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湖北省襄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 (本题共1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全球化时代,文化较量的意义日渐凸显,文学传统的选择亦卷入其中,因此,对本土 文化采取简单粗暴的蔑视和排斥态度,刻板模仿西方的文化思维和创作套路,以至于唯“洋” 是崇,注定吃力不讨好。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已成为文艺界亟待解答的问题。要讲好中国故 事,必须遵从、恪守并不断丰富和创新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基因的中国文化情怀与中国审美 方略。具体到文学叙事层面,就是重新思考中国叙事传统的当代转化。中国古代文艺极其讲究叙事的细节真实,不少作品的情境设计深具细节之美。红楼梦 堪称这方面的典范,小说“淡淡写来”,“淡淡带出”,情节自然推进,心理刻画虚实相生, 毫无斧凿之痕。例如,第三回一反富贵之家的俗套描写,连用三个“半旧的”来形容王夫人 房间的装饰,看似信笔写来,却预示了贾府的趋于衰落,意蕴丰厚。又如,第二十八回宝玉 和黛玉在消除误解后,黛玉由怒转喜,和宝玉开起玩笑说:“倘或明儿宝姑娘来,什么贝姑 娘来,也得罪了,事情岂不大了 J “说着抿着嘴笑。宝玉听了,又是咬牙,又是笑。”黛玉 因为误会消除,心事解开,所以“抿着嘴笑”,这一甜蜜的笑由心而发。宝玉此时则不然, 他对黛玉的玩笑话一时不知如何对答,若也以玩笑话回答,又怕再次得罪黛玉,因而陷入想 说又不敢说,但对黛玉满怀爱意的心理状态,所以他“又是咬牙,又是笑”。西游记三 国演义水浒传等作品同样讲究细节的铺陈,如“三打白骨精”“刮骨疗毒”“风雪山神 庙”等场景,都使读者产生亲见其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与此相反,近年来,中国文艺创作 在细节铺陈与描摹方面缺乏耐心,往往一部小说读完,带给人的多是杂乱无章、匆匆忙忙的 印象,而鲜有作者愿意在细节处精雕细刻,少有人物或细节让读者印象深刻。想象力一直被视作艺术的灵魂。中国古代文论特别强调“想象”之于创作的意义:“遗 情想像,顾望怀愁”(曹植洛神赋),“观古今于须史,抚四海于一瞬”(陆机文赋), “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刘勰文心雕龙),这些都将“想象”作为审视、评价文学作品 的重要标准。在文艺创作中,如西游记通达三界的神妖世界,红楼梦负载着传统中 国文化并隐喻重大思想内涵的“虚构空间”等,皆立足“此岸”又悬想“彼岸。给人以希 冀、震撼与美感,千百年后仍令人击节赞叹。然而,在商业化的今天,很多艺术家要么不再 寻求想象层面的超脱,要么把玩弄奇幻怪异视作“想象”,致使“伪想象”大行其道。在中国,长期居于正统地位的史传文学,擅长人物塑造,且一直强调人物高于故事。史 记开创了复杂人格的多维透视和旁见侧出的笔法。及至明清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小说中, 谦逊虚心本为“减”,但结果是“进步受益。表现为“加二可见,加有时意味着减,减则 是为了更好地加;是加是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以上论述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 *考 *答 *案 , K解 析U i.D. “曾为西方文学所借鉴”错,无中生有。原文材料二是说“这种史家笔法, 得到西方一些汉学家的赞赏”。故选Do.C. “中国当代作家只重写实,不重虚构,而缺乏想象力”错误。以偏概全。根据材料一文 意,并非所有的当代作家只重写实而不重虚构,缺乏想象力;另外,“写实”与“虚构”并 不矛盾,是可以统一于文学创作中的。故选Co.材料二的观点:中国叙事文学的艺术传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是可以与西方的文艺理论平 等对话的。A.否定中国戏剧文学价值,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B.强调借鉴外国文学的意义,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C.否定中国文学的特征,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D.文章作者意在呼吁文艺工作者,要拿出民族文化主体的自信、自尊,把中国古典文学生命 的基因结合欧美现代文学的新元素,自觉在文学领域担当起民族文化复兴的使命。能作为论 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故选Do.结合“中国古代文艺极其讲究叙事的细节真实,不少作品的情境设计深具细节之美”分析 可知,中国古代文学叙事讲究叙事的细节真实。如“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Y鬟围拥着一 个人从后房门进来”,王熙凤出场,“围拥”一词真实反映了此人在贾府地位不同一般。结合“在中国,长期居于正统地位的史传文学,擅长人物塑造,且一直强调人物高于故事” 分析可知,中国古代文学叙事擅长人物塑造。如“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 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王熙凤出场,不见其人,先闻其声,以众人敛声屏气反衬王熙凤 的放诞无礼;如“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 攒珠髻,绡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樱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 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被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绐 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 笑先闻”,详细描写衣着装扮肖像,一个精明美丽、泼辣张狂的贾府管家形象跃然纸上。4 .从论证结构看,材料一共有五段,采用总分式结构,其中第一段为总说,“在全球化时代, 文化较量的意义日渐凸显,文学传统的选择亦卷入其中”“具体到文学叙事层面,就是重新 思考中国叙事传统的当代转化”通过背景介绍引出中心论点;下面四段,“中国古代文艺极 其讲究叙事的细节真实,不少作品的情境设计深具细节之美”“想象力一直被视作艺术的灵 魂。中国古代文论特别强调想象'之于创作的意义”“在中国,长期居于正统地位的史传 文学,擅长人物塑造,且一直强调人物高于故事”“以反叛传统和全盘西化为主流的新文学, 却产生了一大批汉语特色极为浓郁的作家”以并列结构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全文层次清晰, 结构严谨。从论证方法看,“红楼梦堪称这方面的典范” “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作品同 样讲究细节的铺陈”等为举例论证,“第二十八回宝玉和黛玉在消除误解后,黛玉由怒转喜, 和宝玉开起玩笑说”“如三打白骨精等场景”等为引用论证,“在文艺创作中, 如西游记通达三界的神妖世界,红楼梦,给人以希冀、震撼与美感,千百年后 仍令人击节赞叹。然而,在商业化的今天,很多艺术家要么不再寻求想象层面的超脱,要么 把玩弄奇幻怪异视作'想象',致使'伪想象'大行其道”为对比论证。论证方法多样,说 服力强。从论点与论据的关系看,第二段,“中国古代文艺极其讲究叙事的细节真实,不少作品的情 境设计深具细节之美”开头亮明观点,然后“红楼梦堪称这方面的典范” “西游记三 国演义水浒传等作品同样讲究细节的铺陈”列举了大量文学作品的实例证明观点,逻 辑严密。从论证语言看,“因此” “所以”“但”“而”“然而” “及至”“不过” “与此相反”等使用大量 关联词、衔接语,“不少”“往往”“多是”“很多”等使用大量限定语,这些语言体现了文章 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K答案.D1 .C.D2 .讲究叙事的细节真实。写王熙凤出场,“围拥”一词真实反映了此人在贾府地位不同一 般。擅长人物塑造。王熙凤出场,不见其人,先闻其声,以众人敛声屏气反衬王熙凤的放诞无 礼,详细描写衣着装扮肖像,一个精明美丽、泼辣张狂的贾府管家形象跃然纸上。3 .论证思路上,采用总分结构,先通过背景介绍引出中心论点,然后以并列结构从四个方 面具体阐述,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论证方法上,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说 服力强。论证语言上,“多”“重要”“简单地”“常见的”等限定语以及关联词、衔接语的使用,准 确严密,逻辑性强。K解 析X6.A.强加因果。原文是说“与儿子的交流本来就不多,自从他当了画家,我们父 子之间更是无话可说:B. “为后面'我'的即席发言做了铺垫”错误。对开幕式的描写对“我”的即席发言没有铺 垫关系。c.“因此气昏了"错误。“屁!撒谎!'我小声嘟嚷”,画家并未听到这句话,画家昏倒是因 为“我”的即兴发言。D.正确。故选Do.C.“反衬”说法错误。应为衬托。故选Co.由“走,这回我领你去野外看看,什么叫剖面” “眼前山体上裸露的一大片岩层剖面惊呆 了我儿子和他的朋友们。山体整个半边几乎全部剖开,足有两百米长、五十米高”可知,“剖 面”首先指壮观震撼的岩层剖面。由“眼前的这幅巨作,长十二米,高三米五,刚获得美展 金奖”“画家讲完后,参会的各位大家依次发表各自的真知灼见。有人从艺术史的角度,提 到了一些大师的名字;有人从艺术流派的视角,梳理了印象派、现代派、未来派;也有人谈 了些主义和理论,如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可知,“剖面”还指向声背实的艺术界剖 面。由“与儿子的交流本来就不多,自从他当了画家,我们父子之间更是无话可说”“我尽 量看看画册,读点儿西方美术史和现代艺术评论,想着法子与儿子找点儿共同语言” “儿子 惊恐的脸扭曲变形,强行拽我离开了展场”“儿子绝望地听从我的安排,又招呼了几个画家 和媒体的朋友,一起开车上路”等可知,“剖面”又指以父子为代表的家庭关系剖面。7 .小说中儿子的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儿子艺术观的变化,由“儿子画油画,擅长人物, 瞧不上风景。我曾让他画一幅山水挂在我的书房,他很不屑,鼻子哼出声音,以示拒绝”到 “今年,我的书房里新添了两福油画,都出自儿子的手笔,画面上没有发现人的踪影”,表 明了绘画的“神来之笔”应师法自然。二是儿子对父亲情感的变化,由“与儿子的交流本来 就不多,自从他当了画家,我们父子之间更是无话可说”到“儿子凑到我身边耳语道:您 怎么不早点儿带我来看看,我也能拿个金奖,我肯定比那个家伙画得好'”,体现了两代人因 碰撞而形成和谐的人生剖面。K答案X. D6 .C.壮观震撼的岩层剖面;向声背实的艺术界剖面;以父子为代表的家庭关系剖面。7 .儿子艺术观的变化,表明了绘画的“神来之笔”应师法自然;儿子对父亲情感的变化,体 现了两代人因碰撞而形成和谐的人生剖面。K解析U 10,句意:至于像隋炀帝那样残暴凌虐,臣下都闭口不说话,终于听不到自己的过 失,结果国破身亡,他的大臣虞世基等人,不久也被诛杀。“隋炀帝暴虐”和“臣下钳口”有因果关系,因为炀帝太暴虐,所以臣子都噤若寒蝉,不敢 出声。而且“暴虐”陈述的是炀帝的特点;“钳口”是臣子们的表现,故在“臣下”之前要 断开,从而排除ACD三项。故选B。11 . A.“唐太宗李世民的谥号”的说法错误,应将“谥号”改为“庙号”。庙号只有帝王才有,或称“祖”,或称“宗”。故选A。12 . D. “唐太宗体谅臣子。认为他们因为懦弱、疏远、害怕遭受杀身之祸等原因,才保持沉 默,不愿意进谏”的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征对日:但人之才器,各有不同。懦弱之人, 怀忠直而不能言;疏远之人,恐不信而不得言”可知这句话是魏征的观点,而不是唐太宗的 观点。故选D。13 .“若”,如果;“贤”,形作动,“认为贤明”;“岂乎”固定句式,表反问。译 文:君主假如认为自己圣明,臣下又不去纠正,要想国家不危险败亡,能办得到吗?“怀”,想,此处引申为“贪恋便”,便利,对有好处;"言。动词,“说”,此处 指“进谏”。译文:贪恋禄位的人,担心不利于自身而不敢进谏。14 .从原文“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i争,知政教得失”,可概括出: 太宗为让臣子进谏,指出自己的过失,他总是做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译文:贪恋禄位的人, 担心不利于自身而不敢进谏。从原文“太宗谓房玄龄等日:'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朕 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 安能谏人?'”可以看出:太宗希望房玄龄等虚心接受下属的建议,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 从“朕今开怀抱,纳谏i争,卿等无劳怖惧,遂不极言”等看出,唐太宗听取了魏征的建议, 敞开胸怀,广开言路,叫臣下不必恐惧进谏言事。R答案B10. AD11. 君主假如认为自己圣明,臣下又不去纠正,要想国家不危险败亡,能办得到吗?贪恋禄位的人,担心不利于自身而不敢进谏。12. .见到有人奏事时,总是做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要求房玄龄等人善于接受不同的意见。告诫大臣不要害怕,自己会敞开胸怀,接受谏寿。参考译文:太宗仪表威武,面容严肃、百官中进见的人,都举止失当。太宗知道大家这样,每次接 见臣下启奏事情,必定做出和颜悦色的样子,希望听到臣子的直言规谏,知道政治教化的得 失。贞观初年,太宗曾对王公大臣们说:“一个人想看到自己的面容必须要有一面明镜;一 个国君想知道自己的过失,必须借助于忠臣。君如果自以为贤能,臣子又不匡正,想不陷入 危亡失败的境地,怎么可能呢?所以国君失掉国家,臣子也不能单独保全他的家。至于像隋 炀帝那样残暴淫虐,臣下都闭口不说话,终于听不到自己的过失,结果国破身亡,他的大臣 虞世基等人,不久也被诛杀。前朝的事情不远,你们今后凡看到我做的事不利于百姓的,一 定要直言规劝。贞观五年,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自古以来,帝王之中多有放纵情性、喜怒无常的, 高兴时就任意赏赐无功的人,发怒时就乱杀无罪的人。因此,国家遭受损失,造成混乱,没 有不是从这里开始的。我现在从早到晚,无时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常常希望你们尽情极力 规谏。你们也要接受别人的规谏,怎能因为别人的话不符合自己的心意,便立即庇护自己的 短处而不采纳呢?假若自己不能接受别人的规谏,又怎能规谏别人呢?贞观十五年,唐太宗问魏征:“近来朝臣都不议论政事,这是为什么? ”魏征回答说: “陛下虚心纳谏,本来应当有话说。然而古人说过:'不被信任的人劝谏,会被认为是毁谤 自己;已被信任而不劝谏,就叫做尸禄。'但是人的才能气度,各有不同:胆小怕事的人, 心存忠直而不能进谏;被疏远的人,怕不信任而无法进谏;贪恋禄位的人,怕不利于自身而 不敢进谏。所以大家沉默不言,应付着混日子。”太宗说:“这些现象确实像你所说。我常想, 人臣要劝谏,动辄害怕有死亡之祸,这和赴鼎霞被烹杀、冒刀剑被斩杀又有什么两样?因此 忠贞的臣子,并非不想竭尽忠诚,竭尽忠诚实在太难了。所以夏禹听了好的意见要拜谢,岂 不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我如今敞开胸怀,接受谏铮,你们无须因为害怕而不敢把想说的话说 出口 JK解 析I 15.B.“嗔怪流萤无情,它们明知我'将离开却偏来牵惹愁思,加重离乡感伤” 错误,联系全诗,第七句"今日分明知我去”,是照应首联“江皋萤火故辉辉,仍解穿帘夜 点衣”,表现“萤”的善解人意。联系前文,尾联是说萤火虫清楚地知道“我”今天离开, 才“辉辉”地为“我”送行,有的还懂得穿过窗帘落在“我”的衣服上,依依不舍;但“我” 不知要漂泊到哪年才能让你照“我”回家啊。故选Bo16.颔联“但取见时增意思,莫嫌生处太卑微”是说带火虫虽然“生处大卑微”,但并不自卑, 敢干展示自己的光亮,这启示我们要战胜自卑的心理,充满信心地面对生活。颈联“月明敢 向星中乱,天黑偏能雨里飞”运用拟人手法。“月明敢向星中乱”是说萤火虫在空中飞舞, 虽然它的光芒微小,但是它却勇敢地与皎洁的明目和闪烁的星星争辉。黄火虫虽然弱小,却 “月明敢向星中乱”,不向明目和星星示弱,“敢”与它们争辉,写出萤火虫的大无畏精神, 启示我们不能向强者示弱,要勇敢无畏地面对生活。“天黑偏能雨里飞”是说弱小的萤火虫 “偏”能在黑夜和雨中自由飞行,表现了萤火虫搏击黑暗,迎难而上的斗争精神,这启示我 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要选择迎难而上,不断战胜困难,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强大。K答案IB15. 不自卑。“莫嫌生处太卑微”表现了不因出身卑微而自卑的心理。大无畏。“月明敢 向星中乱”表现出不向强者示弱,敢与他们争辉的无畏。迎难上。“天黑偏能雨里飞”表现出搏击黑暗、迎难而上的斗争精神。译文:江中的萤火特意展示出自己的光亮,它们读懂我的心意,穿帘落在我的衣襟上。只在见 到我时增加一点心意,不嫌自己出身卑微。月明之夜,敢与星星争辉,天黑之时偏向雨中自 由飞行。今天分明知道我要离开,很么时候才能让我结束漂泊,照我归来呢?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由物及人,前三联写萤火虫,最后一联抒情。首联中的“解”是“懂 得”的意思,诗人赋予萤火虫以人的情感。“但取”“莫嫌”两句,写出了萤火虫给人增添的 情趣和其特点。尾联写不知漂泊多久萤火虫才能照“我”回来,强化感情。16. (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重点字:礼)(2)廊腰绳回檐牙高啄(重点字:啄)(3)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重点字:堪)R解 析加8.第一空,语境指科普短视频盛行一时,可用“蔚然成风(风靡一时,盛极一时, 风行一时)”。“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风靡一时”,形容一 个事物在一个时期非常盛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盛极一时”,形容一时特别兴盛或流行。“风行一时。比喻事物在一个时期里很盛行。第二空,语境说的是大家都知道科普的重要 性,可用“不言而喻”。“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显而易见”, 形容事情、道理非常明显,极容易看得清楚。“毋庸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根本就没 有怀疑的余地。“众所周知”,大家都知道。第三空,语境强调思考与辨析同等重要,缺一不 可。可用“不可或缺”。“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 19. A.表特殊含义。B.表特殊含义。C.表特定称谓。D.表特殊含义。故选C。20.画线句子的语病主要有:一是不合逻辑,“只要就”改为“只有才”。二是语序 不当,先“爱上科学”,然后才能“投身科技强国事业”。故K答案为:只有把科普做好, 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爱上科学,进而投身科技强国事业,才不会后继乏人。K答案1.蔚然成风(风靡一时,盛极一时,风行一时);不言而喻(显而易见,毋庸置疑,众 所周知);不可或缺。18 . C20,只有把科普做好,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爱上科学,进而投身科技强国事业,才不会后继 乏人。K解 析X 21 ,第一空,由后文“首先,由于其次再次”可知,此空后面的一段 都在写“这些新疾病的暴发频率比以前高出许多,而且传播速度也比以前的病毒快很多”的 原因,因此应写问句表达为什么会这样?可写“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第二空,由前文可知 此空应填“这些新疾病的暴发频率比以前高出许多,而且传播速度也比以前的病毒快很多” 的原因,有后文“在全球各地到处流动”可提取关键词“流动”,可以写“我们要考虑流动 因素”;第三空,由此空前的“病毒不是一个政治问题”,可知空的句式表达为“而是”; 根据后文“新冠病毒是自然的力量”,可知,病毒是自然灾难,可以写“而是一场自然灾难”。 22.由“由于人类破坏环境,地球的生态系统变得脆弱。人类越来越常跟野生动物打交道, 而野生动物往往是许多能感染人类的病毒的宿主”可概括为:敬畏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不 要吃野生动物。由“我们要考虑聚集因素。超级大城市给病毒的传播提供了完美场所,许多 人拥挤地居住在超级大城市里”可概括为:减少聚集,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由“通过便捷 的交通工具,人们在全球各地到处流动。举个例子,假如一个病毒从泰国山洞里的蝙蝠传染 给了人类,24小时后,这个病毒就可能抵达北京、纽约或开罗等全球性大城市”可概括为: 封闭隔离病毒携带者,限制他们随意流动。K答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要考虑流动因素;而是一场自然灾难。21 .敬畏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不要吃野生动物。减少聚集,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 封闭隔离病毒携带者,限制他们随意流动。22 . K例文做好人生加减法,活出生命的精彩驻足于繁华的大千世界,仰望日月星辰的灿烂空明,洞察宇宙的神秘诡谄,生命无时无 刻不在演变。生命,如行文流水,需要经过涂改、润色,终成定稿。人生在世,理应合理剪 裁人生,将生命之文最美的一面展现。人是一棵有思想的芦苇,虽然脆弱但有追求,思想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巴金先生曾说 过:“人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人不能没有理想、追求,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会时时牢记给自 己的人生加上必须的东西。渊明追求淡泊,东篱采菊成千古佳话,悠然南山见证了一个伟大 灵魂的诞生。袁隆平怀揣理想,十年如一日地进行科学研究,“杂交水稻”让他实现了自己 的理想,也滋养了亿万中华儿女。他们追求着、努力着为自己的生命织造繁锦,使人生大放 异彩。这,就是加法人生。我认为在金融领域叱咤风云的人物们是加法人生的好例子。有人可能对我这句话不以为 然,认为那些人只是金钱的奴仆;而我说,他们懂得用生命创造价值。在他们成功的字典里 面都刻着这样一句话:“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尽可能多的价值。”他们并不为金钱所役,而将 金钱投入慈善,帮助弱者;他们在创造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也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这是 一道很漂亮的加法。唐代高僧寒山与拾得有段对话,颇为世人津津乐道。寒山问:“世间有人谤我、欺我、 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之乎? ”拾得回答:“只是忍他、让他、由 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在待几年,你且看他。”学会减法,我们减少了不如意 事的同时,也能修身养性。人生中的减法,不仅体现在减少不如意事上,更重要的是修养的完善,徐本禹舍弃良好 的待遇义无反顾走进深山,他将成就一代栋梁;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为了尊严舍弃荣华富 贵,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他们减少了自己对名誉、金钱的渴求,享有精神的纯粹高尚。适 当的剪辑人生,舍去一些不必要的东西,让人生如诗歌般凝练,如散文般清晰,这,就是减 法人生。减法需要勇气。它要求我们有拿得起、放得下的胸襟,有“任凭江湖风浪起,我行我素 我自己”的从容;有舍才有得,人生不可能完美无缺,我们唯有扬长避短,将自己闪光的一 面展现。减法需要智慧。它要求我们有冷静的头脑,有敏锐的眼睛,有果断的行动;这需要我们 经过多次的历练,才能在人生的选择题中顺利地过关。把握好人生的尺度,在得与失、苦与乐之中收放自如,就是加减人生的最高境界。亲爱 的朋友,让我们做好人生的加减法,活出生命的精彩吧。人物形象的塑造更趋成熟,放浪形骸的孙行者、忠肝义胆的关羽、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逼上 梁山的林冲等人物形象,一直深受读者喜爱,广为传诵。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塑造更是已 臻化境,“摹一人,一人必到纸上活见”,诸如“烘云托月”“注彼写此”“千皴万染”“按迹 循踪”等写人状物的叙事技法,相较于西方的叙事技巧,显得形神兼备而自成格调。众所周知,“五四”新文学是以反叛传统著称的,其中包括借助欧化语体来打破文言文的束 缚。然而,以反叛传统和全盘西化为主流的新文学,却产生了一大批汉语特色极为浓郁的作 家。从早期的周作人、废名,到后来的老舍、沈从文,他们的成功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于欧化, 传统民族语言的特质恰恰为他们的作品增色不少。这一点也为当代一些作家的创作所证明, 如汪曾祺自然、和谐恬淡而又略带文雅的语言,与中国传统诗词和笔记小说遥相契合;贾平 凹古朴、简淡语言的佛道痕迹。不过,当今汉语写作更为常见的情形是:缺少本来应有的汉 语自觉和汉语主体性,西方中心论的话语魔圈未曾完全解除。(摘编自高强、李永东回望这边风景:中国叙事传统的当代转化) 材料二:中西双方不是都认同这是一个平等对话的时代吗?但是,中国人洗耳恭听了一百年,而 异议、争辩、反驳为何阙如?因为我们只有人家的话语,却没有不同于对方的话语,这就没 有了对话的本钱。潜在弱势文化民族自卑心理作怪数十年,积重难返。其实,在小说方面, 我们的传统是有自己独特的话语的,中国的传统文学是有本钱和他们对话的。中国叙事文学的艺术传统来自中国历史记言、记事。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尚书记 言,春秋记事。长篇小说千年以来,继承孔夫子的“寓褒贬”的“春秋笔法”。褒贬不直 接表现于文字,只能寓于字里行间。这种史家笔法,得到西方一些汉学家的赞赏,如左传 记周天子赐齐桓公祭肉,虽为国家重大的仪式,却没有环境和心理描写,全文以对话组成, 动作只用了四个字“下、拜、登、受”(信公九年)。把宝贵青春献给文学的教授博士,一味 奉西方叙事学为圭臬,从概念到概念地空转,有几个去梳理从孔夫子到红楼梦的千年传 统?中国的寓褒贬,并不是没有倾向,而是把倾向暗藏在语言的取舍之间。故孔夫子订春秋, 使乱臣贼子惧。这并不如西方所谓的“作者死亡”,读者决定一切。有了这样的本钱,是不 是就有能耐和西方争一日之短长呢?(摘编自孙绍振担当起民族文化复兴的使命) L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复兴民族文化和挖掘中国古代叙事传统的关系,但二者论述重心 并不相同。B.近年来,文学艺术迎合商业化的需要,浮躁之风日益滋长,粗制滥造之作多见。C.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一批优秀作家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继承了传统民族语言的特 质。D.中国叙事文学传统中寓褒贬于字里行间的“春秋笔法”,曾为西方文学所借鉴。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只有回望自身珍贵的叙事传统,发掘与自己血脉相连的本土历史资源,才能摆脱西方 的“先进”话语对自我的桎梏。B.西方文艺的输入与传统文艺的创造性转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侧面,这两者的合力共同促 成了中国文学叙事模式的演变。C.中国当代作家只重写实,不重虚构,而缺乏想象力是很难写出伟大作品的。这对于新时代 文艺创作者来说不无警示意义。D.艺术不能与传统完全脱离。当代文艺创作不应简单地将传统视为镣铐,因为古典文学作品 中隐含着民族文化、艺术观念的基因。3,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剧之为物,所以见重于欧洲者,以其为文学、美术、科学之结晶耳。吾国之剧,在文学 上、美术上、科学上果有丝毫价值耶? ”(陈独秀)A. “中国的文学传统与我们所要求的新文学,中间有一段很远的距离,不多介绍先进国家的 名著,供中国青年作家取法,中国的新文学不会凭空产生出来。”(董秋斯)C.“文学的源头在西方,而中国,从一开始文学就不是作为独立的精神产物而存在。中国文 学自古以来缺少文学最基本的特征一一人对自身本质的自觉的认识。”(残雪)D. “我也曾积极地向西方的现代派小说学习,但最终回归了传统。檀香刑和之后的小说, 是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传统又借鉴了西方小说技术的混合文本。”(莫言).请结合材料一,分析下面文段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叙事的哪些特点。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 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 妇Y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绡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谡珞圈;裙边系着豆绿 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被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 下着翡翠撒花洋绐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 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节选自红楼梦第3回).材料一在论证上是如何体现严密性的?请简要说明。(二)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1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剖面劳马与儿子的交流本来就不多,自从他当了画家,我们父子之间更是无话可说。儿子画油画,擅长人物,瞧不上风景。我曾让他画一幅山水挂在我的书房,他很不屑, 鼻子哼出声音,以示拒绝。我尽量看看画册,读点儿西方美术史和现代艺术评论,想着法子 与儿子找点儿共同语言。可能是怕我退休后整天宅在家里,有一天,他突然邀请我去美术馆看看画展。我直接问: “让我赞助啊? ”“说啥呢,不愿去就不去呗J他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我还是禁不住好 奇,跟他去了。儿子告诉我,他的一幅作品获选参展,这很不容易,因为这次展出的画作大 都出自名家之手,他是参展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开幕式新颖而简短,十几位被称为大师的人在众人的簇拥下从贵宾室出来,走过长长的 红地毯,站在了巨幅背板前,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媒体记者们一阵咔咔咔地拍照。然后便 是揭幕,展览开始,人流移动。我走路慢,儿子扶着我的胳膊缓缓前行,不少人都主动向他 打招呼,一口一个老师地叫着。有人还跑到前面为我俩照相,记录下我与儿子前所未有的融 洽亲情。儿子说,待会儿要开一个小型研讨会,找人先开车把我送回家。我说别麻烦人了,我跟 你去坐着歇会儿,等你忙完了再送我。他说,那也好。会议就在展厅里举行,用红绳围出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算是独立的会场。一幅巨大 的油画前摆了几把折叠椅作为发言席,听众席提供了二三十把做工精致的小板凳。有年轻人 见儿子扶着我走来,连忙起身让座。儿子耳语我:“今天研讨的作品就是眼前的这幅巨作, 长十二米,高三米五,刚获得美展金奖,今天是头一次公开展出。您千万别现场睡着了;您 打呼噜的声音能把吊灯震下来他指了指屋顶。会议开始了,先请画家本人介绍作品。画家说,这幅画他取名为上帝之心,灵感来 自他本人的一次奇特经历,这次经历震撼了他的灵魂,从此他梦中反复出现一个神秘诡异的 场景,这是梦幻之作.“屁!撒谎!"我小声嘟嚷。儿子赶忙侧过脸,把食指竖在两唇中间,示意我不要说话。画家讲完后,参会的各位大家依次发表各自的真知灼见。有人从艺术史的角度,提到了 一些大师的名字;有人从艺术流派的视角,梳理了印象派、现代派、未来派;也有人谈了些 主义和理论,如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听得我头昏脑胀。“这画画得挺像,有水平!”不知道是哪根神经搭错了,我突然从座位上站起,大声说 道。儿子根本没有防备,吓得脸都红了。他拽着我的胳膊,用力往下拉,希望我坐下。“这位是? ”主持人指了指我。“噢,我不是,不,我是”“对不起,他是我父亲。”儿子连忙站起来,打断我的自我介绍。主持人显然认识儿子,他示意一位年轻姑娘把话筒递给我。我儿子满脸涨红,汗水流到 了脖子。后来我想这大概是他一生中最尴尬的时刻。我接过话筒,清了清嗓子:“首先,这幅画画得很好,很像! ”这句话一出口,我儿子差 一点儿昏过去。接下来,我讲了如下意思:这不是什么梦幻之作,说白了,就是一幅野外写 生作品。他画的是一幅地质剖面图,很常见。各位画家之所以没见过这种剖面,说到底,是 隔行如隔山,这在地质学家眼里再平常不过了。我看了这幅画也很激动,因为我是一个老地 质工作者,看到了我热爱的场景,看到了熟悉,你们却看到了陌生。刚才画家说这是神来之 笔,也对,这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地壳运动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绝不是画家的天赋灵感和 凭空想象那位得意的画家倒在了台上秩序乱了,场面有些失控,照相机和手机一下子对准了 我。儿子惊恐的脸扭曲变形,强行拽我离开了展场。“走,这回我领你去野外看看,什么叫剖面。”我拍拍儿子的肩膀,安慰他不要害怕。儿子绝望地听从我的安排,又招呼了几个画家和媒体的朋友,一起开车上路。我告诉他们,这幅画的原型离这里不远,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准到,地点在黄院村北部。进村的路不太好走,有几处被昨夜的大而冲出沟坎,我们下了两次车,撇了几块石块垫 在车轮下才开过去。“哇! ”众人一起发出了赞叹声。眼前山体上裸露的一大片岩层剖面惊呆了我儿子和他 的朋友们。山体整个半边几乎全部剖开,足有两百米长、五十米高。跟画家画的一模一样,不,比他画的震撼!出露地层从老至新依次可见新元古代形成的中级变质岩,以及寒武纪形成的浅变质岩和 奥陶纪形成的沉积岩。经过挤压、拉伸、抬升、沉降等构造运动,形成了顺层流复杂多样的 构造现象。“挂在展厅里的那幅逼真的大画太假了有人小声说,“这才是神来之笔!”儿子凑到我身边耳语道:“您怎么不早点儿带我来看看,我也能拿个金奖,我肯定比那 个家伙画得好!”今年,我的书房里新添了两幅油画,都出自儿子的手笔,画面上没有发现人的踪影。(有删改).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儿子特长是人物画,“我”欣赏的则是山水画,这揭示了父子两人无话可说的根本原因。 B.对画展开幕式的描写,烘托出研讨会的热烈气氛,为后面“我”的即席发言做了铺垫。 C.在高规格研讨会上,竟然有人痛斥金奖作品是“屁。上帝之心的作者因此气昏了。 D.小说借一个老地质工作者之口,对山体“剖面”作了介绍,因而出现了一些专业术语。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从“我”的视角,描写了画展中的各种人物,真实地表现出一个圈外人的独特感受, 这样写更具讽刺意味。B.小说详细记录了上帝之心的尺寸,以及山体剖面多长多高的数据,这对于突出大自然 “神来之笔”的震撼效果,不可或缺。C.小说交待进村的过程,不仅起到了延宕情节的效果,而且欲扬先抑,反衬出画作原型带给 人的震撼之大。D.小说以书房里新添了两幅油画收尾,既与开头相映成趣,又是情节发展的巧妙收束,言有 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8 .小说题为“剖面”,具有丰富含义,请加以概括。9 .小说中儿子的变化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 闻谏i争,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 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 必须极言规谏J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 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 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贞观十五年,太宗问魏征曰:“比来朝臣都不论事,何也? ”征对曰:“陛下虚心采 纳,诚宜有言者。然古人云:'未信而谏,则以为谤己;信而不谏,则谓之尸禄。'但人之才 器,各有不同。懦弱之人,怀忠直而不能言;疏远之人,恐不信而不得言;怀禄之人,虑不 便身而不敢言。所以相与缄默,俯仰过日"。太宗曰:“诚如卿言。朕每思之,人臣欲谏,辄 惧死亡之祸,与夫赴鼎镀、冒白刃,亦何异哉?故忠贞之臣,非不欲竭诚者。敢竭诚者,乃 是极难。所以禹拜昌言,岂不为此也!朕今开怀抱,纳谏净,卿等无劳怖惧,遂不极言J(节选自贞观政要劝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B.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C.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D.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1L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宗,唐太宗李世民的谥号。谥号指古时帝王、诸侯、文臣武将死后,朝廷按其生平事迹 给予或褒或贬的评价性文字。B.陛下,“陛”是帝王宫殿的台阶。臣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须先呼台下侍者转.达,于 是“陛下”成为对帝王的尊称。C.俯仰,本义指低头与抬头,如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此处是应 付周旋之意。D.鼎链,这里指用于烹人(酷刑)的器具。汉书刑法志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