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一语文导学案:必修三第5课 杜甫诗三首 3.docx
-
资源ID:69321918
资源大小:17.16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一语文导学案:必修三第5课 杜甫诗三首 3.docx
杜甫诗三首 第3课时登高。【学习目标】1、把握诗歌意象和诗歌情感的有机联系,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2、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3比较赏析两首杜诗【学习重点难点】诗文哪里写景?哪里抒情?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习内容】一、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 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 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 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 离开成都。开始了 “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时间多在船上度过。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 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年58岁。二、基础知识梳理1认读字音:渚()鬓( )潦( )倒2理解词义:(1) 回(2) 落木(3) 万里(4) 繁(5) 潦倒3、古今异义古义:艰难 古义:今义:今义:痛苦愤恨今义:一万里的距离今义:画图画(1) .百年多病独登台今义:很多年,终身或一辈子(2) .艰难苦恨繁霜鬓今义:艰苦困难苦恨古义:(3) .万里悲秋常作客古义:(4) .画图省识春风面.古义:三、赏析文本用自己的话翻译本诗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1、题目是什么意思?2、诗句的字面意思?分析本诗情感蕴藏:完成下表 3、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意象情感首联颔联颈联4、这些意象有什么内涵?尾联5、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各分别用什么词描写的?营造了怎样的意境?6、颔联一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1)把“落木”改成“落叶”,哪一个更好一些?为什么?(2) “滚滚”换成“滔滔”可以吗?如何朗读?(3)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想到了什么?(4 )把这联上下两句的意思联系起来总结一下,什么写法?7、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1)什么是“作客”?是否和现在的“做客”相同?(2)再往深处想,杜甫登台是在什么年纪?(3)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四个字,但意思却十分丰富,宋代的罗 大经曾说这两句话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意思,你能说出有哪八层意思么?8、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从哪联的哪句诗知道的?(2)这是一种什么心情?忧愁还是忧愤?(4) “苦恨”和“新停”应怎样理解?谈谈你的看法。(4)杜甫为什么“苦恨繁霜鬓”“新停浊酒杯”呢?*9、此诗与秋兴八首(其一)有哪些相似点?【课堂练习.下赢登高一诗的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联勾画出一幅秋肃天下的动人图景。首联“猿啸哀”和“鸟飞回”,画面惨淡,气氛悲凉,以映照 诗人心上的凄凉。B.颔联“无边”“不尽”,使诗的境界显得广阔深远,气象万千。可以看出诗人心情激荡不已:韶光易逝,长年 飘泊,人生无常。C.颈联将以上两联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明朗化。其中“万里”与上联“的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 对应,从时、空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D.诗人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又从白发我志不得伸归结时世艰难,抒发了诗人自己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 复杂感情。1 . 藕出对其对仗理解不当的一项()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B.颔联的对仗十分精工。“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沉郁悲凉的对句出神入化。C.颈联的“万里” “百年”和上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D.颈联表现感情,“万里” “百年”分别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2 .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中写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抒发了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B.本诗第一二句写诗人的所见所闻,一连出现了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特点。C.有人认为本诗第三四句“无边”“不尽”两词多余,其实正是有了这两个词,诗的意境才显得更为广阔深远, 气象万千。D.诗的最后两句,写外界环境带给作者的艰难苦恨和自身随着年龄增长而白了的头发,使得自己连喝酒的兴致 都没有了。4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登岳阳楼杜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诉,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 . “吴楚东南诉,乾坤日夜浮”两句,写出了诗人登楼所见洞庭湖怎样的景象?答:(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自我形象? 答:5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 “片云”“孤月”“落日” “秋风”几个意象,请 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有入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 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答:.6 .将下列语句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题后的横线上。杜甫的“自谓颇挺出”,是一句充满自信心的自我评价,它有着历史和现实的依据。杜甫对自己的政治器识和文学才华也是十分自信的,而这两点,也恰好是当时科举考试的两项重要考试内 容。.历史的是家庭的影响,现实的是个人的秉赋。所以,他在最早的行卷之作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才写下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谓颇 挺出,应登要路津”的自负诗句。顺序: 7 .结合上下文,在空白处填上恰当内容,使语段成为一个中心完整的排比句。(字数不要求一致)李白从“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的大自然情景中悟出了 “站得高,望得远”的人生真谛,杜甫从 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自己人 生精神的归宿大自然是沉默的,在这凝重的沉默中给人以无声的启迪和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