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docx
-
资源ID:69291600
资源大小:14.11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docx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1 .答案B解析:LA .“因为国是由一个一个的家组成的,所以中国传统的家国关系是一一家''国具 有同构性”颠倒了因果关系。原文“从中国文化传统来看,'家一国之间具有某种价值上的同构性,因 此,中国的老话说:'国之本在家','积家而成国'”。C. “如果家庭出现不和睦,那么中国社会就会 动乱而摇摇欲坠"理解错误。据原文“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的价值观念有重大意义,这是其他价值 观念得以发挥的基础。没了这个基点,整个价值系统中的其他规范就会飘摇欲坠,社会就会迅速进入失范 状态”可知,原文中“家”是指“价值观念”之下,选项中扩大了范围;后半句是“没了这个基点,整个 价值系统中的其他规范就会飘摇欲坠”。D.“20世纪初以来,'家的地位受到撼动,成为这些思 想的依据”理解错误。原文:“即使20世纪初以来,在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家庭革命甚 嚣尘上,家庭结构和模式、传统家国关系频受挑战,但作为文化一心理结构'的'家'并没有被根本撼 动,反而自觉不自觉地成为重建舶来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其他思想的依据”,原文运用了 “即使”, 表示假设,而且“家”是“重建”这些思想的依据,逻辑混乱。2 .答案A。解析A. “'家'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处于核心地位,在现代社会则属于私人范畴,因而难以进入 公共领域”理解错误。原文:“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孝悌所支撑的'家',既具有生存论上的核心地 位,同时在社会的修齐治平层面上也居于核心部位。但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恰恰在这里,有着公' 与私'的鸿沟:'家'似乎属于私德,似乎很难跨越到公共领域去。” “家”是在“生存论上” “'修 齐治平'层面上”处于核心地位;“似乎很难跨越到公共领域去”而不是“难以进入公共领域”。3 .答案C。材料一论述的是“家”与“国”的同构性关系。A左宗棠家书:天地民物,莫非己任;宇宙古今 事理,均须融澈于心。意思是天地、百姓、万物,都与自己息息相关,理应勇于担当责任;时间、空间、 过去、未来的发展规律,都要在心中融会贯通。体现了家国同构关系,可作为论据。B梁启超家书:总要在 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意思是在社会上尽力尽责,才不愧是我的儿子。体现了家国同构关 系,可作为论据。c黄氏家规: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意思是人们都有祖宗,就像流 水有源、树木有根一样,不可忘本。这句话是说人不能忘本,不是说家国同构关系,不能作为材料一的论 据。D钱氏家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意思是如果利益只有你一个人享受,不要谋划 得到它;如果利益天下享之,就一定想办法得到它。体现了家国同构关系,可作为论据。4 .(1)第一处,揭示西方社会因自由主义思想而在认识“家”的社会作用方面存在盲区,证明“在现代社会, 我们同样可以在更为积极的层面上来理解'家'的作用”的观点;第二处,指出在现代社会中“家”具有政治一道德意义,并得出“在现代社会中,'家'所培养出来的善 于合作的个体'正是健康社会的基础”的结论。引用西方名家的观点,指出西方自由主义者观点的错误,有针对性;用以推断出自己的结论,有说服力。5 .构建相互尊重的家庭成员的关系。充分发挥“家”的教育作用,培养有德性之人,把以己为中心的 “私”变成以“己”及人的爱,培养共同合作、相互支持的家庭关系。认识“家”作为中国人情感和生命意义的承载、情感港湾的意义,把握中国人的日常情感和伦理结构,体现其成为“中国人的社会生命” 之源的事实。6 . B【解析】A. “大家纷纷想要当面表达对莫雨举报行为的赞赏与崇敬。”大家只是好奇,并没有“当 面表达赞赏与崇敬”;C.“研究室主任和打字员孔令兰不太愿意去传达室”表述错误,研究室主任和打字 员不太愿意去传达室,是怕大家误以为他没之中的一位是莫雨。D. “工于心计、擅用权术”表述错误,搜 集罪状,化名揭露体现的是其正义的一面。7 . B “汇款单”是全文线索错误,文章前五段并未出现“汇款单”,不能说是全文的线索。8 .从拿到汇款单时的偷偷藏匿,体现出达师傅对莫雨的理解和关切;从把汇款单晒出59天,体现出达师傅 对莫雨的疏远、畏惧和冷落;从冒充莫雨的大义凛然,体现出达师傅对莫雨认同与钦佩。9 .参考答案:4.答案一:是圆形人物,他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让我们感到意外。感到意外:达师傅没有把汇款单放在窗台,却锁紧了抽屉;达师傅担心自己的饭碗,却又承认自己是“莫雨”。令人信服:达师傅曾是地下党的交通员,有着老一辈革命者的光荣品质;达师傅一开始就对“莫雨”有好感,两个月来的冷落让他懊悔,也让他增添了力量。答案二:不是圆形人物,他让我们感到意外却不令人信服。感到意外:达师傅没有把汇款单放在窗台,却锁紧了抽屉;达师傅担心自己的饭碗,却又承认自己是“莫雨”。不令人信服:地下党交通员的身份不够真实,和达师傅传达室收发员的身份反差太大;达师傅害怕惹麻烦,又感受到众人对汇款单避之不及,却大胆认下“莫雨”,没有征兆。10 .答案:Do解析:“说明民族'争战带来的创痛依然让诗人难以安眠”分析错误,诗人借助恬静清旷的 画面表现对长城、对故乡的思念,这种思念之情使诗人无法安眠。11 .答案:Ao解析:“语言活泼俏丽”分析错误,本诗采用民间歌谣的形式,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意境悠 远,体现了诗人深深的愁思。12 .【答案C A “有”通“又”;“去”通“弄”,收藏;B “以”通“己”,已经;“详”通“佯”, 假装;C “细”通“黜”,罢免;D “离”通“罹”,遭受;“辘”通“仇”,仇人。13 .【答案B】形作意动/动词使动/名作动/形作动/名作状/形作名14 .【答案:C】不是古今异义的是(2) (6) (11)15 .【答案A】A第二个句子是宾前,其余是被动B宾前C省略+状后D定后16 .【答案:D希望】A抵押;判决;B连接;撰写C通过;沿袭。17 . 【答案:C劾:判决;B谢:道歉;D若:你。18 .【答案】C【解析】第一处不应在“南度”前断开,而应该在“南度”后断开,因为“自琅邪”只是一 个状语,语意不完整;在“南度”后断开,“居于丹阳”也显得语意清晰。第四处不应在“元昌友”前断 开,而应在它后面断开,根据语境可知“元昌”就是汉王,“汉王元昌”不宜断开,而且“元昌友畋猎无 度”也语意不明。第八处“疏斥”是一个词,不能断开。故选C。19 .【答案】B项错在是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故选B。20 .【答案】A项错在“是历史上最好的”,原文说的是“有唐以来”。故选A。21 . (1)有百姓到官府诉称冤枉,府中官员因为事先接受了首领的贿赂,不曾审理追问。(诣:至上以: 因为。鞫:审问,审理。以上三个关键词各1分,句意1分。)(2)与楼船相比,安危的情况不一样啊。陛下为什么要踏上这险恶可怕的路径?伏望陛下停止这一行动。(比于楼船:句式状后;涂:道路;伏望:表示希望的敬词,俯伏而希望;驻母:帝王出巡,沿途暂时停 留)22 .曾师从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家中藏书甚多。(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参考译文】王方庆,是雍州咸阳人。他的祖先从琅邪向南渡过长江,居住在丹阳,是江东的豪门士族。他的父亲王弘 直,是汉王元昌的朋友。汉王元昌打猎没有限度,弘直上书直言极谏,元昌看到就立刻停止了。他渐渐被 汉王元昌疏远,又转为荆王的朋友。龙朔年间去世。王方庆十六岁时,离开家担任了越王府参军。曾经向 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川汉书。唐高宗永淳年间,多次升迁后担任了太仆少卿。武则天临朝当政时,王 方庆被任命为广州都督。广州在南海之滨,每年有马来人乘船运珍珠之类货物到中国进行交易。原来的都 督路元睿贪求他们的货物,被马来人带着刀杀死了。王方庆在任数年,秋毫无犯。他管辖之内的各州首领, 过去大多贪婪放纵,有百姓到官府诉冤,官员因为事先接受了首领的贿赂,不曾审理追查。王方庆就约束 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都以法律进行制裁,因此境内清静太平。当时人 们议论,认为唐朝建立以来治理广州的官长没有能超过王方庆的。武则天曾临幸万安山玉泉寺,因为山路 危险,想要乘坐手挽的便舆上去。王方庆进谏说:“如今山路危险,向上看使眼睛惊骇,向下看让人心寒, 把这与楼船相比,安危的情况不一样啊。陛下为什么要踏上这险恶可怕的路径?伏望陛下停止这一行动。” 武则天采纳了他的意见而没去。武则天因为王方庆家多有藏书,曾经向他访求王羲之的墨迹。王方庆奏道: “贞观十二年,太宗购求,先祖都已经献入宫中。”王方庆又上告“近来朝官不遵礼法,身有哀容,随同参加 朝会,手舞足蹈,已经违背礼教,实在是玷污陛下的德政和教化。伏望陛下申明礼法,加以禁止。”武则天 听从了这意见。王方庆因年老多病,请求担任闲散一点的官职,于是被授任为麟台监修国史。圣历二年, 武则天想在冬季十二月讲习武事,有司迟延,打算延缓到第二年早春正月。王方庆上疏道:“臣担心水涝败 坏草木,霜雪损坏庄稼,夏麦不能丰收,没有了粮食收入啊。伏望陛下垂恩,不要违背时令,应该到农历 十月讲武习兵,来顺应天道。”这一年,他被授任为太子左庶子。长安二年五月,王方庆去世,谥号贞。中 宗即位,因为王方庆是旧时的宫僚,追赠为吏部尚书。王方庆博学好著述,所撰写的各种书有二百余卷。 他尤其精通三礼,好讲究礼节的人大多向他讨教。他每有应答,都引经据典,当时人把他所讲的礼编辑成 书,名为礼杂答问。23 .【答案】C (“表明自己不懂礼法”,“解释为官不长久的原因”错误)24 .【答案】本诗尾联表面说除草开路,欢迎严武到访;实则运用典故,表达锄草力耕的选择,委婉含 蓄地拒绝了出仕做官的邀请。2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屈原列传中,作者评价屈原的离骚文辞平常,但意义重大;列举的事例虽浅近,但含义深 远的句子是:其称文小而其指极称,举类迩而见义远。(2)过秦论中,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其中写他对南部边境的措施是:南取百越 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对北部边境的措施是: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3)在高适的燕歌行中,描写汉将出征时,金鼓震天、旌旗如云、大摇大摆开赴战地的场面。为失利 时狼狈情景做反衬的句子是:掖金伐鼓下榆关,旌旅逶迤碣石间。(4)滕王阁序中的“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描写了音乐响遏行云之魅力,在李凭箜篌 弓|中与之类似的句子是: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O(5)锦瑟中,诗人从“追梦”中醒来,知道那梦已经远去,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情怀的名句是:此情可 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6)书愤中,诗人以诸葛亮自况,以此自勉,表明他敬仰诸葛亮、渴望建功立业,至死也不会放弃恢 复中原之志的诗句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26 .答案:A (“花样繁多”指各种式样或种类多;“丰富多彩”指内容充实,品种繁多,形式多样;“摇 曳多姿”指摆动的姿态变化多,优美动人;“摇摇曳曳”指摇摆、摇荡;“爱不释手”指喜欢得舍不得放 下;“赞不绝口 ”指对人或事十分称赞;“老当益壮”指年纪虽老,斗志更坚,干劲更大;“半路出家” 指原先并不是从事这一工作的,后来才改行从事这一工作。)27 .答案:Co “广东人”相关的内容没完结,便又引出“灯笼”相关的句子,导致结构混乱,中途易辙, 排除AD。B “亮起灯笼”缺主语,先有家,才有团圆,故选C。28 . (1)修辞手法:引用。(2)表达效果:点明了时节,为后文写中秋节“扎灯笼”作铺垫,并引出人们 盼团圆的情感。引用经典名句,增加了文段的文化内蕴及文采,容易引起读者的共情。29 .答案:D(解析:A.从论述“世界上抽烟人数最多的国家”转成了“世界上抽烟人数比例最高的国家”犯了“转 移论题”的逻辑错误,违反了“同一律”。B.“这件事儿我没有过问,只是侧面了解了一下情况,提点意见,仅 供参考”这个人的话既承认“没有过问”“侧面了解”,又“提点意见”,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 错误。C.答非所问。问的是鱼鳏和嘴为什么会动,饭店经理回答的是厨师的技艺如何高超。D.表示两类不同 身份的人,不矛盾。) 四、写作(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