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docx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学校五班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一、试卷题型分析1、试卷紧扣教材,抓住重点,同时注意了各学问点的考 查。五班级上学期教材包括以下内容:小数乘除法、简易方程、 观看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 运用等。其中小数乘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 能性等是本册重点内容。本次调考试卷主要有四类题型:基础学 问题、计算题、作图题、应用题。全面地考查了同学所需把握的 各部分内容。下面依据各类型谈谈我的理解:基础学问题第一题填一 填、其次题选一选,第三判一判,第四题是画一画,第五题是算 一算,考查的是同学对基础概念的理解,题目难易适度,适合大 部分同学的力量范围。同时也有敏捷运用基础概念的题目。例如第题7小题,平行四边型的面积是50平方厘米,涂 色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此类题目满意部分中上层同 学的力量范围。计算题分为算题、竖式计算、脱式计算、解 方程。小数的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 用,是学校生应当把握和形成的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计算题考 查内容全面,题量适中。解方程四个小题消失3种不同题型。例 如:第四题解方程:A. X/1.44=0. 4, B、3. 6x-x=3. 25, C、 2 (x -3) =5.8,其中又重点考查了未知数“x”单独消失在式 子中时,怎样正确理解其含义以及能否正确运算的力量。作图 题。第四题为作图题,此题是对空间思维观念和平面作图力量的 综合考查。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的关系应用题。全面综合 性地考查了运用小数乘除法解决生活问题、运用未知数解决问题、 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等方面内容,要求同学通过读题,理解题意 后,对条件进行分析提炼,最终解决问题。题目难易适度,涵盖 了多个学问点。2、试卷注意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试卷中注意体现数学与我们生活的紧密联系,解决问题 第3和第4题水果店 和故宫要求同学对已知条件、问题进行 分析的同时,考虑生活中的实际状况。 以及第5题都是依据生 活实际状况确定篱笆的长度告知你,算花坛的面积。二、试卷卷面分析本次考试全班30人参与考试,最高98人,9095分的4 人,不及格4人占全班人数的14%。全面、精确地反映了同学的学习状况及日常教学状况,成果比去年退步许多,很 不抱负。从卷面中反映了一些问题:(一)基础概念的理解不透彻,造成对基础概念不能敏捷运用。如第一题题7: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是50平方厘米, 平行四边形和 三角形的高是是一样的。答案为(25)。这个题目 主要是考查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之间的面积关系,2个完全相同 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等底等 高,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得出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 边形面积的1/2。本题目中,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底边长度相同, 而当三角形面积扩大2倍时,考查其高的变化状况,即ah二alhl : 2,当a=al,则h=hl4-2,所以hl=2h,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 边形高的2倍。少数同学看到题目中底边长度相同,则自然地联 系到等底等高,对于其面积相同这个条件忽视了,最终推断错误, 其根本缘由是对于概念只停留在表面的记忆上,没有深刻地理解 含义,不能举一反三敏捷运用。(二)计算作为一个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还需要加强练 习。试卷第四题集中考查本册有关计算的内容,共4个小题: 1、口算;2、解方程;3、竖式计算;4、脱式计算与简便运算。 全班64%的同学在此题中不同程度的扣分,在其它题目中由于计 算问题造成失分的状况也不在少数。计算作为数学学问中的一个 基本技能,犹如建设房屋的基本材料,无论你有多精致的设计方 案,假如材料不合格不结实,都是建筑不出好房子的。而在数学 解题中,虽然思路很清楚,考虑的角度也很奇妙,但是在实际答 题中由于计算失误造成答案错误,这是多圆满的事呀!因此,在 今后的教学中对于计算学问还需要强化训练,让同学在理解算理 的基础上,加入口头叙述计算的环节,引导同学把握正确的计算 方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五班级消失了简易方程的教学内容,试卷中的解方程题对 此内容的考查很全面。在第五题解方程中消失“3. 6x -x=3. 25”, 这题都是将未知数单独放在式子中,此时部分同学们就晕头转向 了,这两小题的错误率高达26%o当未知数或字母与数学相乘时 可以省略乘号,而单独消失时可以理解为与数字“1”相乘,“lx -0. 36x=25. 28"。其根源是同学对未知数意义的理解还不透彻, 加上练习内容比较单一,题型缺乏变化造成的。(三)解决问题中对条件问题的分析综合力量不够,解决 问题的策略训练有待提高。应用题是日常生活在数学中的反映,既能进展同学数学思 维力量,也是培育同学应用意识和创新力量的重要途径。试卷第 六题应用题反映的问题有:同学解决问题的分析、综合力量有 待提高;同学解题策略性力量还不够。在第六题应用题中有近 70%的同学或多或少的失分,其中问题应用题最大的是第2小题, 其次是第9小题。第小题题目是这样的:由于同学思路不清, 分析错误,对于所提问题需要哪些条件进行分析时没有理清头绪, 不能很精确地找出相关条件对问题进行分析,试卷上消失的错误各种各样。这说明在平常教学中,对同学的分析综合 力量的训练需要进一步系统化训练,让同学运用分析法、综合法、 画线段图分析法等方法,提高同学的数学思维力量。同时还可以 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既探 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又提高同学计算力量。通过这一次考试,让我能全面深化地了解同学的学习状况, 通过消失的问题反思在平常教学中的不足和缺憾,从而促进今后 的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考反思及改进措施:1、加强新课标的学习,更新教学观念,重视同学学问的获得 过程。教学中让同学通过操作、实践、探究等活动充分地感知, 使他们在经受和体验学问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猎取学问、形成 力量。进而达到举一反三、敏捷应用的水平。2、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同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让同学适当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接触一些开放性问题,转变 数学教学过于追求“精确”、“唯一答案”和“最优化”的状况, 留给同学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情感进展空间,鼓舞和培育同学的创 新精神、创新意识。注意引导同学从不同角度去思索问题,充分 发表自己的见解。3、加强同学的日常养成教育,培育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 习态度。注意培育同学审题意识,培育同学良好的解题习惯。思 索是为了前行,在今后教学中要扬长避短,争取获得更好成果语文2022年春季学校二班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以什么启示的 作文600字0.01的启示 我家跨上了 “信息高速路”教案 我 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其次课时教学设计8855412022-1-2 21:14:12五班级上册期末试卷分析一、试卷分析:1、本试卷学问的掩盖全面,各种学问的比例合理,符合课程标 准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2、试卷既关注了双基,又能考查力量的进展,使不同层次的同 学都能获得相应的胜利喜悦,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数学课程的 基础性、普及性和进展性相结合的新理念。3、试题有肯定的弹性和可操作性。给同学留有自由选择解决问 题的空间。对进展同学观看力量、想象力量和思维力量有很大关 心,对我们平常的教学也是一个极好的检测。4、在试题的取材上充分留意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发同学发觉 并解决实际问题。如:综合应用的几道应用题,强调了应用题对 数学学问应用于生活实际的重要性,要求同学用数学的眼光观看 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 化。二、考试结果状况及分析:我所带的是五班级一班的数学,应考50人,实考50人,平均分 87. 9分,优秀率68%,及格率90%。同学的最高分是H8分,最 低分是13分,从分数上我们可以看出同学间的差别很大。这次 考试全班有5名同学没有达标,但纵向比较,后进生的成果较之 以前有很大的进步,有3个后进生从不及格考出了良好的成果。 本班的同学状况特别,同学男女比例相差较大,50人的班级有 32个男生,18个女生,男生生性好动,顽皮,所以课堂纪律成 为一大难题,而且尖子生少,中差生多一些,这也是平均分不高 的缘由之一,我认为要想提高平均分班级必需有成果相对稳定的 优生,同时还要提高中差生的成果,确保两头都要上,这样才能 保证及格率和平均分占优势地位。三、同学试卷解答状况:本次考查题型分三大部分:计算部分重点考查同学的小数乘除法、 解方程及混合运算;概念部分重点考查同学对整数的相关概念的 把握状况及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力量;应用部分重点考查同学运 用一些基本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生活中常见问题的力量及平面 图形的空间想象和简洁计算力量,运用统计与概率解决中位数与 平均数问题,及嬉戏中的公正性问题。试题的编制侧重于对数学 基础学问的考查,同时部分试题蕴涵了对同学运用数学学问解决 生活实际问题力量等数学学问综合运用水平的考查。在数学基本概念、原理、法则的把握状况看,同学能把握小数乘 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相应的口算、笔算。能把握方程的解法, 并能做相应的计算。在运用有关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看, 同学能在理解小数乘除法基本算理的基础上,解答简洁应用题。 能运用一些基本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能进行 基本图形面积计算及求组合图形面积。在统计部分,能依据数据 的特点推断出应采纳那中数据表示该组数据的一般水平。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对于概念的理解有些同学还是比较模糊。如:小数乘法与除 法的算法,方程与方程的解等。2、对于某些基础学问的活学活用不够。如:在一组平行线之间 画出与已知三角形面积形同的三角形,自己测量数据求图形的面 积等。3、同学学习习惯有待进一步提高。如:计算题抄错数字、看错 符号,审题不认真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