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一年级下册).doc
1新世纪数学(16年级)教材编写组 一、本册教材的整体介绍 数与代数 第五单元 加与减(二) 第六单元购物 在购物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元、角、分的认识) 通过购物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七单元加与减(三)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抽象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百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空间与图形 空间与图形 第四单元 有趣的图形 通过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过程,体会面在体上 利用所学图形,进行拼图、折纸、图案设计等活动 统计与概率 实践活动 1.结合具体内容设计的实践活动 在教室里数一数、说一说 小调查:你校一年级有多少个班?每班各有多少人?哪班人数最多?哪班人数最少? 用学过的图形设计漂亮的图案 实践活动 2.独立设置的实践活动 我和小树一起长 小小运动会 今天我当家 整理与复习 你学到了什么 我的成长足迹 (二)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 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注重通过调查活动使学生体会调查的必要性,鼓励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增长统计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二、各单元内容介绍与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看谁数得快 .开展数数游戏,培养学生估计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数感 3.结合数数活动,尝试将数数的结果用计数器、图形、数字表达出来,理解数位的意义,并能正确数数. 怎么拨?怎么写? “说一说” 使学生体会同一个数在不同数位的不同意义 4.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本游戏通过“多得多” “少得多” “多一些” “少一些”,来发展学生的数感 案例片断与研讨:100以内数的认识 案例片断 “数一数”活动1 初数百以内数 学生几乎都是“一个一个的数”,而且数完后,把所有的学具堆成一堆,无法让别人看清是多少。想象中的多种数数方法,两个两个数、5个5个数、10个10个数并没有出现。 “数一数”活动2 再数百以内的数 师:你能不能想个好办法,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是多少呢? 生:芸豆10个一堆,小棒10根一捆,小正方体10个一排。 师:你们的办法可真好,你们怎么都想到要10个10个数呢? 生1:10个10个的数比较快。 生2:10个10个的数别人很容易看出是多少,也可以5个一堆5个一堆,但我们感觉不如10个10个的数好。 师:接下来就请你们根据刚才的方法,再来数一数吧。 (学生们很快数出了学具的个数,有的说刚才数错了,是96不是95;有的说是102不是100,再数时会小心的) “数一数”活动3 三数百以内数 老师: “怎样才能得到100个呢?” “我有95个芸豆,只要再给我5个就是100了。” “我的是99根小棒,再加一根就是100根。” “我的铅笔只有88枝,再数再数反正再接着数10 多支也能数到100支。” 老师: “我们帮他数数。” 学生大声的数着89、90、91。还有学生说:“我的是105个芸豆豆,去掉5个就是100个了。” “我的是102个小正方体,去掉2个就得到100个。” 学生们都经历并得到100这个数的过程,于是让学生把100个再合到一起,告诉他们自己手中的100个学具就这么多,之后便让学生三数100。出现了多种数数的方法,如:一个一个、两个两个、5个5个、10个10个的数的方法。 案例讨论 1.在第一次“数百以内的数”的活动中,这个班学生数的方法 主要是什么?你觉得老师的处理合理吗?为什么? 2.数数活动对于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发展数感有什么价值? 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活动。基于自己学生经验对教材的创造是必要而且是重要的。 从先估一估,到让学生在数一数的活动中对估计的结果进行修正;多次多样的数数活动经验的积累,对于发展数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 1.充分借助直观操作,理解整十数的加与减 2.在解决问题中,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在解决问题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案例片断 片断一 创设小兔请客的<a name=baidusnap0></a>童话</B>情境,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一共有几盘果子?” “第二堆比第一堆多几盘?” “一共有多少个果子?” 商定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果子?”的问题,学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摆小棒,列算式,列出20+30,30+20,还有学生列出10+10+10+10+10) 片断二 探讨算法 师:列出了这么多的算式,你能计算吗? (学生思考、讨论) 生:30里面有3个10,20里面有两个10,3个10加两个10合起来就是5个10,就是50。 生:我是一个10一个10加起来算的,10加10就是20再加个10 就是50。 生:我觉得有一种简单的算法:十位上3+2=5,个位上0+0=0,所以就是30+20=50。 生:我是摆小棒算的,先摆2捆,再摆3捆,合起来就是5捆,就是50根。 师:原来有这么多种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计算。 案例讨论 1.计算教学与生活联系对学生有哪些益处? 2.“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你是怎样理解的?算法多样化需要最优化吗? 从生活引入有助于学生认识计算的必要性,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同时有助于学生建立起算式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为理解抽象的算式提供直观的背景,有助于理解运算的意义。 提倡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多样化,在对比反思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 同样教师也有责任把公认的、易于理解和交流的方法介绍给学生。 第五单元 加与减(二) 1.结合实际问题,体验算法多样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计算的方法 3.通过学具的操作,理解退位减法 第七单元 加与减(三) 1.探索并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2.把运算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运算技能 案例片断与研讨:套圈游戏 案例片断 片断一 出示淘气和笑笑得分统计表 师:估计谁能赢呢? 生:淘气赢。淘气有两次比笑笑多,而笑笑只有一次比淘气多。 生:就是淘气赢,因为第一次淘气比笑笑多一分,第二次笑笑比淘气多一分,那么,他们就一样多了。第三次淘气比笑笑多,所以淘气会赢。 师:谁听明白了。(有接近一半的孩子摇头) 生:她是说第一次、第二次淘气和笑笑的总分一样多,前两次就平了。关键看第三次,第三次淘气多。我就觉得淘气会赢。 师:淘气真的一定会赢吗? 生:会。(部分同学坚定的回答) 生:不相信的话,我们可以加起来比一比,看到底谁多。 师:好办法,我们试一试。(男生算淘气的,女生算笑笑的) 片断二 生1:我算出淘气得了97分,我不用计算就知道笑笑得了97-3=94分。 生2:我是这样算的 24+29+44,20+20=40,40+40=80,4+9+4=17,80+17=97。 生3:我用竖式算的.(连加竖式) 生4:我是将所有的十位上的数相加,再 20+20+40=80,4+9+4=17,80+17=97。 生5:我先把29看成了30 24+44=68,68+30=98,98-1=97。 (一共汇报了8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师:这么多的算法,你觉得那种最合适? 案例讨论 1.本节课哪些地方较好地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2.有人认为:课的引入阶段花了较长的时间,冲淡了连加的主题,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3.估算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有哪些好处? 有助于形成数感,促进对问题的理解。 解决问题同样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引入实际情境的目的也不是仅仅为了引入计算。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并不一定需要有精确结果,教师应鼓励学生面对实际问题选择计算方法(精算还是估算)。 不在于估的结果离精确值差多少,关键是学生对数量级的体验。所以,有时结果也可以是一个范围。 第六单元 购 物 1.通过具体情境活动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图片 2.在模拟购物中,掌握计算两种物品价格的方法 空间与图形 第二单元 观察与测量 1.在观察物体的活动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2.在测量活动中,认识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3.通过身边物体长度的参照物,帮助建立米的单位 4. 关注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 案例片断与研讨:观察物体 案例片断 1.师出示教材12页的教学挂图 师:观察并说说图中有什么? 生:有两个小朋友,淘气和笑笑,一辆小汽车。 师:他们在干什么? 生:正在看小汽车。 师:谁能说说淘气看到了轿车的哪一部分,笑笑呢? 生:淘气看到的是尾部,笑笑看到的是侧面。 2.请同学们观察书中12页“说一说”中的两幅图。 师:请说说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生:左图是淘气看到的,右图是笑笑看到的。 案例讨论 1.片断中教师只是引导学生观察图,学生仔细看图就能得出结论,这对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形成有何利弊? 2.你认为观察物体一课,怎样组织学生的活动才更具实效性? 第四单元 有趣的图形 1.在从立体到平面的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与圆 2.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 案例片断与研讨: 搭积木 案例片断 师:我有一些积木(出示三棱柱、圆柱、长方体、正方体)你能看到这些积木的面吗?怎么才能看到这个面呢? (学生动手操作) 生1:我拿不同的积木在纸上画一画,大家就看到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生2:我用这个(三棱柱)也能画出长方形 甲教师怕节外生枝就淡化了三棱柱中有长方形。 乙教师鼓励学生讨论,组织学生先分类再认识。 案例研讨 如果你碰到这种情况如何处理? 学生对这几个平面图形已有了一些经验,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上。教师要对教学目标有全面的认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要有机结合。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是个重要的长期目标,需要通过多种媒介去实现。 教学是富有挑战性的,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环境中学习会有更大的收获。 第八单元 统 计 在调查活动中,体验统计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实践活动:今天我当家 今天我当家 借助“今天我当家”这一情境,综合复习了100以内的两位数的加减法、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 主要涉及的问题: 100元钱可以买些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实践活动的价值 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2 小小商店(购物活动) 买衣服(认识人民币(二)) 3 买文具(认识人民币(一)) 建议课时数 教学内容 通过情境活动,借助学生生活经验认识人民币 创设实际兑换的情境,理解元、角、分的关系 建议在学习之前,与家长一起购物,积累人民币的经验 教学建议 创设模拟情境 提出数学问题 渗透估计思想 只要求学生在购物情境中学习付钱和找钱,不要求抽象的算式。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从两个方向观察物体 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