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综合检测课时演练【含答案】.docx

    • 资源ID:69398665       资源大小:230.87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综合检测课时演练【含答案】.docx

    第七单元综合检测一、选择题1 .下表是部分西周遗址发掘出土的农具情况统计(单位:件)。这说明()遗址地点所属时代石器蚌器骨器铜器出处长安张家坡西周93173820洋西发掘报告长安客省庄6921610洋西发掘报告扶风云塘18870文物1980年第4期磁县下潘汪4417740考古学报1975年第1期合计2243791540A.西周时期尚未使用青铜农具B.当时农业仍处于刀耕火种阶段C.蚌器在农业中发挥重要作用D.西周农耕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C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西周时期蚌器应用比较广泛,说明蚌器在这一时期的农业中发 挥重要作用,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已有少量青铜农具,材料只列出部 分地区,不能代表整个西周时期,排除A项;西周时期已经进入相耕阶段,排除B项;材料 未将西周时期的农耕技术与之前进行对比,不能得出农耕技术取得较大进步的结论,排除D 项。2 .据考古发掘,在中国南方出土了数量可观的秦汉时期的铁农具,有铺、锄、镰、斧 等,出土地点遍及南方各省。而秦汉时期冶铁和铸造铁器的中心在北方,全国铁官之数四十 九,而南方只占其一。据此可推知,秦汉时期()A.官营手工技艺的高超B.商业贸易助推了南方的开发C.工商食官制度被打破D.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方之所以出土了这么多秦汉时期的铁器,是因为 许多都是商人从北方贩运过来的,北方铁器的传入对开发南方的山林、扩大耕地面积、发展 水利和交通都发挥了巨大作用,故B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春秋战国时期, 工商食官制度已被打破,排除C项;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是在明中叶以后,排除D 项。3 .考古专家在龟兹国遗址中发现了 “龟兹五铢钱”,其外形酷似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 正面铸篆书“五铢”,背而铸龟兹文符号,故又称“汉龟二体钱”。这一史实可以用来说明 ()汉武帝时铸造的五铢钱 龟兹国制造的色兹五铢钱A.吐蕃风情与中原汉文化的交融汉武帝时铸造的五铢钱 龟兹国制造的色兹五铢钱A.吐蕃风情与中原汉文化的交融R.中外间经济交流日益频繁C.西域政权对汉文化的认同趋势D.丝绸之路开通的历史原因C根据材料可知,西域政权在钱币铸造方面与中原政权的钱币相似,体现了西域政权 对汉文化的认同趋势,故C项正确;龟兹国不是吐蕃,故A项错误;龟兹国不属于外国,故 B项错误;材料无法反映丝绸之路开辟的原因,故D项错误。4 .东汉时期成书的四民月令记载了当时大地主田庄内的一年事务安排,田庄中一 年四季都有农副产品的买卖,如“汆”“泉”(即粮食买卖),三月可买布,八月买“韦履” 以备御寒,十一月买“白犬”用于祭祀等,田庄内部还有酿酒、冶铁甚至兵器制造等手工业 生产。这反映了当时()A.自然经济逐渐松动B.商人地位逐渐提高C.地方割据势力壮大D.社会经济有所发展D根据材料可知,东汉田庄中一年四季都有农副产品的买卖,商品买卖比较发达,反 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故D项正确;田庄生产也属于自然经济的内容,排除A项;中 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品买卖的繁荣并不能提升商人的地位,排除B项;田庄经济的 发展不能说明地方割据势力壮大,排除C项。5 .下图是魏晋时期的画像砖井饮图,出土于河西走廊嘉峪关地区,该地在当时属于 干旱区。据此可推知()B.西域民族交融共生D.长城沿线民风彪悍A.文人画注重反映生活情趣C.技术进步推动了牧业生产C井饮图强调的是利用井水来发展牧业生产,在干旱地区发展牧业生产,水源相 当重要,干旱区地下水比较深,而该画作中的井采用了滑轮技术,加快了汲水的效率,技术 进步推动了牧业生产,故C项正确;井饮图并非文人画,排除A项;河西走廊嘉峪关地区不属于西域,排除B项;嘉峪关属于长城沿线,但材料中看不出民风彪悍,排除D项。6 .从秦半两到隋五铢,货币的度量都是以二十四铢为一两的二十四进制为标准。唐初 “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十钱为一两的新的十进制度量衡由此产生,开始以厘、分、 钱、两的十进制去计量。这种新衡制主要为了()A.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8 .促进民族之间互通有无C.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D.推动多民族国家的统一C货币度量由汉代五铢钱的二十四进制到唐初开元通宝的十进制,新的货币衡制换算 便利,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故C项正确。7 .唐代的官府手工业类型分为中央政府在京师直营手工业、建筑及公共工程手工业、 地方政府经营手工业、中央政府在地方经营的手工业。除了这四种手工业,还有军事手工业 和一些分散而又特殊的官府手工作坊。这反映出唐代官营手工业()A.技术水平最高B.管理体系比较完善C.垄断全国市场D.生产分工细致严密B根据材料可知,唐代的官营手工业体系庞大,既有中央直管,也有地方经营,既有政府管理,也有军队管理,管理体系比较完善,故B项正确。8 .下表为汉、唐、宋土地生产和劳动生产情况。据此可知()项目土地生产情况劳动生产情况亩产量/斤指数劳动力年产量/斤指数汉92.51002 036. 5100唐1091182 077. 2102宋1331441 89493A. 土地利用率低8 .人均占有粮食的数量下降C.民众生活艰难D.农业生产未出现质的飞跃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从汉朝到宋朝,土地生产指数增长不大,劳动生产指数在宋朝 时有所下降,说明中国传统农业没有重大突破性发展,故D项正确。9 .下图所示是宋代东京汴梁城商业街两旁的店铺。为了吸引夜间的客人,这些店铺的招牌都会在夜间亮起来。这反映了宋代()A.商人广告意识萌发B.城市管理失控C.坊市制度趋向崩溃D.城市市场活跃D根据材料可知,宋朝汴梁城的店铺在晚上照常营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业 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商品经济活跃,故选D项。10 .南宋时期在杭州设立了 “行在会子务”,专门管理与发行“会子”。从1171年到 1240年,共发行了十八界“会子”,规定其永远可以流通使用。这反映了这一时期()A.经济重心已经完全南移B.纸币成为全国通用货币C.政府加强金融市场管理D.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C根据材料可知,南宋政府设置了专门管理与发行纸币的机构,反映出南宋政府加强 了对金融市场的管理,故选C项。11 .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元成宗在即位诏书中宣布当年的税粮减免30%,江浙行省 官员上奏指出:“江南与江北异,贫者佃富人之田,岁输其租,今所蠲(免除)特及田主,其 佃民输租如故。”据此可知,当时()A.江南农民的负担比江北沉重B.汉蒙间的民族矛盾大为缓和C.江南地方官对农民不够体恤D.江南的租佃经济比江北发达D对于税粮减免,江浙行省官员的奏疏认为,江南地区佃农向田主交纳田租,减免税 粮只能惠及田主,对佃农而言,并未减免赋税,正是由于江南地区的租佃经济相比于江北而 言较为发达,因此地方官员认为减免税粮政策江南江北不能一视同仁,故D项正确;材料中 并未对两地农民负担进行对比,排除A项;材料与民族矛盾无关,排除B项;江南地方官的 奏疏恰恰说明其体恤百姓,排除C项。12.宋应星在野议盐政议中指出,万历年间,盐业内资本极为集中,”在广陵(今 扬州)者不啻三千万两,每年了息可生九百万两”,这还不算私盐的交易额。而明朝每年全 国的税收总额平均不过一千万两。由此可推知,明朝实行盐业专营的主要原因是()A.控制食盐生产质量B.稳定食盐价格和流通情况C.减缓民间财富积累D.掌控经济命脉以巩固统治D根据材料可知,明朝时,“盐业内资本极为集中”,并产生了高额利润,因此,明政府实行盐业专营主要是为了掌控经济命脉,巩固专制统治,故选D项。13.下表是清代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情况。据此可知()A.美洲作物的种植改善了生态环境地区概况湖北西北部溪)可两岸,早麦二月已有熟者包谷(玉米)种平原山沟者,六月底可摘食湖北西南部低山田地,收获之后,旋种菜、麦、麻,则三季收之陕西西南部旱地以麦为正庄稼,麦收后种豆、种粟、种高粱、稷子B.农产品商品化的倾向突出C.轮作技术使区域作物生产趋同化D.区域农业注重集约化生产D湖北西北部、西南部及陕西西南部处于同一个地理区域内,根据材料可知,这些区 域都出现了轮种生产,这是一种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集约化生产,故D项正确;材料中看不出 生态环境的改善情况,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湖北西北部是以玉米和麦的种植为主,湖 北西南部则有许多作物,而且收获三季,陕西西南部还有高粱、粟等,故生产并没有趋同, 排除C项;材料只介绍了种植,并没有介绍作物的出售情况,排除B项。14 .明清时期,许多地方采取的解决生计危机的办法是向外迁徙。江南人口数量激增, 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但江南地区向外移民的规模并不大,相反还吸纳了一些外来人口。 这是因为江南地区()A.自然条件优越B.工商业市镇兴起C.耕作技术进步D.长途贩运发达B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的兴起,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 就业机会,故选B项。15 .史载,清代前期汉口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共18类230多种,除了食盐仍为大宗 贩运商品外,山陕的木材、皮毛,江汉平原的棉花、布匹,湖南、鄂南的茶叶、粮食等,都 经由长江和汉水汇集汉口。这反映出当时( )A.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B.跨区域的长途贩运的发展C.商人政治地位日臻提高D.南方交通比北方更加便捷B根据材料可知,清代前期汉口市场上汇聚了全国各地的商品,反映出当时跨区域长 途贩运的发达,故选B项。16 .明代为了怀柔外国,多不向外商征税。但到明代中期,来贡的次数和人数越来越少, 入贡各国又不守贡制,往往夹带私物。到弘治年间,明朝改变怀柔政策,对进口货物均实行 严厉的抽分(一种商税)。随着外商来华人数的增加,后来制定了更为详备的进口税制一一舶 税。这说明明朝()A.外贸政策逐渐趋向正常化B.朝贡贸易开始衰落C.外贸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D.严格限制贸易规模A明代从怀柔政策下的不向外商征税,到后来随着外商来华人数的增加,逐步制定了 详备的进口税制,体现了明朝政府在对外交往中,逐渐关注经济利益,也意味着外贸政策走 向正常化,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7 .中国古代短缺性农耕经济与民众生存需求之间的矛盾必然要求相应的社会保障,而 仓储在其中地位重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古代中国既是粮食大国,又是“饥荒之国”,形成了独特的粮食安全观念,历 代统治者都认为仓储是“天下之大命”,在安定人心、抵御灾荒、平抑粮价、调节丰歉和恢 复生产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封建社会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仍存在一定程度 的商品生产和流通。粮食安全的最基本含义就是降低农业灾害风险,保障粮食供应。在周 礼中的“荒政十二书” 一节集中体现了先秦时期的荒政思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仓储救荒 理论和灾荒预防理论。摘编自吴宾等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材料二 唐朝前期,生产发展,社会繁荣,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景象,民生 保障有很大改观,以前时兴时废的很多保障措施制度化,仓储也进而得到重要发展。唐朝建 仓积谷,各种仓储设施遍布全国,储量大盈;转相灌注仓兴盛,调剂全国粮食不均现象;实 行“木契”“刻砖铭”和“牌”等管理工具;注重仓储专业人才培养,“办集公务,在于得 人”;有关重储和义仓的理论论述已很成熟。摘编自杨继业中国古代仓储与民生保障的关联机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粮食安全观的基本内容。(2)根据材料二,指出隋至盛唐时期仓储事业发展的表现。(1)内容:以农为本,重视农业生产;重视粮食仓储;关注粮食流通;完善荒政思想。(2)表现:保障措施制度化;仓储设施遍布全国;仓储量大;调剂全国粮食;管理专业 化;注重培养专业人才;仓储理论成熟。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宋太祖曾降旨:“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夜生活变得丰富起来。一 日两餐的传统饮食制度发生改变,变为一日三餐。酒店夜间营业成为刚需,并出现了灯箱广 告。至宋徽宗年间,从冬至日到上元日,东华门以北都不禁夜。夜市的经营时间不断延长, 甚至通宵。自此,夜市由原来的非法交易,转为合法经营。州桥夜市是名副其实的“美食街”。 根据时令节气,煎炒、熬炖、蒸煮、凉拌,美食美味各具特色,应有尽有。马行街夜市里出 现了很多“瓦子”,表演杂剧、曲艺、傀儡戏、影戏等。宋朝各大城市的夜市“侵占官道,接造浮屋” “起造屋宇,侵占河岸”,以致“坊无广 巷,市不通骑”。街道司负责街道卫生管理,“每日扫街盘垃圾”。据铁围山丛谈记载, 马行街的油烟污染,致使蚊虫不生。在北宋汴京潘楼七夕节夜市,“伪物腌百种,烂漫侵数 坊”。潘楼街鬼市杂有假冒伪劣商品,是出售来路不明之物的专门夜市场。汴京相国寺市场 也被称为“销赃所”。一一摘编自筱弓清明上河图里的烟火气与大宋的地摊经济(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经济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代的城市经济。(1)特点:注重广告功能;经营具有合法性;经营时间较长;分布范围广;经营方式多 样化。(2)简评:推动了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增强了城市的商业功能;影响了人们传统 饮食习惯;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但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占道经营、环境污染、 假冒伪劣产品等,客观上也提升政府治理城市的能力。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6世纪初,中国外销瓷以景德镇的青花瓷为主,多销往西亚地区和非洲东部, 如西亚叙利亚的大马士革等城市就是当时中国瓷器的主要交易地,再从此流散到土耳其、伊 朗等地区。此阶段景德镇外销瓷的瓷器纹饰有伊斯兰地区的吉祥物孔雀纹等。嘉靖年间(16 世纪中期),因倭寇作乱和海禁,海上运输较为艰难。隆庆时期开放海禁,海上贸易重获繁 荣。海外市场需求增长,使福建沿海瓷窑迅猛发展,瓷器源源不断运向海外。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万历年间出现了一种名为“克拉克瓷”的特殊样式的外销瓷, 多是欧洲出样定制的,主要由荷兰东印度公司经营。此阶段的外销瓷中,除了碗盘,还有一 些特殊的外贸瓷器形,如方瓶。方瓶是仿制欧洲玻璃器制造的酒瓶,许多方瓶上还会有西方 贵族的徽章图案。市场的需求带来明末清初瓷器烧造风格和经营方式的转变。17世纪中晚 期,康熙年间实行海禁政策,海运停歇造成国外日益膨胀的瓷器需求得不到满足,日本瓷业 得到了较大发展。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重开海运,外销瓷最为兴盛,雍正、乾隆及以后 也有大量输出。19世纪后期,外销瓷随着欧美本土瓷业的发展和中国风热潮的衰退逐步式 微。摘编自陈闻娃1619世纪的中国贸易瓷阅读以上材料,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 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示例一观点;明清外销瓷推动了国外瓷器制造业的发展。论证:明清时期瓷器大量销售海外,满足国外市场需求的同时也为瓷器制造技术传播创 造了条件。康熙年间海禁政策造成外贸萎缩的同时也刺激了日本制瓷业的发展。到19世纪, 英国窑厂便开始仿制中国瓷器,欧美本土制瓷业发展对中国瓷器外销形成了冲击。示例二观点:明清外销瓷推动了中国同世界各地的联系。论证:16世纪初期,中国瓷器外销西亚和非洲东部,加强了这些地区与中国的经济联 系。16世纪中期以后,随着隆庆开关,瓷器远销海外。到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将中国 瓷器大量销往欧洲I。随着外销瓷销量增加和销售地区的扩大,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得到加强。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综合检测课时演练【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