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11∕T 30-2022 《辣椒旱作栽培技术规程》(吕梁市).pdf
-
资源ID:69308839
资源大小:348.61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DB1411∕T 30-2022 《辣椒旱作栽培技术规程》(吕梁市).pdf
ICS 65.020.20 CCS B05 1411 吕梁市地方标准 DB1411/T 302022 辣椒旱作栽培技术规程 2022-11-16 发布 2022-11-16 实施 吕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411/T 302022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产地环境条件.1 4.1 产地选择.1 4.2 土壤条件.1 5 旱作生产技术.2 5.1 品种选择.2 5.2 种子质量.2 5.3 培育壮苗.2 5.4 播种.2 5.5 定植.3 5.6 田间管理.3 6 病虫害防治.4 6.1 田间主要病虫害.4 6.2 防治原则.4 6.3 防治措施.4 7 采收.5 8 产品质量.5 9 产品可追溯制度.5 9.1 建立生产记录档案.5 9.2 规范开具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5 10 田园清洁.5 表 1 主要病虫害防治表.4 DB1411/T 30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吕梁市农业农村局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吕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吕梁市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吕梁市农业农村局(吕梁市蔬菜经营指导站、吕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吕梁市土壤肥料工作站)本文件起草人:孙凌、刘媛林、张晓玲、王美玲、艾瑞敏、吴季蓉、马卫华、张文剑、张昶。DB1411/T 302022 1 辣椒旱作栽培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旱作辣椒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旱作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产品质量、产品可追溯制度、清理回收。本文件适用于吕梁市范围内梯田、垣地、滩地等辣椒的旱作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3735 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GB 16715.3 瓜菜作物种子 第3部分:茄果类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 525 有机肥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NY/T 1868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有机肥料 NY/T 2312 茄果类蔬菜穴盘育苗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旱作农业 指针对旱垣区通过改善农田基本条件,选用抗旱品种、增施有机肥、实行农机农艺结合、挖掘自然降水和人工补水等措施,提高土壤蓄水、保水和作物抗旱能力的农业生产方式。4 产地环境条件 4.1 产地选择 辣椒栽培产地选择远离工矿区和公路干线、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的梯田、垣地、滩地地块,环境条件应符合 NY/T 391的规定。4.2 土壤条件 DB1411/T 302022 2 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壤土,土壤pH值 6.27.2为宜。前茬宜为非茄科类作物。5 旱作生产技术 5.1 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性强、商品性好、耐贮运、适合本地栽培、适应市场需求的辣椒品种。5.2 种子质量 符合 GB 16715.3的要求。5.3 培育壮苗 5.3.1 育苗设施 选用温室、大棚或露地小拱棚育苗。采用穴盘、营养钵等护根育苗方式,穴盘育苗应符合 NY/T 2312的规定。5.3.2 种子处理 5.3.2.1 种子消毒 5.3.2.1.1 温汤浸种:用 55 温水浸泡 15 min,不断搅动至水温 30,再继续浸种 4 h,清洗干净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粘液后晾干催芽。5.3.2.1.2 药剂消毒:先用常温水浸种 2 h 后,用高锰酸钾 1 000 倍液浸种 10 min 或 10%磷酸三钠浸种 20 min30 min。5.3.2.2 催芽 将经消毒浸泡后的种子洗净,用湿布包好,置 25 30 的环境下保湿催芽。4 d5 d 即可出芽,当 70%以上种子发芽时即可播种。5.3.3 苗床准备 用 70%甲基托布津或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1 000 倍液对育苗场地进行消毒。选用育苗专用基质,调节含水量为 50%60%装入 6 盘 72 孔 或 105 孔的穴盘。5.4 播种 5.4.1 播种期 根据栽培季节、气候条件、育苗手段,选择适宜的播种期,一般在 3 月上旬。5.4.2 播种量 根据种子大小及密度而定,一般每 667 m2 用种量50 g 左右。5.4.3 播种方法 DB1411/T 302022 3 包衣种子可直播。将装好的穴盘打孔 1 cm,每穴平放1 粒发芽的种子,覆盖基质 1 cm 喷水,摆入苗床,覆盖塑料膜保温保湿,覆膜应符合 GB 13735的规定。5.4.4 苗床管理 在保持床土 20 左右条件下一般经 5 d7 d 即可出苗。幼苗出土后适当降温,气温白天 20 25,夜间 18 20,土温在 18 以上。籽苗长到 2 叶1心期,即可分苗。移苗至缓苗期,要注意保温保湿促缓苗,缓苗后要控温降湿保生根。在定植前必须达到壮苗标准。5.4.5 壮苗标准 株高 15 cm 左右,6 片8 片真叶,叶色深绿,单株,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5.5 定植 5.5.1 整地施肥 5.5.1.1 施肥原则 根据旱作区的生产特点、土壤特性及施肥现状,应以有机肥为主,有机无机相结合,增施作物秸秆肥。选用肥料应符合 NY/T 496 和 NY/T 525、NY/T 1868的规定。5.5.1.2 施肥 结合整地,每 667 施充分腐熟农家肥 3 000 kg4 000 kg或商品有机肥 300 kg400 kg、硫酸钾型 N-P2O5-K2O(18-7-20)配方肥或相近配方肥 40 kg50 kg。深翻 30 cm35 cm,耕后耙耱整平,按垄距 120 cm、垄宽 50 cm、垄高 15 cm起垄覆膜。5.5.2 节水抗旱措施 5.5.2.1 保水剂:每 667 m2 用保水剂 2 kg3 kg 与配方肥混合均匀随整地翻入土壤。5.5.2.2 集水窖:配置新型软体集雨窖,利用窖面、设施棚面及园区道路等作为集雨面,蓄集自然降水。5.5.2.3 节水灌溉:在水源方便的地块,铺设滴灌带或微喷带进行补水灌溉。5.5.3 定植时间及方法 当地温稳定至 12 以上时定植。双行种植,株距 25 cm30 cm,打孔蓄水稳苗,封严定植孔。早春定植,应选无风晴天上午进行。一般每 667 m2 4 000 株4 500 株。5.6 田间管理 5.6.1 肥水管理 有水源条件的,采用膜下滴灌或暗灌,定植后 3 d4 d 浇缓苗水。然后进行蹲苗,门椒坐住后,结合浇水每 667 m2 追施大量元素水溶肥 5 kg10 kg。结果期结合浇水追肥 2 次3 次,每 667 追施高钾大量元素水溶肥 5 kg10 kg。无水源条件的,结果期结合降雨酌情追施 1 次2 次高钾复合肥或配方肥,每 667 每次 15 kg20 kg。结合病虫害防治,叶面喷施 0.3%磷酸二氢钾或 1 000 倍黄腐酸或氨基酸叶面肥。DB1411/T 302022 4 5.6.2 植株调整 门椒开花后,及时摘除下部侧枝,改善通风。5.6.3 中耕除草 降雨或浇水后,及时进行中耕除草。6 病虫害防治 6.1 田间主要病虫害 炭疽病、疫病、病毒病、青枯病、蚜虫、棉铃虫、烟青虫等。6.2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绿色防控原则。农药使用严格执行 GB/T 8321(所有部分)、NY/T 1276的规定。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蔬菜生产禁限用农药。6.3 防治措施 6.3.1 农业防治 清洁田园,轮作倒茬,选用抗病品种,平衡施肥。6.3.2 物理防治 利用频振灯、性诱剂等诱杀叶蛾成虫,黄板诱杀蚜虫。6.3.3 化学防治 使用药剂时严格按照 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执行。严格控制农药用量和安全间隔期,主要病虫害防治的选药用药见表1 表1 主要病虫害防治表 病虫害 农药名称 使用方法(每667)炭疽病 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 42%氟啶胺悬浮剂 37 g74 g喷雾 25 mL35 mL喷雾 疫病 687.5 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 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 60 mL75 mL喷雾 150 g200 g喷雾 病毒病 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 2%香菇多糖可溶液剂 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 120 g150 g喷雾 65 mL80 mL喷雾 60 mL70 mL喷雾 青枯病 0.1 亿cfu/g多黏类芽孢杆菌细粒剂 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 300 倍液,灌根 600倍液800 倍液,灌根 DB1411/T 302022 5 表1 (续)病虫害 农药名称 使用方法 蚜 虫 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 1.5%苦参碱可溶液剂 30 mL40 mL喷雾 30 g40 g喷雾 棉铃虫 烟青虫 5%氯虫苯甲酰胺 3%甲氨基苯甲酸盐微乳剂 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30 mL60 mL喷雾 3 mL7 mL喷雾 30 mL50 mL喷雾 7 采收 根据生长情况及市场要求,及时分批采收,鲜食采收青果。制干加工采收红熟的果实。采收过程中所用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8 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符合食品安全有关规定。9 产品可追溯制度 9.1 建立生产记录档案 详细记录生产过程中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及产品销售趋向等农事操作活动。档案保存期为 2 年。9.2 规范开具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 生产者向消费者郑重承诺:本产品按照辣椒旱作栽培技术规程生产,上市前规范开具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10 田园清洁 生产周期结束后将不降解地膜及时清理送交回收点。残枝枯叶进行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