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系列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资料全.doc
-
资源ID:69296666
资源大小:397.50KB
全文页数:7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系列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资料全.doc
1/76附件: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系列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2/76目目录录1.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编制说明2.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检测限3.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线性围4.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可报告围5.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准确度(回收实验)6.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准确度(方法学比对)7.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精密度8.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干扰实验9.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稳定性10.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参考值(参考区间)3/76附件 1: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编制说明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颁布后,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的注册过程中要求提供申报产品的分析性能评估资料,产品性能评估是产品研发、制定产品标准等过程的重要技术支持研究过程,并可能对产品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国际上对体外诊断试剂的性能评估通常是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组织(Clinical and LaboratoryStandardsInstitude 以下称为 CLSI)的相关标准为依据,也是美国 FDA 推荐采用的评价标准,但我国还没有相关的标准与指导原则的要求。为进一步明确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的技术要求,我中心组织有关专家起草产品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以明确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性能评估的技术要求。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性能评估包括检测限、线性围、可报告围、准确度(回收实验)、准确度(方法学比较)、精密度、干扰实验、稳定性、参考区间共九个项目。起草的主要依据 CLSI 发布的以下标准:1.C28-A2:How to define and determine referenceintervalsintheclinicallaboratory;Approved4/76Guideline-Second Edition.2.EP5-A:Evaluationofprecisionperformanceofclinical chemistry devices;Approved Guideline.3.EP6-A:Evaluation of the linearity of quantitativemeasurementprocedures;AStatisticalApproach;Approved Guideline.4.EP7-A:Interference testing in clinical chemistry;Approved Guideline.5.EP9-A2:Method comparison and bias estimation usingpatient samples;Approved Guideline-Second Edition.每项性能的主要研究方法均采用以上标准和国实际采用的评价方法相结合的方法。我中心对于专家起草的指导原则的初稿进行了适当的文字调整,之后将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发给十位相关专业的专家征求意见。意见返回后我们对专家的回复意见进行了整理,对有些意见进行了采纳,有些意见暂时没有采纳。采纳的意见,如:线性围中的“3.4 计算公式”的描述采用专家意见将公式的书写进行了文字更改,与 CLSI 文件一致;“3.3 剔除离群值”中的 Y 的均描述由 Yave 改为;还有一些文字性错误也进行了修改。有一些专家意见因为对一些概念还存在分歧,因此暂时未采纳,待经过专家讨论会后再进行确定。如“检测限评估”中的检5/76测方法“连续测定 20 次,计算均值加 2SD 的方法缺少依据,建议采用可报告围评估下限所提供的方法。”;“建议将批/批间精密度”改为“分析/分析间精密度”;“精密度是用变异系数表示还是用置信区间表示”;参考值:“结果分析中应首先验证是否为正态分布,对于正态分布,则应根据临床应用目采用均值2SD 或均值3SD,对于偏态分布则应选择单侧 95分位数或双侧 2.5-97.5分位数”。由于一些概念在学术界还存在分歧,因此我们会通过上网征求意见和专家会的形式进行讨论,找到最理想、最适合企业与我国国情又能保证产品质量的评价方法。6/76附件附件 2 2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检测限(征求意见稿)检测限(征求意见稿)一、概述一、概述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是指检测方法可检测出的最低被测量浓度,也称检测低限(lower limit of detection)或最小检出浓度(minimum detectable concentration),有时也称为分析灵敏度(analytical sensitivity)。检测限评估资料是评价拟上市产品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也是产品注册所需的重要申报资料之一。本指南基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的有关要求,参考 CLSI 有关标准,对定量检测方法检测限的评估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要求。其目的是为生产企业进行定量检测方法检测限评估提供原则性指导,也为注册管理部门审核该部分分析性能评估资料提供技术参考。同时,本指南亦可指导临床实验室进行定量检测方法检测限评估。由于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发展速度快、专业跨度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根据体外诊断试剂发展的需要,适时对本指南进行修订。7/76二、二、检测限评估的基本原则检测限评估的基本原则1.实验人员应熟悉检测方法与仪器操作;2.采用合适的校准品、质控品并保持仪器处于正常状态;3.用于实验的试剂应为同一批号,且在有效期。三、三、检测限的评估和数据处理方法检测限的评估和数据处理方法1.1.实验材料和基本要求实验材料和基本要求空白样本的制备:空白样本应不含被测物,但其基质应与待测定常规样本一样。如空白样本难以得到,可采用 5%牛血清或人血清白蛋白溶液。或根据测定项目选用相应基质的样本,但应注意将基质效应减至最小。2.2.实验方法实验方法在一次运行中将空白样本重复测定 20 次。3.3.数据处理数据处理(1)数据记录:将测定结果记录于表格中。如果检测系统对于低于零的结果报告为零,应记录初始响应值,如吸光度值等。(2)数据统计:计算 20 次结果的均值与标准差 SD。4.4.结果报告:结果报告:8/76以空白均值加两倍标准差报告方法的检测限。(+2SD)附件附件 3 3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线性围(征求意见稿)线性围(征求意见稿)一、概述一、概述线性围评估资料是评价拟上市产品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也是产品注册所需的重要申报资料之一。本指南基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中华人民国卫生行业标准-定量测定方法的线性评价的有关要求,参考 CLSI 有关标准,对定量检测方法中线性围的评估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原则性要求。其目的是为生产企业进行线性围评估与准备线性围评估资料提供原则性指导,也为注册管理部门审核该部分分析性能评估资料提供技术参考。同时,本指南亦可指导临床实验室建立定量测定方法的线性围或对标称的线性参数进行验证。由于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发展速度快、专业跨度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根据体外诊断试剂发展的需要,适时对本指南进行修订。9/76二、线性围评估的基本原则二、线性围评估的基本原则(1)实验操作人员应熟悉方法原理与操作,能对样本进行正确处理,确保仪器工作状态正常,采用适当的校准品对仪器进行校准。(2)仪器的各项性能指标(如精密度)应与标称值相符,不存在明显的携带污染等。(3)应使用同批号试剂与校准品。三、线性围的评估与数据处理方法三、线性围的评估与数据处理方法1.1.实验样本的基本要求和制备方法实验样本的基本要求和制备方法1.11.1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1)样本基质应与临床实验样本相似,但不可采用含有对测定方法具有明确干扰作用物质的样本,如溶血、脂血、黄疸或含有某些特定药物的样本。进行血清学标志物检测时,理想的样本为分析物浓度接近预期测定上限的混合人血清。(2)建立一种定量测定方法的线性围时,需在预期测定围选择7-11 个浓度水平。如将预期测定围加宽至 130%,在此围选择更多的浓度水平,然后依据实验结果逐渐减少数据点直至表现出线性关系,10/76可发现最宽的线性围。(3)当对标称线性参数进行验证时,需在已知线性围选择 5-7个浓度水平。(4)无论是建立或验证线性围,所选用的浓度水平应可覆盖整个预期测定围并包括与临床有关的重要评价浓度,如最小测定浓度或线性围的最低限、不同的医学决定水平、最大测定浓度或线性围的高限等。1.21.2 制备方法制备方法(1)不同浓度水平的样本可通过将高浓度样本与低浓度样本进行倍比稀释得到,注意在进行液体吸取时应选择精密度与准确性好的移液装置。制备时应将样本完全混合并避免蒸发或其他使样本变质的情况。每份样本的浓度与体积单位应统一。(2)如果高/低浓度血清的值未知,可将每种血清编码,用编码代表每个血清的相对浓度。对于等浓度间隔样本,可用连续整数(如1、2、3、4、5)代表连续样本。进行数据处理时可用样本号代替 X值。表1和表2中描述的样本制备过程是按照等浓度间隔的设计进行的,每个浓度水平的样本量为 1.00ml。制备非等浓度间隔的样本时应明确各样本间的浓度关系,测定时可以这些样本间的相对浓度比值做为 X 值。11/76表表 1 1:11 个浓度水平的样本制备样本号样本号1 12 23 34 45 56 6低浓度血清(ml)1.000.900.800.700.600.50高浓度血清(ml)0.000.100.200.300.400.50样本号样本号7 78 89 910101111低浓度血清(ml)0.400.300.200.100.00高浓度血清(ml)0.600.700.800.901.00表表 2 2:5 个浓度水平的样本制备样本号样本号1 12 23 34 45 512/76低浓度血清(ml)1.000.750.500.250.00高浓度血清(ml)0.000.250.500.751.00(3)样本的特殊处理:在无法得到适用的人血清时,需对样本进行一些特殊处理以满足实验要求。这些处理过程包括稀释、加入添加物或透析、热处理等,无论进行何种处理均应以保持基质恒定为基本原则。在评价报告中应对所使用的稀释液、添加物、溶剂等的材料来源加以注明。样本稀释液应选用由厂家推荐或经实验室证明可使用的产品,如可采用 5%牛血清白蛋白或人白蛋白溶液。欲提高样本浓度时可在样本中添加分析物纯品。在添加物为溶液状态时,应注意添加液体对样本的稀释作用(小于 10%)并注明所用溶剂。2 2实验过程实验过程2.1建立线性围:需测定 9-11 个浓度水平,每个浓度水平重复测定 3-4 次。2.2验证标称线性参数:需测定 4-6 个浓度水平,每个浓度水平重复测定 3-4 次。2.3所有样本应在一次运行中或几次间隔很短的运行中随机测定,最好在一天之完成。13/763.3.数据处理数据处理3.13.1 数据记录数据记录(1)可参考表 3 进行数据记录。(2)可采用其它形式进行记录,但应注意保留原始数据。表表 3 3:线性评价数据记录表(11 个浓度水平,重复测定 4 次)项目:项目:样品:样品:仪器:仪器:试剂试剂/批号:批号:校准品校准品/批号:批号:操操审核者:审核者:测定日期:测定日期:样本号样本号测定测定 1 1测定测定 2 2测定测定 3 3测定测定 4 4均值均值12345614/7678910113.23.2数据可用性检查数据可用性检查可通过绘制散点图对测定数据的可用性进行初步检查。以样本号或样本浓度为 X 轴,以测定结果为 Y 轴做图,在图上标出针对每个样本的测定值与每个浓度水平的测定均值,手工或用计算机做图将均值点相连,观察数据点与直线间的偏差,如偏差过大,表明数据组存在明显非线性,需要对测定过程进行检查,排除因操作错误所至误差,并对样本进行重新测定。如图形与直线接近,表明可对数据组继续进行统计分析。3.33.3 剔除离群值剔除离群值离群值可由散点图初步判断,标准中建议采用格拉布斯(GRUBBS)法进行离群值检验。检验步骤如下:每组数据中有 4 个测定结果,分别记为 y1,y2,y3,y4。(1)将 4 个测定值按大小顺序排列,最大值记为 max,最小值记为min;(2)由 4 个测定值计算均值 和标准差 S:15/76=(y1+y2+y3+y4)/4;(3)根据可疑值 max 或 min 分别按下式计算统计量 t:t1=(max-)/S,t2=(min-)/S;(4)根据给定的显著性水平 a 和重复测定次数查表得临界值;(5)如 t 值大于临界值,则相应的可疑值为离群值。Grubbs 检验临界值(Ta)值表样本数显著性水平样本数显著性水平0.050.0250.010.0050.050.0250.010.00531.153 1.155 1.155 1.15541.463 1.481 1.492 1.4963.43.4进行多项回归分析进行多项回归分析对数据组进行多项回归分析,得到一级、二级与三级多项式。一级多项式为直线,二级多项式表示上升曲线或下降曲线,三级多项式表示 S 形曲线(在测量围两端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多项式方程如下:16/76级数多项式回归自由度(Rdf)一级Y=b0+b1X2二级Y=b0+b1X+b2X23三级Y=b0+b1X+b2X2+b3X343.53.5 对回归方程进行线性检验对回归方程进行线性检验多元回归方程中以 bi 表示的系数为回归系数。在二级与三级方程中,b2 与 b3 为非线性系数。对回归方程进行线性检验就是对每个非线性系数作 t 检验,判断回归系数与零是否有显著性差异。b0 与b1 不反映非线性,故不需对其进行检验。对 b2 与 b3 的检验方法如下:计算统计量 t,计算公式为:t=bi/SEi其中,SEi为每个非线性系数的斜率标准误,计算公式为:S其中,Y 为回归方程预测值,与为测定均值。由公式 df=L*R-Rdf 计算自由度,L 为样本数,R 为每个样本的测定次数,Rdf 为回归自由度,即回归方程中系数(包括 b0)的个数。如测定 5 样本,每个样本重复测定 4 次,则对测定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其三级多项式中 L=5,R=4,Rdf=4,df=5*4-4=16。在 t 值表中寻找 t 界值(双边检验,=0.05),将计算出的 t 值与界值比较,17/76如 p0.05,表示非线性系数与零无显著性差异,数据组被认为具线性,此时可对数据组进行精密度检验,具体方法见后。当精密度符合线性判断要求时,数据分析可结束。如 p9PPPPPPL*R:样本数*重复测量的次数22/76表表 B B 不精密度和ADL的临界值(PctBnd=5%,d=3 阶)/c%L*R=10L*R=12L*R=14L*R=16L*R=18L*R=2015.55.55.45.45.45.426.16.05.95.95.85.836.76.56.46.36.26.247.27.06.96.86.76.657.87.67.47.27.17.068.48.17.97.77.57.479.0(P)8.7(P)8.48.28.07.88PP8.9(P)8.6(P)8.48.29PPPP8.9(P)8.7(P)9PPPPPPL*R:样本数*重复测量的次数23/76表表 C C 不精密度界值的常数最优拟合方程的阶数精密度界值的常数(C)一阶或二阶6.3三阶6.524/76附件附件 4 4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指导原则可报告围(征求意见稿)可报告围(征求意见稿)一、概述一、概述定量分析方法的可报告围(reportable range)是临床实验室发出检验报告的依据之一,可报告围包括可报告低限与可报告高限。可报告围评估资料是评价拟上市产品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也是产品注册所需的重要申报资料之一。本指南基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要求,参考 CLSI 有关标准,对定量检测方法中可报告围的评估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原则性要求。其目的是为生产企业进行可报告围评估与准备可报告围评估资料提供原则性指导,也为注册管理部门审核该部分分析性能评估资料提供技术参考。同时,本指南亦可指导临床实验室对定量分析方法的可报告围进行验证。由于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发展速度快、专业跨度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根据体外诊断试剂发展的需要,适时对本指南进行修订。25/76二、可报告围评估的基本原则二、可报告围评估的基本原则1.实验人员应熟悉测定方法与仪器操作。2.采用合适的校准品、质控品并保持仪器处于正常状态。3.用于评价实验的试剂应为同一批号,并在有效期。三、可报告围的评估与数据处理方法三、可报告围的评估与数据处理方法1.1.实验样本的基本要求和制备方法实验样本的基本要求和制备方法1.11.1 样本要求样本要求最好选择与测定样本具有一样基质的样本。1.21.2 制备方法制备方法(1)低值样本:将待测样本(含被分析物)用混合人血清(含被分析物浓度水平较低)或 5%牛血清白蛋白生理盐水溶液进行稀释,产生接近于方法线性围低限浓度水平的样本,一般为 5 个浓度水平,浓度水平间隔应小于线性围低限的 10%。(2)高值样本:选取含被测物的高值样本,必要时可添加被分析物的纯品,并计算出理论值。使用混合血清或 5%牛血清白蛋白生理盐水溶液或测定方法要求的稀释液对高值待测样本进行稀释,使其接近于线性围的上 1/3 区域,并记录稀释倍数。至少选用三个高浓度样本,稀释倍数应为方法性能标明的最大稀释倍数、并适当增加或减小稀释比例。26/762.2.实验过程实验过程在一次运行中将低值样本重复测定 10 次,高值稀释样本重复测定 3 次。3.3.数据处理数据处理3.1 数据记录:可根据附表进行数据记录。3.2 数据统计:分别计算 AVE()、SD、CV 值。对于可报告围高限还应计算乘以稀释倍数后的还原浓度和相对偏差。4.4.结果报告结果报告4.1 可报告围低限:以方法性能标示的 CV 值为可接受界值,由数据中选取 CV 值等于或小于可接受界值的最低浓度水平做为可报告围低限。4.2 可报告围高限:选取还原浓度与理论浓度的偏差(%)等于或小于方法标示 CV 值时的最大稀释倍数为方法推荐的最大稀释倍数,方法线性围的上限与最大稀释倍数的乘积为该方法可报告围的高限。27/76附表:可报告围(低限)数据记录表可报告围(低限)数据记录表浓度浓度 1 1浓度浓度 2 2浓度浓度 3 3浓度浓度 4 4浓度浓度 5 51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10AVEAVESDSDCV%CV%可报告围(高限)数据记录可报告围(高限)数据记录浓度浓度 1 1浓度浓度 2 2浓度浓度 3 31 12 23 3AVEAVE稀释倍数稀释倍数还原浓度还原浓度理论浓度理论浓度相对偏差(相对偏差(%)28/76附件附件 5 5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指导原则准确度准确度(回收实验(回收实验)(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一、概述一、概述准确度评估资料是评价拟上市产品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也是产品注册所需的重要申报资料之一。定量检测方法的回收实验是评估准确度的方法之一,用于评估定量检测方法准确测定加入纯分析物的能力,结果用回收率表示。本指南基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要求,参考 CLSI 有关标准,对采用回收实验进行准确度评估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原则性要求。其目的是为生产企业采用回收实验方法进行准确度评估并准备准确度评估资料提供原则性指导,也为注册管理部门审核该部分分析性能评估资料提供技术参考。同时,本指南亦可指导临床实验室采用回收实验方法对准确度进行评估。由于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发展速度快、专业跨度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根据体外诊断试剂发展的需要,适时对本指南进行修订。二、回收实验评估的基本原则二、回收实验评估的基本原则1.实验人员应熟悉测定方法与仪器操作。2.采用合适的校准品、质控品并保持仪器处于正常状态。29/76三、回收实验的评估与数据处理方法三、回收实验的评估与数据处理方法1.1.实验样本的基本要求和制备方法实验样本的基本要求和制备方法1.1 选择合适浓度的常规检测样本,分为体积一样的 3-4 份。1.2 在其中 2-3 份样本中加入不同量的待测物标准,制成 2-3 个不同加入浓度的回收样本,计算加入的待测物的浓度。1.3 在另一份样本中加入同样量的无被测物的溶剂,制成基础样本。2.2.实验过程实验过程用待评价方法对回收样本和基础样本进行测定,通常对样本进行2-3 次重复分析,取其均值进行计算。3.3.数据处理与结果报告数据处理与结果报告3.1计算回收率:回收率 1=3.2计算平均回收率:平均回收率=3.3计算比例系统误差:比例系统误差=100%-平均回收率3.4可接受判断:比例系统误差不大于CLIA 88允许总误差的1/2。4 4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4.1 加入体积:加入的标准液体积一般在样本体积的 10%以;并且保证在加样过程中的取样准确度。4.2 加入待测物的浓度:在保证总浓度在方法分析测量围,尽量使加入标准液后样本中的被测物浓度达到医学决定水平。30/764.3 标准物浓度:因为标准物溶液加入体积不到 10%,为保证得到不同浓度的回收样本,标准物的浓度应该足够高。5 5例例某法测定血清葡萄糖回收率某法测定血清葡萄糖回收率5.1 样本制备:(1)基础血清:血清 1ml(浓度 5.5mmol/L)+蒸馏水 0.1ml;(2)回收样本 1:血清 1ml+0.1ml 葡萄糖水溶液(浓度 22mmol/L);(3)回收样本 2:血清 1ml+0.1ml 葡萄糖水溶液(浓度 55mmol/L);5.2 采用待评价方法,按照从低到高的浓度顺序,每个样本测定 3次,取平均值。填入下表:测 定 浓 度mmol/L加 入 浓 度mmol/L回 收 浓 度mmol/L回收率%基础样本5.00分析样本 17.062.002.06103分析样本 29.955.004.95995.3 计算平均回收率:平均回收率=101%。5.4 计算比例系统误差:比例系统误差=|100%-101%|=1%5.5 可接受判断:1%,该方法的回收试验(准确度)试验可接受31/76附件附件 6 6: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指导原则准确度准确度(方法学比对(方法学比对)(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一、概述一、概述很多临床实验室部,通常会有两个以上的检测系统,多个检测系统之间应该定期进行比对。对于开放检测系统,也应该对系统进行验证,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准确度的评价,准确度评价可以通过方法学比对来实现,利用两种方法的比对对非配套系统的准确度进行评估是评估准确度的方法之一。准确度评估资料是评价拟上市产品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也是产品注册所需的重要申报资料之一。本指南基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要求,参考 CLSI 有关标准,对采用方法学比对进行准确度评估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原则性要求。其目的是为生产企业采用方法学比对进行准确度评估并准备准确度评估资料提供原则性指导,也为注册管理部门审核该部分分析性能评估资料提供技术参考。同时,本指南亦可指导临床实验室采用方法学比对进行准确度评估。由于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发展速度快、专业跨度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根据体外诊断试剂发展的需要,适时对本指南进行修32/76订。二、方法学比对的基本原则二、方法学比对的基本原则1.熟悉待评价系统。2.编写仪器标准操作规程,其中包括校准程序和室质控程序。3.比对方法的选择:对于比较、对方法,采用符合生产厂家要求的实验室现行方法,或采用公认的参考方法。比对方法应具有以下条件:(1)具有比实验样品方法更好的精密度。(2)没有已知的干扰物。(3)同实验样品方法具有一样单位。比较方法应该选择正确性经过验证的方法,根据实际条件,选择的顺序如下:参考方法、原装系统、配套系统、经过验证的非配套系统。4.待评价方法的处理:进行方法学对比实验前,应该对系统进行初步评价(可参考NCCLSEP-10),并且对待评价方法进行精密度评价(参考相关标准),只有在以上评价完成并且达到相关标准后,才可进行对比实验。三、方法学比对的评估与数据处理方法三、方法学比对的评估与数据处理方法1.1.实验样本的基本要求实验样本的基本要求1.1 按照实验对样品的要求收集处理病人样品,样本贮存时间与33/76条件由被测组分的稳定性而定,尽可能避免使用贮存的样品。1.2 样品应来自于许多病人,并且此病人的疾病对于被测组成的影响应该是知道的,不要使用含有干扰此方法的组分或条件(如溶血)样品。1.3 在具有临床意义围即医学决定水平围,评价实验样品方法,通常基本从低于参考围的低限到高于参考围的高限。分析浓度尽可能在报告的浓度围均匀分布。商品质控物或者校准物可能存在基质效应,应避免使用。2.2.实验过程实验过程2.1 每天选择 8 个临床病人样本,按 1 到 8 的顺序编号。用两种方法同时进行实验,按照 1,2,3,4,5,6,7,8,8,7,6,5,4,3,2,1 的样本顺序进行测定。2.2 以上实验至少重复 5 天,即至少分析 40 个不同的临床病人样本。每天实验必须进行校准和室质控。只有在室质控合格的情况下,当天的实验室数据才有效。3.3.数据处理与结果报告数据处理与结果报告3.1 记录测定结果(Xii和 Yjj)。3.2 计算每个样本测定的均值(iX和iY),样本重复测定间差值的绝对值(DXi和 DYi)与两种方法测定结果间的差值(iY-iX)。3.3 以iY对iX作散点图。3.4 以(iY-iX)对iX做偏倚图。3.5 以(Yjj-Xij)对iX做偏倚图。34/763.7 检查批离群点:计算样本重复测定间差值(DXi 和 DYi)的平均数,实验结果差值超出平均数 4 倍时,则判断为离群点。3.8 检查批间离群点:计算两种方法测定结果间均值差值(iY-iX)的平均数,超出该平均数 4 倍时,则判断该样本为离群点。3.9 相关系数计算:利用所有样本双份测定值进行相关系数计算,如果r0.975(或r20.95),则认为 X 围适合,数据满足要求。X 的误差可以由数据围给以适当补偿,并且简单的线性回归可以用来评价斜率和截距。如果 r20.95,那么必须通过分析另外一些样品以扩大数据围,然后再检查全部数据系列。如果没有超出围,采用分步偏差程序代替线性回归,评价平均偏差。3.10 回归计算:利所有样本双份测定的有效数据,计算两个方法间的线性回归方程:Y=a+bX.3.11 偏差估计:在医学决定水平,利用回归方程计算预期偏差,预期偏差 Bx=a+(b-1)X,相对偏差=Bx/X3.12 根据相关规定,判定预期偏差、相对偏差是否在规定围。35/76附件附件 7 7: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指导原则精密度(征求意见稿)精密度(征求意见稿)一、概述一、概述精密度是衡量体外诊断试剂批和批间变异的重要指标,通常包括批和批间不精密度。精密度评估资料是评价拟上市产品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也是产品注册所需的重要申报资料之一。本指南基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的有关要求,参考 CLSI 有关标准,对定量检测方法中精密度的评估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要求。其目的是为生产企业进行定量检测方法中精密度的评估提供原则性指导,也为注册管理部门审核该部分分析性能评估资料提供技术参考。同时,本指南亦可指导临床实验室进行定量检测方法的精密度评估。由于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发展速度快、专业跨度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根据体外诊断试剂发展的需要,适时对本指南进行修订。36/76二、定义二、定义1.1.批精密度批精密度是众多种类精密度中最基本的一个,它是在严格的相似条件下,所得到的最佳的精密度。2.2.批间精密度批间精密度指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组)操作员在同一仪器上,使用同一方法和同种、同一批号试剂,在一段时间(一般为一个月或 20 个工作日)对同一测试样品(常用质控品)测量结果的精密度。三、精密度评估的基本原则三、精密度评估的基本原则1.操作者必须熟悉方法和/或仪器工作原理,了解并掌握仪器的操作步骤和各项注意事项,能在评估阶段维持仪器的可靠和稳定。2.用于评估试验的样品一般常采用临床实验室收集的稳定和冷冻贮存的血清(浆)库;当实验室收集的样品不稳定或不易得到时,也可考虑使用稳定的、以蛋白质为基质的商品物质,如校准品或质控品。3.评估精密度时,应至少评估二个浓度水平样本的精密度。当二个浓度的精密度有显著差异时,建议增加为三个浓度。所选样本浓度应在测量围有医学意义,即至少有一个浓度在医学决定水平(medicaldecision levels)左右。不要为了得到较小的精密度,都选用较高值37/76的样品,甚至超出测量围。也不应选用靠近最低检出限的样品,此时所得的精密度往往偏大。相当多的检验项目低值常无实际临床意义,但有少数检验项目,其低值也有临床价值,此时就需要评估有判断价值的低值精密度,适用时,可进行功能灵敏度的评估。如没有医学决定水平,可在参考区间上限左右选一个浓度。此外,再根据检验项目的性质在线性区间选择另一个值。如与厂商或文献报导的精密度进行比较,所选浓度应与被比较精密度的浓度相接近。否则,有可能得出不恰当的结论。四、精密度评估的方法和数据处理四、精密度评估的方法和数据处理1.1.只评估批不精密度只评估批不精密度1.1 试剂和校准品:应使用同一种类、同一批号的试剂和校准物,如可能,只进行一次校准。使用不同批号试剂和多次校准都会增加检验结果的变异程度。1.2 评估方法:在以上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在一批对样本进行重复测定,至少进行 20 次重复测定。1.3 质量控制:检验时应同时至少测一个质控品。当质控品结果超出规定的失控限,不论实验结果是否满意都应弃去不用,重新进行试验以取得 20 个实验数据。要保存所有的质控数据和失控处理记录。1.4 数据收集:在进行数据分析前,检查数据中有无由于偶然差错引起的离群值(outliers),可用下述离群值的标准;从已收集的20 数据计算出总均值和标准差,任何结果和总均值的差值超过 4 个38/76标准差时,可认为是离群值。为了能收集到至少 20 个有效数据。除补充由于质控失控而增加的测试外,还应再增加由于离群值不用于精密度的计算所需增加的检验次数。在进行这种批精密度评估实验时,一次只能有一个离群值,当离群值超过 1 个时,应怀疑是否为方法不稳定或操作者不熟悉所致。此时,应不用此次试验数据。检查问题和解决问题后重新开始新的评估实验。1.5 数据的记录:将所收集到的数据记录在表 1:表 1 批精密度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序号序号 测量值测量值(均值(均值-测量值)测量值)2 212.1920均值均值1.6 批精密度估计值的计算求出均值:x=Xi/n使用下列公式计算出批标准差估计值的标准差)1/()(2nxixSr1.7 批精密度估计值的 95%可信限39/76查统计表得出自由度 20 的上限公差因数为 1.25,相应下限公差因数为 0.75,得出批精密度的 95%可信区间为:(批精密度0.75)-(批精密度1.25)2.2.同时评价批和批间不精密度同时评价批和批间不精密度2.1 评估方法:每天做 2 个批次的测试,每批测试时,对同一样品作双份测量,共做 20 天。评估结束时共有 40 对,即 80 个测试结果。从 40 批次测量中双份结果的差值求出批精密度。从所有 80 个数据计算出批间精密度。在实施此项评估工作时,必须由同一个或一组操作者在同一台仪器上进行,应该使用一样的校准品、一样种类和批号的试剂。所用时间不得少于 20 个工作日,这样所测到的精密度能更好地反映出该临床实验室定量测量方法在一段时间的理想或最适的稳定性。在每一批次测量中,必须同时测量质控品,以保证结果是可靠的,数据能够采用。注:也可以一日进行一个批次测量,一个批次中对同一样品重复测量 4 次,共测 20 个工作日,由 80 个数据求出批和批间精密度;如果取得稳定样品有困难,也可改为测 5 日,每日 2 个批次,每个批次测一个样本 8 次。仍有 80 个数据。从 10 个批次中每一样品8 次差异算出批精密度。从所有 80 个结果计算出批间精密度。2.2 数据的收集要收集到足够有效数据(至少为 80 个数据)。除补充由于质控失40/76控而增加的测试外,应在进行数据分析前,检查数据中有无由于偶然差错引起的离群值(outlier),可用下述剔除值的标准;从实施段已收集的 40 对均值的数据计算出总均值和标准差,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情况都可认为是离群值:(1)任何一对均值和总均值的差超过 4 倍标准差(2)任何一对中二个结果的绝对差值超过 4 倍标准差离群值不用于精密度的计算。在剔除后应再增加检验次数,以保证至少有 40 批次,80 个数据进行计算。注:任何一次实验的剔除值不能超过总测量数的 2.5%。当超过时,应怀疑是否为方法不稳定或操作者不熟悉所致。此时应不用此次试验数据,重新开始新的试验。2.3 数据的记录将所收集到的数据记录在表 2表表 2 2 精密度实验原始数据记录精密度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序号序号日期日期批次批次 1 1批次批次 2 2结果结果 1 1结果结果 2 2均值均值结结果果1 1结果结果 2 2均值均值121941/76202.4 批精密度的计算按表 3 要求对数据进行进一步计算,将结果填入表 3表表 3 3 精密度实验原始数据计算精密度实验原始数据计算日日批次批次 1 1批次批次 2 2(结果(结果 1-1-结果结果 2 2)2 2(结果(结果 1-1-结果结果 2 2)2 2121920利用表 4 中的结果(3)、(4)可计算出批精密度Sr:)4/()(221IxxSr,其中I=检验日数2.5 批间精密度估计值的计算将上述实验结果记录在表 4 中表表 4 4:批间精密度实验原始数据记录:批间精密度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序序号号日日期期第一批第一批第二批第二批结果结果 1 1(均值(均值-结结果果1 1)2 2结果结果 2 2(均值(均值-结结果果2 2)2 2结果结果 1 1(均值(均值-结结果果1 1)2 2结果结果 2 2(均值(均值-结结果果2 2)2 2121942/76求出均值,公式为:nXX/从上表得出:nX/)4()3()2()1(求出批间精密度,公式为:)1/()2-(1-22nSrr】结果均值)结果(均值【从上表得出)1/()8()6()7()5(nSrr式中 n=检验总数2.6 批间精密度估计值的置信区间由于检验次数不可能无限增加,当按规定方案,多次重复测量,就是在很好控制条件下,也很难得到一样的值,换言之,通过这样实验的数值只是精密度的估计值,围绕“真值”而变动。变动的围大小和检验次数密切相关。人们往往在给出精密度值外,还给出其 95%的置信区间。置信区间与所测次数相关,次数愈多,可信限愈小。可以查出与检次数相关自由度的 0.95 因数,乘以标准差值就可得出 95%可信限的上、下值。实际工作中,可查出 95%可信限的上值的公差因数(tolerance factor),由此计算出 95%可信限。实验室在报告精密度同时,可给出 95%置信区间。3.3.与其它来源的精密度的比较与其它来源的精密度的比较临床实验室在测定方法的精密度后,应评价得到的精密度是否满意,最简单办法就是与生产企业(文献)所提供的精密度进行比较,20合计合计(1)(5)(2)(6)(3)(7)(4)(8)43/76判断是否存在差异。如果临床实验室所测的精密度小于生产企业(文献)的精密度,说明临床实验室所得到的精密度是合适的。如果临床实验室测得的精密度大于生产企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