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说课答辩内容及参考答案.docx
教师说课答辩内容及参考答案1 .按照教育技术和新课程标准,学生(教师)的学习方式 (教学方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答:按照教育技术与新课程标准,教学改革包括教学内容和 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涉及教学理念、课程体系、课 程标准和教材等改革,那么教学方式又需要做哪些改革呢?传统 的教学方式以“口授、板书、演示”为主要特征,传统的学习方 式以“耳听、手记、做题”为主要特征。随着教育技术和新课改 的实施,教师的教学方式向以“启发、诱导、点拨”为特征的启 迪诱导方式转变,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主宰,不再仅仅是知识 的灌输着,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支持学生自主学习, 是进行自主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的学习方式则向以 “自主、协作(合作)、研究”为特征的主动建构方式转变,学 生不再是外部刺激的接收器、知识的存储器,而是信息加工的主 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过程的主人。2 .什么是教学设计?(说说你对教学设计的认识)答:教学设计是为教师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之 间架设的一座桥梁,是把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转换为教学实践的 一门桥梁学科。具体地说,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 理论与学习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分析、教 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等教学 同的基准,教学媒体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依据作用于人的感官的 不同,教学媒体可以分为非投影视觉媒体、投影视觉媒体、听觉 媒体、视听觉媒体和综合媒体等5类。非投影媒体又称为传统教 学媒体,包括印刷材料、图画、图示材料、模型和实物等。投影 视觉媒体包括幻灯机、投影机等,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听觉媒 体包括录音机、收音机、电唱机、激光唱机(CD机)等,以及 相应的教学软件。视听觉媒体包括电影放映机、电视机、录音机、 影碟机(DVD、VCD)等,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综合媒体包括多 媒体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等,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13 .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有哪些?答:教学过程是复杂的、动态的,随着教学内容、教学对象、 教学方法的不同,教学媒体所起的作用也会有所不同。对于同一 种媒体而言,由于使用方式的不同,对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产生 的作用也可能会不同。更何况每一种教学媒体的特性都不尽相同, 各种媒体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适应任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 学对象或教学策略的最优“教学策略”是并不存在的。当然,对 于某些具体的教学目标来说,还是存在某种媒体,能使教学效果 明显优于其他媒体。我们将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概括如下:(1) 提供事实,建立经验;(2)创设情境,引发动机;(3)举例验 证,建立概念;(4)提供示范,正确操作;(5)显示过程,形 成表象;(6)演绎原理,启发思维;(7)设难置疑,引起思辨;(8)展示事例,开阔视野;(9)欣赏审美,陶冶情操;(10) 归纳总结,复习巩固;(11)其他(包括突出、强化教学重点, 突破、化解教学难点)。在上述教学媒体作用的表述中,均采用 了并列的句型:前半句表示媒体的使用目标,后半句表示媒体在 教学中能起到的作用。14 .说明教学媒体运用的方式与运用的最佳时机。答:信息媒体运用的方式:(1)设疑一演示一讲解;(2) 设疑一演示一讨论;(3)讲解一演示一概括;(4)讲解一演示 一举例(或学生讨论);(5)演示一提问一讲解;(6)演示一 讨论一总结;(7)边演示、边讲解;(8)边演示、边议论;(9) 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10)自定义。教学媒体运用的最佳时机为:(1)学生的心理状态由有意 注意向无意注意相互转化时;(2)学生的心理状态由抑制向兴 奋转化时;(3)学生的心理状态由平静向活跃转化时;(4)学 生的心理状态由兴奋向理性转化时;(5)学生的心理状态进入 “最近发展区”,树立更高的学习目标时;(6)鼓励与激励学 生的未知欲望时;(7)鼓励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增强信心时; (8)满足学生表现成功的欲望时。15 .运用教学媒体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答:随着教育技术普遍受到重视及其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 教学媒体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尝 试新技术、新媒体。但如果运用不当,只是流于形式,不仅不能 真正发挥其作用,也给广大教师增加很多负担。要科学地运用这 一技术,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注意以下问题:(1)明确教学媒体 使用的目的:运用教学媒体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 要深入分析教学中存在的的问题,并围绕教学问题的解决而选择 和运用媒体,不能为了用而用;(2)立足于正确的媒体观:在 选择、运用媒体时,要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第一需要;(3)注重 教学媒体运用的规范性;(4)体现教学媒体运用的创造性。16 .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是什么?原则是什么?答:选择教学媒体的理论基础是戴尔的“经验之塔”。选择 的依据是:(1)依据教学目标。每个知识点都有具体的教学目 标,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递教学信息。 (2)依据教学内容。各门学科的性质不同,使用的教学媒体会 有所区别;同一学科内各章节内容不同,对教学媒体的使用也有 不同要求。(3)依据教学对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 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时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特征。(4) 依据教学条件。教学中能否选用某种媒体,还要看当时当地的具 体条件,其中包括资源状况、经济能力、师生技能、使用环境、 管理水平等因素。选择教学媒体的原则是:(1)最优决策原则。美国转播学 家施拉姆提出的决定媒体选择几率的公式,是选择媒体的最优决 策依据,为:选择媒体几率二媒体功效+需付出的代价(2)有效 信息原则。从戴尔的“经验之塔”可以看出,各种教学媒体所提 供的学习经验层次是不同的:有的属于具体的经验,有的属于替 代的经验、间接的经验,有的则属于抽象的经验。因而,不同的 教学内容应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来体现。或者说,不同的教学媒 体适合表现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结构是逐步形成的,它 不但与年龄有关,更与他们的知识、经验、思维的发展程度有关。 因此,只有当选择的教学媒体所反映的信息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以 及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重叠时,教学媒体才能有效发挥作用。(3) 优化组合原则。各种教学媒体都有各自的优点,也有各自的局限 性,没有一种可以适合所有教学情况的“超级媒体”。各种教学 媒体的有机组合将会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取得整体优化的教学 效果。但是,媒体的组合要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为出发点,而不 只是形式上的相加。17 .选择教学媒体的程序有哪些?方法是什么?答:选择教学媒体的程序主要分三个步骤:(1)在确定教 学目标和知识点的基础上,首先确定媒体使用目标;(2)选择 媒体的类型;(3)选择媒体的内容。媒体的内容是指把教学信 息转化为学习者的感官产生有效刺激的符号。选择媒体内容可以 通过选编、修改、新制三种途径进行。选择教学媒体的方法是:(1)教学媒体类型的选择按照戴 尔的“经验之塔”理论进行选择。(2)教学媒体内容的选择是 在确定媒体类型基础上查阅媒体资料,看是否有相关内容的媒体。18 .教学设计的成果有哪些?答:教学设计时运用已知的教学规律去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中 的问题,其成果获产物是经过验证的、能实现预期功能的教学系 统。教学设计可分为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不同层次的教学设计 成果表现不同。宏观层次的教学设计主要面向大型、复杂的教学 系统,如个别化学习系统及一个学校或一门新专业的课程设置、 课程开发等,其教学设计成果可以是学习系统、网络课程、课程 及教材、教学资源、题库系统、评价系统等。微观层次的教学设 计主要面向具体课程内某个单元、某堂课的设计,其教学设计成 果大多是面向课堂教学、单元教学设计方案、媒体教学材料、学 习资源、活动模板等。由于教学设计的成果较多地体现在微观层 面的课堂教学方案和媒体教学材料之中,而且只有课堂教学方案 和媒体教学材料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地在教学中发挥作用,提高 教学效果,在当前的课堂教学设计中,这两者已经成为教学设计 成果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评价是对包含着两部分内容的教学 设计成果进行评价。19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原则是什么?答:A完整性和规范性:一个完成的课堂教学设计成果至少 应包含两部分内容,一份规范的教学设计方案,一份媒体素材清 单及多媒体资源。一份规范的教学设计方案必须体现一个完整的 教学设计过程,所有必需的环节应明确写出,而且要前后一致, 是一个整体解决方案,而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堆砌。教学目标 阐述:确定教学目标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不仅反映知识和 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目标,而且能 体现不同学习者之间的差异;目标的阐述清晰、具体、不空洞, 不仅符合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而且便于教学中进行形成性 评价。学习者特征分析:从认知特征、起点水平和情感态度准 备情况以及信息技术等方面详细、明确地列出学习者的特征。 教学策略选择与活动设计:多种教学策略综合运用,一法为主, 多法配合,优化组合;教学策略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 学生主体地位,能够成功实现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和策略一致, 符合学习者的特征,教学活动做到形式和内容统一,既能激发学 生兴趣又能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活动要求表 述清楚。教学资源和工具设计:符合多种媒体的优势,信息技 术的运用有效;资源能促进教和学,发挥必需的作用。教学过 程设计:教学思路清晰(有主线,内容系统,逻辑性强)结构合 理;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重视新知识的运用;教学时间分 配合理,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有层次性,能够体现学生的发展 过程。教学评价和反馈设计:有明确的评价内容和标准;有合 理的习题练习,练习的内容、次数比较合理,有层次性,既能落 实双基的要求,又注重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注重 形成性评价,提供评价工具;针对不同的评价结果提供及时的反 馈,而且以正向反馈为主;根据不同的评价信息,明确提出矫正 教学行为的方法。总结和帮助: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 的问题和困难有所估计,并提出可行的帮助和支持;有完整的课 后小结;总结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学习的主题、重点关注潜能的 需求。一份完整的米提素材清单及多媒体资源只应提供教学涉及 的各类媒体素材清单,如投影、幻灯、挂图、模型、计算机软件 等。B可实施性:评价一个教学设计成果的优劣,还应从时间、 环境、师生条件等方面来考虑其是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时 间因素:运用此成果于教学时,所需时间多少,包括教师的教学 时间、学生的学习时间等。教师的教学时间应包含学生完成教师 布置作业的时间、教学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量等。环境因素: 对教学环境和技术的要求不高,可复制性较强。教师因素:方 案简单,可实施,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特点及其预备技能。 学生因素:针对学生的情况,对学生的预备知识、技能及学习方 法等方面的要求比较合理。C创新性: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 地位;教法上有创新,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 思维能力的培养;体现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的有效应用。D媒体资源的支持:我国教育技术界曾对音像教材提出了编 制原则,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传统的教学材料的评价,同时也是 现在各类多媒体教学资源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教育性:能 用来向学生传递规定的教学内容,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服务。 科学性:正确地反映了学科的基础知识或先进水平。技术性: 传递的教学信息达到了一定的技术质量。艺术性:具有较强的 表现力和感染力。经济性:以较小的代价获得了较大的效益。20 .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方法是什么?答: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设计人员用来获取数据,并通过这些 数据修正他们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效果的过程。形成性评价的 重点是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改进教学设计。形成性评价开始于 分析阶段,持续于选择和设计阶段,如果计划中还有试用阶段, 那么还将持续到实施过程的前期。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通 常包括六个阶段:自我评议、专家评议、一对一评价、小组评价、 实地试验、进行中的评价。理想情况下,这些方法都是依次实现 的,当然,在设计实践中,可能不会实施所有的形成性评价方法。 自评:设计者、开发者或涉及团队中的一些成员在将方案呈现 给专家或使用者评价之前对其进行评价。这一过程通常被称作“内部评议”,一般是在外部评价之前进行。专家评议:主要 指邀请一些内容专家、教学设计专家或者相关领域的专家,针对 教学设计各要素的选择或设计提供信息,并(或者)在方案实施 之前对其中的各个草拟要素进行评议。一对一评价:一对一评 价有时也被称为对教学设计成果的诊断性评价阶段。在这个阶段 中,设计人员往往需要和三名或者三名以上具有代表性的学习者 一起工作,从单个的学习者身上采集数据并修正教学材料,其目 的是确定并改正教学中存在的明显错误,并从学习者那里获得对 教学内容的最初使用数据和反馈。这是设计者首次从学习者的角 度出发,对他们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所作的决策进行审视,来验 证设计师和开发者的预感是否正确,是否存在对目标人群的误解。 小组评价:小组评价阶段往往是由8至20个目标人群的典型 代表组成学习小组,利用教学材料自行学习,然后通过对他们的 测试来采集所需要的数据。小组评价有两个主要目的,一个是确 定在一对一评价后所作的改动是否有效;另一个是确定教学中还 存在哪些问题,是否能适用于真实的目标群。实地试验:实地 试验是教学设计结果实施前形成性评价的最后一个阶段,执行人 员(通常是指教师)要在一个与教学材料最终使用环境尽可能相 像的学习环境中进行评价。实地试验的目的是确定在小组评价之 后所作的改动是不是有效,并要确认教学方案在预设的使用环境 下是否能够使用。进行中的评价:进行中的评价是指在教学实 施之后,就教学对学习者的学习、工作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效 果所进行的评价。在前面的五个阶段,主要都是解决教学方案的 实施问题,包括如何完成教学目标、更有效地实施教学等,没有 涉及知识和技能在其他应用环境甚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这是 教学的根本目的。无论是知识、技能,还是方法,教学的最终目 的并不是为了学生能够掌握或者在学习过程中应用这些知识、技 能和方法,而是在最终需要这些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环境中进行 创造性地运用。因此,教学设计人员不能忽视这一点,应该在合 适而可行的时候,对学生的应用情况进行评价,以确定学生的知 识、技能和方法是否能够保持,是否能在其他应用环境中使用。21 .怎样理解“说课”?答:说课是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 有效手段。它要求教师以教育理论、教学大纲、教材为依据,针 对某一课题的自身特点,结合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于授课前面 对领导、同行或者评为口头表述该课题教学的具体设想、设计及 其理论依据。说课与授课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处,其相同点在 于二者都是某一课题的教材,不同处在于:目的不同。授课的 目的是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知识,进而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 育,即让学生学会;说课的目的则是向听者介绍一节课的教学设 想,使听者听懂。内容不同。授课的主要内容在于教哪些知识, 怎么教;说课则不仅要讲清上述的主要内容,而且要讲清为什么 这样做。对象不同。授课的对象是学生;说课的对象是领导、 同行或专家、评委。方法不同。授课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读、讲、议、练等形式完成;说课则是以 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可见,要掌握教学设计应从二个方 面去把握:运用系统方法,即从学习需求出发,系统地全面地观 察分析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而不是孤立地去处理教学中的各个 具体问题;要以教学理论、科学理论为指导,要对各个教学环节 进行具体计划。3 .概括说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教并重”的 教学设计的环节、特点。答:“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 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其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分析一一确 定教学的内容及知识点顺序;学习者特征分析一一确定教学起 点,以便因材施教;教学策略的选择与活动设计;学习情境 设计;教学媒体选择与教学资源设计;教学过程中作形成性 评价并根据评价反馈对内容与策略进行调整。在环节中已涵盖 建构主义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等策略设计;在环节 和在环节重则包括了情境创设和资源提供的要求。4 .简单说明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的特点。答: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地 学习,设计一般包括:情境创设一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 识意义的情境;信息资源提供一提供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信 息资源(教学资源),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自主学习策略 设计一自主学习策略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内在因素, 教师自己的解说为主。22 .怎样才能完成好“说课”?答:A规范说课内容,主要有:说教材和目标。针对教学 内容及教学内容所处的位置、前后内容的衔接,说清教学大纲的 要求、教学目标及确定本次课的重点、难点。说学习者特征。 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来介绍学习者特征。说教学 思想。基说出课的指导思想、主要的教学构思。说教学过程。 针对本次课的特点和学生基本情况,结合教师本身优势,说出课 堂教学的结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媒体应用等。说评价。 说出在课堂教学中应采取什么方式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进行评 价。B说课应遵循的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说课是教学 与研究相结合的活动,所说的内容是教学设想和理论依据,所以 教者既要说清教学设计,又要说清设计的依据,将实践经验上升 到理论认识,时间在理论指导下,理论与实践统一。科学性原 则。科学性原则是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说课应遵循的基 本原则,它是说课质量高的基础。说课应做到分析教材正确、准 确、透彻,教学目的确定,教法设计合理。创新性原则。说课 是深层次的教学研究。一节示范性的说课,对教学具有很重要的 指导意义,所以教者在说课中应注意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 自己的教学风格,同时要注意发现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 路、新方法,这样才能使自己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进而不 断提高教学质量。可行性原则。说课是将教案转化为“教学活 动”的授课前的实践演习,是对教学方案是否具有实用价值的检 验。备课是为了授课,所以教学设想必须切实可行,才具有实用 价值。教学设计是否可行,关键在于是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无 论是教学目的的确定,还是教学方案的设计,都应从学生的智能 水平,学生的心理、心理特点出发,才能具有可行性。23 .什么是优秀“说课”?答:优秀的说课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突出教学理念。从 说课的内涵看,教学理念是整个说课的灵魂所在。没有教学理念, 说课便没了分量。诠释教学思想。从说课的表达形式看,它不 是教案的重复,不是对上课的预测和预演,它是在兼有上述两点 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地表达授课教师在对教学任务和学情的了解 与掌握情况下,对教学过程的组织和策略运用的教学思想方法, 注重的是对教育理论的诠释。体现教学能力。从说课过程看, 说课促使教师的教学研究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促使教师由教 书匠向教育家转化。因为教学思想的阐发,能够使教师明确教育 教学观,展现教学设计,反思教学设计的预测或现象,提升教师 的教学能力和升华教师的教学境界。展现教学境界。教学具有 创造性,体现在说课者对于教学准确而独到的见解,对于教学环 节独具一格的安排,对于教学策略独具匠心的理解和独特的运用 技巧。展示演讲才华。从说课技能上看,它具有演讲特点。它 集中体现说者的心口相应的协调性和面对同行演说的技巧,让听 者明白说者所要进行的课的内容、目的、策略、手段极其效果, 明白说者的教学思想及行为所引起的效应。说得好的课具有说服 力和吸引力。24 . Excel的基础知识有哪些?答:Excel电子表格是Office系列办公软件的一个电子表 格软件,可以实现对日常生活、工作中的表格的数据处理。Excel 的主要功能有:建立表格、填充数据、数据处理、文字处理、图 表处理、打印报表等,同时它还具有数据处理、宏命令、决策支 持分析等功能。Excel的图形用户界面是标准的Windows的窗口 形式,有控制菜单、最大化、最小化按钮、标题栏、菜单栏等内 容,这些与Word操作界面一样,图中标注的部分是Excol特有 的部分。工作表区与单元格:工作表区是放置表格内容的地方。 单元格是工作表区的基本元素,也是最小的独立单位,可以存放 各种类型的数据。单元格地址是以列号和行号的组合命名的,如 第5列第5行的单元格地址位E5。被选中的单元格是以粗实线 显示,称为当前单元格。当前单元格的右下方有一个小黑点,称 为填充柄。名称框:显示或定义当前单元格名称或一组单元格 的名称。在名称框中输入名称,可以选取相应的单元格或一组单 元格。25 .教学实施效果的评价维包括几个方面?各是什么?答:对教学实施效果的评价可以从教学结构转变、学生学习 方式和效果、教师教学方式和效果等三个维度进行。A教学结构 的转变。在“主导一主体”的教学结构中,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学习活动等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有很大的 自主权,又能保证其学习不会发生质的偏离,能在适当的时候得 到专家、伙伴的指导。学生处于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有利 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B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课 堂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应该明确:是否从学生出发?是否在整个的 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需求、学生的积极性和学生主体性 的发挥?具体来讲,包含以下方面: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 积极的情感投入、成就感的获得;广泛的认知范围;深层次 的认知体验;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科知识的有效运用;解 决问题技能的训练。C教师教学方式和效果。角色转换。在评 价教师的课堂时,应该改变传统的师生角色的定位观念,明确教 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关注学生收集/加工信 息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关注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 师应关注学生交流协作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关注学生创新意 识、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的落实与调整。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师要有很强的将教学设计阶段的思路、方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落实的能力;同时还应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捕捉课堂中的灵感 来灵活调整教学。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加强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 要内容,对提高教学效益、保证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然也是整合课堂实施效果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学习资源与 工具。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多种工具出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 根据教学内容、学习者、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等特征,来选择合适 的信息技术工具,同时,体现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 学习的支持。教学组织。教师的调控能力必须到位,要协调好 教师教和学生学、资源和教材、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的媒体、面 向全体学生和发展学生个性等各种复杂关系。26 .教学实施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什么?答: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是紧密联系的两个教学阶段:教学 设计是教学实施的前提和保障,为教学实施确定了教学目标和指 导思想,明确了教学方向,并制定了达到目标的可操作策略和资 源;教学实施是教学设计的落实与评价。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 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教学实施应遵循教 学设计过程中提出的教学目标,以实现该教学目标为实施教学策 略、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灵活调整教学环节。教学实施是教 学设计成果的创造性应用,应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灵活调 整教学的安排,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抓住学生思维的火 花,深入探究。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进行深 入探究,推动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注不同学生群体的发展。尊重学习者的差异,为每个层次的学 习者提供发展的平台。创造性地设置任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 教师已经根据教学的需要设置了任务情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创造性地调整已构思好的任务,可 以改变任务的表达方式,可以将任务细化,也可以提出难度更高 的任务。27 .什么是合作学习?什么是分组策略?答:合作学习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 的。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才出现合作学 习的研究与实验。在我们研究的初期,合作学习并没有在我国得 到普及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只是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始, 才开始对合作学习的应用加以重视。那么什么叫合作学习呢?“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 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 同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有许多种方法,如小组 活动比赛(游戏竞赛法)、教学学习法(切块拼接法)、共同学 习法、计算机辅助合作学习法、大家动脑筋法、思考一配对一分 享法等。从合作学习的定义可以看出,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 合作学习的组织前提,合作学习小组通常有26名学生组成, 可以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策略,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 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 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组内异质为 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 竞争创造了条件。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 效,则必须做好以下三件事。选一名得力的组长。选一名成绩 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 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这是影响合作学习效果至关重 要的因素。起一个响亮的名字。让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 商,为小组去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 在小组内分享共同愿景;凝聚人心,形成团队精神。编一个相 应的代号。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好小组之后,在小组内按照学生学 业成绩和能力从高到低进行编号。确保全班每个小学生都有一个 代码,并且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代码相同。这样既 便于组长分工一一小组内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 或者按一定的方式合作;又便于教师抽查一一指定同一层次的学 生代表小组发言,并给予及时评价,使每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 任,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减少或避免“搭 便车”现象发生。28 .请谈谈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答:A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多媒体和网 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以日益普及,国际教育界也 公认,只有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才能使信息技术在教 育、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但到目前为止,在广大中小学教 师中(乃至整个教育界)仍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种种 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认识。有少数教师至今还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 合看作一种时尚,不清楚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为了什么目 的,只是大势所趋,大家都在应用信息技术或是上级号召应用信 息技术而不得不应用。还有不少教师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仅仅 看作现代化教学的一种工具、手段或是更有效地学习信息技术的 一种方式。这种观点显然是不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实 质。更多的教师则是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完全等同起来,认为只要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或是课 件就是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这种看法不仅反映出广大 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涵缺乏了解,也表明他们对实施信 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还只是一知半解,甚至根本没有 掌握。归纳起来,这些错误认识涉及三个方面:对“信息技术 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意义)不清楚一一为什么要整合?对“信 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实质)不了解一一什么是整合? 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途径)不掌握一一如何实施 有效的整合?B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 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 息技术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该环境能够支持真实情境创 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合 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一一也就是实现一 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自主、 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主 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 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 践能力培养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而这种大批创新人才的培养正 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要达到的总目标。为了便于对这一总体 目标的把握与实现,我肯可以在这一总目标下划分若干具体目标: 要运用创造性思维理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其核 心是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思 维能力的培养);要通过信息时代的新型教与学方式培养学生 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其内涵主要 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与能力、信息道德等三方面内容;其核 心是信息知识与能力,即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 能力;要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要培养学生的 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 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 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 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 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 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一一尤 以教师埃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一一主体相结合”的教学 结构。营造(或创造)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变 革传统教学结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个基本属性。三个基 本属性并非并列: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 基本内容,其具体目标时要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其最终目标时 要变革传统教学结构一一将教师主宰课堂的“教师为中心”的传 统教学结构,改变为既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 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一一主体相结合”的新型教学结构,从而 使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D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以下五条是信息技术 与课程整合的基本途径与方法。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 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方法进行课程整 合的教学设计;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和信息化学习工具的搜集 与开发,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但教学资源建设并不等 于要求教师都去做课件);其作用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达到自主建构 的目标;组织协作学习一一通过协作交流、思想碰撞、取长补 短,深化学生的意义建构;组织与指导自主发现、自主探究一 一在建构知识意义的基础上,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发现式学习与 研究性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5 .怎样分析教学目标?答:分析教学目标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内容与主题,即与 基本概念、方法或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对教学活动展开后需要 达到的目标作出整体描述,包括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将具备哪 些知识和能力、会完成那些创新学习及取得哪些潜在的结果、增 强哪方面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在分析教学目标时,要抓住四 方面:阐明学习行为的主体;要用行为动词和动宾结构短语 表述教学目标;要说明达到该目标的条件;对于和目标相关 的行为状况要有一定的判别标准。而编写教学目标时注意:定 位对象;明确具体;有层次性。6 .简述教学设计方案中的八个环节。答:包括八项内容,依次为:一、概述(教学内容分析), 二、教学目标分析,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情分析),四、教 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五、教学资源(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六、 教学过程,七、教学评价,八、帮助和总结。7 .怎样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学情分析)?要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 的新型教学模式。29 .请谈谈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误区的认识。答:目前,虽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观念能够在一些地区 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强调在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信息 技术。但是在大部分学校的实践过程中还是普遍存在着这样或那 样的误区。A对技术应用的误区误区一:技术排斥观。部分人认为目前以中国教育现行体制 及经济现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根本无法实现,从保护学生、 保证教学进度的角度看是不宜采用的。误区二:唯技术主义,过度依赖技术支持。很多人认为,如 果一堂课没有用到多媒体课件、网络等就不是一堂好课。也有人 认为,使用的技术越先进越好。误区三:重精品型课件,轻实用型课件。目前很多学校都存 在这样一个现象,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去准备一个 精品课件参加评选活动,而活动一结束就不再使用,对课堂上使 用的实用型课件则开发不够。误区四:关注课件,过多地展示多 媒体,忽视教学过程。很多教师认为要把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教 学中,必须把可见做得非常完美,所用色彩较亮丽、鲜艳,这往 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的观察,不利于看清问题的本 质。还有教师认为,多媒体课件是万能的,授课时从头到尾都要 使用课件,割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直接联系,忽视教学过程。B教学方法与教学思想上的误区误区一:在教学方法上重视演示现象、传授知识,忽视揭示 过程、培养能力。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应重 视教学方法的选择;精心合理地设计教学设计方案;注重对学生 认知方法的培养;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能 够站在较为客观的立场进行分析,再结合自身的知识结构做出相 应判断的思维方式。误区二:错误地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 核心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更 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有些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 有偏差,认为学习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多说多做就是发挥学生的 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过度弱化教师的作用,过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信 息技术环境下学习的优势没有发挥,教学任务完不成。分组学习是教学中教师常用的一种方式,但是很多只停留 在形式上,存在小组任务目标不明晰,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缺 乏良好的交流与观点的交锋等问题,从而导致学生主体地位没有 充分发挥。忽视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信息化课堂中,学生自主学 习是常用的教学策略,但是教师往往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而忽 视“差”生。这就导致了学习参与度较弱的学生游离在课堂之外, 产生了两极分化的现象。误区三: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 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教师要定位 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指导者,学 习工具运用的帮助者,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 尤其是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自制力有限,在以多媒体和网 络资源为主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显得更加 重要。如果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能很 好地体现。C对教学资源应用的误区教学资源的合理设计与应用,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 合的必要前提,但部分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应用存在错误的认识。 比如:对网络资源过分信赖,忽视其他教学资源;为使用网络而 使用网络,忽视教学目标和效果;过分重视助“教”的资源建设, 忽视助“学”的资源建设;重视物质资源,忽视人力资源。D对教育信息化理解的误区对教育信息化理解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误区一:校园网建设重形式,轻效果。校园网的建设和应用 缺乏全面考虑,造成资源浪费;只重视硬件建设,忽视软件与应 用建设,配套的软件和资源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硬件的有效使用。 此外校园网的应用缺乏学校人员全员参与。许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