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3).docx
-
资源ID:69300799
资源大小:11.61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3).docx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1捷克著名的教育家 _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他在1623年出版的代表作_,被看作是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2_ 决定教育目的及相关内容,并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第一次在党的报告中系统、全面、完整、系统的表述教育方针是在党的 _中。4 _是指教师在突发性事件面前,灵活、巧妙的处理问题的能力。5 _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6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著作_中。7泰勒的课程编制模式又称“_”。8 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体现的是_教学原则。9道尔顿制是由美国教育家 _于20世纪20年代建立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10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_ 和 _的统一过程。11 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的是我国小学德育的_原则。12 _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为主要目的而开展的活动。13 _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14 _是一个班级在长期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共同心理倾向和精神风貌。15 _是在原始文献的基础上加工整理而成的检索性文献,如文摘、索引、题录等。填空题答案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2政治3.十六大报告 4教育机智5人身权 6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7目标模式8启发性9.柏克赫斯特 10个体社会化社会规范个体化11疏导 12文学艺术活动13小组活动 14班风15二次文献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改错;判断错误不得分;每题5分,共25分)1学校制度是随便制定的,对国家和青少年的发展没有多大的影响。答:错误。(1)学校制度不是随便制定的,它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民族文化和教育传统等因素的制约。(2)学校制度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学校教育制度制定得是否正确和完善,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进行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也会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巩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青少年身心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答:正确。(1)小学教育的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2)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要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对人的发展来说,更具有长远意义。学校教育帮助个体形成自身发展的自主能力,使个体的发展自由提高到自觉阶段。3教育目的制定的基本依据是个体本位论。答:错误。(1)确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社会的发展要求和个体发展需求的辩证统一。(2)个体本位论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人的本性之需来确定,这是片面的,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教育目的的确立就必须符合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需求,另外,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4中小学生还不是成年人,不用履行任何法律义务。答:错误。中小学生作为法律的主体,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也应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教育法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5课外活动就是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与教师无关。答:错误。(1)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2)课外活动是学生的自主性活动,因此,要充分发挥和依靠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让学生以自主的姿态来组织、参加活动,使他们从中学会自治、自理和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3)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意味着要忽视教师的作用甚至取消教师在活动中的作用,教师在课外活动中起到辅助和引导学生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因素。page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1试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答: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素质、环境和学校教育。(3分)(1)遗传及其作用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1分)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1分)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1分)不宜夸大遗传素质的作用。(1分)遗传素质仅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不能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现实性。遗传素质会随着环境的改变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入而改变。(1分)(2)环境及其作用环境使提供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1分)环境决定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1分)环境的决定作用是通过人的内部因素实现的。(1分)环境对于人的发展来说是外部因素,外部因素要通过内部因素才能起作用,人的内部因素有遗传素质和主观能动性两方面。(1分)(3)学校教育及其作用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3分)2试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答: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1)教学上的授受关系(2分)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1分)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1分)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1分)(2)人格上的平等关系(3分)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1分)真正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与帮助的关系。(1分)(3)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3分)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人一人”关系,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1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和智力上,而且还体现在思想和人格上。(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