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平凡的世界》:在平凡的世界中走出不平凡的路.docx
平凡的世界:在平凡的世界中走出不平凡的路路遥L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我对中国乡村的状况和农民命运的关注尤 为深切1975年2月至3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 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 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 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 来。作家路遥在写下这个开头的时候,可能没有想到,在以后的岁月里, 平凡的世界温暖了一代代人,伴随着无数读者,尤其是青年人的精 路。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师生课堂讨论、学生课间休息时候谈论的是平 凡的世界播到第几集网友把这部剧评为最美乡村偶像剧颜 值最高农村剧! (张祖群:黄土高原的惊天闷雷:写在平凡的 世界播出前10集)剧本非常尊重原著,剧中主人公的性格、命运 都和原著有非常高的契合度,并且因为剧集较长,小说的许多细节,包 括一些次要人物都得到充分展示。该剧荣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奖、飞天奖、金鹰奖等多项大奖。2017年12月,由孟冰编剧、宫晓东导演、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演出 的话剧平凡的世界正式首演,此后在全国多个城市巡回演出。2018年1月4日,平凡的世界登陆国家大剧院并在戏剧场展 开为期三天的话剧演出,而早在此前一个多月,3108张票就已售罄, 火爆程度堪比春运,一票难求。2018年9月27日,由中国作协小说选刊杂志社、中国小说学 会、人民日报海外网主办,青岛市作家协会承办的中国改革开放40周 年最有影响力小说评选在青岛揭晓,平凡的世界入选。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路遥获得了 “改革先锋"荣誉称号,人物介绍称:”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将文学创作融入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用心用情抒写改革开放故事。特 别是他勇于改革文坛风气,创作了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展现了我 国城乡社会生活和人民思想情感的巨大变化,颂扬了拼搏奋进、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向上向善、自强不息,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在此前的12月7日,由中国作家协会、陕西省委宣传部主办的"改 革开放与路遥的创作道路研讨会,时任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钱 小羊说:"改革开放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动力,路遥的 创作道路,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时代背景不可分割。"今天看来,平凡的世界长销的原因之一是作者对改革开放之于 中国现实的影响有非常准确且深刻的把握。路遥在给评论家阎纲的信中 写道:"我国当代社会如同北京新建的立体交叉桥,层层叠叠,复杂万 端。而在农村和城市交叉地带,可以说是立体交叉桥上的立体交叉 桥。随着城市和农村本身的变化与发展,城市生活对农村生活的冲 击,农村生活对城市生活的影响,农村生活城市化的追求倾向;现代生 活方式和古老生活方式的冲突,文明与落后,现代思想意识和传统道德 观念的冲突;等等。这些构成了当代生活的一些极其重要的方面。这一 切矛盾在我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意识、精神道德方面都表 现了出来,又是那么地突出和复杂。”"城乡交叉地带"和"城乡冲突" 可以说,路遥敏锐地抓到了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社会的核心矛盾, 以及在这一矛盾中中国普通人的命运。恰如学者解志熙所言:"平凡 的世界可以作为改革开放的文学纪事来读。”平凡的世界 连环画原著跻遥 改编 张春生 绘画 李志武1995年,由张春生改编、李志武绘画的平凡的世界连环画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于1999年获全国第九届美展铜奖4 .只有做一名劳动者,不把不幸当作负担,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诚的心去体验,毕竟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据批评家赵学勇统计,1993年至2019年,关于路遥的研究论著有 34部,相关论文1000余篇,其他如随笔、散文、回忆性文章更是数 量众多。即使在文学界普遍流行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时,关于路遥的研究 也没有停止。对平凡的世界的评价,曾长期存在着分歧:一方面它获得了读 者长期而广泛地认可;另一方面,它的艺术价值又长期不为研究者看好。这与路遥和20世纪80年代文坛的疏离有很大关系,也与专业读者和 普通读者的诉求不同有关。有专业读者认为平凡的世界"仿佛一盘 樱桃,一半是成熟的、一半是青涩的,认为其语言艺术、故事情节等 都不够圆熟,而这些问题在普通读者那里恰恰不以为意,并且这样一种 平易的语言和平铺直叙的方式反而消除了阅读障碍。路遥的读者群非常广泛,大多是普通的青年学生、社会各阶层的普 通劳动者和为改变命运不断奋斗的人,有的后来成为成功的企业家,有 的后来成为知名作家。”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一颗火热的心在,只要能热爰生活,上帝对他就是平等的。只有做一名劳动者,不把不幸当 作负担,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诚的心去体验,毕竟生命属于 我们只有一次。这是平凡的世界中的一句话,也可以看作是整部 小说的核心思想。路遥所歌颂的、所书写的是人的内在精神品质,是人 之为人的最本质存在。不管你处于哪一时代,何种阶层,怎样的生活处 境,最终决定你生命价值的不是你的财富或成功,而是你是否用真诚 的心去体验过",是否"热爰生活,这样最终才能是生活的主人。我 们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平等、尊严、热爱,体会到生命的价值所在, 这超越了路遥所书写的时代,甚至超越国界,适用于整个人类生活。仅 在此意义上,平凡的世界已经具备了超越性的力量,成为世界文学 史上经典文学的一部分。路遥极为重视人物的道德形象,孙少安、孙少平感人的地方不仅在 于他们的苦难命运,也在于对自我人格的坚持和完善,田福军对仕途的 追求也不单单是为了权力,同时有很浓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这些人 物的共同特点就在于那些合乎传统伦理标准的人格因素,它不仅很容易 激起广大读者的共鸣,也蕴藏着催人奋进的励志功能。从各种阅读调查的反馈来看,读者对平凡的世界印象最深和最 为感动的还是集中在主人公励志的奋斗经历及充满温暖的总体情感上。 孙少平的不卑不亢、不屈不挠,他对自我的高要求和对理想的坚韧,亲 情、友情、爱情带来的温暖及彼此的扶助,都深深打动了读者。一个豆 瓣读者说他和他朋友都是在人生最困难时读到这本书的,感受到书中温 暖的人性、人情,受到很大的鼓舞,慢慢走出人生困境。一位读者说: "我心中的孙少平,是个讲究人,在平凡的人生境遇中,对自己的 精神世界仍一丝不苟。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人,是"圆形人物, 孙少平和之前很多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有清 晰的个人目标。他可能不像梁生宝那样把自己完全奉献于集体,但他作 为一个个人,被充分地、有深度地书写。"个人性"并不影响理想的高 度和纯度,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他的存在恰恰证明了 "个人"与"集体" 之间的重合关系。一个纯粹的个人恰恰能够代表一个集体和时代内部最 强大的力量,它反而可以促进民族的健康发展,也更能培养健全的人性。”在路遥之后,我们再也没有看到那种立体、全景、即时地描写当 下生活的史诗性巨著斯人已逝,现在再向路遥致敬可惜已经太迟, 但诵读遗编,永远不晚。一部平凡的世界终将重绘中国当代文学的 版图。"学者都元宝的评价道出了很多人的感受。这部小说的叙事时空、 人物塑造及所产生的意义都为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生活作了极好的记 录和注释,同时,它对生命、人性的理解又具有超越性和普遍性,这些 都会使平凡的世界作为文学经典一代代传承下去。神成长。读者为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的奋斗和命运而感动,也被书中 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温暖的情怀所吸引,从而使得这部长达百余万字的长 河般的小说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作品。然而,平凡的世界当初的出版之路非常曲折。当路遥完成小说 第一部时,他自己的期待很高,在这之前,中篇小说人生的发表引起轰动,使他成为享誉全国的作家,好多文学刊物向他约稿。再三琢磨之后,路遥把平凡的世界第B给了当代杂志,这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当代的影响很大;二是当代一直秉承现实主义倾向。但是,编辑周昌义在看了小说之后,"感觉就是慢全都在自己的意 料之中,实在很难往下看"(在同一篇文章中,周昌义也坦言,20年 后重读平凡的世界,"突然发现,跟当年的感觉不一样啊,不难看 啊”),并以此为理由决定退稿,这让路遥感到非常意外。之后,其他 杂志也纷纷退稿。最终,在机缘巧合下,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于1986 年11月发表在广州花城杂志上。作品发表之后,陕西作家协会和花城杂志联合在北京召开了作 品研讨会,但是会议对小说的评价总体不高,路遥颇受打击。即便如此, 路遥仍然开始了第二部的写作。因为生活没有规律,路遥极大地透支自 己的身体,身患重病,但他没有停下,依靠顽强的意志坚持写作,"写 作整个地进入狂热状态,身体几乎不存在;生命似乎就是一种纯粹的精 神形式,日常生活变为机器人性质"(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 尽管第一部的写法遭受诸多批评,在第二部的写作中,路遥仍然坚持按 照现实主义手法去写,这是非常勇敢的决定。当时文坛流行的文艺思潮 多是现代派、先锋派,现实主义被认为是落后的。第二部完成之后,路 遥也找了一些杂志投稿,但没有刊物愿意发表。路遥没有停下创作步伐, 接着过"早晨从中午开始的日子,独居在陕西榆林宾馆,埋头写第三 部。1988年5月,平凡的世界三部曲最终完成,前后历时6年。 几经曲折,第三部在当时影响不大的山西黄河杂志上发表,评论家 依然不看好。正在这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叶咏梅做了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 她四处游说,力争让平凡的世界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1988 年3月27日至8月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篇连播节目播出平 凡的世界,演播者是著名演播艺术家李野默。一经播出,在全国引起 了巨大反响,征服了听众,电台每天收到全国各地的读者来信,此后, 平凡的世界又两次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听众累计超过3亿人, 这为日后平凡的世界的传播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1986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1988 年和1989年又相继出版了第二部和第三部。1990年3月,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潘欣欣导演的14集电视连续 剧平凡的世界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路遥也参与了本剧的拍摄,他还 帮助导演去采访书中人物原型,让演员到当地体验生活。该剧播出后, 评价不一,有人说高度还原书中人物,也有人认为故事节奏过快,有些仓促。这一方面与剧集过短有关系,毕竟上百万字的容量,一百多个人 物要在14集里展示出来,本身就非常困难;另一方面,当时电视剧经 费非常紧张,这些都导致电视剧本身出现一些问题。路遥本人虽然对该 剧有些不满,但总体还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该剧获第十届中国电视剧 飞天奖提名。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在获奖感言 中,路遥深情地发表了自己对文学、对生活的看法:”作为一个农民的 儿子,我对中国乡村的状况和农民命运的关注尤为深切。不用说,这是 一种带着强烈感情色彩的关注。生活在大地上这亿万平凡而伟大的 人们,创造了我们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我们的现实生活和未 来走向。那种在他们身上专意寻找垢痂的眼光是一种浅薄的眼光。无论 政治家还是艺术家,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才有可能把握住社 会生活历史进程的主流,才能使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具有真正的价值。在 我的作品中,可能有批判,有暴露,有痛惜,但绝对不能没有致敬。" 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去北京领奖。1992年11月17日,饱受病痛折磨的路遥去世。为了写作平凡 的世界,路遥长期劳累,得了肝病后,他仍然每天坚持十几个小时超 负荷工作,最后,他的手指几乎难以伸开,痉挛到得用热水袋热敷才能 继续写。写到第二部时,医生论断他已到肝病晚期,劝他休息一年再工 作,路遥没有告诉外界自己的病情,仍然坚持写作。在他的信念里,无 论如何,也要赶在生命消逝之前完成小说,也因此,贾平凹在纪念路遥的文章中写道:”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他虽然去世了,他的作 品仍然被读者垂读,他的故事依旧被传诵。”1995年,由张春生改编、李志武绘画的平凡的世界连环画由陕 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于1999年获全国第九届美展铜奖。1998年,在“19781998年大众读书生活变迁调查"中,调查者 发现,平凡的世界排名越来越靠前。1985-1989年,平凡的世 界名列第17位,是唯一入选的当代“新时期"小说;19901992 年和19931998年,平凡的世界分别名列第13位和第7位,最 后在总体排名中,平凡的世界荣获”到现在为止对读者影响最大的 书的第6名。随着时间的推移,平凡的世界在读者中的影响没有减弱,相反, 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意义。进入21世纪以来,平凡的世界影响更为广泛。2000年7月, 平凡的世界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19001999年) 之一。20022003年,在国内7所高校"大学生信仰状况"问卷调查 中,平凡的世界在"对你影响最大的书”一栏名列榜首。2008年 10月,在新浪网"读者最喜爰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调查中,平 凡的世界以71.46%的得票率高居榜首。2015年,清华大学校长邱 勇第一次给新生们推荐书籍时,推荐的就是这本平凡的世界,他说:"作家路遥用毕生心血写就了这本书。人生的奋斗,理想的追求,在不同的时代都是相似的。希望你们在来到清华园之前,利用假期认真阅读这本书。"2019年,平凡的世界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由此,平凡的世界不仅是畅销书,还成为长销书,从而进入经典文 学的序列。路遥(左一)在鸭口煤矿与矿工们交谈2.现实主义在文学中的表现,绝不仅仅是一个创作方法问题,而主 要应该是一种精神在准备创作的过程中,路遥一方面研读了古今中外大量长篇小说, 同时也研读理论、政治、哲学、经济、历史和宗教等书籍。另外,还找 了一些农业、商业、工业、科技等专门著作,大量搜集知识性小册子, 诸如养鱼、养蜂、施肥、税务、财务、气象、历法、造林、土壤改造、 风俗、民俗、UFO (不明飞行物),等等。另一方面,为了充分理解 1975年至1985年间中国社会所发生的事情,路遥又找来这十年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地方报纸一页页翻阅,既看一些大的政治 事件,也看当时当地所发生的社会民生事件。在这样充分地准备下,平 凡的世界以一种近乎严谨的科学态度构造故事所发生的时代背景,作 者的分析和叙事非常真实、可靠。在展开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的命运 轨迹时,不管是农村生活,还是城市生活,作者的描述都极为细腻、清 晰,每一个细节都扎实、牢固,经得住读者审视,在这样的基础上,人 物的塑造最终站住了脚。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路遥这样写道:这十年是中国社会的 大转型时期,其间充满了密集的重大的历史事件;而这些事件又环环相 扣,互为因果,这种企图用某种程度的编年史方式结构的作品不可能回 避它们。我的基本想法是,要用历史和艺术的眼光观察在这种社会大背 景(或者说条件)下的生存与生活状态。作品中将要表达的对某些特定 历史背景下政治事件的态度,看似是作者的态度,其实基本应该是那个 历史条件下人物的态度,作者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上,真正体现巴尔扎 克所说的书记官的职能。"也正因此,平凡的世界还是一部史诗般的社会史、政治史和乡 村社会风俗变迁史,有很强的知识性。读者不单单是在阅读故事和命运, 也回到20世纪80年代,能够了解那一时期人们所使用的器具、物件, 能观察到他们的穿衣习惯、说话方式、劳作场景,等等,甚至连具体的 工作方式,譬如煤矿挖煤、下地干活,作者都有非常详细地描写。读者 仿佛就在那一实在的场景之中,和书中的人物一起干活,一起经历各种 事件。这样一种百科全书式的书写让读者有一种“沉浸式"体验,极容 易产生共鸣,进而对人物和时代有真正的理解。学者杨庆祥认为,也恰 恰是这一点,使得平凡的世界让读者一读再读"把我们挟裹进 强烈的阅读甚至一再重读的欲望的,恰好不是这些故事,而是路遥小说 展示的广阔的社会风景和历史内容,以及无处不在的叙事人对社会 历史的态度、情感、议论,这些拓宽了小说的面向和容量。"在当时现代主义文学思潮风靡的背景下,路遥选择经典现实主义方 法来进行创作是非常有勇气的,这与他的创作宗旨和价值观念有直接关 联。他认为:现实主义在文学中的表现,绝不仅仅是一个创作方法问 题,而主要应该是一种精神。"在路遥的观念里,平凡的世界是一 部讴歌普通劳动者和普通生活者的文学作品,孙少安、孙少平和他们周 边的朋友亲人都是生活中最平凡的人物,他们面临着各种困难,但并没 有被困难和苦难所压倒,而是把它们转化为一种前行的精神动力。”作 家最大的才智应是能够在日常细碎的生活中演绎出让人心灵震颤的巨 大内容。"路遥要书写的正是普通人在艰难生存境遇下的坚强意志与坚 韧不拔的奋斗精神,这是平凡的世界总体的价值倾向和审美取向。 毫无疑问,现实主义的写法最能够呈现这样的文学观念。杨庆祥认为,路遥的长篇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就像是为平凡 的世界写的一份申辩书。生活和题材决定了我应采用的表现手法。我不能拿这样规模的作品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去做某种新潮文学和手 法的实验,那是不负责任的冒险。我这部作品不是写给一些专家看 的,而是写给广大的普通的读者看的。作品发表后可能受到冷遇,但没 有关系。红火一时的不一定能耐久,我希望它能经得起历史的审视。 很明显,路遥的这些话是在辩解自己为什么要用现实主义手法来写,也 再次申明自己的写作宗旨。陕西人民艺术剧院创排的话剧平凡的世界剧照3.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将文学创作融入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 用心用情抒写改革开放故事近年来,平凡的世界在中国社会掀起新一轮热潮。2015年2 月,由毛卫宁导演的56集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播出,社会反响 非常热烈,收视率也很高。"许多刚从老家过完春节的小青年甚至拿着 自己的手机与平板电脑观看平凡的世界前几集,踏上自己的返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