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七年级学生语文课前预习能力培养研究”结题报告.doc
-
资源ID:69264280
资源大小:15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语文学科“七年级学生语文课前预习能力培养研究”结题报告.doc
语文论文之“七年级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才能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本课题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究与总结,已获得了明显的成绩。现将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总结如下:一、课题研究人员立项人:孙芳丽,女,1981年3月出生,本科学历,中学一级老师,宝鸡市列电中学语文老师。二、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第一阶段:预备阶段(2013、112013、12)1、理论学习,现状调查,理论论证。2、制出实验方案。第二阶段:施行阶段(2013、122014、4)1、施行比照 。2、针对目的进展探究,培养学生课前预习适应。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14、52014、6)分析研究,完成课题成果的总结和提炼,构成报告,接受验收。三、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通过课题的深化研究,我得到的结论如下:1、多渠道丰富了课前预习内容,创新了预习方式,学生的知识储藏得到大量的积累。2、多方式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加大了其课堂参与度,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进一步提升。3、多方面鼓舞学生自学、互学、互动、师生互动,提高了班级学生整体课前预习水平。4、多层面进展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极大的积极主动性。我的观点:阅读、查找、笔记是一种特别好的课前预习方式,值得倡导。四、 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我校的学生大多课前预习适应较好,但仍有一部分学生不注重语文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关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适应,提高预习水平,是大有裨益的。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预习”这一环节对学生进展学法指导,注重预习中的个体差异,强化训练,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不失为一个良策。通过预习,不但能够缩短小孩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能够让小孩本人探究出一条学习的途径,积累一些自学的好方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通过预习,本人阅读课文,动了天君(指大脑),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本人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本人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同时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处理,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处理的留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留意力,足以煽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特别高的价值。”这是对预习重要性的精辟阐述。我通过研究这个课题,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语文成绩也有明显的提高。五、 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研究方法:、文献材料法:学习有关预习的相关理论和有关预习的研究情况,理解预习的意义,并对有关研究情况进展全方位的分析,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的研究水平根底上有所打破和提高。2、实践研究法:通过实践研究,觉察每个阶段出现的征询题,结合理论提出详细改良措施,再实践、反思,并留意搜集每一步行动反响的信息,最后对研究中获得的材料进展整理,构成论文。3、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把不同的预习作业设计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分析,及时觉察征询题,找到策略。结合相关理论对预习作业设计与评价中出现的征询题或案例,进展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构成详细的材料。六、 学术价值的自我评价叶圣陶先生曾深化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确实是要养成良好的适应。注重学习适应的培养,以利于为后继学习打好根底,为小孩的开展打好底色。如:提早预习的适应。由于每一个小孩的学习根底、学习才能参差不齐,必定会有一些学习“临时落后”的小孩,而协助这些小孩迅速赶上去的最正确途径确实是预习。通过预习,不但能够缩短小孩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能够让小孩本人探究出一条学习的途径,积累一些自学的好方法。我在实际的教学中让学生在上课前先做好预习,在课堂上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时机,发挥本人的专长,加强学生的自信,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语文成绩,得到同事和校领导的好评。七、 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和阻碍我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撰写了论文七年级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才能培养的方法 ,被学校评为优秀论文。学校还将我的论文让语文组成员学习,并有效的应用到本人的课堂,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认可,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八、 研究中存在的征询题1、不会质疑。部分学生课文读了一遍又一遍,确实是“提不出征询题”,或者提出的征询题过于简单,“不是征询题”,没有到达预习的实效。2、个别学生没有发散思维。部分学生不能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解读课文,人云亦云,没有本人的看法。九、 今后的研究设想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个人课题根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已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培养学生语文课前预习适应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历的根底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加强自学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因而,我们还要在大量的详细实验的根底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念,把研究成果推行出去。同时,希望领导的不吝赐教,使本课题研究得到提升,臻于完满,从而更好地为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效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