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1第32讲百家争鸣课时作业版【含答案】.docx
-
资源ID:69362987
资源大小:19.08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1第32讲百家争鸣课时作业版【含答案】.docx
活页装订方便使用专题11课时作业巩固提升一、选择题1.(安徽皖江名校联盟五联)在教育宗旨上,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孟子强调“明人伦”, 荀子认为教育是后天的过程,应“化性起伪”,墨子突出生产劳动和科技知识的学习,韩非 子则积极实行教育改革、提倡法制教育等。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诸子百家都重视兴办私学B.儒家在私学中占主导地位C.教育思想呈现多元化倾向D.官学受到私学的巨大冲击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荀子、墨子、韩非子等人对“教育宗 旨”有不同的认识,说明这一时期教育思想呈现出多元化倾向,故选c项;材料信息未涉及 这些思想家对兴办私学的态度,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私学与官学的发展情况,故B、 D两项错误。答案:C.(广东深圳高三测试)“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十者谓之人义故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去争夺,舍礼何以治 之? ”这段话中强调的治国思想是()A.为政以德B.以礼治国C.无为而治D.三纲五常解析:据材料“故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 可知圣人要想疏导人的七情,维护十种人际关系准则,崇尚谦让,避免争夺,除了礼以外, 没有更好的办法,故选B项。答案:B.(湖北高三调研模拟)荀子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 分(指差异性),分何以能行?日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J荀子强 调“群”的主要目的是()A.维护等级秩序,实现社会和谐B.用礼乐规范行为,使人向善C.反对苛政刑杀,建立一统国家D.呼吁王道和仁义,以德治民解析:根据材料“人何以能群?曰:分(指差异性)”可知荀子认为人之所以能结成社会群体, 在于有差异性,这些差异性可以体现在政治等级、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又根据材料“分何以 能行?曰义”可知,这些差异性能够推行,在于“义”,再根据材料“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 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可知I,荀子认为根据“义”推行的差异性,能够使人和睦、团结一致、 强大,因此荀子主张通过“义”来维系人的差异性,最终实现社会和谐,故选A项。答案:A4.(山西高三适应性调研)周灭商后,周公在总结商朝灭亡的教训时提出:“皇天无亲,惟德 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天命靡常”。这一思想()A.巩固了西周的封建统治B.符合先秦儒学的追求C.具有重天命、轻人事的特点D.奠定了分封制的基础解析:先秦儒学重视“敬德保民”,提倡民本思想,周公“惟德是辅”“惟惠之怀”说明他 重视德治与民心得失,两者有共同点,故选B项;A项的“封建”指的是封建社会,而西周是 奴隶制社会,排除;“民心无常,惟惠之怀”体现的是周公对民心得失的重视,排除C项; 分封制的政治基础是宗法制,经济基础是井田制,而非天命观思想,排除D项。答案:B.(湖南三湘名校教育联盟第二次联考)鲁班以竹木为材料,制作了一只能在天上飞翔三天三 夜的木鸟,特地向墨子炫耀。未料墨子不以为然,且道:“普通匠人取一块三寸的木头,片 刻之内就能削出能负五十石重的车销。会飞的木鸟华而不实,在社会功用上甚至比不得简单 的车轴销子。”墨子这种对技艺的路径取舍()A.不利于能工巧匠拓展技艺想象空间B.体现了古人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匠心C.促进古代科技在世界确立优势地位D.限制了古代科技成就的应用与推广解析:材料中墨子对木头的关注局限于其实用价值,而否定了鲁班对木头的创新制作,说明 其对技艺的路径取舍不利于能工巧匠拓展技艺想象空间,故选A项。答案:A.(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第二次联考)诸子中的“子”的称呼,在春秋战国时期最为流行。它 有两种意义,称人时意义是“先生”,称著作时意义是“全集”。只有李耳,据说因为他太 老了的缘故,特别尊称他为“老子”。以下关于诸子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A.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的宋国,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B.孔子主张“仁”与“礼”,“礼”是其思想的核心C.墨子是战国初期墨家学派创始人,推崇夏朝的政治D.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主张“天行有常”解析: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代表人物,反对兼并战争,主张“兼爱”,推崇夏朝的政治, 故选C项;老子是春秋末期楚国人,排除A项;孔子主张“仁”和“礼”,但“仁”是其思 想核心,排除B项;“天行有常”是荀子的思想,不是韩非子的主张,排除D项。答案:C.(高考全国卷I “超级全能生”高三24省4月联考)战国时期,韩非子在主张遵循客观规 律的同时更强调发挥人的主动精神,“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则用力寡 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这一主张反映了() A.百家思想在争鸣中不断融合7 .新兴地主阶级积极有为的哲学观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思想逐渐形成D.法家建立大一统国家的主张解析: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强调发挥人的主动精神”说明 其秉持积极有为的哲学观,故选B项。答案:B.战国时期,墨子基于“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提出“选择天下贤良、圣知、 辩慧之人,立为天子,使从事一同天下之义”。可见,墨子的这一主张()A.融合了儒家与法家思想精髓B.蕴含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思想C.突破了宗法制下的人才制度D.反映了士人阶层的利益要求解析:依据“百人百义”,墨子提出“使从事一同天下之义”可知,这体现了中央集权君主 专制思想,故选B项。答案:B.(东北三省四市二模)百家争鸣时期,农家钟情于神农时代,道家以黄帝传人自居,儒家喜 欢尧舜禅让和周公礼乐,墨家崇拜夏禹治水的实干精神。这反映出诸子百家() A.根据各自理论需要而改造古代的历史B.从古人身上寻找理想社会的设计方案C.形成了较完整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D.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共同理想追求解析:儒、墨、道、法四家学派均以古代圣贤为榜样,反映其从古人智慧中寻求治理社会与 国家的方案,故选B项;儒、墨、道、法四家学派并未改造古代历史,排除A项;材料强调 从古人身上寻找理想社会的设计方案,不涉及形成了较完整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问题,排 除C项;材料是社会不同阶层的不同追求,排除D项。答案:B.(湖南怀化二模)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孟子提出“定于一”, 尊新王;韩非子主张“万乘之主(注:指君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由此 可知()A.儒家与法家都重视道德B.三者均认同国家一统C.孔孟和韩非子均推崇霸道D.儒法都主张王权独尊解析:从材料中孔子称赞齐桓公“一匡天下”,孟子提出“定于一”,韩非子主张“其兼天 下不难矣”,可知三人都认同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故选B项。答案:B.(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高三上学期期末)“天下”一词在中国古典文献中出现较 早,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提出过关于“天下”的主张。其中韩非子中就有“霸天 下”“制天下” “王天下”等等。这反映出这一时期()A.诸子百家致力于争霸战争B.法家思想吸收了百家之长C.为秦统一六国奠定思想基础D.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解析: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提出过关于天下'的主张”可知此时国家统一 成了众多思想家的共识,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故选D项。答案:D.有学者指出:诸子形同水火,各执一端,以极端化方式,最大限度地深化了一家之言,“深 刻的片面”超越“平庸的全面”。各种片面学说,总体又形成“百家争鸣”,异彩纷呈,在“轴心时代”奠定了中华的基调。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A.民间思想异常活跃B.集权政治加强C.百家争鸣局面形成D.社会变革转型解析: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反映,百家争鸣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的变 革转型,故选D项;民间思想活跃是概括了材料,不是本质反映,排除A项;思想的活跃反 映的是权力的分散,排除B项;材料形式上即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不能反映本质,排除C项。 答案:D二、非选择题.百家争鸣蕴含着深远的历史意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稷下学宫整体上是齐国官学,但前往讲学的学者大都办有私学,带其弟子同入稷下 学宫。众人推举学界名流来担任学宫的祭酒,国君不直接干预教学与学术研究。学宫中容纳“百家之学”,成为百家争鸣的文化沙龙。荀子在学宫三为祭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他扬 弃以往儒家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吸收春秋以来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天道观,构建其天人关 系学说。一一张秉楠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材料二 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呵斥)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 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 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 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 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 肖俱尽其力矣。韩非子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齐国稷下学宫的办学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荀子改造而成的“天 人关系学说:根据材料二,归纳韩非子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秦朝施政的影响。解析:第题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 “稷下学宫整体上是齐国官学,但前往讲学的学者大都 办有私学,带其弟子同入稷下学宫” “众人推举学界名流来担任学宫的祭酒,国君不直接干 预教学与学术研究” “学宫中容纳百家之学',成为百家争鸣的文化沙龙”等信息概括; 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题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 听于威矣”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 民知之”等信息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特点:兼官学与私学于一体;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国君不直接干预。学说:一方 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 “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主张:以法治国;厚赏;重罚;法令统一。影响:积极: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消极:造成暴政,激化矛盾。14.(天一大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欲得到最高的成就,必须脱离尘罗世网,必须脱离社会,甚至脱离“生”。只有这样, 才可以得到最后的解脱。这种哲学,即普通所谓“出世的哲学”。而另有一种哲学,注重社 会中的人伦和世务。这种哲学,即普通所谓“入世的哲学”。从入世的哲学观点看,出世的 哲学是太理想主义的、无实用的、消极的。从出世的哲学观点看,入世的哲学太现实主义了、 太肤浅了。它也许是积极的,但是就像走错了路的人快跑:跑得越快,越错得很。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 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解析:材料中主要述及了两种观点,即“出世的哲学”和“入世的哲学"。按照题干的要求, 我们在作答时,要对材料中的两种观点任意选取一种进行论述即可,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 明确论述的观点是什么,然后进行评析,既然是评析,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评价和分 析,要对我们所选取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比较详细地分析,在论述的结尾之处,按照 题干的要求,我们还要得出结论,这个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要用自己的话语进行总 结。答案:不例:材料观点:古代“出世的哲学”主张脱离社会,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政治观念消极。评析:道家思想是中国“出世的哲学”的重要代表,老子以“道”为世界本原,主张顺应自 然,倡导清静无为,知足寡欲,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庄子则追求获得精神上 的自由。他们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面对春秋战国发生的社会巨变,他们反对频繁的战争, 政治上主张“无为”,思想上主张顺其自然。他们虽主张远离社会的纷争和喧嚣,但并非主 张脱离社会,其“无为”并不是完全无所作为,只是老子认为天下大乱,不是因为有许多事 情还没有做,而是因为已经做的事情太多了,因此他只是要“为”得少一些,不要违反自然 而任意地“为:结论:“出世的哲学”并非是完全脱离社会,消极的,无实用的,这实际上是另一种不同的处 世态度,“入世”与“出世”并非完全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