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第二章目录学1.ppt

    • 资源ID:69262374       资源大小:3.41MB        全文页数:9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二章目录学1.ppt

    中国古代文献学中国古代文献学文理学院文理学院 魏小利魏小利187-0368-2334187-0368-2334上节内容回顾上节内容回顾 第一章第一章 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一、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一、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甲骨、金石、竹木、缣帛、纸张、电子等甲骨、金石、竹木、缣帛、纸张、电子等 二、古典文献的类型二、古典文献的类型总集、别集、丛书、工具书(类书、字典、方志)总集、别集、丛书、工具书(类书、字典、方志)等等重点、难点:重点、难点:古典文献的类型及其区别古典文献的类型及其区别 读书入门之径读书入门之径“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紧事,必从此问途,方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紧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能得其门而入。”(王鸣盛(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十七史商榷卷一。)卷一。)“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书,不明,终是乱读。”(同上,卷七。)(同上,卷七。)“然目然目录之学之学为读书引引导之之资,凡承学之士,皆,凡承学之士,皆不可不涉其藩不可不涉其藩篱”,“治学之士,无不先治学之士,无不先窥目目录以以为津逮,津逮,较其他学其他学术,尤,尤为重要。重要。”(余嘉(余嘉锡目目录学学发微微)本节内容本节内容 第二章第二章 古典文献的目录古典文献的目录西汉刘歆西汉刘歆七略七略(汉书汉书艺文志艺文志)辑略(相当于总序)辑略(相当于总序)六艺略(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六艺略(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经、小学)诸子略(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诸子略(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农家、小说家)家、农家、小说家)诗赋略(屈原赋之属、陆贾赋之属、荀赋之属、诗赋略(屈原赋之属、陆贾赋之属、荀赋之属、杂赋、歌诗)杂赋、歌诗)兵书略(兵权谋、兵形谋、兵阴阳、兵技巧)兵书略(兵权谋、兵形谋、兵阴阳、兵技巧)数术略(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数术略(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方技略(医经、经方、房中、神仙)方技略(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南朝宋王俭南朝宋王俭七志七志的分类:的分类:一曰一曰经典志经典志,纪六艺、小学、史记、杂传。,纪六艺、小学、史记、杂传。二曰二曰诸子志诸子志,诸子诸子赋。赋。三曰三曰文翰志文翰志,纪诗赋。,纪诗赋。四曰四曰军书志军书志,纪兵书。,纪兵书。五曰五曰阴阳志阴阳志,纪阴阳图纬。,纪阴阳图纬。六曰六曰术艺志术艺志,纪方技。,纪方技。七曰七曰图谱志图谱志,纪地域及图书。,纪地域及图书。道、佛道、佛附见,合九条。附见,合九条。隋书隋书 经籍志经籍志史记史记一百三十卷一百三十卷(目录一卷,汉中书令司目录一卷,汉中书令司马迁撰。马迁撰。)史记史记八十卷八十卷(宋南中郎外兵参军裴骃注。宋南中郎外兵参军裴骃注。)史记音义史记音义十二卷十二卷(宋中散大夫徐野民撰。宋中散大夫徐野民撰。)史记音史记音三卷三卷(梁轻车录事参军邹诞生撰。梁轻车录事参军邹诞生撰。)汉书汉书一百一十五卷一百一十五卷(汉护军班固撰,太山太守应劭集解。汉护军班固撰,太山太守应劭集解。)汉书集解音义汉书集解音义二十四卷二十四卷(应劭撰。应劭撰。汉书音训汉书音训一卷一卷(服虔撰。服虔撰。)汉书音义汉书音义七卷七卷(韦昭撰。韦昭撰。)汉书音汉书音二卷二卷(梁寻阳太守刘显撰。梁寻阳太守刘显撰。)汉书音汉书音二卷二卷(夏侯咏撰。夏侯咏撰。)汉书音义汉书音义十二卷十二卷(国子博士萧该撰。国子博士萧该撰。)汉书音汉书音十二卷十二卷(废太子勇命包恺等撰。废太子勇命包恺等撰。)汉书集注汉书集注十三卷十三卷(晋灼撰。晋灼撰。)汉书注汉书注一卷一卷(齐金紫光禄大夫陆澄撰。齐金紫光禄大夫陆澄撰。)汉书续训汉书续训三卷三卷(梁平北谘议参军韦棱撰。梁平北谘议参军韦棱撰。)汉书训纂汉书训纂三十卷三十卷(陈吏部尚书姚察撰。陈吏部尚书姚察撰。)汉书集解汉书集解一卷一卷(姚察撰。姚察撰。)汉书驳议汉书驳议二卷二卷(晋安北将军刘宝撰。晋安北将军刘宝撰。)定汉书疑定汉书疑二卷二卷(姚察撰。姚察撰。)汉书叙传汉书叙传五卷五卷(项岱撰。项岱撰。)汉疏汉疏四卷四卷(梁有汉书孟康音九卷,刘孝标注梁有汉书孟康音九卷,刘孝标注汉书汉书一百四十卷,陆一百四十卷,陆澄注澄注汉书汉书一百二卷,梁元帝注一百二卷,梁元帝注汉书汉书一百一十五卷,并亡。一百一十五卷,并亡。)本节内容本节内容 第二章第二章 古典文献的目录古典文献的目录一、目录与目录学一、目录与目录学二、古代目录的基本结构二、古代目录的基本结构三、古代目录的分类及其沿革三、古代目录的分类及其沿革四、古代目录书的类别四、古代目录书的类别五、目录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五、目录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一、目录释义一、目录释义1 1、目、目“目目”字的本义是眼睛。字的本义是眼睛。引申为逐一称述的条目、细目、项目、名目。引申为逐一称述的条目、细目、项目、名目。论语论语颜渊颜渊:“颜渊问仁。子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克己复礼为仁。仁。颜渊曰:颜渊曰:请问其请问其目目?子曰:子曰:非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问仁,子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乎哉?颜渊曰:颜渊曰:请问其目请问其目,子曰:,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动。”颜渊询问仁,孔子说:颜渊询问仁,孔子说:“约束自身使言行合约束自身使言行合乎礼,就是仁。一旦能约束自身使言行合乎乎礼,就是仁。一旦能约束自身使言行合乎礼,天下就归依仁了。成就仁在乎自身,难礼,天下就归依仁了。成就仁在乎自身,难道要仰仗他人吗?道要仰仗他人吗?”颜渊说:颜渊说:“请问具体的请问具体的内容。内容。”孔子说: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合乎礼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说,不合合乎礼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说,不合乎礼的不去做。乎礼的不去做。”2 2、录、录录,原指刻木时发出的声音,后为录,原指刻木时发出的声音,后为“刻木刻木”之义,引申为记录、抄写、整理、详细说明、之义,引申为记录、抄写、整理、详细说明、次第等义。次第等义。许慎许慎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录部录部:“录,刻木录录录,刻木录录也。也。”3 3、目录、目录在目录学中,目指一书的篇名或群书的书在目录学中,目指一书的篇名或群书的书名。名。录录是对目的说明介绍,即叙录,后世称为是对目的说明介绍,即叙录,后世称为解题、提要等,是对书的内容、作者事迹,解题、提要等,是对书的内容、作者事迹,存佚、流传以及校勘经过、出版等情况的存佚、流传以及校勘经过、出版等情况的概要说明。概要说明。目录目录就是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就是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或篇名及其叙录。或篇名及其叙录。4 4、目录之始:刘向、目录之始:刘向别录别录刘向是刘向是我国目录学的创始人我国目录学的创始人对那些尚未结集对那些尚未结集的文献的文献,则辑为定,则辑为定本本,如,如楚辞楚辞、战国策战国策、说苑说苑、新序新序、列女传列女传。“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术数,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每一书已,向辄术数,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会向卒,录而奏之。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奉车都尉歆卒父业。歆于是总哀帝复使向子奉车都尉歆卒父业。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群书而奏其七略七略,故有,故有辑略辑略,有,有六艺略六艺略,有,有诸子略诸子略,有,有诗赋略诗赋略,有有兵书略兵书略,有,有术数略术数略,有,有方技略方技略。”(汉书汉书艺文志艺文志)“条其篇目条其篇目”即确定各书的即确定各书的篇名、篇名、篇次。篇次。“撮其指意撮其指意”即撰写各书叙录。即撰写各书叙录。刘向在每一书后都撰有一篇书录,把这些书刘向在每一书后都撰有一篇书录,把这些书录单独辑成一部书,叫录单独辑成一部书,叫别录别录。刘歆又在刘歆又在别录别录基础上,写成基础上,写成七略七略。例如例如晏子书录晏子书录:内篇谏上第一凡二十五章内篇谏上第一凡二十五章内篇谏下第二凡二十五章内篇谏下第二凡二十五章 内篇问上第三凡三十章内篇问上第三凡三十章内篇问下第四凡三十章内篇问下第四凡三十章内篇杂上第五凡三十章内篇杂上第五凡三十章内篇杂下第六凡三十章内篇杂下第六凡三十章外篇重而异者第七凡二十七章外篇重而异者第七凡二十七章外篇不合经术者第八凡十八章外篇不合经术者第八凡十八章右右晏子晏子凡内外八篇总二百十五章。凡内外八篇总二百十五章。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言:所校中书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言:所校中书晏子晏子十一十一篇,臣向谨与长社尉臣参校雠。太史书五篇,臣向书一篇,篇,臣向谨与长社尉臣参校雠。太史书五篇,臣向书一篇,参书十三篇,凡中外书三十篇,为八百三十八章。除复重二参书十三篇,凡中外书三十篇,为八百三十八章。除复重二十二篇六百三十八章,定著八篇二百一十五章。外书无有三十二篇六百三十八章,定著八篇二百一十五章。外书无有三十六章,中书无有七十一章,中外皆有以相定。中书以夭为十六章,中书无有七十一章,中外皆有以相定。中书以夭为芳,又为备,先为牛,章为长,如此类者多,谨颇略椾,皆芳,又为备,先为牛,章为长,如此类者多,谨颇略椾,皆已定,以杀青书,可缮写。晏子名婴,谥平仲,莱人。莱者,已定,以杀青书,可缮写。晏子名婴,谥平仲,莱人。莱者,今东莱地也。晏子博闻强记,通于古今,事齐灵公、庄公、今东莱地也。晏子博闻强记,通于古今,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尽忠极谏道齐,国君得以正行,百姓得景公,以节俭力行、尽忠极谏道齐,国君得以正行,百姓得以附亲。不用则退耕于野,用则必不诎义,不可胁以邪。白以附亲。不用则退耕于野,用则必不诎义,不可胁以邪。白刃虽交胸,终不受崔杼之劫。谏齐君,悬而至,顺而刻。及刃虽交胸,终不受崔杼之劫。谏齐君,悬而至,顺而刻。及使诸侯,莫能诎其辞。其博通如此,盖次管仲。内能亲亲,使诸侯,莫能诎其辞。其博通如此,盖次管仲。内能亲亲,外能厚贤,居相国之位,受万钟之禄,故亲戚待其禄而衣食外能厚贤,居相国之位,受万钟之禄,故亲戚待其禄而衣食五百余家,处士待而举火者亦甚众。晏子衣苴布之衣,麋鹿五百余家,处士待而举火者亦甚众。晏子衣苴布之衣,麋鹿之裘,驾敝车疲马,尽以禄给亲戚朋友。齐人以此重之。晏之裘,驾敝车疲马,尽以禄给亲戚朋友。齐人以此重之。晏子盖短。(按,此下疑有阙文。)其书六篇,皆忠谏其君。子盖短。(按,此下疑有阙文。)其书六篇,皆忠谏其君。文章可观,义理可法,皆合六经之义。又有复重,文辞颇异,文章可观,义理可法,皆合六经之义。又有复重,文辞颇异,不敢遗失,复列以为一篇。又有颇不合经术,似非晏子言,不敢遗失,复列以为一篇。又有颇不合经术,似非晏子言,疑后世辩士所为者,故亦不敢失,复以为一篇。凡八篇。其疑后世辩士所为者,故亦不敢失,复以为一篇。凡八篇。其六篇可常置旁御观。谨弟录。臣向昧死上。六篇可常置旁御观。谨弟录。臣向昧死上。晏子书录晏子书录的内容的内容目次,共八篇二百一十五章,按次序逐次载明;目次,共八篇二百一十五章,按次序逐次载明;校雠整理情况,包括参校人和校雠经过、结果;校雠整理情况,包括参校人和校雠经过、结果;作者生平,交代晏子姓名、籍贯、生平事迹、性作者生平,交代晏子姓名、籍贯、生平事迹、性格品质等;格品质等;内容评价:内容评价:“皆忠谏其君,文章可观,义理可法,皆忠谏其君,文章可观,义理可法,皆合六经之义。皆合六经之义。”作者还对一些重复的篇章及怀疑为后世辩士所作作者还对一些重复的篇章及怀疑为后世辩士所作而混入晏子著录当中的篇章,作了相对客观、合而混入晏子著录当中的篇章,作了相对客观、合理的处理。后三部分内均为理的处理。后三部分内均为“序序”的组成部分。的组成部分。5 5、目录的分类、目录的分类A A、一书目录、一书目录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书一书的篇名和该书各篇叙录的篇名和该书各篇叙录(或只有篇名没有叙录)(或只有篇名没有叙录)对一本书进行编目和内容介绍。对一本书进行编目和内容介绍。古人多撰成全书然古人多撰成全书然后编定目录,故后编定目录,故目录通例在全书之末目录通例在全书之末。古书的目录都放在全书末尾,如古书的目录都放在全书末尾,如史记史记的的太史公自序太史公自序、汉书汉书的的叙传叙传、论衡论衡的的自纪自纪、说文解字叙说文解字叙都在都在书末。书末。唐唐刘知几刘知几史通史通题目篇题目篇谓范晔谓范晔后汉后汉书书始有目录,始有目录,因习篇因习篇又谓范晔又谓范晔“移题移题目于传首目于传首”。据他断言从范晔开始,以后的。据他断言从范晔开始,以后的目录就全编在全书之前。目录就全编在全书之前。一书之目:仅篇目一书之目:仅篇目尔雅尔雅目次:目次:一、释诂一、释诂;二、释言;二、释言;三、释训;三、释训;四、释亲;四、释亲;五、五、释宫;释宫;六、释器六、释器;七、释乐;七、释乐;八、释天;八、释天;九、释地;九、释地;十、释丘;十、释丘;十一、释山;十二、释水;十一、释山;十二、释水;十三、释草;十三、释草;十四、释木;十四、释木;十五、释虫十五、释虫;十六、释鱼十六、释鱼;十七、释十七、释鸟;鸟;十八、释兽;十八、释兽;十九、释畜十九、释畜功用:考察原书是否完整及提供辑佚和辨伪的线功用:考察原书是否完整及提供辑佚和辨伪的线索。索。一书之目:篇目一书之目:篇目+叙录叙录史记史记 太史公自序太史公自序维昔黄帝,法天则地,四圣遵序,各成法度;唐尧维昔黄帝,法天则地,四圣遵序,各成法度;唐尧逊位,虞舜不台;厥美帝功,万世载之。作五帝本逊位,虞舜不台;厥美帝功,万世载之。作五帝本纪第一。纪第一。维禹之功,九州攸同,光唐虞际,德流苗裔;夏桀维禹之功,九州攸同,光唐虞际,德流苗裔;夏桀淫骄,乃放鸣条。作夏本纪第二。淫骄,乃放鸣条。作夏本纪第二。维契作商,爰及成汤;太甲居桐,德盛阿衡;武丁维契作商,爰及成汤;太甲居桐,德盛阿衡;武丁得说,乃称高宗;帝辛湛湎,诸侯不享。作殷本纪得说,乃称高宗;帝辛湛湎,诸侯不享。作殷本纪第三。第三。秦失其道,豪杰并扰;项梁业之,子羽接秦失其道,豪杰并扰;项梁业之,子羽接之;杀庆救赵,诸侯立之;诛婴背怀,天之;杀庆救赵,诸侯立之;诛婴背怀,天下非之。作下非之。作项羽本纪项羽本纪第七。第七。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易俗。作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易俗。作高祖本纪高祖本纪第八。第八。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乡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乡之。作之。作李将军列传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第四十九。B B、群书目录、群书目录是指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是指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图书一批图书的书名的书名和叙录(也有只有书名没有叙录的)。和叙录(也有只有书名没有叙录的)。产生于西汉时期。产生于西汉时期。刘向校定群书,作别录,后刘歆作刘向校定群书,作别录,后刘歆作七略,均是群书目录的范例。七略,均是群书目录的范例。群书目录:仅书名群书目录:仅书名文渊阁书目文渊阁书目册府元龟一部,二百五十册;册府元龟一部,二百五十册;册府元龟一部,一百五十册;册府元龟一部,一百五十册;太平御览一部,一百三十册;太平御览一部,一百三十册;大平御览一部,一百册;大平御览一部,一百册;文献通考一部,一百二十册;文献通考一部,一百二十册;文献通考一部,一百二十二册;文献通考一部,一百二十二册;文献通考一部,四十一册;文献通考一部,四十一册;文献通考一部,一百四册;文献通考一部,一百四册;文献通考一部,一百二十册;文献通考一部,一百二十册;功能:了解各历史时期文献基本状况。便于掌握某一领域图功能:了解各历史时期文献基本状况。便于掌握某一领域图书的总体情况。书的总体情况。群群书目目录:书名名+叙叙录华阳国志华阳国志十二卷晋常璩十二卷晋常璩(q)撰,华阳,梁撰,华阳,梁州地也,纪汉以来巴蜀人物。微仲跋云州地也,纪汉以来巴蜀人物。微仲跋云:汉至晋初四汉至晋初四百载间,士女可书四百人,亦可谓盛矣。复自晋至百载间,士女可书四百人,亦可谓盛矣。复自晋至周显徳,仅七百岁而史所纪者无几人。忠魂义骨与周显徳,仅七百岁而史所纪者无几人。忠魂义骨与尘埃同没,何可胜数,岂不重可叹哉。尘埃同没,何可胜数,岂不重可叹哉。宋晁公武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郡斋读书志华阳国志晋常璩撰,世所行本十卷,中阙华阳国志晋常璩撰,世所行本十卷,中阙二子卷,今以影写宋本补足,并附以张佳允所补二子卷,今以影写宋本补足,并附以张佳允所补一卷,其书述巴蜀之事。始于开辟,终于永和三一卷,其书述巴蜀之事。始于开辟,终于永和三年。文词典雅,具有史裁。年。文词典雅,具有史裁。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群书目录的历史称谓群书目录的历史称谓“录录”:刘向:刘向别录别录、阮孝绪、阮孝绪七录七录;“略略”:刘歆:刘歆七略七略、宋郑樵、宋郑樵通志通志艺文略艺文略;“志志”:班固:班固汉书汉书艺文志艺文志、南齐、南齐王俭王俭七志七志;“簿簿”:魏:魏郑默郑默中经簿中经簿、晋、晋荀勖荀勖中经新簿中经新簿;“书目书目”:晋:晋李充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晋元帝四部书目、宋、宋尤袤尤袤(m(m o)o)遂初堂书目遂初堂书目;“书录书录”:唐:唐毋煚毋煚(ji(ji ng)ng)古今书录古今书录、宋、宋陈振孙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直斋书录解题;“考考”:如元:如元马端临马端临文献通考文献通考经籍考经籍考、清朱彝尊、清朱彝尊经义考经义考;“记记”:如清:如清钱曾钱曾读书敏求记读书敏求记、周中孚、周中孚郑堂读书记郑堂读书记;“目目”:如:如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总目。二、目录学二、目录学目录学是指研究目录的产生、发展及功用目录学是指研究目录的产生、发展及功用的一门学问,属于文献学的一个分支。的一门学问,属于文献学的一个分支。姚名达:姚名达:“目录学者,将群书部次甲乙,目录学者,将群书部次甲乙,条别异同,推阐大义,疏通伦类,将以辨条别异同,推阐大义,疏通伦类,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欲人即类以求书,因章学术,考镜源流,欲人即类以求书,因书究学之专门学术也书究学之专门学术也”。三、古代目录的主要体制三、古代目录的主要体制一部体制完备的古代目录,其内容主要包一部体制完备的古代目录,其内容主要包括书名、叙录、类序三项。括书名、叙录、类序三项。(一)(一)书名书名 书名项著录书的书名项著录书的名称、篇卷数、作者、附录名称、篇卷数、作者、附录等内容,反映图书的外貌特征。等内容,反映图书的外貌特征。书名项为目录结构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没书名项为目录结构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没有书名不能成其为目录。有书名不能成其为目录。隋书隋书经籍志经籍志周官礼周官礼十二卷马融注。十二卷马融注。周官礼周官礼十二卷郑玄注。十二卷郑玄注。周官礼周官礼十二卷王肃注。十二卷王肃注。周官礼周官礼十二卷伊说注。十二卷伊说注。周官礼周官礼十二卷干宝注。梁又有十二卷干宝注。梁又有周官宁朔新周官宁朔新书书八卷,晋燕王师王懋约撰,亡。八卷,晋燕王师王懋约撰,亡。集注周官礼集注周官礼二十卷崔灵恩注。二十卷崔灵恩注。隋书隋书 经籍志经籍志史记史记一百三十卷一百三十卷(目录一卷,汉中书令司目录一卷,汉中书令司马迁撰。马迁撰。)史记史记八十卷八十卷(宋南中郎外兵参军裴骃注。宋南中郎外兵参军裴骃注。)史记音义史记音义十二卷十二卷(宋中散大夫徐野民撰。宋中散大夫徐野民撰。)史记音史记音三卷三卷(梁轻车录事参军邹诞生撰。梁轻车录事参军邹诞生撰。)汉书汉书一百一十五卷一百一十五卷(汉护军班固撰,太山太守应劭集解。汉护军班固撰,太山太守应劭集解。)汉书集解音义汉书集解音义二十四卷二十四卷(应劭撰。应劭撰。汉书音训汉书音训一卷一卷(服虔撰。服虔撰。)汉书音义汉书音义七卷七卷(韦昭撰。韦昭撰。)汉书音汉书音二卷二卷(梁寻阳太守刘显撰。梁寻阳太守刘显撰。)汉书音汉书音二卷二卷(夏侯咏撰。夏侯咏撰。)汉书音义汉书音义十二卷十二卷(国子博士萧该撰。国子博士萧该撰。)汉书音汉书音十二卷十二卷(废太子勇命包恺等撰。废太子勇命包恺等撰。)汉书集注汉书集注十三卷十三卷(晋灼撰。晋灼撰。)汉书注汉书注一卷一卷(齐金紫光禄大夫陆澄撰。齐金紫光禄大夫陆澄撰。)汉书续训汉书续训三卷三卷(梁平北谘议参军韦棱撰。梁平北谘议参军韦棱撰。)汉书训纂汉书训纂三十卷三十卷(陈吏部尚书姚察撰。陈吏部尚书姚察撰。)汉书集解汉书集解一卷一卷(姚察撰。姚察撰。)汉书驳议汉书驳议二卷二卷(晋安北将军刘宝撰。晋安北将军刘宝撰。)定汉书疑定汉书疑二卷二卷(姚察撰。姚察撰。)汉书叙传汉书叙传五卷五卷(项岱撰。项岱撰。)汉疏汉疏四卷四卷(梁有汉书孟康音九卷,刘孝标注梁有汉书孟康音九卷,刘孝标注汉书汉书一百四十卷,陆一百四十卷,陆澄注澄注汉书汉书一百二卷,梁元帝注一百二卷,梁元帝注汉书汉书一百一十五卷,并亡。一百一十五卷,并亡。)1 1、古书多无书名古书多无书名古人著书,或叙事抒情,或论辩说理,都是古人著书,或叙事抒情,或论辩说理,都是动情于中,而形于言,往往是动情于中,而形于言,往往是先写作而后命先写作而后命题题,并不是先命题而后写作。,并不是先命题而后写作。古代文献,特别是先秦以前的书籍,一般都古代文献,特别是先秦以前的书籍,一般都不题书名。有些书名,多属后人追题不题书名。有些书名,多属后人追题。章学诚文史通义章学诚文史通义繁称:繁称:“古人著书,古人著书,往往不标篇名,后人校雠,即以篇首字句名往往不标篇名,后人校雠,即以篇首字句名篇;不标书名,后世校雠,即以其人名书。篇;不标书名,后世校雠,即以其人名书。”顾炎武顾炎武日知录日知录:“古人之诗,有诗而后古人之诗,有诗而后有题;今人之诗,有题而后有诗。有诗而后有题;今人之诗,有题而后有诗。有诗而后有题者,其诗本乎情;有题而后有诗者,其有题者,其诗本乎情;有题而后有诗者,其诗徇乎物。诗徇乎物。”2 2、关于古书的命名关于古书的命名 (1 1)以著作开头二字为书名者以著作开头二字为书名者 王国维王国维观堂集林观堂集林卷五:卷五:“诗诗、书书及及周秦诸子,大抵以二字名篇,此古代书名之通例,周秦诸子,大抵以二字名篇,此古代书名之通例,字书亦然。字书亦然。”他这里所指的字书,即他这里所指的字书,即仓颉仓颉、爰历爰历、博学博学、凡将凡将、急就急就诸篇。诸篇。如如急就篇急就篇的首句,便是的首句,便是“急就奇觚与从异急就奇觚与从异”可以印证。可以印证。(2 2)以作者姓氏或称号以作者姓氏或称号、作者活动地、作者活动地为书名为书名者者 作者本名的,如作者本名的,如骆宾王文集骆宾王文集、孟浩然集孟浩然集;字号别名的,如字号别名的,如李义山集李义山集,唐李商隐,唐李商隐,字义山;字义山;斋舍名的,如斋舍名的,如玉茗堂全集玉茗堂全集,明汤显祖,明汤显祖,有玉茗堂;有玉茗堂;官衔的,如官衔的,如阮步兵集阮步兵集,三国魏阮籍曾,三国魏阮籍曾为为步兵校尉;步兵校尉;封号的,如封号的,如诚意伯集诚意伯集,明刘荃曾封诚意伯;,明刘荃曾封诚意伯;谥号的,如谥号的,如范文正公全集范文正公全集,北宋范仲淹谥号文正;,北宋范仲淹谥号文正;籍贯的,如籍贯的,如宛陵集宛陵集,宋梅尧臣为宛陵人,宛陵即安徽宣,宋梅尧臣为宛陵人,宛陵即安徽宣城;城;居住地的,如居住地的,如甫里集甫里集,唐陆龟蒙曾在松江甫里居住过;,唐陆龟蒙曾在松江甫里居住过;别墅的,如别墅的,如樊川文集樊川文集,唐杜牧在樊川有别墅;,唐杜牧在樊川有别墅;编纂年代的,编纂年代的,白氏长庆集白氏长庆集,唐白居易此书在唐穆宗长庆,唐白居易此书在唐穆宗长庆年间编纂。年间编纂。(3 3)以概括内容命名者以概括内容命名者如春秋时鲁国史书称如春秋时鲁国史书称春秋春秋,就是一年四季的春,就是一年四季的春秋来概括一年。秋来概括一年。尔雅尔雅书名书名 “尔雅所以训释五经,辨章异同,多识鸟兽草尔雅所以训释五经,辨章异同,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博贤而不惑者也,尔,近也;雅,正也。木之名,博贤而不惑者也,尔,近也;雅,正也。言可近取而取正也言可近取而取正也”。(陆德明(陆德明经典释文经典释文叙录叙录)(4 4)以寓意命名者以寓意命名者 韩非的韩非的五蠹五蠹孤愤孤愤说难说难等篇等篇。屈原屈原离骚离骚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谗馅之避明也,邪曲之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谗馅之避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者,犹离忧也。犹离忧也。”(史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贾生列传)(5 5)以朝代命名)以朝代命名二十四史大都以朝代加二十四史大都以朝代加“书书”、“志志”、“史史”等等命名,说明了纪传体史书有特定命名方式。命名,说明了纪传体史书有特定命名方式。总集如总集如全唐诗全唐诗、全宋诗全宋诗、全明诗全明诗,其,其实也属于这种方式。实也属于这种方式。3 3、古书作者古书作者汉代以前,古代文献,一般不题撰人汉代以前,古代文献,一般不题撰人,如如诗经诗经。先秦诸子,题为某子,实为其后人、弟子、宾客先秦诸子,题为某子,实为其后人、弟子、宾客所撰定。所撰定。汉魏文人著作,也不自题姓名,如汉魏文人著作,也不自题姓名,如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魏晋时期,文献自署撰人,即标明作者姓名。魏晋时期,文献自署撰人,即标明作者姓名。4 4、署名方式、署名方式(1)标出作者姓名、字号、时代、籍贯、官标出作者姓名、字号、时代、籍贯、官职、封爵、谥号职、封爵、谥号。东汉蔡邕的东汉蔡邕的蔡中郎集蔡中郎集,题为,题为“汉左中郎将蔡邕汉左中郎将蔡邕伯喈撰伯喈撰”。“汉汉”为时代,为时代,“左中郎将左中郎将”即官职,即官职,“蔡邕蔡邕”是姓名,是姓名,“伯喈伯喈”乃蔡邕的字。乃蔡邕的字。三国魏时曹植的三国魏时曹植的曹子建集曹子建集,题为,题为“魏陈思王曹魏陈思王曹植撰植撰”。“魏魏”为时代,为时代,“陈陈”是封地,是封地,“陈王陈王”乃封爵名,乃封爵名,“思思”即谥号。即谥号。(2 2)标出作者和注释者的姓名、时代、学衔、标出作者和注释者的姓名、时代、学衔、官职及其著作方式官职及其著作方式。史记史记,卷端题署,卷端题署“汉太史令司马迁撰,宋中郎汉太史令司马迁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骃集解,唐国事博士弘文殿学士司马外兵曹参军裴骃集解,唐国事博士弘文殿学士司马贞索隐,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贞索隐,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表明作者是司马迁,注释者是裴骃、司马贞、张守表明作者是司马迁,注释者是裴骃、司马贞、张守节;节;“汉、汉、宋、宋、唐唐”为他们分别所处的时代;为他们分别所处的时代;“太太史令史令”、“中郎外兵曹参军中郎外兵曹参军”、“国学博士、弘文国学博士、弘文殿学士殿学士”等,分别是他们的官职、学衔;等,分别是他们的官职、学衔;“撰撰”、“集解集解”、“索隐索隐”、“正义正义”是他们参与的著作是他们参与的著作方式。方式。(3 3)标出著作的主修、纂修、协理者及其官标出著作的主修、纂修、协理者及其官职职。清代重修清代重修岳飞的岳飞的岳忠武王文集岳忠武王文集,卷端题署,卷端题署“护护理河南巡抚等处承宣布政司布政使兼理河南何谓署,理河南巡抚等处承宣布政司布政使兼理河南何谓署,河南布政使河南等处提刑按察使杨景素鉴定,彰德河南布政使河南等处提刑按察使杨景素鉴定,彰德府知府黄邦宁纂修,汤阴知县李林校阅府知府黄邦宁纂修,汤阴知县李林校阅”。此书作者是岳飞,编纂者是黄邦宁,其它都属挂名。此书作者是岳飞,编纂者是黄邦宁,其它都属挂名。“巡抚巡抚”、“布政使布政使”、“按察使按察使”、“知府知府”、“知县知县”都是他们的官职。都是他们的官职。(4 4)古代小说、话本、杂剧等,不用真名而古代小说、话本、杂剧等,不用真名而另起别名另起别名。如如英烈传英烈传就未署作者名;就未署作者名;石点头石点头署名署名“天天然痴叟然痴叟”,金瓶梅词话金瓶梅词话署名署名“兰陵笑笑生兰陵笑笑生”等,等,有些别名已难以查考出作者的真实姓名以及他们的有些别名已难以查考出作者的真实姓名以及他们的生平情况。生平情况。(二)(二)叙录(解题、提要)叙录(解题、提要)叙录(解题、提要)列于书名之后叙录(解题、提要)列于书名之后用以揭示图书的内容主旨、价值得失,介用以揭示图书的内容主旨、价值得失,介绍作者生平事迹、学术源流,以及该书的绍作者生平事迹、学术源流,以及该书的版本、校勘、流传情况等。版本、校勘、流传情况等。宋宋晁晁公公武武郡郡斋斋读读书书志志周易正义周易正义十四卷十四卷右唐国于祭酒孔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右唐国于祭酒孔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马嘉运、赵乾叶、王谈、于志宁章、王恭、马嘉运、赵乾叶、王谈、于志宁等同撰,苏德融、赵弘智覆审。序称:江南等同撰,苏德融、赵弘智覆审。序称:江南义疏有十馀家,辞尚虚诞,皆所不取。唯王义疏有十馀家,辞尚虚诞,皆所不取。唯王弼之学,独冠古今,以弼为本,采诸说附益弼之学,独冠古今,以弼为本,采诸说附益之。之。陈陈振振孙孙直直斋斋书书录录解解题题(三)类序(三)类序类序包括各大类之序(总序)和小类之序。类序包括各大类之序(总序)和小类之序。类序是古代目录书中类序是古代目录书中介绍某一类图书介绍某一类图书的学的学术流变、特点、得失的说明性文字,具有术流变、特点、得失的说明性文字,具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很重要的学术价值。它与叙录一起,体现了古代目录学辨章学它与叙录一起,体现了古代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优良传统。术、考镜源流的优良传统。小序小序汉书汉书艺文志艺文志关于诸子之关于诸子之小说家著作之小序小说家著作之小序 “右小说十五家,千三百八十篇。小说家右小说十五家,千三百八十篇。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焉,致远恐泥(n n),是以君子弗为也。),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chch r r o o)狂夫之议也。狂夫之议也。”54汉汉书书艺艺文文志志关关于于诸诸子子著著作作之之大大序序汉书汉书艺文志艺文志关于诸子著作之大序关于诸子著作之大序 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出蹴鞠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出蹴鞠一家,二十五篇。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一家,二十五篇。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易易曰:曰:“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今异家者各推所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六经之支与流裔。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之支与流裔。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中,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瘉于野乎?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犹瘉于野乎?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余嘉锡先生在余嘉锡先生在目录学发微目录学发微卷五:卷五:“诸家目录,能述作者之意者,虽不可云诸家目录,能述作者之意者,虽不可云绝无,至于每类皆为之序,于以辨章学术,绝无,至于每类皆为之序,于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者,实不多见。计现存书目,有小考镜源流者,实不多见。计现存书目,有小序者,序者,汉志汉志、隋志隋志、祟文总目祟文总目、四库提要四库提要四家而已四家而已。”书名、叙录、类序三项,为古代目录的基本结书名、叙录、类序三项,为古代目录的基本结构。但不同体例的古代目录,有时三项俱全,构。但不同体例的古代目录,有时三项俱全,有时仅具一两项。大致而言,有下列三种体制:有时仅具一两项。大致而言,有下列三种体制:一是部类之后有类序,书名之下有解题,一是部类之后有类序,书名之下有解题,三项俱全者。如郡斋读书志、四库三项俱全者。如郡斋读书志、四库提要等。提要等。二是有类序而无题解的,如汉书二是有类序而无题解的,如汉书艺文艺文志,隋志同。志,隋志同。三是类序、解题均无,仅有书名一项。如三是类序、解题均无,仅有书名一项。如新唐书、宋史、明史等艺文新唐书、宋史、明史等艺文志。志。四、古典目四、古典目录的分的分类中国目录的分类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方式中国目录的分类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方式 六分法六分法 七分或九分法七分或九分法 四部分类法四部分类法 其他分类法其他分类法(一)(一)“六分法六分法”按六类编排图书目录。按六类编排图书目录。始于西汉刘向始于西汉刘向别录别录、刘歆、刘歆七略七略。东汉班固作东汉班固作汉书汉书艺文志艺文志继承了六分继承了六分的体例。的体例。七略七略(汉书汉书艺文志艺文志)六分法六分法辑略(相当于总序)辑略(相当于总序)1 1、六艺略、六艺略(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孝经、小学)2 2、诸子略、诸子略(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农家、小说家)墨家、农家、小说家)3 3、诗赋略、诗赋略(屈原赋之属、陆赋之属、荀赋之属、(屈原赋之属、陆赋之属、荀赋之属、杂赋、歌诗)杂赋、歌诗)4 4、兵书略、兵书略(兵权谋、兵形谋、兵阴阳、兵技巧)(兵权谋、兵形谋、兵阴阳、兵技巧)5 5、数术略、数术略(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法)6 6、方技略、方技略(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医经、经方、房中、神仙)1 1、七略七略特点特点1.1.将将“六艺略六艺略”列于首位列于首位 2.2.“诸子略诸子略”分诸子学派为九家,儒家为首分诸子学派为九家,儒家为首3.3.“诗赋略诗赋略”为有韵之文为有韵之文 4.4.“兵书略兵书略”中,兵权谋主讲战略,兼三小中,兵权谋主讲战略,兼三小类类5.5.“数术略数术略”杂有大量迷信内容杂有大量迷信内容 6.6.“方技略方技略”中,医经类收医药原理方面书中,医经类收医药原理方面书籍籍 2 2、七略七略类目划分基本思想类目划分基本思想章学诚:章学诚:七略七略以兵书、方技、数术为三部,以兵书、方技、数术为三部,列于诸子之外者,诸子立言以明道,兵书、列于诸子之外者,诸子立言以明道,兵书、方技、数术皆守法以传艺,虚理实事,义不方技、数术皆守法以传艺,虚理实事,义不同科故也。至四部而皆列子类矣。诸子为同科故也。至四部而皆列子类矣。诸子为“明道明道”之之“虚理虚理”,兵书、方技、数术皆为,兵书、方技、数术皆为“传艺传艺”之之“实事实事”。3 3、七略七略类目划分存在问题类目划分存在问题诸子略诸子略以思想系统分;以思想系统分;六艺略六艺略以以古书对象分;古书对象分;诗赋略诗赋略以体裁分;以体裁分;兵兵书略书略以作用分;以作用分;数术略数术略以职业分;以职业分;方技略方技略则以体裁作用分。则以体裁作用分。所用标准,很不一致。另外,个别分类之所用标准,很不一致。另外,个别分类之间,也有重叠或割裂现象。间,也有重叠或割裂现象。(二)(二)四分法四分法西晋荀勖(西晋荀勖(x x)中经新簿中经新簿出现了甲、出现了甲、乙、丙、丁四部的分类法乙、丙、丁四部的分类法实际就

    注意事项

    本文(第二章目录学1.ppt)为本站会员(s****8)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