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上《基础会计》教案一年级.doc
-
资源ID:69336801
资源大小:430.50KB
全文页数:5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7-2018上《基础会计》教案一年级.doc
第 1 课课题:第一章 总 论第一节 会 计 概 述课时:2教学目的:1、理解会计的概念和特点。2、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3、了解会计核算的对象和方法。4、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及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教学重、难点:会计的概念、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对象。第 1、2 课时课的内容及要求课的组织与实施(包括教学设想、师生互动、问题引导、时间安排、教学方法等)一、会计的概念(重点)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程序及方法,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会计的产生 是由社会环境所决定和 制约的.我国会计产生于西周,发展于唐朝,从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 , 会计的产生 是由社会环境所决定和制约的,其中与社会生产的发展更是密切相关。给学生简单介绍会计的产生和发展:1、原始社会:结绳记事、刻木记事。2、周朝: “ 会计 ” 一词开始使用。3、西汉与东汉:账簿产生。 4、唐宋时期5、明末清初: “ 龙门账 ” 的产生,把全部账目分为四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 进 - 缴 = 存 - 该 ” ,分别相当于现代会计的收入、支出、资产和负债,期末编制 “ 进缴表 ” (资产负债表)和 “ 存该表 ” (利润表)。 二、会计的职能及特点 (重点)会计职能的定义:会计职能是会计固有的功能,是会计本质的体现。所谓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客观上所具有的功能。 1、核算职能及其特点 (1)核算职能的概念 会计的核算职能,主要是对各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2)核算职能的特点会计主要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从数量上核算各单位经济活动情况;会计主要核算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业务;会计在反映经济活动时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2、监督职能及其特点 (1)监督职能的概念会计监督职能主要是对各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 (2)监督职能的特点会计监督利用货币计价进行监督,也要进行实物监督;板书设计:思考与练习:讲完会计的相关概念后,教师可利用启发式向学生提出:你怎么理解“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进行课堂讨论。教师课后小结:第 2 课课题: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对象课时:2教学目的:学习了会计的概念和职能后,同学们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明确的认识,那么会计工作日常核算的内容具体又包括那些呢,是否包括企业或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从而引导出教学重、难点:会计对象的概念会计的特点第 1、2 课时课的内容及要求课的组织与实施(包括教学设想、师生互动、问题引导、时间安排、教学方法等)一、会计对象的概念(重点)会计对象的概念会计对象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或者说是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一)资金:是指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包括货币本身。(二)企业的资金运动: 1、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 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2、商业企业资金运动:货币资金商品资金货币资金 3、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 预算资金的拨入预算资金的支出总结:企业的资金运动,是经营资金的运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是预算资金的运动二、会计的特点(重点)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出会计的特点。(一)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二)会计核算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全面性的特点;(三)会计具有一整套科学实用的专门方法。三、会计方法(了解)会计方法是指履行会计职能、完成会计任务,实现会计目标的方式,是会计管理的手段。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对经济业务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所应用的方法,它是整个会计方法体系的基础。本书主要学习会计核算方法。先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你所知道的会计核算方法有哪些?然后进行讲解。会计核算方法一般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七种方法。板书设计:思考与练习:布置作业:1、思考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2、复习本节内容,并预习下节课内容。教学总结:“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程,本节又属第一次课,因而讲述会计的概念一定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经济学知识,不可照本宣科。既要激发学生对会计的学习兴趣,又要加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为“会计学基础”后续知识的学习以及会计学专业课程的开设奠定良好基础。教师课后小结:第 3 课课题: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和一般性原则课时:2教学目的:1、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2、理解会计核算的一般性原则。教学重、难点: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2、会计核算的一般性原则。第 1、2 课时课的内容及要求课的组织与实施(包括教学设想、师生互动、问题引导、时间安排、教学方法等)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重点/难点)一般认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货币计量四项。(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又成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它是指会计人员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要求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活动。这一前提的主要意义在于:一是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及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二是将该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从而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同时说明某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仅与该会计主体的整体活动和成果相关。在这里应该注意的是: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例如由自然人所创办的独资和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这类企业的财产和债务在法律上被视为业主或合伙人的财产和债务,但在会计核算上必须将其作为会计主体,以便将企业的经济活动与其所有者的经济活动以及其他实体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企业集团由若干个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组成,各个企业既是独立的会计主体,也是法律主体,但为了反映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还应编制该集团的合并会计报表,企业集团是会计主体,但通常不是一个独立法人。(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例如:企业固定资产计量应按购建时的历史成本入账,固定资产价值通过提取折旧的形式,在其使用年限内分期转作费用等,都是以持续经营为前提的。(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时间间隔,以便确认某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利润,确认某个会计期间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编制会计报表。这一基本前提的主要意义是: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为分期结算帐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贯彻落实权责发生制、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相关性原则、配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及谨慎性原则奠定了基础。(四)货币计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会计报表时必须换算为人民币。 以上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没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重点/难点)(一)客观性原则:如实地反映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弄虚作假(二)相关性原则: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三)可比性原则: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它是指企业之间的横向比较,要求各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一致。(四)一贯性原则:指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它主要指同一会计主体前后各期的会计政策应当保持稳定,不得随意变更(五)及时性原则: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也不得滞后(六)明晰性原则: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七)权责发生制原则:指在会计核算中以应收应付作为计算标准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账务处理方法。以权责发生制原则作为记账的基础,要求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发生在当期收付,都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八)配比原则: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配比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因果配比;二是时间配比。(九)历史成本原则:指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实际成本计量。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账面价值。(十)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指凡支出的效益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仅与本会计期间相关的支出 作为当期费用资本性支出:与几个会计期间相关的支出 计入资产的价值(十一)谨慎性原则: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根据该原则,在制度中计提了相应的减值准备,但不得提秘密准备(十二)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十三)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指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板书设计:思考与练习:1、请同学们自己举出四个例子来分别说明会计的四个基本前提。2、给出实例让同学们判断属于一般原则中的哪种原则。(题目见随堂所发习题)教师课后小结:第 4 课课题:第二章 会计要素和会计平衡公式 第一节 会计要素课时:2教学目的:1、理解会计要素的概念。2、能熟练地说出会计要素的构成。3、了解会计各要素的具体内容。 教学重、难点:会计六要素的概念、特点、包含的内容。第1、2 课时课的内容及要求课的组织与实施(包括教学设想、师生互动、问题引导、时间安排、教学方法等)导入新课:我们已经给大家介绍了企业的经济活动以及会计的对象,那么,会计究竟核算些什么呢?可以说形形色色,名目繁多,但归纳起来,就是六大类,即我们今天将给大家讲解的会计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新课讲授:一、会计要素(重点/难点)会计要素就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基本分类,它是会计对象的组成部分,是会计报表内容的基本框架,也是账户的归并和概括。企业会计的基本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一)资产1、概念:资产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2、资产的特征。第一,资产必须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经济资源。第二,资产作为一项资源,它必须具有能力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第三,作为一项资产,应当能以货币计量其价值。3资产的内容: 资产按照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1)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有以下几种类型:货币资金:指货币资金存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它货币资金等。短期投资:指各种能够随时变现、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有价证券以及不超过一年的其它投资。 应收及预付款项:指应收而尚未收回的账款和预付的购货款,属于短期债权。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它应收款等。存货: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存的各种资产,包括商品、产成品半成品、在产品以及各种材料、燃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2)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长期投资:指不准备在一年以内变现的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债权投资和其它投资。 固定资产: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和工具器具等。 无形资产: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商誉。(二)负债1、负债的概念: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回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2、负债的特征:第一,负债的本质是一种现时经济义务。第二,负债对债务人的资产具有要求权。第三,负债必须有能力用货币确切计量或合理预计的金额。第四,负债的偿还的方式有:以资产偿还;以提供劳务偿还;或者两者兼而有之。3、负债的内容负债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1)流动负债:指将在一年 ( 含一年 ) 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流动负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短期借款:为维持正常生产经营周转且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各种借款。 应付票据:因商业信用产生,须于约定日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书面证明。 应付款项 :指因赊购货物或接受劳务等原因而发生尚未支付的、预收的或应付的款项。包括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和应付股利等。 应付工资: 指企业应付而未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 应交税金: 指企业按税法规定应交而未交的各项税金。 (2)长期负债: 是指在一年以上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偿还的债务。长期负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长期借款:指企业为购置长期资产且偿还期在在一年以上的各种借款 应付债券: 指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发行的,约定于某一特定日期还本付息的书面证明。 长期应付款:是指除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如应付融资租赁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等。 (三)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概念:指企业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2、所有者权益的内容: 实收资本:指投资者按企业章程、合同或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 资本公积: 包括资本 ( 或股本 ) 溢价、接受捐赠资产等。 盈余公积: 按国家有关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公共积累。 未分配利润: 企业留于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或待分配利润。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较:虽统称为权益,但两者性质、数量关系和偿还的法律责任不同。 (四)收入 1、收入的概念: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收入的特征 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而不是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收入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增加、负债的减少,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收入本身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3、收入的内容主营业务收入: 指企业主要经营业务的收入。如销售产成品的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指企业主营业务以外的经营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如材料销售、技术转让、固定资产出租、包装物出租、无形资产出租、运输收入等。 注意:给学生讲解营业外收入与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在性质上的不同。(五)费用 1、费用的概念: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 2、费用的特征费用发生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而不发生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 费用的发生一方面要导致资产的减少,另一方面会导致资产形态的转换。 费用要以收入来补偿,本身及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费用和成本虽都是企业经济资源的耗费,都属于费用,但人们通常将计入某一成本计算对象的费用,又称为成本。 3、费用的内容 :费用按其用途和得到补偿的时间不同分为产品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 产品生产费用:与产品生产或提供劳务有关并计入成本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其他直接费用和制造费用等。 期间费用 : 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从当期收入中得到补偿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 (六)利润 1、利润的概念: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它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实现的收入减去费用后的余额。 2、利润的特征利润是收入和费用两个会计要素配比的结果。 利润是广义的收入和广义的费用相抵后的差额。 利润将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3、利润的内容 主营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后的余额。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加其他业务利润减期间费用后的余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加投资净收益加营业外收入减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 利润总额减去应纳所得税后的余额。巩固新课:可采用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节内容。课堂练习: 1、简述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区别。2、三年前,几个人合伙创建了一家公司,共筹资400万元(其中合伙人投资300万元,从银行借款100万元),用以建厂房、买设备和材料,形成企业的资产。经过两年的苦心经营,企业已拥有资产600万元,需要偿还各种债务200万元,试计算,企业的净资产为多少?企业的留存收益又是多少?板书设计:思考与练习:布置作业:1、举例说明你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的认识。 2、举例说明你对收入、费用、利润三个会计要素的认识。教学总结:由于受学生所学知识和“基础会计学”课程内容的限制,会计要素在“基础会计学”课程中,容易无法让学生深透的理解。授课中应力求简明易懂、深入浅出。教师课后小结:第 5 课课题:第二节 会计平衡公式课时:2教学目的:1、能解释会计基本等式2、能根据会计平衡公式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经济业务类型对会计要素的影响。教学重、难点:会计平衡公式。第1、2 课时课的内容及要求课的组织与实施(包括教学设想、师生互动、问题引导、时间安排、教学方法等)教学内容:1、会计平衡公式2、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平衡公式的影响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同时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各种类型的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并配以相应的习题进行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导入新课:我们知道,创办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筹集一定数额的资本金,这些资金我们可以通过吸收别人投资获得,也可以通过负债方式取得;然后再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购置必要的厂房、设备、原材料等资产,才能开展正常的经济活动。企业的这些资产一方面表现为特定的物质实体存在形式,如:现金、固定资产等;另一方面又表现为相应的要求权,即这些资产是如何取得的,为谁所有,比如:向别人借钱要支付利息、吸收别人投资要给人家分红等。人们常把对资产的要求权称为权益。由此可见,资产与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方面,而且在总额上有一种必然的相等关系,即资产=权益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讲授新课: 一、会计恒等式的表现形式(重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表现)利润=收入费用 (动态表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综合表现)二、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重点)(一)经济业务的概念经济业务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能够使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事项。具体分为:交易:指会计主体与外界一切单位或个人发生的往来。例如:购买材料、销售产品、向银行借款、吸收投资等。事项:指会计主体内部各部门之间发生的资金活动。例如:领用材料、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分配费用等。(二)经济业务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下列经济业务发生后引起的资产与权益之间的变化。1、资产项目之间此增彼减,总额不变。例如:2005年甲企业以银行存款购入3000千克原材料,每千克10元。(原材料增加,银行存款减少)2、负债项目之间此增彼减,总额不变。例如:2005年甲企业向银行借入为期3个月的借款70000元,偿还前欠料款。(短期借款增加,应付账款减少)3、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同增同减,总额变化。例如:2005年甲企业向银行借入为期3个月的借款70000元,存入企业存款户。(短期借款增加,银行存款增加)4、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此增彼减,总额不变。例如:某单位向银行借款200万元,后因企业管理不善,发生财务困难,与银行进行债务重组,经协商,银行同意将该笔借款转为对该企业的投资。该笔业务:借款减少200万元,实收资本(股本)增加了200万元,权益总额未变总结:企业发生的任何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产与权益的变化无非是以下四种类型:(1)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2)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3)资产之间有增有减;(4)权益之间有增有减。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以上四项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资产减少资产增加312权益增加权益减少41:双方总额等额增加;2:双方总额等额减少;3:双方总额不变;4:双方总额不变由以上分析得出,经济业务的发生不影响会计等式的成立。板书设计:思考与练习:巩固新课:可采用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节内容。布置作业:假如你和几个好朋友共同创办一个公司,必定会涉及资产与权益的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描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教师课后小结:第 6 课课题:第三章 账户和复式记账第一节 会计科目与账户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会计科目的概念。2、能说出会计科目的分类。3、理解账户的概念。4、根据账户的设置原则,熟练的设置账户。5、正确识别账户的基本结构。6、明确会计科目与账户的之间的区别与联教学重、难点:会计科目的内容、账户的含义及其基本结构、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第1、2 课时课的内容及要求课的组织与实施(包括教学设想、师生互动、问题引导、时间安排、教学方法等)教学内容:1、会计科目2、账户3、账户的分类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同时配以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导入新课:带领大家回顾会计六大要素的名称和内容,引导同学们思考六大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分类,如果要再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该如何分?如:企业的厂房、机器设备等都是企业的资产,而且是固定资产的实物形态,为了反映其增减变动情况,根据管理的要求,就要将其归为一类,设置“固定资产”科目,从而引出会计科目的概念。讲授新课:一、会计科目(重点)会计科目的概念: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按照不同的经济内容和管理需要进行分类的项目。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处理账务所必须遵守的规则和依据,是正确组织会计核算的重要条件。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是先设置会计科目再依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会计科目也可简称为科目。会计科目的分类:1、按经济内容分类,可分为: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和损益类科目。2、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分类,可分为:总账科目和明细账科目。二、账户(重点)会计科目只是规定了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类别名称,还不能进行具体的会计核算。为了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由于经济业务的发生而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提供各种会计信息,必须根据规定的会计科目在帐簿中开设账户。账户就像每个家庭户口簿中的一页页卡片,每个家庭成员有一页卡片,每页卡片按规定的格式记录每个人的基本情况及其变动情况。账户的概念: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一种工具。(一)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汇集经济业务数据的工具和场所,这就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合理结构。这是账户不同于会计科目之所在。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会计要素及其项目的变动,而这种变动不外乎两种情况:增加或减少,因而账户相应地分为左右两方,一方用于登记增加额,另一方用于登记减少额。账户的名称加上登记增加额和减少额的两方,就构成了账户的基本架构。反映账户基本结构最简单的形式是“T”形账户。如图: 左方(借) 账户名称 右方(贷) 账户左右两方,哪一方登记增加金额,哪一方登记减少金额,其余额在哪一方,则取决于所采用的记账方法和账户本身的性质。(二)账户的具体结构1、资产类及成本类账户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增加栏登记本期增加额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减少栏登记本期减少额期初期末余额:在借方增加栏方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减少栏登记本期减少额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增加栏登记本期增加额期初期末余额:在贷方增加栏方3、损益类账户(1)收入类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减少栏登记本期减少额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增加栏登记本期增加额期初期末余额:无余额(2)费用类账户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增加栏登记本期增加额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减少栏登记本期减少额期初期末余额:无余额(三)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之间的关系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期末余额1、资产类及成本类账户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期末借方余额2、负债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期末贷方余额(四)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相同点: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二者反映经济内容相同。不同点:会计科目是账户名称,不存在结构;账户是对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结果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的纪录,不仅要有反映的内容,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结构。提示学生:在会计教学中,因限于客观条件,不可能在课堂上对列举的经济业务都按照账户的正规格式一一举例,通常还是将账户结构简化为丁字账结构。板书设计: 左方(借) 账户名称 右方(贷) 思考与练习:巩固新课:可采用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节内容。布置作业:1、简述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区别和联系。2、举例说明你对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认识。教师课后小结:第 7 课课题:第二节 复式记账和借贷记账法课时:2教学目的:1、能理解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2、能说出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和基本内容。3、明确账户的对应关系和对应账户的含义。4、能借助试算平衡原理编制试算平衡表教学重、难点:复式记账原理的理解、编制试算平衡表、会计分录的编制。 第1、2 课时课的内容及要求课的组织与实施(包括教学设想、师生互动、问题引导、时间安排、教学方法等)教学内容:1、复式记账原理2、借贷记账法教学方法: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并给出学生业务题让学生边听边练。导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了经济业务的发生会引起某些会计要素项目发生增减变动,也明确了这数量上的变动应当在账户中加以记录。怎么记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记账方法问题。新课讲授: 一、复式记账(重点)复式记账法是从单式记账法发展而来的。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及其项目的增减变动,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地登记的记账方法就是复式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重点/难点)(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的特点:1、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 2、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3、对账户不要求固定分类4、以“借方金额等于贷方金额”作为试算平衡公式(三)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四)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五)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1、余额的平衡(理论依据:会计恒等式)全部账户的期初(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期初(期末)贷方余额合计2、发生额的平衡(理论依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四、会计分录(重点)(一)会计分录的概念所谓会计分录,就是依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对经济业务列示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一种书面记录。(二)会计分录的分类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一借一贷)和复合会计分录(多借一贷、一借多贷)见多媒体课件演示借贷记账法的运用。板书设计:思考与练习:可采用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节内容。复习本节内容并预习下节课内容。教师课后小结:第 8 课第三节 课题: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账户的平行登记课时:2教学目的:1、握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的要点。2、能够进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教学重、难点: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第1、2 课时课的内容及要求课的组织与实施(包括教学设想、师生互动、问题引导、时间安排、教学方法等)教学内容:总分类账户与明细账户的平行登记。教学方法: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然后给出业务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导入新课:会计上为什么要同时设置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对于这两种账户我们如何进行登记呢?讲授新课:一、总分类账户(重点)总分类账户是按照总分类会计科目开设的账户。核算该账户内容的综括资料,只用价值指标进行计量。它对明细分类账户起统驭作用。所以,又称总账账户。二、明细分类账户(重点)明细分类账户是对总分类账户所作的更详细的分类,是对总分类账户的细项进行核算,是总分类户的补充。三、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重点)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的要点:(一)依据相同(二)方向相同(三)期间相同(四)金额相等具体内容见多媒体课件。本部分内容的讲解是:首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其登记过程,边演示边讲解,然后给出业务题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板书设计:思考与练习:巩固新课:可采用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节内容。布置作业:练习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详见配套习题)教师课后小结:第 9 课课题:第四章 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第一节 企业筹集资金的核算课时:2教学目的:1、了解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总分类核算主要账户的用途、结构。2、能正确编制企业主要经济业务基本会计分录。3、能界定利润总额的组成内容及其计算方法。教学重、难点:筹集、供应、生产、销售、利润核算过程中各种经济业务的处理。第1、2 课时课的内容及要求课的组织与实施(包括教学设想、师生互动、问题引导、时间安排、教学方法等)教案说明:因本章几节内容均为阐述账户和复式记账的应用,所以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有很多相似之处,本章一至四节教案和起来编写。导入新课:给出学生实际业务题,如:某日,A投资者以30万元向企业投资,款项存入银行,作为会计我们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筹集资金的账户设置:(重点)1、“实收资本”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减变动情况。借方登记按法定程序减少的资本数额,贷方登记实际收到的投资额,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投入资本的实有数。例如:1日收到国家投入资本500 000元,存入银行。借:银行存款 500 000 贷:实收资本国家资本 500 0002、“资本公积”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因接受捐赠等而引起的投资者公共积累资本的增减变动情况。借方登记按规定转赠注册资本的数额,贷方登记因接受捐赠等原因而增加的资本公积数额,期末贷方余额表示资本公积的节余数。例如:3日收到外商捐赠的设备一台,价值120 000元。借:固定资产 120000 贷:资本公积 1200003、“短期借款”账户(负债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从银行借入的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各种借款的增减变动情况。借方登记到期偿还的借款,贷方登记借入的各种短期借款,期末贷方余额表示尚未偿还的短期借款。例如:5日,向银行借入为期六个月的借款50000元,存入银行存款户。借:银行存款 50000 贷:短期借款 500004、“长期借款”账户(负债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从银行借入的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各种借款的增减变动情况。借方登记到期偿还的借款本息,贷方登记借入的各种长期借款的本金以及应付的利息,期末贷方余额表示尚未偿还的长期借款。例如:向银行借入期限为三年,年利率为8%的借款100000元,存入银行存款户。借:银行存款 100000 贷:长期借款 100000板书设计:思考与练习:教师课后小结:第 10 课课题:第二节 供应过程的核算课时:2教学目的:1、了解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总分类核算主要账户的用途、结构。2、能正确编制企业主要经济业务基本会计分录。3、能界定利润总额的组成内容及其计算方法。教学重、难点:筹集、供应、生产、销售、利润核算过程中各种经济业务的处理。第1、2 课时课的内容及要求课的组织与实施(包括教学设想、师生互动、问题引导、时间安排、教学方法等)供应过程核算的账户设置:(重点)1、“物资采购”账户(资产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购入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借方反映企业购入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贷方反映验收入库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