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计划总结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doc
-
资源ID:69267875
资源大小:15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语文教学计划总结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doc
语文教学计划总结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原有情况分析(双基掌握程度、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适应等)学生来自不同的幼儿园,受一些客观要素的阻碍,他们的知识经历、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才能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学前测字调查觉察,个别学生在幼儿时期就已经认识了许多汉字,具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个别学生连本人的名字也不能正确书写,两极分化比拟严峻。部分学生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征询题,个别学生有表达的自决心,能积极地发表本人的见解,而部分学生则缺乏自信,较为害怕,学习的主动认识不够,对意愿的表达较为模糊。针对这一现状,本学期我计划从学生行为适应、学习适应抓起,留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适应,调动其积极性,构成爽朗、生动的学习气氛。在教学中分层次、分阶段教学,采取一帮一的方式,让学在前面的小孩协助学在后面的小孩,充分发挥集体学习的优势。本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点、难点)1、全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适应”、“汉语拼音”、“识字”、“课文”四个部分组成,类型不多,构造简明,眉目明晰。同时,对教学内容进展了操纵,使之要求合理,容量适度,以利于在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同时,实在提高教学质量。2、教材的教学目的集中,重点突出。“培养良好的学习适应”的重点是掌握正确的读写姿态和爱惜学惯用品,目的是要求学生注重用眼卫生,爱惜学惯用品,养成良好的适应,促进身心健康开展。“汉语拼音”的要求是读准声母韵母、腔调和整体认读的音节,精确拼读和正确书写音节。“课文”的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同时,有关读写姿态的要求,每篇课文的作业设计、每个单元的练习设计等都明确详细操作性强,既便于老师的教,也利于学生的学。本学期教学目的(包括知识、智能、情意)1.学习适应。(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态,写字姿态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适应和书写适应。(2)掌握正确的使用学惯用品的方法养成爱惜学惯用品的良好适应。2.汉语拼音。(1)读准声母、韵母。(2)能精确地拼读(3)读能说腔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4)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5)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3.识字写字(1)精确认读本册生字。(2)说出根本笔画的名称。(3)能按笔顺在田字格里书写、默写本册生字。养成正确的写字姿态和良好的学习适应,做到书写正确、标准,姿态端正,卷面整洁。4.口语交际。(1)能用一般话进展口语交际,声音明晰,态度大方。(2)能按照一定的情境或看图用一句完好的话或几句连接的话答复以下征询题。(3)能按照一定的情境或图意用几句连接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情。5.阅读。(1)能联络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2)认识句号、征询号、感慨号,能读出陈述、疑征询、感慨等不同的语气。(3)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4)正确地复述课文,语句连接。(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明白课文的大意。教学措施1、培养良好的学习适应要结合实际,觉察征询题及时纠正。在实践中养成“姿态不对不读书,姿态不对不动笔”的良好的读写适应,并进展反复、严格的训练。2、关于刚上一年级的小孩,掌握抽象的汉语拼音,显然是困难的,也是单调乏味的,针对学生年龄的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力求做到汉语拼音的教学具有兴趣性、富有童趣,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掌握汉语拼音。3、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根底,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低年级学生容易记住一些详细的、形象的、有颜色的材料,因而在识字的教学中,将加强形象化、直观性,引导学生去学。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加上丰富的想象,学生就能掌握所学的汉字。4、“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而在阅读教学中,采纳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把阅读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再把课外阅读所得运用于课内,二者严密结合,协调开展阅读才能。5、在教学中,积极引导、鼓舞学生质疑,把学生引入征询题的天地,让他们各抒己见,勤于质疑发征询,在征询题、求解答的过程中提高口头表达才能。同时,低年级语文教材中,课文内容丰富,并有一定的悬念,能够利用这一有利要素,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给学生制造情境,鼓舞学生大胆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