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实施方案.docx

    • 资源ID:69278099       资源大小:32.12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实施方案.docx

    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紧扣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的总 要求,围绕一强省、一基地、走前列的工作定位,立足新发展阶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 化农村改革,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升乡村建设和 治理水平,促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城乡融 合发展,千方百计做优农业,精益求精做美农村,多措并举做富农民, 打造彰显产业兴旺之美、自然生态之美、文明淳朴之美、共建共享之 美、和谐有序之美的新时代五美乡村,走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农业 农村现代化道路。二、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强化稳岗拓岗,通过特色种植业、规模养殖业、乡村服务业、休闲旅游业等业态带动就业;加大劳务输出组织力度,切实稳定外出就 业;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支持脱贫地区在农村人居环境、小型水 利、乡村道路、农田整治、水土保持、产业园区、林业基础设施等涉 农项目建设和管护时,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吸纳脱贫人口就业务 工;延续支持就业帮扶车间的优惠政策;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生态 护林员和公益性岗位政策;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健全按需设岗、以 防止非粮化。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不同的 管制目标和管制强度,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特别是口粮生产, 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加 强和改进占用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严格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坚 守耕地保护红线。健全耕地数量和质量检测监管机制,加强耕地保护 督察和执法监督。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验收考 核、统一上图入库原则,优化高标准农田规划布局,优先在粮食生产 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土地平整、 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农田 输配电六大工程,完善农田基础设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国家下达的 新建高标准农田任务,对已建高标准农田进行改造提升。健全高标准 农田建后管护长效机制。加大土地出让收入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力 度,地方分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要优先用于支持高标准农 田建设。三、大力提升耕地质量大力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计划与土壤肥力提 升工程。探索建立耕地养护鼓励机制,促进耕地用养结合,实施保护性耕作。推进退化耕地治理,严控工矿企业排放和城市垃圾、污水等 农业外源性污染。积极推广秸秆还田、种植绿肥、沼肥应用、增施有 机肥等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恢复和培育 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养分健康循环通道,促进农业废弃物和环境有 机物分解。第三节提高重要农产品供应水平一、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油料、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等,调优农业产业结 构。深挖油菜扩面增产潜力,加快发展油茶产业。扩大蔬菜产业发展 规模,提高蔬菜发展质量和效益,打造蔬菜产业集群,加快推动我省 成为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的蔬菜供应基地。按照以柑橘 为主,多种特色水果共同发展的一主多特水果产业格局,加快标准化 水果基地建设,做强做优赣南脐橙、南丰蜜橘、马家柚、井冈蜜柚、 新余蜜橘等柑橘优势区,提高猱猴桃、火龙果、葡萄、蓝莓等高效设 施特色水果比重。加快发展道地药材,稳步扩大优势区中药材规模, 大力推广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构建特色明显、质量可靠的中药材种 植产业群。以江西茶香天下为主题,以生态、绿色、有机为方向, 重点建设四绿一红(四绿:狗牯脑、婺源绿茶、庐山云雾、浮梁茶, 一红:宁红茶)茶叶优势产区,统筹建设赣州市、宜春市、抚州市、 萍乡市、鹰潭市等茶叶产区,推进生态茶园标准化建设,加快发展生 态、绿色、有机茶叶,培育省、市龙头茶企,开创茶叶产业发展新格 局。建立赣菇优势产区,推动我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实现更大突破。稳 定棉花种植面积,因地制宜发展花卉、蚕桑、芝麻等其他作物,丰富 种植业品种结构。二、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按照稳产提质保供给、融合协调促转型、健康绿色可持续的思路, 巩固提升生猪产业,加快发展牛羊和家禽产业,着力优化畜牧业产业 结构,深入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建立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经 营体系、产业体系和监管体系,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落实落细 生猪生产扶持政策,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和现代化屠宰加工,十四五 期间生猪年出栏稳定在3000万头以上。加快牛羊产业发展,实施牛羊 大县建设战略,打造一批肉牛、肉羊养殖大县和标准化牛羊规模养殖 基地,进一步提高牛羊肉在肉类总产中的比重。做大做强家禽产业, 打造优质地方肉鸡、水禽、蛋禽优势产区,加快推进家禽屠宰加工业 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升泰和乌鸡、崇仁麻鸡、宁都黄鸡等地方鸡 和特色水禽市场影响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蜂、兔、鹤鹑 等特色畜禽养殖,加大地方畜禽品种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增加优质 特色畜产品市场供应。三、推动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做大 做强养殖业,科学发展生态渔业,加快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不断提升 渔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有效稳住水产品基本盘。在稳定现有池塘养 殖规模的基础上,加强河湖管理范围外荒滩、荒水、洼地的综合开发 利用,推进池塘标准化建设,积极拓展工厂化、陆基等设施渔业,大 力推行绿色生态健康养殖;充分挖掘低洼田、冷浆田、内涝田等宜渔 稻田潜力,创新集成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按照亩产百斤鱼(虾、蟹)、千斤粮、万元田的要求,推进稻渔综合种养高质量发展; 坚持一湖一策一库一策思路,科学评价大水面水域承载能力,合理确 定养殖容量,有序恢复大水面生态渔业生产。第四节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一、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以鄱阳湖平原、赣抚平原、吉泰盆地、赣南丘陵盆地、赣西丘陵 盆地为重点,加强水稻生产功能区建设。推动相关资金项目和支持政 策向粮食生产功能区倾斜,优先支持水稻目标作物种植。加快建设粮 食安全产业带,以产粮大县集中、基地条件良好的区域为重点,加强 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加工产能,完善仓储流通 设施,提升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二、加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重点建设700万亩(含水稻和油菜籽复种区600万亩)重要农产 品生产保护区,严格落实生产功能区内目标作物油菜籽种植任务。加 强赣北油菜高产区、京九铁路沿线油菜长廊、浙赣铁路沿线油菜长廊 建设。在将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优先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的基础上, 积极谋划相应的支持政策,调动农民种植目标作物的积极性,充分发 挥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的基本盘作用。积极争取和引导国家、省、市 项目资金投入和财政支持政策,把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作为农业现 代化建设的各项政策重点支持领域,推进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 品牌化建设,提高利用效益,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三、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发掘特色资源优质,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增加小而精、特而 优的特色产品供给。加强赣东、赣西北、赣南生态特色农业带建设, 推动农林复合发展,建设林业、茶叶和果业产业基地,鼓励发展生态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强化科技支撑、质量控制、品牌建设和产品营 销,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工和仓储物流基地,培育一 批特色粮经作物、特色园艺产品、特色畜产品、特色水产品和林特产 品,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第五节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一、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干旱洪涝等灾害监测预警,及早做好技术和物资准备。严防 严控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制定分区防控预案,推广全程专业化统防统 治模式。持续抓好非洲猪瘟防控,严格落实消毒灭源、监测排查、检 疫监督、调运监管等常态化防控措施,深入推进分区防控,提升养殖 场生物安全水平和非洲猪瘟防控能力。组织实施春秋两季集中防疫行 动,统筹抓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强兽 医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按照补短板、强弱项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动物 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完善基层防疫检疫设施,强化兽医公共服务基础 设施建设,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做好渔业安全生产、防汛防台风 工作。加强生物灾害监测体系、动植物检验检疫体系建设,着力提高 农业风险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提升信息服务能力,共 建共享共用农业气象灾害大数据平台,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和影响 研判能力。二、增强重要农产品收储能力深入推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探索实施更加有效、 合规的补贴措施,加快建立健全支持保护政策。健全粮食储备体系, 优化地方储备粮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进一步完善粮食储备与宏观调 控体系。继续推动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整合利用现有仓储设施资源, 提升拓展仓储设施功能,打造绿色智能现代化粮食仓储设施,提高粮 库智能化应用水平及数据采集、分析能力,大力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 品收储调控能力和水平。扎实推进军粮供应工程项目建设,进一步完 善粮食应急体系建设,加强应急设施建设,提高应急能力。完善粮食 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强化粮食流通秩序和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执法。促 进猪肉市场保供稳价。依托有条件的农产品加工销售和冷链物流企业 及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和完善蔬菜等鲜活农产品应急收储制度,防 止出现卖难和买难现象。三、深化农业对外合作充分发挥江西绿色生态资源优势,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 江西茶叶、赣南脐橙、南丰蜜橘、鄱阳湖水产、有机蔬菜、高山油茶 等绿色生态农产品出口安全示范区建设,把江西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 带上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示范的重要中心、农业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 台、绿色有机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基地。鼓励农业企业走出去,适时组 织企业赴一带一路沿线和非洲、美洲等国家开展对外投资合作促进活 动,深耕非洲传统市场,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稳妥推进国际 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对外合作水平,扩大江西农产品 的国际份额。巩固完善江西海外农业投资联盟机制平台,努力培育一 批更具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本土跨国公司,提升江西农业企业 在全球竞争与合作中的整体地位。加强区域合作,建立健全农业贸易 促进体系,构建农业贸易厅际联席会商机制,整合展会资源,加强农 产品对外营销促销公共服务。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主要帮扶 政策总体稳定,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发展能力,让脱贫群众过上更加美 好的生活,逐步走上共同富裕道路。第一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 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核查, 实行动态管理。健全防止返贫大数据监测平台,加强数据共享,充分 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升监测准确性,进一步完善基础数据库。建立农 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基层干部走访发现相结合的易返贫致贫 人口发现和核查机制,实施帮扶对象动态管理,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 返贫。对纳入监测的对象,坚持因人因户精准施策,综合实施医疗、 教育、养老、低保等各项保障政策;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 坚持开发式帮扶,激发其内生动力,引导勤劳致富;对丧失劳动能力或无劳动能力的,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 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二、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建立健全易致贫返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分层分类及时纳 入帮扶政策范围。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和联控联保责任机制,确保 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 不失学辍学。落实教育帮扶资助政策,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 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巩固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 兴战略。建立农村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通过农村危房改 造等多种方式保障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 和地震高烈度防范地区农房抗震改造,逐步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 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巩固维护已建农村供水工程成果,持续加强农村 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不断提高农村供水保 障水平。按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求,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 后评估系统。三、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强化后续帮扶措施,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体系,确保 搬迁群众搬得出、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 扶持,强化后续产业规划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积极促进安置区产 业发展,盘活迁出地农业农村资源。优化安置社区治理,落实属地管 理责任,完善资金支持、产业就业、社区管理、社会融入等一揽子政 策,推进宅基地复垦和土地增减挂、户口迁移一站式办理等工作,加 强社区治理信息反馈与沟通,提升安置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将安 置社区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的重点范围,基础设施投入 优先保障安置社区。促进搬迁群众融入社区,充分发挥社区作用,积 极开展心理咨询、邻里互助服务,加强社区文化娱乐设施建设,打造 社区文化室、图书馆、健身馆等文体设施,鼓励社区高效率开展形式 多样的社区服务及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活跃文化氛围。挖掘乡贤等 草根精英在后续帮扶过程中引领社会组织发展,发动搬迁群众参与热 情,培育社区公共精神。落实定期回访制度,建立关心关爱机制,定 期回访搬迁脱贫人口和同步搬迁的其他困难群众,及时帮助其解决生 产生活困难。第二节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一、推动特色产业持续发展引导各地依托当地资源禀赋,突出经济效益好、技术含量高、发 展空间大、市场前景广、带贫效果佳、适合本地发展等标准精准选择 主导产业,注重质量优先,通过扶持建设产业基地,做大做优主导产 业。打造提升带动主体,稳定带动主体培育数量,加强龙头企业、农 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强化就业服务。建立送岗 下乡、现场招聘、线上线下信息发布、点对点输送对接等服务体系, 确保脱贫人口就业、务工、转岗信息畅通,重点保障失业人员及时就 业。强化就业信息监测。完善就业监测系统,加强就业信息常态化管 理,定期监测就业务工信息,及时更新维护信息;重点做好易返贫致 贫人口就业失业情况的监测,完善动态管理台账,健全定期跟踪调度 制度,及时落实帮扶责任。加强就业培训服务。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 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就业技能、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创业等培训,切 实提高脱贫劳动力就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建 立健全就业稳岗长效机制,引导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和返乡人员就业, 鼓励其自主创业,并按规定给予相应补贴。三、规划背景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 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 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三农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 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阶段。第一节发展基础、农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致富带头人等主体的建设管理,发挥对脱贫人 口的带动增收作用,实现利益联结机制稳定。优化保障产业扶持资金, 保证财政扶持资金投入,逐步提高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优化调整信 贷资金投入,落实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强化风险防范,支持脱 贫人口通过生产稳定增收。持续强化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的运维管理, 确保发电效率稳定,规范电站发电收益分配,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 经济,通过设置公益岗位、开展小型公益事业和实施奖励补助,稳定 支持带农增收作用。二、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强化稳岗拓岗,通过特色种植业、规模养殖业、乡村服务业、休 闲旅游业等业态带动就业;加大劳务输出组织力度,切实稳定外出就 业;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支持脱贫地区在农村人居环境、小型水 利、乡村道路、农田整治、水土保持、产业园区、林业基础设施等涉 农项目建设和管护时,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吸纳脱贫人口就业务 工;延续支持就业帮扶车间的优惠政策;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生态 护林员和公益性岗位政策;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健全按需设岗、以 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强化就业服务。建立送岗 下乡、现场招聘、线上线下信息发布、点对点输送对接等服务体系, 确保脱贫人口就业、务工、转岗信息畅通,重点保障失业人员及时就业。强化就业信息监测。完善就业监测系统,加强就业信息常态化管理,定期监测就业务工信息,及时更新维护信息;重点做好易返贫致 贫人口就业失业情况的监测,完善动态管理台账,健全定期跟踪调度 制度,及时落实帮扶责任。加强就业培训服务。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 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就业技能、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创业等培训,切 实提高脱贫劳动力就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建 立健全就业稳岗长效机制,引导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和返乡人员就业, 鼓励其自主创业,并按规定给予相应补贴。三、改善脱贫地区发展条件加强脱贫地区交通道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对脱贫地 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重点谋划建设一批区域性和跨区域重大 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加快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项目建设,进一步提 升脱贫地区对外交通通行能力。推进县道提升和通村公路建设。推进 脱贫地区水、电、物流、通信网络建设。加强脱贫地区农村防洪、灌 溉等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支持脱贫地区电网改造升级,进一步提升 电力保障能力。巩固提升农村通信网络覆盖质量。进一步完善脱贫地 区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提升农村寄递物流服务水平,实施快递 进村工程。推动脱贫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按照乡村建设行动 统一部署,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在脱贫村开展美丽 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推动脱贫地区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厕所 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巩固健全脱贫地区村庄 环境常态化长效管护治理机制。第三节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一、健全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对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供养人 员、农村低保边缘及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 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农 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充分利用各部门现有数据平台,加强数 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完善基层主动发现机制。健全多部门联动的风险 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实现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点早发现、早干 预、早帮扶。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对有劳 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有针对性地落实好产业、就业等帮扶措施, 激发内生动力,提升发展能力,提高劳动收入。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农 村低收入人口,以现有保障体系为基础,继续保持兜底救助类政策稳 定,提高救助水平,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二、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村加大对脱贫县乡村振兴支持力度,在脱贫县中选择乡村振兴重点 县,在全省范围内选择一批基础薄弱的村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以 乡村振兴重点县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平 台和纽带,强化支撑体系,加大政策倾斜,聚焦精准发力,攻克坚中 之坚,在资金、人员、机制等方面,进行政策倾斜;在产业发展、就 业升级、环境优化、消费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优先保证相关 政策供给,增强其巩固脱贫成果及内生发展能力。六、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设宜居宜业乡村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把公共基础设 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大力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整体提升农村生产 生活条件,建设宜居宜业的农民新家园。第一节科学推进乡村规划一、完善县镇村规划布局强化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管控,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 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统筹县城、乡镇、村庄规划建设,尽快基本完 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明确村庄分类布局。推进县域产业发展、 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专项规划,加快形成县、 乡、村功能衔接互补的建管格局,推动公共资源在县域内优化配置。 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增强 县城集聚人口功能。积极推进扩权强镇,规划建设一批重点镇,建设 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二、加快推进村庄规划本着立足现有基础、适当超前的原则,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 村庄规划编制,对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类的村庄尽快实现 全覆盖,完善村庄用地用途管制制度。加强乡村建设规划管理,严肃 查处违规乱建行为。将洪灾高风险区居民逐步外迁、妥善安置,实现 人对洪灾高风险地区的合理避让。注重乡村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 用,注重村庄风貌引导管控和地域特色延续传承,不搞大拆大建,保 护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红色名村和传统民居。严格规范村 庄撤并,不搞一刀切运动式,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搞大拆大建、强迫上 楼。第二节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改造升级村庄道路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开展示范创建,实施农村道路畅通 工程,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加强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和村 内主干道建设,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深化农 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加强农村公路全过程安全质量监管,完善 安全生命防护设施建设。加大农村交通安全管理联合执法力度,加强 农村公路环境整治。二、保障农村供水安全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饮水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加快提高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加强中小型水库等稳定 水源工程建设和水源保护,2025年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体系基本建成, 良性运行管理目标基本达到,饮用水水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加强农 村防洪排涝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河道堰塘整治、水系连通、水土 保持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河流生态。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 制、消费收缴机制和财政补贴机制,健全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运行和长 效保护机制。三、优化农村用能结构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提高农村地区供电能力及供电可靠 性。推动农村地区分布式光伏、风电发展,有序推动农村能源消费向 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转型。推进燃气下乡,支持建设安全可靠的 乡村储气罐站和微管网供气系统。充分利用农业农村有机废弃物发展 沼气。推广电能替代技术、特色用能建设、新型用电产品,支持农村 绿色出行。四、加快建设乡村物流体系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健全乡村双向物流配送体系。加快构 建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推广农村交通、邮政、快递、商贸、 供销、电商服务网点多站合一场站运营模式。加强农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创新农村寄递物流发展 模式,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加 快推进农村寄递物流高质量发展。五、提升农房建设质量提高农房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建立农村房屋全生命周期管理制 度,健全完善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加 强农户住房安全日常巡查和监管,明确房屋建设基础高程、房屋结构 及紧急避洪设施等防洪减灾相关要求,健全农房选址、设计审查、施 工监管、竣工验收以及建筑企业和乡村建设工匠管理等全流程的农房 建设管理服务体系,严格控制在洪灾高风险区(如河湖管理范围内、 低洼地等)新建住房。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广绿色建材应用和新型建 造方式,整体提升农房居住功能和建筑风貌。3年内完成农村房屋安全 隐患排查整治,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 震改造。对洪灾高风险区住房进行安全性能鉴定,质量较好的房屋按 照避洪要求进行改造,质量较差的房屋进行迁建。在雷电易发区实施 农村防雷示范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功能现代、风貌乡土、成本经济、 结构安全、绿色环保的宜居型示范农房。第三节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强无厕户、旱厕户改造和不达标卫生 厕所改造提升,切实提高改厕质量。合理规划建设农村公共厕所,加 快建设乡村景区旅游厕所。因地制宜推进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 化利用,有条件的地方一体化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和生活污水处理。 到2025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力争达到96%,厕所粪污有效处理和 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二、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 划,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系统治理、全域覆盖,梯次推进、重 点突破的原则,推广适宜的治理思路和技术模式,建立完善市场化建 设与运维模式。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到2025年基本消除较大面积 黑臭水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三、全面提升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巩固完善户分类、村收集、乡(镇) 转运、区域处理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广城乡环卫全域一体化第 三方治理。深入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工作,推广 符合农村实际,有价值、可持续、可复制的经验做法,因地制宜建设 一批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设施。到2025年,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 系高质量运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试点成果有效推广。四、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实施村庄整治建设专项提升行动,力争全省基本完成宜居不迁并 村组的整治建设。实施整洁庭院整治专项提升行动,有效落实农户门 前三包责任,力争全省农村农户庭院普遍达到整洁庭院水平。实施美 丽宜居示范县创建专项提升行动,完成30个左右的美丽宜居示范县创 建,并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建设一批全域美丽乡镇、美丽村庄、美丽 庭院。实施村庄环境长效管护专项提升行动,有效建立五定包干村庄 环境长效管护机制,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长效管护第三方购买 服务,积极推进市县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建设,力争全省95% 的村庄纳入平台监管。实施美丽活力乡村+民宿联动建设专项提升行动, 全省创建30个左右的美丽活力乡村+民宿联动建设先行县,创评星级 休闲乡村民宿1000家左右,提供村民就近就业岗位3万个左右,带动 乡村创业就业30万人,年带动农副产品销售20亿元以上。第四节加快数字乡村建设一、加快农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信息服务载体建设,推动农村千兆光网、5G网络、物联 网建设。推进农村新型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电视、电脑、 手机三屏同显三端共用。推动移动接收终端具备应急广播功能,开展 乡村智慧应急建设。加快实施信息惠农工程,着眼于解决教育、医疗、 就业、社保、养老、社区等民生热点问题,建立全面覆盖、动态跟踪、 联动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与服务综合平台,进一步提高农村社 区管理服务水平。二、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推广农业信息化新技术、新模式、新成果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 的运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全面融合。实施好省级智慧农业 PPP项目,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推进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 建设,提升数据应用水平。继续推进省级智慧农业123+N平台建设运 维,拓展12316信息服务平台功能,推动农业农村基础数据汇集和共 享。实施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建设工程,加快种植业、畜牧兽医、渔业 渔政、种业、农机数字化建设,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推进 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化改造升级,积极引导机插、机耕、机播、机收、 机烘、机防等农机装备北斗系统,联网上传,实现服务可追溯。规范 网上土地流转服务,推进土地有序流转。建设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大 数据智慧监管平台,加快农业生产基地数字化改造,实现产地环境、 农业投入品使用、巡查巡检、风险等级、检测结果等信息上链,及时 发布全省质量安全状况和风险提示,推进追溯业务指尖办,农产品质 量安全一网追溯,规模生产经营主体基本实现追溯管理。三、积极培育乡村数字经济全省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430亿斤以上,粮食主产区地位 进一步巩固。有效应对非洲猪瘟严重冲击,生猪生产实现快速恢复, 2020年末生猪存栏恢复到1569. 9万头,出栏恢复到2218. 3万头, 继续位列全国第十位,生猪外调653万头,外调量持续稳定在全国前 列。蔬菜面积产量稳步提升,设施蔬菜总面积86万亩,蔬菜年产量达 到1834万吨,比2015年增长了 39. 8%。水果、茶叶、水产品、禽蛋、 牛羊肉年产量分别达525. 4万吨、8. 0万吨、262. 8万吨、61. 2万 吨、17. 8万吨,与2015年相比均有不同幅度增长,米袋子菜篮子量 足价稳,满足了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多样化需求。二、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九大工程和农产品加工七大行动,创新开 展绿色食品产业链建设,着力打好龙头昂起、加工升级、产业融合组 合拳,重点打造了稻米、生猪、水果、蔬菜、小龙虾等优势特色产业 链,粮食、畜牧、水产、果蔬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茶叶、中药材、 油茶均超百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休闲农业和乡 村旅游综合收入突破900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20. 7亿元,比 2015年增加961. 6亿元,增幅33. 6%o三、科技驱动能力持续攀升实施数字乡村建设行动,以县域为单元,加强数字乡村建设规划, 发展乡村数字经济、数字服务、数字治理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 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和休闲农业为重点,大力推广 农业物联网应用,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发展。推动休闲农业数字化融 合,培育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创意民宿等新型产业,加快创建全国 乡村旅游重点村和江西省高等级乡村旅游点。加快赣鄱正品品牌主体 全产业链数字化建设,通过储运、流通、销售各环节数字化监管,打 造全省一流品牌、一流农产品,实现赣鄱正品品牌一网运营。积极引 导,推动新建改建的冷链物流设施实现数字化,并接入平台实行监护 查询。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依托益农信息社等村级服务 站点,开展公益、便民、电商、培训体验服务,加快构建为农服务体 系。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大线上促销力度,培育一批 农产品产业化运营主体。四、推进乡村管理数字化以江西省精准脱贫大数据管理平台为依托,延续大数据、云计算 等技术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的工作调度、分析监测等重要作用,利用信 息化技术和手段,建设江西省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为全省乡村振兴 战略实施提供坚强有力的数据化支撑。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乡村数 字惠民便民服务体系,推进涉农服务事项在线办理。深化乡村智慧社 区建设,推广村级基础台账电子化。探索宅基地改革和规范化管理平 台建设,推进国家和省级试点县先行先试,建立网上申报、网上审批、 网上监控的动态管理系统。强化农业重度污染地块的管控,推进土壤 改良、生产种植的信息化网上监控。开展农民培训数字化管理,实现 培训内容网上调研、机构确定网络公开、培训资源网络共享、跟踪服 务网上对接。深入开展十年禁渔行动,推进联合执法监控平台建设, 巩固禁捕退捕成果。加强乡村教育、医疗、文化数字化建设,推进城 乡公共服务资源开放共享。加强农村网络治理,规范管理农村上网场 所,保护农村青少年不受网络不良信息侵害。夯实农村网络设施、网 络安全工作基础,保障乡村网络和信息安全。第五节推进县乡村服务一体化一、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优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网点布局,继续改善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 条件,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在县城和中心镇新建扩建 一批高中阶段学校。实施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到2025年基本普及 农村学前教育。支持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 师交流轮岗改革,积极稳妥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实 施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培养一专多能农村小学教师。把耕读教育 纳入教育培训体系。加大涉农高校、涉农学科专业建设力度。二、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设施设备条 件,推动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变,采取派驻、巡诊等方式 提高乡村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县级医院建设,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 建设,实行医保总额预算管理,加强监督考核,探索结余留用,合理 超支负担。加强县级疾控机构建设,提升县级疾控机构应对重大疫情 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提升妇幼、老年人健康服务水平。建设全 科特岗医生队伍,推行乡村医生乡聘村用,保障合理收入和养老待遇。 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制度,加强 医疗救助托底保障。三、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扩面。推进城乡低保制度统筹发展, 逐步提高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质量,建立分类分层的救助体系。建 立健全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加强农村特困人员供养 服务设施建设管理,推进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可持续运营发展,健全农 村留守等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鼓励村集体经济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发 展养老服务。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努力延伸老年康复、 老年护理、安宁疗护等服务。四、提升村级综合服务能力加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坚持把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与当地自然条件、民俗文化等相结合,鼓励充分利用现有的村级组织办公 场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祠堂、农家书屋等,建设村级综合服务 中心,全面提升村级整体服务功能。积极拓展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职能。 推动互联网+向农村延伸,提高村级综合服务信息化水平,逐步实现信 息发布、民情收集、议事协商、公共服务等村级事务网上运行。加强 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困境儿童、残疾人的关爱服务。完 善农村殡葬服务,推进农村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资料参考:江西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0. 2%,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5. 99%,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1. 31%o智慧农业123+N平 台平稳运行,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整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入库生产经营主体7. 6万余家,益农信息社14800家,覆盖全省近88% 的行政村,数字农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1139元提高到2020年的 16981元,年均增长率为8. 8%o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5年底的2. 38 : 1降至2020年底的2. 27 :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五、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省2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十三五的305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现行标准下281. 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井冈山市在全国率先脱 贫摘帽,全省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消除了绝对贫困。产业发展 扶持的贫困户达92. 4%,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 5419元增至2020年的12877元、年均增幅11. 43%,贫困户人均收入 由2014年的2654元增至2020年的12626元、年均增幅30%六、绿色生态优势不断彰显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8%以上。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体系不断完善,病死猪无 害化集中处理率达78%以上。秸秆综合利用与农膜回收率分别为95. 1%、86. 49%,农药化肥使用量连续五年负增长,与2016年相比 减幅分别为3. 85%与18. 57%O主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 稳定在98%以上,成为全国首个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长江流域 提前一年实现全面退捕禁捕。七、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99%的行政村纳入农村生活 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逐步提升,全省农村卫生厕 所普及率达到94. 09%o打造了 248条美丽宜居示范带,在全国率先全 面启动五定包干村庄环境长效管护,创新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5G+长 效管护平台。八、农村改革纵深推进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省农村承包 地确权到户面积3691万亩,颁证率达97. 31%o稳步推进农村土地三 权分置,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率达50. 3%o农 村宅基地改革稳慎推进,基本完成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 点工作,基本消除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第二节发展形势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 五年,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省作为农业大省,农 业农村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也

    注意事项

    本文(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实施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