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ppt
第三章第三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重商主义外贸学说、绝对优势论、比较优重商主义外贸学说、绝对优势论、比较优重商主义外贸学说、绝对优势论、比较优重商主义外贸学说、绝对优势论、比较优势论、势论、势论、势论、相互需求原理相互需求原理相互需求原理相互需求原理、要素禀赋理论、里昂、要素禀赋理论、里昂、要素禀赋理论、里昂、要素禀赋理论、里昂惕夫之谜惕夫之谜惕夫之谜惕夫之谜国际贸易理论的组成:国际贸易理论的组成:1、传统的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传统的西方国际贸易理论 一般由富国提出,主张自由贸易理论,认为贸易能给参加国一般由富国提出,主张自由贸易理论,认为贸易能给参加国带来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带来利益,促进经济发展。该部分的理论又可细分成宏观与微观两部分,宏观部分到目该部分的理论又可细分成宏观与微观两部分,宏观部分到目前仍不能形成系统的学说,因此主要的理论学习集中在微观理前仍不能形成系统的学说,因此主要的理论学习集中在微观理论部分。论部分。微观理论主要有:绝对优势论、比较优势论、机会成本论、微观理论主要有:绝对优势论、比较优势论、机会成本论、相互需求论、要素禀赋论、里昂惕夫之谜等。相互需求论、要素禀赋论、里昂惕夫之谜等。2、保护贸易理论、保护贸易理论 一般是由贸易劣势国主张,这些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对经一般是由贸易劣势国主张,这些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对经济发达国有利,对经济落后国会产生阻碍发展的不良后果。济发达国有利,对经济落后国会产生阻碍发展的不良后果。主要理论有:保护关税论、保护幼稚工业论、对外贸易乘主要理论有:保护关税论、保护幼稚工业论、对外贸易乘数论、中心数论、中心外围论等。外围论等。第一节第一节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一、重商主义及其对外贸易学说一、重商主义及其对外贸易学说1、重商主义、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资本主义早期的国际贸易理论,是资本主义早期的国际贸易理论,重商主义所重的重商主义所重的“商商”是对外经商,其学说是对外贸易学是对外经商,其学说是对外贸易学说,但它并不是一个正式的思想学派。说,但它并不是一个正式的思想学派。2、重商主义的产生与发展、重商主义的产生与发展重商主义于重商主义于15世纪产生,全盛于世纪产生,全盛于16世纪及世纪及17世纪上半叶,世纪上半叶,它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后在英、法两国得到发展。它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后在英、法两国得到发展。早期的重商主义代表学说早期的重商主义代表学说货币差额论货币差额论主张禁止金银外流,在贸易上少买多卖,甚至只卖不买,主张禁止金银外流,在贸易上少买多卖,甚至只卖不买,实质是防止货币外流的外贸政策。实质是防止货币外流的外贸政策。晚期的重商主义外贸学说晚期的重商主义外贸学说贸易差额论贸易差额论反对早期的观点,认为那样会阻碍贸易交流,因而主张外反对早期的观点,认为那样会阻碍贸易交流,因而主张外贸富国,提倡保持贸易顺差。贸富国,提倡保持贸易顺差。3、重商主义的思想主张重商主义的思想主张理论学说:货币是一国财富的根本,一切活动的目的都理论学说:货币是一国财富的根本,一切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积累财富,而获取财富的途径是外贸顺差;是为了积累财富,而获取财富的途径是外贸顺差;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活动,鼓励商品输出、限制商品输入,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活动,鼓励商品输出、限制商品输入,追求贸易顺差。追求贸易顺差。二、重商主义贸易政策二、重商主义贸易政策1、货币政策、货币政策2、对外贸易垄断政策、对外贸易垄断政策3、奖出限入政策、奖出限入政策4、保护关税政策、保护关税政策5、发展航运业政策、发展航运业政策6、发展本国工业政策、发展本国工业政策三、理论评价三、理论评价重商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世界资源的静态观,即国际贸易重商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世界资源的静态观,即国际贸易是一种是一种“零和游戏零和游戏”,一方获利是建立在另一方的损失之,一方获利是建立在另一方的损失之上。因为他们只把货币当作财富而没有将通过分工和贸易上。因为他们只把货币当作财富而没有将通过分工和贸易所获得的财富包括在财富之内。所获得的财富包括在财富之内。重商主义具有的积极意义:重商主义具有的积极意义: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对资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了最初的考察;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了最初的考察;指出贸易富国;指出贸易富国;认识到货币具资本职能;认识到货币具资本职能;政策上提供了关于国家干预外政策上提供了关于国家干预外贸的一系列主张。贸的一系列主张。第二节第二节绝对优势论绝对优势论亚当亚当.斯密斯密一、基本假设:一、基本假设:(1 1)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2 2)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3 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上的绝对差异。(4 4)给定生产要素(劳动)供给。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给定生产要素(劳动)供给。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5 5)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不变。(6 6)完全竞争市场。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产品的平均)完全竞争市场。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无经济利润。生产成本,无经济利润。(7 7)无运输成本。)无运输成本。(8 8)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美国和英国的劳动生产率美国和英国的劳动生产率美国美国英国英国小麦(吨小麦(吨/年人)年人)61玉米(吨玉米(吨/年人)年人)45美国美国英国英国小麦(吨)小麦(吨)600100玉米(吨)玉米(吨)400500 美国和英国每年拥有的产品状况美国和英国每年拥有的产品状况二、绝对优势论主要论点二、绝对优势论主要论点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2、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3、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三、绝对优势论的贸易模式三、绝对优势论的贸易模式 现假设英美两国具有相同的劳动人数现假设英美两国具有相同的劳动人数100人,如果两国都人,如果两国都只生产小麦和玉米,设美国为小麦只生产小麦和玉米,设美国为小麦6吨吨/年人、玉米年人、玉米4吨吨/年人,年人,英国为小麦英国为小麦1吨吨/年人、玉米年人、玉米5吨吨/年人。年人。分工前分工前美国和英国每年生产(消费)的产品状况美国和英国每年生产(消费)的产品状况分工后分工后美国和英国每年生产和产品状况美国和英国每年生产和产品状况美国美国英国英国小麦(吨)小麦(吨)6吨吨50人人=3001吨吨50人人=50玉米(吨)玉米(吨)4吨吨50人人=2005吨吨50人人=250美国美国英国英国小麦(吨)小麦(吨)6100=600玉米(吨)玉米(吨)5100=500美国美国英国英国小麦(吨)小麦(吨)380220玉米(吨)玉米(吨)220280贸易后贸易后美国和英国每年消费的产品状况美国和英国每年消费的产品状况(按(按11比例交换)比例交换)四、四、生产和贸易模式生产和贸易模式绝对优势的衡量有两种办法:绝对优势的衡量有两种办法:(1)用劳动生产率,即用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来衡量)用劳动生产率,即用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来衡量:(2)用生产成本,即用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数)用生产成本,即用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数量来衡量量来衡量:=例例:表表3-1法国和英国的生产可能性法国和英国的生产可能性小小 麦麦布布劳动力(人)劳动力(人)产量(吨)产量(吨)劳动力(人)劳动力(人)产量(匹)产量(匹)法国法国英国英国10010015015050505050100100505020202020合计合计2502501001001501504040表表3-2 法国和英国的劳动生产率法国和英国的劳动生产率(Qj/L)法国法国 0.5 0.20.5 0.2 英国英国 0.33 0.40.33 0.4 小麦小麦(人均产量人均产量)布布(人均产量人均产量)表表3-3 中国和美国的生产成本中国和美国的生产成本(aLj)小麦小麦 布布 法国法国 2 52 5 英国英国 3 2.53 2.5小小 麦麦布布劳动力(人)劳动力(人)产量(吨)产量(吨)劳动力(人)劳动力(人)产量(匹)产量(匹)法国法国英国英国2002001001002002008080合计合计2002001001002002008080表表3-4 法国与英国开展国际分工后法国与英国开展国际分工后小小 麦(吨)麦(吨)布(匹)布(匹)法国法国英国英国5050505050503030合计合计1001008080表表3-5 法国与英国开展国际贸易后法国与英国开展国际贸易后五、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五、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1、进步性、进步性其理论成为发展资本主义有力的理论工具起过进步作用;其理论成为发展资本主义有力的理论工具起过进步作用;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首次论证了国际贸易是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首次论证了国际贸易是一种一种“双赢博弈双赢博弈”,比重商主义有进步;,比重商主义有进步;仍有一些现实意义。仍有一些现实意义。2、局限性、局限性只能说明国际贸易的一个特殊情况,不能解释全部。在只能说明国际贸易的一个特殊情况,不能解释全部。在现实中,有的国家可能没有任何产品处于绝对有利的地现实中,有的国家可能没有任何产品处于绝对有利的地位,这些国家如何进行贸易该理论无法解释。位,这些国家如何进行贸易该理论无法解释。第三节第三节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大卫大卫李嘉图李嘉图一、比较优势理论的产生一、比较优势理论的产生1815年英国政府推行谷物法,维护地主阶级,伤害年英国政府推行谷物法,维护地主阶级,伤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1817年大卫年大卫李嘉图发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李嘉图发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建立以自由贸易为前题的比较优势理论,为工业资产阶级建立以自由贸易为前题的比较优势理论,为工业资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的斗争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二、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世界永恒不变)二、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世界永恒不变)1、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2、自由贸易;、自由贸易;3、劳动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但两国之间不能自由流动;、劳动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但两国之间不能自由流动;4、每种产品的国内生产成本都是固定的;、每种产品的国内生产成本都是固定的;5、没有运输费用;、没有运输费用;6、不存在技术变化;、不存在技术变化;7、贸易按物物交换方式进行;、贸易按物物交换方式进行;8、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所有劳动都是同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所有劳动都是同质的,每单位产品生产所需要的劳动投入维持不变,所以质的,每单位产品生产所需要的劳动投入维持不变,所以任何商品的价值或价格都完全取决于它的劳动成本。任何商品的价值或价格都完全取决于它的劳动成本。三、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三、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1、各国不一定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绝对低的产品,而只要、各国不一定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绝对低的产品,而只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相对低的产品就可以对外贸易;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相对低的产品就可以对外贸易;2、贸易模式:按照、贸易模式:按照“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贸易原的贸易原则则四、比较优势的衡量四、比较优势的衡量1、用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用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产品产品A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于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于产品B)产品产品A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QA/L)产品产品B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QB/L)2、用产品的相对成本、用产品的相对成本 产品产品A的相对成本(相对于产品的相对成本(相对于产品B)=单位产品单位产品A的要素投放量(的要素投放量(aLA)单位产品单位产品B的要素投放量(的要素投放量(bLB)3、用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用该产品的机会成本 产品产品A的机会成本的机会成本 减少的减少的B产量(产量(QB)减少的减少的A产量(产量(QA)例:现假设英国和葡萄牙两国只生产葡萄酒和毛昵两种产品,在英国例:现假设英国和葡萄牙两国只生产葡萄酒和毛昵两种产品,在英国生产一单位葡萄酒需要生产一单位葡萄酒需要120人一年的劳动,而生产一单位毛昵则需要人一年的劳动,而生产一单位毛昵则需要100人一年的劳动;在葡萄牙的情况则是生产一单位葡萄酒只需要人一年的劳动;在葡萄牙的情况则是生产一单位葡萄酒只需要80人一年的劳动,而生产一单位毛昵则需要人一年的劳动,而生产一单位毛昵则需要90人一年的劳动。人一年的劳动。1、两国能否进行生产分工?、两国能否进行生产分工?2、分工后对贸易作出怎么样的安排,才对双方有利?、分工后对贸易作出怎么样的安排,才对双方有利?国家国家酒产量酒产量劳动人数劳动人数毛昵产量毛昵产量劳动人数劳动人数英国英国分分工工前前1单位单位1201单位单位100葡萄牙葡萄牙1单位单位801单位单位90合计合计2单位单位2002单位单位190英国与葡萄牙分工前的产品产量英国与葡萄牙分工前的产品产量国家国家酒产量酒产量劳动人数劳动人数毛昵产量毛昵产量劳动人数劳动人数英国英国分分工工后后220/100=2.2120+100=220葡萄牙葡萄牙170/80=2.12580+90=170合计合计2.125单位单位1702.2单位单位220英国与葡萄牙分工后的产品产量英国与葡萄牙分工后的产品产量国家国家酒产量酒产量原来产量原来产量毛昵产量毛昵产量原来产量原来产量英国英国贸贸易易后后111.21葡萄牙葡萄牙1.125111合计合计2.12522.22英国与葡萄牙贸易后的产品产量英国与葡萄牙贸易后的产品产量(按(按11比例交换)比例交换)两国生产商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两国生产商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毛呢酒 葡萄牙 0.89 1.125 英国 1.2 0.83 两国生产商品的相对成本两国生产商品的相对成本 毛呢酒 葡萄牙 1.125 0.89 英国 0.83 1.2 两国生产商品的机会成本两国生产商品的机会成本 毛呢酒 葡萄牙 1.125 0.89 英国 0.83 1.2 两国进行国际分工后两国进行国际分工后 毛呢毛呢 酒酒 葡萄牙葡萄牙 /(90+80 90+80)80=2.125 80=2.125 英国英国 (100+120 100+120)100=2.2 100=2.2/两国分工后的贸易利益两国分工后的贸易利益 毛呢毛呢 酒酒 葡萄牙葡萄牙 1.1 1.1 单位单位 1.025 1.025 单位单位 英国英国 1.1 1.1 单位单位 1.1 1.1 单位单位 五、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五、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1、进步性、进步性(1)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改变了自由贸易的利益只能在一切商品都具备绝对低它改变了自由贸易的利益只能在一切商品都具备绝对低成本的国家生产的观点。成本的国家生产的观点。(2)揭示了一个客观规律)揭示了一个客观规律比较利益定律比较利益定律从实证经济学的角度证明了国际贸易的产生不仅在于绝从实证经济学的角度证明了国际贸易的产生不仅在于绝对成本的差异,而且在于比较成本的差异。对成本的差异,而且在于比较成本的差异。(3)有历史上起到重大的进步作用)有历史上起到重大的进步作用2、局限性、局限性(1)方法上仍是形而上学,研究问题的出发点是静止的均)方法上仍是形而上学,研究问题的出发点是静止的均衡世界;衡世界;(2)只考虑狭义的经济利益,面忽视了广义利益中的社会)只考虑狭义的经济利益,面忽视了广义利益中的社会效益;效益;(3)其劳动价值论的观点不完全;)其劳动价值论的观点不完全;(4)未能揭示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真实原因,掩盖了国)未能揭示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真实原因,掩盖了国际分工中生产关系的作用。际分工中生产关系的作用。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中国的比较优势中国的比较优势第四节第四节比较优势理论的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现代经济学分析一、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一、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1、比较优势与劳动价值论、比较优势与劳动价值论李嘉图的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假设的前提不切实际,建立在劳假设的前提不切实际,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的比较优势理论难以被人们所接受。动价值论基础之上的比较优势理论难以被人们所接受。2、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理论、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理论机会成本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替代成本替代成本)一种商品的成本是指再生产一种商品的成本是指再生产1单位此种产品时所单位此种产品时所必须放弃生产另一种产品的生产量,它表示放弃一种生必须放弃生产另一种产品的生产量,它表示放弃一种生产机会而采取另一种生产机会的代价。产机会而采取另一种生产机会的代价。机会成本理论机会成本理论(opportunitycosttheory)机会成本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一国在机机会成本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一国在机会成本低的商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因而应该专门从会成本低的商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因而应该专门从事该商品的生产,并出口该产品来换取本国机会成本高事该商品的生产,并出口该产品来换取本国机会成本高的产品,通过分工和交换,为各国带来利益。的产品,通过分工和交换,为各国带来利益。边际机会成本边际机会成本边际机会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某种产品的生产所必边际机会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某种产品的生产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0 玉米数量玉米数量小小麦麦数数量量A 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 B PPC C D机会成本不变的机会成本不变的PPC-增加任一单位某产品的生增加任一单位某产品的生产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数量相同。产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数量相同。玉米玉米小麦小麦玉米玉米小麦小麦小麦小麦玉米玉米机会成本递增的机会成本递增的PPC-随着一种产品产量的增加,随着一种产品产量的增加,每增加每增加1单位该产品的生产,必须牺牲的另一种产单位该产品的生产,必须牺牲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越来多。品的数量越来多。机会成本递减的机会成本递减的PPC-随着一种产品产量的增加,随着一种产品产量的增加,每增加每增加 1单位该产品的生产,必须牺牲的另一种产品单位该产品的生产,必须牺牲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越来少。的数量越来少。3、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相对商品价格相对商品价格(relativecommodityprices)是指一种商是指一种商品相对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即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品相对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即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之比。商品的价格之比。如:如:设小麦的价格为设小麦的价格为PX,玉米的价格为玉米的价格为PY,则小麦相对于玉米则小麦相对于玉米的价格为的价格为PX/PY,而玉米相对于小麦的价格为而玉米相对于小麦的价格为PY/PX。假定价格等于生产成本,且一国同时生产假定价格等于生产成本,且一国同时生产X、Y两种商品,两种商品,则商品的机会成本等于其相对价格。则商品的机会成本等于其相对价格。因此,两国相对商品价格的差异反映了它们的比较因此,两国相对商品价格的差异反映了它们的比较优势所在,贸易双方可据此展开互惠贸易。优势所在,贸易双方可据此展开互惠贸易。如:如:X的机会成本等于的机会成本等于X相对于相对于Y的价格,即的价格,即PX/PY例:例:美国和英国的劳动生产率美国和英国的劳动生产率美国美国英国英国小麦小麦(X)61玉米玉米(Y)42 小麦生产的机会成本为:小麦生产的机会成本为:美国美国PX/PY=2/3,英国英国PX/PY=2/1,表明美国的表明美国的PX/PY值低于英国,在小麦生产上有比较优势。值低于英国,在小麦生产上有比较优势。玉米生产的机会成本为:玉米生产的机会成本为:美国美国PY/PX=3/2,英国英国PY/PX=1/2,表明英国的表明英国的PY/PX值低于美国,在玉米生产上有比较优势。值低于美国,在玉米生产上有比较优势。二、用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的比较优势模型二、用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的比较优势模型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possibilitycurve)又称生产可能性边界又称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possibilityfrontier)或或转换曲线转换曲线(transformationcurve),表示一国所有生产要表示一国所有生产要素都被充分有效利用的情况下,所能生产的两种可供选择素都被充分有效利用的情况下,所能生产的两种可供选择的产品的不同产量组合。的产品的不同产量组合。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了该国充分有效利用资源所能生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了该国充分有效利用资源所能生产的两种产品的一个产量组合;产的两种产品的一个产量组合;边界以内各点表示生产资源未被充分利用,或即使充边界以内各点表示生产资源未被充分利用,或即使充分利用也缺乏效率;分利用也缺乏效率;边界以外的点表示现有资源和技术所达不到的产量;边界以外的点表示现有资源和技术所达不到的产量;曲线上点的斜率表示增加生产曲线上点的斜率表示增加生产1单位的某商品所必须单位的某商品所必须牺牲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即某商品的机会成本。牺牲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即某商品的机会成本。成本不变条件下的比较优势成本不变条件下的比较优势1、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每增加每增加X产品的产量为产品的产量为X1 X2=X2 X3 时,必须减少时,必须减少Y产品的产品的产量为产量为Y1Y2=Y2Y3,X对对Y的机会成本为的机会成本为X2 X3 Y1Y2 X1 X2=Y2Y3=OAOBYAY1Y2Y3O X1 X2 X3 B Xabc2、成本不变条件下的比较优势模型、成本不变条件下的比较优势模型 例:假设美国与英国只生产小麦与玉米两种产品,美国例:假设美国与英国只生产小麦与玉米两种产品,美国为小麦为小麦6吨吨/年人、玉米年人、玉米4吨吨/年人,英国为小麦年人,英国为小麦1吨吨/年人、年人、玉米玉米2吨吨/年人;美国的劳动人数为年人;美国的劳动人数为50,英国的劳动人数为,英国的劳动人数为100,则两国的生产可能组合为:,则两国的生产可能组合为:美国美国英国英国小麦小麦玉米玉米小麦小麦玉米玉米650=30001100=10002404080401808060801201204012060160501600450=20002100=200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英、美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英、美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玉玉米米20016012080400 20 60 100 玉玉米米20016012080400 60 120 180 240 300 美国美国英国英国小麦小麦玉玉米米20016012080400 20 60 100 玉玉米米20016012080400 60 120 180 240 300 美国美国英国英国小麦小麦ACBACB用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的英、美两国贸易所得用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的英、美两国贸易所得成本递增条件下的比较优势成本递增条件下的比较优势1、成本递增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成本递增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YAY5Y4Y3Y2Y1O X5 X4 X3 X2 X1 B X2 2、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 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community indifference curves)community indifference curves)是指给予整个社会相同满足水平的两种商品消费的不同是指给予整个社会相同满足水平的两种商品消费的不同组合。组合。(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偏好、技术条件和资源条件下选(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偏好、技术条件和资源条件下选择商品时,对不同组合商品的满足程度是没有区别的。)择商品时,对不同组合商品的满足程度是没有区别的。)小麦小麦CIC1CIC3CIC2更高的社会福利水平更高的社会福利水平玉玉米米3、孤立均衡、孤立均衡(equilibrium in isolation)是指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国内生产和消费的均衡。是指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国内生产和消费的均衡。从各国孤立均衡状态下商品的相对均衡价格,可以确从各国孤立均衡状态下商品的相对均衡价格,可以确定各国的比较优势商品和出口的产业。定各国的比较优势商品和出口的产业。现以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生产供给,社会无差异现以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生产供给,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需求来反映一国的孤立均衡。曲线表示消费需求来反映一国的孤立均衡。YXOABMNFCIC1ECIC2CIC3社会无差异曲线和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的一国孤立均衡社会无差异曲线和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的一国孤立均衡4、成本递增条件下的比较优势模型、成本递增条件下的比较优势模型 两国之间同一商品相对价格的差异是两国不同优势的两国之间同一商品相对价格的差异是两国不同优势的表现,也构成了两国之间相互开展贸易的基础。表现,也构成了两国之间相互开展贸易的基础。据此,每个国家都专门生产自己具有优势的产品并将据此,每个国家都专门生产自己具有优势的产品并将其出口,用以交换本国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其出口,用以交换本国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如果两个国家面临的是边际机会成本递增,则两国在如果两个国家面临的是边际机会成本递增,则两国在开展专业化生产分工(即生产国内具比较优势的产品)的开展专业化生产分工(即生产国内具比较优势的产品)的同时,生产的机会成本也在不断递增。同时,生产的机会成本也在不断递增。那么,这种专业化生产应到哪个点上,才不会对参与那么,这种专业化生产应到哪个点上,才不会对参与分工的各国造成负面的影响?也就是分工在哪个点上就会分工的各国造成负面的影响?也就是分工在哪个点上就会停止。停止。YOXYOXCIC1APAPBBCIC1ECIC2AECIC2PBBA国国B国国PA边际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模型边际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模型三、本节总结三、本节总结 哈伯勒的机会成本理论试图解释国际贸易是建立哈伯勒的机会成本理论试图解释国际贸易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的,该理论认为:在什么基础之上的,该理论认为:各个国家之间在没有贸易发生的时候,国与国之各个国家之间在没有贸易发生的时候,国与国之间的商品存在价格差异,所以会产生贸易;间的商品存在价格差异,所以会产生贸易;而商品相对价格不同是因为需求条件和供给条件而商品相对价格不同是因为需求条件和供给条件不同引起的;不同引起的;比较成本的差异是由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生产可比较成本的差异是由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存在着差异。能性边界存在着差异。但是,为什么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存在着差异?李但是,为什么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存在着差异?李嘉图和哈伯勒等人的理论均解释不了。嘉图和哈伯勒等人的理论均解释不了。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东亚各国片面强调东亚各国片面强调“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的困境的困境第五节第五节相互需求论相互需求论约翰约翰穆勒穆勒&马歇尔马歇尔一、约翰一、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一)国际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一)国际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例子例子假设投入等量的劳动和资本,韩国和日本分别生假设投入等量的劳动和资本,韩国和日本分别生产棉布和化纤布的数量如下表:产棉布和化纤布的数量如下表:棉布(米)棉布(米)化纤布(米)化纤布(米)韩国韩国11.5日本日本12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韩国应该生产棉布,日本应该生产根据比较优势理论,韩国应该生产棉布,日本应该生产化纤布,双方贸易时的交换比例为:化纤布,双方贸易时的交换比例为:上限上限1米棉布交换米棉布交换2米化纤布(日本国内交换比)米化纤布(日本国内交换比)下限下限1米棉布交换米棉布交换1.5米化纤布(韩国国内交换比)米化纤布(韩国国内交换比)(二)贸易条件的决定及贸易利益的分配(二)贸易条件的决定及贸易利益的分配贸易条件即国际间商品交换的数量比例。贸易条件即国际间商品交换的数量比例。1、贸易条件及其变动是由相互需求对方产品的强度决定的。、贸易条件及其变动是由相互需求对方产品的强度决定的。在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上下限的范围内,对对方产品需在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上下限的范围内,对对方产品需求相对强烈的国家,其产品交换对方产品的能力就会降低,求相对强烈的国家,其产品交换对方产品的能力就会降低,贸易条件就会对其不利,相反则会对其有利。贸易条件就会对其不利,相反则会对其有利。2、国际贸易利益的大小决定于两国国内交换比间范围的大小。、国际贸易利益的大小决定于两国国内交换比间范围的大小。国际间商品交换的比例越接近于本国国内的交换比例,国际间商品交换的比例越接近于本国国内的交换比例,对本国越不利,相反则对对方国家不利。对本国越不利,相反则对对方国家不利。3、国际需求方程式、国际需求方程式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是由两国间的相互需求强度决定的。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是由两国间的相互需求强度决定的。国际需求方程式:国际需求方程式:穆勒假设两个国家生产和交换两种产品,这两种产品的穆勒假设两个国家生产和交换两种产品,这两种产品的交换比例必须等于双方相互需求对方产品的总量的比例,这交换比例必须等于双方相互需求对方产品的总量的比例,这样才能使两国贸易得到均衡。样才能使两国贸易得到均衡。(三)评价(三)评价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强调了需求因素在确定国际贸易商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强调了需求因素在确定国际贸易商品交换比例的重要作用,经比较利益为基础阐述了国际贸易品交换比例的重要作用,经比较利益为基础阐述了国际贸易商品交换比率确定的过程,为比较优势理论的进一步完善作商品交换比率确定的过程,为比较优势理论的进一步完善作出了贡献。出了贡献。对比较优势理论的两点补充:对比较优势理论的两点补充:1、补充了国际贸易能够为双方带来利益的范围问题;、补充了国际贸易能够为双方带来利益的范围问题;2、补充了贸易利益如何进行分配的问题。、补充了贸易利益如何进行分配的问题。二、阿弗里德二、阿弗里德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马歇尔用均衡价格论来解释和描绘贸易条件的提供曲马歇尔用均衡价格论来解释和描绘贸易条件的提供曲线,对约翰线,对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作了进一步的分析说明。他穆勒的相互需求论作了进一步的分析说明。他认为边际效用决定商品的需求,生产成本决定商品的供给,认为边际效用决定商品的需求,生产成本决定商品的供给,供求均衡决定商品的价格。供求均衡决定商品的价格。(一)互惠贸易条件的范围(一)互惠贸易条件的范围仍以前表为例,马歇尔用几何图形进一步说明了两国仍以前表为例,马歇尔用几何图形进一步说明了两国贸易条件互利的范围是在两国商品国内交换比例的上下限贸易条件互利的范围是在两国商品国内交换比例的上下限之间。之间。0 1.5 2 X1YABKJ1:1.51:2韩国不参加贸易的区域韩国不参加贸易的区域互利贸易区互利贸易区日本不参加贸易的区域日本不参加贸易的区域(二)贸易利益的分配(二)贸易利益的分配以前图为例,从原点引出的、通过开区间线段以前图为例,从原点引出的、通过开区间线段AB的任意点的斜率,的任意点的斜率,都是互利贸易条件,且贸易条件越接近都是互利贸易条件,且贸易条件越接近A点,对韩国越不利,对日本点,对韩国越不利,对日本越有利;相反,越接近越有利;相反,越接近B点,对日本越不利,对韩国越有利。点,对日本越不利,对韩国越有利。(三)提供曲线(三)提供曲线也称相互需求曲线,表示一国想交换的进口商品的数量与所愿出也称相互需求曲线,表示一国想交换的进口商品的数量与所愿出口的本国商品数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口的本国商品数量之间的函数关系。OX(化纤布)(化纤布)Y棉布棉布JJKt0t1EE(四)评价(四)评价马歇尔的提供曲线理论就均衡贸易条件得出的结论马歇尔的提供曲线理论就均衡贸易条件得出的结论与穆勒的相互需求论是一致的,但提供曲线的分析比穆勒与穆勒的相互需求论是一致的,但提供曲线的分析比穆勒的文字叙述更为精确。的文字叙述更为精确。马歇尔的提供曲线对贸易条件的分析,开创了把几马歇尔的提供曲线对贸易条件的分析,开创了把几何方式方法作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分析工具的先河,为西方何方式方法作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分析工具的先河,为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增添了新的表达方法和研究手段。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增添了新的表达方法和研究手段。但马歇尔的边际效用论和生产费用论对提供曲线的但马歇尔的边际效用论和生产费用论对提供曲线的解释不尽合理,并且也不具有普遍意义。解释不尽合理,并且也不具有普遍意义。第六节第六节 要素禀赋论要素禀赋论赫克歇尔赫克歇尔俄林俄林一、要素禀赋理论的提出一、要素禀赋理论的提出 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是: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是:国与国之间在生产特定产品方面存在着差异,一些国家国与国之间在生产特定产品方面存在着差异,一些国家擅长生产某些产品,而另外一些国家却擅长生产另外的产擅长生产某些产品,而另外一些国家却擅长生产另外的产品。品。但是为什么会有这种国别的生产优势差异?前面的但是为什么会有这种国别的生产优势差异?前面的理论无法解决。理论无法解决。1919年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发表论文对外贸易年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发表论文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提出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论点;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提出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论点;1933年其学生俄林的博士论文域际贸易和国际贸易发年其学生俄林的博士论文域际贸易和国际贸易发表,要素禀赋理论形成。表,要素禀赋理论形成。二、要素禀赋理论的相关概念二、要素禀赋理论的相关概念1、生产要素、生产要素(factorofproduction)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或使用的主要手段。2、要素价格、要素价格(factorprice)是指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或报酬。是指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或报酬。3、要素密集度、要素密集度(factorintensity)是指商品生产中所需要的各种要素之间的投入比例。是指商品生产中所需要的各种要素之间的投入比例。根据商品生产中所要求的不同要素间的比例,可以把产根据商品生产中所要求的不同要素间的比例,可以把产品划分为不同种类的要素密集型产品,通常将商品划分为品划分为不同种类的要素密集型产品,通常将商品划分为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四种。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四种。4、要素禀赋、要素禀赋(factorendowment)是指一国所拥有的可用于生产商品和劳务的各种生产是指一国所拥有的可用于生产商品和劳务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量,既包括要素的总量,既包括“自然自然”存在的资源,也包括存在的资源,也包括“获得获得性性”资源。资源。5、要素丰裕度、要素丰裕度(factorabundance)是指在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要素供给所占比例要是指在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要素供给所占比例要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但其价格又相对低于别国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但其价格又相对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价格。同种要素的价格。衡量要素丰裕程度的方法:一是以生产要素供给总量衡量要素丰裕程度的方法:一是以生产要素供给总量来衡量,二是以生产要素相对价格来衡量。来衡量,二是以生产要素相对价格来衡量。三、赫克歇尔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1、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假设条件、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假设条件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生产函数相同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生产函数相同不存在生产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不存在生产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两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规模报酬不变两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规模报酬不变两国进行的是不完全专业化的生产,无贸易大小国之分两国进行的是不完全专业化的生产,无贸易大小国之分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生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