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货币与利率的决定(2).ppt
一、货币需求一、货币需求二、货币供给二、货币供给 第三节第三节 货币市场货币市场1、货货币币需需求求的的含含义义:指人们在某一时点上愿愿意意并能能够够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财富的数量。注意:人们对货币的需要与货币需求的区别。注意:人们对货币的需要与货币需求的区别。2、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理论 人人们们的的经经济济活活动动为为什什么么需需要要货货币币?货货币币起起什什么么样样的的作作用用?这这是是货货币需求理论所研究的问题。币需求理论所研究的问题。(1)古典学派的货币数量论)古典学派的货币数量论(2)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3)其他货币需求理论)其他货币需求理论一、货币需求一、货币需求 (1)古古典典学学派派的的货货币币数数量量论论:认认为为货货币币是是中中性性的的,M数数量量只只影影响响价价格格,而而不不影影响响实实物物产产量量。这这是是把把货货币币数数量量与与商商品品价格相联系的理论,具有代表性的是费雪的交易方程式价格相联系的理论,具有代表性的是费雪的交易方程式。经经学学家家费费雪雪美美1911年年出出版版货货币币的的购购买买力力认认为为货货币币是是中性的,货币数量只影响价格,而不影响实物产量。中性的,货币数量只影响价格,而不影响实物产量。货币的流通量货币的流通量=交易总额交易总额MV=PT(M货币数量,货币数量,V 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T商品交易量)商品交易量)MV=PYM=PY/VP=VM/Y P与与M成正比率变化成正比率变化货币需求归结为名义国民收入代表的交易需求。货币需求归结为名义国民收入代表的交易需求。2000亿美元亿美元 3次次=6000亿美元亿美元 货货币币数数量量论论(quantity theory of money),现现代代货货币币主主义义学学派派的的理理论论基基础础。该该理理论论认认为为,长长期期中中货货币币量量增增加加引引起起物物价价水水平平同同比比例例上上升升,但但并不影响产出。该理论是以货币流通速度和交易方程式为基础的。并不影响产出。该理论是以货币流通速度和交易方程式为基础的。概概念念:货货币币流流通通速速度度(velocity of circulation)是是一一单单位位货货币币每每年年用用于于购买组成购买组成GDP的物品与劳务的平均次数。的物品与劳务的平均次数。名义名义GDP,如果以,如果以P代表物价水平,代表物价水平,Y代表实际代表实际GDP,那么:,那么:名义名义GDP=PY 货币流通速度的计算货币流通速度的计算 M代表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代表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V由下列公式决定:由下列公式决定:V=PY/M 例例如如:某某一一年年生生产产了了10万万亿亿实实际际GDP,物物价价水水平平为为1,该该年年投投放放了了5万万亿亿M,则:,则:V=10/5=2 交交易易方方程程式式(equation of exchange)表表明明货货币币量量(M)乘乘以货币流通速度(以货币流通速度(V)等于名义)等于名义GDP,也就是:,也就是:MV=PY 我我们们可可以以通通过过做做出出两两个个假假设设,把把交交易易方方程程式式变变成成货货币币数数量量理论:理论:(1)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V)不受货币量的影响。不受货币量的影响。(2)潜在)潜在GDP不受货币量的影响。不受货币量的影响。如如果果这这两两项项假假设设成成立立,交交易易方方程程式式就就告告诉诉我我们们货货币币量量的的变动会引起物价水平同比例的变动:变动会引起物价水平同比例的变动:货币数量论的美国历史证据货币数量论的美国历史证据货币数量论的美国历史证据货币数量论的美国历史证据 数数据据与与货货币币数数量量论论广广泛泛一一致致,但但货货币币增增长长率率与与通通货货膨胀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准确。膨胀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准确。这种关系在长期中表现出更强的相关这种关系在长期中表现出更强的相关:世界经济中的货币增长和通货膨胀世界经济中的货币增长和通货膨胀世界经济中的货币增长和通货膨胀世界经济中的货币增长和通货膨胀 一一切切证证据据都都说说明明货货币币增增长长与与通通货货膨膨胀胀之之间间是是相相关关的的。这这并并非非代代表表因因果果关关系系。货货币币增增长长与与通通货货膨膨胀之间的相关性并没有告诉我们以下问题的答案:胀之间的相关性并没有告诉我们以下问题的答案:是是货货币币增增长长会会引引起起通通货货膨膨胀胀?还还是是通通货货膨膨胀胀会会带带来来货货币币增增长长?或或者者是是其其他他因因素素会会同同时时引引起起通通货货膨膨胀和货币增长?胀和货币增长?人们持有货币主要出于三种动机:人们持有货币主要出于三种动机:第一、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交易或支付所需持有的货币。第二、预防动机,是指人们为预防不测所持有的一定量的货。第三、投机动机,是指人们购买和出售债券对货币需求量,投机对货币的需求与利率呈反方向变动。(2)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L=L1(Y)+L2(r)O rLL1(Y)OrLL2货币需求货币需求M d=(交易需求交易需求+预防需求预防需求)L1+投机需求投机需求L2 L1=k Y L2=-hr用公式表达:名义货币需求用公式表达:名义货币需求L=L1+L2=k Yhr 实际货币需求实际货币需求L/P=(k Yhr)/P 当y2y1时 LLr1r20L/PrL=(ky1hr)L/PL/PL=(ky2hr)L/P 1,也就是说,基础货币一个较小的变动,也就是说,基础货币一个较小的变动,便会引起货币供给总量发生较大的波动。便会引起货币供给总量发生较大的波动。货币乘数: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即(货币乘数: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即(c+1)/(c+r)。)。当当c=0时,时,(c+1)/(c+r)=1/r中央银行的中央银行的中央银行的中央银行的一般性一般性一般性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Mb=C+R M=Mb1/(rd+re+rk+trt)创造基础货币、间接影响存款货币的创造创造基础货币、间接影响存款货币的创造货币供给量与经济的关系货币供给量与经济的关系政策政策政策政策含义含义含义含义中央银行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再再贴贴现现率率是是中中央央银银行行对对未未到到期期的的合合格格票票据据(如如国国库库券券、短短期期公公债债、短短期期商商业业票票据据)贴贴现现的的利利率率,换换句句话话说说,即即中中央央银银行行对对商商业业银银行行及及金金融融机机构构通通过过贴贴现窗口贷款的利率。现窗口贷款的利率。中央银行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取决于央行的货币政策。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取决于央行的货币政策。货币供给曲线:货币供给曲线: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准备金率 再贴现率再贴现率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定义特征定义特征货币创造货币创造政策含义政策含义货币供给货币供给功能与度量功能与度量M与经济关系与经济关系 延伸阅读延伸阅读 2009 2009 年一季度中国年一季度中国年一季度中国年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延伸思考延伸思考 预测中国人民银行未来的预测中国人民银行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向,这些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走向,这些货币政策是否有利于应对经济危机?是否有利于应对经济危机?小结小结L=L1+L2M=C+DrM,L一、古典利率理论一、古典利率理论二、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二、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三、可贷资金利率理论三、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第四节第四节 均衡利率水平的决定均衡利率水平的决定 西方经济学家的利率决定理论都认为利率是由供求均衡点决定的,他们之间主要的分歧在于,是哪种供求关系决定利率。一、古典利率理论一、古典利率理论时间:时间:19世纪末世纪末20世纪世纪30年代年代代表人物:庞巴维克、费雪和马歇尔代表人物:庞巴维克、费雪和马歇尔主要观点:利率是由储蓄(资本的供给)与投资(资本的需求)的主要观点:利率是由储蓄(资本的供给)与投资(资本的需求)的均衡决定的。均衡决定的。利率是资本的价格,自动调节供需。利率是资本的价格,自动调节供需。SIEI,Srre二、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二、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时间:时间:20世纪世纪30年代年代代表人物:凯恩斯代表人物:凯恩斯主要观点:主要观点:利率是货币的价格,利率是货币的价格,是影响宏观经济状况的重要变量,是影响宏观经济状况的重要变量,利率是由金融市场上货币的供求决定的。利率是由金融市场上货币的供求决定的。当当利利率率极极低低时时,人人们们不不愿愿持持有有其其它它资资产产,只只愿持有货币。愿持有货币。L=L1+L2M=C+D=M0reM,L流动性陷阱流动性陷阱r(一)均衡利率水平决定的数学分析(一)均衡利率水平决定的数学分析 (二)均衡利率水平决定的内在机理(二)均衡利率水平决定的内在机理MLL,M货币供给增加而货币需求不变时,利率下降,达到新的均衡。货币供给增加而货币需求不变时,利率下降,达到新的均衡。图解:图解:m1(三)均衡利率水平的变化(三)均衡利率水平的变化L(货币需求曲线)rr2r0r10m0(货币供给曲线)(货币供给曲线)m0m1m2m=M/PE0当货币供给增加而货币供给不变时,利率上升,达到新的均衡当货币供给增加而货币供给不变时,利率上升,达到新的均衡图解:图解:m0E0m(货币供给曲线)(货币供给曲线)rr1r00L1(货币需求曲线1)m=M/PL2(货币需求曲线2)三、可贷资金利率理论(新古典利率理论)三、可贷资金利率理论(新古典利率理论)时间:产生于时间:产生于20世纪世纪20年代后期。年代后期。代表人物:罗伯森、俄林、米尔达尔和勒纳代表人物:罗伯森、俄林、米尔达尔和勒纳主主要要观观点点:利利率率是是由由可可贷贷资资金金的的供供给给与与需需求求的的均均衡衡决决定定的的。修修正正了了古古典典利利率率理理论论和和凯凯恩恩斯斯流流动动偏偏好好理理论论,综综合合考考虑虑货货币币因因素素和和实实物物因素对利率的影响。因素对利率的影响。本章总结本章总结金融体系: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机构货币需求:L=L1+L2货币供给:M=C+D=M0均衡利率水平:L=M作业P164-170相关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