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年城市建筑业发展情况报告.docx

    • 资源ID:69383069       资源大小:31.64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城市建筑业发展情况报告.docx

    2022年城市建筑业发展情况报告2022年,城市建筑业统筹推进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行业转型升级为动力,促进地区建筑市场高速发展。建筑业总产值突破8500亿元,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一、2022年建筑业总体情况(一)建筑业总产值、增加值稳步增长2022年,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500亿元,同比增长10.8%。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800亿元,增长15%。建筑业增加值对市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2.5%,拉动市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1.从全国看:排名中等偏上2022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293079.31亿元,同比增长11.0%。市总产值占全国比重2.9%,排名位居全国第N位,与上年度持平,增速低于全国0.5个百分点。2022年全国实现建筑业增加值80138亿元,同比增长2.1%,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0%。市建筑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全国0.5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高于全国3.7个百分点。2.从区域看:市稳居前列2022年地区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0789亿元,同比增长10%。市总产值占地区比重为14%,在地区排名第5名,比重与排名均与上年度持平。3.从全市各区县看:一区两群呈现“一稳两加快”态势主城都市区建筑业总产值稳定增长。2022年,主城都市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000亿元,同比增长8%,占全市比重为75%,是市建筑业发展的“主战场”。其中,中心城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500亿元,增长8%。两群地区建筑业总产值较快增长。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500亿元,增长15%,较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4.从专业类别看:房屋建筑业仍为 “主业板块”房屋建筑业实现总产值6500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较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比重达65%,拉动全市建筑业总产值增长7个百分点,仍是全市建筑业的主业板块。土木工程建筑业(公路、铁路、轨道交通等)实现总产值2200亿元,占全市产值比重20%,同比增长14%,较上年回落6个百分点。建筑安装业实现总产值350亿元,占比3%,增长6%,较上年回落7个百分点;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实现总产值450亿元,占比4%,增长12%,较上年回落10个百分点。(二)合同金额持续增长2022年,全市建筑企业签订合同额17568.51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新签订合同额10109.74亿元,增长8.4%;上年结转合同额7458.77亿元,增长3.9%。合同额余量为7625.5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6.71亿元。(三)房屋建筑规模呈下降态势2022年,全市新开工房屋建筑面积13250.7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1.7%;全市房屋施工面积37895.19万平方米,下降0.6%;全年竣工房屋面积14161.97万平方米,增长0.8%。(四)企业资质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22年底,市施工企业特级资质10家,与上年持平;一级资质企业935家,较上年增加191家(其中,总承包一级376家、专业承包一级559家,分别较上年增加55家、136家)。综合及专业甲级监理企业92家,较上年增加10家。高资质企业拉动作用显著。2022年,市一级及以上资质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686.33亿元,同比增长9.9%,拉动全市总产值增长4.7个百分点。一级及以上资质企业以5.7%的数量占比完成了全市47.1%的产值额,是市建筑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龙头企业不断增加。2022年,市本地建筑业实现亿元以上总产值的企业共1336家,其中50亿元以上24家,较上年增加8家;20亿元以上79家,较上年增加10家。龙头企业优势突出,产业集中度得到提高。民营企业稳步发展。2022年,市民营建筑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7558.17亿元,同比增长13.0%,占全市的76.0%。其中,379家特、一级资质民营企业实现总产值2615.58亿元,增长15.2%,拉动全市总产值增长3.8个百分点。(五)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升2022年,全市建筑企业从业人数227.86万人,同比下降6.8%。市建筑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全年吸纳建筑劳务人员190.21万人。其中,本市农村劳动力105.30万人、本市非农村劳动力66.52万人、市外入劳动力18.39万人。注册人员管理更加规范。截至2022年底,全市建筑业共有注册建造师 54757人(其中,一级建造师16498人、二级建造师38259人)、注册监理工程师 5418人、注册造价工程师 7091人,较上年分别增加 3989人、872人、1991人,注册人员总量实现稳步提升。教育培训持续加强。大力开展行业技能人才培训,全年完成施工现场专业人员培训考核102355人次,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培训考核10296人次,建设工程监理人员专项能力培训16707人;技能人员培训考核18517人次,培训农村建筑工匠809人、继续教育5000余人。培育3个市级建筑产业现代化暨装配式建筑人才培训基地。全年完成“安管人员”考核35期,共考核合格25004人;完成特种作业人员考核20期,考核合格3628人。(六)质量安全清欠形势总体稳定工程质量安全形势持续向好。2022年,全市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3%和17.7%,质量问题投诉量下降4.9%。2020-2022年期间,全市获得建设工程鲁班奖5项、国家优质工程奖13项;2022年,全市获得詹天佑奖2项、优质结构工程106项、优质工程54项。清欠形势总体平稳。强力开展根治欠薪夏季行动和冬季攻坚行动,持续抓好欠薪隐患排查化解及“一金三制”长效制度落实,全市建筑领域未发生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和极端事件,清欠维稳形势总体平稳可控。2022年,全市建筑领域共排查化解欠薪隐患项目175个,受理拖欠信访投诉200余起,帮助6.83万名农民工解决欠薪20.80亿元;化解合同履约纠纷260件,服务企业645家,涉及合同金额约245亿元。二、2022年建筑业发展特点2022年,按照关于进一步促进建筑业改革与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府办发201895号)等要求,建筑业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市场监管不断完善,提质增效减负成效明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逐步形成。(一)行业发展稳中有忧2022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增加值、新签订合同金额、高资质企业数量等指标稳步增长,从业人员相对稳定,人员素质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继续巩固,稳增长、稳就业的作用发挥良好,但行业发展也呈现出一些隐忧。建筑业总体规模不大。市建筑业总产值与全国前列相比差距明显。建筑业增加值增速放缓。建筑业总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但增加值增速持续下降,整体呈放缓趋势。2022年,市建筑业奋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在做好常态化新冠防控下,赶工期、抓进度,确保项目建设安全高效推进,总产值增速由上年的9.1%提升至10.8%。但受建筑材料价格、人工费用持续上涨等影响,2022年市建筑业增加值仅增长1.9%,较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低于全国0.2个百分点。本地高资质企业占比较低。市本地建筑业企业16280家,总数虽大,但高资质企业数量不多。行业“金字塔结构”呈扁平状,底座宽,高度不够。“小、散、弱”的低资质企业制约了行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根据近几年建筑业发展分析,低资质企业管理水平、承建能力、技术水平、融资能力、抗风险能力普遍较低,在市场竞争、产值、利润、技术发展等方面处于劣势地位,影响了行业的整体实力。(二)市场竞争更趋激烈本地企业市场份额持续下滑。截至2022年底,市外地入施工企业7232家、外地监理企业817家、外地造价咨询企业597家,其中特级478家、总承包一级1715家、专业承包一级1835家。市外入企业数量多,资质高,整体实力强,进一步挤占了市本地企业市场份额。对外拓展能力有待加强。2022年,市本地企业在市外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345.66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为23.6 %。市企业对外拓展实力整体不强,与建筑大省相比差距较大。行业整体维持薄利。2022年,市建筑市场人工价格上涨,钢筋、水泥价格上涨明显,部分建筑材料价格下降。人工价格同比上涨0.73%,钢筋上涨13.65%,水泥上涨24.49%,特细砂、碎石分别下降4.17%、4.35%。2022年,市建筑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301.67亿元、下降2.3%,产值利润率3.0%、下降0.5个百分点。建材单位2020年6月2020年12月2022年6月2022年12月与2020年6月同比与2020年12月同比钢筋元/t406345505567517137.02%13.65%水泥42.5元/t510490505610-0.98%24.49%商品砼C30元/m3440435410445-6.82%2.30%页岩配砖元/千匹3603553603550%0%特细砂元/t260240235230-9.62%-4.17%碎石元/t130115110110-15.38%-4.35%表6:2020-2022年主要建筑材料价格对比表(三)创新驱动步伐逐步加快大数据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2022年,大力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先后出台了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智慧工地管理规定(试行)、智慧工地建设与评价技术细则等文件,进一步规范了智慧工地建设、评价、应用及监督管理工作;升级上线了新的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已实现智慧工地建设方案申报审核功能,并发布了物联网接入标准,强化了施工现场“人、机、料、法、环”等关键要素管理,提升了质量安全管控水平、施工组织效率和综合管理效益。建造方式和施工技术不断革新。2022年,全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1620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18.6%,新增示范工程22个,新培育2个市级产业基地,累计建成市级产业基地29家,60余家部品部件生产企业进入首批产业目录,现代建筑产业产值接近1500亿,整体发展水平跻身前列;推动实施工程数字化建造项目121个,其中,3个项目入选全国智能建造试点计划。新增“轻链”平台等30余项智能建造产品,数字化设计、智能生产等10项工作举措入选住建部经验做法清单,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协同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全市共发布八字型钢混凝土转换桁架组合结构施工工法等20项市级工法,提升了工程施工的科技含量,推进了市建筑技术创新发展。绿色建筑应用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围绕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组织修订了绿色建筑系列地方标准,出台系列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文件,发布绿色建筑产业与绿色金融协同发展工作试点方案等文件。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65.71%,组织实施高星级绿色建筑261.03万,绿色生态住宅小区838.06万,对94项绿色建材进行了评价,完成市绿色建筑标识管理系统和绿色建材采信应用数据平台建设。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91万,完成既有公共建筑改造面积85万,建筑领域绿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四)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全面发力。2022年,持续完善房屋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制,印发建设工程建设单位质量安全首要责任管理规定,依法界定建设单位质量安全首要责任。严格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和质量提升行动督查,同步分阶段、分专项,在全市开展了涵盖工程监理、工程质量检测机构、预拌混凝土、质量提升行动、质量安全手册实施等多方面的执法检查,全市累计开展监督执法检查19507次,抽查工程项目10316项次,下发整改通知书3946份;立案查处293起,共处罚金1651.41万元,其中处罚单位268家次,处罚个人62人次;曝光违法违规典型案例249起,通报违法违规行为34次,通报公示不良信息54次;在全市房屋市政工程全面推行监理报告制度,共收到8237份监理专报,13份监理急报。严格实施信用惩戒制度,对全市在建房屋市政工程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共计分786次,对一个记分周期内被记满12分的52名项目经理进行了全市通报。安全生产责任得到进一步压实。2022年,全年动态检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124家次,合格54家次,限期整改24家次,不合格46家次,处罚率37.1%。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百日行动,全市共出动检查人员23467人次,检查项目17725个次;整改安全隐患26202条,立案1655起(含简易执法)、罚款约1260万元。开展“四不两直”随机执法检查,对全市43个区县和市管项目开展了督查抽查,共抽查在建工程117个,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和具体安全隐患730起,下发整改通知单77份,执法建议书41份,拟处罚金额约108万元,实施项目经理记分63人共计264分。开展“建安”集中执法行动,市区两级住建部门共检查项目8713个次,共发现安全隐患31687条,下达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4773份、下达责令停工指令书876份,一般程序立案948起,罚款3916万元;简易处罚立案2713起,罚款239万元;对706名项目经理记2482分,暂扣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12家。全市创建安全文明工地100个,扬尘控制示范工地469个,市政府两项目标考核圆满完成。施工工地形象品质不断提升。积极开展房屋市政工程文明施工整治,切实提高安全文明施工水平。通过文明施工集中执法检查,文明施工、扬尘控制暗访行动等,重点解决老百姓投诉较多的噪音、扬尘扰民问题,切实减少施工对群众生活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增强人们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发挥示范工地引领作用,在创建文明工地、示范区等工作中,推动全生物降解防尘膜、城区明挖封闭式(加盖)施工等,助力提升城市品质。(五)市场秩序不断规范强化事中事后动态监管。加强执法监督制度建设,出台建筑市场行为执法工作手册;切实发挥行业监管职能作用,出台印发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和市外企业入信息动态监管规则,强化建设工程企业“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和资质动态核查;强化专项整治力度,下发关于开展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市场行为专项整治的通知,对全市建筑市场行为专项整治工作进行部署和指导。全面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结合日常检查,重点打击转包挂靠、违法分包、无证施工等市场类违法违规行为,2022年,据各区县上报,共查处案件1484起,处罚金额约9987.75万元;市级对14起严重违法行为进行立案处理,共计罚款约134.97万元,其中对存在转包违法违规行为的项目查处3起,共计处罚约63.16万元。持续开展诚信综合评价。坚持推进工程建设领域诚信体系建设,严格按照评价标准实施企业诚信综合评价,全年实施施工企业通常行为诚信评价1350件次;全年共开展6轮施工企业质量行为诚信评价,检查项目约2.2万次;共对全市6848个在建工程进行了安全现场评价,涉及建筑施工企业共2095家;共指导区县完成6轮次施工企业合同履约诚信评价,评价项目26506个次,全市通报并网上公布拖欠不良记录责任主体44个,切实提高了参建各方对诚信经营的重视程度和执行力度。工程计价体系不断完善。编制出台2022年建设工程概算定额、城市排水管网养护维修定额,组织修编装配式建筑工程计价定额、新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大修及改造工程计价定额。加强计价依据动态管理,发布定额综合解释及补充定额,做好计价依据解释及造价纠纷调解工作。制订出台了建设工程人工材料机械信息价采集发布工作管理办法,启动对市造价软件数据交换标准和建设工程造价技术经济指标采集与发布标准的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制度及造价数据标准。三、2022年建筑业发展目标及主要工作2023年,全市建筑业管理工作将全面贯彻市关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和市住房城乡建委组关于建筑业改革发展的工作安排,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以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主线,以统筹推进“建造强市”为动力,促进行业转型升级,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优化行业营商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力争2023年底,建筑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10%左右,实现平稳发展;“建造强市”稳步推进,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扶持不少于3家企业申报特级资质,争取新增一级及以上资质企业50家,资质结构不断优化;工程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升;建筑市场诚信体系进一步完善,清欠维稳形势总体可控;办理建筑许可指标水平持续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一)持续推进建筑业改革发展全力推进“建造强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建造强市”的工作部署,以“提升产业能级规模、培优育强市场主体、提升建造品质和科技水平、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主要任务,研究制定“建造强市”实施意见,开展“建造强市”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强化顶层设计,为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培优育强市场主体。培育高资质等级企业,制定建筑业企业申报特级资质帮扶名单,“一企一策”开展点对点帮扶,多措并举提升高等级资质企业数量,优化企业资质结构。积极引进一批外地高等级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在市注册落户,力争市特级、一级建筑业企业资质明显增加。支持市龙头企业与外地企业联合建设轨道交通、城市道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项目,提升本地企业工程技术能力。持续深化资质改革。落实住建部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完善企业资质审批相关管理规定,细化审批标准和要求,做好建筑业资质改革配套工作,认真承接部批资质下放试点工作,深化资质“放管服”改革,进一步通过“减材料、减环节”,更大范围将建筑市政二级等市批资质下放至区县审批。简化资质申报的办公场所相关证明、技术工人职业培训合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等材料,进一步扩大告知承诺试点范围,提高群众办事便利性。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准确把握市装配式建筑进入加速发展和提质增效的新阶段,规范行为管理、提高发展水平、培育现代建筑产业。强化技术研究和示范项目建设,建立更加适宜的技术体系,提高装配式建筑标准化水平,降低建造成本,提升建造质量。在市政工程和室内装修中推广工业化建造方式,扩大工业化建造应用领域。合理布局产业基地,形成总体供需平衡、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现代建筑产业发展格局,大力培育以EPC为重点的新型建筑企业,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力争全年实施装配式建筑2000万平方米以上,现代建筑产业产值达到1500亿以上。强化大数据智能化赋能。强制推动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实现设计、生产、施工各阶段数据贯通、业务协同。完善业务系统平台功能,以政务数字化推动工程数字化和行业数字化。发展建筑产业互联网,挖掘行业数字化潜力,推动行业大数据智能化应用。统筹推进“新城建”试点工作,重点推动CIM平台建设,围绕轨道交通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住房城乡建设行业中心工作,打造体验式场景。不断优化调整“智慧工地”平台建设,完善“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强化“智慧工地”实施应用,逐步改变传统监管模式,赋能安全监管,提升监管效能。按照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智慧工地”管理规定(试行)的要求,坚持2022年新开工项目应建尽建“智慧工地”。持续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推动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工作实施方案的实施与落实,到2023年底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70%以上,民用建筑项目绿色建材应用比例不低于60%,推动既有公共建筑由节能改造向绿色化改造转变。建立绿色建材采信应用平台,公布通过评价认证的绿色建材产品信息。修订地方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建立超低能耗建筑支撑体系,因地制宜推动江水源、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化发展。深化建筑业合作发展。加快建筑业一体化发展,围绕大型公共建筑、市政交通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强化两地产业、工程项目、人才、管理等合作。全力筹备第二届住博会,推动行业交流、协同发展,共同打造两地合作的典范。推动完善深化成地区双城经济圈建筑业“放管服”改革合作协议,加强与四川省住建部门的沟通联系,从推进服务联办、推动监管联合、加强信用联通、实现数据联网、强化审批联动、创新成果联享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积极培育企业自有工人。制定出台培育新时代建筑企业自有工人队伍试点工作方案,以“深化建筑劳务用工制度改革、引导劳务企业转型发展、大力培育企业自有工人、全面强化质量安全管理、不断提升建筑工人技能水平、不断加强建筑工人从业保障、探索创新其他激励机制”为主要试点内容,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新时代建筑企业自有工人队伍,为实施“建造强市”和促进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二)不断规范建筑业市场秩序强化市场监管执法。修订印发本市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和市外企业入信息动态监管规则,严格实施本市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和市外企业入信息动态监管,统筹开展资质“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和重点核查。继续深入开展专项行动,将违反基本建设程序建设、转包、挂靠、违法分包等行为作为执法重点,严厉打击各类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切实提高执法精准性,严格信息定期报送制度,加强对各区县专项整治常态化工作的收集整理。组织开展多层次、多领域业务培训,鼓励各级执法部门多角度、多种形式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健全完善工程计价依据体系。加快房屋建筑与装饰、市政、通用安装、城市轨道交通、装配式建筑、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工程投资估算指标的编制工作;编制市政工程装配式计价定额;修订市工程量清单计价和计量规则;制定智慧工地建设费用计取标准;探索BIM模型工程算量规则和工程造价算量规则的有效衔接。以大数据智能化手段优化人工、建材、机械价格信息采集、审核和发布机制,动态发布工程造价指数指标、典型工程案例,推行数字造价。强化农民工工资拖欠源头治理。充分发挥智慧工地平台作用,完善施工过程结算措施办法,督促建设单位落实工程价款支付和结算首要责任,源头防范工程款拖欠。动态检查各区县工资专户制度落实情况,进一步提升在建项目工资专户开户率及代发率;督促施工总承包企业落实工资支付总责责任,加强劳务用工全链条管理;规范工资代发银行管理制度,督促银行提升工资发放服务效能。督促区县开展欠薪隐患滚动排查,做好风险预警研判及分级分类处置,重点、难点项目落实“一项目一方案”,确保矛盾隐患在基层解决。(三)持续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建设单位质量安全首要责任及配套管理措施,构建以建设单位为首要责任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体系。扎实开展预售商品住宅购房业主参与户内施工质量检查工作,进一步提升房地产开发企业质量意识,切实减少房屋交付后的质量问题。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持续开展质量常见问题治理,督促参建单位以质量投诉重点、热点问题为导向,制定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强化过程管理。全面落实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制度。持续推进落实监理工作“十不准”,保障监理企业公平、独立、诚信、科学地开展建设工程监理工作。推行项目一线从业人员“两单两卡”,减少因工人违章操作、冒险蛮干等因素造成的事故。进一步压实部门监管责任。持续开展质量提升、质量常见问题治理、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两防”(防高处坠落和防群伤群伤事故)等专项行动及检测、监理、预拌混凝土等行业专项整治,倒逼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同时针对汛期高温、冬季雨雪等极端气候及重大活动、节假日等重要时段,部署对应专项行动,确保特殊时期安全稳定。  不断完善监管模式。转变监管模式,常态化开展房屋市政工程质量安全飞行检查,聚焦工程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切实提高工程风险防控能力。推动政府购买质量安全管理服务,通过引入社会机构,进一步充实政府监管力量,提升监管效能和管理水平。加强“智慧工地”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关键节点质量安全管控。不断强化技术措施保障。出台市政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指南,引导和规范行业开展工程质量评价工作。积极研究解决质量常见问题的技术措施,总结提炼质量常见问题防治工艺,引导企业广泛借鉴应用。启动编制高处坠落防治安全技术标准等地方安全管理标准,引导企业完善管理制度和规范作业行为。加大先进工法推广应用力度,引导企业通过新技术应用激发创新动力,鼓励企业打造更多国家级、市级精品工程。(四)全面优化建筑业营商环境深化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对标国际一流标准和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要求,进一步优化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建设项目改革措施。始终以企业群众满足感为评判标准,聚焦改革中的难点、堵点和卡点,持续推进全市工程建设领域审批制度改革各项措施落实落地。以迭代审批系统功能、清理审批服务事项、优化审批办理流程为抓手,实现委内审批事项时限再压减,确保办理时限压减率达2/3以上,持续推动建筑业领域审批服务便民化,为建筑业企业和办事群众构建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深化办理建筑许可改革。对标一流和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要求,贯彻落实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联合验收管理办法,持续优化联合验收方式,聚焦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建设项目,进一步优化改革措施,持续提升办理建筑许可指标水平。大力开展宣传培训,督导政策落地落实,培育更多项目案例,切实提升政策影响力。探索逐步扩大小型低风险类项目政策覆盖范围,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加快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工程监理企业资质审批探索推行告知承诺制,积极推行企业资质和人员资格电子证照。探索推行专职代办服务,在全市各区县工程建设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代办服务专区,对世行关注的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项目实施无偿代办服务,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城市建筑业发展情况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东**)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