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潍坊市五县市高三(上)质检语文试卷(10月份)(附答案详解).docx
-
资源ID:69486789
资源大小:118.61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潍坊市五县市高三(上)质检语文试卷(10月份)(附答案详解).docx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潍坊市五县市高三(上)质检语文试卷(10 月份)第n卷(非选择题)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材料一:文学到底是什么?文学提供一个媒介,让我们去了解生活,使我们获得对生活的某种感觉。当越来越多的写作以娱 乐读者为目的,文学里最好的、最核心的东西被屏蔽了。这个东西,可以称为真知。就创作层面而言,现代作家和施耐庵那个时代的作家最大的不同,在于能够利用的资源不是历史、 神话和民间故事,而是日常经验,因为文学要描写的是日常生活。日本评论家小林秀雄有一个观点,认为从萨克雷、狄更斯以后,小说建立了无数的范式来描写所 谓客观化、对象化的社会生活,而林林总总的社会生活又为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这使得 小说家几乎无所不能:没有什么角色能把你难住,没有什么领域是你无法触及的。在这种情况下, 大部分现实主义小说家不是在写小说,而是被小说写。这个论述让人非常震撼,因为它揭示了一 个问题:一个作者的特定修养、特定出身、独属于自己的情感结构和社会认知,甚至独属于自己 的绝望和痛苦,在今天似乎已经没有用了。“有经验的作者”,在写作中越来越不重要。这导致 小说在今天遭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不具备任何神秘感,不带有任何真正的情感,所有人物都可以互 换而不具备特定性。一个写作者尽可以把故事编造得非常复杂离奇,因为今天有大量社会新闻来 为之提供模板,并不需要多么高超的技艺。在这种情况下,假设一个人具备很好的语言能力和讲故事的能力,是不是一定能成为好作家?答 案是否定的。再高的才华,再好的讲故事能力,都无法帮助一个人真正写出生活中哪怕一点点的、 充满光芒的真知。在小林秀雄的观点里,文学中真正重要的是“独一无二的人物”,而不是“宛 如真实的人物”。我们之所以对文学作品中的有些人物不能忘记,正因为他是独一无二的,他有 强烈的特征。我们在孩提时代就记住的民间故事、历史传说,里面的人物飞檐走壁,有非常大的 能量,具有某种传奇性,不管他真不真实,他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刻画人物的能力连带着这样的人物在今天的小说写作中已经失去了。我们把笔下的人物当成 是一个跟我们没有关系的客体,只不过是我们把他定向化,把他变成社会的一个部分,我们来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外来生物入侵,是指外来有害生物传入、建立种群、传播扩散、的生态过程。外来入侵物种的传入主要有无意传入、有意传入和自然传入三种传入方式。其中,不少入侵物种 是由进出口贸易货物或入境旅客无意间引入的。有意引进则是指为了观赏和改善环境植物等目的 人为引进物种。20世纪,这种草迅速蔓延,挤占红树林、芦苇和海三菱;B草的生存空间,形成 “绿色荒漠”。依赖滨海湿地生存栖息的候鸟、底栖生物等。也由于无处落脚、无食可觅而面临 生存危机。此外,还有小部分外来入侵物种是通过台风、洪水等气候要素流动,或由昆虫和鸟类 等生物的传带,使植物种子或动物幼虫发生跨境迁移。生物入侵危害巨大,但从发生机制过程来看,初期的传入、定殖、潜伏等过程较为隐秘, 以至中后期不断扩散,最终暴发,对经济、生态和人类健康乃至生存造成严重灾害。生物入侵对 我国遭受的危害非常严重,仅紫茎泽兰、美洲斑潜蝇、松材线虫等13种主要入侵物种,给我国农 林生产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就高达570多亿元。外来生物入侵就发生在你我身边,因此,,才能筑起防控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铜墙铁 壁”。21.对文中画横线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部分地区由于改善环境、防浪护堤的考虑,在滨海湿地大量引进并种植耐盐、耐淹,适应 性和繁殖能力强的互花米草。B.部分地区由于改善环境、防浪护堤等考虑,引进耐盐、耐淹,适应性和繁殖能力强的互花 米草,在滨海湿地大量种植。C.部分地区出于改善环境、防浪护堤等考虑,引进耐盐、耐淹,适应性和繁殖能力强的互花 米草,在滨海湿地大量种植。D.部分地区出于改善环境、防浪护堤等考虑,滨海湿地大量引进并种植耐盐、耐淹,适应性 和繁殖能力强的互花米草。22.下列句子中的“而”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那些因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而对前途感到迷茫的人,很难有大成就。2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5个字。答案和解析15.【答案】C、D、D、【解析】(1) A.“让读者无法获得对生活的某种感觉”错,材料一 “文学里最好的、最核心的东 西被屏蔽了。这个东西,可以称为真知”是说“真知”被屏蔽了。B.“大大提升了小说家的写作能力”错,材料一 “这使得小说家几乎无所不能:没有什么角色能 把你难住,没有什么领域是你无法触及的”是说看似什么都能写,而不是写作能力真的大大提升。D. “同时代的作家难以做到”于文无据,材料二是说“这是作家的过人之处”。故选:Co(2) A. “不涉及日常生活”错,材料一是说“文学要描写的是日常生活”。B. “作者的经验使今天的小说不具备任何神秘感”错,材料一是说“小说建立了无数的范式来描 写所谓客观化、对象化的社会生活” “大部分现实主义小说家不是在写小说,而是被小说写”这 才导致小说在今天遭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不具备任何神秘感,而不是选项所说“作者的经验”。C. “'发现'比'书写'更重要”错,材料二“怎么发现和如何书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思考。 孙犁在这方面有自己的经验”,说明“发现”与“书写”都重要。故选:Do(3)材料二的观点是:孙犁熟悉农村、农民,并且能以历史的眼光发现变化,进而将这种变化与 时代变迁结合起来;孙犁捕捉并书写了这个时代的变化。A.是说看一个作家,不要只看外化风格,要看他的内在。与材料二观点不符。B.是评价孙犁描写人物的技巧。与材料二观点不符。C.是说孙犁对年轻一代作家的影响和渗透力。与材料二观点不符。D.是说孙犁善于向生活深处挖掘,把握时代变化,与时代融合。与材料二观点相符。故选:Do(4)材料一共有9段,分为四层。第一层,1、2段:第1段“文学到底是什么”,以设问开篇;第2段“文学里最好的、最核心的 东西被屏蔽了。这个东西,可以称为真知”指出当今文学失去真知。第二层,3-7段:”就创作层面而言,现代作家和施耐庵那个时代的作家最大的不同,在于能够利 用的资源不是历史、神话和民间故事,而是日常经验,因为文学要描写的是日常生活”“只有通 过爱,通过理解,通过真正的交往,所以这时候你要调动的是你真正的经验,这个东西我把它称 为文学当中的真知”从创作层面,说明什么是文学的真知。第三层,第8段,“真知的缺失同样存在于阅读层面”“它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生活,而且应当帮 助我们改变生活”从阅读层面论述文学真知的作用。第四层,最后一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重塑文学和生命、和生活的关系,才能在文学和 生命、和生活之间,建立起某种深刻的联络”指出文学真知不可或缺。最后用“首先”“接着” “然后”“最后”这样的连接词连贯表述即可。(5)由材料一 “我们之所以对文学作品中的有些人物不能忘记,正因为他是独一无二的,他有强 烈的特征”可知,文学的真知要求通过独一无二的人物体现与世界的关联,而孙犁“这些英姿飒 爽、开朗明快、勇敢独立的女性形象,成为抗战文学中的一抹亮色,也成为现代文学人物画廊里 不可或缺的身影”塑造了文学画廊里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传达了时代精神。由材料一 “它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生活,而且应当帮助我们改变生活,但它绝不是说我们直接模仿 小说里的人物,而是需要我们综合理解作品里的智慧,找到写作者对存在的态度,然后获得某种 感知”可知,文学的真知要求文学帮助读者理解作品智慧,改变生活,而孙犁作品“他们的所思 所想和精神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扛起不同于父辈的崭新责任”让人们看到了历史、时代的发展, 从而扛起崭新的责任。答案:(1) C(2) D(3) D(4)文章以设问开篇,指出当今文学失去真知。接着从创作层面,说明什么是文学的真知。然后从阅读层面论述文学真知的作用。最后指出文学真知不可或缺。(5)文学的真知要求通过独一无二的人物体现与世界的关联,孙犁塑造了文学画廊里不可或缺 的人物形象,传达了时代精神。文学的真知要求文学帮助读者理解作品智慧,改变生活,孙犁作品让人们看到了历史、时代的 发展,从而扛起崭新的责任。(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 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 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 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 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要在理解材料一的基础上把握文章行文脉络。(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要在理解相关内容的基础上作分析。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1 .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 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2 .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 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 效的结论。3 .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 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 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69.【答案】A、C、【解析】(1)A.“主动配合刘禅'装'的表演”错误,结合“他不敢在任何人的面前把自己的心 思坦露出来”可知,大臣们并不知道刘禅的内心想法,是出于真正的痛心才会如此。故选:Ao(2) C “对刘禅自我满足生活状态的失望”错。道士的话暗示刘禅他知道刘禅的心思,刘禅并不 是像他表面呈现的那样乐不思蜀。故选:Co(3)刘禅变蛋化鸟体现了刘禅对自由的渴望,对蜀国的思念,但惮于恶劣环境不敢表露,故而异 化。找到对应情节即可说明其合理性。结合“自从被囚禁的那一天起,安乐县公刘禅没有一时一刻不在暗暗'遥望'他曾经的蜀国。只 是,他不敢在任何人的面前把自己的心思坦露出来,包括他的王妃”可知,刘禅强烈思念蜀国却 不敢表露;结合“你所雕出的,都是鸟。各种的鸟。它们当然透露了你的心思” “每个看到这些根雕的人都 能看得清楚,他雕的是正在飞翔的,鸟”可知,刘禅沉迷根雕,雕刻飞鸟,有想飞的内心冲动;“道士悄悄从怀里掏出一本书来书还是被留了下来。刘禅在道士走后不久,便坐在角落里一 个人专心地看起来”,道士赠书,让刘禅变蛋化鸟有了方法;“一位名重京城的道士受武帝司马炎之托前来探望刘禅”“安乐公府后面的波涛汹涌”,生活环 境耳目满庭,刘禅心理异化,所以身体跟着异化,化而为鸟,也就合理。(4)从人物塑造看,刘禅化作的鸟是“很小的雏鸟它竟然这样小,这样弱。它竟然,一身的 绒毛”,这是刘禅形象的缩影,凸显了刘禅小心谨慎、弱小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从主旨看,小雏鸟的样子“根本不是为飞翔准备的",揭示出想飞翔却没有做飞翔准备的矛盾, 暗示刘禅一心渴望回到蜀国,但没有真正去努力、去行动,也就是没有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这 点令人深思,从而深化主题;从情节发展看,刘禅雕鸟,道土给书,最后刘禅小心化鸟,小鸟的出现符合情节发展内在逻辑, 小鸟的弱小符合主人公形象特点,结尾增强了小说艺术的真实性;从阅读效果看,本来期待刘禅化作大鸟,飞回蜀国,达成心愿,结果是这样一只弱鸟,“还需要 相对漫长的一段时间将这只鸟慢慢养大才行”,最后能否长大还是问题,小说结尾打破读者心理 预期,给人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空间。答案:(1) A(2) C(3)刘禅强烈思念蜀国却不敢表露;刘禅沉迷根雕,雕刻飞鸟,有想飞的内心冲动;道土 赠书,让刘禅变蛋化鸟有了方法;耳目满庭的生活环境,让刘禅心理异化。(4)人物形象更丰满,凸显了刘禅小心谨慎、弱小的形象;深化主题,揭示出想飞翔却没有 做飞翔准备的矛盾,令人深思;符合情节发展内在逻辑,增强小说艺术的真实性;打破读者 心理预期,给人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空间。(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 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 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2)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 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 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能够对整个小说的情节有整体 的了解与把握,然后根据小说作者的写作主旨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与归纳,最后形 成答案。(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相关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能够对整个小说的情节有 整体的了解与把握,然后根据小说作者的写作主旨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小说的写作技巧、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几个角度进行赏析从而得出答案。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主题等内容和手法进行考核。 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 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备选选项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 般为手法及手法的作用概括不当,其中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 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作用等。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命制往往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 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1014.【答案】、【解析】(1)句意:昭王又在国中祭奠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 候,燕国殷实富足,国力强盛,士兵们心情舒畅愿意效命。“吊死问生”是两个并列的词语,不能断开,故排除AD; “殷富”是同义反复的词语,不能断 开,排除C。故选Bo(2) C "而朝其门下”中“朝”,拜访。与“欲辟地,朝秦楚”的朝(朝拜、依附)意思不同。 故选C。(3) B. “郭隗分类阐述了不同的君王采取不同的招揽人才的办法”错误。原文“帝者与师处,王 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讪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不是“招揽人 才”而是“对待人才”的方式。故选B。(4)训指,降低身份、屈己下人;之,代词,指贤者;北面,老师面向南坐,学生面向北受业, 为古代尊师之礼;百己者,才能百倍于自己的人。译文:屈尊侍奉有才能的人,面向北面而接受 教诲,那么才能超过自己百倍的人就会到来。见事,重用、任用;乎,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吗";岂哉,反问句式,难道 吗?译文:我郭隗尚且被重用,何况比我贤明的人呢?(贤明之人)怎么会把千里路程当作远路 呢?(5)原文“燕昭王收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日:'齐 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 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郭隗先生对曰: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可知昭王拜见郭隗,并听从其意见,礼贤下士,招募贤才。原文“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可知昭 王拜郭隗为师,吸引天下贤士来到燕国。原文“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可知昭王祭奠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 原文“燕国殷富,卒乐佚轻战”“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燕兵独追北,入至临 淄”,可知国家强盛后,昭王联合多国攻打齐国,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大败齐国。答案:(1) B(2) C(3) B(4)屈尊侍奉有才能的人,面向北面而接受教诲,那么才能超过自己百倍的人就会到来。我郭隗尚且被重用,何况比我贤明的人呢?(贤明之人)怎么会把千里路程当作远路呢?(5)昭王拜见郭隗,听从其意见,礼贤下士,招募贤才。昭王拜郭隗为师,吸引天下贤士来到燕国。昭王祭奠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国家强盛后,昭王联合多国攻打齐国,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大败齐国。参考译文: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以后登上王位,他礼贤下士,用丰厚的聘礼来招摹贤才,想要依靠 他们来报齐国破燕杀父之仇。为此他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乘人之危,攻破我们燕国,我深 知燕国势单力薄,无力报复。然而如果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商国是,以雪先王之耻,这是我的愿望。 请问先生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 ”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师,成就 王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友,成就霸业的国君以贤者为臣,行将灭亡的国君以贤者为仆役。如果能够 卑躬曲节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会光临;早些学习晚 些休息,先去求教别人过后再默思,那么才能胜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别人怎么做,自己也 跟着做,那么才能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来到;如果凭靠几案,拄着手杖,盛气凌人地指挥别人, 那么供人驱使跑腿当差的人就会来到;如果放纵骄横,行为粗暴,吼叫骂人,大声呵斥,那么就 只有奴隶和犯人来了。这就是古往今来实行王道和招致人才的方法啊。大王若是真想广泛选用国 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的贤人听说大王的这一举动,就一定会赶着到燕国来。” 昭王说:“我应当先拜访谁才好呢? ”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 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 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 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这个近侍胸 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 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于是不到一年,很多匹千里马就到手了。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 要罗致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嫌千里 的路程太遥远了吗? ”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消息传开,乐毅从魏国赶来, 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也从赵国来了,人才争先恐后集聚燕国。昭王又在国中祭奠死者,慰问生 者,和百姓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候,燕国殷实富足,国力强盛,士兵们心情舒畅愿意 效命。于是昭王用乐毅为上将军,和秦楚及三晋赵魏韩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 到国外。燕军又单独痛击败军,一直打到齐都临淄,掠取了那里的全部宝物,烧毁齐国宫殿和宗 庙。没有被攻下的齐国城邑,只剩下莒和即墨。(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 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 息,仔细概括。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 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 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 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 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 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1516.【答案】B、【解析】(1) B. “刚刚”“两人各有所爱”理解有误。“君早爱”“我初贪”是一种互文手法, 意思是,竹林和桐树是我和君都喜爱的事物。故选Bo(2)这是一首咏物诗,理解作者的情感需要借助注释中的典故。“凤栖桐不愧,凤食竹何惭”意思是,能够吸引凤凰栖息和食用果实,青桐和绿竹没有什么可惭 愧的。结合注释“夫鸩第(神话传说中与凤同类的鸟)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 练实(竹子开花后结的果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可知,此处说凤凰栖息在青桐,以绿竹的果实 为食。本诗是一首咏物诗,题目是“桐竹赠张燕公”,借桐竹能吸引凤凰栖食,赞美张燕公有为 人敬仰的人格魅力。“栖食更如此,余非凤所堪”是说桐竹有凤凰所不能匹敌的其他品质,赞美张燕公有其他高尚的 品德,表达作者对朋友张燕公的尊敬和赞赏。“竹林君早爱,桐树我初贪”青桐和绿竹是我和君都喜爱的事物,借“桐竹赠张燕公”,表达了 劝勉、惺惺相惜之情。答案:(1) B(2)借桐竹能吸引凤凰栖食,赞美张燕公有为人敬仰的人格魅力。桐竹有凤凰所不能匹敌的 其他品质,赞美张燕公有其他高尚的品德。表达了劝勉、惺惺相惜之情。(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 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 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 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不可笼统分析。古诗鉴赏一直是我们在平常作业练习和考试中遇到的难题,比分也比较重。一、古诗鉴赏离不开三个问题一是写什么?(内容)、二是怎样写的?(方法)三是为什么写的?(主题)读懂古诗的写法,就能快速有效的答题。二、答题方法1、捕捉信息把握诗歌基本信息的要素(1)诗歌的吟咏对象及特点对象就是人、事、物、景。(2)、作者借助吟咏对象所表达的情感和道理。(3)、作者表现吟咏对象及抒情言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列清单)“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表面是闲,实际是烦。抒发的是屋内寂寞、无聊的情感。“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列清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闻笛一一折柳一一故园情。情感:(故园情)思乡怀远之情。技巧:接物抒情。列举古诗的清单,可操作性强,但应注意:所列举的信息要紧扣题中所问,要起到为解题提供分 析材料的作用。三、抓住关键词语如何捕捉有效信息,方法是抓关键词语。什么是关键词语?诗中的名词(写景、写物、写人),有时还得注意名词前的修饰语,弄清它写了什么。动词、形容词、能反映诗人辛勤的形容词。秋词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述他,而不是像小林所强调的那样:要写好一个人物必须具备三祥东西,首先要尊重这个人物, 第二要理解这个人物,第三要爱这个人物。实际上这并不是小林一个人的观点。汪曾祺也说过, 文学写作最重要的前提是你要钻到对方心里去;海明威当年教学生观察人物时也提出过类似的要 求,就是一定要跟人物心意相通。你怎么了解一个人的心?只有通过爱,通过理解,通过真正的交往,所以这时候你要调动的是你 真正的经验,这个东西我把它称为文学当中的真知。这种真知在今天,在很大程度上被掩盖了。 然而如果这样的真知跟你笔下的世界没有关联,我们怎么跟读者之间建立真正的联系?真知的缺失同样存在于阅读层面。很多人在读了小说之后就去模仿小说,用小说来指导自己的生 活。阅读不是为了模仿,对于读者来说,文学作品里真正可贵的是那一点真知。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文学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生活,而且应当帮助我们 改变生活,但它绝不是说我们直接模仿小说里的人物,而是需要我们综合理解作品里的智慧,找 到写作者对存在的态度,然后获得某种感知,把这种感知用于你的实际生活,如果得到印证,真 的能够帮到你,才会成为真正有用的东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重塑文学和生命、和生活的关系,才能在文学和生命、和生活之间,建 立起某种深刻的联络。(摘编自格非什么是文学的真知)材料二:书写“新人”是作家的课题,但是怎么发现和如何书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孙犁在这方面 有自己的经验。1942年,他在新人物感情气氛一文中,敏锐地提出时代新人的问题:“新 的生活和不断的战斗产生了新的人,这些人不同于父亲的一代,甚至哥哥的一代,具备了新的感 触、愿望和生活习惯。他们对现实生活负起了新的责任。”孙犁熟悉农村、农民,并且能以历史 的眼光发现变化,进而将这种变化与时代变迁结合起来,这是作家的过人之处。这些新人和他们的祖祖辈辈一样,是在土地上辛勤耕作的普通农民,但在抗战背景下,他们的所 思所想和精神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民族意识和战斗热情进发出来一他们斗志昂扬地加入斗争队列, 扛起不同于父辈的崭新责任。孙犁捕捉并书写了这个变化,尤其是抗战后农村女性发生的变化。“她们并没有多少学问,但她 们都能直觉地认识到斗争的实质,她们总是那么奋发、乐观、勇敢。”荷花淀中,一群青年 女性起初并不完全了解丈夫的抗日举动,但是经历了不舍离别、前去探望、归途遇险、目睹战斗 场景等一系列事件后,她们成长了起来。这些英姿飒爽、开朗明快、勇敢独立的女性形象,成为 抗战文学中的一抹亮色,也成为现代文学人物画廊里不可或缺的身影。在孙犁看来,时代前进的步伐,就在这些平凡人的脚下。只有写出人物的时代差异,才能通过文 试析此诗写了生活中那个“寻常”的细节?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情感?“开”字,动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又打开信封,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 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的无限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又要补写,是应为有说不尽 的思念的话。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做简要赏析。找出名词,分类:金河、玉关、黑山,地名,边塞的地名。物名:马策、刀环、青冢,黑山。动词:贵、绕、诗题:怨、地名、物名都有边塞特征。怨是表达征人心情的动词。(1)写了征人戍边生活,所以说是一首边塞诗。(2)第一句“怨”、年年调动频繁,第二句怨天天练兵辛苦,第三句怨天气寒冷,第四句怨景色 单调。通篇虽无怨字,却句句有怨情。看标题,把握情感。四、如何鉴赏?鉴赏:内容,形象、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语言、技巧用了什么语言、技巧,表达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形象,抒发了什么情感。17.【答案】【小题1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小题2】银汉迢迢暗度,忍顾鹊桥归路【小题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解析】故答案为:(1)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重点字:生)(2)银汉迢迢暗度 忍顾鹊桥归路(重点字:迢)(3)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重点字:潦)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 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 清题目要求,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劝学理解性默写:1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2 .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3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o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 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5 .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8.【答案】请勿好高鹫远画面由一匹马、一个人、一只驴构成。画面中一只肥壮的、神情得意的马在向前飞奔,踏起 滚滚尘烟。一个人骑着一头神情惊恐的驴跟在马的后面,驴背上的人对驴说道:“驴儿,快!追 上那匹马,就让你休息。”漫画中的“马”喻不切实际的目标,而“驴”则暗指人的实际能力, 驴驮一个人还想要去追上肥壮的马,暗指实际能力与目标之间有巨大的差距,难以企及,反观我 们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如驴背上的人一般,喜欢做一些不切实际的梦,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脚 踏实地,不能好高鹫远。记得曾读过一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章,里面的主人公就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战胜 自己的恐惧,从而迈入成功的大门的。其实,不在于你的目标有多远大,理想有多崇高,只要你 能做到的都是最好的。失意时,请别好高鹫远。当你因为一些事而伤心忧郁时,总会有人在这个时候鼓励你,给你 温暖的力量,让你直面困难。但也会有人泼你冷水,告诉你你的缺点,把一切责任都推给你,让 你无法承受,而你的自尊心难免会受挫,继而在心里立下铮铮誓言,或远大祟高或不切实际,只 觉得当时挺自信,可事后就会觉得做不到,然后理所应当地放弃,可你却为此失去了一个目标, 这不值得。得意时,请别好高鹫远。当你做一件事大获全胜时,总会有人在这个时候表扬你,称赞你, 给你戴上一朵大红花。当然也会有人在众多优点中挑出你的一个缺点来提醒你做得不是最好,不 要骄傲。或许因为你的成功,你会狂妄自大,认为自己的能力无人可敌,就给自己的下一个目标 定得太高,高到无法完成,这也是不科学的。我要的目标,是短时期的。目标是要符合自己需求的,而自己的需求又是时刻会改变的。因 此,目标必须是短期的,不要定太过长远的目标,那不能让你进步。我要的目标,是可行的。自己为自己制作的目标一定要是可以完成的,不然定了也是没意义 的,完成自己制作的目标就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反之,一想到就会有真名的失落。我要的目标,是有奖惩制度的。目标的制定就是为自己确立一个下一阶段的人生日标。如果 完成了目标,理应受到奖励,否则,就该被,奖罚分明,这样才可以督促自己学习和工作。正如英国最古老的建筑物威斯敏斯特教堂旁那块墓碑上的话一样,“如果一开始我仅仅改变 我自己,然后,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下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 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水滴石穿之理,任谁都可以想得明白,没有一步步 艰辛的努力,哪来的那些成功后的喜悦的欢呼声与尖叫声?事实证明,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 地走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竖满红旗,为自己曾做过的努力喝彩。蝴蝶不贪心,一次只扇动一下翅膀,便可以在天空划出优美的弧线;蜘蛛不贪心,一次只吐 一根丝,便可以织出一张精妙绝伦的网:我也不贪心,一次只迈一小步,希望可以登上世界的顶 峰,一览海阔天空。记住,请别好高鹫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漫画类材料作文题。画面由一匹马、一个人、一只驴构成。画面中一只肥壮的、神情得意的马在向前飞奔,踏起滚滚 尘烟。一个人骑着一头神情惊恐的驴跟在马的后面,驴背上的人对驴说道:“驴儿,快!追上那 匹马,就让你休息。”漫画中的“马”喻不切实际的目标,而“驴”则暗指人的实际能力,驴驮 一个人还想要去追上肥壮的马,暗指实际能力与目标之间有巨大的差距,难以企及。马背上的人 的话,反映出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而想要追太过高远的目标,好高鹫远,而且不达目的不罢 休,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累死驴,追上“马”的理想破灭。漫画启示我们,个人能达到的目标并非 随心所欲,要受到个人条件和实际能力的限制。写作时可围绕“目标的制定”“奋斗和目标的关 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面进行思考。行文构思上,先描述漫画,从对漫画的分析得出立意,如奋斗,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接下来, 首先论述年轻人要有为理想而拼搏奋斗的精神,明确人生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再论述在追求目标 的道路上,要切合实际,不好高鹫远。最后把二者结合起来,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个人的人生价 值,才能为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参考立意:1 .不切实际的理想就是“空想”。2 .只有目标“接地气”,奋斗才能显成效。3 .年轻人做事切忌好高鹫远。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 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做法: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 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立意的突破口。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 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 性。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 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 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 据此理清写作的线索。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 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1920.【答案】(1)“谬以千里”意思是指错误荒谬到了极点。指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 但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根据前文“哪怕原子钟误差一纳秒”,也会造成很大的错误,故填“谬 以千里”。“迫在眉睫”意思是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根据后文“无不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地投入原 子钟研发工作之中”推知,应填“迫在眉睫”。“坚持不懈”意思是一直坚持下来,不松懈。文中说经过不断地努力,应填“坚持不懈”。(2)句子在表达上的特色,从修辞上看:“怎么这样不守时”是反问句。首先加强了语气,突出 孩子人文妈妈不应该不守时;“你们是做钟'的”“钟”加上了引号,强调了妈妈的职业,这 一职业的要求正是要准时。答案:(1)谬以千里迫在眉睫坚持不懈(2)反问形式,突出了妈妈的不守时;引号的使用,突