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后延时服务“3+X”慧美课程工作方案.docx
-
资源ID:69471547
资源大小:13.46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课后延时服务“3+X”慧美课程工作方案.docx
XXXX小学课后延时服务“3+X”慧美课程工 作方案一、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 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 展的意见、XX省教育厅等4部门关于全面推进小学课后服 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XX区有关要求,切实推动“双减” 政策尽快落地落实,更好地满足家长及学生需求,提升课后 服务品质,学校基于“育中国情怀,国际视野,有教养的文 明人”的办学理念和“打造一所大学特质的静美学校”的办 学愿景为出发点,深化学校“雅美”卓越教师、“善美”学 生德育、“乐美”课堂教学、“畅美”学校治理、“和美”生 态校园的构建,并深入挖掘整合教育资源,共享大学课程资 源,形成“慧美”课后延时服务特色课程,实现美美与共, 特制定XXXX小学课后延时服务“3+X”慧美课课程工作方案。二、工作目标积极宣传国家政策,调研家长学生需求,落实“双减” 要求,创建学校“3+X”课后延时服务“慧美”课程。“3” 是教师层面一分层作业指导、基本素养训练、兴趣社团活动; x指家长志愿讲堂和走进济大体验活动五项内容架构而成, 一班一不同课表,一周一不同内容,一月一交替更迭。将学 校“五育”共美延伸,实现完整的基础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深 度融合,提升课后服务品质,积极探索济大附小发展新路径。 从而全面落实国家“双减”政策,丰富学生的课程体验,促 进学生多样发展,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样 化需求。三、基本原则学校在课后服务工作中坚持以下原则:1 .坚持自愿自主原则。在家长、学生自愿自主参与的前 提下,由家长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2 .坚持公益服务原则。课后服务工作充分遵循公益性、 服务性原则,不以营利为目的。3.坚持安全至上原则。加强安全教育,强化教师安全意 识和安保工作,做到监管到位、有安全措施、有统一组织, 确保师生安全。四、组织机构学校为确保课后服务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特成立课后服 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五、具体要求(一)课后服务具体1、落实双减,夯实基础。组织学生自主作业,辅导学 生有效完成作业,并进行重点、难点的指导和辅导。2、提高体质,身心两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室内徒手 操和体质达标各项目,加强他们的体质锻炼和体能训练指 导,拓展室内外团体心理游戏,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锤炼学 生心理品质。3、发展能力,拓宽视野。为学生设计、开展形式多样 的课后服务课程,内容涉及语言与文学、生活与健康、数学 与逻辑、科学与技术、艺术与审美等多个领域。4、共享资源,家校共育。家校社携手共育,丰实课后 服务资源,走进济大体验课程(图书馆、党史馆、民俗馆、 实验室等),沉浸式大学生社团课程、军训课程、专家进 校园课程,为学生提供不一样的课程体验。(二)课后服务对象所有在校在籍学生(三)课后服务时间及形式根据国务院及教育部相关要求,学校实行“5+2”服务 原则,即每周五天,每天课后服务不少于两小时。同时我校 根据家长及学生需求,将课后服务共分为四个时间段:第一:周一一周五早上教师上班前早到校学生,以看护 为主,由当天执勤巡视领导和班主任负责;第二:中午放学后吃配餐学生的服务(11:3013:30),由就餐服务值班教师负责,看护学生就餐、阅读、午休;第三:下午放学后至17:30课后延时服务(15:30- 17:30),由各学科老师负责,提供“3+X”课后服务;第四:17:30后的延时托管服务(17:3018:00),由当 天带班主任负责,以看护为主。(四)课后服务课程及内容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学段要求、周边教育资源等情况,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需求,创新课后服务3+X 模式,落实教师层面的分层作业指导、基本素养训练、兴趣 社团活动;创设x课程,家长志愿讲堂和走进济大体验活动。 坚持“一班一课表,一周一内容,一月一交替”服务,将“五 育”共美延伸,从而实现完整的全面的教育的深度融合。课 后服务课程3+X,即:“3”是教师服务层面,内容包括:分 层作业指导、基本素养训练、兴趣社团活动;“X”志愿服务 层面,包括:(1)家长志愿讲堂学科类、艺体类、制作类等相关内容学习,以大学教师、 专家送教为主;(2)实践体验及研学活动以研学和沉浸式大学生社团体验为主的实践活动;研学内容:走进济大图书馆、济大民俗馆、济大实验室、 济大党史馆(每周二、周四两个年级分别走进不同场馆);大学生社团沉浸式体验:每周组织一次参加大学生社团 丰富多彩的活动。(五)服务资源支撑1 .本校教职员工是组织实施课后服务的主体,充分发挥 教师的专业特长,做好服务前培训,服务过程指导,服务后 调研,提升课后服务品质。2 .共享XX大学丰实的课程资源,家校社携手志愿者进 校园。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专家进校园、家长课程备案审批 制度,加强过程管理,拓展课程资源。六、保障措施(一)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课后服务人员责任,加强师生安全卫生意识教育。 强化活动场所安全检查和门卫登记管理制度,落实严格的考 勤、监管、交接班制度和应急预案措施。加强校内各部门协 调配合,切实消除在场地、器械等方面的隐患,保障参加课 后服务活动的学生安全。(二)完善工作管理制度。遵守学校教学管理规定,规范课后服务行为。积极创新 工作机制和方法,综合运用校内资源和教师特长,继续开发 更加丰富的课后服务课程,探索形成具有济大附属小学特色 的课后服务工作模式。(三)完善工作考评机制。制定专门管理与考核办法,体现学生和家长对课后服务 的评价权重,安排专人加强巡查,对课后延时服务质量进行 专项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