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资源ID:69337915
资源大小:38.14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2022学年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1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农村青年私人生活之所以长期被遮蔽,与传统文化及其内在的社会秩序观念有着紧密关 系,尤其是家庭、国家赋予青年的社会角色规制着私人生活出现。社会秩序约束着个性,为 了秩序的维持,一切足以弓I起破坏秩序的要素都被遏制着。农村青年自我观念觉醒与五四运动密切相关,如李大钊、新村运动与几次“下乡运动” 都推动了该进程。因为除民主和科学外,追求个人幸福和个性解放的“个人主义”,亦是五 四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促使青年在婚姻、家庭等诸多私人领域产生诉求,进而对家族 本位的孝顺、婚姻等观念产生不满,催生并强化了农村青年的自我意识。抗日战争、解放战 争中断了这种自我意识觉醒。到了 20世纪70年代末,农村社会改革再次催生并强化青年群 体的私人生活转型,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性别观、婚姻观与消费方式等。农村青年私人生活出现亦离不开家庭关系的重构,因为传统家庭制度对青年有很强抑制 性。传统的家庭事业属性及其需求排斥了普通的感情,这意味着家族在父权制领导下强调的 是“合作模式”,个体必须牺牲自我以投入到家族事业发展中。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现代 化对农村社会的改造,很大程度摧毁了传统的家庭基础。尤其是公社这种集体生产模式的确 立,消解了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存在必要。这导致父权地位的衰弱,由父权制延伸出来的农 村婚姻、孝道与性别等观念日渐式微。改革开放后,社会流动加剧、经济上的独立性等更是 促使农村青年开始摆脱家庭的束缚,在消费理念、生活方式方面不断强调私人特征。与此同 时,在择偶以及对待两性的态度上,青年个体强化了婚姻的自我选择与目的满足,小家庭结 构模式成为新的向往和追求,对异性感情的流露和表达更加公开。农村青年重新审视自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从一种宏观叙事与抽象公共观念中抽离,也 成为其私人生活出现的关键。通常而言,青年价值的实现往往要以公共事务为依托,私人欲 求只有建立在公共性层面上才具有合法性。因此,不管是革命青年,还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 者,农村青年都被嵌入到宏大的叙事进程,遑论自我私人性的追求与满足。由于改革开放, 农村青年也开始调整自己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跳出既往“奉公灭私”的话语体系,最明显的 是在经济层面追求理性化。与此同时,在个体思想和表达,以及生活方式选择方面,农村青 年的价值观导向越加多元化与流动化,现代化消费模式亦在农村青年群体中出现。总之,私人生活是依附于公共生活而存在的,是公共生活空间扩大与缩小带来的衍生性 产物。以上对农村青年私人生活出现及其原因的剖析,对理解农村青年私人生活演变具有重 参 *考 *答 *案 , K解 析H 1.B.“在各个时代都得到强化”错,根据原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断了这种 自我意识觉醒”可知,不是各个时代都强化的。故选:Bo. C.“改革开放后则以现代化个人消费为重”错,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现代化消费模式 亦在农村青年群体中出现”故选:Co. A.属于举例论证;B.可以佐证“农村孝道缺失”的观点;C,是对两部著作性质类属的判断, 不能证明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D.能佐证“家庭关系结构发生变化”的观点。故选:Co.“农村青年的择偶已经从之前的父母包办到个人对爱情的体验”可见,择偶观从父母包办 转化为自由恋爱。“家庭的关系结构中,横向的夫妻关系已日渐取代纵向的父子关系”可见, 家庭关系结构中,夫妻关系取代了父子关系。“随着社会的变革,许多村落在装修过程中重 新改造住房,老人与子媳逐渐分割开来”“农村孝道的缺失以及新生育计划的形成”可见, 生活上老人与子媳分割开来,农村孝道缺失。2 .第一段:“农村青年私人生活之所以长期被遮蔽,与传统文化及其内在的社会秩序观念有 着紧密关系”指出农村青年私人生活长期被遮蔽的原因;第二段:“农村青年自我观念 觉醒与五四运动密切相关。第三段:“农村青年私人生活出现亦离不开家庭关系的重构”, 第四段:“农村青年重新审视自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从一种宏观叙事与抽象公共观念中抽 离,也成为其私人生活出现的关键”。从农村青年自我意识觉醒、家庭关系的重构和个体与 国家关系的调整三个角度分析了农村青年私人生活的呈现及其原因。最后一段:“总之,私 人生活是依附于公共生活而存在的,是公共生活空间扩大与缩小带来的衍生性产物。以上对 农村青年私人生活出现及其原因的剖析,对理解农村青年私人生活演变具有重要意义”总结 全文,指出分析农村青年私人生活的呈现和原因的意义。K答案X1.B2 .C.C3 .择偶观从父母包办转化为自由恋爱;家庭关系结构中,夫妻关系取代了父子关系; 生活上老人与子媳分割开来,农村孝道缺失。4 .首先指出农村青年私人生活长期被遮蔽的原因;接着从农村青年自我意识觉醒、家庭关系 的重构和个体与国家关系的调整三个角度分析了农村青年私人生活的呈现及其原因;最后总 结全文,指出分析农村青年私人生活的呈现和原因的意义。K解析H 6.B.“北方口音在文中共出现两次”理解有误,原文中对林祥福北方口音的描述 一共有三处,第一处在文本一第二段,第二处在文本一第五段,第三处在文本一第八段。 故选:Bo.D.“林福祥背上庞大的包袱是他的全部家当,怀抱里的女儿是他唯一的亲人”无中生有, 原文并无相关描述。故选:Do.“在溪镇有一个人,他的财产在万亩荡,那是一千多亩肥沃的田地,河的支流犹如繁茂的 树根爬满了他的土地,稻谷和麦子、玉米和番薯、棉花和油菜花、芦苇和竹子,还有青草和 树木,在他的土地上日出和日落似的此起彼伏,一年四季从不间断,三百六十五天都在欣欣 向荣。他开设的木器社遐迩闻名,生产的木器林林总总,床桌椅凳衣橱箱匣条案木盆马桶遍 布方圆百里人家,还有迎亲的花轿和出殡的棺材,在喷呐队和坐班戏的吹奏鼓乐里跃然而出” 可见,他多才多艺,勤劳憨厚。“可是有关他的身世来历,却没有人知道,他的外乡口音里 有着浓重的北方腔调,这是他身世的唯一线索。他的样子很像是一头笨拙的白熊,在冰天雪 地里不知所措”可见,他神秘、身形魁梧。“一个身上戴雪花,头发和胡子遮住脸庞的男人, 有着垂柳似的谦和田地般的沉默寡言”可见,沉默寡言、待人谦和。“溪镇通往沈店的陆路 上和水路上,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名叫林祥福的人,他们都说他是一个大富户。很多人认为他 是十七年前的那场雪冻时来到的,当时他怀抱不满周岁的女儿经常在雪中出现,挨家挨户乞 讨奶水”可见,刚来溪镇时贫困窘迫,现在则生活富庶,体现其经历坎坷、饱经沧桑。“林 祥福原本不属于溪镇,他的家乡在遥远的北方。为了一个承诺他将自己连根拔起,漂泊至此, 往后的日子,他见识过温暖赤诚的心,也见识过冰冷无情的血,最终他徒劳无获,但许多人 的牵挂和眼泪都留在了他身上”可见,他坚守承诺,顽强坚韧。7 .“整个溪镇没有屋顶了;可能是街道的狭窄和房屋的密集,溪镇的树木部分得以幸存下来, 饱受摧残之后它们东倒西歪,可是树木都失去了树叶,树叶在龙卷风里追随溪镇的瓦片飞走 了,溪镇被剃度了似的成为一个秃顶的城镇”,通过环境描写写出了龙卷风过后溪镇饱受摧 残的样子,只有部分树木得以幸存。“林祥福就是在这时候走进溪镇的,他迎着日出的光芒 走来,怀抱一个婴儿,与陈永良迎面而过”,为下文外乡人林祥福的出场做了铺垫。“整个溪 镇没有屋顶了”这饱受摧残的溪镇与从北方漂泊到这的林祥福相照应。“溪镇的树木部分得 以幸存下来,饱受摧残之后它们东倒西歪,可是树木都失去了树叶”着幸存下来的树木和前 文写到了林祥福在溪镇开始的新生活相呼应。K答案UB7 .D.多才多艺,勤劳憨厚;神秘、沉默寡言,但待人谦和;刚来溪镇时贫困窘迫,现在 则生活富庶,体现其经历坎坷、饱经沧桑;身形魁梧、顽强坚韧。8 .描绘了龙卷风过后溪镇饱受摧残的样子,只有部分树木得以幸存;为下文外乡人林祥 福的出场做了铺垫;具有象征意义,饱受摧残的溪镇暗示了林祥福从遥远北方漂泊至此的 坎坷经历,而得以幸存的树木则象征林祥福可能会在溪镇展开新的生活,给读者留下丰富的 想象空间。K解析I 10.“居”的宾语为“谏垣”,所以应在“垣”后断开,排除B、C; “不言”的主 语为“事工所以应在“事”前面断开,排除Do整句话的翻译为:元稹已经居谏官之位, 不想碌碌无为自阻宦路,因此事无不言,受命后当天即上疏论奏履行谏官职责。故选:AoIL B. “一直沿设至清朝”错误。北宋改为左右正言。后随设随罢。南宋一度沿设,旋罢。 明初又设左右正言,不久即罢。故选:Bo.D. “元稹出任郎官时振兴法纪”错误。由原文“三年九月,入为尚书左丞。振举纪纲” 可知,是元稹出任尚书左丞时振兴法纪。故选:Do.“论”,论奏。“皆朝政之大者”,判断句,均为朝政要事。“方略”,方针策略。译文: 元稹又论奏西北边防之事,均为朝政要事。宪宗召入应对,询问方针策略。“为”,做。“追摄”,追究。“停务”,停职。译文:河南尹房式做了违法之事,元稹欲加 追究,擅自让他停职。12 .由原文“二十八应制举,登第者十八人,稹为第一”可知,元稹二十八岁应制参加考试, 登第者十八人,元稹名列第一。所以通过在登第的二十八人中元稹名列第一从而表现元稹文 章写得好。由原文“与太原白居易友善。工为诗,善状咏风态物色,当时言诗者,称元、白焉”可知, 与太原白居易友好。工于做诗,善于描绘歌咏事物之风姿特色,一时谈诗的人,以元、白并 称。所以通过当时谈诗的人将元稹与白居易并称可以看出元稹文章写得好。由原文“宰相令狐楚一代文宗,雅知稹之辞学,谓稹曰:'尝览足下制作,所恨不多,迟之 久矣。请出其所有,以豁予情。'稹因献其文,楚深称赏,以为今代之鲍、谢也”可知,宰 相令狐楚是一代文宗,素知元稹诗文造诣,对元稹说:“曾经欣赏足下的创作,遗憾的是所 见不多,等待很久了。请出示所有大作,使我畅意开怀。”元稹因而献其诗作,宰相令狐楚 对其诗文深为赞赏,认为他是今代的鲍照、谢灵运。所以通过当时的宰相令狐楚将元稹比作 当今的鲍照、谢灵运可以看出元稹文章写得好。K答案I. A10 .B. D12 .元稹又论奏西北边防之事,均为朝政要事。宪宗召入应对,询问方针策略。河南尹房式做了违法之事,元稹欲加追究,擅自让他停职。13 .在登第的二十八人中元稹名列第一。当时谈诗的人将元稹与白居易并称。当时的 宰相令狐楚将元稹比作当今的鲍照、谢灵运。参考译文:元稹字微之,是河南人。后魏昭成皇帝,是元稹的十代远祖。他的父元宽,任比部郎中、 舒王府长史。元稹八岁丧父。他的母亲郑夫人,是一位贤明的妇人。因家贫,便自己教元稹 读书和写字。元稹九岁能写文章,二十八岁应制参加考试,登第者十八人,元稹名列第一。 诏书下,授予右拾遗。元稹已经居谏官之位,不想碌碌无为自阻宦路,因此事无不言,受命 后当天即上疏论奏履行谏官职责。又因先前王叔文、王便因为下等的品行谋求要职,蒙蔽太 子而获宠幸,永贞之际,大大扰乱朝政。因而主张训导太子的宫官,应遴选方正之士。于是 呈献教本书,宪宗览阅之后很喜悦。元稹又论奏西北边防之事,均为朝政要事。宪宗召 入应对,询问方针策略。遭到当朝权臣忌恨,让他出任河南县尉。遭逢母丧,服丧期满,授 任监察御史官职。元和四年(809),奉命出使东蜀,启奏弹劾已故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违制 擅征赋税,又籍没涂山甫等吏民八十八户、田宅一百一十一亩、奴婢二十七人、草一千五百 束、钱七千贯。此时严砺已死,所辖七州刺史皆遭责罚。元稹虽尽职,而执政官员中有同严 砺交情深厚的人却嫉恨他。元稹出使还朝,便令他分管门下省。浙西观察使韩皋对湖州安吉 县令孙渊施以杖刑,孙潘于四日内死亡。徐州监军使孟升去世,节度使王绍运送孟升丧柩回 京,持牒文乘坐驿车,便在驿站停放丧柩。上述两事,元稹一并据法启奏弹劾。河南尹房式 做了违法之事,元稹欲加追究,擅自让他停职。飞表上奏之后,朝廷罚房式一月俸禄,便召 元稹回京。与太原白居易友好。工于做诗,善于描绘歌咏事物之风姿特色,一时谈诗的人, 以元、白并称。宰相令狐楚是一代文宗,素知元稹诗文造诣,对元稹说:“曾经欣赏足下的 创作,遗憾的是所见不多,等待很久了。请出示所有大作,使我畅意开怀。”元稹因而献其 诗作,宰相令狐楚对其诗文深为赞赏,认为他是当代的鲍照、谢灵运。太和初年,就任加检 校礼部尚书。太和三年九月,元稹入朝担任尚书左丞。整顿法度,肃清吏治,出任郎官与违 法乱纪的七个朝臣交锋争斗。四年正月,担任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 大和五年,元稹在镇署去世,时年五十三岁,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K解 析F15.B.“上片运用实笔”错。“忆前欢”是女主人公回忆以前和心上人在一起的欢 乐时光;“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写的是和心上人在南浦分别时的情景:芳草萋萋,云 烟漠漠,他的背影消失在远方。那一刻,柔肠寸断,泪眼模糊、无语独看高高的青山。这些 回忆的画面,可见上片并非都是实写。故选Bo16.虚实结合上片首句“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从眼前春景凄寒起笔,是实写。接着“忆前欢”是回 忆起以前的欢乐时光,属于虚写。“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又是实写,反接以闺中的寂寞 和送别的感伤。“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又是虚写。下片中“昨宵结得梦黄缘” 折入梦境的回顾和思索,是虚写。“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展转衾凋空懊”最后实写, 回到现实,以痛绝之语作结。全诗虚实结合,写出了主人公愁情不断加深的过程。借景抒情“芳草断烟南浦路”是意思是芳草萋萋,云烟漠漠,他的背影消失在远方。“芳草断烟”描 写凄迷之景,以衬茫茫悲情,充满浓郁的感伤色彩。因为不忍眼睁睁看着恋人远离,于是含 泪无语、呆看青山而已,这包含着很多难言的苦痛。化用诗句“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意为那时情人离去寂寞无欢,只有手把梨花,任泪水流淌过如 花的脸际。这里化用白居易长恨歌中“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二句诗意, 用这种啼泪愁容的形象描写烘托了悲哀之情。k答案UB15. 虚实结合。“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是实写,“忆前欢”是虚写,“曾把梨花,寂寞 泪阑干”是实写,“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又是虚写。下片中“昨宵结得梦黄 缘'是虚写。“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展转衾徜空懊是实写。虚实结合,加深女主人公 的愁情。借景抒情。“芳草断烟”以凄迷之景衬托主人公心中的悲愁。化用诗句。“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化用白居易长恨歌中“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 一枝春带雨”,用啼泪愁容的形象描写共托愁情。参考译文:初春细细微微的小风夹杂着小雨还有一点寒意,在酒樽前刚想畅饮,却回忆起以前的欢 乐时光。那时寂寞无欢,只有手拈梨花,任泪水流淌过如花的脸际。还记得南浦分别时的情 景:芳草萋萋,云烟漠漠,他的背影消失在远方。那一刻,柔肠寸断,泪眼模糊、无语独看 高高的青山。想起昨夜梦中,与伊人喜结重聚之缘,心思缱绻间竟悄然无语。梦中欢情正如水云渺渺, 怎奈突然醒来,愁情恨意仍在。回思梦中幽欢,面对眼前寒衾,展转反侧,倍觉凄凉,懊恼、 嗟呀、哀叹,全然无济于事,于是发出了凄凉绝望的哀鸣:“天易见,见伊难!” 赏析:这首词写失恋的悲愁,充满作者心灵深处的凄厉哀鸣。朱淑真在少女时期曾有过一段自 由婚恋的幸福,可是后来由父母主婚,强嫁一俗吏,志趣难合,遂愤然离去。这棒打鸳鸯散 的忧伤,这琼枝错插、忍遭摧损的隐痛,萦盘郁结于心,使她在恨、愁、悲、病、酒五字生 涯中凄然以终,她的断肠诗断肠词真实地铭刻着她心灵上的伤痕。这首江城子 算是最典型的代表作。虽然题作赏春,但只不过说明愁恨是因其所触发而已。时当春日, 词人独对孤樽,或许欲以解闷而已。不想这“斜风细雨”、这料峭“春寒”,却勾起了她对许 多“前欢”往事的回顾。这“前欢”,应当是少女时期与恋人聚会的欢乐,是花前月下的欢 歌,还是兰闺之中的私语,词人没有说,留给读者去想象了。她只记下了欢会后的寂寞凄凉 和送伊远行的惨别情景。“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情人离去寂寞无欢,只有手把梨花,泪 水横流而已。这里化用白居易长恨歌中“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二句诗意, 用这种啼泪愁容的形象描写烘托了悲哀之情。聚会之后的暂别尚难为怀,又要送君远行,情 何以堪。“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写送别,自屈原河伯之“送美人兮南浦” 及江淹别赋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以后,“南浦” 一词便成为情人别离地点的代称 了。这里再配以“芳草断烟”的凄迷之景,以衬茫茫悲情,充满浓郁的感伤色彩。因为不忍 眼睁睁看着恋人远离,于是含泪无语、呆看青山而已。这当中该包含着很多难言的苦痛。回忆了从前的欢会与离别,过片又转入对昨夜梦会的追思。“昨宵结得梦黄缘,水云间, 悄无言J梦魂之中,水云之间,与伊人喜结丝萝(黄缘,当据广韵释为连也),绸缪纤 绻,悄然无语。梦中欢情,正如水云渺渺,倏忽即逝,一觉醒来,“愁恨又依然”如故。回 思梦中幽欢,面对眼前寒衾,展转反侧,倍觉凄凉,懊恼、嗟呀、哀叹,全然无济于事,于 是从那饱受创伤的心灵深处发出了绝望的哀鸣:“天易见,见伊难! ”词在绝然痛语中戛然作 结,尤如凄厉的旋律达到高潮时而弦绝声止,虽然曲终韵歇,但那哀痛的余音却经久不息地 震荡在人们的灵府空间。这首词从春景凄寒起笔,转入“忆前欢”时却反接以闺中的寂寞和送别的感伤;过片以 后折入梦境的回顾和思索,最后回到现实,以痛绝之语作结,由此显出沉郁顿挫的风致,与 温婉蕴藉的谒金门相比,显然乂另是一种格调了。16. (1)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重点字:露)(2)明星荧荧 开妆镜也(重点字:镜)(3)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重点字:卿)K解析18.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语境强调穿行 在古镇,人们会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会生发出一种“抬脚走进历史,转眼似成古人”的感 慨,故填“情不自禁”。无声无息:没有声音和消息。形容没有任何动静或没有发生影响。 与后文的“无影无踪” 一起形容历史风云变化,往事不在,天“无声无息二形形色色:各 种各样,形容事物种类繁多。语境是形容人过着不同的悲欢生活,天”形形色色工.提取句子主干,“众生、万物、两戒、诸天,装点着时代的昨天与前天二再把定语成分 改写成短句。19 .首先明确比喻的本体是“七个岛屿”,喻体是“一朵朵美丽的睡莲”。接着从明确本体和 喻体的相似处,以及比喻在句中的作用。在形状上,被五条小河分割的“七个岛屿”和舒展 于蓝天碧水的“睡莲”有相似点;突出“七个岛屿”洁净、迷人的特点。在形态上,“七个 岛屿在水中的形态”和零星点缀水中的“美丽的睡莲”有相似点,突出古镇水曲风清、秀色 可餐的美好感觉。K答案.情不自禁无声无息形形色色18 .众生、万物、两戒、诸天,也就同无终无始的时间长河一般,在文字传承和现实记忆中 彼此衔接起来,成为一页页绿叶婆娑、生动鲜活的历史,装点着时代的昨天与前天。19 .句中把七个岛屿比喻成睡莲,岛屿的形状和睡莲相似;七个岛屿在水中的形态像一 朵朵美丽的睡莲在水中浮浮漾漾,形态相似。K解 析21.第一空,根据“不管做任何工作,有两件事都是最重要的保障”,可知,吃和 睡得到了保障,工作才能干得好,故填“工作才能干得好、第二空,根据“但实际上航天 员的工作强度是非常高的”,可知,前一句与后文语意相反,可以填“似乎十分惬意”。第三 空,前面有关联词“既然”用它引出原因,后面用“那么”与之相呼应,引出结果,再结合 后文“睡觉”,因此可填“那么睡眠就显得尤为重要”。22 .根据后文,应该先说“国际”,再说“天宫”,才能与后文相对应,所以,首先排除AB; 其次,C项加上“那么”和问句过渡自然,衔接紧密。故选C。K答案工作才能干得好似乎十分惬意那么睡眠就显得尤为重要21. CR例文编辑教材应多听听群众的心声近日,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引发争议。部分网友表示,插画人物眼神奇怪,毫无美感, 对比其他版本的教材插图,存在明显审美差距,引发不少学生家长吐槽。网络上针对这本教材的插画,批评非常多,也十分尖锐。有人认为,一眼看上去就不美, 扭曲小孩子的审美观;有人评价画面中的儿童眼神迷茫懒散,丝毫没有反映出中国少年儿童 的精气神;更有人指出,画作风格阴郁怪异,恐怕对儿童身心健康有负面影响。很明显,大 家对这些插画很关注,很不满,也对于这样的插画出现在官方教材中,感到气愤和担忧。与此同时,不少人怀念起从前的教材。虽然回忆往往是最美,但是有图有对比,有对比 就有伤害。从前的教材,插图的确非常精美,很多都是名家名作,风格切合大众审美,具有 浓郁的时代气息,与教学内容相得益彰。相信直到现在,很多已为人父母的80后90后,依 然记得小时候,开学拿到新课本后赶紧先翻看插画的激动心情,依然对月夜刺猿、杜甫望天、 武松打虎等插画记忆犹新。时代明明在进步,教材的好看程度却在退步,实在不应该啊!比起文字,插画因为更加醒目和形象,更容易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一幅幅插画,很 可能构建起一个孩子对于世界的认知和想象,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正因为如此,大家更希望孩子们所看到的,是一个符合主流审美的,积极阳光、丰富美丽的 世界。所以,虽然绘画具有艺术性,很难简单以美丑来定论,人与人之间的审美差异也是天 差地别,但教材不是艺术家挥洒个性的画纸,一种绘画风格是否适用于教材,民众应该是最 有发言权的。目前,人教社回应称,已经关注到相关意见,及时组织专家认真研究,对社会各界好的 意见建议虚心采纳,已着手重新绘制有关册次数学教材封面和部分插图,反应速度和改正的 态度还是值得点赞的,但是教训也是深刻的。如果从一开始编撰教材时,就抱着虚心的态度, 多倾听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可能就不会引发争议,也不会返工了。时代在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但我们我们的审美主流倾向还是要与大众的保持 一致,特别是事关国民教育的教材编订,这样我们才能看到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要意义。(摘编自陈瑞华大众媒介下乡与农村青年私人生活意识变迁)材料二:农村青年的择偶已经从之前的父母包办到个人对爱情的体验,择偶标准已不再是“老实” “憨厚”而是“英俊”“风流”“漂亮:人们思想观念的开放,女性更加自由。家庭的关系结构中,横向的夫妻关系已日渐取代纵向的父子关系,同时,家长的权威日 渐下降,更多的“空巢家庭”由此形成,更严重的社会问题是老人后半生的悲惨境遇。随着社会的变革,许多村落在装修过程中重新改造住房,老人与子媳逐渐分割开来,而 这种新的空间安排也影响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家庭的隐私还是家庭内部个人的隐 私都开始凸显。子女婚嫁已经逐渐考虑到自身的财产问题,并尽可能向父母索取,同时提前 分家。这种变化显示了个人在财产权利方面的觉醒和发展,但也开始瓦解家庭组织结构。一 方面老人的境遇更加悲惨,另一方面在分家过程中充满了困惑、愤怒与钩心斗角,影响了人 们在情感上的联系。农村孝道的缺失以及新生育计划的形成,造成了更多的社会问题,然其本身由社会环境 所致。而且,这些问题开始在农村成为主流,意味着城市风气之败坏更是可想而知,因为这 些变化首先发生在城市,逐渐蔓延到农村,而农村同时也是传统文化守护的最后一个阵地。 “中国遇几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可想而知,更凸显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文明摧残中的沦陷。农村私人生活的这些变化,说明了在这半个世纪里,随着时代背景的变革,“农民私人 生活经历了双重的转型”:私人家庭的崛起以及家庭内部的个人私生活的普遍出现,而其核 心在于个人作为独立主体的兴起。(摘编自朱少军大背景下之私人生活).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文化及其内在的社会秩序观念,家庭、国家赋予青年的社会角色等,影响了农村青年 的私人生活方式。B.农村青年自我观念自五四时期觉醒后,在各个时代都得到强化;如今其价值观导向更加多 元化、流动化。C.在农村青年都被嵌入到宏大叙事进程的情况下,他们自我私人性的追求与满足往往得不到 保障。D.个人作为独立主体的兴起,是农村私人家庭崛起和家庭内部个人私生活的普遍出现这双重 转型的核心。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农村青年不满家族本位的孝顺、婚姻等观念,是受到追求幸福和个性解放的“个人主义” 等观念的影响。B.父权制下为了家族个体要牺牲自我;改革开放后农村青年开始摆脱家庭束缚,不断强调私 人特征。c.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农村青年往往以公共事务为重;改革开放后则以现代化个人消 费为重。D.农村孝道的缺失和新生育计划的形成,造成诸多社会问题,这与西方文明对中国传统文化 的摧残有关。3 .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阎云翔的私人生活的变革,讨论了人民公社以来农民家庭生活、爱情与亲密关系的变 革。B.中国民众在学习西方过程中邯郸学步,不仅丢失了传统的道德观念,还形成了极其功利的 个人主义。c.阎云翔的私人生活的变革接近社会学人类学研究著作,而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则更 像是一部文学作品。D.建国后的土改政策和新婚姻法的实施,摧毁了传统中国农村社会以家族为单位的结构, 而且也在慢慢瓦解传统乡村社会的情感联系模式。4 .大背景下农村私人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材料二加以概括。5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证思路。(二)现代文阅读H (本题共1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文本一:文城余华在溪镇有一个人,他的财产在万亩荡,那是一千多亩肥沃的田地,河的支流犹如繁茂的 树根爬满了他的土地,稻谷和麦子、玉米和番薯、棉花和油菜花、芦苇和竹子,还有青草和 树木,在他的土地上日出和日落似的此起彼伏,一年四季从不间断,三百六十五天都在欣欣 向荣。他开设的木器社遐迩闻名,生产的木器林林总总,床桌椅凳衣橱箱匣条案木盆马桶遍 布方圆百里人家,还有迎亲的花轿和出殡的棺材,在喷呐队和坐班戏的吹奏鼓乐里跃然而出。溪镇通往沈店的陆路上和水路上,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名叫林祥福的人,他们都说他是一 个大富户。可是有关他的身世来历,却没有人知道,他的外乡口音里有着浓重的北方腔调, 这是他身世的唯一线索,人们由此断定他是由北向南来到溪镇。很多人认为他是十七年前的 那场雪冻时来到的,当时他怀抱不满周岁的女儿经常在雪中出现,挨家挨户乞讨奶水。他的 样子很像是一头笨拙的白熊,在冰天雪地里不知所措。那时候的溪镇,那些哺乳中的女人几乎都见过林祥福,这些当时还年轻的女人有一个共 同的记忆:总是在自己的孩子啼哭之时,他来敲门了。她们还记得他当初敲门的情景,仿佛 他是在用指甲敲门,轻微响了一声后,就会停顿片刻,然后才是轻微的另一声。她们还能够 清晰回忆起这个神态疲惫的男人是如何走进门来的,她们说他的右手总是伸在前面,在张开 的手掌上放着一文铜钱。他的一双欲哭无泪的眼睛令人难忘,他总是声音沙哑地说:“可怜 可怜我的女儿,给她几口奶水。”他的嘴唇因为干裂像是翻起的土豆皮,而他伸出的手冻裂以后布满了一条一条暗红的伤 痕。他站在他们屋中的时候一动不动,木讷的表情仿佛他远离人间。如果有人递过去一碗热 水,他似乎才回到人间,感激的神色从他眼中流露出来。当有人询问他来自何方时,他立刻 变得神情迟疑嘴里轻轻说出“沈店”这两个字。那是溪镇以北六十里路的另一个城镇,那里 是水陆交通枢纽,那里的繁华胜过溪镇。他们很难相信他的话,他的口音让他们觉得他来自更为遥远的北方,他不愿意吐露自己 从何而来,也不愿意说出自己的身世。与男人们不同,溪镇的女人关心的是婴儿的母亲,当 她们询问起孩子的母亲时,他的脸上便会出现茫然的神情,就像是雪冻时的溪镇景色,他的 嘴唇合到一起以后再也不会分开,仿佛她们没有问过这样的问题。这就是林祥福留给他们的最初印象,一个身上戴雪花,头发和胡子遮住脸庞的男人,有 着垂柳似的谦和田地般的沉默寡言。有一人知道他不是在那场雪冻时来到的,这个人确信林祥福是在更早之前的龙卷风后出 现在溪镇的。这个人名叫陈永良,那时候他在溪镇的西山金矿上当工头,他记得龙卷风过去 后的那个早晨,在凄凉的街道上走来这个外乡人,当时陈永良正朝着西山的方向走去,他要 去看看龙卷风过后金矿的损坏情况。他是从自己失去屋顶的家中走出来的,然后他看到整个 溪镇没有屋顶了;可能是街道的狭窄和房屋的密集,溪镇的树木部分得以幸存下来,饱受摧 残之后它们东倒西歪,可是树木都失去了树叶,树叶在龙卷风里追随溪镇的瓦片飞走了,溪 镇被剃度了似的成为一个秃顶的城镇。林祥福就是在这时候走进溪镇的,他迎着日出的光芒走来,怀抱一个婴儿,与陈永良迎 面而过。当时的林祥福给陈永良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脸上没有那种灾难之后的沮丧表情, 反而洋溢着欣慰之色。当陈永良走近了,他站住脚,用浓重的北方口音问:“这里是文城吗? ”这是陈永良从未听说过的一个地名,他摇摇头说:“这里是溪镇。”然后陈永良看见了一双婴儿的眼睛。这个外乡男人表情若有所思,嘴里重复着“溪镇” 时,陈永良看见了他怀抱里的女儿,一双乌黑发亮的眼惊奇地看着四周的一切,她的嘴唇紧 紧咬合在一起,似乎只有这样使劲,她才能和父亲在一起。林祥福留给陈永良的背影是一个庞大的包被。这是在北方吱哑作响的织布机上织出来的 白色粗布,不是南方印上蓝色图案的细布包袱,白色粗布裹起的包被已经泛黄,而且上面满 是污渍。这样庞大的包被是陈永良从未见过的,在这个北方人魁梧的身后左右摇晃,他仿佛 把一个家装在了里面。(有删改) 文本二:以上作品是作家余华长篇新作文城的开头部分。该小说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他之前作 品少有着墨的清末时代,上溯至余华的活着之前那个更荒蛮残酷的时代,也展现了从北 至南更广阔的地理空间。林祥福原本不属于溪镇,他的家乡在遥远的北方。为了一个承诺他 将自己连根拔起,漂泊至此,往后的日子,他见识过温暖赤诚的心,也见识过冰冷无情的血, 最终他徒劳无获,但许多人的牵挂和眼泪都留在了他身上。(节选自文学报悦读).下列对两则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写到“稻谷和麦子、玉米和番薯”等,体现林祥福万亩荡的富庶。B.北方口音在文中共出现两次,两次出现时都暗示了林祥福的来历。C. “庞大的包袱”“白色粗布”等,刻画了初来溪镇时的林祥福的形象,形象鲜明。D.文本二表达了对余华文城主人公的感受,交代了文本一的故事背景。7 .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采用第三人称讲述故事细节,是全知视角,既显得客观,又能多角度、全方位的介 绍人物的身份、背景。8 .文本一多用细节描写,如林祥福独特的敲门方式、总是伸在前面的右手、手掌里的一文铜 钱、欲哭无泪的眼睛等。C.文本一运用侧面描写,通过哺乳中的女人和陈永良的角度,介绍了林祥福在溪镇人印象中 两种不同的出现方式。D. “仿佛把一个家装在了里面”运用夸张,林福祥背上庞大的包袱是他的全部家当,怀抱里 的女儿是他唯一的亲人。8 .结合两则文本,简要概括林祥福的人物形象。9 .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环境描写的作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元稹,字微之,河南人。后魏昭成皇帝,稹十代祖也。父宽,比部郎中、舒王府长史。 稹八岁丧父,其母郑夫人,贤明妇人也。家贫,为稹自授书,教之书学。稹九岁能属文,二 十八应制举,登第者十八人,稹为第一。制下,除右拾遗。稹既居谏垣不欲碌碌自滞事无不 言即日上疏论谏职 又以前时王叔文、王依以猥亵待诏,蒙幸太子,永贞之际,大挠朝政。 是以训导太子宫官,宜选正人。乃献教本书,宪宗览之甚悦。又论西北边事,皆朝政之 大者。宪宗召对,问方略。为执政所忌,出为河南县尉。丁母忧,服除,拜监察御史。四年, 奉使东蜀,劾奏故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违制擅赋,又籍没涂山甫等吏民八十八户、田宅一百 一十一亩、奴婢二十七人、草千五百束、钱七千贯。时砺已死,七州刺史皆责罚。稹虽举职, 而执政有与砺厚者恶之。使还,令分务东台。浙西观察使韩皋杖决湖州安吉令孙海,四日内 死。徐州监军使孟升卒,节度使王绍传送升丧柩还京,给券乘驿,仍于邮舍安丧柩。稹并劾 奏以法。河南尹房式为不法事,稹欲追摄,擅令停务。既飞表闻奏,罚式一月俸,仍召稹还 京。与太原白居易友善。工为诗,善状咏风态物色,当时言诗者,称元、白焉。宰相令狐楚 一代文宗,雅知稹之辞学,谓稹日:“尝览足下制作,所恨不多,迟之久矣。请出其所有, 以豁予情。”稹因献其文,楚深称赏,以为今代之鲍、谢也。太和初,就加检校礼部尚书。 三年九月,入为尚书左丞。振举纪纲,出郎官颇乖公议者七人。四年正月,检校户部尚书, 兼鄂州刺史、御史大夫、武昌军节度使。五年卒于镇,时年五十三,赠尚书右仆射。(节选自旧唐书元稹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稹既居谏垣/不欲碌碌自滞/事无不言/即日上疏论谏职/B.稹既居/谏垣不欲碌碌自滞/事无不言/即日上/疏论谏职/C.稹既居/谏垣不欲碌碌/自滞事无不言/即日上疏论谏职/D.稹既居谏垣/不欲碌碌/自滞事无不言/即日上/疏论谏职/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第,犹登科,特指考取进土。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B.拾遗,唐代谏官名,与补阙同掌供奉讽谏、荐举人才,一直沿设至清朝。C. 丁母忧,指遭逢母亲去世,也叫丁内艰。朝廷官员在此时应辞官守丧。D.太和,中国及周边国家古代史上多位帝王的年号。年号由汉武帝首创。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稹在其母郑夫人的亲自教育下,最终学有所成,参加科举考试而高中状元,被授予右拾 遗的官职。B鉴于前有下流品行的人担任要职而扰乱朝政,元稹主张选用正直有品行之士任宫官,并上 书给皇上。C.元稹奉旨出使东蜀,上奏弹劾东川节度使严砺违规征收赋税,东川所辖七州的刺史都因此 遭受责罚。D.元稹出任郎官时振兴法纪,与违法乱纪的七个朝臣交锋争斗,体现元稹整顿法度,肃清吏治的决心。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又论西北边事,皆朝政之大者。宪宗召对,问方略。河南尹房式为不法事,稹欲追摄,擅令停务。14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侧面描写体现出元稹文章写得好?(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江城子赏春朱淑真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昨宵结得梦食缘,水云间,悄无言。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展转衾稠空懊恼,天 易见,见伊难。K备注力朱淑真,生于仕宦之家。年少时曾有一恋人,后恋人离去。黄KyinX缘:连 络,绵延。争奈:怎奈;无奈。衾凋:指被褥床帐等卧具。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写初春的小风夹杂着小雨还有一点寒意,照应标题中的“春B.上片运用实笔,通过芳草萋萋、云烟漠漠描绘南浦分别时的场景。C. “昨宵结得梦黄缘” 一句承上启下,由此转入对昨夜梦会的追思。D.词的下片中四、五句写怎奈突然醒来,作者心中愁情憾意仍在。16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愁恨”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赤壁赋中,苏轼写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 片的句子是“,二(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