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选择性必修2 人教版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案.docx
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新课程标准素养达标L生命观念、科学思维运用结构与功能观,集讨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 雨、荒漠化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 物圈的稳态造成的威胁,和对人类的生存和可持 发展造成的影响。集讨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 雨、荒漠化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 物圈的稳态造成的威胁,和对人类的生存和可持 发展造成的影响。解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之间的关系2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运用稳态与平衡观,解释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与后果。3 .社会责任基于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习,形成珍爱生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可持发展的观念,认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并提出人 环境和谐相处的一些建议。研习1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修梳理教材修梳理教材修梳理教材自学基础1 .生态足迹 (1)概念: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 的 和 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0实例:一个人的粮食消费量可以转换为生产这些粮食所需要的,而他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可以转换成吸收这些二氧化 碳所需要的、草地或农田的面积。(3)理解:生态足迹可以被形象地理解为一只负载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耕地、铁路等的巨“足”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足印。(4)特点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对生态和 环境的影响就 o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 O答案:(1)某一人口单位 生产资源 吸纳废物(2)耕地面积森林(4)越多越大可能不同2 .人口增长造成环境压力 (1)历史发展告知:一方面,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3.酸雨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措施(社会责任)(1)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有人认为:向海洋投入水溶性铁能促进浮游植物吸收二氧化 碳进行光合作用,降低二氧化碳浓度,从而缓解温室效应,水温度的 高低能够影响浮游植物吸收铁吗?为什么?(3)你还能提出其他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吗?试列举两 点。答案:(1)提示: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提示:能。浮游植物吸收铁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细胞呼 吸提供能量,而海水温度的高低会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呼吸 的强弱。因此,海水温度的高低能够影响浮游植物吸收铁。(3)提示: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合理即 可)。重难突破.温室效应(1)温室气体:CO2> CH4、氮的氧化物等气体,其中CO2是主要 的温室气体。(2)原理:温室气体层可以让阳光、可见光透过,但对地球向宇 宙释放的红外线起阻碍作用,并吸收转化为热量,使地球表面温度升 高。(3)主要原因: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4)主要危害: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5)预防措施:大力植树种草,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洁净 新能源。1 .臭氧层破坏(1)臭氧层的作用:阻挡日光中大部分紫外线,使生物能够在陆 地上正常存活下去。破坏原因:氟氯燃等物质大量排入空气中。危害:人类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等。2 .酸雨 形成原因:主要是硫的氧化物溶于雨水,使雨水的pHv5.6。来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森林火灾等。(3)危害:植物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成活率降低,影响光合作用效率,鱼卵不能正常孵化,危害建筑物及工业设备,引起人的呼吸道疾 病等。3 .水污染和土地荒漠化水污染与土地荒漠化的比较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生过程项目水污染土地荒漠化形成原因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入水体植被破坏,草原过度放牧,森林过度 砍伐结果富营养化,在海水中表现为“赤潮”, 淡水中表现为“水华”沙尘暴遮天蔽日防治措施净化污水合理利用草原部分地区退耕还草、还林、还湖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化肥使用池塘、湖泊、海湾(水体中N、P等矿质元素增多)大量耗氧大量耗氧大量耗氧藻类植物、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进行二氧呼吸死亡藻类植物、浮游生物遗体由需氧微生物进行分解厌氧微生物硫化氢、氨等有毒物质水中溶氧量减少鱼类、其他水生生物死亡水华或赤潮.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1)含义: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当代人的需 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2)实现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和资源。建立起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与平衡。(3)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涉及资源分配上的“代际”和“代内”公平的关 系。持续性原则: 力”的关系。共同性原贝!|:“合作”或“协议”阶段性原则:涉及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中的“度”或“承载涉及跨国界的环境问题解决中需要国家之间的涉及发展中和发达国家的目标或责任的差别。4 .有关环境污染的两个“区分”区分产生环境污染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是从生物圈功能上分析,物质循环的回路在一定程度上被阻断;根本原因是 人类的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区分解决水体污染最有效的办法与最符合生态学原理的办法:最有效的办法是减少污水排放;对不可避免产生的污水要集中到 处理厂进行净化,通常的办法有物理沉降过滤、化学反应分解等,最 符合生态学原理的办法是利用微生物分解等来降解。7.生态环境污染的类型、成因及危害8 .生物在环境污染过程中的净化作用污染情况主要成因危害K无机污染水中富含N、P等元素赤潮或水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本有机污染水中富含有机物异养生物过度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亏 ft重金属 污染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较高营养级生物体内毒素浓度高温室效应大气中CO2等过多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亏有毒气体大气中SO2等过多引起酸雨,危害植物生长(1)生物净化:生物体通过吸收、分解和转化作用,使生态环境 中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降低或消失的过程,在生物净化中,绿色植物 和微生物起着重要作用。(2)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绿色植物能够在一定浓度的范围内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如 一公顷柳杉林每个月可吸收60 kg SO2o绿色植物可以阻滞和吸附大气中的粉尘和放射性污染物。许多绿色植物能够分泌抗生素,杀灭空气中的病原菌,如悬铃 木(法国梧桐)、橙、圆柏等。(3)微生物的净化作用:利用污水中的多种需氧微生物,把污水 中的有机物分解成CO2、H2O以及含氮的和含磷的无机盐,使污水 得到净化(如水体受生活污水污染后河流的自净过程)。(4)举例: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时,主要通过物理沉降和微生物的净化作用两个过程完成。物理沉降是利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去除工 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中个体比较大的污染物。(5)河流受有机污染物污染的自动净化曲线分析有机物的变化:在污水注入点有机物达到最高,然后在细菌的作用下,逐渐减少。需氧型细菌的变化:随着污水的注入迅速增加达到最高值,随着有机物的减少其数量也逐渐下降。溶解氧的变化:随着需氧型细菌的大量繁殖逐渐减少,随着藻类的增加而逐渐增多。藻类变化:随着有机物被分解成无机物,数量逐渐增加,随着 无机物的减少其数量下降。无机物的变化:随着有机物的分解逐渐增加,随着藻类的大量繁殖而减少。学业达标.近年来,很多国家的研究人员试图通过生物技术,将植物所含的有机物加工为生物燃油(主要成分为碳氢化合物),代替部分化石 燃料。这种做法有助于缓解能源危机,同时也可以缓解的环境问题是A.温室效应C.酸雨含的有机物加工为生物燃油(主要成分为碳氢化合物),代替部分化石 燃料。这种做法有助于缓解能源危机,同时也可以缓解的环境问题是A.温室效应C.酸雨A.温室效应C.酸雨A.温室效应C.酸雨B.臭氧层破坏D.水体富营养化答案:C解析:生物燃油燃烧时也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不会缓解温室 效应,A项错误;破坏臭氧层的是氟氯建等,B项错误;由于煤炭中 含有S,而生物燃油(主要成分为碳氢化合物)不含S,所以使用生物 燃油会缓解酸雨的发生,C项正确;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因素是N、P等元素的增加,D项错误。1 .(不定选)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A.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烧制冷剂C.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被大量破坏D.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的原因是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答案:AB解析: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硫等气体过多,C错 误;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的原因是水体中氮和磷等矿质元素 增多,D错误。箪课堂小结网络构建生态足迹人口增长过快带来 的环境压力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足迹与生态承 载力的关系全球性生态环境 问题的类型与主 要成因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从我做起,保 护环境调查当地的环境 状况,提出保护 环境的建议或行 动计划要语必背1 .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2 .生态足迹可以被形象地理解为一只负载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耕地、铁路等的巨“足”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足印。3 .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4.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 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环境污染等。5.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巩固提升1.在下列实例中,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的生态危机是(A.酸雨B.汞、镉等有毒物质的积累和浓缩C.温室效应D.臭氧减少,臭氧层出现空洞答案:B解析:有毒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 体内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酸雨主要是大气中二氧化硫过多造成的;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多形成温室效应;氟氯度等物质的大量排 放,引起臭氧减少,臭氧层出现空洞。2 .生态浮床是指将植物种植于浮于水面的床体上,充分利用各 种生物有效进行水体修复的技术,常用于治理城市河流水体的富营养化。下图为生态浮床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根系吸收版小艇魏舞瑞食草性鱼类 l| w。Q0 藻类或氮磷背养物广文.涉水流入 脓报UhWvWiWMWMn 净化水流出A.生态浮床的应用能避免出现赤潮B.生态浮床中的植物与藻类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C.根系富集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D.生态浮床中的植物能抑制某些藻类的生长 答案:A 解析:生态浮床的应用能避免出现水华,因为赤潮是海水受到污染后藻类大量繁殖的现象,A错误;生态浮床中的植物与藻类因为争 夺阳光和空间而表现为种间竞争关系,B正确;图中根系富集的微生 物能将污染物生化降解,显然这些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C 正确;由于植物与藻类之间为种间竞争关系,据此可推测生态浮床中 的植物能抑制某些藻类的生长,D正确。3 .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人口数©人口数©环境容纳战环境容纳及人t原有环境容纳量*长二/新的环境容纳量°时间 °时间ninA.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ninA.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A.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A.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I、n、IIIB.曲线图中的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前提下,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C.现在的人口问题造成环境恶化,环境容纳量有下降的趋势D.据图可知人类能改造环境,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答案:D解析:图I人口数量在环境容纳量之下维持稳定,图II人口数量 增长过快后超过环境容纳量,但随后又恢复到环境容纳量之下,图III 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导致环境遭到破坏,结果使环境容纳量下降,因 此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是I、II、 川,A正确;环境容纳量是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的空间 所能维持的最大种群数量,对于人口数量即是生态系统在平衡、协调 发展的情况下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B正确;如今地球人口数量增 长较快,且生态资源消耗过快,环境被破坏严重,导致环境容纳量有 下降的趋势,C正确;虽然人类能改造环境,但人口数量应当控制在 环境容纳量之下,否则会使环境遭到破坏,导致环境容纳量下降,如 图川的模式,D错误。4 .实施西部大开发,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沙漠化等。试回答下列问题:(1)从生态因素分析,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解决的非 生物因素主要是。(2) “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学原理是提高生态系统的 ;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关键是保护(3)21世纪初,北京等地频繁出现“沙尘暴”和“泥雨”,其主 要原因是黄土高原和内蒙古地区的森林等植被遭到破坏。这说明森林 等植被在 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荒漠化加速了西部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丧失,这是因为(5)西部耕地要做好除草、治虫等工作,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 除草、治虫的目的是 O治虫措施中大量喷施化学杀虫剂会污染和破坏环境,控制使用化学杀 虫剂的方法:一是用 替代化学杀虫剂,二是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将抗虫基因植入农作物中,培育新的抗虫作物品种。答案:(1)水(2)自我调节能力 植被(3)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4)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自我调节能力 减弱(5)使能量尽可能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生物杀虫剂活得到了更好的 支持,人们的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另一方,全球的人口持续飞速增长,近几十年来,养活地球人口的环境压 力 O(2)人口动态 从世界范围看,人口还将继续增长,人类的消费水平也将继续提高。未来,全球生态环境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压力。我国人口基数大。目前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不过,我国依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未来 化和 化还将加 速。处理好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答案:物质 不断增大 城市 人口老龄自查自纠(1)将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需要的物质等换算为相应的自然土 地和水域面积,就是生态足迹。()(2)与步行相比,开车产生的生态足迹增加的部分只是吸收汽车 尾气所需要的林地面积。()(3)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使 用、水泥的生产以及土地利用的变化等。()答案:(DV (2) 解析:与步行相比,开车产生的生态足迹增加的部分既包括汽车对道路、停车场的直接占用面积,也包括吸收汽车尾气所需 要的林地面积等。J互动探究L梅托斯于1970年提出了一个“人口膨胀一自然资源耗竭一环 境污染”模型(如图)。根据模型分析:水平y源/环境污染°19002100 时间(a)(1)随着人口增长,粮食产量先增加后下降的原因是什么?人口数量最终急剧下降的原因有哪些?人口膨胀最后会不会导致地球毁灭?(4)据模型分析下面中人口激增不可能导致的是(填序号)。土地资源利用过度,不能继续加以利用,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自然资源因世界人口激增而发生严重枯竭,工业产品的产量也随之下降环境污染严重,进一步加速了作物的减产,人口大量死亡乃至 停止增长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地球毁灭答案:(1)提示:人口增长初期,劳动力增加,开垦土壤,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增加;人口继续增加,土地资源利用过度,耕地 退化,导致粮食产量下降。提示:自然资源因世界人口激增而发生严重枯竭,环境污染严重,人口大量死亡。提示:人类可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地球最终不可能毁灭。(4)2.生态足迹(科学思维)【图表情境】观察下面19612014年以来,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回答下列问题:0119611967197419811987 1994 2(X)1 2(X)7 2014年份指出图中曲线a、b所代表的含义:a代表; b代表(2)根据上图分析全球发展面临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进入 状态。由图可知,后来的生态承载力与1961年相比增长了约30%, 主要原因是(3)碳足迹表示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全部二氧化碳等所需的 森林面积吗?为什么?答案:(1)生态足迹总量生态承载力总量(2)生态超载农业的发展(3)提示:不是。碳足迹表示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所需的森林面积。类型碳足迹建设用地林地草地耕地渔业用地核心归纳重难突破1.生态足迹(1)生态足迹分析法:根据生产力大小的差异,将地球表面的生 物生产性土地分为6大模型类型进行核算,列表如下:表示的含义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所需的森 林面积交通设施、住房、工业建筑物、水电库区等人类基础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生产木材、纸浆、薪柴等林木产品所需的林地面积生产肉、奶、毛、皮等畜牧产品所需的草地面积用来种植供人类消费的作物、油料、橡胶以及生产牲畜饲料等农产品所需的 农田面积支持水产品生产所需的水域面积(2)生态足迹的一般规律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 的影响就越大。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应用:将生态足迹同国家或区域范围内所能提供的生物生产面积相比较,能够判断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生产消费活动是否处于当地的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之内。2 .生态承载力 概念:在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主要指生存空间、营养物质、阳光等生态因子的组合),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高极限。理论内涵:代表了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3 .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比较 生态足迹是生态系统的需求,生态承载力是生态系统的供给,二者比较可以计算出生态赤字或生态盈余。(1)生态盈余出现条件: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含义:一个区域的资源消耗小于其从当地可获得资源的差值部 分,用生态足迹来衡量时,指该区域的生态承载力超出其生态足迹的部分。生态赤字出现条件:当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v生态足迹时,出现生态赤字,其大小等于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的差数。造成结果:该地区的人类负荷超过了其生态容量,要满足现有水平的消费需求,该地区要么从地区之外进口所欠缺的资源以平衡生 态足迹,要么通过消耗自身的自然资源来弥补收入供给流量的不足。4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 世界人口将继续增长,人类的消费水平继续提高,未来全球生态环境会面临更大压力。中国虽然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但是人口基数大,未来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还将加速,处理好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的关系尤为重要。(3)2010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约为世界人均值的85%,却是我国人均生态承载力的2倍多,生态超载现象严重。学业达标1 .通过对生态足迹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进行比较即可以定量地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以便对未来人 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和建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足迹是一种衡量对生态环境破坏程度的定性方法B.生态足迹是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的可持续发展的状态的重要指标C.生态足迹的值越高,人类对生态的破坏就越严重D.日本的生态足迹远远超过日本土地、水域所具备的生产能力, 所以日本只能利用别国资源答案:A解析:生态足迹是一种可操作的定量方法,而不是定性方法,A 项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B项正确;生态足迹也称生态占用,是指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 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生态足迹的值越高,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 就越大,C项正确;本国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时,出现生态赤字,如果生态足迹远远超过本国土地、水域所具备的生产能力,只能利用别国资源,D项正确。2 .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压力的分析,正确的是(A.我国现有的人口已经超过了我国自然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 力越来越小C.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不实行计划生育也不会出现生态赤字D.处理好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答案:D解析:我国现有的人口没有超过我国自然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A错误;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B错误;人口增长过快会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如果不加以控制,最终会出现生态赤字,C错误。3 .下图是反映人口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正龄口 Y原有环境容纳量新的环境容纳量III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加大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却不能使人口数量持续高于环 境容纳量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答案:B解析:综合三幅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纳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纳量(图II、III),最终还是要降下来;由此可知,环境 容纳量就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是一定的,不会随着生产 的发展而加大,在遭到破坏时反而会缩小;所以,人类活动要以生态 圈的稳态为基础,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环境的报复。研习2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梳理教材1.全球环境问题分析自学基础全球气候变化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以及的生产等导致大气中升高,使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冰盖融化,水资源短缺地球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许多生物的生存产生威胁淡水约占地球水资源的2.53%,但是其中可被人类直接利用的不到O人口剧增以及人类的活动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臭氧层 破坏由于人类对氟氯炫(CFCs)、等化合物的使用,大气中臭氧的 含量持续下降,在南北极附近,甚至出现了 “臭氧层空洞”。臭氧层 变薄意味着到达地面的太阳,会对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 造成极大危害土地荒 漠化人类活动会导致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的土地,甚至完全o目前,除了,其他各洲均存在土地荒漠化现象生物多 样性丧失生物多样性在急剧下降。目前,物种灭绝的速率是自然灭绝速率的倍环境污染最为常见的环境污染是污染、污染和污染。大气污染会导致、频发2.采取的措施我们应正确处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践行经济、社答案:水泥二氧化碳浓度1/3短缺哈龙紫外线增强退化荒漠化南极洲1000大气水体土壤雾霾酸雨会和生态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我国政府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将“”作为基本国策。答案:(1)环境保护(2)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自查自纠(1)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需要全人类的合作与关注。全球 性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了威胁,同时也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 可持续发展。()(2)温室效应会造成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强,进而对人类和许多 生物的生存产生威胁。()环境污染最为常见的是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大气污染会导致雾霾、酸雨频发。答案:(1)7解析:温室效应会造成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地球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许多生物的生存产生威胁。J互动探究【生活情境】随着经济的发展,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 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森林锐减、野生物种减少、 酸雨、海洋污染、土壤侵蚀等大范围的和全球性的环境危机,严重威 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1 .温室效应(社会责任)探讨大气中CO2的来源和去路导致大气中CO2增多的主要原因:项目途径来源动植物的,微生物的及化石燃料的去路和化能合成作用(3)简述温室效应的危害及解决措施。答案:(1)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燃烧光合作用(2)短时间内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3)提示:危害: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从而导致冰川和 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解决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大力植树造林。2 .臭氧层破坏(社会责任)(1)大气中臭氧含量减少是由于、哈龙等化合物的大量 使用。(2)臭氧层破坏后,会造成哪些危害?答案:氟氯垃(2)提示: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强,会使人类的皮肤癌 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