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第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及其实践.ppt
-
资源ID:69408503
资源大小:107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宏观经济学 第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及其实践.ppt
第四章第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及实践宏观经济政策及实践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含义和影响 1.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2.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3.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影响政策类型对利率的影响对消费的影响对投资的影响对GDP的影响增加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上升增加减少增加投资津贴上升增加增加增加扩大货币供给下降增加增加增加 二、财政政策效果 1.财政政策的IS-LM图形分析 第一、财政效果差异分析ISIS*ISIS*r0r1r0r2y0y1y3y2y0y3EE*E*EE*E*图4.1 不同斜率的IS曲线导致不同的财政政策效果 第二、差异原因 IS曲线斜率不同是由投资的利率敏感度不同导致的,后者又导致不同的被挤出的私人投资。第三、LM曲线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ryIS1IS2IS3IS4LMy1y2y3y4图4.2 财政政策效果因LM斜率而异 2.财政政策效果的财政政策乘数表示 第一、财政政策乘数的含义 在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时,政府收支变化导致的国民收入的变化。第二、财政政策乘数的计算公式 第三、财政政策乘数与简单的政府行为乘数的差异 前者考虑了利率的变动以及由此引起的挤出效应,而后者没有。前者一般小于后者,只有在凯恩斯陷阱中二者才会相同。三、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1.水平的LM曲线 2.IS垂直时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r图4.3 IS在流动陷阱中移动图4.4 IS垂直时货币政策无效LMLM*ISIS*ISLMLM*yry 四、挤出效应 1.挤出效应的含义 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的降低。2.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 第一、支出乘数的大小 第二、货币需求对产出的敏感程度 第三、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第四、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五、货币政策的效果 1.货币政策的IS-LM图形分析 第一、IS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LM0LM1IS0IS1y1y2y3图4.5IS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第二、LM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LM0LM1IS0IS1y1y2y3y4图4.6 LM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第三、货币政策效果的数学表达货币政策乘数 货币政策乘数的含义:当IS曲线或产品市场均衡情况不变时,实际货币供给量变化能使均衡收入变动的量。货币乘数计算公式:六、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ryr0LMLM*ISIS*图4.7 古典主义极端 七、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该政策适用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经济,而不适用于经济衰退时的经济 2.货币政策的效果受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3.货币作用的外部时滞影响货币政策效果 4.资金在 国际上的流动会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第二节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一)充分就业 1.含义:一切生产要素都已经按照自己意愿的报酬参与生产的状态。2.度量指标:失业率 3.失业的类型 第一、摩擦失业(包括结构性失业)第二、非自愿失业 第三、自愿失业 第四、周期性失业 第五、自然失业率 (二)价格稳定价格指数 (三)经济持续增长 (四)国际收支平衡 二、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构成及工具 1.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付 2.政府收入:税收(包括财产税、所得税和流转税);公债。(二)自动稳定和斟酢使用 1.自动稳定器 第一、政府累进税的作用 第二、政府转移支付的作用 第三、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的作用 2.斟酢使用的财政政策 第二节 货币政策 一、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 二、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 1.活期存款:不用事先通知就可以随时提取的银行存款。2.存款准备金:经常保留在银行内部以备提款需要的存款。3.法定准备金:按照法定准备率提留的准备金。4.银行体系凭借活期存款创造货币的机制 存款人(1)银行存款(2)=(3)+(4)银行贷款(3)=(2)0.8存款准备金(4)=(2)0.2甲乙丙合计1008064500806451.2400201612.8100表4.1 银行存款的多倍派生存款和贷款其中,存款总和D、原始存款R、法定准备金率rd,三者之间的关系为:5.货币创造乘数的条件 第一、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准备金(re)第二、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或再贴现率的高低 第三、银行客户将一切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支付完全以支票形式进行;否则有现金漏出率(rc)6.基础货币、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H)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Rd和超额准备金Re)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Cu。H=Cu+Rd+Re 如果将货币总供给定义为全部的活期存款D和非银行持有的通货Cu,M=D+Cu 那么:三、货币政策及其工具 1.再贴现率政策 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2.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3.变动法定准备率 4.道义劝告 央行利用其在金融市场上的特殊地位和威望劝告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影响其投资和贷款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