎带宽广2m,内有萤石化、重晶石化的半风化角砾状碎裂花 岗岩充填,易风化剥落,湿水易软化,属软一较软岩类。实际生产中也常伴有小 规模的冒落或坍塌鼓胀,需勤敲帮问顶,及时支护。采矿边帮岩体为黑云母花岗 岩,坑道稳定性较好。综上所述,本区工程地质条件为中等类型。(五)矿体地质特征在矿区范围内,北起肖家岭、夏家皂、往南至白虎咀、芦家、新屋王家的北 北东向长约1500m,宽约300nl范围,圈定二个矿体:矿体I、II。1、I号矿体I号矿体分布于矿区东侧F6断裂的次级构造破碎带内,地表出露长度约 440m,出露标高+ 185220m。地表有民采坑CK1、CK2控制,地下施工有平胴 PDK PD3工程。其中PD1平胴的沿脉巷道PD1-1控制+170m中段长度161m, PD3 平碉的沿脉巷道YM1控制+140m中段长度149. 5m、沿脉巷道YM3控制+100m中段 长度 278. 8m。引用根据重算工作所清理采坑CK1、CK2资料:地表出露最大厚度2. 8m,最 小2. 0m。矿体倾向290。310° ,倾角70° 85°。沿脉巷道PD体1出露最大 厚度 1.6m, 一般 1.21.4m,倾向 280° -300° ,倾角 280° -300°。+140m 中 段YM1中出露最大厚度1.4m, 一般0.81.0m; +100m中段YM3内出露最大厚 度1.3m, 一般。.91.0m。矿体从地表往下矿体整体厚度变小,产状变化不大。 含矿率50%左右,CaF2含量变化较大,一般为22. 88241. 71%,平均含量30. 83%。2、II号矿体II号号矿体分布于矿区西侧F6断裂破碎带内,地表出露长度约1500m,核 实范围内长800m,出露标高+170250m。地表有民采坑CK3、CK4、CK5、CK6、 CK7、CK8控制,地下施工有平碉PDKPD3工程。其中PD1平胴的沿脉巷道PD1-2 控制+170m中段长度66m, PD3平胴的沿脉巷道YM2控制+140m中段长度175. 6m、 YM4控制+100m中段长度223. 6m、YM5控制+60m中段长度331. 0m。引用重算工作所清理采坑CK3、CK4、CK5、CK6、CK7、CK8资料和各中段井14巷探矿工程:II号矿体地表出露最大厚度2. 1m,最小2. 0m。破碎带倾向290。310° ,倾角70° 85°。沿脉巷道PD1-2出露最大厚度2. 0m,一般1.61. 8m, 倾向280° -300° ,倾角280° -300° ; + 140m中段YM2中出露最大厚度1. 7m, 一般1.01.6m;在+100m中段YM3内出露最大厚度1.3m, 一般1.01.2m北至 94. 4米后变为0. 1-0. 3米;在+60m中段YM5内出露最大厚度1. 35m, 一般0. 5 1.2m,北至11米后变0. 1-0. 15米。矿体向南东延伸、从地表往下、往北矿体 整体厚度变小。含矿率为50%左右,CaF2含量变化较大,一般为20. 05%-56. 79%, 平均含量35. 15%。三、矿区社会经济概况关刀镇位于湖北省通城县,地处幕阜山北麓,为丘陵起伏的盆地,东、西、 南三面环山,北面平坦开阔。高度由南向北递减,最高点是与江西省修水县、湖 南省平江县交界处的黄龙山主峰只角楼,海拔1528. 3米;最低点是四庄乡小井 偏北边境,海拔78米。境内河流有隽水(陆水上游)。下辖官塘、关刀、高冲、八仙、白马、杨田、五流、八燕、里港、春雷、水 兴、台源、新建、黄丰、云水、杨家、高桥、道上、棋盘、东山19个行政村,1 个居委会,18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41728人,国土面积120平方公里。四、矿区土地利用现状本次项目土地调查图幅面积1.934 km?均属通城县关刀镇茶铺萤石矿区范围,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图(图号H49 Go68095),项目区占用土地属通城县关刀镇黄 丰村集体所有,区内主要以林地为主,另有耕地、住宅用地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 地。由于本矿山为地下开采开山,故对地表损毁面积较少,本次需要复垦的土地 面积L58hm“23. 7亩),主要为矿井口、运矿铁路、废硝堆、生活办公区和选矿 加工区。损毁地类为旱地、有林地和农村宅基地,复垦区土地现状见下表2-1 及附图2。表2-1矿区复垦土地利用现状面积表15一级地类二级地类面积(加)占总面积比例(%)1耕地13旱地0.9157.63林地31有林地0.6138.67住宅用地72农村宅基地0. 063.8合计1. 58100五、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通城县关刀镇茶铺萤石矿位于通城县关刀镇黄丰村,矿权周边无人口密集区 (周边的居住人口在200人以下)、风景名胜区、大中型工矿企业和交通干线、 重点水利电力工程(矿权南侧550米外有一小型水利工程云溪水库)等;区内植 物种群简单,主要为灌木及少量柏树,非重要农产品种植基地,不属于自然保护 区,属资源环境功能规划要求一般地区。六、矿山及周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案例分析据走访周边农户及相关企业,在本区没有相关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 案例。16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一、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调查概述我单位在接受委托后,立刻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赴现场对矿山地质环境与 土地资源调查评价,首先收集矿区及周边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地质环境、社会 经济、土地利用现状与权属、项目基本情况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有关 的资料;再进行了矿区野外调查,查清矿区地质环境现状、土地损毁范围、损毁 程度与损毁面积;然后对相关义务人、土地使用权人、土地所有权人、政府相关 部门及相关权益人进行公众调查,在充分听取了他们的意愿之后拟定初步矿山地 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对初步拟定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广 泛征询土地复垦义务人、政府相关部门、土地使用权人和社会公众的意愿,从组 织、经济、技术、公众接受程度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最后依据方案协调论证 结果,确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标准,优化工程设计,完善工程量 测算及投资估(测)算,细化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实施计划安排以及资 金、技术和组织管理保障措施等。通城县关刀镇茶铺萤石矿为一开采多年的老矿山,矿山在长期生产过程中产 生了大量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不稳定废硝堆滑塌、土地资源占用与损毁、地形 地貌景观影响及破坏等。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一)评估范围和评估级别1、评估范围根据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颁布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总则 3-5指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区范围不能局限于矿山用地面积之内,应将 矿业活动影响范围作为评估区范围,”根据矿山开采现状,矿山实际的矿业活动 已超越矿界范围。同时根据国土资源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 规范(DZ/T0223-2011),评估范围应包括采矿登记范围和采矿活动可能影响到 的范围。故本次确定的评估范围是以矿区范围为基础,适度向外有所扩展。(1)采矿登记范围的确定根据核实报告及备案函,确定批复的矿权范围由4个拐点圈定,为开采区,17 面积为0. 532平方公里。(2)采矿活动可能影响到的范围矿业活动影响区的确定。矿业活动的影响区主要包括:矿石运输铁路和公路、废石硝场,管理生活区 等,其影响区的范围为0.016平方公里。矿业活动影响外推区域的确定。由于矿山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噪音,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会因距离的增加而 减小,故本次在采矿区域、矿业活动影响区域的基础上外推80-100m,其外推 影响区的范围为1. 051平方公里。故本次评估范围拐点坐标如下:表3-1评估区范围坐标2、评估级别序号X坐标Y坐标a3229467.7538490083. 63b3229306.9838490743. 87c3228818. 7438490743. 87d3227822. 0338490165. 59e3227881. 3938489689. 55评估区面积:1.067平方公里,评估标高:+130米以上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 0223-2011)(以 下简称“编制规范”):评估级别应根据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 程度、矿山生产建设规模等综合确定。(1)评估区重要程度:评估区内居民点居住人口在200人以下,矿权南侧 550米外有一小型水利工程云溪水库,无重要电力工程及建筑物设施,无重要、 较重要水源地,远离各级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区(点),矿区损毁土地为旱地、 林地类型。依据“编制规范”附录B表中的确定指标,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属于 重要区。(2)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经资料分析与现场调查,本矿山水文地 质条件与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评估区地貌单元类型及地质构造较简单。但 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少,危害小。根据“编制规范”附表C. 2,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3)依据“编制规范”表D的分类,矿山年采建筑石料用灰岩3万吨,生18产建设规模属小型。综上所述,参见表3-2,确定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为二级。表3-2矿山环境影响评估精度分级(二)矿山地质灾害现状分析与预测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山建设规模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复杂中等简单重要区大型一级一级一级中型一级一级二级小型一级一级二级(本矿)较重要区一级一级二级中型一级二级二级小型二级二级三级一般区大型一级二级二级中型二级二级三级小型二级三级三级1、矿山地质灾害现状分析通过本次地质环境调查,矿山现状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 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现对地质环境有一定改变或影响的主要是矿石堆 场、废硝堆场和工业场地。(1)矿石堆场矿石堆场位于矿山主井口的东南侧,压占土地面积751m2,属临时堆场,堆 楂最大高度为2m,呈自然倾斜面,角度呈30-45度的自然安息角。目前废硝堆 场前缘未设档土墙。危害对象主要为堆场下方的河流。(2)废喳堆场目前形成有二个废硝堆场,均位于矿权东侧的山坡上,用于堆放废弃的矿磴, 压占土地总面积7299m- (1号废硝堆场压占面积5095 m2, 2号废硝堆场压占面积 2204 m2o),堆高1-3米,呈自然倾斜面,角度呈30-45度的自然安息角。目前 废硝堆场前缘设有挡土墙。危害对象主要为废石堆场下方的土地资源。(3)工业场地矿山工业场地内主要布置了矿石选矿加工设备、堆料场、综合办公楼及磅站。 目前工业场地内除水土流失外,未见其它地质灾害现象的发生。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表E.1,现状下对地质 灾害影响程度为较轻级别。192、矿山地质灾害预测评估评估区内未来矿业活动可能引发或加剧的矿山地质灾害问题主要为各堆场 边坡潜在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隐患,其次有排土场堆积可能出现的泥石流隐患 及因采矿活动造成的地面塌陷隐患。本次对评估区内所有影响范围进行预测评估。(1)崩塌、滑坡采场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围岩为花岗岩,其力学强度均较高,较稳定。一般不会发生崩塌地质灾害。 但在岩体应力集中部位,岩石裂隙、破碎带,打眼、放炮等都可能会引发冒顶、 片帮等工程地质灾害问题,威胁井下生产工人和设备的安全。但只要采取防范措 施,加强顶板维护管理,及时加固支撑,井下产生崩塌、掉块的可能性小。废硝堆场边坡稳定性分析矿石堆场主要是集中堆放由地下采出的萤石矿矿石,且矿山每天都将该集中 堆放的矿石运送至加工区内,该处堆场基本无堆放矿石过夜。其危险性小,危害 程度小。废硝堆场内堆放的是经选矿后的废弃矿硝,矿磴堆放高度一3米,呈自然倾 斜面,角度呈30-45度的自然安息角。目前二处废罐堆场前缘均设有挡土墙。自 然状态下较稳定,但在雨水的冲刷下,会对土质边坡造成软化和泥化作用,改变 碓堆岩土体结构面中充填物的性状,使其力学性能降低,内聚力和摩擦角值减小, 而产生滑坡或泥石流。若废碓堆场排放及治理不当或在强降雨等外力作用下可能 产生土体失稳,但是矿山废喳堆场规模及高差不大,废磴石量较少,但在后期的 生产过程中,还将产生新的废碓,矿山计划对后期产生的废硝进行综合利用,提 高矿山利用率。故预测在合理堆放及修建挡土墙的情况下预测废砧堆场边坡失稳 的可能性小,其危险性小,危害程度小。(2)泥石流根据预测图可以看出,工业场地及各堆场均不在主要汇水区范围内,其发生 泥石流的可能性不大。但矿石临时堆场和1号废硝堆场部分区域距离河流较近, 如遇漂流涨水,可能被河水淹没。预测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小。其危险性小,危 害程度小。(3)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矿山开采规模很小,目前没发现开采区地表沉降。但随着今后的开采,矿山20 生产规模的扩大,有可能诱发开采区沉陷引起地表沉降和塌陷。由于矿体开采面不大,矿区不属于岩溶区,巷道内地下水排水量少,不会产 生地下水疏干和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只要不盗采保安矿柱,开采区内一般不会产 生地面塌陷。由于巷道挖掘、矿石开采,一定程度上改变地下岩体应力结构,随着矿山开 采活动加剧,地下岩体应力结构改变就越来越明显,可能在应力变化较大范围内 的岩体易产生变形和破坏,产生如“三带”型破坏特征,即近地表的变形带、 中部裂隙带、接近矿体破碎带(垂直剖面上)。近地表岩体的变形,可能会产生 地面沉降,对地表建(构)筑物有一定影响。矿体属陡倾斜薄矿体,开采面不大,围岩力学强度高,产生地面沉降幅度小, 对地表建(构)筑物影响小,危险性中等。预测未来评估区发生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综上所述,预测发生崩塌、滑坡的可能性较大,发生泥石流、地面塌陷、地 面沉降、地裂缝的可能性小,地质灾害对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为较严重。(三)矿区含水层破坏现状分析与预测1、含水层破坏现状分析评估区自然排水条件较好,含水层主要为花岗岩裂隙含水层、构造裂隙含水 层和粘土夹砂砾石孔隙含水层,其富水性弱,水量小。含水层受大气降水影响, 补迳排单一,水循环路径短。裂隙含水层对矿山开采可能会有一定影响,但影响 不大。水资源现状:矿山属地下开采,目前,对地表水资源没有影响。通过对评估 区内开拓剥离道路、边坡观察,没发现有地下水沿基岩裂隙、破碎处渗出以及明 显的地表水、地下水漏失和地下水位下降迹象。水环境现状:现场调查访问,矿区云溪水库下游支流,其水质、水量没受矿 山开拓、挖掘影响。矿区萤石不溶于水,不存在氟污染,胴内排除地下水对地表 水质影响很小。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表E. 1,现状下对含水 层影响程度为较轻级别。2、矿区含水层破坏预测评估矿山属地下开采,开采标高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对持续性暴雨,由于21 矿体延伸较长,矿山有一定汇水面积,加上矿山破碎带、断层等导水通道存在会 加快地下水渗透,使矿坑涌水量加大,对矿山正常开采可能会有一定影响,但影 响不大。矿区及周围地表水体不会漏失;矿区内无生活水源地,矿业活动不会影响到 矿区及周围生产生活供水。矿坑内渗透出的地下水对地表水体虽有一定影响,但 水量小,整体对水环境影响不大,矿石废渣不含有毒物质,萤石不溶于水,不会 污染水源,未影响到矿区及周围生产生活供水。综上所述,预测矿山开采对采矿范围内地质环境中的含水层破坏影响程度较 严重,对采矿范围周边的区域含水层破坏影响程度为较轻。(四)矿区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现状分析与预测1、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现状分析本矿山为开采多年的老矿山,采用地下开采,现阶段对地貌景观的损毁主要 是工业场地、矿石堆场、废硝堆场对原山体植被等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损毁,其损 毁程度为较严重级别。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表E. 1,现状下对地形 地貌影响程度为较严重级别。2、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预测评估由于本矿山采用地下开采方式,且工业场地、矿石、废硝堆均已修建完成。 预测未来在矿山的开采过程中将不会造成山体破损、岩石裸露和植被破坏,对原 生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较轻。综上所述,预测开采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较严重,从而对地质环境影响 程度为较严重。(五)矿区水土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与预测1、水土环境污染现状分析现场调查显示,矿山现阶段水土污染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矿区生活废水对水 土环境污染;二是矿坑涌水对水土环境污染。矿井涌水主要来自顶板裂隙水,随着开采面积的扩大,坑道通过导水、含水 裂隙时,地下水将补给矿坑水,水质与地下水水质接近。矿山矿坑涌水主要污染 物为SS;生活污水中COD、SS、动植物油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现状矿区在主平胴以及各中段设置了沉淀池,矿坑涌水经多级沉淀池后由平22 碉外排,基本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其次,生活区污水主要排入矿部附近旱厕, 定期有村民清掏外运肥田,对周围环境也无污染。2、水土环境污染预测矿区在生产过程中矿坑涌水主要采取自然沉淀的方法对涌水中的悬浮物进 行处理;生活污水主要排入生活区旱厕,并由附近村民定期清掏外运肥田,生活 废水无外排。总体上,矿区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废水在经过收集处理后基本不会 对周围水土环境造成污染。总体上,矿区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废水在经过收集处理后基本不会对周围水 土环境造成污染,固体垃圾集中后外运垃圾站集中处理,预计在后期采矿活动对 矿区水土环境污染较小。三、矿山土地损毁预测与评估(一)土地损毁环节与时序1、土地损毁环节与时序根据开发利用方案,本矿山采用地下开采方式。矿山生产工艺流程为:矿井开拓方式:采用平胴、盲竖井开拓方式。矿区内的巷道通过石门与竖井相连,供矿石、废石、材料、设备的运送及人 员行走,同时作为进风口。矿区内的盲竖井、探矿巷道、联络巷道、天井(上山)、通风井组成行人、 通风通道,通风井兼作安全通道。矿区内的矿岩流向为:采区一放矿溜井一0. 7m3小型矿车一石门一盲竖井一 平碉(PD3),平胴口进行矿石、夹石分区卸载。矿区内每个采区的由盲竖井进新鲜风,经石门、沿脉巷道、放矿溜井、采区 由通风天井将污风排出地表。开采顺序:根据开发利用方案,矿山选用的采矿方法为平胴、盲竖井开 拓。全矿划分为二个采区,即I采区和II采区。矿区内各采区开拓运输、通风排 水系统均是独立的,可以根据市场需要,设计各采区同时生产。开采同时,可以 优先布置开拓工程,边探边采。各采区开采顺序为:垂直高度上沿矿体阶段高度自上而下回采,水平方向上 沿矿体西端向矿体东端方向回采,矿块内由矿块的一端向矿块的另一端后退式回23采。2、项目区内土地损毁形式压占压占的损毁形式在通城县关刀镇茶铺萤石矿中主要表现为矿石、废硝堆场内 对土地的压占损毁。压占范围内对生态系统造成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形地 貌的改变、土壤层被损毁、植被消失。挖损挖损损毁主要是指取土场取土过程中挖损土地。取土时,需要清理地表植物, 挖损表层土壤,会直接减少矿区范围内的植被面积,对植被生长存在一定的影响。3、土地损毁环节、形式及时序分析目前工业场地、渣场及配套设施地块土地已损毁。后续随着采矿活动的进行, 土地损毁范围主要是塌陷区面积随着采空区面积的扩大而增加。本项目土地损毁环节、形式及时序情 况见表3-4。表3-4 土地损毁环节、形式及时序情况表土地损毁环节损毁形式对应时序工业场地挖损、压占整个生产期旬后临时堆场压占整个生产期废磴堆场压占整个生产期矿山道路(运矿铁路)压占整个生产期(二)已损毁各类土地现状【已损毁土地调查方法】:采用实地踏勘、现场查看。【已损毁土地范围统计工按照各损毁地块分布,依据矿山提供的地形地质 现状图为基础图件,采用手持GPS定点,上图量算确定矿山已损毁土地范围。【已损毁地块分类标准】:本次在已损毁土地统计时,主要依据各损毁地块 的空间布局和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