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版课件.ppt
一般均衡理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和福利经济学学1、一般均衡一般均衡2、经济效率效率3、交交换的帕累托最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条件4、生生产的帕累托最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条件5、交交换与生与生产的帕累托最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条件6、完全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争和帕累托最优状状态7、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函数8、效率与公平效率与公平重点考察的重点考察的问题:是否存在一般均衡状:是否存在一般均衡状态,如果存在,是否,如果存在,是否具有具有经济效率。效率。1.一、一般均衡一、一般均衡一、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一、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局部均衡是指局部均衡是指单个市个市场的均衡,假定其他商品的价格不的均衡,假定其他商品的价格不变,只考察,只考察单个市个市场的均衡的研究方法。商品的需求与供的均衡的研究方法。商品的需求与供给只取决于本身的价格。只取决于本身的价格。一般均衡是指所有相互一般均衡是指所有相互联系的市系的市场的均衡,商品的需求与供的均衡,商品的需求与供给不不仅取决于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价格,还取决于所有其他商品的价格。每个商品的价格都不能取决于所有其他商品的价格。每个商品的价格都不能单独地独地决定,而必决定,而必须和其他商品价格和其他商品价格联合地决定。整个合地决定。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使所有商品的价格体系使所有商品的供的供给与需求都相等与需求都相等时,市,市场处于一般均衡。于一般均衡。比如,某商品价格比如,某商品价格变化,引化,引发替代商品与互替代商品与互补商品的需求与价格商品的需求与价格变化,替代化,替代商品与互商品与互补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价格变化又引化又引发与之相关商品的与之相关商品的变化,依此下去,波及整化,依此下去,波及整个市个市场,要素市,要素市场的的变化亦存在同化亦存在同样的关的关联与与过程,最后,程,最后,产品市品市场与要素与要素市市场之之间也相互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最系、相互影响,最终达到一般均衡的状达到一般均衡的状态。假定假定现在存在一个只有四个市在存在一个只有四个市场的市的市场体系,要素市体系,要素市场:煤与原油,:煤与原油,产品市品市场:汽油与小汽:汽油与小汽车。2.第一第一节 一般均衡一般均衡v一、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第一第一节 一般均衡一般均衡v二、一般均衡的存在性v局部均衡存在一个均衡价格,使商品的供求恰好相等,在一般均衡状态下,是否存在一组均衡价格,使所有商品的供求都相等呢?在一系列假定条件下,一般均衡体系存在着均衡解,而且,这种均衡可以处于稳定状态,并同时满足经济效率的要求。.瓦瓦尔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论一般均衡理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和福利经济学学模 型 的 基 本 假 定模 型 的 基 本 假 定一般均衡一般均衡5.瓦瓦尔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论一般均衡理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和福利经济学学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效率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函数效率与平等效率与平等6.洛桑学派洛桑学派创始人始人 瓦尔拉斯模 型 的 基 本 假 定模 型 的 基 本 假 定I.I.整个整个经济经济中有中有r r中商品和中商品和n-rn-r种要素,价格和数量分种要素,价格和数量分别为别为QQ和和P PII.II.所有居民既是商品的需求者又是要素的供所有居民既是商品的需求者又是要素的供给给者,偏好既定者,偏好既定III.III.所有厂商既是要素的需求者又是商品的供所有厂商既是要素的需求者又是商品的供给给者,生者,生产规产规模既定模既定IV.IV.完全完全竞竞争的市争的市场结场结构构7.QQd1d1=Q=Qd1d1(P P1 1,P,P2 2,P Pr r;P Pr+1r+1,P,Pr+2r+2,P Pn n)QQd2d2=Q=Qd2d2(P P1 1,P,P2 2,P Pr r;P Pr+1r+1,P,Pr+2r+2,P Pn n)QQdrdr=Q=Qdrdr(P P1 1,P,P2 2,P Pr r;P Pr+1r+1,P,Pr+2r+2,P Pn n)QQs s(r+1r+1)=Q=Qs s(r+1r+1)(P P1 1,P,P2 2,P Pr r;P Pr+1r+1,P,Pr+2r+2,P Pn n)QQs s(r+2r+2)=Q=Qs s(r+2r+2)(P P1 1,P,P2 2,P Pr r;P Pr+1r+1,P,Pr+2r+2,P Pn n)QQsnsn=Q=Qsnsn(P P1 1,P,P2 2,P Pr r;P Pr+1r+1,P,Pr+2r+2,P Pn n)商品商品需求需求方程方程要素要素供供给方程方程8.QQs1s1=Q=Qs1s1(P P1 1,P,P2 2,P Pr r;P Pr+1r+1,P,Pr+2r+2,P Pn n)QQs2s2=Q=Qs2s2(P P1 1,P,P2 2,P Pr r;P Pr+1r+1,P,Pr+2r+2,P Pn n)QQsr sr=Q=Qsr sr(P P1 1,P,P2 2,P Pr r;P Pr+1r+1,P,Pr+2r+2,P Pn n)QQd d(r+1r+1)=Q=Qd d(r+1r+1)(P P1 1,P,P2 2,P Pr r;P Pr+1r+1,P,Pr+2r+2,P Pn n)QQd d(r+2r+2)=Q=Qd d(r+2r+2)(P P1 1,P,P2 2,P Pr r;P Pr+1r+1,P,Pr+2r+2,P Pn n)QQdndn=Q=Qdndn(P P1 1,P,P2 2,P Pr r;P Pr+1r+1,P,Pr+2r+2,P Pn n)商品商品供供给方程方程要素要素需求需求方程方程9.一般均衡一般均衡经济体系的一般均衡条件体系的一般均衡条件QQdidi(P P1 1,P,P2 2,P Pn n)=Q=Qsi si(P P1 1,P,P2 2,P Pn n)由于在所有市由于在所有市场的供的供给和需求都相等的均衡条件下,独立和需求都相等的均衡条件下,独立的方程数目与的方程数目与变量数目相等,所以一般均衡的存在是有保量数目相等,所以一般均衡的存在是有保证的。的。10.第一第一节 一般均衡一般均衡v三、实现一般均衡的“试探过程”v实际的经济体系是否会达到这个一般均衡状态呢?v假定存在一位“拍卖人”,由他报出一组价格,如果供求均衡,则为一般均衡的价格,如果供求不均衡,则进行价格调整,供大于求的商品,价格下调,供小于求的商品,价格上调,直到实现供求均衡,此时的价格即为均衡价格。v这一过程即为达到均衡的“试探过程”。.第二第二节 经济效率效率v一、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的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实证经济学研究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回答“是什么”的问题;第二,回答“为什么”的问题;第三,回答“会如何”的问题。规范经济学回答“应当是什么”的问题,试图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如何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福利经济学就是一种规范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社会价值标准条件下,研究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与个人福利的关系,特别是市场经济体系的资源配置与福利的关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政策问题。研究资源的最优配置。.第二第二节 经济效率效率v二、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 如何判断各种不同的资源配置的优劣,以及确定所有可能的资源配置中的最优资源配置?甲乙两人在A与B两种资源配置方案中选择:有9种可能的选择情况:3、7,意见相左;1、5、9意见相同;2、4、6、8意见基本一致。3、7状态没有办法判断A与B孰优,1、5、9可以明确判断,2、4、6、8中,一方认为A优于B(或A劣于B),另一方认为A与B无差异,则社会的最优选择为A(或B).第二第二节 经济效率效率v二、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 总结而言,在两人社会中,两种资源配置的方案的选择标准为:如果两人中至少有一人认为A优(或劣)于B,而没有人认为A劣(或优)于B,则从社会的观点来看,亦有A优(或劣)于B,如果两人都认为A与B无差异,则从社会的观点来看,亦有A与B无差异。上述结论同样适用于多人社会中多种资源配置的选择。帕累托帕累托标准准:如果至少有一人认为A优于B,而没有人认为A劣于B,则认为从社会的观点来看亦有A优于B。此时,放弃A选择B,属于帕累帕累托改托改进,即资源配置的改进使得至少有一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人认为状况变坏。如果某种资源配置的状态不存在帕累托改进,即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这种资源配置的状态为帕累托最帕累托最优状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又称作经济效率。.第三第三节 交交换的帕累托最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条件帕累托最帕累托最优状状态所必所必须满足的条件被称足的条件被称为帕累托最帕累托最优条件,它包括交条件,它包括交换的最的最优条件、生条件、生产的最的最优条件以及交条件以及交换和生和生产的最的最优条件。条件。考考虑两种既定数量的两种既定数量的产品在两个品在两个单个消个消费者之者之间的分配的分配问题,再将所得,再将所得结论推推广到一般情况广到一般情况.第三第三节 交交换的帕累托最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条件 考虑两种既定数量的产品在两个单个消费者之间的分配问题。在点a对应于两个消费者的消费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条件的公式:=a点存在帕累托点存在帕累托改改进的余地,的余地,切点切点c不存在。不存在。.Y YA AX XA AOOA AY YB BX XB BOOB BU UB1B1 U UA1A1U UA2A2U UA3A3U UB2B2U UB3B3C CMRSxyxyA AMRSxyxyB BMRSyxyxA AMRTSLKLK Y YMRTSKLKL X XMRTSKLKL Y YMRTSLKLK C C=MRTSLKLK D D生生生生产产可能性曲可能性曲可能性曲可能性曲线线19.第五第五节 交交换和生和生产的帕累托最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条件v一、问题和假定 将交换与生产的帕累托最优进行并列,只是说明两者分开来看各自独立地达到了最优,但并不能说明综合来看是最优。为进行综合:假定:1.整个经济只包括两个消费者A和B,它们在两种产品X和Y之间进行选择;2.只存在两个生产者C和D,它们在两种要素L和K之间进行选择以生产两种产品X和Y;3.C生产X,D生产Y;4.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即无差异曲线族给定不变,生产者的生产函数即等产量线给定不变。问题:研究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第五第五节 交交换和生和生产的帕累托最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条件v二、生产可能性曲线1.从生产契约曲线到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问题是两个生产者C与D在两种要素L和K之间进行选择,分别生产两种产品X和Y。生产契约曲线表示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的集合,既表示生产两种产品一定产量时的最优投入,也表示一定投入在最优配置时所能生产的最优产出组合。曲线上的每一点均为两个生产者的等产量线的切点,也就是该点同时处在两条等产量线上,代表了两种产品的帕累托最优产量,此时要增加一种产品的产量,必须减少另一种产品的产量。将生产契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所代表的产量组合在另一个图上显示出来,则这种产量组合连成的曲线代表了一定投入的最优产出组合,并且一种产品产量增加时,另一种产品的产量一定减少。这一曲线通常称为生产可能性线,或产品转换曲线。.第五第五节 交交换和生和生产的帕累托最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条件2.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特点.v2、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特点v第一,向右下方倾斜。v表示当最优产出组合在生产契约曲线上运动时,一种产出的增加必然伴随着另一种产出的减少,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就表现为X产出增加,Y的产出就减少,由此得边际转移率MRT为:v第二,凸向右上方(或凹向原点)v表示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从左向右是递增的,也就是说产品的边际转换率是递增的.v原因在于要素的边际报酬是递减的.假定要素可以捆在一起为(L+K),它连续投入某产品的生产,存在边际报酬递减,则有:v 当减少Y用以生产X时,资源v Y产品的生产中转移到X产v 品的生产中,分子不断变大,分母不断变小,因此MRT不断变大,生产可能性曲线斜率递增,凹向原点.第五第五节 交交换和生和生产的帕累托最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条件3.生产不可能性区域和生产无效率区域生产可能性曲线 将整个产品空间分为三个互不相交的组成部分:曲线本身,曲线右上方区域,曲线左下方区域.右上方区域为在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下不可能生产的区域,左下方区域为生产无效率区域,表示经济没有达到其可能有的最大产出.如 点对应于产量 ,在埃奇沃斯盒状图中,为无差异曲线的交点,因而是没有效率的点,当然,生产可能曲线与其左下方共同构成可以生产的区域,而生产可能性曲线就成为生产可能性边界。.第五第五节 交交换和生和生产的帕累托最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条件4.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变动如果要素数量与生如果要素数量与生产技技术状况状况发生生变化,化,则生生产可能性曲可能性曲线就会就会发生移生移动。.第五第五节 交交换和生和生产的帕累托最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条件v三、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v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下任选一点B,则该点满足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v ,也就是说B点表示一对最优的产出组合,其边际转换率为MRT,从B点引垂线到两轴,则横轴表示产出X,纵轴表示产出Y,将原点以A来表示,则 可以表示为消费的埃奇渥斯盒状图,A、B表示两个消费者的原点,、表示两种产出的给定数量。v埃奇渥斯盒状图中交换契约曲线为 它表示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也就是说给定一个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有一条交换的契约曲线,即有无数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第五第五节 交交换和生和生产的帕累托最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条件v三、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v在交换契约曲线上任选一点C,它为两个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其边际替代率为MRS,B 点的边际转换率MRT与C点的边际转换率MRS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只有相等才表示达到了生产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实际上,MRS 与MRT也等于商品X与商品Y的价格比率,它分别表示消费者与生产者选择时价格条件,只有当两者均等时,才会出现均衡。v如果MRT大于MRS,表示消费要减少一单位X时,生产所增加的Y要大于消费所增加的Y,Y出现多余,此时存在帕累托改进的余地,反之,如果MRT小于MRS,表示消费要增加一单位X时,消费减少的Y要大于生产所减少的Y,Y也出现多余,此时亦存在帕累托改进的余地。只有在v时,才会实现交换与生产的帕累托最优。:MRSXY=MRTXY.第五第五节 交交换和生和生产的帕累托最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条件v三、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最优条件:MRSXY=MRTXY.第五第五节 交交换和生和生产的帕累托最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条件v四、总结v给定两种生产要素与两个生产者,则可以构造生产的埃奇渥斯盒状图,在这个盒状图中,由生产者的等产量线相切的点的轨迹得到生产契约曲线,契约曲线上每一个点满足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生产契约曲线的最优产出组合的轨迹就是生产可能性曲线,也叫产品转移曲线,在产品转换曲线上任选一点,就给出了一对最优产出组合,将其与原点共同构造交换的埃奇渥斯盒状图,在交换的埃奇渥斯盒状图中,两个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组成的轨迹就是交换的契约曲线,上面的每一个点都表示最优的消费组合,当消费组合的边际替代率与产品组合的边际转换率相等时,就达到了交换与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第六第六节 完全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争和帕累托最优状状态完全完全竞争争经济的一般均衡状的一般均衡状态是否是否实现了帕累托最了帕累托最优?基本基本结论:任何:任何竞争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争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状状态,同,同时任意帕任意帕累托最累托最优状状态也都可由一套也都可由一套竞争价格来争价格来实现。.第六第六节 完全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争和帕累托最优状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符合以下条件:1.交换的最优条件;2.生产的最优条件3.生产和交换的最优条件.v完全竞争经济中,帕累托最优状态是如何实现的?v竞争的均衡价格使商品与要素的供给与需求相等,对于任意消费者与生产者来说,都是价格的接受者。v对于消费者来说,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这是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因此,在完全竞争经济中,产品的均衡价格实现了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v完全竞争经济中,帕累托最优状态是如何实现的?v竞争的均衡价格使商品与要素的供给与需求相等,对于任意消费者与生产者来说,都是价格的接受者。v对于生产者来说,任意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这两种要素的价格比率:v这是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表明在完全竞争经济中,要素的均衡价格实现了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v完全竞争经济中,帕累托最优状态是如何实现的?v最后来看生产者与消费者综合在一起,完全竞争经济如何满足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也就是论证产品的边际转换率与边际替代率相等。vX产品对Y产品的边际转换率为:v边际转移的涵义就是增加一种产品的同时,必须放弃另一种产品,资源原来生产Y,现在用以生产X,假定资源总成本为C,边际成本用MC表示,则有:v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产品的价格等于其边际成本.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产品的价格等于其边际成本,于是有:v边际转移率等于边际替代率,因此,在完全竞争经济中,商品的均衡价格实际了生产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第七第七节 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函数v一、效用可能性曲线v在完全竞争经济中,同时满足三个帕累托最优条件的经济状态有无穷多个,它包括各种分配的状态。v生产可能性曲线 上任一点如B都可以与原点构成一个消费的埃奇渥斯图,并得到交换的契约线 ,在契约线上存在一点e,在该点上两条无差异曲线的共同斜率恰等于B点的斜率。ve点是两条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因而代表着A、B两个消费者的一对最优效用水平的组合 。.第七第七节 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函数v一、效用可能性曲线v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用不同的B点,就可以得到不同的e点与最优效用水平的组合。B点有无穷多个,最优效用水平的组合也有无穷多个。将最优效用水平组合的点连起来,就构成效用可能性曲线。v在满足全部帕累托最优条件的情况下,消费者A效用水平与消费者B的效用水平的变化方向一定是正好相反。提高A的效用水平,就必须降低B的效用水平,因而效用可能性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在图在用 来表示,但其位置与凹凸性是不知道的。v效用可能性曲线将整个效用空间分为三个部分:效用不可能区域、无效率区域、与最优效用水平的组合曲线。最优效用水平的组合曲线是效用可能性区域的边界,即效用可能性边界。.第七第七节 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函数v一、效用可能性曲线.效用可能性曲线U UA AU UB BOOI IB1B1I IA3A3I IB2B2I IA2A2I IB3B3I IA1A1U U U U39.第七第七节 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函数v二、社会福利函数v福利经济学的目的是要在效用可能性区域当中寻找一点或一些点,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帕累托最优条件仅仅告诉我们,社会福利必须在该效用可能性区域的边界上达到,但并没有告诉我们在哪一点可以达到。为此需要知道效用可能性曲线上点所代表的社会福利的大小。v社会福利函数是社会所有个人的效用水平的函数。v社会福利函数可以写成:v给定W值,就有不同的 组合,从而形成社会无差异曲线,它们具有与单个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一样的特征。v社会无差异曲线与效用可能性线相切的点,即为最大社会福利的生产和交换的唯一点,也被叫作“限制条件下的最大满足点”。.第七第七节 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函数v二、社会福利函数 及社会所有个人的效用水平的函数。最大社会福利.UBUAOe1 1e2 2e3 3UA1UB1UA2UB2UA3UB3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是个人效用的社会福利是个人效用的总总和和W=WW=W(U UA A,U,UB B)WW3 3WW2 2WW1 1T T42.第七第七节 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函数v二、社会福利函数 如果确实存在社会福利函数,则可以在无穷多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中确定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状态,彻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那么社会福利函数是否存在呢?能否在不同的个人的偏好 中合理地形成社会偏好 呢?阿罗证明这是不能的。.第七第七节 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函数v三、不可能定理v形成社会福利函数就是在已知社会所有成员的个人偏好次序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程序,把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次序归结为单一的社会偏好次序。v假定一个社会有3个人,在a、b、c三种社会状态之间选择,他们的偏好具有“传递”性。v即如果他认为v对于社会偏好 a甚于b,b甚于c,则将社会偏好次序记为va,b,c,v假定3个人的社会偏好次序为:v现在对社会偏好次序(a,b),(a,c),(b,c)按大多数规则进行投票选择,能否选出一致的次序来呢?.第七第七节 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函数v三、不可能定理v首先对a、b两种社会状态进行投票,结果有:v于是按大多数规则,社会偏好次序就是a,b。v对于b、c两种社会状态进行投票,结果有:v于是按大多数规则,社会偏好次序就是b,cv对于a、c两种社会状态进行投票,结果有:v于是按大多数规则,社会偏好次序就是c,av投票结果出现了a甚于b,b甚于c,c甚于a的结果,违背了偏好具有传递性的要求,社会福利函数不存在。.第七第七节 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函数v三、不可能定理v上面分析的社会偏好函数不存在,是因为假定了个人偏好次序是想到冲突的 如果改变个人的偏好类型,或者改变大多数规则,则完全有可能形成社会的偏好次序,如用“独裁”规则代替大多数规则,则社会偏好 就是独裁者的偏好,如用完全一致的个人偏好类型代替想到冲突的类型,如假定存在:v 那么就可以按大多数规则形成确定的社会偏好次序a,b,c。v但由此存在的缺陷也是明显的,独裁规则没有反映真正的社会偏好,假定社会偏好完全一致也是不现实的。v就一般而言,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有适用于所有个人偏好类型的社会福利函数。.第七第七节 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函数v四、惯性和均衡的多样性 在现实经济中,由于存在各种各样的摩擦,帕累托最优状态并不一定真的能够达到,或者,即使能够达到,也不一定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最优。.第七第七节 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函数v四、惯性和均衡的多样性1.惯性 人们并不一定确知当前状态的效率状况及变化后的效率状况,对变化后的状态进行预期是有风险的,因而经济主体的行为往往是维持现状,这就是初始状态的惯性。即由于改变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即使初始的状态是低效率的,它也可能会长期存在下去。.第七第七节 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函数v四、惯性和均衡的多样性2.均衡的多样性 社会的最优状态取决于社会无差异曲线与效用可能性曲线的切点,而社会无差异曲线源于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函数取决于环境、制度、文化、信仰、道德、风俗、习惯等诸多因素,当这些因素不同时,社会福利函数就不同,从而就会存在多重的最优均衡。(1)加法型社会福利函数:W(x)=UA(x)+UB(x)加法型社会福利函数强调所有成员的效用总和,而不是其分配,社会福利的大小只取决于社会成员的效用总和,而与分配无关。形成直线型社会无差异曲线.第七第七节 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函数v四、惯性和均衡的多样性2.均衡的多样性(2)乘法型社会福利函数:W(x)=UA(x)UB(x)。乘法型社会福利函数更加重视收入的分配和平等问题,它意味着当社会成员的效用总量给定时,分配越是平等,社会福利就越大,分配越是不平等,社会福利就越小。如UA+UB=10,则当UA=UB=5时,UAUB=25,为两者乘积的最大。形成双曲线型社会无差异曲线。.第七第七节 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函数v四、惯性和均衡的多样性2.均衡的多样性(3)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W=min(UA,UB)重视社会上状况最差的那些人的生活水平。也就是说当UAUB 时,W=UB 当UAUB时,W=UA 形成直角L形的社会无差异曲线,此时单独增加A的效用或单独增加B的效用,社会效用水平都不会增加。显然,当社会福利函数不同时,存在不同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它们与社会的效用可能性曲线相切的点也会不同,从效率的角度来说,它们都满足帕累托最优的要求,但却具有不同的涵义,也就是说,即使每个人都具有相同的利己动机,但由于某种环境、制度等因素的差异,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也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第八第八节 效率与公平效率与公平v效率与公平都是社会追求的目标,效率一般被理解为资源的更加优化的配置,公平被理解为收入的更加平等的分配。为了提高效率,社会有时必须忍受更大程度的不平等,为了增进公平,有时又必须必要性更多的效率,社会常常面临困难的选择。是要更高的效率,还是要更大程度的公平,两者之间如何进行权衡,想找到在不同条件下的最优组合,是经济学的重大难题。西方经济学在解决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方面,仍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v效率的提高,可能改善分配,也可能使其不变,也可能使其进一步恶化;而公平的增进可能有利于效率的提高,也可能使其下降,下面分别讨论。.第八第八节 效率与公平效率与公平v一、效率与公平的矛盾1.缺乏公平的效率的提高 在9-11的图中,社会有2人组成,纵轴与横轴表示他们各自得到的数量即收入,社会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为Q,QQ为45度线,上面的每一个点表示一种收入分配状况,可以是一人一半的最公平状况,也可以是一人独得的最不公平状况,另外QQ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是最有效率的。假定最初处于A点,此时 ,从A点向45度线移动,移动到B、C,两人状况都变好,移动到F、D,一人状况不变,另一人状况变好,移动到G、E,一人变好,另一人状况变坏,但总和的结果是净收入提高,存在潜在的帕累托改进。.第八第八节 效率与公平效率与公平v一、效率与公平的矛盾1.缺乏公平的效率的提高.第八第八节 效率与公平效率与公平v一、效率与公平的矛盾1.缺乏公平的效率的提高 四种有代表性的情况:从A点向B点移动,分配随效率的提高而改善。从A点向C点移动,分配随效率的提高而不变。按照罗尔斯标准,这也意味着分配的改善。从A点向D、E点移动,分配随效率的提高而恶化。从A点向F、G点移动,分配随效率的提高而先改善后恶化。.第八第八节 效率与公平效率与公平v一、效率与公平的矛盾2.缺乏效率的公平增进 在某些情况下,收入的平等化会有助于效率的提高。在另一些情况下,收入的平等化则会降低经济的效率,其效率损失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效率损失,另一个是间接的效率损失。.第八第八节 效率与公平效率与公平v二、“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1.效率优先效率优先的收入分配.第八第八节 效率与公平效率与公平2.兼顾公平(1)减少和消除不合理的收入(2)促进机会均等(3)限制某些行业、某些个人的垄断性收入(4)实现生存权利和消灭贫穷.第八第八节 效率与公平效率与公平v三、收入再分配的具体措施1.税收政策2.政府支出3.其他措施.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