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章末复习(解析版).docx
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章末复习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题3分,共39分).在兵器科学中,常用到一个概念为“比动能”,其定义为子弹或炮弹的动能与其最大截面 积的比值。关于"比动能''的单位,正确的是()A. HB,C.里D.与5sss【答案】D【解析】根据比动能的定义为c°=§则其单位为± =乎=21 =星必=?故选D。 m m- m m s"1 .如图所示,质量为机的物体置于倾角为。的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在 外力作用下,斜面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运动,运动中物体机与斜面体相对静止。则关于 斜面对机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支持力一定做正功B.摩擦力一定做正功C.摩擦力可能不做功D.重力不做功【答案】BD【解析】 物体随斜面匀速运动时,如图所示物体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作用。根据平衡条件可得/N=mgcos仇Ff=mgsin <9,方向分别垂直斜面向上和沿斜面向上。重力方向与位移方向垂直,不做功;摩擦力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为锐角,做正功;支持力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为钝角,做负功。选项B、D正确,A、C错误。2 .如图所示为某举重运动员在0.5 s内由支撑到起立将杠铃举起过程中拍摄的两张照片,杠 铃的质量为100kg,已知照片中杠铃的实际直径是40 cm,根据照片可估算出该运动员在上 述过程中对杠铃做功的平均功率约为(g取10 m/s2)()支撑支撑起立A.500WB.800 WC.1 200 WD.1800W【答案】C【解析】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估算杠铃被举高的高度为5565 cm。® 1.即大致在5565cmfl7/.支撑 起立由公式尸=7,卬=相M可知,由支撑到起立对杠铃做功的平均功率为1 1。01 300 W。选项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3 .某游客领着孩子游泰山时,孩子不小心将手中质量为m的皮球滑落,球从A点滚到了山 脚下的5点,高度标记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A到B的曲线轨迹长度不知道,无法求出此过程重力做的功B.从A到B过程中阻力大小不知道,无法求出此过程重力做的功C从A到B重力做功mg(H+h)D.从A到8重力做功mgH【答案】D【解析】 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只与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大小为= 故选项D正确。4 .如图,在距离地面/高处以初速度均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在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在c点比在a点具有的机械能大B.小球在c点比在。点具有的动能小C.小球在、b、c三点具有的动能一样大D.小球在、氏。三点具有的机械能相等【答案】D【解析】小球在平抛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小球的机械能守恒,A错误,D正确;重力 做正功,由动能定理可知小球动能增大,B、C错误。5 .一个小孩站在船上,按图示两种情况从静止开始用同样大小的力拉绳,经过相同的时间*船 未碰撞),小孩所做的功Wi、牝及在时间,内小孩拉绳的功率n、8的关系为()乙.Uzz 一亡二_A.W1>W2,P1=P2B.W1VW2, P1VP2C.W1 = W2, P=P1D.W1<W2, P=P1【答案】B【解析】 两种情况用同样大小的力拉绳,则甲、乙图中小孩所在船产生的加速度相同,甲 图中的船与乙图中左边的船移动的位移相同,但乙图中右边的船也要移动。乙图中人对右边 的船多做一部分功,故乙图中拉力做功多,由于时间相同,故乙图中拉力的功率大,故选项 B正确。6 .如图,高速公路上汽车保持速率不变通过路面abed,其中ah段为平直上坡路面,he段 为水平路面,段为平直下坡路面。不考虑整个过程中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的大小变化, 则汽车的输出功率()A.在。段逐渐减小B.在油段最大,在cd段最小C.仅在be段时保持不变D.始终保持不变【答案】B【解析】汽车做匀速率运动,受力平衡,设上坡的夹角为"汽车受到的摩擦力为了在"段,根据受力平衡可得耳二/十根gsing此时的功率为=v = (/ + mgsin)v在秋段,根据受力平衡可得鸟=/此时的功率为鸟= 入 = 在立段,设下坡的夹角为。,根据受力平衡可得鸟=/-"g sin a此时的功率为P3 = F3v = (f-mg sina)v对于每段均是匀速率,每段的牵引力都是一个定值,则每段的输出功率都不变。故选B。7 .如图甲,足够长的光滑斜面倾角为30。, =。时质量为0.2kg的物块在沿斜面方向的力歹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设沿斜面向上为力厂的正方向,力方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 取物块的初始位置为零势能位置,重力加速度g取lOm/sz,则物块()八F/N2! 0;i-i-X1?s -3J1乙A.在01s时间内合外力的功率为5WB.在,= ls时动能为2.5JC.在,= 2s时机械能为5JD.在,= 3s时速度大小为10m/s【答案】BC【解析】A. 0Is时间内,由于mgsin66 =2N故物块沿斜面上滑,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6-%?sin。= 叼解得q =5m/s2物块Is内上滑的位移s =;印:=2.5m1s 内合外力做功为 w = (4 -血gsine)s = 2.5J , P = = 2.5W在。Is时间内合外力的功率为2.5W, A错误;B. Is末物块的速度为W =g=5m/sIs末物块的动能线=:w;=2.5J, B正确;c.12s,物块不受外力,只有重力对物块做功,所以该过程物块的机械能守恒,由于物 块的出发的位置重力势能为0,。时刻物块动能也为0,所以。时刻物块的机械能为0,由于 。1s物块机械能增加了 & =斗=5J所以12s,包括2s末物块的机械能为5J, C正确。D. 12s内由牛顿第二定律有氏sin,="g解得2=5m/s22s末物块的速度为岭=匕-=。23s内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3+mgsin0 = ma3解得。2 =20m/s2方向沿斜面向下,在Z = 3s时速度大小为匕=%,3 =20m/s , D错误。故选BCo.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一端与固定的竖直板P连接,另一端与物体A相连,物体A置于 光滑水平桌面上,A右端连接一细线,细线绕过光滑的定滑轮与物体B相连。开始时托住B, 让A处于静止且细线恰好伸直,然后由静止释放以 直至8获得最大速度。下列有关该过 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A物体与B物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B.A物体与B物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C.3物体机械能的减少量小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D.当弹簧的拉力等于B物体的重力时,A物体的动能最大【答案】D【解析】A物体、弹簧与B物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但A物体与B物体组成的系统机 械能不守恒,选项A错误,B正确;3物体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A物体机械能的增加量与 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之和,故3物体机械能的减少量大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选项C 错误;当弹簧的拉力等于3物体的重力时,A物体的加速度为0, A物体速度最大,A物体 的动能最大,选项D正确。9 .半径为r和R(r<R)的光滑半圆形槽,其圆心均在同一水平面上,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 两小球(可看成质点)分别自半圆形槽左边缘的最高点无初速地释放,在下滑过程中关于两小 球的说法,正确的是()B.经最低点时对底面的压力大小相等C.两球在最低点时的动能相等D.机械能总是相等的【答案】BD【解析】由题意,圆形槽光滑,两小球下滑过程中,均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均守恒。取同 一参考平面,两球刚下滑时的机械能相等,两球在下滑过程中,各自的机械能保持不变,所 以机械能总是相等的,故A错误,D正确;到达最低点时,由机械能守恒得吆/?=斗皿2,在最低点有Nmg=iTT,解得N=3mg,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经最低点时两小球对底面的压 力大小相等,选项B正确;在最低点时小球的动能为Ek=mgR,可知在最低点时两小球的 动能不相等,选项c错误。11 .如图所示,某斜面的顶端到正下方水平面0点的高度为h,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一 小木块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水平面上的A点停下。已知斜面倾角为仇小木 块与斜面、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小木块在水平面上停止点A的位置到0点的距离A. h和一定,。越大,x越大B. h和一定,0越大,x越小C.小木块从斜面顶端滑到A点,摩擦力对小木块做功为pmgxD.小木块从斜面顶端滑到A点,重力对小木块做功为|imgx【答案】D【解析】小木块从开始下滑到最后停在A点,由能量关系可知mgh = (img cos。篇 + |imgx2 = |imgx,解得h = |ix,则当h和口 一定时,x一定不变,选项A、B错误;由以上分 析可知,小木块从斜面顶端滑到A点,摩擦力对小木块做功为一(imgx,重力对小木块做功 为imgx,选项C错误,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如图1所示,某同学利用自由落体运动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除带夹子的重物、纸带、铁架台(含铁夹)、电磁打点计时器、导线及开关外,在下列器材中,还必须使用的两种器材是 ;A.交流电源 B.刻度尺 C.天平(含祛码)实验中,该同学先接通电源,再释放重物,得到一条图2所示的纸带,其中。点为打点 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A、5、。为纸带上所打的三个点,测得它们到起始点。的距离分 别为加、In、/Z3,在A和3、8和C之间还各有一个点。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打点计 时器打点的周期为T,重物的质量为相,从打。点到打B点的过程中,重物的重力势能减 少量AEp=,动能增加量取=;该实验没有考虑各种阻力的影响,这属于本实验的 误差(选填“偶然”或“系统”)。由此看,该同学数据处理的结果比较合理的应当是A£p AEk(选填“>”、"/或“<");(4)若所受阻力不能忽略,利用纸带及以上数据,写出平均阻力的表达式户 o【答案】AB £二 ,她【答案】AB £二 ,她_L加(九二Ay2 4T系统 >f = mg m(h3 + 4 - 2%)4T2【解析】(1)口打点计时器需接交流电源;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量点迹之间的距离,从而求出瞬时 速度以及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实验中验证动能的增加量和重力势能的减小量是否相等,质量 可以约去,不需要用天平测量质量,故选AB。(2)2从打0点到打B点的过程中,重物的重力势能变化量= mgh23道点的瞬时速度则动能的增加量AZ7 121 八 一 A、2E=mvR = m(1 L)人 2 b 2 4T4该实验没有考虑各种阻力的影响,属于系统误差;5由于阻力的影响,该同学数据处理的结果比较合理的应当是约 >八七。(4)6重锤下落过程中,受到重力和阻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 ma由纸带数据可得加速度% 乩(/?2 4)4 + 4一2Hla=重锤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的大小f = m(g - ci) = mg jn 4 十九一2色4T212 .如图所示,光滑坡道顶端距水平面高度为,质量为m的小物块A从坡道顶端由静止滑 下,进入水平面上的滑道时无机械能损失,为使A制动,将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滑道延长线M处的墙上,另一端恰位于坡道的底端。点。已知在0M段,小物块A与水平面间 的动摩擦因数为山其余各处的摩擦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求:(1)小物块滑到O点时的速度;轻弹簧在最大压缩量d时的弹性势能(设轻弹簧处于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解析】(1)对滑块A,在下滑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h=mgh=,解得 vyf2gho(2)在水平滑道上小物块A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W=imgd由能量守恒定律得mv2 = EP+ pimgd 以上各式联立得Ep=mgh /umgdo【答案】(l)V (2)mgh-/Limgd.如图所示,质量根=O.5kg的小物块从A点沿竖直光滑的圆弧轨道,以UA=2m/s的初速度滑下,圆弧轨道的半径R=0.25 m,末端B点与水平传送带相切,物块由B点滑上粗糙的传送带.当传送带静止时,物块滑到传送带的末端。点后做平抛运动,落到水平地面上的。点,已知。点到地面的高度h=5m,。点到。点的水平距离xi=lm.取g=10m/s2.求:地吃物块滑到圆弧轨道底端时对轨道的压力;物块与传送带之间产生的内能;(3)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则物块最后的落地点可能不在。点.试讨论物块落地点到C 点的水平距离X与传送带匀速运动的速度V的关系.【答案】23N (2)2J(3)当 OVvSlm/s H寸,x=xi=lm 当 Im/sV区3m/s 时' 当 v>3m/s 时,x=VBt=3m【解析】1 9 1 9【详解】从A到&由动能定理得:mgR = -mvl mv代入数据解得:vB=3m/s2对物块在B点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N-mg = m代入数据解得:Fn=23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F = Fn则物体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23N,方向竖直向下.(2)物块从。运动到。,做平抛运动则竖直方向:h = gt2水平方向:X=vct解得:vc=lm/s1 9 1 9物块从B运动到C能量守恒得:Wf+-mv=-mvl代入数据解得:川尸2J(3)若传动带顺时针转动:当OVElm/s时、物块到达。点的速度为lm/s,则物块还是落在。点,x=xi=lm当lm/s<v<3m/s时,物块到达。点的速度为v,则物块水平距离x=vt=v当v>3m/s时' 物块到达C点的速度为vb,则物块水平距离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