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学年度课程模块考核高二语文试卷分析报告.doc
-
资源ID:69466627
资源大小:678.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2学年度课程模块考核高二语文试卷分析报告.doc
2012学年度课程模块考核高二语文试卷分析报告一、 试题简评本次语文试卷题型包括基础知识题、古诗文阅读题、阅读题、语言表达题、作文题等六大题,总分150分。考试题型与高考相同,总体难度适中。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第一大题是基础知识题,重点考了字音的考查,成语的运用,病句的辨别,句子衔接。涉及到的考试能力要求包括:识记、理解和表达、应用。这一大题难度不大,知识点基本来自课文选修1,学生一般能答对2题以上,少部分同学能全部答对。学生基本都在第1、第3小题上出错,主要反映了大部分学生基础不牢固,又忽视平时的练习积累。第二大题是古诗文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名句默写三部分。文言文阅读节选自必修5六一居士传,考查对文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对文章信息的筛选、分析等综合能力。从答题情况看来,这一题不是很理想,4道选择题中学生普遍只能答对2题,极少部分同学能全部答对。出错率较高的是“虚词辨析”和“文言句式辨别”这两小题,学生对文言知识的掌握仍停留在一知半解的水平上,老师带着走就头头是道,一旦需要自主解决便露出马脚。要督促学生平时多积累、多归纳,学会举一反三,特别是18个虚词的用法和几个特殊句式的辨别方法要记牢,要能活学活用。翻译题10分,平均得分约为7分,最高分10分,最低分0分。从这道题来看,学生主要是对几个重点虚词、实词的把握不准确:第题翻译得较好,丢分的主要原因是多数学生忽略了重点实词“固”的翻译;第题多把“患”翻译成“病”,“者”被译成“的人”;第题对文句的句意把握较差,翻译不通顺,将“用”翻译成“使用”,将“称”翻译成“称职”、“名号、名称”等。诗歌鉴赏,本题7分,难度适中。两道小题主要考查诗歌的主要内容以及表现手法,平均分4.38分,最高的能得满分。但从中仍暴露出一些很常规性的错误: 1、学生解读题干的意识薄弱,如第1小题具体应回答为什么而“忧”或“忧”体现在哪几方面,但结果是大部分同学两道题的回答方向基本相同,都套用了“通过运用手法,写了来表现诗人的忧情”这样的模式。2、诗歌本身的整体感知,理解分析能力仍旧较低。如第1小题把握不出“命途不顺”和“生命衰老”这两点,都只能笼统地回答“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等。3、表现手法的相关术语运用很不规范。如“以物衬情”、“以静衬动”、“以悲景写悲情”、“写意象/景物来衬托/烘托 /渲染忧;比喻手法的运用多数学生答“以虚衬实”或“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以及“情景交融”交叉混淆或干脆几个一起用;4、答题不规范,表达不清晰、具体,概括能力差。默写题都是出自课内要求背诵的诗文,学生基本能背出来,但错别字依然突出。第三大题、第四大题是现代文阅读。第一篇阅读学生在多项选择题方面做得较好,但第13题接近3/4的学生错选了C项;两道主观题的答题情况也很糟糕。第二篇阅读选用的是和选修1相关一篇散文,但学生仍体现出理解能力偏低,概括能力较弱的问题。第14题:审题不仔细,没有看清题干中“目的分别是”的“分别”两字,答题时没有分点作答;没能把握住“论述文”的文体特征,明确文中所选用材料的目的均是为了作者的某个观点而服务的,答题表述应能采用“引述事例是来证明的观点”这样的句式;整体阅读意识淡薄,未能把握论述文的思路,因而对体现观点的中心句、关键词拿捏不准,导致对“目的”的把握不准确。第15题,本题得分较低,题干要求是“结合文本,评析事件”,答题模式应是“陈述事件+评价+分析”。参考答案中属于陈述事件则是在评价分析中体现鲜明的态度立场。从答题情况分析,学生基本无法整体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答题也很混乱笼统。对事件中摄影者的行为评价应基于文中作者所肯定的人文性、社会公共道德的基础上,但学生断章取义地以“若先救人,则失去摄影的机会”来肯定摄影者的行为,或“漠视生命”,肯定以“丧失一条生命来换取新闻真相或新闻意义”的行为。第16题,大部分学生能进行具体分析,少数提到作者对辛弃疾的“赞美和尊敬、钦敬”之情;大部分的学生只能提到“引起阅读兴趣、伏笔、铺垫、点题”等胡乱一气的答案。得分基本为2-3分。第17题,“大气磅礴”和“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这两点基本能答出,而“爱国情怀”较少提到或简单回答“豪放”与“婉约言愁”等。评价得分4分。第18题,最大问题是没有把辛弃疾的词作与其他词人的作品进行对比;其次是照搬原文的句子作答;另外少数学生与第17题的答案混淆作答,平均得4分。第五大题是语言表达题,12分,本大题得分普遍低,最高得分是10分。第19题题型较新,题干中要求的第1、2小点学生大都可以落实,但第3小点的“拟人”手法就不能落实,且用到的四字词也不十分规范、准确。平均分4分。第20题要求学生得体表达,平均分3分。大部分学生能详细介绍出被推荐者的特点,但都是以普通身份去介绍,不能体现出以“校长”的名义来进行推荐,个别学生能以“校长”的身份来组织语言,但也显得不够得体,比如“我校”,“贵校”“该生”等常规用语学生都不能准确、有效的使用。另外在结尾处也不能体现出“推荐”的目的。六、作文题:风雨来临时1、审题:将则材料串在一起,面面俱到,泛泛而谈;部分学生未能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路”来分析推溯出观点,抛开“路”去空谈“梦想”“创新”“坚持”或者忽略材料,单纯谈人生历程,如童年、青年、少年;又或者以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来套题。这些立意均视为偏离题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题目宽泛(如路在路上路与人生)题旨模糊,没有明确的点题句;虽有论点型题目,如“走自己的路”“走别人的路”“走正确的路”等,但论述与例证没能紧扣论点,内容与题目貌合神离。2、论述:例证中出现大段叙事,论述语言不够简介严谨,甚至与论点分离。3、字数:作文字数不少处于临界点(字),影响内容质量。4、卷面:潦草,涂改部分乌七八糟。三、今后教学建议1、针对学生答卷上出现的问题,要重视、要分析,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的原因,并和学生一起制定改进提高的目标,要让学生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肯定会提高得分。2、加强审题意识和答题的规范指导。课上和训练讲评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审题训练,先要求把题目读懂,涉及的考点是什么,要回答哪些知识要点,分几步来回答,回答的规范语言应该怎样表达。3、加强作文指导。试卷中反映出学生写作的基本功较差,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作文资源来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还必须加强作文指导,多进行一些升格作文的修改训练,减少或消灭错别字。4、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告诉我,只有自己主动去学的东西才能掌握得更好,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